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How Big Things Get Done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Bent Flyvbjerg / Dan Gardner Currency 2023 - 2 其它标题: How Big Things Get Done: The Surprising Factors That Determine the Fate of Every Project, from Home Renovations to Space Exploration and Everything In Between
Nothing is more inspiring than a big vision that becomes a triumphant, new reality. Think of how the Empire State Building went from a sketch to the jewel of New York’s skyline in twenty-one months, or how Apple’s iPod went from a project with a single employee to a product launch in eleven months.
These are wonderful stories. But most of the time big visions turn into nightmares. Remember Boston’s “Big Dig”? Almost every sizeable city in the world has such a fiasco in its backyard. In fact, no less than 92% of megaprojects come in over budget or over schedule, or both. The cost of California’s high-speed rail project soared from $33 billion to $100 billon—and won’t even go where promised. More modest endeavors, whether launching a small business, organizing a conference, or just finishing a work project on time, also commonly fail. Why?
Understanding what distinguishes the triumphs from the failures has been the life’s work of Oxford professor Bent Flyvbjerg, dubbed “the world’s leading megaproject expert.” In How Big Things Get Done, he identifies the errors in judgment and decision-making that lead projects, both big and small, to fail, and the research-based principles that will make you succeed with yours. For example:
• Understand your odds. If you don’t know them, you won’t win.
• Plan slow, act fast. Getting to the action quick feels right. But it’s wrong.
• Think right to left. Start with your goal, then identify the steps to get there.
• Find your Lego. Big is best built from small.
• Be a team maker. You won’t succeed without an “us.”
• Master the unknown unknowns. Most think they can’t, so they fail. Flyvbjerg shows how you can.
• Know that your biggest risk is you.
Full of vivid examples ranging from the building of the Sydney Opera House, to the making of the latest Pixar blockbusters, to a home renovation in Brooklyn gone awry, How Big Things Get Done reveals how to get any ambitious project done—on time and on budget.
2024年4月15日 已读
没想到港铁也去找他们咨询了。不过怎么说呢,讲道理归讲道理。项目没有如期完成,一通分析之后,得出来结论哦其实主要不是你们执行的锅,而是预算的时候时间和成本算少了……这,哪个政府不喜欢啊。
Libby 商业 图书馆 漂在加拿大 管理
干就对了 豆瓣
作者: 俞朝翎 2020 - 10
√被梁宁称为有逻辑、有规则还有温度的书。被邓康明称为纯粹的阿里味和阿里精神管理者。湖畔大学副校长卢洋说俞朝翎是对阿里了解真实全面的人,被新潮传媒创始人称本书为有方法和场景指导的书。
√管理的颗粒度:把管理的几个关键的要素做细分,让管理者看此书时能够针对自己的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通俗易懂,易于学习。
√增长的价值和意义。平衡增长和不平衡增长很多企业多有表现和偏差,很多企业过多的依赖于新业务的拓展而忽略了管理在业务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在不平衡中找到平衡业绩的确定性,是本书的价值。
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所有企业都在开源节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销售带来业绩增长(现金流)对于企业和个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实,单纯增长远远不够,那么如何做到持续甚至爆发式业绩增长呢?在阿里巴巴任职13年的铁军主帅,一手打造了阿里巴巴旗下风格剽悍、充满战斗力的中供铁军,并被马云称为阿里巴巴的“定海神针”的俞朝翎在这本书中系统复盘了他的心法——业绩增长九大关键。
这本书以实干为基调,不仅深度挖掘实现业绩增长的关键步骤——管理基础、目标策略、组织设计、人才升级、绩效管理、拿到结果、培育强将、团队建设、文化塑造,还剖析了阿里铁军主帅的实战心得,如开发员工的心力、体力、脑力,明确目标的心动点和成就点,对KPI实行双轨考核,推动队伍成长进化的“五狂”(狂跑、狂问、狂总结、狂训练、狂分享),保证业绩不下滑的金银铜牌制度,复盘反思的Review法,北斗七星选人法……最终让管理工作更具操作性和颗粒度。
2021年5月12日 已读
啊我为什么没有早两年看到!不然我怎么会浪费生命中宝贵的几个小时去面试。这书是真挺好的,我一边看一边都能对应到我们单位sales的很多场景,虽然我这个人从性格到能力都离做销售十万八千里远,看看还是有意思,都是讲人嘛。通篇很practical 的建议,虽然价值观嘛:比如员工缺乏动力,是男员工就带他喝高级红酒,五星酒店,参观豪车……女员工带她去看化妆品和包。然后就舔着脸说这就是照见美好生活?资本家的狗手上的胡萝卜都是信手拈来啊。
DataAnalyst 中国 管理 职场
从0到1 豆瓣
Zero to One: Notes on Startups, or How to Build the Future
6.9 (95 个评分) 作者: [美] 彼得·蒂尔 / [美] 布莱克·马斯特斯 译者: 高玉芳 中信出版社 2015 - 1
图书简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TA0NjcyMzE2.html?wm=3333_2001
硅谷创投教父、PayPal创始人作品,斯坦福大学改变未来的一堂课,为世界创造价值的商业哲学。
在科技剧烈改变世界的今天,想要成功,你必须在一切发生之前研究结局。
你必须找到创新的独特方式,让未来不仅仅与众不同,而且更加美好。
从0到1,为自己创造无限的机会与价值!
Paypal创始人、Facebook第一位外部投资者彼得•蒂尔在本书中详细阐述了自己的创业历程与心得,包括如何避免竞争、如何进行垄断、如何发现新的市场。《从0到1》还将带你穿越哲学、历史、经济等多元领域,解读世界运行的脉络,分享商业与未来发展的逻辑,帮助你思考从0到1的秘密,在意想不到之处发现价值与机会。
揭开创新的秘密,进入彼得•蒂尔颠覆式的商业世界:
创新不是从1到N,而是从0到1
全球化并不全是进步
竞争扼杀创新
“产品会说话”是谎言
失败者才去竞争,创业者应当选择垄断
创业开局十分重要,“频繁试错”是错误的
没有科技公司可以仅靠品牌吃饭
初创公司要打造帮派文化
2020年7月8日 已读
perfect competition本来一直是理论上的东西干嘛总要被拿出来群嘲。他说的对物理博士的不好感受,我感觉像碰到的很多男生PhD:觉得自己在一个领域是博士了就是把整个世界方方面面了解透彻了可以到处指点江山,当然如果这个男PhD还又是个北京人的话,矮马。本来我看完没啥感觉,直到物理大哥告诉我八卦说作者因为支持Trump被开除出gay籍,我就又盯着书名不怀好意地多看了几秒。
DataAnalyst 创业 管理 美国
经验的疆界 豆瓣 Goodreads
The Ambiguities of Experience
8.2 (11 个评分) 作者: [美] 詹姆斯 G. 马奇 译者: 丁丹 东方出版社 2011 - 6
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了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什么是或者应该是,经验在管理中,尤其是在组织中进行管理应该扮演的角色?民间智慧对于经验的观点似乎分为两派,一方面,经验被人们视为最好的老师。另一方面,经验又被称其为傻瓜老师,对于那些不能管理或者不愿意管理的人来说,这是他们快速取得知识得最有效的途径。这种分歧也就表明了对于从经验中管理是长期以来管理学家们孜孜不倦,一直在思考的重要议题。本书涵盖了组织中(包括具体的个人)凭借经验来解决他们意料之外的问题,并由此进行生存,改进和发展。
业内推荐:
“读詹姆斯•马奇的作品,就像在与一个坚持不懈地指出我们平常意识不到的重要事情的人对话。”
——安•米纳(ANNE MINER),《管理科学季刊(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马奇之于组织理论们,就像迈尔斯•戴维斯(Miles Davis)之于爵士乐……与同时代人不一样的是,马奇的影响力并不局限于哪一门社会科学,而是遍及各门社会科学。”
——约翰•帕吉特(JOHN PADGETT),《当代社会学(Contemporary Sociology)》
“对于那些重视辩证分析及其提供的有关组织行动的知识的人来说,读马奇的作品,感觉就像看知名导演黑泽明(Kurosawa)执导的电影一样——马奇的作品让我们体会深刻、回味无穷、看了还想看。”
——祖尔•沙皮拉(ZUR SHAPIRA),《组织行动理论的探索:抛砖引玉之评(Explorations in Theories of Organizational Actions: An Introductory Essay)》
Shoe Dog 豆瓣
8.5 (6 个评分) 作者: Phil Knight Scribner 2016 - 4
In this candid and riveting memoir, for the first time ever, Nike founder and CEO Phil Knight shares the inside story of the company’s early days as an intrepid start-up and its evolution into one of the world’s most iconic, game-changing, and profitable brands.
In 1962, fresh out of business school, Phil Knight borrowed $50 from his father and created a company with a simple mission: import high-quality, low-cost athletic shoes from Japan. Selling the shoes from the trunk of his lime green Plymouth Valiant, Knight grossed $8,000 his first year. Today, Nike’s annual sales top $30 billion. In an age of startups, Nike is the ne plus ultra of all startups, and the swoosh has become a revolutionary, globe-spanning icon, one of the most ubiquitous and recognizable symbols in the world today.
But Knight, the man behind the swoosh, has always remained a mystery. Now, for the first time, in a memoir that is candid, humble, gutsy, and wry, he tells his story, beginning with his crossroads moment. At 24, after backpacking around the world, he decided to take the unconventional path, to start his own business—a business that would be dynamic, different.
Knight details the many risks and daunting setbacks that stood between him and his dream—along with his early triumphs. Above all, he recalls the formative relationships with his first partners and employees, a ragtag group of misfits and seekers who became a tight-knit band of brothers. Together, harnessing the transcendent power of a shared mission, and a deep belief in the spirit of sport, they built a brand that changed everything.
2018年11月8日 已读
好些重要的人物Bowerman,Strasser,Woodell,Johnson……形象都描绘得异常立体,跃然纸上。我是对球鞋几乎毫无兴趣的人,十几年来Nike/Adidas/Puma发音都是错的,但看这本书却津津有味。虽然不知为何写到八十年代Nike上市之后戛然而止。米有细写和乔丹的合作,血汗工厂神马的。我很喜欢作者字里行间展现出的不动声色的幽默,让我想起何伟的文风。我最喜欢的一小段是在跟日本人打官司时候,Phil每天给儿子讲完bed time story,他会坐回到客厅的recliner上,给曾经并不亲近的老爸打电话讨论案件,time for his own bed time story. 最后一章写身边人的离去和bucket list,我又俗套地一边听着一边哭了。好真诚的一个人。
Audible 传记 管理 美国 英文
Creativity, Inc. 豆瓣 Goodreads
8.9 (10 个评分) 作者: Ed Catmull / Amy Wallace Random House 2014 - 4
Creativity, Inc. is a book for managers who want to lead their employees to new heights, a manual for anyone who strives for originality, and the first-ever, all-access trip into the nerve center of Pixar Animation Studios—into the story meetings, the postmortems, and the “Braintrust” sessions where art is born. It is, at heart, a book about how to build and sustain a creative culture—but it is also, as Pixar co-founder and president Ed Catmull writes, “an expression of the ideas that I believe make the best in us possible.”
For nearly twenty years, Pixar has dominated the world of animation, producing such beloved films as the Toy Story trilogy, Monsters, Inc., Finding Nemo, The Incredibles, Up, and WALL-E, which have gone on to set box-office records and garner twenty-seven Academy Awards. The joyousness of the storytelling, the inventive plots, the emotional authenticity: In some ways, Pixar movies are an object lesson in what creativity really is. Now, in this book, Catmull reveals the ideals and techniques, honed over years, that have made Pixar so widely admired—and so profitable.
As a young man, Catmull had a dream: to make the world’s first computer-animated movie. He nurtured that dream first as a Ph.D. student at the University of Utah, where many computer science pioneers got their start, and then forged an early partnership with George Lucas that led, indirectly, to his founding Pixar with Steve Jobs and John Lasseter in 1986. Nine years later and against all odds, Toy Story was released, changing animation forever. The essential ingredient in that movie’s success—and in the thirteen movies that followed, all of which debuted at #1 at the box office—was the unique environment that Catmull and his colleagues built at Pixar, based on philosophies that protect the creative process and ideas that defy convention, such as:
• Give a good idea to a mediocre team, and they will screw it up. But give a mediocre idea to a great team, and they will either fix it or come up with something better.
• If you don’t strive to uncover what is unseen and understand its nature, you will be ill prepared to lead.
• It’s not the manager’s job to prevent risks. It’s the manager’s job to make it safe for others to take them.
• The cost of preventing errors is often far greater than the cost of fixing them.
• A company’s communication structure should not mirror its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Everybody should be able to talk to anybody.
• Do not assume that general agreement will lead to change—it takes substantial energy to move a group, even when all are on board.
Advance praise for Creativity, Inc.
“Many have attempted to formulate and categorize inspiration and creativity. What Ed Catmull shares instead is his astute experience that creativity isn’t strictly a well of ideas but an alchemy of people. In Creativity, Inc., Ed reveals, with commonsense specificity and honesty, examples of how not to get in your own way and realize a creative coalescence of art, business, and innovation.”—George Lucas
2018年9月13日 已读
嘿,这故事里温馨和睦的迪士尼爸爸变成了big evil corporation了哇。并购那一段讲的很有趣,很多侧面都在描述灵魂人物乔布斯啊,另外读的时候就能感觉作者是个谦虚真诚又果断的人(或者至少表现出来是),我猜是优秀的管理者的特质。可能是搬家前能听完的最后一本书啦。
Audible GIS 管理
点击Google 豆瓣
作者: 朱宏斌 2006 - 6
Google是由英文字里的Google演变而来的,代表1后面再加100个零的数字,Google便用这个庞大的数字代表公司想征服网上无穷无尽的资料的雄心。
2003年其营业额接近19.619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176%,盈余为1.56亿美元,利润率为62%。2004年上半年Google营业收入达到13.5亿美元;2005年6月,当Google的股份一举突破每股300美元时,其市值也达到了惊人的800亿美元,一举让年轻的Google成为了全球市值最高的因特网公司。
本书共有50个故事,从Google的各个方面浅显易懂地阐述了Google在经营理念、竞争技巧、管理模式以及获利模式等方面的独特做法,并加入Googel员工的各种有趣经历,妙趣横生,让你在一个个故事中领会到Google的精妙,揭开Google不为人知的一面。
比尔·盖茨给员工的8条法则 豆瓣
作者: 毛人 2004 - 5
你从这本书获得的越多,你就能从人生中获得更多。
比尔·盖茨时常被问及如何做一个优秀的经理,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他思索了不止一次。但他认为另一个问题也很重要:怎样才算是一名优秀的员工?比尔·盖茨在他认为“最好最杰出”的员工身上找到并总结出了8个共同特征,他认为公司应尽可能地吸纳并重用这些员工:
第1条准则:熟悉自己所在的公司及产品。
第2条准则:用传教士般的热情和执著打动客户。
第3条准则:通过售后服务提高公司的信誉,扩大市场占有率。
第4条准则:努力培养自己成为一个胜利者。
第5条准则:要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第6条准则:有事半功倍的办事能力。
第7条准则:要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8条准则:要具备忠诚,敬业,冒险,谦虚和责任的美德。
海眼看酒店 豆瓣
作者: 海岩 2006 - 9
一位优秀的企业家对企业来讲就是财富,对整个行业而言则是一面旗帜。
真诚、规矩、谦恭,只要做到这三条,任何环境都能容你。
总经理是一个企业的精神领袖,他是一个象征,大家看着他心里面就踏实,就愿意跟他干,看着他干颈就来了,这样的人就是好的总经理,哪怕他不能把所有的业务精通于心。
如果说你就是为了利润,或说利润是你的终极目标,那你在任何时候都不应牺牲它。但如果说利润不是你的终极目标,你的终极目标是品牌和顾客,你就可以牺牲掉你的部分利润或眼前的利润。
那些引人入胜的风花雪月的故事出自他的手笔,可他的主业是酒店管理,他是一位深谙酒店经营管理之道的优秀总裁,是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的掌门人。
本书基于作者经营酒店20年的经验,以中外酒店管理的差异为出发点,分析了我国酒店业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提供了我国酒店管理的模式:要有良性的系统控制、统一的管理标准、专业的服务技能培训以及精准的人力资源与财务审计的监控系统,才能保证经营服务质量的提高和成本的有效控制。
成功管理企业的关键要素是:真诚、规矩与谦恭。一个真正的职业经理人,其职责是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法律知识、专业知识、销售知识,根据市场的变化来经营和管理企业;同时要将一系列先进的管理理念,融入到企业经营中,包括运营、营销以及人力资源等各个环节。
一生的计划行动手册 豆瓣
作者: 《一生的计划》项目组 编 新华出版社 2003 - 4
本书借助当今世界一流时间效率咨询机构的时间管理工具;设计构建了一套全新的个人生涯规划行动体系,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个希望拥有快乐与成功的人能够梦想成真!这本手册充满着行动的气息,它将在以下4个方面为你的幸福人生之旅提供神奇帮助!
基业长青 豆瓣
Built to Last: Successful Habits of Visionary Companies
7.0 (10 个评分) 作者: [美] 詹姆斯·柯林斯 / [美] 杰里·波勒斯 译者: 真如 中信出版社 2006 - 9
如何建立一个伟大并长盛不衰的公司?有思想的人们早已经厌倦了“年度流行语”般稍纵即逝的管理概念,他们渴求获得能经受时间考验的管理思想。
柯林斯和波勒斯在斯坦福大学为期6年的研究项目中,选取了18个卓越非凡、长盛不衰的公司作了深入的研究,这些公司包括通用电气、3M、默克、沃尔玛、惠普、迪士尼等,它们平均拥有近百年的历史。是什么使这些公司不同于它们的竞争对手呢?他们拥有什么别的公司所不具有的法宝呢?
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柯林斯和波勒斯超越了连篇累牍的专业术语,拒绝追逐时尚,发现了使杰出公司出类拔萃的永恒品质。
全书有数百个具体的例子,并被组织成了紧密的实用概念框架,能够适用于各个层次上的经理人与创业者。
2014年12月11日 已读
真是些巨牛X的公司啊。信念。这是一个要用一生去理解的词。
历史 大学 管理 美国
麦肯锡方法 豆瓣
7.3 (6 个评分) 作者: [美] 埃森·M·拉塞尔 译者: 赵睿 / 岳永德 华夏出版社 2001 - 1
对于管理界而言,麦肯锡就像珠宝中的名牌Cartier一样。没有哪一家咨询公司能像麦肯锡公司这样,既闻名遐迩、成就非凡、大受吹捧,又守口如瓶。这一具有传奇色彩的战略思想库培养了许多世界上最出色的管理思想家和商界领袖。
像汤姆·彼得斯、肯尼奇·奥玛、乔恩·凯任巴齐这样的商界巨子,正是在麦肯锡培养了自己像激光般犀利的逻辑和敏锐性。而IBM的卢·戈斯特纳、美国运通的哈韦·葛鲁伯这样的企业巨擘,则把他们在麦肯锡学到的战略思维用于经营这些世界级公司的实践。
《麦肯锡方法》披露了麦肯锡小心守护的一系列管理技巧——那些可以帮助任何水平的任何人像麦肯锡顾问一样思考的工具。在这本书中,原麦肯锡分析专家埃森·拉塞尔提供给大家一套强有力的方法,哪怕是最为复杂的商业问题,在这套方法面前也会迎刃而解。
这是一套你可以在任何组织中运用的方法。
在总结自己在麦肯锡第一线工作数年的经验并大量采访现在以及过去的麦肯锡咨询顾问的基础上,拉塞尔带你走进了一个天地(用麦肯锡的话说,叫作“项目”),以便让你弄明白,在日常的生活中,如何才能从麦肯锡经严格锤练总结出来的管理分析技巧中获益。一旦你走进麦肯锡的世界,你就会学到这样一些内在的秘诀:
●80/20规则——这是提示管理咨询真谛的最也不起的规则之一。
●“电梯测试”——让你明白为什么最好在30秒甚至更短的时间里把自己的主意概括出来。
●为什么问题不会永远是问题。
●蜀定你的前提,这是把你由问题引向解决方案的路线图。
●成功地进行收集信息的谈话的7个要诀。
●为你的情况说明“预先布线”以确保成功的秘密。
●高效沟通的3个构成要素。
●如何应付“讨债鬼”似的团队成员或难以打交道的同事。
●如何让整个企业接受你的方案。
在《麦肯锡方法》一书中,拉塞尔带你走进了麦肯锡的新兵训练营,这样你就可以成为你自己的“咨询顾问”,从而捕捉到无坚不摧的解决方案去对付棘手的商业问题。无论你是试图应付复杂战略问题的高级主管、经理人员或企业所有者,还是正在努力提高效率和效益以便在企业中有所建树的商界职员,《麦肯锡方法》都为你提供了富于勇气而又令人着迷的通向商界成功这路的指导,这条成功这路正决定着今日麦肯锡公司的管理思想的方向。
基于实践的微观经济学 豆瓣
Empirically-based microeconomics
作者: [美] 赫伯特·西蒙 译者: 孙涤 格致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 4
《基于实践的微观经济学》为当代经济学译库系列丛书之一。《基于实践的微观经济学》集中探讨了经验研究对于微观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性,分别论述了决策理性、组织在经济中的作用和经济学的经验证据。
2013年2月17日 已读
大爷说理可真是清楚啊。物理,生物,土木工程,人工智能,大气……各个例子信手拈来,又毫无掉书袋之感。帅气。
RA 管理 经济 美国
三双鞋 豆瓣
Delivering Happiness: A Path to Profits, Passion, and Purpose
7.3 (6 个评分) 作者: [美] 谢家华 译者: [美] 谢传刚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2011 - 1
本书是“美捷步”(Zappos)首席执行官谢家华创造奇迹的心路历程与商业哲学的精华萃取,分享了他在商场与生活中得到的宝贵经验与教训。从儿时创办蚯蚓养殖场到大学经营比萨生意,从“链接交换”公司到“美捷步”品牌,本书将谢家华的个人传记与其公司传奇的商业史完美结合,不仅打造了一套利润、激情和目标渐次递进的独特商业模式,更揭示了成功路上起决定作用的真正秘密:奉上幸福。
豆瓣 谷歌图书
7.6 (9 个评分) 作者: (美) 杰克•韦尔奇,苏茜•韦尔奇 译者: 余江 中信出版社 2005 - 5
《赢》中,韦尔奇结合亲身管理实践及大量鲜活的案例,将其在工作与生活中“赢”的智慧倾囊相授,内容涉及商务活动的诸多层面,包括商业生活的要旨、企业领导的管理智慧、普通员工的求职与晋升之道,乃至如何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本书凝聚了韦尔奇一生的管理智慧,是其执掌通用21年来领导艺术的总结与升华。
本书并不是专为CEO所写。无论你是来自跨国公司,还是小型企业;无论你是生产线上的工人、刚毕业的大学生或MBA,还是项目经理,或者企业的高层领导,只要你胸中燃烧着奋斗激情,都将从中受益。
★沃伦·巴菲特,比尔·盖茨等强力推荐
★沃伦·巴菲特盛赞:“有了《赢》,人们再也不需要阅读其他的商业管理著作了”
★在美国上市仅一周即跃居亚马逊总排行榜前三名
★此前《杰克·韦尔奇自传》在全球销售逾270万册,在国内销售近百万册
注:本书有两种封面,l略有不同,内容完全一致,不影响阅读,购买时随机。
另一种封面:
肯德基 豆瓣
作者: 卞君君 2009 - 8
《肯德基:中国式进化》肯德基是具有高关注度的公司,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一家大家都很熟悉的企业,一家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企业。
全视角的记录,全方位的阐述,第一本最全面介绍中国肯德基历史 和经营、管理的书。最熟悉的事物背后的故事你我知道多少?
为什么在餐饮文化大国中国肯德基能够狂飙突进.在除西藏以外中国所有的地区开出2400多家餐厅,稳稳占据中国快餐连锁业龙头地位?
为什么它比麦当劳早3年进入中国.却让这一全球快餐连锁霸主苦苦追赶近20年仍只能望其项背?
从中中国餐饮连锁企业能够学习些什么?跨国企业能够体悟些什么?失败绝非偶然,成功亦或有道。经营企业如履薄冰,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将导致不可逆转的灾难。本书作者在持续8年对肯德基的观察报道、研究的基础上,叙述了肯德基自1987年进八中国后22年的发展历程从团队供应链拓展战略产品服务危机处理企业文化等各个角度剖析了肯德基在中国成功的深层次原因,记录了肯德基中国进化的全轨迹,揭示了跨国企业在中国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本土化。这既是一部企业发展史也是一套企业成功经营管理的操作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