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在加拿大
Slow Horses (流人 第四季) (2024) 豆瓣
Slow Horses Season 4 所属 : Slow Horses
7.9 (129 个评分) 导演: 亚当·兰道 演员: 加里·奥德曼 / 杰克·劳登
本季改编自原著系列中的第四本《Spook Street》。
一场爆炸拉开序幕,随之引爆了一系列惊人的秘密,动摇了Slough House本就不太稳定的关系。
2024年10月18日 看过
寻爹记。喜欢新来的老太太,river把姥爷送进养老看得我挺伤心。女警察挺败好感的,感觉编剧(至少最后一集各种拖后腿那里)厌恶女性……
withCYTang 动作 悬疑 漂在加拿大 电视剧
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 第 1 季 (2021) 豆瓣 TMDB
Pretend It's a City Season 1 所属 : 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
8.7 (346 个评分) 导演: 马丁·斯科塞斯 演员: 弗兰·勒博维茨 / 马丁·斯科塞斯
弗兰·利波维兹与马丁·史柯西斯面对面对谈,带观众和这位善于揶揄的作家、幽默人士兼说书人一同漫步纽约街道,领会她的迷人思绪。
2024年10月18日 看过
前一阵加班的时候看完的,我太喜欢说话快脑子清爽的女性了。马丁斯科塞斯很捧场还是笑点低,所有梗都很容易笑得他翻来覆去。 作家生活在纽约真是对的,抱怨和灵感一样永远源源不断 (也许这俩根本是一件事😅)。
文学 漂在加拿大 纪录片 纽约 美国
怪奇大法师 (2024) IMDb Eggplant.place TMDB 豆瓣
Beetlejuice 2
6.2 (56 个评分) 导演: 蒂姆·波顿 演员: 迈克尔·基顿 / 薇诺娜·瑞德
其它标题: 비틀쥬스 비틀쥬스 / ビートルジュース ビートルジュース
阴间大法师(迈克尔·基顿 Michael Keaton 饰)回来了!在发生一场意想不到的家庭悲剧后,迪兹家族的三代家人又回到冬河镇的家中。丽迪亚(薇诺娜·瑞德 Winona Ryder 饰)仍然受到阴间大法师的纠缠,当她叛逆的女儿阿斯特丽德(珍娜·奥尔特加 Jenna Ortega 饰)在阁楼发现了神秘的小镇模型,以及通往阴间的入口不小心被打开之后,她的生活就被搞得天翻地覆。当阴间和阳间开始出现麻烦时,迟早会有人说出阴间大法师的名字三次,然后这个调皮捣蛋的恶魔就会回来,释放他独特的混乱力量。
2024年10月17日 看过
很热闹的片子。就是感觉亚裔到了阴间还得继续开干洗店,是不是也太惨了。钩起了我多年前对喜福会的评论,born Chinese,生生世世。
原来莫妮卡贝鲁奇跟蒂姆波顿在一块了,我就说,感觉她跟这电影有点儿违和嘛。
喜剧 漂在加拿大 电影 美国
传奇字体 (2007) 豆瓣 TMDB
Helvetica
8.4 (89 个评分) 导演: 加利·哈斯特维特 演员: Michael Bierut / Neville Brody
其它标题: Helvetica / 海维提卡
由独立制片人导演Gary Hustwit执导拍摄的纪录片《传奇字体》,讲述了Helvetica字体从起源诞生到它的特性和影响力,影片访谈了不同时期的老中青三代设计师,畅谈这款简洁、直接、醒目的传奇字体背后的故事。
1957年,新字体Helvetica由麦克斯·米耶丁格和爱德华德·霍夫曼在瑞士Münchenstein的哈斯铸造所作为排版铅字制作。新的工业化时代正在来临,这种容易辨识和阅读的字体形式更适应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业化生产的需要,很快风靡世界。2007年,Helvetica字体诞生满五十周年。Helvetica字体已然存在于我们随处可见的任何一处角落,几乎成为了工业文明和机械化的象征。
2024年10月17日 看过
感觉Helvetica有一个好的设计师的素质,就是“克制自己本身的表达”。不同设计师跳出来说不同意见还是很好的,不是一边倒。不过把字体跟战争联系在一起是个什么鬼啊,有种脑子不清爽还硬要表达的感觉。攻击字体干啥,攻击现实生活中有权力但又做出蠢决策的人嘛。原来再怎么像一阵清风吹拂过业界的设计,用的人多了总会变成烂大街/陈腐/官僚化,让俺暗搓搓地怀疑有些经典的设计是不是只是引用/抄袭的成本太高。
以前上街从来不注意字体的,纪录片里用很多空镜头呈现了字体在不同的环境下的应用。看的时候,我发现,好像字幕就是Helvetica嘛——印证了我一个小认识,太多事物,没有意识/观察到,它们对我就是不存在的啊。
字体 漂在加拿大 纪录片 英国 设计
Outlive 豆瓣 Goodreads
8.9 (9 个评分) 作者: Peter Attia MD / Bill Gifford Harmony 2023 - 3
A groundbreaking manifesto on living better and longer that challenges the conventional medical thinking on aging and reveals a new approach to preventing chronic disease and extending long-term health, from a visionary physician and leading longevity expert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books you’ll ever read.”—Steven D. Levitt, New York Times bestselling author of Freakonomics
Wouldn’t you like to live longer? And better? In this operating manual for longevity, Dr. Peter Attia draws on the latest science to deliver innovative nutritional interventions, techniques for optimizing exercise and sleep, and tools for addressing emotional and mental health.
For all its successes, mainstream medicine has failed to make much progress against the diseases of aging that kill most people: heart disease, cancer, Alzheimer’s disease, and type 2 diabetes. Too often, it intervenes with treatments too late to help, prolonging lifespan at the expense of healthspan, or quality of life. Dr. Attia believes we must replace this outdated framework with a personalized, proactive strategy for longevity, one where we take action now, rather than waiting.
This is not “biohacking,” it’s science: a well-founded strategic and tactical approach to extending lifespan while also improving our physical, cognitive, and emotional health. Dr. Attia’s aim is less to tell you what to do and more to help you learn how to think about long-term health, in order to create the best plan for you as an individual. In Outlive, readers will discover:
• Why the cholesterol test at your annual physical doesn’t tell you enough about your actual risk of dying from a heart attack.
• That you may already suffer from an extremely common yet underdiagnosed liver condition that could be a precursor to the chronic diseases of aging.
• Why exercise is the most potent pro-longevity “drug”—and how to begin training for the “Centenarian Decathlon.”
• Why you should forget about diets, and focus instead on nutritional biochemistry, using technology and data to personalize your eating pattern.
• Why striving for physical health and longevity, but ignoring emotional health, could be the ultimate curse of all.
Aging and longevity are far more malleable than we think; our fate is not set in stone. With the right roadmap, you can plot a different path for your life, one that lets you outlive your genes to make each decade better than the one before.
2024年10月16日 已读
挺棒的,这是一本我觉得任何年龄的人读都会有所收益的书。二十岁读最好啦,毕竟预防和更长的时间养成习惯才能看到更好的效果,不过这个年纪的往往都在雄心壮志,怕是没兴致读这样一本书吧哈哈。三十岁了要现实一些,大多上有老下有小,看见自己各方面身体机能的下降,参加同龄人的葬礼似乎也不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不妨读一读尝试学习实践下呗。
我给家人都买了中文版,推荐他们也读一读。我的takeaway是,不可控的是长寿的基因彩票,除此之外,好好睡觉,控制体重,好好锻炼,增加肌肉,减少孤独感,心情愉快,不抽烟不喝酒。
但是有一个地方很戳我的笑点,就是作者曾经是医学院dropout,后来去当基金经理。金融危机的时候,老大们都让他去跟客户交接,说他肯定特擅长deliver bad news,也是知人善用啊哈哈。
医学 漂在加拿大 科普 美国 英文
马雁散文集 豆瓣
9.3 (19 个评分) 作者: 马雁 / 编者 秦晓宇 新星出版社 2012 - 4
《马雁散文集》是诗人马雁短暂一生所创作散文作品的精选集,比较全面地展现出马雁散文写作的历程和成绩。全书由读书随笔、人生自述、日记三部分构成,涉及对文学、读书、影视、社会、自我、交游等众多领域的多层次多角度书写。马雁,穆斯林,诗人,散文作家。1979年2月生于成都,200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古典文献专业。著有诗集《迷人之食》、散文集《读书与跌宕自喜》,曾获珠江诗歌节青年诗人奖、刘丽安诗歌奖。
2024年10月16日 已读
喜欢马雁,就冲她是我读到的第一个吐槽田晓菲和她老公文字没劲的哈哈。她是一个很有才华,也很真诚的人。
读到末尾我好伤心啊,她临过世前的写的日记里,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那样,规划好了要什么样的墙纸和摆设,想象自己喜欢的房子天花板是什么样的,花园具体种什么样的植物,养两只猫猫……那么具象的幸福,却终结在她几日后的一跳。我看她的个人简介,本以为她是抑郁症,遗憾她离世前没有觉得这个世界有更多值得她留恋和希望的地方。但后来书里提到好几次幻听,那精神疾病应该还是挺严重的,看她有时候似乎还不上心吃药,真是可惜了。我前阵子碰巧重看韩剧原来是爱情啊,感觉让对自己的脑子极为自豪又敏锐的人吃药,真是件痛苦的事,对他们而言是折损了一部分甚至是一大部分自我啊。
读有些文章,我会觉得她若是活在现在的中国,很可能更痛苦。
中国 散文 漂在加拿大 生活
死侍3 (2024) 豆瓣 TMDB IMDb Eggplant.place
Deadpool & Wolverine
6.4 (343 个评分) 导演: 大卫·雷奇 演员: 瑞安·雷诺兹
其它标题: Deadpool & Wolverine / Deadpool & Wolverine
随着迪士尼对20世纪福克斯的收购,《神奇四侠》《死侍》《X战警》等IP重回漫威宇宙。
迪士尼和漫威对新系列电影的制作有了新要求,比如《死侍2》导演David Leitch就表示,《死侍3》将脱离R评级。
前两部死侍电影中,“小贱贱”的嘴炮、血腥暴力、低俗场面不断,导致其拿到R级,也就是17岁以下儿童需在家长陪同下观看。但按照Leitch的说法,《死侍3》将会是一部PG-13定级的合家欢电影。
恩珠的房间 (2018) 豆瓣
은주의 방
8.8 (17 个评分) 导演: 张正道 / 苏在贤 演员: 柳慧英 / 金宰英
该剧改编自同名网漫,是Olive TV制作的第一部电视剧,讲述用自己的装潢灵感改变自己的房间和生活的平凡女性的故事,通过自己的装潢找回原本生活的步调,寻获幸福的故事。
刘慧英饰演申恩珠,她原本是一个版面设计师,但因为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以及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而选择辞职,变成自由职业者之后开始自己装潢房间。
金宰荣饰演徐敏硕,他是申恩珠的恋人,也是装潢公司的副代表。
2024年10月9日 看过
大学毕业后,住任何地方我都觉得自己一两年要走人了,所以从不觉得装饰改善居住的屋子是有意义的,想到搬家我就希望房间只有床。所以我真心敬佩哪怕住半年,也会认认真真花时间,把暂时属于自己的空间装饰得温馨可人的朋友。
说回到这部剧,讲女主角在朋友的帮助下,通过最初的一个契机——屋子里换一盏灯,逐渐享受改变房间的点滴角落,再到帮助别人改善居住空间和心情。虽然我觉得故事的立意有些许理想化了,但我想,借由设计、挑选和安装实践,获得更多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总是实在的好事情。而且我喜欢这个剧的处理是,人们碰到工作和生活上的难题时候,没有突如其来一个穿着闪亮盔甲的王子或者大罗金仙拯救你,他们大手一挥这些困窘就立刻消失不见。被《妈妈朋友的儿子》创到的朋友推荐可以看这部剧,同样是讲青梅竹马,友情点滴升华成为爱情,编剧对感情的处理要自然得多,也不那么敷衍。两部剧的男二是同一个演员。
当然吐槽还是要有的。花很多心思在房间(还有别人的房间),但是自己在家顿顿还是吃泡面,改善伙食就是炸鸡。只能说一样是对生活的掌控,不同人也是侧重在不同面的吧哈哈。
漂在加拿大 爱情 生活 电视剧 韩国
Why Fish Don't Exist 豆瓣 Goodreads
7.5 (8 个评分) 作者: Lulu Miller Simon & Schuster 2020 - 4
A wondrous nonfiction debut from the cofounder of NPR’s Invisibilia, Why Fish Don’t Exist tells the story of a 19th-century scientist possessed with bringing order to the natural world—a dark and astonishing tale that becomes an investigation into some of the biggest questions of our lives.
When Lulu Miller was starting out as a science reporter, she encountered a story that would stick with her for a decade. It was the strange tale of a scientist named David Starr Jordan, who set out to discover as many of the world’s fish as he could. Decade by decade, he built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pecimen collections ever seen. Until the 1906 San Francisco earthquake hit—sending over a thousand of his fish, housed in fragile glass jars, plummeting to the floor. In an instant, his life’s work was shattered.
Miller knew what she would do if she were in Jordan’s shoes. She would give up, give in to despair. But Jordan? He surveyed the wreckage at his feet, found the first fish he recognized, and painstakingly began to rebuild his collection. And this time, he introduced one clever innovation that, he believed, would protect it against the chaos of the world.
In Why Fish Don’t Exist, Miller digs into the passing anecdote she once heard about David Starr Jordan to tell his whole story. What was it that kept him going that day in 1906? What became of him? And who does he prove to be, in the end: a role model for how to thrive in a chaotic world, or a cautionary tale? Filled with suspense, surprise, and even a questionable death, this enchanting book interweaves science, biography, and a dash of memoir to investigate the age-old question of how to go on when everything seems lost.
2024年10月9日 已读
简·斯坦福我在YouTube案件博主那里听到过!不过科普科普着突然要开始感人,如果力度掌握得不够好,就会增加我阅读的不适感。这本书我觉得两者融合得不够好,感觉鳗鱼的旅行会好一些。自然的order完全不care你感悟到的人生意义,不是吗。
Libby 传记 图书馆 漂在加拿大 科学
抓娃娃 (2024) 豆瓣 IMDb TMDB
抓娃娃
6.1 (329 个评分) 导演: 闫非 / 彭大魔 演员: 沈腾 / 马丽
其它标题: Successor
困苦的爹,辛劳的妈,破烂的院子,破碎的他。西虹市做大做强的路上怎么把老马家落下了?!
“汤里没油,兜里没子”的马成钢(沈腾 饰)和春兰(马丽 饰),赶驴打工,家徒四壁,而儿子马继业(肖帛辰 饰)则是他们逆天改命的唯一希望。小马很争气,年年好成绩,一点不娇气,意志贼坚毅。但随着小马一天天长大,他却逐渐发现身边的人们都越来越不对劲……
2024年10月8日 看过
没有很好笑,但也没有那么差劲吧。一家三口在体育场捡瓶子的时候,也许是马继业最快乐的回忆了。所以片尾他跑步跑一半捡瓶子我毫不意外也不觉得讽刺,因为体育场是我在全片唯一能少许感受到父母的温情和小孩快乐的场景。
Joyside的小小少年真的好好听啊。当年在乐夏这首改编我就反反复复听了很多很多遍,这次电影节奏一出我就听出来了,完全可以让我这样一个成年人立刻感受到少年时光的摇曳,而且不带入丝毫感伤,是音乐的力量啊。
片尾的歌,歌词水准就低一些。我听到一句,大抵意思是人生最大的对手是童年的自己,听到愣了一下……对比一下奈良美智讲他小时候觉得自己没有灵感,长大了想起童年,就有了很多灵感。高下立现啊。
中国 喜剧 漂在加拿大 电影
拉姆斯 (2018) 豆瓣
Rams
8.6 (28 个评分) 导演: Gary Hustwit 演员: Dieter Rams
其它标题: Rams
Rams is a documentary portrait of Dieter Ram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designers alive, and a rumination on consumerism, sustainability, and the future of design.
“The man who all but invented consumer product design as we know it today.” – The Guardian
“To quantify his impact, you need only look at the millions of Apple products in our pockets.”
—Fast Company
“Dieter Rams’ design ethos has shaped the way entire generations think about making and consuming.” —Wired
“Indifference towards people and the reality in which they live is actually the one and only cardinal sin in design.” – Dieter Rams
2024年10月8日 看过
赏心悦目啊赏心悦目。
以前单纯地觉得设计是艺术和美,最近看完几个关于设计的纪录片,意识到这背后的核心似乎更是人。感觉这些优秀的设计师是想法和考量特别多,表达能力也强,但是又要努力克制自己的表达,有种奇妙的矛盾感。
这里面Rams提到Braun被吉列收购,结果设计不得不持续让位于marketing的需求导致他最后与Braun分道扬镳。我不太熟悉吉列啦,第一反应就是,这怕不是个美国公司,一切都要让位于卖卖卖,卖更多。看完一查果然是哈哈。
德国 漂在加拿大 纪录片 设计
奈良美智和他的旅行记录 (2007) 豆瓣 TMDB
NARA:奈良美智との旅の記録
7.7 (41 个评分) 导演: 坂部康二 演员: 奈良美智
其它标题: NARA:奈良美智との旅の記録 / 跟着奈良美智去旅行
奈良美智,日本著名现代艺术家,其最著名的作品便是那个始终流露着孤独和愤怒的情感的大头小女孩。“孤独和疏理感”给了他创作的原动力,并最终带其踏上成功的阶梯。如今,奈良美智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着为数众多的粉丝,那一幅幅真情画作在他们的心中激起共鸣,愤怒的小女孩恰如每个人灵魂深处最躁动的部分。
进入新千年,奈良美智终于带着他的孩子举行了世界巡展。在此之后,他回到老家青森投入到“A to Z”回顾展的准备工作中去。摄像机跟随着这位忘我的艺术家走遍世界各地,见证了粉丝们对他的崇敬与爱戴,真实记录了他创作中的点点滴滴,更触摸到他内心深处那不着痕迹的转变。只有时间周而复始,永未结束……
2024年9月24日 看过
这个纪录片是关于艺术家本身多过关于他的作品。
韩国粉丝见面会给我的感觉很微妙。好像现场几乎都是女性,而且大家都很关心结婚没。从奈良美智评论说只有那个小朋友感觉是真的在看他的话,听出来了一点儿落寞。艺术家生活好糙啊,工作室的楼上房间里地上一坨被子,然后几件裤子衣物什么也在很随意放在地上。他好羞涩的,说话也不看镜头,似乎不太喜欢用语言和对话表达自己。我感觉他抽烟时候表达出来的情绪和感受都比张嘴说话表达出来的多哈哈。难得的几个和小朋友的镜头,我觉得他都很开心。
一晃眼居然距离拍纪录片都二十年了。
日本 漂在加拿大 纪录片 艺术
座椅时间 - 坐的历史: 1800至今 (2019) 豆瓣
Chair Times - A History of Seating - From 1800 to Today
9.2 (12 个评分) 导演: Heinz Bütler 演员: Antonio Citterio / Ronan Bouroullec
其它标题: Chair Times - A History of Seating - From 1800 to Today / Chair Times A History of Seating – From 1800 to Today
CHAIR TIMES takes viewers on a journey through a »sea of chairs:« 124 objects dating from 1807 to the latest 3D printed designs are arranged in the order of their production year to create a timeline of modern furniture design. Which objects would professionals in the design field want to talk about, bringing their expert knowledge to the respective topic? Serving as guide on this excursion into the history of seating design: Rolf Fehlbaum, Chairman Emeritus of Vitra.
2024年9月22日 看过
赏心悦目。这里面好多椅子,光看着线条都是眼睛的享受。刚想说如艺术收藏品一般的椅子咱买不起,那肖想一下那些个漂亮的椅子小模型总可以吧,结果评论科普说有的小模型大概 一个几千块,真是僭越了🤪
意外的是,原来很多有名的建筑师还兼职设计椅子,好神奇呀。这椅子博物馆有天我也想去看一眼。
德国 椅子 漂在加拿大 纪录片 艺术
虽然不是英雄 第 1 季 (2024) TMDB 豆瓣
히어로는 아닙니다만 Season 1 所属 : 虽然不是英雄
6.6 (10 个评分) 导演: 赵贤卓 演员: 张基龙 / 千玗嬉
该剧讲述了因现代人的疾病而失去超能力的男人,却拯救了命运般相遇的女人的奇幻治愈罗曼史。
千玗嬉饰演在火灾事故现场被一位不知姓名的恩人救起,不放弃对生活和家人的希望,坚强生活的女主角都多海。张基龙饰演因现代人的疾病而失去超能力的男主角。
从21世纪安全撤离 (2024) IMDb Eggplant.place 豆瓣 Bangumi TMDB
从21世纪安全撤离
6.7 (220 个评分) 导演: 李阳 演员: 张若昀 / 钟楚曦
其它标题: Evacuate from the 21st Century
在地球人都不知道的K星,三个被命运选中的少年,靠打个喷嚏就可以往返未来二十年。面对毁灭世界的惊天阴谋,他们除了清澈的愚蠢和个位数的战力外一无所有,如何变身英雄对抗意图毁灭世界的超级坏坏的大坏蛋?外表看似大人,头脑却异于常人的“王炸”兄弟组合,代表K星拯救未来!
2024年9月22日 看过
说是喜剧其实我没有笑得出来。男生可能觉得好酷好理想好怀念。可惜作为女性,看着电影里几个妥妥存在就是为了推进剧情进展的女性,看出来导演并不愿意探讨她们的心理变化,或是困境,只需要女人们安心地当被侮辱与被拯救,或是妄图毁灭世界但一定会被打败的角色就好了。
中国 漂在加拿大 电影 科幻
抽象:设计的艺术 第一季 (2017) 豆瓣 Eggplant.place
Abstract: The Art of Design Season 1 所属 : 抽象:设计的艺术
9.1 (130 个评分) 导演: 摩根·内维尔 / 伊丽莎白·柴·瓦沙瑞莉
Netflix最新制作了一系列关于文化创意时尚工业领域的艺术纪录片《抽象: 设计的艺术(Abstract: The Art of Design)》,探访全球创意艺术名家,分享这些活跃于世界顶级设计领域舞台的设计师所持的创意艺术理念。
2024年9月21日 看过
鞋子设计师原来跟Bill Bowerman有渊源,上次看到教练的名字还是在shoe dog这本书里,感觉教练对这些人都是灵魂支柱的存在。建筑师那一集倍感亲切,发现他就是我们平日过桥时候看到的那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一扭腰大楼的设计师。然后interior design的艺术家全集看着都对眼睛非常舒服,虽然我知道这里面所有细微末节的人性关怀都要大把的💰来铺垫哈哈。
挺好,给俺这种没有受过美学训练的普通人上点普及课。
漂在加拿大 纪录片 美国 美学 设计
不能结婚的男人 不能结婚的男人 (2006) 豆瓣
結婚できない男 所属 : 不能结婚的男人
8.8 (225 个评分) 导演: 三宅喜重 / 小松隆志 演员: 阿部宽 / 夏川结衣
伴随着现代社会的越加成熟,晚婚现象越来越严重,独身主义者也越来越多。以前过了40岁还没有结婚的人会遭人侧目,现在则已经再平常不过。而随着这一现象的逐渐普遍,日本人少生孩子或者不生孩子,女性不再只能在家相夫教子,而是可以和男人们一起在工作上打拼江山。现今日本社会已经面临这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成为了新时代日本人的课题。
本剧就是讲述独身主义的主人公,最终怎样走向结婚的道路。
阿部宽扮演的主人公桑野信介是一个广受好评的室内设计师,但工作能力极强的他性格却不太合群。虽然因为英挺的外表和能力很受女性欢迎,但和信介交往有了认识之后,女性们往往会因为她怪僻的性格而离开,这么多次以后,让信介变得认为恋爱、结婚根本没有必要,决定干脆抱独身主义,但实际上信介内心是寂寞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信介身边先后出现了对他产生不小影响的女性,这三个人都是优秀、独立且出众的现代女性,她们都令信介相当心动,究竟最终结局会如何呢,信介会和其中一人结婚吗?还是所有人都各走各路?
得奖记录
「第50 回 アカデミー赏=日剧学院赏」最佳作品
「第50 回 アカデミー赏=日剧学院赏」最佳男主角 :阿部宽
「第50 回 アカデミー赏=日剧学院赏」最佳女配角 :夏川结衣
「第50 回 アカデミー赏=日剧学院赏」最佳编剧 :尾崎将也
「第50 回 アカデミー赏=日剧学院赏」最佳导演 :三宅喜重、小松隆志、植田尚
「第50 回 アカデミー赏=日剧学院赏」特别奖 :ken
2024年9月21日 看过
阿部宽撇嘴的样子我觉得怎么那么眼熟,然后突然意识到好像吴磊!夏川结衣真美啊,梨涡浅笑,说的一定是她。
这故事里面吧,夏美医生美丽,温柔,大方,仗义,专业……我都心动想跟她谈恋爱结婚了,一起看漫画聊天吃烤肉看烟花多幸福。男的这边,你说他工作能力强吧也只是在技术方面,人际方面不是得罪客户就是得罪工头,你说他善良吧,但是嘴贱到做了好事也照样能靠说话把人气得要死。越看到后来我越是能理解“不能结婚”的深意,就是别祸害别人吧汗。
不过话说回来,日剧的日常真的很好看啊。没什么抓马,但是信介想要表达真实心意时候手脚都不知道往哪里放的拘束感,还有医生情绪涌动的时候,明亮的眼睛里微微噙着泪,真的很动人。另外,小狗Ken是全局最大的智者!
日本 漂在加拿大 爱情 电视剧 美食
好搭档 (2024) TMDB 豆瓣
굿파트너
7.2 (13 个评分) 导演: 金佳蓝 演员: 张娜拉 / 南志铉
离婚是“天职”的明星律师车恩京和离婚是“第一次”的新律师韩宥利冰冷火热的人性法庭办公室电视剧。
2024年9月21日 看过
二十年前看电视剧的时候觉得张娜拉是小姑娘,现在看这个觉得咦还留着记忆里她古灵精怪的影子。感情线在我看来纯多余。大家真的是有一万个理由离婚啊,后半程感觉力气不太够,比如说要离婚的人彼此坦坦荡荡,比如说对老公几十年的怨,结果老公一(真诚)下跪就要原谅了,这不是童话是什么了嘛。
女性 法律 漂在加拿大 电视剧 韩国
摩擦.無以名狀 豆瓣
7.5 (15 个评分) 作者: 夏宇 現代詩季刊社 1995
《摩擦·无以名状》夏宇自序
逆毛抚摸:《摩擦·无以名状》夏宇自序
《逆毛抚摸》

字是黄金、乳香和没药。字是肉桂。肉和桂。因为这两个音的奇异组合我甚至愿意喜欢它的气味。浴室里破裂的水管旁边水管工丢下的东西里有一个装什么的纸盒,我捡起来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因为是法文因为是使用说明书,两者我都对待如诗。「堵漏、重新接补。作用如金属。对冷是聋的」。我有点激动。对冷是聋的。那是一管胶用来修补金属裂缝。我快乐了三个小时对什么都是聋的。晚上的时候我知道原来我搞错了二个字 Sourd 和 Soude,焊接和聋。让我高兴一个下午的误会它的原义是:冷时焊接。这四个字不知道为什么在懂得当下也带着一种狂热趋于冷淡的味道,像布可夫斯基的短篇小说名字:一种普通的疯狂。当天夜里猫咪爬上我的膝头打呼噜,天气转凉了,气象报告每天都提醒你日照时数又缩短了一分钟。没有别的感觉就是怅惘,我以前不知道我这么容易为季节「怅惘」。
如果你知道什么叫做地中海式的夏天,天空那种暴龙似的蓝,阳光像一支编制庞大的爵士乐队时不时就有整排六个小喇叭手站起来齐声朝空演奏,那音拉到最高心就像一面干净的大玻璃等着要碎。读李贺「羲和敲日玻璃声」,我知遇找不是第一个人用玻璃形容日照。但他没有说心会碎。
夏天差不多都是用来浪费的,夏天除了用来浪费简直不知还有什么别的用途。读读书、做做饭、游游泳,十点半天快黑时带狗散步,猫是绝不会理你的,牠天亮时回来眼睛贼亮,嘴巴里一只田鼠或一只鸟,胡须旁黏著蝶翼。夏天牠也不见得饿只是狩猎。夏天还有一种茴香酒是地中海岸绝对无所事事的酒,还有两个礼拜一次的密斯塔勒风,是那种猛烈乾爽绝对无所事事的风。卡里哥野地上开完了玛格丽特菊就是百里香,漫山遍野矮矮淡粉色的小花。混散完步回来毛里缠著野蒺藜带刺的果实,趾间是那种地中海美食的野香就叫做百里香。从土耳其到希腊到法国南部人们把番茄青椒红椒茄子胡瓜和在一起用蒜月桂叶百里香煨著煮烂,淋上橄榄油,冷食。
日照渐短人们回到屋里用饭从北欧来了大批年轻男人打工采葡萄不久我们就可以喝到新鲜的红酒薄久蕾。我看到院子里一株矮矮的橄榄树结了第一颗橄榄,阳台地上蜗牛爬过的痕迹,橡树开始掉叶子。经过栗子树下被栗子打中像牛顿就开始想一些事情,我知道因为是秋天。

因为是秋天我发现对我写过的诗我差不多都是不安的因为我没能把它们写成另一种样子。想想我原也可能不是我现在这样写着字的这个人只要同时寄出的两封信装错了信封一切因缘际会稍稍错失你就再也不知道你是谁的轮回转世。某躲闪、逃遁、遗忘,某嫌恶、某错愕、某转移、误导。某劫持。某离开正路。给某旅行者引错的方向。以为有些什么决定又要改变安静地站起来走动蹑足穿过所有房间。
如果我不是现在写着的自己可能就会走进另外一个房间看见另外一本打开的笔记和另一支拔开笔套的笔但看不见已经离开的那个人。
那个人并不爱你并没有让你把牙印留在膀子上我就坐下来假装是他正在写如果我不是现在的自己我就会正爱着你而且我又不是他在另外一个房间里假装着我。
想想这些没有机会成为另一些诗的诗。
某晦暗、潮湿与偏执。

每一个不小心起来的早晨都是陌生的。我的生命里面几乎没有早晨。有些离奇的早晨则是因为失眠而来——就是这样的一个早晨,大而模糊,无以名状,在记忆里又十分精确,我们称之为「偶然」的时刻。偶然是永远不可预料的裂缝,一切故事的支线被导入未知的盲点——一夜不睡,我演绎著偶然的各种必然机率觉得它超越现象和象限但当下则令人不知如何是好。我的手中有一本超级市场买来的自粘相本,用钢圈圈住 50 张 100 页上覆一层塑胶薄膜的硬纸板每一张都像画布。我瞄到不远处有一把剪刀,更远处是一本 37 cm × 42 cm 的大本诗集《腹语术》。四年前应着一个狂想设计出来的版本但随即因为太佔地方而令我十分厌烦。我有个深刻的感觉是诗绝对不应该佔地方。我把诗集打开拿起剪刀开始工作。
那些字一个个斗大,1.5cm × 1.5cm 。抽离地看每个字都像一个小小的森林枝桠交错柔条漏金。「令人错愕的语音的灌木丛」亨利米修说的。我剪下的第一行字是「那些忍耐许久」,我把相纸上的薄膜小心拉开把这个句子放进去。于是连著四天拼命工作发着高热一共贴了五十几页于是我发现我完成了三十首诗。那高热像拿到驾照第一次上路一下就加速到 160 觉得人生大道笔直发亮没有惊慌一路沉鱼落雁摧枯拉朽停下来以后完全不知道刚刚是怎么开的才意识到速度和害怕。
接下来的一个礼拜速度放慢了完成了七首,又接下来的一个月内更慢了,完成了八首。我发现整个过程里我是把自己当画家看待的。我站着工作,在一个简单地支架着的工作台上,剪下来的字和句子到处都是。我把字当颜色看待;有一天我想找一个介于哔叽色和卡其色中间的字我找到的是「堕落」,那天穿一件橄榄绿衬衫,堕落掉下来落在衣襬真是配极。
住在法国南部不能不理会印象派,绘画史上最初的光都在这里被发现。每一次路过普罗旺斯,塞尚的圣维克多山像「情人的情人那张脸历历在目」(木心语)。塞尚画静物——「那些水果充满了取舍决定」,这句话美极——画山,圣维克多山:「我可以在同一位置上画上数月,只要稍微往左或往右移一下身子便可」。
这些字充满了取舍决定像塞尚的水果。看见飘到院子里两个字「溼索」落在一只蜗牛背上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写诗的人最大的梦想不过就是把字当音符当颜色看待。让我抄一段里尔克论塞尚:「每个颜色自我集中,面对另一个颜色而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在每个颜色中形成不同层次的强度来溶解或者承受不同的别的颜色。除了这个颜色自我分泌的体系,还不能忘记反光的角色;局部的较弱的色调褪失,为了反映更强的色调。由于这诸种影响的或进或退,画面的内部激动、提升、收聚而永不静止下来……」(程抱一译文)
怎么样?我觉得足以抵抗罗兰巴特。巴特说:「阴影、皱褶、口袋和意识形态」他觉得没有一个字是无辜的。

发现一个字叫做 Palimpesect,一种羊皮纸可藉特殊药水重现隐匿的书写。波特莱尔用来隐喻记忆。女性主义说「但她的大拇指印浮现」。为了波特莱尔和罗兰巴特和种种什么什么主义的关系,我极想极想用一种建筑师用的透明绘图纸印这本诗集,想想那层层叠叠含沙射影指鹿为马的可能性——你可能在第一页第五行旁边就看见了第八页的第七行,想想别人又要说这是「互相指涉」——令人有点高兴。但为了塞尚的缘故(最终我可能把自己当油漆匠看待),为了一个几乎不可能的字「纯粹」(至今想像不出它的颜色),也为了有人说塞尚极可能是视觉残障故眼遇各色皆成异色,我决定用一种我们小时候画画用的绘图纸印,撕开时留下毛毛的边,用粉蜡笔上色,如果你从右边开始,你的小指侧面直到手肘处都会沾上颜色,这个颜色一路摩擦到左边,你迟早就会进入「野兽派」。

有几首,它们慢慢接近了一种雕塑而不是雕刻。有几首,它们是一些回声,是腹语的腹语(的腹语的腹语)。有些是对字本身的冥想。有些是某种瑜珈姿势的演练。一种食谱。一种时装表演。一种反抗。一种吞噬。一种再生。一种杀人见血。一种焚尸不灭迹。一种爱。一种恨。爱极生恨。恨极生爱。最后,它们是一种轮回说。这本诗集是上一本诗集的再生转世有共同的胎记。喝过冥河里的水前世种种烟消云散,但有一天你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你觉得你曾经来过,刚认识一个人你仿佛早已认识过。你不知道怎么解释,是前世。

●有时候剪下一组字,反面是另外一组,譬如「险险舔过」反面是「暗底欢愉」,想很久要用那一面。
●有时候先浮现两个字「答应」,脑中的图案是一大匹布在阳光下被竹竿撑起,迎着风刮到树枝又掉下来。翻遍整本〈腹语术〉找不到答应两字这是不可思议的。
●为了一些线条上的连接需要「其他」两字。但剪得七零八落的诗集里再找不到其他两字于是在安那其里找到其在错过他里找到他。
●你有没有玩过捡红点?
●第一首〈耳鸣〉意思是「耳朵的手风琴地窖里有神秘共鸣」。
●〈音乐〉做完发现变成一个故事,确有其人。
●这样的两个句子「有人呼唤我的名字」和「遗失三颗纽扣」,一个绝大的诱惑是找一个「像」字把它们连在一起让它们「产生意义」。我必须承认意义是极端恐怖的诱惑。意象尤其是。最后我以我终究不是一个画画的来自圆其说,意思是,我实在无能抗拒这些诱惑。
●这也是它们最后被当做一本诗集看待的原因,而不是一本画册。
●但是最后我还是把「像」字拿掉了。
●极容易完成类似这样的一首:
「肉体
到最后
比诗准确
难写」
但这绝不是我要的。
●〈由1走向2〉完全是废物利用,都是些剪剩下的字,幸好找到题目「由1走向2」。结果旨意太清楚而完全失去了废物的美。有损失若此。
●喜欢「玻璃」的音和字形和雨打在玻璃上。玻璃的前生是琉璃。在<插图>这首里把玻璃当副词用。不带修饰,没有情绪。
●「犹豫」放大到百倍就是一条小兽。尔雅:犹豫,犹如麂善登木,此兽性多疑虑,常居山中,忽闻有声,即恐有人且来害之,每豫上树,久之无人,然后敢下,须臾又上,如此非一,故不决者称犹豫焉。
离骚:心犹豫而狐疑兮。
又,犬随人行,每豫在前,待人不得,又来迎候,故云犹豫也。
实在犹豫很久要不要用犹豫这两个字。久久瞪视觉得神魂颠倒有寒气自脚底升起。觉得它的毛色是有点黯淡的鼠绿色。
●最长的一首〈把时钟拨慢一个小时〉我以为我找到了一些我要的声音,那么轻,那么干净,有几个动作但也几乎不算数。我觉得找完成了首「没有阴影与皱褶」的诗。用写是绝写不出来的。极低限的诗。
●贴完〈以讹传讹〉直觉是最后一首了,但接着又贴了〈拥抱〉,完完全全地感官。我以为那是一首美丽的诗做为压卷。诗,这时候我有点懂了,它同时是一种流浪和一种归宿。

我不能不提到我虎斑纹的猫咪弟弟。牠最喜欢打盹的地方随着天气变凉变得离我愈来愈近,最后就乾脆横躺在我正忙着而乱成一堆的工作台上。牠趴在那堆字上用一种尽可能把自己拉长的姿势盘踞着打呼噜。我再怎么是一个诗人也绝不至于因为诗而牺牲猫的。在不影响牠的睡姿的情况下把那些字轻轻抽出来抽不出的也就算了。大半天过去牠睁开眼睛弓着背站了起来,有些字从牠的腹部掉出来:「从此不再出现」、「光滑发亮」、「压缩了」,好极了,神准,大力摸摸牠,逆着毛的,牠最不喜欢的那种。
也不能不提到我的狗牠到了法国以后改名叫做混,牠打呵欠打喷嚏抓痒惊天动地地抖身子在我灵感汹涌的时候用那种我永远无法拒绝的狗眼看着我要求散步。我当然也不会因为诗而牺牲狗的散步的,但散步回来对一些句子的颜色组合又有新的看法了。有好几首诗还真的是牠们完成的呢。
我要不要提到朝西的那扇窗子呢?窗外七棵橡树。每一次开窗就是一阵纸片飞舞。
我要不要再提一次这本超级市场买来的相本其实是黏度不够的很差的一种相本,每一首都贴得有点耳歪眼斜,再加上更差的我对直线的目测能力,如果你看到我的原稿,你会觉得这是一场十分破烂的时装表演,但是将计就计——那些字的移动、修改、遗落和贴补都找不到痕迹的,天衣无缝,虽然破烂。

「并置颜色对比定律」:一个纯净的色体使视网膜产生补光的现象。橙色有蓝色光环,红色有绿色光环,紫色有黄色光环。这些光轮的干扰意味每一个颜色都会改变其邻近的色彩。
我怎么老在印象派的色彩理论找到我痴恋文字的根据呢?尤其是「点描法」。
试读一段庄子:
孔子问于老聃曰:「今日宴闲,敢问至道」。老聃曰:「女斋戒,疏瀹而心,澡雪而精神,掊击而知!夫道,窅然难言哉!将为女言其崖略。夫昭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而万物以形相生,故九窍者胎生,八窍者卵生。其来无迹,其往无崖,无门无房,四达之皇皇也。」
「今日宴闲」四字满地树影,条纹和斑点中置一老旧土黄藤椅,那光是蓝灰镶点不着边际的漠漠的紫,带着烟黄色的光轮早早已经改变了三个字外「道」的色彩,「其来无迹,其往无崖」,黄点纷乱。道是离奇的滑坡。道是什么颜色?道是鹅肝色。
你觉得「低声说话」带着什么颜色的光环?
10
我的第三本诗集〈摩擦·无以名状〉。
我预设两类读者:
⒈读过<腹语术>的;
⒉没有读过〈腹语术>的。
但可能第一类读者乐趣会大一点,因为如果你可以不费力地指出〈摩擦·无以名状〉里的那个句子是出自〈腹语术〉的那一首诗,你就有机会参加某一秘密帮派所举办的秘密通讯猜谜得到一份神秘不详的礼物。
对第二类读者我只有一个建议是读完〈摩擦·无以名状〉回头读〈腹语术〉,把腹语术当做回声。
诗集名曰〈摩擦·无以名状〉以尽量让人记不住为原则,集中 45 首诗果然没有一首是我可以记住背得起来的,连题目也是。初冬,葡萄田里葡萄枝叶修剪净尽,远望像一大张乐谱填满没有起伏的低音,是最低限音乐。九月二十四日星期六开始工作那天,每日占星术说:「月亮在晚上 10 点 41 分由金牛座进入双子座,极佳的情势适于再磨光、刷新、修补、重新装满。」我知道字大概永远不可能变成颜色,也不会变成音符,也不会变成葡萄藤,这本诗集里的企图可能是失败的,但希望诗可以留下来。
这篇以占星术的预测做为结论的序被 dear R 认为「难得地清楚」关于创作动机和过程,我心里暗暗得意,但他接着说:「你知道就像有些抽象画册前面的序写得是绝对清楚,但序后面的画还是没有人清楚。」说得这么好的,我还是很高兴。
三月回到台北应「联合文学」邀请做专辑,我拿出了这些作品,45 首重新以别种字体打出来,干干净净,悦人也同时掩人耳目,我再三看不能不承认它们还是诗,我把整本原稿带给一些朋友看,他们都赞成印成诗集时尽量保留手工剪贴的质感(虽然这些 1.5cm × 1.5cm 的字都得照着开本缩版),那么即使诗可能是失败的,希望企图可以留下来。
2024年9月16日 已读
想读于2010年,意外呀,过了这么多年变成了已读。夏宇是我文青阶段喜欢的诗人,没想到时至今日有些读起来还是很愉快的。今次读,最喜欢的这一句“只有雨让城市倾斜”,反复想象好多遍。
另外前面提到“人们把番茄青椒红椒茄子胡瓜和在一起用蒜月桂百里香煨着煮烂,淋上橄榄油,冷食”,啊为什么我觉得好熟悉,我在哪儿吃的这道菜呢🧐
台湾 漂在加拿大 诗歌
乱神馆记·蝶梦 豆瓣 Eggplant.place
作者: 水天一色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23 - 10
唐朝天宝年间,长安城中的一处宅邸发生命案。
死者的宝物黑珍珠也同时被盗。
伤心欲绝的丈夫
心事重重的管家
忽然消失的婢女
看似忠厚的仆从
到底谁才是幕后的真凶?
就由长安城西乱神馆馆主离春来为您揭开真相!
————————————————————————————
★岛田庄司亲选“亚洲优秀推理小说系列”中国大陆唯一入选作品
★华语原创推理的必读书目
★大唐不夜城 ✕ 伏线流推理
本书2009年由讲谈社出版日文版
绝版十余年 终于再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