中国
王氏之死 豆瓣 Goodreads
The Death of Woman Wang
7.3 (61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史景迁 译者: 李孝恺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9
《王氏之死》篇幅不大,再现的是清初山东郯城、淄川农村人民的贫苦生活。主角之一王氏不堪生活的重压,与人私奔,最后却惨死在丈夫手下。
本书作者则一向偏重在文学性的叙事,试图通过高超的叙事技巧和敏锐的感知能力,在僵化的史料背后,重新塑造或捕捉逝去的时空和人物的生命。以资料而论,《郯城县志》和其他几个地方的方志,是本书的重要依据。本书使用的第三种资料《聊斋志异》,属于虚构的小说,作者大量使用来建构清初山东地方民众的心灵图像,从今天文化史研究的立场看来,这种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并治一炉的手法,反而显现了作者的创意和先见之明。通过一幅幅鲜明的图像和具体的描述,我们才真正进入我们曾经靠着抽象的概念徘徊其外的乡村世界,真正走进这些人的生活和他们的苦难与梦幻之中。
2025年3月22日 已读
咦,郑培凯竟然是史景迁的学生!
翻译不是很顺畅。我说怎么书名叫王氏之死,书都快读完了王氏咋还没出来。我想作者想表达的,是不是,在民不聊生的年代,若是所有命运不被自己掌握的普通人,都是“王氏”。
小时候读蒲松龄,以为重点在那个“异”字,通过这本书里的引用,现在倒是读了更多的“义”出来。突然意识到曾经读来或香艳或奇特的鬼怪狐妖故事,却是战乱和灾害频发,徭役赋税严重,妇女地位极其低下,大多数普通人失去生活希望的现实催生出来的啊。
VancouverLib 中国 历史 小说 漂在加拿大
午夜降临前抵达 豆瓣
7.6 (56 个评分) 作者: 刘子超 文汇出版社 2021 - 8
不能出门的日子,你需要一本旅行文学。
·
旅行中最大的不确定性,不是抵达,而是如何抵达。
说到底,旅行或者人生,就是一次次解决如何抵达的生命过程。
“刘子超是这一代人中最杰出的游记作家。”——许知远
·
☆ 年度旅行文学《失落的卫星》作者刘子超出发之作,重塑旅行文学的意 义,在路上确认自我
☆ 重返昨日世界,寻回 逝去的灵魂,聆听普通人的故事,记录欧洲大陆的荣光和苦难
☆ 一场逃脱重负、寻找意义的心灵漫游:抵达世界的丰盈,也抵达内心的辽阔
☆ 荣获单向街文学奖·年度青年作家:刷新了我们观看今日世界的坐标和视域
☆ 受李健、梁文道、罗新、许知远、俞敏洪推崇:这一代人中最杰出的旅行作家
☆ 书店文学奖·年度旅行写作奖作品,新增后记,在后疫情时代反思旅行的意义
·
《午夜降临前抵达》是作家刘子超的出发之作。
他独自踏上旅途,深入欧洲腹地,展开一场逃脱和寻找的漫游。中欧生长在帝国和强权的夹缝中,在历史的长河中撕扯和游移。她曾建立起庞大的帝国,点燃两次世界大战,也在冷战中被铁幕割离。
在短暂的夏季,年轻的作家跳上火车,行驶在绵长的轨道上。从柏林的游行中脱身,带着三罐啤酒出发,穿梭于德累斯顿和奥斯维辛,走在卡夫卡成为商品的街头,在布拉格的地下酒馆逃逸现实。在漫长的冬夜,迷茫的旅人在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床榻上入梦,又在多瑙河旁的街头醒来。他开上汽车驶向匈牙利大平原,被雨水困在昨日的咖啡馆中,却在的里雅斯特最后一夜撞见世界的巨变。
不安与刺痛,亲切与安慰,光明与阴影——遥远的中欧如同镜像,依然保持着永恒不变的特质,吸引着同样迷惘的年轻心灵。当现实过于沉重,当时代过于轻浮,去见识风景和人间,去见证希望和苦难,为了明白“世界上还有人在这样生活”,在一次次出发和抵达中确认自我。
·
在现代人习惯了坐享网络的信息便利之时,刘子超坚持以肉身进入现场,用文学再现旅途。他所见证和书写的人的境遇,刷新了我们观看今日世界的坐标和视域。而那些处在世界的边缘与夹缝中的陌生地名,也因一位中国作家的在场,与我们有了联系。——单向街授奖词
中国人从1840年开始重新认识世界,有刘子超这样的作家在,加快了我们了解世界的步伐。他一次又一次困难地抵达,深入了解当地的人文和历史,再通过精致且贴切的写作,揭开世界神秘的面纱,勾起我们想了解世界的欲望。读完子超的书,总希望自己能沿着他的路线去一趟,总希望自己也能写出这么一本本书。——俞敏洪,新东方创始人
在中文世界刚刚兴起的旅行写作中,刘子超是个难以忽视的名字。他的好奇心、洞察力、迟疑、与习惯性的自我沉溺,都散发出一种特别的魅力。子超是这一代人中最杰出的游记作家,他的叙述与感受常让我想起保罗·索鲁。——许知远,作家、单向空间创始人
刘子超的旅行和普通游客的旅行不同,他具有真正的旅行者视角,深入街巷,与人接触,继承了旅行文学非常优秀的传统。——罗新,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从《失落的卫星》开始,我重新关注旅行文学,或者说是刘子超打破了我对游记的偏见。新书《午夜降临前抵达》依旧精彩,他所记录的所见所闻是朴实而生动的,但不止于此,更让我感兴趣的是他的所思所想,因为作者本人的视野、思想乃至心灵决定了旅行的深度和意义。书中的许多地方都是我没有去过的,可我并不感觉陌生,相反,是亲切,如同在描述自己熟悉的地方和生活,过去、现在甚至是未来。好的游记真正可以做到引人入胜,我相信,即使没有去过书中那些地方的读者在阅读这些文字后,会比大多亲临过现场的人更感同身受,因为作者非凡的感受力和独特的视角更能还原生活本身的真相。——李健,歌手
我曾有一个偏见,以为旅行文学是英语作家独享的一种文体,像《大海与撒丁岛》或《前往阿姆河之乡》,他们更像是这个世界的主人。刘子超的这本书纠正了我的偏见。他在中欧漫游,穿越清晨的薄雾,带来这本优秀的作品——我们都是过客,但我们也拥有这个世界。——苗炜,作家
刘子超的作品有简洁的散文风格,以及独特的幽默感、好奇心和冒险精神,读起来令人愉悦。刘子超是一位敏锐的人性观察者,也是一位极具天赋的作家。——乔·李·安德森(Jon Lee Anderson),《纽约客》资深记者
2025年3月21日 已读
“是这一代人中最杰出的游记作家”,恕我刻薄,许知远这是在骂这一代人呢还是在骂游记作家呢。之前因为失落的卫星对这位作者印象尚可,除了觉得他偶尔会在文字里抖轻佻的机灵。结果这一本里变本加厉,拜托,首先我看你的游记,我是看你的观察和思考的,不是为了看你表达你对XX作家XX电影XX画家有多了解的好吗,隔三岔五引用一下,我是要忙着跟他们打招呼呢,还是看你的文字呀。
另外,我也不懂,你写欧洲,那写人家女招待,服务员,还是旅客丰满的胸部瘦小的屁股干什么,是有助于你怀古叹今吗?
而且我觉得最好笑的是,这个世界上恐怕只有男作家,才会对一个年轻貌美有文采的女子嫁给一个有身份又富有的商人,而没选择嫁给一个比自己大30岁的诗人,而感到遗憾吧。(我都要鼓掌叫好了好嘛)
VancouverLib 中国 图书馆 旅行 欧洲
灿烂的风和海 (2024) TMDB 豆瓣
所属 电视剧集: 灿烂的风和海
6.8 (6 个评分) 导演: 李漠 / 徐维宽 演员: 钟楚曦 / 孙阳
陈嘉慧旅居澳门数年,是一名自由又神秘的艺术策展人,在澳门这所文化与传承融汇之城,开始了对梦想和爱的重新认知。自由洒脱的徐君乐是大家眼中的斜杠青年、澳门小灵通,但看似无忧无虑的他也正经历着最艰难的人生抉择。从小积极上进责任心满满的麦又歌因公司的紧急任务独身前往澳门,四处碰壁的她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选择是否正确。职业赛车手韩俊豪来到澳门参加国际GT杯赛事,虽然已过职业生涯黄金期,但他却觉得自己还没有和这个赛场分出一个胜负......本剧将视线聚焦于一座梦幻与现实交织的城市——澳门,以来澳青年的“不期而遇”串起数个“爱与勇气”的故事。
2025年3月18日 看过
剧里面的导演还讲普通话咧,怎么感觉像南京人。哎,本地人,本地人当然有资本松弛啦。
不过这里面年长一辈的人都演的好好啊,倪虹洁李若彤方中信李施嬅郑希怡都好棒。主角嘛反倒是麻麻。
中国 漂在加拿大 澳门 爱情 电视剧
快乐回来啦 (2022) 豆瓣
7.8 (13 个评分) 演员: 陈楚生 / 陆虎
陈楚生、陆虎、苏醒、王栎鑫、王铮亮、张远再回象山,体验新农村生活,一路“捡活儿”不断,欢声笑语作伴,是谁的快乐回来啦?
解读敦煌:敦煌彩塑 豆瓣
作者: 樊锦诗 / 著者:刘永增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 5
塑造佛像有哪些规范?
敦煌彩塑如何制作?
北朝彩塑如何融汇中西?
隋代雕塑如何承前启后?
唐代彩塑为什么偏重写实?中唐之后的彩塑为什么渐入衰境?
本书阐释了千余年间的石窟开凿史上,敦煌塑像的发展与演变,详细论述了敦煌莫高窟现保存有北凉等十个朝代的洞窟492个,彩塑2000余尊,浮塑1000余身,现保存基本完好的原作14000余身的发展演变
2025年3月17日 已读
太好了,图书馆有这个。我本是随手借回来,意外读出了好多乐趣。这本书很是外行人友好。每个插图都会细讲手势啊,服饰啊,花纹啊,表情姿势呀,书里也会简单提及技术和审美随时代的变化。
找规律就很好玩,比电子书好的就在这里,可以手指头夹着,前后反复比较。我看前几章的时候不太分得清释迦和弥勒像的区别。感觉这佛长得差不多嘛,网上去搜一搜,再回过头看他们脚的姿势,头上那个髻,明显容易区分很多。另外还看到说,唐朝以前,弥勒居多,后来释迦才更流行,所以唐朝之后的像更可能是释迦佛。想起小时候去参观景点,听到的都是弥勒是未来佛释迦是现在世,我猜想也许咱中国人但凡生活稳定一点,其实是更在意现世的,几百年后的事情都懒得想,谁在乎几十亿年后的佛,那会儿地球都毁灭了哇……这么想,推崇释迦更合理。另外也喜欢唐朝之后佛像更像普通人的解读,随着宗教普及还有技术的发展,神的意象就更接近人了。
小时候去敦煌没看出啥来,就记得大盘鸡和烧烤了,希望将来有机会再去看看。
RichmondLib 中国 图书馆 敦煌 漂在加拿大
中国民间传说 豆瓣
7.5 (11 个评分) 作者: 袁珂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 - 5
中国神话学大师袁珂先生集中记述中国民间传说的唯一著作
生前亲自校订誊清,尘封半个多世纪首次出版
【编辑推荐】
袁珂先生一生写就诸多神话著作,关于中国民间传说,虽在多部著作中提及,但是却无集中记述这一内容的著作,本书填补了袁珂先生无专门记述中国民间传说著作的空白。
《中国民间传说》尘封半个多世纪首次出版。“《中国民间传说》一稿内容,经父亲校订过,也做了认真的誊清,收藏于藤箧底。”袁珂先生后人袁思成先生颇感遗憾的告诉我们。但同时也表示,幸得后浪发现此宝,方能面世,短小精悍,足见袁珂先生对这一领域的关注。
本书封面采取内外封设计,封面三个元素做漆片工艺,书名烫黑,使这一沉睡良久、极具欣赏和研究价值的著作从内到外散发着一种高端雅致的气质。
【内容简介】
《中国民间传说》是袁珂先生集中记述中国民间传说的唯一著作,首次出版。全书二十余篇,多取材于魏晋人作的笔记小说,且做了较大的艺术加工,有的扩充篇幅甚至达到10倍以上,既充分传达了这些简古、精短的魏晋文字的思想内容,又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
书中所收录的民间传说,有的歌颂人们降妖捉怪的智勇,有的讽刺权贵显要人物,有的赞美动物的品德……将这些混淆在魏晋人写作的神鬼志怪小说中的古代民间传说分类叙写,传达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2025年3月17日 已读
读下来最大的感觉是,哪管什么妖魔鬼怪飞禽走兽,心眼子最多,最残忍的明明是人。寄女一篇,原来我国古代传说中也是有英勇果敢的女性的,虽然结局还是免不了成为谁谁谁的王后。
整本书篇幅不长,我只是有些好奇,以前的传说是给小孩儿看的吗?如此的话,还真的是不避讳死亡和残暴啊,几句之间,三个人的头就都掉到汤锅里去了……
还有曹操是在民间名声不好吗,怎么志怪故事里他老是被捉弄的对象。
RichmondLib 中国 传说 小说 漂在加拿大
君幸食 豆瓣
8.3 (7 个评分) 作者: [英] 扶霞·邓洛普 译者: 何雨珈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4
中餐到底是什么?

从麻婆豆腐、东坡肉、一品锅、醉蟹,到小笼包、刀削面、罗宋汤、慈母菜。

从《礼记》《诗经》《本草纲目》《随园食单》,到晏子、屈 原、苏轼、袁枚。

在扶霞看来,中餐是技法,也是哲学;是治愈身心的良药,也是文明与荒蛮的分界。

中餐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美食,也是人们最不了解的烹饪传统。

三十年来,扶霞在世界各地品尝美食,与当地的食材商、厨师和美食家交流,在典籍和食肆中体味中餐的独韵。无论是稻米与大豆的重要渊源、舶来原料的美味诱惑还是佛教素食的悠久历史,你都能在扶霞的观察中读到中餐传统的独有智慧,回应时代的提问和挑战。

中餐是简单的,也是复杂的。

如果中餐有世界观,一定是食物在灶火、天地、庖厨和餐桌间往复流转。这一次,扶霞以一如既往的幽默笔触、前所未有的精彩视角,从三十道菜出发来谈论中餐的起源、食材、技法乃至思想,仿若一场宴请、一段旅程、一次告白。
2025年3月16日 已读
很有诚意地推介中餐了。我刚翻开的时候还想,哎呀这么多好吃的不配点照片更形象一点?读到后面庆幸:还好没有照片,不然不得把人馋死😅 一边读,一边想起来小时候吃鱼舌头,只是快要想不起来那种触感了。
书里说什么西方文明觉得小块吃肉不阳刚,中国文化里又觉得整块吃肉返祖……我说有些男的怎么这么多讲究。
VancouverLib 中国 图书馆 文化 漂在加拿大
老虎,下雪啦 豆瓣
作者: 马岱姝 2021 - 4
《老虎,别怕》续篇,浪花朵朵原创绘本,
讲述小夏和老虎在下第一场雪时快乐玩耍的故事。
有好朋友间的互相体贴和关心,也有回家的温暖。
“谁不想要一只老虎朋友,和他一起堆雪人呢?”
◎ 编辑推荐
★ 《老虎,别怕》续篇,讲述冬日第一场雪时小夏和老虎之间的故事。
感受下雪天和好朋友一起尝雪花、踩脚印、打雪仗……然后回到温暖的家,喝热乎乎的汤的快乐!
★ 画面活泼而美好,故事贴近孩子内心。
小夏和老虎性格不同、体型不同,却在玩耍中互相关心、互相照顾。故事中有友谊的美好,也有家庭的温馨。
★ 每一个像小夏一样,淘气又恋家、勇敢又脆弱的小小孩儿,都渴望拥有一个老虎这样强大的朋友,一起玩耍,一起回家。
◎ 内容简介
在《老虎,别怕》之后,生活在茶山的女孩小夏和老虎,经历了他们的第一场雪天。
老虎和小夏像以前一样出门玩,发现居然下起了雪。
小夏想回到温暖的家里,
老虎却想在雪地里多玩一会儿:“我们还没玩过雪呢!”
他们一起踩脚印、滑雪、打雪仗、躺在地上接雪花……
直到小夏打起了喷嚏,老虎轻轻地抱住了她:“别怕,小夏。”
◎ 名人推荐
小夏就像任何一个小女孩一样,有着身为孩童脆弱的一面,需要伙伴与陪伴,需要被保护。然而她同时也勇敢坚强。
——法国开心学校出版社总编辑 阿瑟•霍布施米特
无辣不欢 (2023) 豆瓣
8.4 (5 个评分) 导演: 李军虎 / 姚锋
腾讯视频自制美食纪录片《无辣不欢》,将以“辣”这一味觉体验作为切入视角,讲述多元的辣味个性,为观众带来一场火爆热辣的美食视听盛宴。全系列共12集,覆盖云南、江西、四川、贵州、湖南、海南等诸多辣域,记录着无辣不欢的一群人,以及“一直吃辣一直爽”极致烟火气和乐观的生活态度。点燃生活,大胆吃辣!
2025年2月24日 看过
12集大江南北看下来,江浙没有名字哈哈。吃饱了饭看就不至于太羡慕,虽然我也不咋能吃辣,但是看纪录片看得心跳加速。江西的辣椒是有多辣,一个小哥辣得直呼受不了小声说“不要对外说我是湖南人,丢人”。哈哈。
中国 漂在加拿大 纪录片 美食
写给父母的未来之书 豆瓣
8.8 (6 个评分) 作者: 郝景芳 / 王立铭 中信出版社 2018 - 10
直击中国家长痛点,面向未来的家庭教育必备宝典!科技前瞻思维的教育家妈妈郝景芳、科学家爸爸王立铭,与童行学院携手钜献!杨澜、李开复、徐小平、刘慈欣、魏坤琳、吴军、陈忻重磅推荐!
2025年2月19日 已读
图书馆看到顺手借回来。感觉比其他的育儿书稍微不那么招人讨厌一点,但是我看完坦诚问了下自己,这里面一个男作者一个女作者,我要是个小朋友,想不想要这样的爹或妈, 🙅🙅🙅。家长微信群这种东西听着就像是毒瘤。男作者似乎是马斯克迷弟,逮着一点就开始Q马斯克。
我常常不怀好意地觉得,父母迷恋看“如何培养一生的优势”,几十年后就要轮到小孩看“如何摆脱原生家庭”了。
VancouverLib 中国 教育 漂在加拿大
我用中文做了场梦 豆瓣 Goodreads
7.6 (36 个评分) 作者: [意] 亚历(Alessandro Ceschi) 文汇出版社 2024 - 7
从罗马搬到北京,从零开始学中文,重新做学生。有时失业,有时居无定所,在不稳定中流动。

在北京电影学院,跟宿管阿姨学怎么切菜;靠白酒和翻译软件交朋友,用蹩脚的普通话录播客;在国产片剧组,见证外籍群演之间为了一句台词的激烈竞争;在广州拍广告,开工前喝早茶,杀青时喝断片;在上海,把客厅当成写作沙龙,创造一个临时的家;困在海南的夏天,和偶遇的豆瓣网友一起看云。

写这本书是为了讲我的故事,或者说,为了搞懂我这些年都是怎么过的。这不是政治学论文,也不是社会学调查,写的是我的生活,我和这片土地的复杂相处。
2025年2月8日 已读
看到有个评论说老外仅仅靠国籍就在北京轻易泡到妹子觉得不爽,我翻了个白眼。且不说我完全没有读出这一层意味。还有点好笑,二十一世纪都过去二十多年,原来还有中国男人因为外国人能约到妹子而受到威胁啊……男人的安全感呦(看我的小拇指尖尖)。吸引异性,有人靠国籍,有人靠身材,有人靠文采,也有人靠钱财,嘿,这谁还瞧不起谁了。
跑题。这里面有好笑有心酸。我想象了好几次那不勒斯大哥看着北京披萨店卖的榴莲披萨边上标语“妈妈的味道”的暴怒,每次都很好笑。心酸是,关于2022年上海的记录终于也在书上看到了,想起来我们每每从亲历的朋友口中听到,都觉得是无比的创伤回忆。
读这本书让我觉得每一个选择远离家乡去异国生活的人都在成为一座座小小的桥梁。
中国 意大利 散文 漂在加拿大 生活
海洋的秘密 豆瓣
作者: 雷宗友 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6
2025年1月3日 已读
76年出版的书呦,很多时代的印记,所以一本海洋的秘密里,主角不仅有海洋生物,地质矿藏,还有美帝苏修无产阶级和马列毛。字体和质感让我想起来小时候看的那套黑封面的十万个为什么。
基本的科普还是蛮好的,插画也不错,虽然非常的人类中心主义,甚至是中国人类中心主义。保护自然和防治污染是没有的,谁跟咱争渔业资源,资产阶级也好,一众海鸟也好,都是敌人。讲各种鱼类,海洋哺乳动物,海鸟,矿藏,落脚点几乎都是怎么吃,怎么用药,怎么训练它们为人类服务,为人类所用。总结下来,我们要向大海索取一切!我去搜了搜作者。九十年代初创业就是基于海洋资源开发,上来就是一百多万的合同,果然知行合一啊!
以前只是狭隘地觉得“历史”在历史书里,这本书我虽然读着有些好笑,但读到一半忽然意识到,可能所有当时的文字,都至少可以读出一部分思想层面的“历史”。
中国 海洋 漂在加拿大 科普
城南旧事 豆瓣
8.9 (350 个评分) 作者: 林海音 / 绘者 关维兴 图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3 - 7
多少年来,《城南旧事》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除了再版无数次的小说版外,1985年,本书在中国大陆搬上银幕,电影“城南旧事”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金鹰奖章”、第十四届“贝尔格勒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影片思想奖”等多项大奖。
儿童绘本版《城南旧事》由当今中国极具代表性的水彩画家关维兴,运用优雅诗意的风格和穿透人心的独到技巧,将创作的图画全然融入故事的情节。画中举凡服饰、器物和建筑,考据详实,没一点随便或含糊。人物细致的表情、光线和空气的律动、圆熟丰美的调子,使文图呈现无懈可击的呼应。绘本《城南旧事》甫出版即获选1993、1994年“波隆那国际儿童书插画展”、1993年“布拉迪斯国际插画双年展”以及1994年“加泰隆尼亚国际插画双年展”。
从小说到电影,从成人书到儿童绘本,《城南旧事》是故事、是梦幻,读时仿若音乐,轻轻扣动人心,字里行间所隐涵的深意,更令人撼动,久久不能自已。
2025年1月2日 已读
那时候的小学生唱长亭外古道边,我小学毕业的时候也唱了哎哈哈。
想起来中学时候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犹豫了一下没借。20年过去,变成中年人在读这本书了。
读的时候有些不适,但是一开始没有想明白为什么。首先我没有觉得这本书儿童视角哎,看开头两篇的时候我主要的疑虑是6岁小孩儿记得那么多细节么。往后看觉得更像是成年人借用儿童的眼睛和嘴巴,因为(不算善意的)的察言观色和评头论足其实都藏在字里行间。
我觉得这并不是合适的儿童文学。
中国 小说 漂在加拿大 绘本
夜间巴士 豆瓣
8.1 (14 个评分) 作者: 左马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1 - 8
《夜间巴士》是知名漫画家左马长篇漫画代表作。
长长的列车穿过隧道进站后,一个戴眼镜的女孩下了车,在向导的指引下,她阴差阳错地搭上一辆夜间巴士,继续回乡之路。
然而,眼前熟悉的环境渐渐陌生,植被茂密的丛林、垒石头的怪男孩、UFO观光胜地、小镇居民的午夜大迁徙……各种奇异的景色从身畔掠过,她踏上了一条时空扭曲的路,这辆神秘的夜间巴士会把她带往何方呢?
【媒体评价】
★读者一定会惊叹于左马这种如临其境般的想象。——《出版人周刊》
★左马可谓是中国风格漫画的领军人物,在向家庭致敬的过程中,他展现出了一位青年艺术家的迷人形象。——Booklist
★左马的漫画总是发生在我们熟悉的地方,其中的奇遇、怪想都像童年的一个个梦境。——《界面文化》
【名人评价】
★在我们看不见的虚幻时空里,有一辆以人生不同阶段为站点的夜间巴士,如果逝者是留在车上向终点驶去的人,而与她中途告别下车的其实是我们。——胡晓江(漫画家)
★左马非凡的创作力就是用ZUI稚朴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最真的情感,令我感慨这太难了,他做得好。——刘冬子(漫画家)
★这是献给奶奶的书,也是借奶奶的幻境完成了左马的奇想。——撒旦君(漫画家)
★画中的黑色边框与形体隐藏着无尽的思念。以漫画的方式为逝去的亲人做些什么,其间的经历怕是常人难以想象。我很敬佩左马。——王烁(漫画家)
★左马在他的漫画里越直接地面对他自身的处境和疑惑,把他的情感毫不掩饰地释放出来,就越感动我。——烟囱(艺术家)
★左马在有轨跟无轨之间,留下足够的碎片,巴士上的故人相遇,然后分离,故人们都是碎片的样子。——李清月(绘本画家)
★故事富有诗意和个性化特点。梦幻般的情节和高度渲染的氛围让我觉得他是继柘植义春后新一代极具艺术性的漫画家。——马修·佛赛(绘本作家)
★幻境与回忆的冒险,虚妄与现实的交织,有人在回忆的逝去中离开,有人在亲情的回溯中归来,这是两代人的回家之旅。——陶朗歌(漫画评论人)
China Through Time 豆瓣
作者: DU FEI DK 2020 - 1
Embark on an unforgettable time-travelling journey through Chinese history.
This beautifully illustrated children's history book spans 2,500 years and more than a thousand miles along China's Grand Canal. With stunning, panoramic illustrations and lively, engaging text, China Through Time brings key periods and turning points in the canal's history to life.
Cutaway views show the inside of buildings and introduce children to important places, characters, and events - from humble workers to mighty emperors, and from floods and wars to life in bustling ports and modern cities.
Children will also love searching for the mischievous time-travelling cat, Lihua, who appears in each of the artworks.
Perfect for parents and children to pore over together, China Through Time makes a gorgeous gift or collector's item. Fun, interactive, and packed with details, it vividly presents Chinese history to children as they have never seen it before.
2024年12月26日 已读
这里面很多细节可以看。本来以为可以好好看一看画里繁华的扬州,结果画的是1500年前= =
小时候的我如何会想到,长大了要看英文和画画学习中国地理和历史呢~
中国 儿童 地理 漂在加拿大 绘本
阿黛尔和西蒙游中国 豆瓣
LOST AND FOUND
作者: [美]芭芭拉•麦克林托克 译者: 李若辰 2018 - 3
讲述了生活在100多年前的一对法国小姐弟随叔叔一起游历中国各地的故事。阿黛尔和弟弟西蒙坐船抵达香港,在西德尼叔叔的带领下,游览了杭州的养蚕场、运河上的同里小镇、繁华的北京城、雄伟的万里长城、内蒙古草原上的锡林浩特、沙漠中的敦煌石窟、西安的大雁塔、大熊猫的故乡达州,还有武当山、漓江、龙胜梯田等地。每到一处,阿黛尔都会写一张具有当地特色的明信片寄给妈妈,而马虎的弟弟西蒙却总是会丢三落四。不过,当旅行结束后,阿黛尔洗出途中拍摄的照片,才惊喜地发现弟弟丢的每样东西都出现在照片中。你也能找到它们吗?
美人为馅 豆瓣
6.4 (25 个评分) 作者: 丁墨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15 - 4
她曾经是天之骄女,骄横、臭美、美丽、张扬,却因为一场连环大案,被杀手集团带走,从此失去姓名,失去身份,也失去记忆。
她被藏于城市最普通的角落中,过着大大咧咧的生活。而他为了寻她,踏遍千山万水,从曾经张扬跋扈的京城公子哥,变成冷酷沉静的刑警。
命运让他们再次相逢。他说:“我在寻找我的未婚妻,不知姓名,不知长相,不知死活。”而她依稀只记得梦中那个挺拔冷峻的身影,却辨不清眼前的人,是否就是情根深种的他。
一桩桩大案,在他们面前发生。他的传统刑侦,她的犯罪心理,互不相让,却又互为助力,就像是上辈子已经注定,天衣无缝。而他们一点点挣扎,一次次靠近……
半生残失,如鲠在喉。当他们的记忆苏醒,当他们终于相认、相聚,命运的齿轮也再次转动。前方是幸福,还是深渊?
2024年12月26日 已读
文笔太幼稚了。故事透着假。花了好多形容词“描绘”男主男二英俊帅气机智,但是实际的情节又不能让人信服。
中国 小说 漂在加拿大 言情
良陈美锦·终章 豆瓣
作者: 沉香灰烬 2018 - 8
她是骄纵率真的顾家嫡女,却因错信血脉至亲,落得母亲早逝,弟弟被逐,骨肉离散的下场。
他是户部尚书、东阁大学士,zui终被至亲之人暗算致死。
一朝梦醒,她重回豆蔻年华。
命运弄人,他与她再结姻缘。
婚后权倾朝野的陈三爷独宠于她,羡煞众人。
然,朝堂之上波诡云谲,暗潮涌动;宅门内更是血雨腥风,暗藏杀机。
前路坎坷,风雨欲来,他们能否相携共度难关?
版权洽谈请联络 :QQ875501119
良陈美锦 豆瓣
作者: 沉香灰烬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8 - 3
幽梦初醒,却道浮华流年,乱了心神。
繁华落尽,只求一世从容,断了情丝。
深宅高墙之内,看似净水无波,实则暗潮汹涌。
前世,顾锦朝因错信血脉至亲,最终落得母亲早逝,弟弟被逐,骨肉离散的下场。
谁知一朝梦醒,她却重回豆蔻年华。
今生归来,当年种种痴缠爱恨,再回首早已心若止水。
她步步谨慎,只求母长寿,弟恭顺,谋一世安平。
却不想命运弄人,恨已逝,爱重来。
当一切尘埃落定,她又将情归何处?
2024年12月24日 已读
女主的幸福生活似乎要靠其他(哪怕是反面)女性角色的不幸和嫉妒来衬托出来。我想这故事便落了下下乘。
中国 小说 漂在加拿大 言情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 Goodreads 豆瓣
8.1 (77 个评分) 作者: 杨素秋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4 - 1
我是陕西科技大学的一名文学老师,有时会想:除了教书,我能不能走出校园,为社会做点什么?一次机会,我到西安市碑林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挂职,任副局长。碑林区是西安市的中心城区,却没有一家图书馆,让我错愕。更让我错愕的是,我即将接手的这个“西安市碑林区图书馆建设项目” 要建在地 下!墙皮破损,电线裸露,没个好模样,人手就我和馆长小宁两个人。
小宁说买书的事情全听我的。书商纷纷发来书目,但我发现得自己动手编一个更适合本区读者的书目出来。我们的馆小,书少,这恰恰困难——稍微买偏了,就会大量被闲置。
碑林区是市中心商业繁华区,周末常有家长带小孩子来附近逛街,应该加大文学书和少儿书的占比。附近有全国最大的石碑博物馆,展出的不是绘画或者器皿珠宝,而是“字”。这个地方离我们图书馆步行只有几分钟,应该设立一个碑帖专区,大量地买,做成特色。要设立一个单独的外文童书区,在碑林区工作的外国人不少,如果他们的孩子在这里看见母语故事,一定很激动吧。还应该有一个漫画专区,把这个区域做好了,这几个书架也可能会成为漫粉聚集地, 也许周末会被读者挤满吧……
我求助各方朋友,要选出1万种图书来。不曾想,一个小小的书目触动了各方利益,一场“书目保卫战”就此拉开帷幕……
+++++++++++++++++++++++++++++++++++++++++++++++++++++++++++++
【编辑推荐】
★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件。陕西科技大学副教授杨素秋到西安碑林区挂职一年,主持西安碑林区图书馆的建设。图书馆的灵魂是书目,在确定图书馆书目的过程中,她遇到了各种潜规则和来自各方的阻力,关关难过关关过,最终,理想与现实得到了最大的平衡。
★本次事件获得央视新闻周刊、腾讯谷雨工作室、爱奇艺的关注和报道,杨素秋被誉为“公共选书人”
2024年12月18日 已读
有些地方好散,我读着读着还偶尔还会心生疑虑去看看封面,再确认一下这本书到底叫什么。感觉跟西安的关联比跟图书馆的关联还大点哈哈。
然而瑕不掩瑜。因为这里提到的图书馆,不仅仅是关于书和读书人,还有建成一个图书馆这样一个建筑项目,或者买书和书商打交道,到提供公共服务,以及掀开来一层幕帐瞥见体制内的官僚主义的种种观察体会。以前学理论,俺对公共服务的理解是方程,不等式,限制条件和最优解,难得看到这本书里会落到微观处讲执行,还有权力的角力。
我能感觉到作者已经尽全力减少可能有的负面评论了,尤其是对政府工作方面。进烂书拿40%的回扣,或者群众批评反对特定书目什么的没有让我太意外,但作为图书馆的挂职领导还要研究给更高的领导点菜的艺术,安排座位的讲究……我读着真荒谬。
中国 图书馆 漂在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