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
拉姆斯 (2018) 豆瓣
Rams
8.6 (28 个评分) 导演: Gary Hustwit 演员: Dieter Rams
其它标题: Rams
Rams is a documentary portrait of Dieter Ram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designers alive, and a rumination on consumerism, sustainability, and the future of design.
“The man who all but invented consumer product design as we know it today.” – The Guardian
“To quantify his impact, you need only look at the millions of Apple products in our pockets.”
—Fast Company
“Dieter Rams’ design ethos has shaped the way entire generations think about making and consuming.” —Wired
“Indifference towards people and the reality in which they live is actually the one and only cardinal sin in design.” – Dieter Rams
2024年10月8日 看过
赏心悦目啊赏心悦目。
以前单纯地觉得设计是艺术和美,最近看完几个关于设计的纪录片,意识到这背后的核心似乎更是人。感觉这些优秀的设计师是想法和考量特别多,表达能力也强,但是又要努力克制自己的表达,有种奇妙的矛盾感。
这里面Rams提到Braun被吉列收购,结果设计不得不持续让位于marketing的需求导致他最后与Braun分道扬镳。我不太熟悉吉列啦,第一反应就是,这怕不是个美国公司,一切都要让位于卖卖卖,卖更多。看完一查果然是哈哈。
德国 漂在加拿大 纪录片 设计
座椅时间 - 坐的历史: 1800至今 (2019) 豆瓣
Chair Times - A History of Seating - From 1800 to Today
9.2 (12 个评分) 导演: Heinz Bütler 演员: Antonio Citterio / Ronan Bouroullec
其它标题: Chair Times - A History of Seating - From 1800 to Today / Chair Times A History of Seating – From 1800 to Today
CHAIR TIMES takes viewers on a journey through a »sea of chairs:« 124 objects dating from 1807 to the latest 3D printed designs are arranged in the order of their production year to create a timeline of modern furniture design. Which objects would professionals in the design field want to talk about, bringing their expert knowledge to the respective topic? Serving as guide on this excursion into the history of seating design: Rolf Fehlbaum, Chairman Emeritus of Vitra.
2024年9月22日 看过
赏心悦目。这里面好多椅子,光看着线条都是眼睛的享受。刚想说如艺术收藏品一般的椅子咱买不起,那肖想一下那些个漂亮的椅子小模型总可以吧,结果评论科普说有的小模型大概 一个几千块,真是僭越了🤪
意外的是,原来很多有名的建筑师还兼职设计椅子,好神奇呀。这椅子博物馆有天我也想去看一眼。
德国 椅子 漂在加拿大 纪录片 艺术
好朋友 豆瓣
作者: (德)赫姆‧海恩 文/图 译者: 王真心 2010 - 9
小猪波波、小老鼠强强和公鸡咕咕是好朋友,它们认为好朋友是永远不分开的。每天清晨在小老鼠强强和小猪波波的帮助下,公鸡咕咕叫醒农庄里所有的动物。而后它们便相互合作骑一辆自行车去兜风:公鸡扶车把,小老鼠和小猪一左一右去踩脚踏板;它们相互合作划一只小船,公鸡当帆,小老鼠划桨,小猪则用屁股堵住船底的窟窿;它们搭了一个“人梯”去摘树上的樱桃,“人梯”从下至上依次是小老鼠、公鸡和小猪……他们发誓要做一辈子朋友,因为好朋友是永不分离的,可是他们最后还是分开了……但是在结尾处,作者安排了三个好朋友又相聚在美梦里。其实即使分离,只要依然相互关心,彼此间的感情就不会冲淡!
2024年7月21日 已读
很可爱。会回想自己在什么年龄,会相信小老鼠小鸡和小猪是好朋友,一起出发去实现当海盗的梦。小朋友的想象力在哪里落脚,哪里就会变成真实。
儿童 德国 漂在加拿大 绘本
父与子全集 豆瓣
Vater und Sohn
8.0 (8 个评分) 作者: [德] 埃·奥·卜劳恩 译者: 作家榜(编译)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7 - 5
长着大胡子、挺着大肚子的光头父亲,留着刺猬头、叛逆又迷人的淘气包儿子,这一对父子为什么总能像好朋友一样快乐相处?为什么他们的故事火爆全球?为什么亿万父母从书中的亲子沟通方式中获得启示?在这本迄今为止流传最广的亲情漫画中,你都可以找到答案。
【编辑推荐】
◆ 2017全新畅销典藏,译自德文原版连环画。
◆ 童话大王郑渊洁父子倾情推荐——“父亲的含义是榜样,儿子的含义是延续。”
◆ 宫崎骏、鸟山明、几米、朱德庸、丰子恺挚爱的漫画经典,感动世界的父子亲情。
◆ 突破性修复原版插画,高清全彩印刷。随书赠送趣味贴纸和精美书签。
◆ 新增趣味对话,全方位展现父与子之间的点滴亲情,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陪孩子一直到故事说完。
◆ 独家收录埃·奥·卜劳恩年表,还原作者绘画作品手稿。
◆ 大开本典藏版,采用特级护眼环保纸,带给孩子更好的阅读体验。
◆ 一张张小小的漫画,填满了父与子的欢声笑语,一句句真挚的话语,充盈着父与子的天伦之乐。
2024年7月5日 已读
好的作品可以穿越时间。记得小时候拿到新出版的读者杂志,我最爱的一件事就是首先翻到中间的幽默漫画部分,而里面常常就有父与子的小短篇。二十多年过去,今天再翻来看,有的情节我居然还有印象,作者可真厉害。
父与子真是一本,我任何时候翻开都能感受到爱与童心的书。爸爸和儿子之间的相处像是好朋友,温情脉脉又常常让人忍俊不禁。
VancouverLib 亲情 图书馆 幽默 德国
肚子里有个火车站 豆瓣
作者: (德)鲁斯曼·安娜 著/绘 / (德)舒尔茨·史蒂芬 绘 译者: 张振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 - 6
《德国精选科学图画书:肚子里有个火车站》内容简介:茱莉娅吃得太多、太快,所以她的肚子里出事了!饭菜一大块一大块地掉进肚子火车站里,堆得像小山一样高。这可害惨了肚子里的小精灵们,他们冒着被砸晕的危险拼命干活,想把这些食物统统装上火车,送到弯弯曲曲的隧道里去。可是没想到,还有更大的暴风雪在等着他们。小精灵们被激怒了,他们游行示威、罢工抗议……肚子火车站里一片混乱。小精灵们能渡过这个难关吗?肚子火车站究竟是怎样一个地方?神秘的隧道会通向哪里呢?这本独具创意的图画书会带领读者参观肚子火车站,以一种极其有趣的方式使我们了解自己的消化系统,从而帮助我们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2024年6月14日 已读
挺好的,虽然希望最好能在小朋友的时期就能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到变成大人了也不要丢掉它们。但如果小的时候没机会,那长大之后也还可以,慢慢有心去认识,重新养成那些对自己更好一些的习惯。
儿童 德国 漂在加拿大 科普 绘本
缄默 豆瓣
Irmina
9.2 (17 个评分) 作者: [德] 芭芭拉·耶林 译者: 马静华 2022 - 8
🌊 历史长河中的几个浪花
🗺 世界地图上的几个点
🧭 1934-1983,追踪一个普通德国女性的人生轨迹
当爱情被战争中途打断
当理想遭受残酷和平庸的考验
她在悄无声息中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她为何不再提问、选择沉默?
🧵 根据一个“普通德国人”的经历改编
用粗粝的铅笔线条与冷 峻的灰蓝色调绘制的长篇小说
荣获三项国际大奖
引发七国读者的感动和沉思
◎ 编辑推荐
🌊 一部用图像书写的长篇历史小说,在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下,抽丝剥茧地展现一个女人人生轨迹悄无声息的转变和自我觉醒时那个如惊雷般的瞬间。
《缄默》是作者根据祖母遗留的信件及其真实经历创作的长篇巨制。作者查阅参考了大量的图、文、影视资料,但一切历史、地理背景始终是背景,准确,但不喧宾夺主;叙述的焦点对准了这一个“普通德国人”,塑造了一个无法被简单归类的鲜明形象。
伊尔米娜在爱情中、在现实中,面对个体的歧视和不公时、面对纳粹体制的高压和暴行时,在别人的记忆中、在真实又漫长的人生中……展现出不同的面相,它们彼此衔接,合情合理,然而又令人不禁思考:是什么促成了她的转变?
📕 一个“普通德国人”的心灵史,映照出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乃至你我人性中的幽微之处。
《缄默》其实可以看作一个三部曲、三段论。第一章是暴风雨来临前的爱情小调,优美、甜蜜、戛然而止;第二章是“乱世佳人”的抗争、挣扎和蜕变;到第三章,多年后的重逢,不仅为故事画上句号,更串起全书,升华了主题。伊尔米娜幡然醒悟的那一刻我们也跟着猛然认识到作品的意义所在。诚如评论家所说,“人不能忘记爱情,更无法忘记(逃避)政治、历史和记忆。”外因真的是不可抗拒的吗?伊尔米娜是消极地不选择还是下意识地做出了选择?
🖊科布博士写的后记鞭辟入里。作者曾说,即使你不看她的图像小说,也建议你读一下这篇后记。
🖼 纤细的笔勾勒出跃然纸上的人物形象,水彩和墨调制的灰、蓝的各种渐变色渲染出现实的背景和内心的情绪。
《缄默》已出版德、法、英、意、西、荷、土等多国版本,获得各国读者、媒体的喜爱并斩获多个奖项,这绝不仅仅是因为它主题深刻、意义宏大,更因为作品本身就是一部叙述、绘画都很高超的优秀文艺作品。从大处看,结构严整,叙述大开大合,例如优美的爱情故事突然中断,一隔就是四十多年;细微之处也巧妙严谨,例如就在读者越来越喜欢、同情、佩服伊尔米娜的时候,往往又发现她有令人遗憾之举,回头想想,她一开始就不是完美的人,似乎暴露出了性格上的小瑕疵……
作者用铅笔影线勾勒形象,造成真实、粗粝的历史感,上色技法更是灵活、高超。用灰、蓝的渐变色烘托出对错失的爱情和另一种人生的怀念;用扎眼的红色突出特立独行的弱女子与钢铁体制的对立;用蓝绿相间的明亮、浓重色调渲染加勒比海的风情和男主充实、有意义的一生——而这时女主两相对照之下,记忆的幽灵浮上来,仿佛“白日撞鬼”,格外震撼人心,作品主题也就在这种戏剧化的对照下凸显出来。
🧷 中文版《缄默》开本仿照法语版,放大开本以更好地展示图画细节和方便阅读文字;追色则参考德语原版;重新精心设计封面;折中选用120克纸,尽量使这部厚重的作品拿在手上够厚而不太重。
◎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根据祖母的真实经历改编。
1934 年,德国女孩伊尔米娜到伦敦学打字。她独立、要强、有思想、有正义感,偶然结识了霍华德,一位来自巴巴多斯的黑人青年。两人志趣相投,暗生情愫。
几年后,伊尔米娜被困在德国,多番努力却终难获得经济和精神上的独立。后来,她和霍华德失去了联系。再后来,她结婚生子,在战争和纳粹独裁的夹击下只顾顽强地生活,不顾其余……
几十年后,伊尔米娜应邀来到巴巴多斯,拜访备受爱戴的总督霍华德。她蓦然回首,发现不知什么时候,自己已经在悄无声息中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 媒体推荐
一部关于理想蒙难的动人的、经典风格的长篇小说。
—— 英国《观察家报》
故事引人入胜而不生硬……一本美丽的、启发思考的好书。
—— The Quietus 杂志
《缄默》是一部绚丽,却又恼人地萦绕不去的图像小说。我们可能成为她。我们就是她。你仿佛真的生活在她的故事中……使我联想到贾森·卢茨的《柏林》三部曲和小说《偷书贼》。这个故事拓展你对纳粹德国的认知,展示了一个“普通的”德国人是如何被一个狂人和一场运动裹挟进法西斯的模式之中的。
—— Goodreaders优秀评论
一个私人的故事,发生在大历史之中。时代逼人选择,选择带来裁决。
——《PlanèteBD》艾洛蒂·达蒙评论
芭芭拉·耶林以动人心弦的敏感发掘她祖母的信件,描绘了一个人走上一条路而不是另一条路的那个关键的瞬间。
—— BDgest 网站
一次视觉的享受,故事结束后仍令读者长久地回味。
—— Pop Matters 杂志
🏆 获奖情况
⭐️ 2015 年 Artémisia 女性漫画奖获奖作品
⭐️ 2015 年法国社会与历史漫画节大奖
⭐️ 2016 年马克斯和莫里兹奖德语漫画大奖
⭐️ 2017 年艾斯纳奖提名
2023年12月21日 已读
如果船票早一天,这一切是不是就都不一样。惋惜吗,可我读着读着又觉得是命中注定。对自由的向往和在艰难时候想要抓住一个宏大的整体,不管是民族还是国家,我觉得是不矛盾的。我们会被生活推着做出选择,而就像之前一本书看到的外科医生的总结那样,“所谓掌控能力,只是生存的幻觉”。
书里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还不到一百年前,哪怕发达国家的女性上大学还是难以想象的事情。我们这一代一部分女性可以有的选择,读书,不结婚,工作机会,是无数人抗争而来的。享受到父辈或是婚姻红利的人,就别把“做家庭主妇的自由”挂在嘴边了,看着实在有点丑。
VancouverLib 历史 图书馆 图像小说 女性
换命天堂 (2023) TMDB 豆瓣
Paradise
5.1 (13 个评分) 导演: Boris Kunz / Tomas Jonsgården 演员: Lisa-Marie Koroll / Dalila Abdallah
其它标题: Paradise / 패러다이스
妻子为偿还沉重的债务被迫放弃了40年寿命,这名男子也因此看到了自己供职的操纵时间的生物技术公司黑暗的一面。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 豆瓣
8.9 (72 个评分) 作者: [德] 赫尔曼·黑塞 译者: 杨武能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7
赫尔曼·黑塞(1877-1962),德国作家,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是作者1930年出版的力作。小说叙述代表理性的禁欲主义与代表情人感官享乐主义的一对朋友的经历。
修道院年轻的纳尔齐斯才华过人,觉得院长达尼尔喜爱。新来的学生歌尔德蒙迷恋世俗生活,他们虽成了朋友,但歌无视纳的理性的说教,偷偷去村子里和姑娘幽会,接着又逃出修道院,到处流浪,历经欢乐与艰辛;漫游使他逐步成熟,可之后因爱上总督的情妇而被判死刑。做了修道院院长的纳尔齐斯把他从狱中救出,让他专事雕塑艺术。歌再次外出游行,途中染上重病,纳在他临终前表示对他的友爱,使他怀着幸福死去。
小说表现了两种不同人性的冲突,并在探索理想过程中获得和谐的统一;有评论家称它是“融合了知识和爱情的美丽的浮士德变奏曲”。
2023年9月23日 已读
纳尔齐斯在歌尔德蒙生命的最后,在他一无所有的时候说爱他,还是挺感人的。不就是歌里唱的,不再年轻也不美丽,got nothing but an aching soul嘛。
开头写了那么多管不住自己骚情的歌尔德蒙,我差点怀疑他是个性瘾患者,直到后来才解释道哦原来他是个艺术家🤪
我本来还暗搓搓嫌弃黑塞是不是偷懒/狡猾,因为我们从开头就看到纳尔齐斯一早就动心爱上,可是除此之外没几个字写他的情欲心理的,咋地他就是圣人嘛。然而后来其实在结尾两人的对话里面,纳尔齐斯说“自己的宁静是一种必须用不间断的斗争去争取到的宁静”,我突然意识到在这书没有写到的地方刻意落下了纳尔齐斯在上帝之爱和世俗烦恼之间挣扎的场景。
以前觉得宁静淡泊是修为,是厉害人才有的本事。但这里提醒也许更是一个人每日每时经过斗争才获得的。听上去好像离凡人的境界,又近了一些,真好。
宗教 小说 德国 漂在加拿大
你想过怎样的一生? 豆瓣
Hundred: What You Learn in a Lifetime
7.7 (69 个评分) 作者: [德] 海克·法勒 文 / [意] 瓦莱里奥·维达里 图 译者: 俞洁琼 后浪|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0 - 11
从0 到100 岁,该学会的人生大事,都在这些生活的小事里了。
◎ 编辑推荐
★ 0—100岁都能看懂的“人生预告片” ,道尽一生心路历程与智慧,让人眼底含泪。
☆ 风靡全球的“心灵疗愈成人绘本”,让心回归简单。没有“应该要过”的人生,只有“想要过的人生”。
◆ 不管你正处在哪个阶段,书中都有与你此时此刻生命状态共鸣的一句话。
◇ 书中的感悟全部来源于真实生活。
作者亲身采访不同年龄、不同社会地位、不同国籍的各色人物,她只问他们一个问题:“生活教会了你什么?”将他们的所思所感汇集成了这本0-100岁的故事。
● 一岁,一年,一幅图,一句话。
每一个年龄阶段的感悟只用一幅图和一句话来表达。以绘本方式写人生哲学,能给读者更多留白和解读空间,更容易引起共鸣,让读者带入自己的故事
○《纽约时报》年度最佳插画奖、葡萄牙绘本插画大奖、布拉迪斯拉发国际插画双年展奖、韩国CJ 图画书奖得主纯真手绘。色粉、蜡笔等综合材料绘制,犹如小孩子的稚嫩笔触,突显初生时的纯粹,年老时的通达。
◎ 媒体评论
一岁,一年,一幅图,一句话。道尽人生历程与智慧,让人眼底含泪。——柏林文学周刊
这可能是本年度最美丽、动人的书。——奥地利新闻报
不是简单读读就完了的书,它会陪你经历真正的生活。——纽约书评
◎ 内容简介
本书的诞生源于一份礼物。作者海克·法勒是德国《时代周刊》的编辑,当她看到刚出生的可爱侄女时,突然萌发了创作灵感:写一本独一无二的书,让侄女知道即将要面对的一生。她邀请获奖无数的插画家瓦莱里奥·维达里共同创作,自己则亲身采访不同年龄、不同社会地位、不同国籍的各色人物,集合成了这本从0 到100 岁的故事。她只问他们一个问题:“生活教会了你什么?”
采访后她意外发现,许多背景差异很大的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世界的理解竟有一些相似之处,比如:
19 岁时,会经常讨厌自己。
36 岁时,发现现实与想象相去甚远。
43 岁时,学会了为自己而活。
51 岁时,接受了父母的样子。
75 岁时,学会了遗忘。
80 岁时,感到生命有限,更加珍惜当下。
92 岁时,接受了人终会死亡的事实。
你将逐年、逐页地顺着一生的时间,经历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的小事情。相信,不管你正处在人生哪个阶段,书中都有与你此时此刻生命状态共鸣的一句话。你的人生,走到了哪一年?
如果动物界都是胖子 (2013) 豆瓣
Rollin' Wild
9.1 (125 个评分) 导演: FMX 2013
想象一下,如果非洲大草原上我们所熟悉的那些动物都变成了圆滚滚的胖子,而且还是充满了气的胖子,会呈现出怎样的景象?池塘中红色火烈鸟单腿立在水中央,细细的腿配上圆圆的身子仿佛是一堆粉红色的气球。掠食者鳄鱼正在逼近!小心!不过却也别太担心。尘土飞扬的草原上,胖猎豹在追逐胖瞪羚,好吧你不会看到电视里那些捕食的经典画面,因为这两个呆萌货自有爆笑的表演。几匹非斑马在池塘边喝水,通常猎食者会悄然靠近,而它们还全然不知。肥胖版的大草原上,真是什么都可能发生……
本片为2013年第20届斯图加特国际动画节宣传动画。
2020年10月12日 看过
好可爱啊,这里面同时有墩墩的猎豹和花豹。想起来第一天认识物理大哥,没聊几句他上来就问啊你喜欢豹纹吗。我心想这人什么毛病,结果发现人家特别喜欢豹,猎豹花豹美洲豹门清,到处找豹子视频看,后来一起去动物园看豹子完全不想走。。。
DataAnalyst 动画 喜剧 德国 短片
香水 第一季 (2018) 豆瓣
Parfum Season 1 所属 : 香水
8.2 (53 个评分) 导演: 菲利普·卡德尔巴赫 演员: 弗里德里克·贝希特 / 娜塔莉亚·别利茨基
剧版《香水》讲述在寄宿学校的六个人,因对气味的强烈兴趣而成为了朋友。多年后,其中一人被杀,警察将其他五人作为嫌疑犯进行调查,这个小团体的秘密渐渐被发现。第一季共六集,12月21日Netflix上线。
2018年12月31日 看过
这……也不能任何蠢决定都拿童年缺爱来解释吧。一而再再而三地留恋渣男固执要当小三,还当警察呢,看得我气死了。
GIS 德国 悬疑 电视剧
偶像的黄昏 豆瓣
9.0 (8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弗里德里希·尼采 译者: 周国平 光明日报出版社 1996 - 9
偶像的黄昏,ISBN:9787800919060,作者:(德)F.W.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che)著;周国平译
2018年2月19日 已读
读到尼采的第二本,慢慢从字里行间及日常骂叔本华骂康德骂柏拉图骂女权骂浪漫主义骂利他主义骂基督教感受到他最为坚定的信仰,是他自己好嘛。我是超喜欢他啦,偶尔觉得自己读懂了一小段都佩服莫名。然而想想他描述的理想世界,生命力十足,等级严明,强大,理性,优雅……还真是一边仰视一边觉得心生恐惧。这本书读完,对他自杀来结束生命这个选择毫不意外。
GIS 哲学 德国 随笔/散文
暗黑 第一季 (2017) TMDB Eggplant.place 豆瓣
Dark Season 1 所属 : 暗黑
8.7 (473 个评分) 导演: 巴伦·博·欧达尔 演员: 奥利弗·马苏奇 / 卡罗莉内·艾希霍恩
Netflix先后在《怪奇物语》和《先见之明》中通过孩子失踪展开超自然故事的做法都获得了成功,现在,它打算继续复制这种模式。
《暗黑》讲述了一个超自然力量的家庭传奇故事。故事设置在今天的一个德国小镇,两个孩子的消失揭开了四个家庭的双重生活和破碎的关系。该剧集共十集,每集 1 小时,讲述了将小镇与 1986 年的过去联系起来的超自然力量。
2018年1月22日 看过
老公出轨儿子嗑药女儿滥交。。。为什么再华丽的科幻故事都逃不了这个套路?到最后一集才把人脸认清,太难了。
GIS 德国 电视剧 科幻
蓝熊船长的13条半命 豆瓣
The 13½ Lives of Captain Bluebear
10.0 (21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瓦尔特·莫尔斯 译者: 李士勋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 - 1
一只来历不明的蓝熊,将带领我们进入幻想和幽默失控的冒险世界。在一个名叫查莫宁的大陆上,海盗是侏儒,船怪是幽灵,智力是一种传染病,沙暴是方形的,海市蜃楼可以居住,城市会飞上天空……那里,每一个美丽的景色后面都潜伏着一种致命的危险,那里住着各种各样被我们从日常生活中赶走的生灵。在13个半生命片段里,小说主人公蓝熊历尽艰辛,穿过一个童话般的王国,那里的一切都是可能的,就是没有无聊……
2017年12月27日 已读
和小时候一样,看童话还会哭呀😂 “人们也许再给命运一次机会。”“但是不是现在。”
GIS 小说 幻想 德国 童话
毛毛 豆瓣
9.1 (16 个评分) 作者: [德] 米切尔·恩德 译者: 李士勋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2000 - 2
“毛毛”是一个不知年龄,来自何方的小女孩,她拥有常人所没有的“灵敏听力”,只要她倾听朋友的绝望心声或好友们的吵架声,就能在很自然的情况下,解决他们的问题和纷争。甚至她还能使坏人倾吐他们的阴谋诡计。由于受城市里无处不在的灰先生蒙骗,人们开始醉心于追求所谓合理化、机械的生活,置亲情与良心于不顾,因此毛毛冒着生命危险,见到了时光老人侯拉博士,在时间王国里她发现了世界和人类的大秘密,即“时间就是生命”。生命的诞生即生命的花朵盛开,当生命结束时,又会有同样的生命之花再度绽放……懂得这庄严而神圣的时间秘密的“毛毛”,将回到现实世界勇斗那些灰先生,并终将获得胜利。
2017年10月19日 已读
多了一本将来想要陪着小小萱一起读的书。一个特别温柔的故事。
GIS 小说 德国 童话
快乐的知识 豆瓣
作者: [德国] 弗里德里希·尼采 译者: 黄明嘉 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9
在外部世界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彩的时候,我们却发现人类的“诗”与“思”都似乎越来越少了。本书阐述诗意的哲学,包含无穷的智慧,作者早我们许久完成了精神和情感的长征,他们在前方呼唤我们:过有思想的生活,过有诗意的生活。  本书是《诗与思文丛》之一。是尼采一八八二年撰写的,其中第五卷补写于一八八六年。他在第二版前言(一八八六年秋)中提及,此书是他大病初愈之后写就的,是疾病和痉娩出的胎儿,由于这次康复大出他的意外,故“快乐的知识”意味着“心灵的狂欢”,“康复的陶醉使他居然阐发诸多非理性、愚妄之论,抒发孟浪情愫,侈谈外表棘手而实则并非如此的种种问题”。  这本语录式的小书涉及的问题颇多,诸如生命、个体与群体本能、爱情、文艺、哲学、科学、道德、法律、宗教、社会发展……等等,是否可以说,尼采思想的精髓大体上已包罗在这部奇书里了。  情欲比禁欲和伪善好;诚实,即便是恶意的诚实也比因恪守传统道德而失去自我好;自由之人可能为善,也可能为恶,然而,不自由的人由玷辱人之本性,因此不配分享天上和人间的安慰。总之,谁要做自由人,必先安全成为他自己。自由不会如神赐之物落在人的怀里。
2017年7月10日 已读
非常喜欢,相见恨晚。看着尼采明晃晃地diss叔本华柏拉图斯宾诺莎diss中国人法国人德国人diss基督徒和上帝diss女人总觉得贼有喜感,不送他进精神病院你说送谁?尼采一直主张做生活的强者啊,每次读毕都深觉激昂,自我意识高涨哈哈。我这辈子怕是跨不进基督教的门了…
GIS 哲学 德国 随笔/散文
生命的肖像 豆瓣
8.7 (6 个评分) 作者: Beate Lakotta / Walter Schels 译者: 王威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5
当死神渐渐走近,生命开始消逝,徘徊在死亡线上的人们,生与死的对比,留下曾经与现在的肖像。
一位治疗过无数病人、挽救过无数人生命的医生,临终前经常被噩梦吓醒;
一位音乐家在病床上牵挂的不是他的亲人,而是家里那只陪他度过多年的狗;
一个天使一样可爱的女孩因为母亲遗传的艾滋病,在漫长的住院期间,只是想回到家里,跟邻居的小伙伴们一起做游戏;
一位敬业的警察因为长期值夜班,只能在白天入睡,梦中也会大喊“站住!别跑!警察!”;
一位前政府官员在国家统一后失业,原先享受的高福利没有了,怨声载道,一个劲地发牢骚;
一个曾在纳粹军队服过役的老人心事重重,一言不发,对瓦尔特的拍摄心怀警惕,决不提及自己的那段历史……
德国摄影师瓦尔特像拍记录片一样,忠实地记录下了这些在死亡线上徘徊的人们。这些图片曾在欧洲引起轰动,它们记录下一些人的生与死,他们中有科学家、官员、警察、作家、银行家、医生、农场主,甚至还有几岁的孩子和刚出生的婴儿。不管他们的身份、地位和年龄有何差异,摄影师对他们的记录无一例外地是两张照片:一张记录他们活着时的状态;另外一张则是他们死亡后的表情。在这些人的脸上,有不甘心、平静、满怀希望,也有绝望、放弃、哭泣、害怕,还有深深的哀伤。
摄影师的拍摄动机,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在二战中面对死亡时的惨痛经历。
拍摄中,瓦尔特使用对比手法,表现人类在濒临死亡时的精神状态。编辑成册的图片在欧洲展出销售时,一销而空,接连再版,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议。但是这组作品却获得了包括ADC金奖和荷赛银奖等纪实摄影方面最高奖项,瓦尔特也被评为德国年度肖像摄影家。
我是谁:没有绝对安全的系统 (2014) 豆瓣 IMDb TMDB
Who Am I - Kein System ist sicher
7.8 (646 个评分) 导演: 巴伦·博·欧达尔 演员: 汤姆·希林 / 埃利亚斯·穆巴里克
其它标题: Who Am I - Kein System ist sicher / 黑客搏击会(港)
本杰明是一个这样的人:三次元现实世界中,他是一个十足的屌丝&Loser,难以找到存在感,没有时尚感、没有朋友,也没有女朋友。但是二十五岁的他却是一个的电脑极客,拥有对数字技术不可思议的天赋。而影片中另一位主人公马克思是一个渴望“黑客世界”的潜在革命者,他注意到了本杰明在 网络方面的惊人才华,马克思、本杰明和神童斯蒂芬以及保罗私人组建了黑客组织CLAY,并且为了正义入侵国际安全系统。他们凭借高超黑客技术的所为引起了德国秘密警察组织、欧洲刑警组织的重视,并且一个邪恶的黑客将他们视作威胁,想要将他们除去。本杰明因此感觉到自己正在面临生死攸关的考验,并且他们的目标似乎不值得他付出如此大的代价……
德米安 豆瓣
Demian: die geschichte von emil sinclairs jugend
8.7 (261 个评分) 作者: [德] 赫尔曼·黑塞 译者: 丁君君 / 谢莹莹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 3
《德米安:埃米尔·辛克莱的彷徨少年时》是黑塞的代表作之一,讲述少年辛克莱寻找通向自身之路的艰辛历程。出生并成长于“光明世界”的辛克莱,偶然发现截然不同的“另一个世界”,那里的纷乱和黑暗,使他焦虑困惑,并陷入谎言带来的灾难之中。这时,一个名叫德米安的少年出现,将他带出沼泽地,从此他开始走向孤独寻找自我的前路。之后的若干年,“德米安”以不同的身份面目出现,在他每一次孤独寻找、艰难抉择的时候,成为他的引路人……
2016年2月25日 已读
你说他中二,可能他确实在真诚地找寻自我。毕竟全心全意之时,自我就是宇宙的中心啊。太久没办法静下心来读书,有机会好好找缅甸人算账。容我八卦,少年时期轻生能劝还是劝住好,毕竟中二过了的人生,结婚生子以思考和琐事对抗虚无,人不是好好活到了八十四……
PhD 小说 德国
一把雨伞给这天用 豆瓣
Ein Regenschirm für diesen Tag
6.9 (19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威廉·格纳齐诺 译者: 刘兴华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 1
人到中年的他是一位鞋子测试员,整天穿着高级半成品鞋在街头闲晃,为厂商撰写试穿心得。女友刚刚离开他,因为终于受不了他得过且过的生活态度。而他,虽然受过高等教育,拥有别人看重的才华,却因为找不到对生命的认同,始终觉得自己像个高级半成品鞋。
一个失败者的人生故事,一种不可安慰的忧郁和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