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
Hand Drawn Vancouver 豆瓣
作者: Emma FitzGerald Appetite by Random House 2020 - 6
Visitors and locals alike will love this book of whimsical sketches of Vancouver, British Columbia, accompanied by thoughtful observations and snippets of overheard conversations.
Take a tour of Vancouver's sights and sidewalks with Emma FitzGerald's hand-drawn impressions of her hometown, a city filled with stories--funny, surprising, and sometimes dark--amidst the cherry blossoms, beaches, and forests. Included are more than 100 sketches completed on location that, together, capture the essence of Vancouver. From Stanley Park's seawall to Kitsilano's salt-water swimming pool, and East Van's first craft brewery to the ferries in Horseshoe Bay, Hand Drawn Vancouver is a love letter to this beautiful and iconic city.
2025年6月16日 已读
画家笔下的温哥华给人一种怀旧的感觉,不过完全没画列治文哈哈。多亏去年夏天住在UBC和Kitsilano Beach附近,好多图都让我觉得熟悉。常住温哥华的人可以拿着一本,走走看看温哥华的角角落落。
RichmondLib 吃完杂粮 图书馆 城市 建筑
小型公共空间的社会生活 (1988) 豆瓣
the social life of small urban spaces
9.7 (18 个评分) 导演: William H. Whyte
其它标题: the social life of small urban spaces
2024年10月20日 看过
有的广场的台阶上为了不让人坐放了齿状的障碍,看得我笑出声来。喜欢这个定量分析啊,有些地方感觉就是纸版的GIS分析。纽约是个大好的例子,对比着作者把洛杉矶一通喷哈哈。
不过我很好奇呀,快四十年过去了,这些作为范例的街道和广场,在现在还是一样的繁荣吗?
城市 漂在加拿大 纪录片 纽约 美国
Hello, New York 豆瓣
作者: Julia Rothman Chronicle Books 2014 - 3
2024年8月12日 已读
我喜欢这本书,想去里面提到的几个博物馆玩一玩(还想去那个卖内衣的店哈哈)。书很鲜活,不仅仅讲人尽皆知的景点和食物,作者还穿插进了儿时的回忆,纽约本地工作的普通人的生活,比如计程车司机,还有高档餐厅提供选酒咨询的侍应……
年轻的时候住在大城市的蜗居真是值得的,虽然这背景色也许免不了脏和乱,但有心去看,四处都是光点闪闪。
城市 漂在加拿大 生活 纽约 绘本
约翰·威尔逊的十万个怎么做 第一季 (2020) 豆瓣
How to with John Wilson Season 1 所属 : 约翰·威尔逊的十万个怎么做
9.5 (396 个评分) 导演: 约翰·威尔森 演员: 约翰·威尔森 / Cynthia Larson
一个焦虑的纽约客,在处理个人问题的同时,试图提出日常生活的建议。
2024年6月17日 看过
点到为止。观望纽约生活真像看一个巨大的万花筒啊。第四集某位大哥猝不及防脱裤子展现下身惊呆我了……镜头里的所有追问和自省,像stand-up喜剧里的一样,逐渐把生活的无可奈何变成黑色幽默。
城市 漂在加拿大 生活 纪录片 纽约
A Guidebook to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in Vancouver 豆瓣
作者: Christopher Macdonald / Veronica Gillies Douglas & McIntyre 2010 - 8
A beautifully designed review of Canada's most constantly inventive architectural landscape. Serves as both an insightful review of the city's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and a fascinating guidebook for visitors. Illustrated with 160 full-colour photographs and 40 architects' drawings, and accompanied by critical writings that position Vancouver in the broader context of urban development.
2023年11月27日 已读
小小一本,很适合拿在手上,按图索骥。上来第一页就说所有建筑的内核是政治把我一愣,这是一本斗争之书吗。结果后面好多🌈屁哈哈,几个天车站入选,说实在以前等车被我忽视的不少,有机会再观察一下“现代”在哪里。有几个词用好多次哦,gentrification和juxtaposition,想来建筑学的书可真费纸。有几个在我跟物理大哥办公室周围,找空都去转一转。
RichmondLib guide 加拿大 图书馆 城市
Great Streets of the World: From London to San Francisco Goodreads
Prestel Junior 2019 - 10
This delightful tour through sixteen of the world's most vibrant streets will awaken young readers to the joys of travel.<br /><br />What makes a street interesting? Is it the architecture, the landscape, the people, the businesses, or the history? In this collection of sixteen charmingly detailed illustrations, kids can discover the answer for themselves. Spanning nearly every continent to explore a fantastic variety of cities, sixteen double-page spreads come alive with color and activity. In San Francisco, people and vehicles make their way up and down Lombard Street's twists and turns. On Hotagayo Street in the quiet, wintry Japanese town of Shirakawa-go, snow slides off the deeply pitched roofs, while in Bamako, Mali, the massive and crowded marketplace shimmers with heat. Kids will delight in the quirky architecture of Prinsengracht Street in Amsterdam and try to identify all the neon lights of Broadway. Whether looking down the dizzying slope that is the Rua da Bica in Lisbon or zooming on a motorbike through Hanoi, Agusti Sousa's irresistible illustrations capture each location's unique vibe. Mia Cassany's texts will spark discussion about what makes a place special, while encouraging readers to wonder what's happening on the streets of their own hometowns.
2023年8月13日 已读
欧洲好多入选哦,作者是不是有偏心😬每条街都被画得热闹,除了日本的合掌村,可能是因为画了雪和乡村,整幅画显得非常安静。
calgarylib 图书馆 城市 绘本
人行道王国 豆瓣
Sidewalk
9.0 (46 个评分) 作者: [美]米切尔·邓奈尔 译者: 马景超 / 刘冉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 3
社会学界最高奖项 赖特·米尔斯奖
《洛杉矶时报》年度图书
全球各院校社科课程 阅读书目
《街角社会》作者 威廉·怀特力荐——
“《人行道王国》延续了参与式观察的最佳传统。如果我仍在教书,我会让我所有的学生读读这本书。”
·
一部深刻、复杂、感人的纪实作品
猛地将你从自己 的生活经验中拉出来,然后扔向另一个世界。
充满社会道义的关怀、顾虑和尊敬。
·
⊹内容简介⊹
人行道的秩序、安全来自何处?怎样的人行道,才能维系个体的尊严,让人们拥有更好的城市生活?
·
本书关注在街头讨生活的人。他们在街上摆摊、睡觉、捡垃圾,游走在法律边缘,看似制造了混乱和威胁。但社会学家米切尔通过长达5年的参与式观察,深入街头人的生命世界,解释了人行道生活的社会结构和日常互动的逻辑。他提出,在街头谋生的人,实则借由在人行道上创造性地寻求生存空间,生成了一套非正式社会控制体系,维系着人行道的秩序和安全;而他们也得以“诚实谋生”,扭转自己的人生。米切尔提醒城市治理者,以及任何一位想要理解城市复杂生活的人,非正式经济和社会生活有巨大的、无可替代的价值,同时也不必然在审美上令人不悦。这有助于我们反思社会治理的局限,和城市生活更人性化的可能。

《人行道王国》作为一个关于街道精神生活的重要研究,还包含了
社会学研究方法的详细说明和深刻反思
普利策奖得主奥维·卡特70余幅田调照片
街头书贩,一位研究对象,亲自书写的后记
·
这部迷人的研究揭示了今日都市生活的复杂性:它的活力、它的秩序和矛盾,以及它为陌生人提供共情的神奇可能。
·
⊹学界和媒体界力荐⊹
一部读起来鼓舞人心,细看之下观点饱满的作品。在民族志被陈词滥调所威胁的当下,《人行道王国》重新燃起我们对民族志的热情,打开崭新的可能。 ——乔治·E.马库斯,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写文化》合著者
·
《人行道王国》延续了参与式观察的最佳传统。如果我仍在教书,我会让我所有的学生读读这本书。 ——威廉·怀特,《街角社会》作者,美国艺术和科学研究院院士
·
对都市生活问题的探究方式令人激动且深具原创性,信息量以长年累月密集的参与观察和对社会科学的深入理解为支撑。没人能如此成功地融合理论和关于城市街道的私密知识。田野调查中的大师之作。 ——霍华德·S.贝克,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符号互动论和标签理论的代表人物
·
邓奈尔绝对是这个时代杰出的民族志作家之一:他向我们呈现一个通常不为人所知的街道世界。这是一部深刻的、复杂的、感人的著作,猛地将你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拉出来,然后扔向另一个世界。 ——萨斯基雅·萨森,著名人类学家
·
人行道将会彻底改变我们对“公共空间”的想法。 ——罗宾·D.G.凯利,美国历史学家
·
我认为这部具有示范意义的民族志会成为一代又一代读者的读物。整本书显示出充满社会道义的关怀、顾虑和尊敬。邓奈尔用理论来理解和阐述他的观察,而非为了自己。就像所有经典的田野工作者那样,他心胸开放,会学习,会改变,而这正是民族志经验所带来的。 ——琼·卡塞尔,美国人类学家,执教于华盛顿大学
·
《人行道》是一场学识盛宴,会激励每一个学生。我将它用作我都市研究课程的阅读书目,并作为社会学入门的关键阅读材料。——哈维·莫罗奇(Harvey Molotch),美国著名社会学家
·
一部关于纽约格林尼治村贫穷街头摊贩的研究著作,细致入微……加深我们对种族、贫穷的理解,以及让我们明白我们都是如何对待他们的。 ——《科克斯书评》
———————————————————————————
《人行道王国》在普林斯顿大学、纽约大学等一系列课程中均属优秀的延伸教材:
·
社会学入门:这本书能告诉你如何在微观和宏观之间创造重要的联结;如何做一个研究项目;社会学如何能改变常识。
·
都市研究:公共空间如何被男人和女人、黑人和白人、富人和穷人利用且争夺,以及街头生活和政治经济结构如何交互发生作用。
·
研究方法:民族志如何书写;本书附有一份对方法论的详细说明,并以研究对象之一哈基姆·哈桑的文章作为后记。
·
越轨行为:针对无家可归者的处理方式如何成为标签化的过程;质问政策中的“破窗”理论。
·
法律和社会:近距离检视正式和非正式社会控制之间的关系。
·
文化人类学:《人行道王国》纳入了当下对方法发展中的丰富命题,包括再现、书写和正当性;延续艾略特·列堡的传统,讨论了亘久不衰的问题:不平等的社会和文化经验;一部对美国边缘群体文化的生动研究。
·
文化研究:摊贩和拾荒者如何利用文化知识在公共空间中生存。
2021年7月18日 已读
关于在纽约的人行道上生存的人们的记录,非常精彩。我一路长大的地方,除非在深夜,人行道几乎永远是生气勃勃的却又是味道复杂的,常有小摊贩,来往的路人,嬉耍的小孩,清晨时分还会充当菜场和早点摊。身处其中,我总是放松的,安全的。美国同事表示,只要不是游客或者是城市中心热闹地带的行人,在这里的人行道上长待的基本满足非常穷/无家可归/潜在犯罪者/药物上瘾中的至少一种特质。在美国人行道似乎变成了完全不一样的存在,窄窄的人行道背后却是巨大的阶级鸿沟。另一个对比, 我之前在读知晓我姓名时,有一段写张小夏去东海岸学习,独自走在路上被男人不坏好意的搭讪。本书有一章尝试解释,在社会底层的男性,通过搭讪的方式,或者更直接地说,是通过性,获得权力。我不太喜欢的是中文版的封面,透着光鲜感,其实读几页就知道一毛钱关系都没。
DataAnalyst 城市 社会学 美国
纽约无人是客 豆瓣 谷歌图书
8.4 (29 个评分) 作者: 沈辛成 中西书局 2017 - 5
本书为作者在纽约实地踏访数十家博物馆并进行深入了解后,对纽约博物馆展示特色、专业内涵、设计匠心及观众体验等进行多维度评价的作品。
本书不是一本简单的博物馆导览手册,而是基于作者的个人经历和专业背景,试图阐释纽约这个五方杂处、光怪陆离却又独具特色的国际大都会的底色。全书行文从容,图文并茂,兼具知识性、实用性和可读性,无论是否去过纽约,它都会在流畅的阅读之后,带给你充足的知识与细节,同时也带给你深深的思索。
2018年10月22日 已读
看了一章果断推荐给桐老板,阅毕合上书,好像也不知不觉间感受到了人们的纽约情结。一半是讲纽约的博物馆一半是纽约的中国人,还有些零零碎碎的异乡异客之感。这里面提到的博物馆俺跟阁主去过很少的几个,说来真是遗憾有一次就住在布鲁克林博物馆边边上没进去。有的博物馆都十年前去的啦,弹指一挥。想跟喜欢的人们去看更多的博物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物理大哥的关系,我喜欢关于此岸彼岸的那一篇。
GIS 历史 城市 纽约 美国
大同 (2014) IMDb 豆瓣 TMDB
The Chinese Mayor
9.0 (260 个评分) 导演: 周浩 演员: 耿彥波
其它标题: The Chinese Mayor / 中國市長
DATONG follows the life and work of a controversial Chinese Communist Mayor GENG YANBO to tell the story about how he takes a radical reform to demolish 140,000 households and relocate half a million people to give way to restoration of Ancient relic walls in order to adopt a clean economic growth from tourism and culture, which he believes will do good to DA TONG citizen in the long term. With two years in the footsteps of GENG, along with the changing ideology and confrontations from the public, the film is trying to draw a looming shape of future of China.
2018年4月14日 看过
街头看大门的大爷脱口而出安东尼奥尼!对大同人民刮目相看啊……虽然说跑步看这个似乎太沉重了,但我觉得非常棒。基本上看不太出导演的judge和情感色彩在里面。想要脱口而出批评的人,不如试着多了解一些吧。
GIS 中国 城市 政治 纪录片
地球之夜 (1991) 豆瓣 IMDb TMDB
Night on Earth
8.1 (384 个评分) 导演: 吉姆·贾木许 演员: 吉娜·罗兰兹 / 薇诺娜·瑞德
其它标题: 지상의 밤 / ナイト・オン・ザ・プラネット
  本片由五个发生在同一时间,不同国家地区的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描述了的士司机与乘客的一次短暂遭遇。
  洛杉矶晚上7:07,假小子司机柯基(薇诺娜·瑞德 Winona Ryder 饰)载着她的客人维多利亚(吉娜·罗兰兹 Gena Rowlands 饰)回酒店,恰巧负责电影选角的维多利亚看中了柯基,然而柯基却告诉她自己想成为一名机械师……
  纽约晚上10:07,黑人青年尤尤终于拦到了一辆的士,却发现司机是一名根本不会开车且语言不通的外国老人赫尔穆特(阿明·缪勒-斯塔尔 Armin Mueller-Stahl 饰),尤尤只好主动提出由他来开车……
  巴黎凌晨4:07,年轻的黑人司机把两名出言侮辱他的非洲乘客撵下车后,上来了一位美貌的盲女(碧翠斯·黛尔 Béatrice Dalle 饰),他立即对她产生了好奇与怜悯,却发现她比自己更能在这世界上辨明方向。
  ……
  本片由贾木许自编、自导、自制而成,他在大约八天内完成了剧本创作,各个故事发生的地点则根据他想合作的演员而定。电影原声带则来自于他的老拍档民谣大师Tom Waits。
2017年4月28日 看过
在所有城市的萧瑟夜景里,最美的还是罗马呀。贾木许的故事总像是随性而至的小品。
城市 电影 美国
旧金山 豆瓣
作者: Lonely Planet公司 译者: 周昉晞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 - 9
你在旧金山会有什么奇遇?在Haight街发现稀有唱片、高帮平底靴和水烟管;到海湾散散步,然后到渡轮大厦吃一顿新鲜美餐;在南市场区的俱乐部里尽情跳舞,并在清晨6点爬回旅馆;在浓雾中逃往阿卡翠斯岛;在米申区见识壁画、墨西哥卷馅饼、古装和海盗用品;到Caffe Trieste看看墙上涂抹的垮掉派诗歌。
本书在手,事半功倍:全彩折页地图和详细的社区地图,助你轻松游览;久居当地的作者向你推荐最佳景点、餐馆、商店和娱乐场所;独辟蹊径的旅行路线和精彩纷呈的亮点介绍帮你充分利用短暂的旅行时间;由当地专家向你揭示旧金山的秘密:Craigslist的Craig会告诉你他所喜爱的游览路线,城市之光书店的采购经理会告诉你旧金山的必读书目。
落脚城市 豆瓣
Arrival City: How the Largest Migration in History Is Reshaping Our World
7.8 (10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道格·桑德斯 译者: 陈信宏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 2
我们都是被城市化的一员,我们回不去故乡,也离不开城市。
从乡村到城市,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正在进行最后的大迁移。
由于从事新闻工作必须四处游历,我走访了全球五大洲二十多个国家与地区,也因此养成了一种观察城市的习惯。从重庆的六公里,到孟买和德黑兰的边缘;从圣保罗与墨西哥城的 山坡地,到巴黎、阿姆斯特丹与洛杉矶的各种社区。我发现,这些落脚于城市的乡村移民,正执着于他们想象中的城市中心,并在世界各地造就了极为相似的都会空间。
搭乘地铁和电车,或是深入城市中心不为人知的隐秘角落,我得以细细观察面前这片由乡村移民构成的城市飞地。我以“落脚城市”称呼这些地区,它们往往位于人们的视线和旅游地图之外,饱受暴力和死亡、漠视与误解,同时又充满了希望与活力。
到21世纪末,人类将成为一个完全生活在城市里的物种。
而上一次人类大迁移,用一个多世纪的城市化,为欧洲和新大陆带来了法国大革命和工业革命,并直接造成了人类在思想、治理与科技领域的彻底变革。如今,世界各地的落脚城市正在创造历史。而对这种历史的冷漠,导致了巴黎、伦敦、阿姆斯特丹持续不断的暴动与骚乱;而在亚洲、非洲与南美洲,莽撞的贫民窟清除计划,正在摧毁数以万计人的生活与未来。
这个时代的历史,其实有一大部分是由漂泊的无根之人造就而成的。
他们因为公民权遭到剥夺,于是采取极端乃至暴力的手段,以求在都市体制中取得一席之地。落脚城市,可能是下一波经济与文化盛世的诞生地,也可能是下一波重大暴力冲突的爆发地。究竟走上那条路,则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
2016年5月9日 已读
以往讨论property right 啊social mobility啊什么的都是几句话的事情了不得再来大半页的数学推导哗啦啦华丽的结论都出来了。这背后,是多少人甚至是多少辈的血泪故事啊,读完觉得理论什么的真是轻飘飘得几乎不值一毛钱啊。
PhD 加拿大 城市 社会学 经济
姑苏繁华图 豆瓣
作者: 徐扬(绘) / 苏州市城建档案馆(编) 1999 - 10
《姑苏繁华图》,又称《盛世滋生图》,是清代画家徐扬所绘反映苏州城繁华盛况的画作,绘制于公元1759年,目前藏于辽宁省博物馆,属于国家一级文物。徐扬总共花费了24年时间才画成此图,全长1225厘米,宽35.8厘米
2015年1月21日 已读
书又大又沉。。。可是苏州美死了。。。天天跟室友扒拉手指想去苏州定居。。。
中国 图书馆 城市 画册
粉末都市 豆瓣
9.3 (6 个评分) 作者: Stella So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2008 - 5
繪畫香港一些即將消逝的事物,有一幢幢如小型社區的唐樓、已被清拆的喜帖街、天星碼頭、伴隨所有香港人長大的電車、有香港特色的舊食肆,香港的傳統節日等等。
别看我看路 豆瓣
作者: 迟宇宙 2002 - 8
本书集结了作者近年来在不同城市间“过往”的笔记,作为《南方周末》社会新闻记者,作者有机会行走于各个城市之间,于是有了用一种笔记性质的文字解读各个地方的可能。作为新闻的副产品,作者用一种人文的观点来看待历史,本书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一本人文游记。
阅读城市 豆瓣
7.6 (9 个评分) 作者: 张钦楠 三联书店 2004 - 7
本书是一位建筑专家介绍世界著名城市建筑的大众读物。作者主张像对小说、诗歌、绘画一样去阅读自己到过的城市,捕捉最初的印象,访问它的标志,但也不忽略它的“母体”(那些林林总总的民居),还要访问城市“灵魂”的显现者——几栋本地建筑师所设计的建筑。本书围绕作者自己访问过并深有感触的十几个城市加以描述,穿插进国际建筑大师的故事和20世纪世界建筑的发展史。本书所采用的图文结合编排方式,又力求将建筑文化的知识、对当下城市建筑发展的思考和城市建筑风貌的欣赏融为一体,使读者尽享“阅读城市”的乐趣。
前言 捕捉城市灵魂
第一篇 识别城市的文化特征
第二篇 体验城市性格
Barcelona 1 张扬个性 取人所长——巴塞罗那
Brasilia 2 巨人的尺度——巴西利亚
Canberra 3 山水之中的都市——堪培拉
Moscow 4 从结婚蛋糕变成皮鞋盒子——莫斯科
Mexico City 5 仙人掌与麦古艾草的故事——墨西哥城
Los Angeles 6 形散而神不散——洛杉矶
Chicago 7 历史的见证——芝加哥
St.Petesburg 8 浪漫诗韵——圣彼得堡
Hong Kong 9 多面的“石林”——香港
Singapore 10 儒雅的花园——新加坡
Manhattan 11 什锦大拼盘——曼哈顿
Paris 12 宰相肚里能撑船——巴黎
Cairo 13 有序与“无序”——开罗
Istanbul 14 冲突与交融——伊斯坦布尔
Tokyo 15 极大与极小——东京
第三篇 城市感悟
1 城市气质——论城市形态
2 建筑的文化视角
3 理想的家园
威尼斯日記 豆瓣
作者: 阿城 天地圖書 1995 - 1
假如威尼斯的一條小巷是不通的,那麼在巷口一定沒有警告標誌。你只管走進去好了,碰壁返回來的時候不用安慰自己或生氣,因為威尼斯的每一條小巷都有性格,或者神祕,或者意料不到,比如有精美的大門或透過大門而看到一個精美的庭院。遺憾的是有些小巷去過之後再也找不到了,有時卻會無意中又走進同一條小巷,好像重溫舊日情人。
應該為威尼斯的每一條街巷寫傳。
十個人的北京城 豆瓣
作者: 田茜、張學 高談文化 2004 - 11
北京——北平——北京,僅從名稱上看,京都就一直飄搖晃動中。在這歷史的變遷中,多少人沿著這條軌跡沉沉浮浮。可以說近代以來,京都就一直是中國人心目中不滅的情結。不入京師,猶如錦衣夜行。
因此,中國近現代史上每一為有影響力的人物,都或多或少與北京城有著絲絲縷縷的聯繫。雖然這些人進入北京城的目的各不相同,有的是為了實現救國救民的理想,有的是為了獲取政治資本,有的是為了實現自己的文藝夢想……但當他們在北京奮鬥的時候,北京城已經留下了他們的足跡,而他們的心頭也留下了北京城不滅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