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
帕格尼尼与朱利亚尼:吉他与小提琴二重奏 豆瓣
9.8 (20 个评分) John Williams / Itzhak Perlman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0年10月25日 出版发行: Sony
介质为1CD!

技巧与才情兼具的小提琴家帕尔曼与古典吉他王子约翰·威廉姆斯旷世珍藏版!

以出神入化的演奏技巧,瘦骨嶙峋的面容、热情奔放的曲韵,深入人心的意大利“超技派”小提琴演奏、作曲家帕格尼尼,“二十四首随想曲”堪称代表作,也是一般乐迷熟知的;然而他特别选择吉他作为另一创作题材,与一位会演奏吉他的女性朋友有关,为此谱写下约二百首的吉他音乐。专辑中精选的奏鸣曲、小品等,一反帕格尼尼光璨的风格,而显现柔魅的气韵,一新你的耳目。

吉他演奏兼作曲家的朱里尼,深谙吉他,作品对吉他刻画细腻,专辑中所选作品是朱里尼较鲜为人知的吉他曲,将吉他独具的音响发挥尽净。

由技巧与才情兼具的小提琴家帕尔曼、英国吉他王子约翰·威廉姆斯搭档,此意大利双杰的精神有完美的化身。

01 1-3 帕格尼尼:如歌的风格第1奏鸣曲混成曲 NICCOLO PAGANINI CENTONE DI SONATE,OP.64,NO.1
02 4 帕格尼尼:E小调奏鸣曲OP.3之6 PAGANINI SONTA NO.6 IN E MINOR,OP.3
03 5-7 帕格尼尼:A大调协奏奏鸣曲 PAGANINI SONTA CONCERTATA IN A MAJOR
04 8-15 朱里尼:为小提琴和吉他而作的奏鸣曲 MAURO GIULIANI SONATA FOR VIOLIN AND GUITAR
05 16 帕格尼尼:为吉他和小提琴而作的如歌的风格曲 PAGANINI CANTABILE FOR VIOLIN AND GUITAR
安东尼奥·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 四季 豆瓣
出版发行: 中华文艺音像出版社
用音乐最早抒写"四季"的,是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莽莽穹苍的万生万物,都有可现的情态。唯有时光——那昼夜平分的岁月,四时更迭的季节,却无形地运行着,犹若流云逝水,去不复归。但是,时光的无形妙手却在大自然这块有形的巨大画幅上,绘出了自己的四季轮回、春夏秋冬的壮美英姿。四季不仅是大地人间的动人杰作,也是艺术家笔下诱人的题材。
Vivaldi: Concertos & Sonatas, Opp. 1-12 [Box Set] 豆瓣
Giuliano Carmignola / Piero Toso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7年5月22日 出版发行: Erato
Vivaldi: Sonata for 2 Violins in G minor Op.1 No.1 RV73
Vivaldi: Sonata for 2 Violins in E minor Op.1 No.2 RV67
Vivaldi: Sonata for 2 Violins in C major Op.1 No.3 RV61
Vivaldi: Sonata for 2 Violins in E major Op.1 No.4 RV66
Vivaldi: Sonata for 2 Violins in F major Op.1 No.5 RV69
Vivaldi: Sonata for 2 Violins in D major Op.1 No.6 RV62
Vivaldi: Sonata for 2 Violins in E flat major Op.1 No.7 RV65
Vivaldi: Sonata for 2 Violins in D minor Op.1 No.8 RV64
Vivaldi: Sonata for 2 Violins in A major Op.1 No.9 RV75
Vivaldi: Sonata for 2 Violins in B flat major Op.1 No.10 RV78
Claudio Scimone, Piero Toso (violin), Giuliano Carmignola (violin), Gianni Chiampan (cello), Edoardo Farina (harpsichord)
Gil Shaham & Jonathan Feldman - The Devil's Dance 豆瓣
Gil Shaham
发布日期 2000年9月12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这张唱片绝对是最佳的小提琴小品专辑之一。沙汉姆的表现完美,小提琴的音色中透出一股真正的鬼魅气质,和唱片的主题甚是吻合。无论是约翰威廉姆斯的魔鬼之舞还是圣桑的骷髅之舞,又或是巴奇尼的精灵之舞,好像魔鬼和精灵能透过沙汉姆的小提琴一把抓住你一般。塔尔蒂尼的魔鬼的颤音则是我听过的最为灵动的一次演绎,巴洛克的音乐风格加上沙汉姆的诡异音色,这不是魔鬼,而是真正吸血鬼...
另外,还有至关重要的两点必须提及。一是本片的录音效果实在是无与伦比,发烧级的录音给了沙汉姆最大的发挥空间。二是钢琴伴奏Jonathan Feldman的配合天衣无缝,他出色的演奏使得钢琴的魔鬼气质绝不亚于主奏乐器。正是这两点关键因素,使得这张唱片更加完美无缺
Paganini for Two 豆瓣 Spotify
9.3 (43 个评分) Gil Shaham / Göran Söllscher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3年12月1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整张唱片充满了轻松, 浓醇又香甜的旋律, 小提琴与吉他的合奏是那么的优美, 散发出缕缕不绝的espresso咖啡香, 曲目中的"摩西"变奏曲, 常动曲更是令你陶醉。而韩剧"沙漏"更相中了此CD中令人难忘的旋律----第八,九首帕格尼尼的小提琴与吉他奏鸣曲第六号, 为"沙漏"剧的主旋律
德国 DG 公司的"4D"录音张张优秀,但这张又是"王中王"。沙汉姆的小提琴演绎绝妙、动听,将帕格尼尼技巧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用的意大利名琴高频纤细、透亮,琴声共鸣异常宏厚,而索谢尔的吉它声如玉珠落盘,虽然只有二把乐器,但音场却非常之宽阔。此碟发烧友应人手一张!
这张唱片录制于柏林著名的耶稣基督教堂,在此曾完成过不少出名的唱片,如卡拉扬60年代的贝多芬交响乐、库贝利克和柏林爱乐乐团的德沃夏克交响曲全集等。
2013年7月29日 听过
有一段,不知道为什么听出来拥心爱的人在怀中的情意。真美呀。
RA 古典 小提琴 纯音乐
Schubert For Two 豆瓣
9.3 (41 个评分) Gil Shaham / Goran Sollscher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3年1月28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专辑包括了舒伯特的14部作品。曲目范围从大型作品(D大调奏鸣曲)到迷人的小步舞曲系列、被改编的民谣抒情歌曲以及音乐的瞬间,甚至还有一首大型作品“阿佩乔尼”奏鸣曲。
现年32岁的美国著名小提琴家吉尔·沙哈姆是活跃在世界乐坛上日程最繁忙的小提琴家,他穿梭于世界各个音乐大都会之间,与世界顶尖乐团和著名的指挥家、独奏家合作举办独奏音乐会。并且在1998年到北京举办过个人独奏音乐会。深得中国乐迷的喜爱,也是青年一代学习的楷模。沙哈姆的演奏技巧几近炉火纯青,正如权威评论家所赞誉的,“单就技巧方面而言,沙哈姆丝毫不逊色于海菲茨、帕尔曼这些大师。”在音乐表现上,沙哈姆体现了准确严谨的现代演奏风范,同时融合了丰富多彩、变化自如的表现力,相比起现时期另一位小提琴家克莱默来说,他的演奏更具绅士风度和吸引观众的气质。他在抒情性段落展示出的甜美、亲切的歌唱性具有沁人心脾的美。
专辑中几乎所有的曲子都是非常优美好听的,抒情的气氛充斥着整张唱片,当然技巧的含量一点也不含糊。特别是“阿佩乔尼”奏鸣曲,原本就是舒伯特写出的为大提琴和钢琴的最完美作品,听了被改编成吉他和小提琴的演奏后,感觉更是把这种如胶似漆的意境融合进了如梦似画的梦幻中。一组15首的德国舞曲,把德国乡间的美丽景色镶嵌在了一段段动人的旋律中。当然,你在专辑中还能够听到几首非常熟悉的小品,最著名的《小夜曲》、《圣母玛丽亚》也在其中。在附送的小册子中,还有对于两位艺术家对于舒伯特音乐看法的采访。
沙哈姆是我个人比较欣赏的小提琴大师,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他能够一直把持住自己的人生坐标相当不容易。这张唱片不管是录音(在加拿大多伦多的格林·古尔德录音室中录制)还是后期制作,都是可以向发烧迈进的。我想,喜欢沉醉在梦境中的你,也应该有这份心境,随着沙哈姆一起,在琴弦上漫游。我相信,你会很甜。你的生活也会很甜。
Brahms: The Violin Sonatas 豆瓣
9.0 (6 个评分) Johannes Brahms / Josef Suk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1年2月6日 出版发行: Decca
若无伟大的独奏家,就不会有伟大的室内乐!这张布拉姆斯小提琴夭鸣曲正好印证的这样的论点。苏克与卡录两位独奏家因绿际会以创造出如此深具表现力的演。两人的琴音温暖,诠释极富诗意,录音更如锦上添花,为两人之演出增添极致声光,同时也再次证明了录音地点英国Kingsway厅音响效果绝佳。
留声机杂志—
当今的小提琴家无人能够展现如此多样的音色、更自然的分句,以及音乐结构中所隐含的更深层情感。令人惊讶的是卡钦…他的音调柔嫩温暖,与苏克配合浑然天成。
梁祝 豆瓣
西崎崇子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1年5月22日 出版发行: Marco Polo Chinese
The Butterfly Lovers Concerto Chen Gang & He Zhanhao The Butterfly Lovers was written by He Zhan-hao and Chen Gang in 1959 while they were students of the Shanghai Conservatory. Musically, the concerto is a synthesis of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traditions although the melodies and overall style are derived from the opera of Shanghai. The original version of the concerto (presented here) has a marked traditionally oriental colour. In the spirit of the Shanghai opera, the concerto, as a whole, conveys on a musical level aspects of a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in its light and calm mood. Chen later revised the original score in an attempt to intensify the dramatic power of the music by further contrasting both the tempi and the dynamics of the concerto. The result is that the later version sounds far more Western and further removed from the Shanghai opera which inspired its antecedent. Although the concerto is written in sonata form it is also strongly programmatic. The narrative is based on Chinese folklore and tells the story of the lovers Liang Shan-po and Zhu Ying-tai. Liang Shan-po has been studying with Zhu Ying-tai, disguised as a boy, for many years during which Ying-tai has fallen in love with Shan-po who is ignorant of her true gender. One day, Ying-tai is summoned home, where her family has arranged for her to marry a wealthy neighbour. She is, therefore, forced to part from Shan-po, in a tender scene by a bridge. After a time, Shan-po, greatly missing his companion, attempts to visit Ying-tai's house where he finds out from a servant that Ying-tai is a girl and about to be married. Only then does he understand what Ying-tai had so often tried to tell him, and in his bitter despair he falls ill and dies. On learning of the death of Shan-po, Ying-tai visits his grave and in her grief begs his tomb to open. There is a clap of thunder, the tomb breaks open and Ying-tai leaps into the grave, from which the two lovers emerge as butterflies and fly away together, finally reunited. Techniques of the Chinese string instrument, the er-hu, are used by the violin in this concerto and this serves to emphasise the Chinese character of the work. In the North-West Plain In the North-West Plain was composed by Jiao Jie and makes much use of a particularly moving melody. Composed in a simple ternary form, the piece opens in a joyful mood with a strongly rhythmic theme, the series of short bows in the violin part giving the impression of a dance scene. The piece then moves into a lyrical and expressive slow section in which there is interplay of an intimate and romantic nature between the violin and woodwind.
梁祝 小提琴协奏曲 豆瓣
9.3 (9 个评分) 俞丽拿
发布日期 1996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上海声像出版社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常简称为《梁祝》,由上海音乐学院学生何占豪、陈钢以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旋律为基础于1958年创作完成(何曾是一名越剧戏班二胡手)。1959年5月27日在上海南京大戏院进行首演,小提琴独奏为俞丽拿。
详细内容: 01.梁祝小提琴协奏曲The Butterfly Lovers Violin Conerto02.良宵Beautiful Night03.夏夜Summer Night04.新春乐Spring Celebration05.二泉映月Moonlight on The Pond06.旱天雷Summer's Thunderstorm07.民风舞曲Folk Dance Song08.渔舟唱晚Fisherman's Song09.花儿为什么这样红Why Are The Floers So Red广告语: 爱情传世之作《梁祝》首演者—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俞丽拿与儿子李坚,亲情演绎至情,在英国广播音乐会管弦乐队伴奏下,将中国的管弦乐作品诠释得神远韵长……
The Golden Age 豆瓣
Itzhak Perlman / John Williams
发布日期 1999年7月27日 出版发行: Sony
第一张”帕尔曼的电影琴声”,选录了欧洲与好莱坞多首广为流传,耳熟能详的抒情佳作,充份展现帕尔曼由古典乐坛跨界演出的魅力,相形之下,”帕尔曼的电影琴声”续集似乎有更大的野心,不仅要再次展现帕尔曼的个人魅力,John Williams似乎也将个人对电影的情感,更清楚敏锐的反应在这张唱片中.在音乐选曲上,这张专辑做了满冒险的尝试,不仅是对台湾地区的乐迷,而是对大多数新一代的乐迷而言,这些40年代左右的好莱坞电影音乐,实在有些太遥远了,然而就电影音乐史而言,这个时刻与这些作品却意义非凡,因为,这曾是好莱坞影史上,一个属于电影音乐的”黄金时期-The Golden Age”,即使今日电影音乐受到更多的重视,也有丰富的型态和表现空间,但实际上,论作品的艺术价值与历史地位,”黄金时期”的作品仍令许多影迷与研究者着迷不已,而当代的作曲家们更是一群光芒四射的大师,他们来自世界各地,来自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领域,群集于好莱坞八大电影工作室,建立起专属于电影公司的音乐部门,发展出百家争鸣的音乐风格和配乐手法,彼此有激烈的竞争较劲,却又总是惺惺相惜,在”何谓电影音乐?”,”音乐能为电影做些什么?”这类的问题都还浑沌不明的时代,他们一点一滴创造出许多动人的作品,以及丰富的音乐表达理念,这样的成就固然是时势造英雄,但许多高水平的演出仍是电影史上难以超越的高标准.虽然,John Williams的创作历程中有许多非电影音乐的演出,包括各种协奏曲,音乐剧等,但说John Williams是好莱坞一手造就的音乐家并不为过,也因此,这张”帕尔曼的电影琴声”续集,John Williams将选曲的范围回溯到40年代的”黄金时期”,也许是这位现代电影音乐巨匠向前辈大师致意的一份心意,对大多数的乐迷而言,这些音乐恐怕十分陌生,但若能静静品味,会惊奇的发现,在精致的改编与Perlman动人的音乐表情下,这张专辑有如一个时空隧道,将带领乐迷重返电影音乐史上,最醇美深刻与最让人憧憬的辉煌时代.
专辑中最为当下乐迷所熟悉的,想必是Max Steiner的代表作<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以及Herman Hupfeld的音乐经典,选自<北非谍影-Casablanca>的主题曲As Time Goes By,As Time Goes By至今仍广泛的出现在电影中,如<西雅图夜未眠>即以这首歌做为序曲,<北非谍影>可说是华纳公司的经典之作,因此近年来华纳公司的电影片头,也改以As Time Goes By做为片头音乐.至于Max Steiner公认是当代谱写优美旋律的高手,除了收录像迷耳熟能详的<乱世佳人>外,这张专辑尚还选录了<旅人恋人-Now , Voyager>,都是极尽旋律唯美之能事的作品,Perlman的小提琴演出,以及John Williams,Angela Morley典雅细致的编曲,让音乐在优美的旋律中,也洋溢着一份浓厚的怀旧风情.
而Alfred Newman(Thomas Newman的父亲,同时也是当时福斯电影公司音乐部门的总裁,曾获得九座金像奖,属于传奇型电影音乐家)的<咆哮山庄-Wuthering Heights>,是另一首近期常出现在电影音乐精选集中的佳作,这首Cathy's Theme呈现的是典型好莱坞文艺电影音乐的乐风,并没有特别呼应<咆哮山庄>故事中的时代与地域背景,不过这是一首情感相当凄美哀怨,深刻动人的作品,在Perlman的推波助澜下,情绪的张力实在不是任何其它版本所可以比拟的.
这张专辑中也和第一集一样,有多首作品都是由电影歌曲改编而来,除了As Time Goes By这样广为人知的作品外,David Raksin的<罗兰秘记-Laura>也有特殊的历史意义,这首主题曲在当代红极一时,比较特殊的是,这首作品是将电影中的配乐主题,由Johnny Mercer填上歌词,于电影上映后又另行推出的,后来这首歌曲创下出色的销售成绩,成为一种电影音乐行销的模式,配乐型态的电影音乐也跨出走出电影的第一步.David Raksin早期一直是默片巨匠卓别麟的合作伙伴,卓别麟本身也有完整的音乐训练背景,并且亲自为自己的电影谱写配乐,这张专辑中John Williams亲自改编卓别麟的代表作<摩登时代-Modern Times>,除了推崇卓别麟的影史地位,也肯定了卓别麟在电影音乐的贡献.Victor Young是当代另一名善长电影歌曲的代表性人物,这里选录的<不速之客-The Uninvited>以及<一厢情愿-My Foolish Heart>都是当代很受欢迎的流行歌曲,John Williams并且因为改编<不速之客>这首作品,而入围当届葛莱美音乐奖最佳器乐编曲的奖项.
30,40年代的好莱坞每年制作大量的电影,在电影音乐上的要求更是求才若渴,配乐家Dimitri Tiomkin回忆时就提及:当时好莱坞须要大量的音乐,只要稍微懂点音乐,能写得出旋律的,就可能被雇用为电影音乐家.而当然,古典音乐界的作者更是八大片厂的争取对象.其中如这张专辑中选录的William Walton,对大多数乐迷来说,可能更常在古典音乐区看到这个名字,但他在40年代与Laurence Oliver合作的几部莎剧电影音乐,却是电影音乐史上举足轻重的作品,其中1945年的<王子复仇记-Hamlet>公认为”哈姆雷特”最具艺术价值的电影版本,这张专辑选录的则是Walton的另一部代表作<亨利五世>,Laurence Oliver与Williams Walton俨然是40年代的Kenneth Branagh与Patrick Doyle.Miklos Rozsa是另一名由古典领域走入电影音乐界的知名音乐家,从早期的<月宫宝盒>到后来的<宾汉>,Rozsa在影史上建立了极为气派华丽的音乐印象,而在这张专辑中,John Williams反而选择改编其40年代较为深沈灰暗的作品<失去的周末-The Lost Weekend>,这部作品和Rozsa同年拿下金像奖的<意乱情迷-Spellbound>,皆为Rozsa描写精神心理世界的配乐经典,也是最早使用电子乐器的配乐作品之一,具有和Rozsa华丽史诗电影音乐全然不同的历史地位.而Erich Korngold则由维也纳歌剧院转战好莱坞,以<罗宾汉-The Adventures Of Robin Hood>,<海鹰-The Sea Hawk>成为好莱坞管弦动作电影音乐的第一把交椅,50年代末期即因自觉己不可能在电影音乐上有更好的表现,而淡出影坛,继续从事严肃音乐的创作,但约二十年的电影音乐创作生涯中,Korngold树立了许多电影音乐的典范.这首选自<罗宾汉>的优美Love Theme当然是其中之一.
在一片温柔抒情的优美情调中,选自喜剧<篷门今始为君开-The Quiet Man>的民谣作品St. Patrick's Day则带来几分活泼逗趣的神采,在整张专辑中的音乐效果,有些类似第一集里的<远离家园>.
这张专辑称得上成功的延续了首集抒情高雅的品味与格调,仅管大多数的音乐对现代乐迷来说可能十分陌生,曲目间的音乐风格有时也显得太过相近,完全是气质典雅复古的柔美情调,但似乎少了一点变化性,但在整体制作与企划的构思上,却比第一张唱片更上层楼,特别是对电影音乐迷而言,更是意义非凡,你可以想象,这是一个老电影音乐迷,同时也是一个在电影中成长茁壮的当代音乐大师,将电影音乐的历史呈现给新一代乐迷与影迷的作品,那份诚挚的情感,与怀旧的气氛,可以让这张专辑,比第一张更值得让人再三品尝,低回不已
辛德勒名单 豆瓣
9.1 (13 个评分) Itzhak Perlman / John Williams 类型: 原声
发布日期 1997年7月29日 出版发行: Sony
[转载]这张动人的精选集,可以说是John Williams与Itzhak Perlman带给电影音乐迷的一个大惊喜,也是电影音乐精选专集首度以这种型式推出,专辑既然名为Serenade(夜曲),音乐风格自然以柔美抒情为诉求,在制作理念上,这张作品俨然是<辛德勒的名单>的延续,Perlman基于<辛德勒的名单>的合作愉快,再次于John Williams的量身打造下,跨越古典音乐领域,为乐迷呈现兼具大众通俗品味,与醇美古典音乐素养的精湛演出,John Williams除了改编个人的若干作品外,也非常不寻常的,亲自改编同侪音乐家的作品,以适切优雅的管弦语言,细腻的烘托Itzhak Perlman扣人心弦的提琴独奏,不仅红花绿叶,相得益彰,也将John Williams自1970年的<屋上提琴手>,个人的小提琴协奏曲,到93年<辛德勒的名单>,历经多年累积与磨练的音乐实力,以精致高雅的品味,呈现给电影音乐的爱好者.
一开场的<紫色姐妹花>,是史匹伯电影中,唯一不是由John Williams出任配乐的作品,不过因为这部电影的制作人Quincy Jones本人即是音乐大老,这部配乐自然由Quincy Jones率领庞大的音乐阵容制作,John Williams也只好让贤了,这部配乐当年虽因配乐者人数太多而与金像乐失之交臂(影艺学院认为这部配乐的作曲者近二十人,平均一个人只需要做十分钟的音乐,无法公正的与其它一人处理整部电影所有音乐需求的音乐家比较),但主题曲与多首插曲都是十分动听的作品,在这张专辑中,John Williams亲自改编这部配乐的Main Title,算是一补他与史匹伯二十多年来,亲密合作关系中的遗珠之憾,而且这首作品改编的相当动人,是这张专辑最迷人的作品之一,John Williams的改编与润色,加上Perlman细腻高雅的音色,甚至超越了当年原声带的演出水准.
Tango曲目Por Una Cabeza也是John Williams亲自改编的作品,这首作品因<女人香>一片而声名大噪,是相当迷人的作品,事实上,除了<女人香>外,这首作品还出现在不少其它的电影中,包括<辛德勒的名单>,可见这首作品应该也是John Williams个人十分喜爱的作品,John Williams在改编的风格上,与一般阿根廷Tango的激情暧昧,情欲纠葛有所不同,呈现较为优雅高贵的华丽美感,至于Perlman的小提琴演出自是不在话下.PaPa , Can You Here Me选自芭芭拉史翠珊自编自导自演的<杨朵>,一部犹太版的<梁祝>,不过故事的重点在于描写传统社会的犹太少女杨朵,为了求学而女扮男装,追求女性自主与两性平等的过程,而不着重于<梁祝>式的凄美情爱,是一部音乐剧型态的电影,不过是我个人很不习惯的那种音乐剧,而Papa Can You Here Me是全剧最美也最著名的一首歌,以我个人而言,也是我觉得唯一好听的歌.坦白说,我个人其实并不习惯Michael Legrand的音乐剧,除了<杨朵>外,这张专辑还选录了其著名的<秋水伊人-The Umbrellas Of Cherbourg>,同样也是一首旋律相当美的作品,同时也是最广为流传的法国电影音乐之一,不过我个人觉得,这部所谓的法国经典音乐剧,看起来简直愚蠢,从头到尾,所有的对话都是用唱的,而且听起来并不像歌,大多数的时候更像在念歌,而且在”演唱对白”时,演员表演的方式其实是很”写实”的,并不是一般我们看歌剧演出的那种感觉,而对我来说,问题或许就是出在,我觉得音乐剧或歌舞片并不是”写实”的东西,现实世界中大家根本就不会用歌唱来对话,但结果这部片子里,所有的运镜和表演方式,肢体动作等,就和一般写实的电影完全相同,关掉声音的话根本看不出来是音乐剧,但偏偏这就是一部从头唱到尾的音乐剧,实在有点莫名奇妙,是我个人看过最无趣的经典名片,不过主题曲I Will Wait For You的确是凄美绝伦的抒情经典.
Il Postino由John Williams改编Luis Bacalov夺下金像奖的作品<邮差>,是这张唱片中我个人最喜爱的一轨演出,Permal与Williams精湛的呈现出这部配乐的细致美感,令人回味无穷.至于Elmer Bernstein近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纯真年代>,在这张专辑中也有凌驾于原声带之上的演出水准,Perlman将一份典雅深情的情怀诠释的淋漓尽致,几乎像是改造了这首作品,也提升了这首作品.
Track 5. Far And Away,John Williams将自己的<远离家园>改编成小提琴演奏曲,效果相当出色,为整张专辑注入一股活泼的律动与活力,也呈现出和原声带大异其趣的音色和感受,Love Theme的演出尤其动人,有比原声带更优美的惊喜演出,相形之下,John Williams另一首个人的作品<新龙凤配>,小提琴改编的效果则不若原来的钢琴演奏曲那般出色,也许是因为这首作品原本就是创作成钢琴演奏的型式,小提琴固然能呈现出不同感受的温润高雅,但比起钢琴演出来,似乎少了点梦幻,晶莹的美感.
Four Horeseman Of The Apocalypse是优美而感伤的抒情佳作,Perlman的表现凄测唯美,而且颇富戏剧张力.<远离非洲>也是抒情电影音乐的长青作品,选录在这张专辑中虽略嫌八股,但由于音色上强调Perlman的提琴独奏,因此这首作品呈现的效果其实有别于一般的印象,是不错的表演版本.<黑人奥非欧>的主题曲Manha De Carnaval,情调相当抒情柔和,也是一首著名的电影歌曲.
由于这张唱片,正是缘起于Perlman与Williams93年于<辛德勒的名单>中的初次合作,因此,选录<辛德勒的名单>自然极有纪念意义,这部作品已经成为9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电影音乐经典之一,Perlman也又一次重现原声带中的动人演出.<新天堂乐园>同样也是最广受乐迷喜爱的抒情电影音乐,这首作品实际上是Ennio Morricone的儿子Andrea Morricone所作,被Ennio Morricone用在<新天堂乐园>中作为Love Theme,是历久弥新的电影音乐代表作,Angela Morley细腻清新的编曲,与Perlman动人心弦的演出,也为整张专辑画下完美的句点.
整体而言,这是近年来最出色的电影音乐精选专辑之一,收录的曲目横跨欧美古今的抒情佳作,有坚强的编曲,指挥,演出阵容,成功的企划和选曲理念,以及协调一致,抒情柔美,又极具特色的整体风格,在音乐公司抢食电影音乐巿场,大量推出的电影音乐合辑中,别有一番脱俗精致的不凡魅力.
Nicolo Paganini 24 Caprices 豆瓣
9.1 (29 个评分) Itzhak Perlman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72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EMI Classics
帕格尼尼创作二十四首随想曲时还未够二十岁,当时他已名满欧陆。他在舞台上神乎其技的演奏,充满浪漫热情和强烈精力的音乐,结合他那副带着魔幻神秘,瘦骨嶙峋的面容,有如魔鬼般的台风,使他在任何一个城市的音乐会门票,往往在一瞬间便被抢购一空,一票难求。他所到之处,都轰动一时,形成了一股席卷欧陆的帕格尼尼的狂飙。
帕氏的24随想曲可以说是小提琴演奏史上前所未有的精品,创作于1801-1907年间,不能不说是部天才之作。里面充满双音,十度、八度、三度颤音和形形式式的泛音等技巧,把小提琴演奏技术发展到极点。甚至到
Diabolus in Musica - Accardo interpreta Paganini 豆瓣
9.6 (53 个评分) Salvatore Accardo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2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专辑收录了10余首帕格尼尼的作品,有名的大概都在其中了。
早年的阿卡多火爆生猛,手中名琴迸发出的琴声华丽雄壮,光辉甜美,令人难以忘怀。
这是DG皇牌录音师Gunter Hermanns亲自所录的杰作之一。碟中独奏部分音色通透,琴声细节分明、空气感强,片中小提琴和打击乐的高频泛音极为丰富,足以试出音响系统中的任何瑕疵。
帕格尼尼的作品并没有出版得太多,很多作品他只作给自己演奏而没有正式出版。原因是没有多少人能够演奏他的作品,他的作品实在太难演奏了。传说中帕格尼尼的演奏技巧非常特别,最快可一秒拉16个音。他在演奏会中,小提琴琴弦常常会被预先设计突然“意外”地拉断,一根接着一根,而帕格尼尼依然用高超的技艺演奏,甚至到最后小提琴只剩下一根弦线。
此碟收录12首帕格尼尼作品的节录曲,但凡有名的作品均在其中。意大利小提琴手阿卡多,是当今举世无双的诠释帕格尼尼的不二人选,他那高超的技巧,疾风般的演奏,令人相信帕格尼尼这魔鬼琴手依然在世。录音将弓弦的摩擦质感,流水般贯穿全曲的急板,空间中自然的堂音,通透亮丽的琴声,甜美的音质和名琴的音色尽收其中。这一切无疑令此张CD为最多人激赏。
本碟收录了1975年至1977年阿卡多演奏的帕格尼尼小提琴协奏曲和随想曲12段精华选段,此时正是阿卡多艺术生涯的颠峰期,演奏充满了十足的信心,既有炫目技巧,又有美妙动人的乐曲,伦敦爱乐乐团的协奏更是锦上添花。DG公司的王牌录音师Gunter Hermannsf负责摆放录音话筒,数码翻录技术处理使琴声通透亮丽,细节纤毫毕现,音色真实自然。
此碟也被广大音响发烧友用作专门测试音响系统对小提琴音色的重放标准,在欣赏时,你可留意在小提琴高把位时的发音是否变尖,此时的弓弦摩擦质感还能否保持?如果听起来像是细小笛子般的声音,表明缺乏质感,无疑是系统缺乏解析力。假如听起来觉得琴音太薄太尖,则表明你的音响系统中频以下的声音不够丰润。
维瓦尔第:四季 豆瓣 豆瓣
9.6 (100 个评分) Anne-Sophie Mutter / Karajan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4年6月1日 出版发行: 中国文采声像出版公司
《维瓦尔第:四季》本碟是德国“小提琴女神”安妮·索菲·穆特与其音乐领路人欧洲指挥大帝卡拉扬早年为EMI留下的一款珍贵唱片。收录了音乐史上流行度最高的小提琴协奏曲——维瓦尔第创作的《四季》!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本人就是音乐史上一位技艺精湛的小提琴家,同时也是小提琴协奏曲这种音乐演奏形式的发明者。《四季》是他卷帙浩繁的小提琴作品中流行度与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据统计,《四季》很可能是全世界被唱片公司录制次数最多的小提琴作品!!

★ 全世界知名度最高、最好听的小提琴协奏曲,群众基础雄厚!!
★ 全世界最富号召力的小提琴女神穆特完美演绎!!
★ 全世界人气最旺的指挥大师卡拉扬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激情协奏!!
★ 唱片史上最著名的《四季》版本之一!!

穆特与卡拉扬大师于80年代录制的这款唱片在该曲目诸多版本中始终备受瞩目,演奏风格华美无比,用音符轻松描摹出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录制本唱片时的穆特正值弱冠之年,她淳朴本真的音乐演绎与此曲田园诗般的艺术意境相得益彰,为自己也为乐迷留下了一幅隽永的音乐画卷。

安东尼奥·维瓦尔第
四季(作品8号,第1至第4首)
E大调第一协奏曲“春”
01 快板
02 广板
03 快板
G小调第二协奏曲“夏”
04 不很快的快板
05 柔板
06 急板
安妮·索菲·穆特/小提琴
维也纳爱乐乐团
赫伯特·冯·卡拉扬
F大调第三协奏曲
07 快板
08 很慢的柔板
09 快板
10 不很快的快板
11 广板
12 快板
Encore 豆瓣
8.9 (17 个评分) David Garrett
发布日期 2008年10月24日 出版发行: Deag Music (Warner)
2008年,大卫葛瑞以1分6.56秒,等于是每秒13个音符的惊人速度,精准演奏完“大黄蜂的飞行”,打破了金氏世界纪录,成为“全世界速度最快的小提琴手”!
师承曼纽因及帕尔曼等小提琴巨擘,出生于德国的音乐神童, 在青少年时期就写下连篇传奇故事。成年后更化身庞克型男,以他基础坚实的小提琴技法,重新定义流行音乐,被BBC(英国国家广播电视)喻为“已经是传奇!”的提琴王子,第一张跨界大碟《自由自在》在全球引起风潮,并于专辑改版为《Virtuoso》之后,随即成功打进英国流行榜第17名。放眼当今乐坛,大卫葛瑞,是唯一能同时将古典榜及流行榜通杀的提琴超级玩家。
从天才到型男,从古典音乐的训练到狂放的MTV世代,他累积了无人能及的丰富资历,投射在作品中,将各类迥异的乐风缜密融合。有别于第一张专辑的牛刀小试,在这张《Encore》中,大卫这次更加狂放! 惊天动地的开场曲,剽悍诠释麦可杰克森冠军经典Smooth Criminal,更创意十足地将莫扎特第五号小提琴协奏曲,混搭进主旋律中,18世纪的音乐天才跟20世纪的叛逆乐手跨世纪联演,让耳尖的乐迷惊喜连连,更意外呼应了莫扎特可能死于Smooth Criminal的不解之谜。他个人收藏的第一张“非古典”专辑,就是皇后合唱团的A Night At The Opera,因深受主唱Freddy Mercury摇滚美声的感召,而献上Who Wants To Live Forever?
身为金氏世界纪录加冕的飙风提琴手,大卫当然更积极挑战展现极限主义的磅礡名曲: 韦瓦第四季里的《夏》、布拉姆斯的第5号匈牙利舞曲、电影神鬼奇航的主题曲He’s A Pirate及为广告影片改编超级名团AC/DC的经典Thunderstruck等,都带领乐迷经验了犹如在电玩游戏中般的趣味及无极奔驰的快感。极速王子也有温柔面相,他深情款款改编了Bill Withers的Ain’t No Sunshine,并以爵士风情重塑盖希文名曲Summertime。而万分优雅的巴哈经典《Air》及德布西的《月光》等,都让听者沉醉在他温暖的诠释当中。
被欧洲传媒册封为“古典乐坛的贝克汉”,这位天才演奏家还身兼时尚名模,不但获邀为MONT BLANC代言人,于全球各大都会(包括罗马、纽约、香港、柏林及伦敦等地)举办巡演,2008年更为SONY担任随身听的代言人,声势看涨。大卫葛瑞的时代即将到来,也让我们一起为他喝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