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 豆瓣
8.9 (72 个评分) 作者: [德] 赫尔曼·黑塞 译者: 杨武能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7
赫尔曼·黑塞(1877-1962),德国作家,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是作者1930年出版的力作。小说叙述代表理性的禁欲主义与代表情人感官享乐主义的一对朋友的经历。
修道院年轻的纳尔齐斯才华过人,觉得院长达尼尔喜爱。新来的学生歌尔德蒙迷恋世俗生活,他们虽成了朋友,但歌无视纳的理性的说教,偷偷去村子里和姑娘幽会,接着又逃出修道院,到处流浪,历经欢乐与艰辛;漫游使他逐步成熟,可之后因爱上总督的情妇而被判死刑。做了修道院院长的纳尔齐斯把他从狱中救出,让他专事雕塑艺术。歌再次外出游行,途中染上重病,纳在他临终前表示对他的友爱,使他怀着幸福死去。
小说表现了两种不同人性的冲突,并在探索理想过程中获得和谐的统一;有评论家称它是“融合了知识和爱情的美丽的浮士德变奏曲”。
2023年9月23日 已读
纳尔齐斯在歌尔德蒙生命的最后,在他一无所有的时候说爱他,还是挺感人的。不就是歌里唱的,不再年轻也不美丽,got nothing but an aching soul嘛。
开头写了那么多管不住自己骚情的歌尔德蒙,我差点怀疑他是个性瘾患者,直到后来才解释道哦原来他是个艺术家🤪
我本来还暗搓搓嫌弃黑塞是不是偷懒/狡猾,因为我们从开头就看到纳尔齐斯一早就动心爱上,可是除此之外没几个字写他的情欲心理的,咋地他就是圣人嘛。然而后来其实在结尾两人的对话里面,纳尔齐斯说“自己的宁静是一种必须用不间断的斗争去争取到的宁静”,我突然意识到在这书没有写到的地方刻意落下了纳尔齐斯在上帝之爱和世俗烦恼之间挣扎的场景。
以前觉得宁静淡泊是修为,是厉害人才有的本事。但这里提醒也许更是一个人每日每时经过斗争才获得的。听上去好像离凡人的境界,又近了一些,真好。
宗教 小说 德国 漂在加拿大
人类之子 (2006) TMDB 豆瓣 Min reol
Children of Men
7.6 (472 个评分) 导演: 阿方索·卡隆 演员: 克里夫·欧文 / 朱丽安·摩尔
其它标题: Children of Men / 末代浩劫(港)
20年后的人类社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灭顶之险——所有的人类都丧失了生育能力,而东欧和非洲国家已经四分五裂,人口向英国等富裕国家大量迁移。
然而在英国境内,人们正陷入一片混乱和恐慌中。人人都为世界末日的到来而焦躁狂暴。非洲女孩肯(克莱尔-霍普•阿什提 Claire-Ho pe Ashitey饰)非法移民到这个国家,但令人振奋的是她腹中竟然怀有孩子。为了保住人类唯一的血脉,警察蒂奥(克里夫•欧文 Clive Owen 饰)和前妻朱丽(朱丽安•摩尔 Julianne Moore 饰)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将肯安全离境,但枪林弹雨却使他们举步维艰。
在逃亡中,婴儿出生在了一个难民营里。刀枪当前,保住人类最后的希望,成为蒂奥心中唯一的信念。
2016年11月9日 看过
片子挺摇滚呀。cease fire那里确实超泪目的。所以……移民是永久的问题嘛。
PhD 宗教 战争 电影 美国
宽宽信箱与出埃及记 豆瓣
8.3 (7 个评分) 作者: 冯象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 - 1
本书接续((创世记:传说与译注》,也分上下编。上编研究《圣经》与文学翻译,包括西方解经学传统、中文旧译的舛误类型或"病理机制",并以下编《出埃及记》为例详细说明。《圣经》之外,还讨论一组古希腊、罗马和欧洲中世纪文学经典,如荷马史诗、柏拉图《理想国》、西塞罗《论老年》、圣奥古斯丁※忏悔录》.但丁《神曲》和乔叟《鸟儿议会》。这些伟大作品昭示的古典伦理同自由人格的理想,跟当今中国社会的一些突出病症-一大学教育和学术的深度腐败、行业道德的全面崩溃-一冶成鲜明对比。作者认为,由此入手提问分析,或可为改革与反思拓开一条新路。 全书插图五十四幅,卷末列有简明的"圣经年表"和"参考书目",都是专为配合读者鉴赏思考书中论及的人物故事、社会现象和经文哲理等问题而精心选编的。
2016年6月17日 已读
虽然嘴巴不客气的时候也有吐槽摸大腿根行割礼什么的恶趣味,但细细翻来还是有有意思的地方,如果冯象一直译下去估计我也都会找来读读。前半部借译经讲翻译理论,后小半部是出埃及记。隐约觉得耶和华折腾那么多无非是恩威并施让以色列人民全心全意相信他,想想这法老和埃及大小民众,也不过是活生生的教具啊!
PhD 中国 宗教 随笔
悉达多 豆瓣 谷歌图书
9.0 (245 个评分) 作者: [德] 赫尔曼·黑塞 / 校注 丁君君 译者: 杨玉功 译 / 丁君君 校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 3
古印度贵族青年悉达多英俊聪慧,拥有人们羡慕的一切。为了追求心灵的安宁,他孤身一人展开了求道之旅。他在舍卫城聆听佛陀乔答摩宣讲教义,在繁华的大城中结识了名妓伽摩拉,并成为一名富商。心灵与肉体的享受达到顶峰,却让他对自己厌倦、鄙弃到极点。在与伽摩拉最后一次欢爱之后,他抛弃了自己所有世俗的一切,来到那河边,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在那最绝望的一刹那,他突然听到了生命之河永恒的声音……经过几乎一生的追求,悉达多终于体验到万事万物的圆融统一,所有生命的不可摧毁的本性,并最终将自我融入了瞬间的永恒之中。
2015年4月29日 已读
万古长空 一朝风月 [虽然我狭隘地认为此书如此风靡有部分是因为人们觉得禅意与修行听着fancy但他们又不愿禁欲/懒得读/可能也读不懂经书…] 找妓女修行生娃也就算了,身为直男居然性幻想自己的同性好友,没人觉得这是个问题嘛?佛教真是理性啊,不然为什么不能酒肉红尘忽然就随随便便成佛了呢,既然我们啥也无法掌控随心而动好了…
宗教 小说 德国 虚度人生
中国历史中的佛教 豆瓣
Buddhism in Chinese History
7.8 (11 个评分) 作者: 芮沃寿 译者: 常蕾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 6
本书收录了芮沃寿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芝加哥大学的六篇讲演稿。作者试图展示从佛教进入中国至6世纪,佛教如何适应中国文化,减少与中国本土文化的摩擦与碰撞,为儒释道三教合和打下统一的思想基础,作者还将研究视野进一步延伸至近代中国社会,检讨佛教如何在近代社会继续发挥其影响和作用,兼顾佛教在中国文化中的思想、语言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2015年2月6日 已读
说起来连我这等历史文盲也能看出错译者和校对应该多长点心啊……有的地方咬牙读几遍还是理解有点困难。当然瑕不掩瑜,当年是凡社会动荡宗教抬头,啧啧。如今呢。
中国 历史 宗教 美国 虚度人生
薄伽梵歌 豆瓣
作者: [印度] 毗耶娑 译者: 张保胜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 - 8
弥漫着金色烟尘的华丽的插图,悠扬清新一如天籁的诗句。
《薄伽梵歌》是印度古代宗教和文学名著,也是古代印度经典史诗《摩诃婆罗多》中最精彩的哲理插话和印度教最负盛名的经典。
《薄伽梵歌》这个书名是由“薄伽梵”(Bhagavat,“世尊”之意)和“歌”(Gita,“颂歌”)组成的,全意就是《神之歌》,堪称古印度的《神曲》。
这部圣诗是以《摩诃婆罗多》中的俱卢和般度两个亲族大战为背景的。般度族的第三子阿周那面对即将被屠杀的亲族充满悲伤怜悯之情,黑天神化身为阿周那的车夫克里希纳,与王子做了一番关于宗教、信仰、生命和死亡的对话。
简言之,就是一篇深奥优美的战前动员。
2015年1月8日 已读
愚者贪眠伤感多,萎靡不振且惶恐。虽然我觉得Krishna和yoga即便是为着一部分人可以从容安静面对欲念和恐惧有存在的必要,Krishna也多半是世间第一自恋吧>_< “你信仰谁都没关系,反正我是一切的化身,最终你祭祀的对象还是我”,啧啧这脸皮。有趣,过去的人们更倾向于用对话体来阐释故事吗?
印度 哲学 宗教 虚度人生
空谷幽兰 豆瓣
7.8 (43 个评分) 作者: [美] 比尔·波特 著 / [美] 史蒂芬·R·约翰逊 摄 译者: 明洁 南海出版公司 2009 - 3
空谷幽兰,常用来比喻品行高雅的人,在中国历史上,隐士这个独特的群体中就汇聚了许多这样的高洁之士,而今这些人是否还存在于中国广袤的国土之上?这是一直在困扰着比尔·波特的问题。因此,他于20世纪80年代末,亲自来到中国寻找隐士文化的传统与历史踪迹,探访了散居于各地的隐修者,借此表达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赞叹和无限向往,形成了风格独特的“文化复兴之旅”。
书中穿插了数十幅风景优美的摄影作品,这都是作者的好友、美国著名摄影家史蒂芬·R.约翰逊冒着生命危险拍摄的。
2015年1月3日 已读
相信重要过解释。说起来我去过最多次数的就是高旻寺了(虽然不知道跟我的名字有没有关系),居然书里提到是最有名的禅宗道场。“八九个和尚里有三个是北大中文系毕业的”,不行了,我读笑过去了。另,安妮宝贝的序略俗,不喜欢。
中国 宗教 美国 虚度人生 随笔/散文
1453 豆瓣
1453: The Holy War for Constantinople and the Clash of Islam and the West
8.9 (81 个评分) 作者: [英] 罗杰·克劳利 译者: 陆大鹏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 2014 - 6
本书是罗杰·克劳利著名的“地中海史诗三部曲”之一。
1453
君士坦丁堡的战火,两个文明的撞击
《今日美国》夏季最佳图书 《旧金山纪事报》夏季最佳图书
克劳利引人入胜的叙述……读之更像生动的小说。人物……描摹极其细致,全都是基于历史文献,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洛杉矶时报》
克劳利对君士坦丁堡攻城战的重述极富戏剧性,激动人心。
——《旧金山纪事报》
出神入化……罗杰•克劳利为一个古老而永远引人入胜的故事注入了新活力。《1453》融合了军事史的令人着迷的细节和对宗教意象的丰富指涉,这些意象对战争的双方都有极大影响。
——《经济学人》
节奏轻快,是了解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之间长期敌对关系的入门必读书。
——《科克斯书评》
拜占庭帝国的千年都城君士坦丁堡一直是西方世界的中心和基督教世界抵御伊斯兰世界的堡垒。但在1453年,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集中了伊斯兰世界的力量,力图攻克这座城市。1453年4月,八万名装备了新式武器的穆斯林战士开始攻城,而守城的是拜占庭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堡十一世麾下的区区八千名基督徒士兵。在一连数周的炮火之后,城市轰然陷落,这一事件改变了世界,也标志着拜占庭的灭亡和中世纪世界的终结。《1453》背后的研究无可挑剔,它是一个讲述勇气、残忍、技术革新、忍耐和运气的生动而跌宕起伏的故事。但它同样是当下的故事,是将中东的对抗与现代世界连接起来的一系列事件中的关键链条。
2014年11月24日 已读
信仰、经验和古老帝国的骄傲被技术、决心以及利益尽情碾压之一段过往。更像是传奇小说,作者笔下惊心动魄又让人读来唏嘘不已。说起来,哪一个古老又伟大的城市未曾伤痕累累?想来经历灭亡然在废墟里获得新生,也是其伟大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吧。【话说回来如我这等世俗之人也是断然不能理解,人特么都死光了尖杆子穿心而过什么的…还信上帝虔诚祈祷作甚…
历史 宗教 战争 虚度人生
创世记(修订本) 豆瓣
9.6 (5 个评分) 作者: 冯象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 - 4
全书有十二则《创世纪》故事和经文翻译、注释组成,配以六十幅《圣经》题材的名画。作者叙述《圣经》故事,融入了对《圣经》的研究理解,纠正了过去译本的一些错讹。修订本保留了过去版本的一些错讹,有的也做了修订。
2014年10月30日 已读
尽管开始不明,大家是有基本逻辑能力的人,那么对于觉得明显不合逻辑的情节,究竟是如何虔诚地相信呢。有篇说感情与信仰的关系,“感情才是一切”(Gefuehl ist alles)。换个角度想,感情在生活中,常也是完全不合逻辑的。我们证明不了我们对别人的爱,善举也完全可能是假装,如同信仰一般。你会坚定不移地去爱一个人,也许全然拿不出证据,甚至全然给不出理由,可你知道那是爱。我猜,信仰也是如此吧。
中国 历史 宗教 虚度人生
偶滴神啊 (2012) 豆瓣 TMDB
OMG: Oh My God!
8.5 (203 个评分) 导演: Umesh Shukla 演员: 阿克谢·库玛尔 / 帕莱什·拉瓦尔
其它标题: 오 마이 갓! / オーマイゴッド 〜神への訴状〜
售卖佛像的古董商人坎杰 是个无神论者。他把佛像视为玩具,不明白那些花招百出的宗教仪式,希望把女儿培养成飞行员,把儿子培养成板球球员。古董店寄托着他全部的希望和感情。某一天热闹的祭祀仪式上,坎杰为了把参与活动的儿子揪回去,开了神的玩笑,被教派的头目警告会遭到神的报应。当天天气突然由晴转阴,且引发了一场地震。其它店铺无一受损,唯有坎杰的店被震的面目全非。本以为投了保险可以挽回损失的坎杰被保险公司告知这属于不可抗力的天灾人祸,不在承保范围内。一无所有的坎杰一纸状书把神告上了法庭。而被告人则是那些借助神灵名义四处捞金的教派头目们。一场看似离奇的官司就这样展开,而神灵 本人似乎也对此事很感兴趣,他隐藏在人群中,来到了坎杰身边,也改变了坎杰对宗教的看法……
2013年2月1日 看过
不愧是印度的电影,连反派们都带着阴恻恻的喜感。对我这个从来不看任何宗教的人,题材和论辩还是很新鲜有趣的。那段群舞,真是明艳。
RA 印度 喜剧 宗教 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