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漫画情歌 豆瓣
作者: 薛汕 / 编者 刘稚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 - 6
这些美妙绝伦的线条、极富拙趣的构图,出自中国三四十年代一批具有才华和创新精神的画家之手,像其中的张光字先生,是公认的开一代画风的大师级画家。这些画家的热情笔触与原汁原味、朴质大胆的民间情歌一起构成了一个雅俗交融的艺术奇观――“漫画情歌”。其不可重现、难以模仿的艺术魅力,即使今天看来,依然动人心魄。
我们要活得有尊严 豆瓣
6.8 (5 个评分) 作者: 柏杨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
《我们要活得有尊严》由柏杨先生的两部著作《我们要活得有尊严》和《天真是一种动力》合编而成,收录了柏杨近十年来的最新作品。在这些文章里,柏杨先生依然幽默,充满智慧,不但继续挖掘中国文化的劣根性,而且还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当代人的亲情、婚姻和衣食住行上,从中可以看到柏杨先生对中国文化和中国民族性的不懈探索和最新成果。
著名漫画家方成先生,以八十九岁的高龄特为八十八岁的柏杨先生绘制漫画插图,两位年近九旬老者的携手,珠联璧合,实为两岸文化交流的一大盛事。
这是酱缸培养出来的另一特长,自己的尊严,永远建立在伤害别人的尊严上——伤害别人的人格尊严、身体尊严、生命尊严。中国人什么能力都有(尤其是窝里斗的能力),就是没有“尊重别人”的能力。
我们社会的传统,等级森严,有长有幼,有富有贫,有贵有贱。而贵和贱两个阶层——贵中有贱,贱中有贵,层层分明,威力无边。贵的一层,永远乐意于虐待贱的一层,所以市井小民,虽然可以虐待妻子、女儿,但在广大的男人社会中,自己却永远是蚂蚁一样卑微的族群。
如果你从外太空突然降落到地球上的一家餐厅,发现客人喧哗震天,用不着算卦,准可以肯定它是一家中华料理。不但餐厅,即令是一项正式大会,主席在台上穷吼他的,台下听众,三人一群,五人一堆,分别交头接耳“讲悄悄话”,那可准是华人地盘。
中国警官走进美利坚 豆瓣
作者: 孔宪明 2004 - 1
作者是刑事侦察学专家,上海市公安局副局长。1998-2002年任中国公安部首任驻美缉毒联络官,工作中对美国的警察体制、管理机制、运作程序进行了比较深入透彻的研究,完成了国内迄今为止在理论上实务上最为客观的研究美国警察的著作。其中关于警务运作、社会控制系统、警察文化等内容为他书所未见。著作出版后应能引起公安系统干警的一定关注,对于有兴趣了解美国司法系统的读者也不失为一本有意义的读物。本书图文并茂,有一些是比较少见的图片。
该书集专业、知识和趣味性,说司法而不限于司法,谈警务而超越警务。不少事物新鲜可读。
在边缘看世界 豆瓣
作者: 林达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1 - 7
一千个旅美人士的笔下有一千个美国,林达的文字自称来自边缘,可也有人说那是用中文写成的美国式文章。“活的历史,正在迅速消亡。当历史以书本的形式再度出现,许多细节可能遗失,许多历史事件可能被扭曲。”林达的随笔大多由美国的历史事件或现实事件而来,试图用独特的选材与视角,把握美国社会文化的精髓。
看世纪末向你走来 豆瓣
8.7 (11 个评分) 作者: 龙应台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6 - 4
目 录
◎辑一 人在欧洲
给我一个中国娃娃 清道夫的秩序
想念草地郎 番薯
烧死一只大螃蟹 斜坡
打开二二八的"黑盒子" 台湾素描
视大奖·必藐之 桃色之外
可以原谅,不可以遗忘 思想栏杆
丑陋的美国人 德国,在历史的网中
泰国来的? 瑞士人
人道难为 猫川幼儿园
阿敏 人的味道
◎辑二 都是过客
一个美国人死了 谁的公园?
莫斯科有条街 在一条泥土路上
都是过客 当国家统一的时候
毒药 我的手里有一块钱
快乐四号 柏林来的亲戚
帮手 走,跟我到小冷去!
效率就是等待 敞开的俄罗斯家门
"婚礼"前夕 双城记
历史的一刻 统一的奇异果
末代总理
◎辑三 大陆印象
吵架 电梯小姐
打架 故乡异乡
北京派出所 路口
寻找一个岛 高老太太
我不站着等 山间小路
◎辑四 行万里路
发现台湾发现我 妈妈讲的话
重回旷野 遇见阿土的那一天
见证者 秩序还好吗?
人吃人的西方 在疯狂中保持清醒
三百与三十万 背着包袱的驴子
国破山河在
◎附 录
一只白色的乌鸦 三个和一个
越读者 豆瓣 Goodreads
7.7 (39 个评分) 作者: 郝明义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 4
怎样躲避不值得付出那么多时间的书?一种无中生有的阅读可能;有十四种外语的可能;如何阅读小说、诗、历史、哲学?为什么要阅读漫画与影像?少阅读一点的理由……这么有趣的事情,再晚开始也不迟! 诸葛亮、陶渊明、朱熹、苏东坡,是怎么读书的?做笔记的方法;主题阅读没那么深奥;Fashion与经典的分界;一个普通读者越界的时候,需要知道的50件事情……
这是一本及时的讨论阅读的书,它让我们面对阅读的危机,又揭示了走出危机的新的可能性,并且提出了许多具有操作性的“如何阅读”的建议,不同的读者都可以从中得到启示。
卢浮宫的珍宝 (2013) 豆瓣
Treasures of the Louvre
8.2 (12 个评分) 导演: Alastair Laurence 演员: Andrew Hussey
其它标题: Treasures of the Louvre
Paris-based writer Andrew Hussey travels through the glorious art and surprising history of an extraordinary French institution to show that the story of the Louvre is the story of France. As well as exploring the masterpieces of painters such as Veronese, Rubens, David, Chardin, Gericault and Delacroix, he examines the changing face of the Louvre itself through its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Medieval fortress, Renaissance palace, luxurious home to kings, emperors and more recently civil servants, today it attracts eight million visitors a year. The documentary also reflects the very latest transformation of the Louvre - the museum's recently-opened Islamic Gallery.
2014年3月10日 看过
借以卢浮宫本身的演变讲述法国历史的变迁。此间权力变更,物非人非。唯一不变的,是对艺术和美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别人日志里看来这么句话,“文物书画没有长脚,不会自己跑来跑去,偶尔所见与以为拥有,皆为暂时,所不见的方为永远。”【博物馆小哥好帅呀!
RA 文化 纪录片 艺术 英国
香烟 豆瓣
作者: (美)克莱恩 译者: 乐晓飞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 6
香烟展示着丰富与生动的世界。它成为许多现代重要的哲学、诗歌、小说与戏剧中的情节、主题、素材,甚至角色。香烟是我们现代世界中的一个重大主题,具有深刻的文化层面的意义。本书作为一种文学批评、一种大众文化的分析,在理论上定位在介于文学批评与政治论述之间。作者围绕着介于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之间的香烟,从香烟的观点谈及其他事物。
听其言也 豆瓣
作者: (美)乔志高 2002 - 10
《美语录》一系列的书一共有三辑,里面搜集了乔志高过去多年来陆续用中文写的介绍美国通俗语言的文章。本书《听其言也》为《美语录》的第二辑,书中所收文章生动有趣,具有较高的阅读价值。
言犹在耳 豆瓣
作者: 乔志高 2001 - 7
作者汇集美国人的典型词语,用中国人的观点和亦庄亦谐的文笔加以诠释。从总统辞令到汽车文化……每篇文章都让读者认识“老美”,了解他们的生活、社会、优点和缺点。
總而言之 豆瓣
作者: 喬志高 九歌出版社 2002
乔志高最新的美语录第三集,收录了尚未结集过的许多新词新语,从2000年的美国总统大选衍生出来的新闻美语、新增录的莫非先生有趣的谚语,到计算机网络引申出的幽默警语,乃至中文对外来语的借用和美国也有的四字成语……等,让你深入五花八门的生活美语,更进一步了解其来龙去脉。
The Tipping Point 豆瓣 Goodreads
8.0 (10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Back Bay Book 2002 - 1
"The best way to understand the dramatic transformation of unknown books into bestsellers, or the rise of teenage smoking, or the phenomena of word of mouth or any number of the other mysterious changes that mark everyday life," writes Malcolm Gladwell, "is to think of them as epidemics. Ideas and products and messages and behaviors spread just like viruses do." Although anyone familiar with the theory of memetics will recognize this concept, Gladwell's The Tipping Point has quite a few interesting twists on the subject.
For example, Paul Revere was able to galvanize the forces of resistance so effectively in part because he was what Gladwell calls a "Connector": he knew just about everybody, particularly the revolutionary leaders in each of the towns that he rode through. But Revere "wasn't just the man with the biggest Rolodex in colonial Boston," he was also a "Maven" who gathered extensive information about the British. He knew what was going on and he knew exactly whom to tell. The phenomenon continues to this day--think of how often you've received information in an e-mail message that had been forwarded at least half a dozen times before reaching you.
Gladwell develops these and other concepts (such as the "stickiness" of ideas or the effect of population size on information dispersal) through simple, clear explanations and entertainingly illustrative anecdotes, such as comparing the pedagogical methods of Sesame Street and Blue's Clues, or explaining why it would be even easier to play Six Degrees of Kevin Bacon with the actor Rod Steiger. Although some readers may find the transitional passages between chapters hold their hands a little too tightly, and Gladwell's closing invocation of the possibilities of social engineering sketchy, even chilling, The Tipping Point i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books on science for a general audience in ages. It seems inevitable that "tipping point," like "future shock" or "chaos theory," will soon become one of those ideas that everybody knows--or at least knows by name. --Ron Hogan, Amazon.com
谁叫你读硕博士 豆瓣
作者: 赖祥蔚 2009 - 4
根据一项调查,2004年在台湾报考研究生的总人次,已经突破了十万大关,几乎等于每年大学毕业的总人数。尽管考生重复报考难免造成灌水,因此总人次不等于总人数,但是这个数字透露的讯息仍然无比明确:觉得大学文凭不够,而且还把担忧付诸实际行动的学生,每年都有几万人;如果把有同样担忧但是却没有去报考研究生的人也一起算进去,实际人数绝对倍增。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到底有多少比例的人觉得大学文凭不够呢?答案是百分之九十。
这本书帮助许多读者解答了面对研究生教育的疑惑。
好色的哈姆莱特 豆瓣
7.4 (14 个评分) 作者: 小白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 3
另类解读经典情色文化,图文再现历代欲望心理。
《好色的哈姆莱特》包括《好色的哈姆莱特》、《画春宫的女人们》、《黄段子和小册子》、《吉吉的身体》等十余篇文化散文。题材另类不羁,文字亦庄亦谐。博学的作者将邀您共游古希腊、古罗马、夜幕下的巴黎街头,从康康舞、希腊古瓶和太阳马戏中读出细节的低语,读出风尚的演变和传承,读出道具不同而欲望如一。关于性,上帝所没有说的,小白将向您娓娓道来。
广告创意的视觉表现 豆瓣
作者: 孙涛 2010 - 1
有人说“人生就像是一张白纸,看你能在上面画些什么”,老天爷给了我们每个人一张纸,有的光滑些,有的粗糙些,别管是哪一种,你拿到了就无法更换。而画些什么,主动权在你手中!要想描绘出多彩而美丽的人生,只凭激情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用心,用脑。拥有了智慧,你就可以像那些广告人一样,天马行空,纵横驰骋。
在当今世界,你的心能跑多远,你的领地便有多大。广告亦如是,你的创意有多精彩,你的消费者便有多忠实!
一个都不正经 豆瓣 Goodreads
6.3 (25 个评分) 作者: 张发财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7
张学良有个情人是贝聿铭的继母,俩人在美国打得火热。赵四小姐生气,但对象不是张少爷反而是唐德刚!原因是这关系是唐先生帮忙联系上的。
蒋经国的情人章亚若的第一个老公是他表哥。她给表哥一封信就休了他,他看完信就自杀了。我想说的是——请相信文字的力量。
武昌起义跟孙中山黄兴没啥关系,跟同盟会更没关系。造反的主要骨干都是“共进会”和“文学社”的,会员和社员几乎都是黑社会。
洪秀全不知道圣诞节,太平天国也从来不过圣诞节。他创立了一些独有的节日,“爷降节”、“东王升天节”、“哥降节”。过节就放鞭炮,整得挺热闹。
洪秀全从吃到拉的器皿全是黄金的,李鸿章攻陷南京后惊呆了,说:“噢卖糕的,跟洪逆比,陛下算个哪根葱啊!”
民国22年一两银子和一块银元的汇率是0.715:1。郁达夫一部2万字的小说卖了1000块大洋合715两白银,换人民币大约是30万左右,在上海买了栋别野,就这样还在文章里哭穷。所以千万别信文人的鬼话。
……
本书是这些历史段子的合集,一部分来源于他的微博,一部分是他最新的创作。
全书分为:“搞、雷、囧、牛、衰、扯、邪、装”等等八个章节。
这本书有腰封,出版社不同意不加,腰封上写的是:
本书部分内容可能会引起读者生理或心理不适,阅读前请准医嘱
建议阅读场所:马上,厕上……不推荐枕上,以防过度兴奋导致失眠或影响夫妻生活
荒废集 豆瓣
8.1 (77 个评分) 作者: 陈丹青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1
相较于《退步集》及其“续编”,《荒废集》依然显示作者敏锐多变的观察和视角。“自由谈”九篇短稿是新的言路的尝试;三篇再谈鲁迅的讲演、三篇奥运会开幕式评析,以及回顾七十年代的长篇随笔,分量较重,前者是对历史与文艺的深层阐述,后者重现了十年浩劫中,几代人被荒废的命运。
百变小红帽 豆瓣
Little Red Riding Hood Uncloaked: Sex, Morality, and the Evolution of a Fairy Tale
7.6 (28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凯瑟琳·奥兰丝汀 译者: 杨淑智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 - 10
1697年一个穿红色连帽披肩的小女孩,在森林里遇见一只狼之后,就在各个时代幻化出不同的角色:她是被保护、被训诫的纯洁女孩儿;却又曾经勾搭大野狼;或摇身一变在好莱坞夜总会大跳艳舞;搽密丝佛陀口红,喷上香奈儿五号香水,开红色敞篷车,到处卖弄风情;甚至掏出武器将危害她的家伙干掉……她的演技毫不含糊,她永远是世人心目中的百变女主角——小红帽。
一则看似简单的童话,为何引起文人,艺术家,心理学家,民俗学家,女性主义者,广告人等诸多人们的兴趣,不断地在各种媒体上被改编再造?
这本书充满了有趣的历史典故,通过具有洞察力的分析与解构,为读者揭开红色连帽被肩下的所有秘密。
2010年8月20日 已读
我也想知道。。。为什么里面会有女性性意识。。。童话也不再纯洁了。。。解读万岁
历史 大学 文化 文学 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