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
少年凯歌 谷歌图书 豆瓣
9.4 (139 个评分) 作者: 陈凯歌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1 - 6
在成为著名电影导演之前,他曾有过怎样的人生?陈凯歌亲自执笔,直面他的少年时代。他敢于面对,勇于审视自己,并承认曾经犯过的错误。他的回忆与思考,既富于自省和批判精神,又具有相当的思想深度和历史的鲜活性。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文笔、个人的视角,对成名之前生活、思想、艺术积累的小结,能够启迪我们许许多多的人。
2023年10月22日 已读
薄薄一本,读了好几天。文笔好,很真诚。我之前从未读过陈凯歌的文字,所以这本书里感受到的他(或者说是三十多岁时候的他)和在娱乐新闻以及他的电影里感受到的他,是完全完全不一样的。陈凯歌记录在老舍自杀的当天,自己还在白天时候的太平湖公园里还看见了他。
陈凯歌写亲历的身边的自杀,“在这个世界上,以人生为他乡的人是有的。当大家都走头无路的时候,他们却轻易地找到了那扇门。” 我被“以人生为他乡”这个说法深深触动,和🐘友们一番讨论觉得是一些人,因为各种原因,觉得自己的人生不属于自己,仿若一直生活在异乡,而离开异乡回归故里的手段,便是自杀。
豆瓣有人不怀好意戏谑,说陈大导演年少时期的伤痛已被功名利禄治愈。所以是亲人好友被折辱,是自己被迫去折辱别人甚至家人的痛,是熟识的人不堪折辱自杀死在面前的痛,烙下的不堪要如何被治愈呢。另说我前几周刚看过另一本同样是北京人读了北京四中然后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学生写的书,只是那本的重点是鸡娃。几十年过去,中学生的生活天差地别了啊。
中国 文革 漂在加拿大 自传
追寻林昭 豆瓣 谷歌图书
8.9 (10 个评分) 作者: 许觉民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0 - 11
林昭死于“四人帮”暴力之下,她的死,是正义不灭的象征,是宣示一种思想力的高扬。她面临着种种选择,可以不死,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活下去的途径,可是她选择了死,为了真理,她抱着“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之志以赴死。她用死向后人投下了一句气贯长虹的誓言:“历史将宣告我无罪!”刀她用死向后人证明她是正确的。她用死使残害者用尽方法要她屈服的一切图谋伎俩归于泡影!

林昭有一股刚气,说准确一点,一副硬骨头。只要她认定的是对的,便从不回头,不论是她的亲属或好友向她陈说利害,哪怕说得唇敝舌焦,她毅然不为动,她只是义无反顾地咬定自己的观点之可更改。这不是别的,正是林昭最光辉的尊严处,人们纪念她,正是从哪里懂得了人的尊严的神圣准则。

林昭的案件是平反了,尽管不是说得那么彻底,但毕竟将她的冤情得以大白于天下。
2017年2月8日 已读
林昭是江苏省的文科状元啊……二十年前的文章里说希望能公布案情和当年的原委,二十年后的人们去祭奠她还会遭公安蹲点阻拦呢呵呵。这本是不同人对林昭的回忆集,有些零散。
GIS 中国 政治 文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