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
真菌:地球分解者 豆瓣
作者: [美]布里特·艾伦·邦亚德 译者: 陈伟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3
【好看但有毒 隐秘而伟大】
🏆原版荣获ACRL权威杂志《Choice》2022年“年度杰出学术著作”奖
《真菌学》杂志创始人执笔,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品,中国国家地理·图书倾力引进
随书附赠4张菌类科普明信片
【本书包含】
🍄所有关于真菌的重要基本事实
“蘑菇怎么 哪里都有,什么样的都有?”
“蘑菇为什么一夜之间就 长出来了?”
“真菌是动物吗?是植物吗?”
“有毒、致幻、发光、精神控制……真菌怎么什么都会?”
已命名的真菌约有10万种,据估计,真菌的种类可能超过150万种。
本书讲述了42种真菌的故事,以专业的语言,展示了真菌的自然特征、演化历程、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被影响的人类历史,详细、准确、系统地展示了一个隐秘又伟大的菌物王国。
🍄真菌主宰着一切
云南必吃、抗生素、治疗抑郁、做牛仔裤、生物燃料……
剧毒、模仿植物、破坏木材、入侵物种……
从人类餐桌上的美味,到植物的菌根;从腐生生物,到共生生物;从毒性极强的毒鹅膏,到能用于治病的致幻蘑菇……不只讲物种知识,更深入地揭秘地球生物间的互联关系。
作为自然界的互联网,真菌每时每刻都在我们身边,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命都是相互关联、互为因果的,支撑这些联系的就是真菌。本书将会讲述真菌在漫长的历史中如何影响人类生活,也提示所有人:在未来,真菌仍然至关重要。
🍄一本优质科普书应有的品质
科普编辑、一流学者、专业摄影
强大且专业的创作团队,区别于常见的图鉴类百科,本书不仅包含基本知识,更有前沿研究成果,以及真正专业的菌类摄影作品。作者拥有多年科普写作经验,长期活跃在各种电视节目、媒体中向大家介绍真菌。在神秘的真菌学和大众好奇心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2025年5月11日 已读
我想只有关于真菌的书才能让我同时发出超级恶心又超级漂亮的感叹!多神奇!书里还送了很漂亮的明信片呢。了解了毒蘑菇可能会有多毒之后我对吃蘑菇早就没了兴趣,但是看看多样的真菌,它们化腐朽为新生的本领,让我赞叹不已。
从想看这本,到买书,到转运,再到等待几个月书抵达我身边,到我睡前翻几页舍不得读完。真开心啊,可以买书书了,我以后要多买真菌的书🥳
博物 吃完杂粮 生物 真菌 科普
荒野之歌 豆瓣
The Masters of Nature Photography: Wildlife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
9.5 (32 个评分) 作者: [英] 罗莎蒙德·基德曼·考克斯 译者: 钱卫 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 - 7
本书呈现的是野生生物摄影中的顶尖之作,它们来自十位自然摄影大师。每位摄影师都曾赢得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Wildlife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的冠军。迄今为止,这项比赛已经举办了52届,目的是“为了鼓励野生生物摄影师们的工作,加强野生生物摄 影的声望”以及“希望通过让大众的人群关心动物,关心自然保护这个重要的话题,最终使这些奖项能够惠及动物本身”。
从吉姆·勃兰登伯格(Jim Brandenburg)和樊尚·米尼耶(Vincent Munier)令人回味的艺术,到大卫·杜比莱(David Doubilet)和保罗·尼克伦(PaulNicklen)的开创性的水下摄影,这些影响深远的艺术家向读者展示观看自然的多种方式。你会惊讶于帕尔·赫尔曼森(Pål Hermansen)对光线和阴影的神奇运用、弗兰斯·兰廷(Frans Lanting)创新的“亲密视角”、阿努普·沙阿(Anup Shah)的近距离肖像作品、迈克尔·“尼克”·尼科尔斯(Michael ‘Nick’ Nichols)充满力量的视觉宣言、托马斯·D.曼格尔森(Thomas D Mangelsen)广阔的荒野景观,以及克里斯蒂安·齐格勒(Christian Ziegler)捕捉到的鲜为人知的野生生物行为。
本书每一章都展示一位自然摄影大师的十张代表作,配有文字讲述他的拍摄手法、灵感来源和拍摄目的。摄影师撰写的图片说明阐释这些照片对摄影师的重要意义,揭露作品背后的故事。
2024年6月11日 已读
真美啊。无数细节,有的照片让人感到惊奇,有的照片会带给人扑面而来的感动,有的居然还很好笑。我爱那些一半在水上一半在水下的照片。
说句伤感又难听的,看着看着很难不生出希望先灭亡的是人类。
摄影 漂在加拿大 生物 自然 英国
你体内的鱼 (2014) 豆瓣
Your Inner Fish
8.9 (7 个评分) 导演: David Dugan / Alex Tate 演员: Neil Shubin
Have you ever wondered why the human body looks the way it does? Why our hands have five fingers instead of six? Why we walk on two legs instead of four?
It took more than 350 million years for the human body to take shape. How did it become the complicated, quirky, amazing machine it is today?
Your Inner Fish delves deep into the past to answer these questions. Premiering Wednesday, April 9, 2014, the three-part series reveals a startling truth: Hidden within the human body is a story of life on Earth.
(Read more on
)
2024年4月2日 看过
完全打破我对古生物学家的刻板印象!老爷子原来是个超级e人,不管是在极地还是热带,只要是提到研究的领域相关他都好快乐好满足!虽然开头是他带着一群学生在解剖人类尸体,最后他还掏了切了一半的人类大脑对着镜头侃侃而谈,略需要一些心理架设才能看得下去。也还想感叹,热爱真是这世界上最打动人的东西。跟年龄没啥关系,六十岁了,一点不影响眼神闪闪发亮。怪不得他说找化石是serendipity哎!
结语说,Inside every organ, cell and gene of our body lie deep connections to the rest of life on our planet. 想想我们今日有幸能(即便有限地)感知万事万物在时间的长河里与我们的联系,真神奇啊。
漂在加拿大 生物 科普 纪录片 美国
Your Inner Fish 豆瓣
作者: Neil Shubin Books On Tape 2008
2024年3月28日 已读
无知的我开始是没有留心封面和简介的,所以抱着是一本类似于your inner child这类的心理自助书开始听的。结果,人家是真fish不是比喻!
没想到古生物学家对石头的了解和爱这么深。看他说自己天天去找石头,开始感觉满山的石头都长一样,直到有一天,突然就能看出来哪块里面有化石了。读出了武侠小说里面武功升境的激动来。
想到我们的身体里,仍旧有着我们祖先的痕迹,包括我们在海里的祖先,比如说耳朵里小小的一块骨头。感觉好亲切呀。要是我读书时候好好学生物就好了,可能会更有共鸣。
Libby 图书馆 漂在加拿大 生物 科普
毒特物種:從致命武器到救命解藥 豆瓣
8.1 (7 个评分) 作者: 克莉絲蒂.威爾科克斯 译者: 鄧子衿 馬可孛羅 2018 - 6
小心有毒?!
卸下防備(牠們又不會從書裡跳出來咬你)、拋開恐懼(這些生物遠比你以為的有趣)
毒物的出現,原來是生命的另一種機會!
全面扭轉你對有毒動物或毒液刻板看法的一本書
最受歡迎科普網站PanSci泛科學強力推薦
一提到有毒生物,你的腦海裡會浮現什麼畫面?
成群嗡鳴的蜜蜂、尾巴翹得老高的蠍子、張開血盆大口的眼鏡蛇,或是伸出長長觸手螫人的水母?
被咬一口肯定會痛到想飆粗話、行走在野外或在海裡游泳時始終戰戰兢兢,
還是對殺人於無形的毒液感到萬分恐懼?
又或者,你會像身兼科學家與Youtuber雙重身分的克莉絲蒂.威爾科克斯一樣,
因為牠們的神祕與未知而萌生好奇?
數千年來,人類對毒液深感著迷,無論是它迅速發揮功效的能力,或是極小量就足以造成傷亡。半個世紀前,研究人員發現「毒液」的傳遞方式會影響其作用:吃下去可能無毒,經由皮膚或其他管道卻會致命!生物學家克莉絲蒂.威爾科克斯探索世界上形形色色的有毒動物,帶領大眾了解毒液如何演化而出、其細緻的運作方式、對人類的影響,以及毒液為何具備改變當代生物化學和醫學發展的非凡潛力。
威爾科克斯以生動口吻敘述有毒動物研究人員如何「以身犯險」(有人故意讓有毒動物叮咬以便進行研究!),讓讀者捏把冷汗之餘同時被她說故事的技巧吸引、自然地接收到科學知識。如今我們已經能從基因和細胞層次來理解毒液分子對人類的影響,越來越多的研究讓科學家更加肯定毒液在人類醫療的價值,以及有毒動物在生態體系的重要地位。研究人員仔細探究毒液的各種組成,釐清不同成分對於人類的不同組織會造成什麼影響,這些精密的作用機制讓毒液得以為人類所用,進而開發成治療癌症和愛滋病的潛力藥物。
作者在說故事的過程中,平順而合理地置入多種原本可能令人望之卻步的科學知識,包括化學分析、細胞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免疫學、神經科學、藥物動力學、人體生理學等專業科目。讀完本書,讀者將會發現有毒生物在生態系統中和人類同樣占有關鍵性角色,也會扭轉對有毒動物或毒液的刻板看法,能更全面地看待這些與人類息息相關的生物。
書系共同策畫──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 黃貞祥
專文延伸閱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退休教授 杜銘章
方力行(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創建館長)
張東君(科普作家)
顏聖紘(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
羅時成(長庚大學生醫系客座教授)
──同聲推薦
★ PanSci泛科學、城邦讀書花園2018年6月選書
★ 《史密森尼》雜誌2016年度最佳科普書籍
★ 科技部落格Ars Technica 2016年度非小說類最佳書籍
▍好評推薦
★ 「毒物的出現,原來是生命的另一種機會!」通常人們對毒物避之惟恐不及,沒想到在《毒特物種》一書中,卻賦予了它們全新的定義:毒物只是生物原本就有的生理、免疫分子因為基因突變,再經由演化引導,終而成為了現今各式各樣有毒生物的武器。不過天生我才必有用!這些毒性物質卻很可能成為日後疑難雜症的救命仙丹。科學真是了不起,它讓我們看穿深奧的歷史,也讓我們看見光明的未來。難怪要讀書!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創建館長 方力行
★ 從人類的角度來看,任何其他生物所製造的分子化合物造成人類不舒服、受傷甚至死亡者皆稱之為「毒」,而生物本身製造這些化合物是為了保護自己或作為獵食的工具,乃經過億萬年演化的結果。《毒特物種》介紹了各類不同物種製造的毒液及不同毒液又如何作用在其他生物,是本值得推薦的科普書,對曾經閱讀過《台灣蛇毒傳奇》的讀者更是一本難得的好書。 ──長庚大學生醫系客座教授 羅時成
★ 我個人看到聽到切身體驗到的毒特物種,是從「古早時候」中研院裡的各種毒蛇開始。接下來,是我在海邊玩時螫到我的小水母,讓我爸背上像是被鞭打過、高燒住院數天的水母,以及從我外婆家天花板上掉下來螫我、讓我兩個星期不能轉脖子的蜈蚣……。雖說我從此就跟牠們相敬如賓,但還是知己知彼比較好,而且還能從說故事般的風趣文字中獲得更多科學新知……不多說了,快快來讀這本書吧吧! ──科普作家 張東君
★ 威爾科克斯是一位知道如何說出生動故事的科學家,完美地引領我們進入有毒生物世界。因此,本書不但成功提供面對大自然的洞察力,還提供讀者愉悅的閱讀體驗。 ──《落毒事件簿》作者 黛博拉.布魯姆
★ 我在墨西哥沙漠露宿時被蠍子螫了,就此重燃對有毒生物的興趣,但是你不用被咬就會被這本重要的原創書籍所迷住!威爾科克斯運用說故事的長才,優雅地混合了軼事和幽默來訴說地球上最可怕動物的科學知識和暴力美學。 ──動物學家 馬克.卡沃汀
★ 威爾科克斯傾力研究有毒動物……提醒我們毒液是具有醫學潛力的「複雜分子材料庫」,因此保護生物多樣性也留下了豐富的生物化學。 ──《自然》芭芭拉.凱瑟
★ 本書帶領我們遨遊這個令人興奮的生物領域。 ──《華爾街日報》珍妮.史密斯
★ 超級令人享受的科普閱讀經驗。 ──Booklist線上書單
★ 引發好奇心的最新書籍。 ──《多倫多報》
2020年12月27日 已读
超酷的,从水母讲到毒蛇到把蟑螂变成“僵尸”的泥蜂。书里列举的顶级毒物科学家和实验室都在澳洲,感觉还挺self-explanatory的哈哈。看到泥蜂的时候我疯狂希望它们能飞进我家来,精准定位蟑螂再把毒液注射进它们的大脑里。虽然想象蟑螂被注射之后开始浑浑噩噩地清理自己(成为泥蜂崽子们干净的食物)让我有点恐怖,但还是不得不拍案称绝啊。鸭嘴兽也很好笑,别的物种开发出来毒液不是为了逃避天敌就是对了捕食,就它们毒液是为了求偶期互相打斗……
DataAnalyst 化学 医学 生物 科普
真菌王国 (2018) 豆瓣
The Kingdom: How Fungi Made Our World
8.5 (6 个评分) 导演: Annamaria Talas
其它标题: The Kingdom: How Fungi Made Our World / 真菌如何造就世界
隐藏在视线中的是一个统治陆地生命的王国。
这是一个外星世界,拥有当今最大和最古老的生物。
上一次大规模灭绝事件发生后,正是真菌将生命带回了地球,它们未开发的力量可以帮助我们的物种在我们日益毒化,枯竭和炙热的星球上生存。
通过在进化和自然历史的背景下观察真菌,科学家正在发现将改变我们生活的发现。
一些真菌会拯救我们,其他真菌会威胁我们,我们才刚刚开始了解哪种是哪种。
魔力蘑菇 (2014) 豆瓣
The Magic of Mushrooms
8.4 (9 个评分) 导演: Russell Leven / Jacqueline Smith 演员: Richard Fortey
其它标题: The Magic of Mushrooms / 菌类的魔法
Professor Richard Fortey delves into the fascinating and normally-hidden kingdom of fungi. From their spectacular birth, through their secretive underground life to their final explosive death, Richard reveals a remarkable world that few of us understand or even realise exists - yet all life on Earth depends on it.
In a specially-built mushroom lab, with the help of mycologist Dr Patrick Hickey and some state-of-the-art technology, Richard brings to life the secret world of mushrooms as never seen before and reveals the spectacular abilities of fungi to break down waste and sustain new plant life, keeping our planet alive.
Beyond the lab, Richard travels across Britain and beyond to show us the biggest, fastest and most deadly organisms on the planet - all of them fungi. He reveals their almost magical powers that have world-changing potential - opening up new frontiers in science, medicine and technology.
2020年10月12日 看过
谁曾想平菇也是吃肉的呢,怪不得这些蘑菇们和肉一样鲜美。话说我记得唯一一个英文笑话就是关于fungi的。放大看蘑菇喷射孢子,再配上后摇,确实要多迷幻有多迷幻。哎,我想生活在森林里有很多蘑菇的地方。【德州怕是不行了。。。
DataAnalyst 生物 科普 纪录片 英国
致命接触 豆瓣
Spillover:Animal Infections and the Next Human Pandemic
作者: [美] 大卫·奎曼 译者: 刘颖 中信出版社 2014 - 1
大卫·奎曼与全球顶尖的疾病专家展开了一项惊险、刺激的冒险之旅:在中国网捕蝙蝠,在孟加拉制作捕猴陷阱、在刚果围捕大猩猩……
他们试图踏访每一个疾病的发源地,去寻找人类大范围感染疾病的根源。大卫·奎曼除了利用翔实的调查资料向读者介绍了这些著名疾病的发病原因及传播过程,更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下一场全球性疾病何时到来?
2020年6月15日 已读
稍微有点啰嗦。冷知识是原来蝙蝠占哺乳动物的1/4,它不搞事谁搞事。不过读完之后对病毒的研究人员报以无上的敬意。我们人类也是世界的一部分,毛毛虫也是,病毒也是。唯独欣慰(?)的是,我们能自我选择去增加行为的heterogeneity,从而减缓病毒的传播。(或者相反,滥交不带套,有症状不戴口罩,谁知呢。)
DataAnalyst 生物 科普 美国
群星都是你们的世界 豆瓣
All These Worlds Are Yours:The Scientific Search for Alien Life
作者: [加拿大] 乔恩·威利斯 译者: 曾毅 / 宋迎春 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 2018 - 10
改变世界的,不是超人,而是科学!这是一本令人难以释卷的天体生物学入门读物,也是有趣的外星生命探索指南。为《火星救援》提供现实版科普指导,为《来自星星的你》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持,让天文与科技更加融入地球人的生活。
世界上有没有“另一地球”?地球之外是否存在生命?如果给你40亿美元,你打算从何时何地开始寻找外星生命?这就是《群星都是你们的世界》研究的话题。
早在太空旅行成为可能之前,地球之外是否存在生命的问题就已经深深吸引着我们。在这本精彩的作品中,天文学家乔恩•威利斯不仅向我们介绍了天体生物学这门科学,也呈现了在银河系中找到其他生命的可能性。
威利斯向我们描述了包括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火星车“好奇号”和“新视野号”探测器在内的太空探索任务所取得的全新成果,让读者想象出五种找到外星生命的可能图景,并从其中做出选择。他鼓励我们猜想火星地下冰层中是否可能存在生命,揭示了欧罗巴和恩克拉多斯这两个拥有水冰的卫星上存在生命的重大可能性,又以我们这颗行星的悠久历史为镜,探索了土星的卫星泰坦。他甚至将目光投向太阳系之外,在众多地外行星中调查了那些有可能成为“另一地球”的候选者,并想象了无线电信号从太空深处来到地球的可能。
本书覆盖前沿研究,十分易读,让掌握了基础知识的读者可以自己决定向何处寻找外星生命。当然,如果有一天,我们发现了新的智慧文明,希望我们可以学会与他们和平共处。
-----------
【编辑推荐】
1. 令人难以释卷的天体生物学入门读物,有趣的外星生命探索指南,专业人士对天文学前沿研究的幽默总结。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火星车“好奇号”和“新视野号”探测器,你想知道的有关地外生命的疑惑均可在这本《群星都是你们的世界:在宇宙中寻找外星生命》中找到答案。
2.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苟利军、《华尔街日报》《太空评论》《出版者周刊》等专家、媒体推荐好书。
3. 科技达人、好奇星人新福利!为《火星救援》提供现实版科普指导,为《来自星星的你》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持,让天文与科技更加融入地球人的生活。
----------
【媒体评论】
自1609年伽利略将望远镜指向天空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人类的未来是星辰大海。宇宙之广,令人惊叹。而在惊叹之余,人们不禁发问:人类是独一无二的吗?生命是什么?生命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宇宙中的生命和我们地球上的生命一样吗?有无发现任何地外生命?有关地外生命的疑惑均可在这本《群星都是你们的世界》中找到答案。这本书作者以优美的笔触,带领我们简单回顾了人类认识宇宙的历史之后,给我们展现了人类搜寻地外生命的宇宙画卷,让人读来心潮澎湃,非常值得推荐。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 苟利军
(乔恩·威利斯)传达的不仅有必不可少的科学怀疑主义,更有巨大的热情。
——《华尔街日报》。
鼓舞人心之作……威利斯以幽默、简洁和令人亲近的笔触,有力地呈现了我们在宇宙中并非孤独的证据——这种证据仍然有赖于条件,但也在不断增长。
——《出版者周刊》
(威利斯)清晰地呈现了外星生命有可能存在于近地天体上的理由。
——《温尼伯自由新闻报》
这是一部对天体生物学的简洁概览。关于在太阳系内部和更远的太空中寻找生命的问题,本书不仅介绍了我们已经了解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讲述了我们尚未了解的东西。
——《太空评论》
乔恩•威利斯写出了一本令人难以释卷的天体生物学入门读物,内容生动、活泼而又不失严谨、专业。关于外星生命搜索问题,《群星都是你们的世界》不仅穷尽了太阳系中的种种可能性,并且走得更远。
——李•比林斯,《五十亿年的孤独:在繁星间寻找生命》作者
《星际穿越》是在宇宙中其他地方发现生命的重要而又简单易懂的调查研究。从太阳系其他恒星周围的行星中寻找生命的可能,以及我们怎么去寻找它们的生动指南。
——肖恩•卡罗尔,《大画面:关于生命的意义、起源和宇宙》作者
一部非常有意义的作品……对卫星和行星探索的全新研究成果,寻找太阳系内外生命痕迹的经典之作。——史蒂芬•本纳,《生命,宇宙和科学方法》的作者
2020年4月23日 已读
标题就很美。虽然作者一直强调“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漫长的历程和此间的困难艰险还是会让我读着读着一会儿觉着我们人类这个整体的悲哀渺小,一会儿又因为未知的星球上也许发生着我们几亿年前发生的类似的随机事件,从而一步步打开智能生命的篇章从而感到新奇激动。整体还是挺开心的,半夜碰到不懂的概念就摇醒物理大哥找解释,木哈哈。
DataAnalyst 加拿大 宇宙 生物 科普
疯狂的进化 豆瓣
The Wasp That Brainwashed the Caterpillar
9.0 (8 个评分) 作者: 马特·西蒙(Matt Simon) 译者: 吴勐 未读·探索家·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 - 6
好莱坞最奇幻的想象,都无法与自然选择的奇观相提并论,本书将带你见识生物圈里那些身怀绝技、怪癖十足、残忍却又迷人的奇特角色。
在海参肛门里反客为主的隐鱼,被砍掉任何部位都能复原的钝口螈,激情至死的袋鼩……它们上演了无数刺激、烧脑的生存戏码,令本书充满让人折服的生物智慧。 同时,书中穿插了大量可爱又令人毛骨悚然的精美插画。
作者马特·西蒙是著名科技杂志《连线》的专栏作者,他天才的故事视角和机智的洞察力,使得本书成为近年来十分新潮的趣味生物读本。
-
------------------------------
【全书亮点】
-
(博物君)张辰亮审校、推荐
《连线》年度必读科普书
荣获美国图书馆协会亚历克斯奖
-
------------------------------
【编辑推荐】
-
★ 美国著名科技杂志《连线》专栏“怪诞生物每周科考”改编。
★ 《连线》杂志年度推荐,荣获美国图书馆协会亚历克斯奖。
★ 生物知识的脱口秀,真实而离奇的进化故事集。
★ 生物行为与当代生活的激情碰撞,博物学大咖的历史段子。
-
★ 本书讲述了在自然选择中面临绝境,却发展出特殊生存之道的动物们,它们演绎了物种多样性的“怪奇物语”。书中蕴含令人敬畏的生物智慧,令人折服。
★ 天才的故事视角和十足的幽默感,使得本书成为独具特色的新潮生物读本,尤其适合新新人类。
★ 不可多得的快节奏佳作,计感十足,每个小节都配有精美的插画,并附带边栏注解。
-
------------------------------
-
【媒体评价】
-
“一本真实而离奇的进化故事集,告诉你‘越是奇异的存在,就越合理’这个道理。”
——《娱乐周刊》
-
“用十分诙谐的风格讲述了进化史上种种惊人的‘军备竞赛’……西蒙的机智,加上他的天才般的古怪念头,让读者不忍释卷。”
——《出版人周刊》
-
“一本难得的快节奏好书,书中充满扣人心弦的真实案例,生动展示那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却又令你毛骨悚然的‘怪胎’物种。”
——《科学新闻》
-
“稀奇古怪的动物介绍令人忍俊不禁,在阅读时你甚至都意识不到,原来自己正在学习一些关于生态位分布和适应性伪装的生物知识。”
——《连线》杂志
-
“我发现这本书相当有趣。书中列举了大量奇特生物的实例,作者悉心让每种生物都变得生动之余,仍未偏离叙述的主题;另外,书中还有不少旁注和额外的实例,令人兴奋。书中所有的动物案例似乎都经过精心的挑选和充分的研究。作者采用了一种拟人化的叙述方式,使真实而密集的文本变得十分容易阅读。”
——美国亚马逊读者
鱼什么都知道 豆瓣
WHAT A FISH KNOWS
8.4 (26 个评分) 作者: [美] 乔纳森·巴尔科姆 译者: 肖梦 / 赵静文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 - 8
你知道吗?鱼不只有7秒记忆
传说只有7秒记忆的鱼,其实是高智商动物。
这种种类比陆地及天空中所有脊椎动物种类总数还要多的神秘物种,在3亿年的漫长历史中完成了高度演化,千百年来一直不为人知。它们有意识,有情感,能够交流,会使用工具,懂得合作,甚至懂得讨好与欺骗。在这本书中,作者借助动物行为学及生物学 领域的发现,为我们揭开了水底深处的秘密。
这是一本由美国知名动物行为学家,乔纳森·巴尔科姆,耗时四年科普力作。原书上市斩获美国亚马逊2016年度好书、《福布斯》生物科学类十佳读物,《自然》十佳科普读物,入选威尔逊文学科学写作奖长名单,《出版人周刊》《纽约书评》等多家媒体好评推荐。
2019年11月29日 已读
鱼好聪明呀!虽然科学家们的实验贱贱的……但是如果更多人能因此了解到鱼类的生活,不仅仅把它们当作碗里的菜或是鱼缸里的观赏品,而是有性格有策略的个体和群体,再而生出尊重和保护的心,在有限的生活选择里量力而行去实践,我觉得就已经是进步啦!
DataAnalyst 生物 科普 美国 自然
生命是什么 豆瓣
8.3 (24 个评分) 作者: 埃尔温•薛定谔 译者: 罗来欧 / 罗辽复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 4
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追寻科学本身的原动力,或曰追寻其第一推动。同时,科学的这种追求精神本身,又成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一种最基本的推动。
科学总是寻求发现和了解客观世界的新现象,研究和掌握新规律,总是在不懈地追求真理。科学是认真的、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同时,科学又是创造的。科学的最基本态度之一就是疑问,科学的最基本精神之一就是批判。
诺贝尔奖获得者埃尔温·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是20世纪的伟大科学经典之一它是为门外汉写的通俗作品,然而事实证明它已成为分子生物诞生和随后DNA发现的激励者和推动者,本书把《生命是什么?》和《意识和物质》合为一卷出版,后者也是他写的散文,文中研究了那些自古以来就使哲学家困惑迷离的问题,和这两篇经典著作放在一块的是薛定谔的自传。通过对他一生的回顾和引人入胜的描述,提供了他从事科学著作的背景材料。
2017年10月10日 已读
萌萌的,说着说着生物学现象,紧跟着来一句,“也可以用量子物理的理论来解释.....” 生怕读者不知道你的本行嘛😅 题外话不免让我困惑,存在真的都有意义么……
奥地利 生物 科普 随笔/散文
细胞生命的礼赞 豆瓣
The Lives of a Cell-Notes of a Biology watcher by Lewis Thomas
作者: [美] 刘易斯·托马斯 译者: 李绍明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 - 10
20世纪70年代初,《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生一件值得纪念的事。它断断续续刊载了一系列文章,总题目颇谦逊,叫做“一个生物学观察者的手记”。后来,这些文章结集成两本书,面向大众,一本叫做《细胞生命的礼赞》,一本叫做《水母与蜗牛》。两书面世后,有数百万读者观念为之一变,人生因之增色。
《细胞生命的礼赞——一个生物学观察者的手记(汉英对照)》是作者结集的第一本书,包含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整个地球的思考。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庞杂而新奇,批评文明,嘲弄愚见.开阔眼界、激发思索。1974年出版后,立即引起美国读书界和评论界的巨大反响,获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此后易手数家出版社,印行二十多版次。许多篇目进入美国大学的英文读本、社会学课本和其他多种文集。刘易斯·托马斯的名字也因这一本小书而家喻户晓,有口皆碑。有评论家甚至把他比做当代知识武装下的蒙田。
演化 豆瓣
Evolution: The Triumph of an Idea
9.2 (6 个评分) 作者: [美]卡尔·齐默(Carl Zimmer) 译者: 唐嘉慧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演化:跨越40亿年的生命记录》讲述的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进化史,从早期原始生命的产生到物种大爆炸又大灭绝的原因,从雄性和雌性的共同进化到寄主和寄生物之间的进化比赛,当然更包括了十分详细的、关于我们人类自身的进化历程。
本书同时也是进化论本身的故事,“进化”这个观念如何在达尔文和少数几个科学家的脑中形成,又如何遭到宗教势力的残酷打击以及科学界的普遍质疑,以致达尔文潜伏20年之久酝酿巨著《物种起源》,展现了达尔文冒险而勤奋的一生。
在阐述进化生物学的作用时,作者通过大量案例生动展现了其在医药和农业等方面对人类日常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其中涉及抗生素滥用的后果方面,在当今更显其意义;而进化论最深刻的作用还在于它彻底改变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重构了人类的信仰体系,作者对此的论述简洁清晰,令人有豁然开朗之感。
进化论如今虽已经得到近似真理般的认可,但作者并没有就此摒弃其他的可能性,而是在最后一章中特别探讨了“上帝”的位置,体现出一种开放而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得全书视野更加开阔,带来深入而有趣的思考。
2015年6月1日 已读
插图真好,在对一些机制的解释上面帮助很大。几番灭绝又物种爆发的大事件读得人心潮澎湃而来不及感伤。诗人曾感慨天空没有飞鸟的痕迹,科学家却害怕生物来不及被人类认识就已灭绝。欣慰的是还有那忠实的化石,始终如一地记录着时代的变迁。沧海桑田至美之处不过如此。很棒的入门科普。翻译也赞!就是后面几章常常忍不住叹息…人类的自以为是呀。
生命 生物 科普 美国 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