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
小型公共空间的社会生活 (1988) 豆瓣
the social life of small urban spaces
9.7 (18 个评分) 导演: William H. Whyte
其它标题: the social life of small urban spaces
2024年10月20日 看过
有的广场的台阶上为了不让人坐放了齿状的障碍,看得我笑出声来。喜欢这个定量分析啊,有些地方感觉就是纸版的GIS分析。纽约是个大好的例子,对比着作者把洛杉矶一通喷哈哈。
不过我很好奇呀,快四十年过去了,这些作为范例的街道和广场,在现在还是一样的繁荣吗?
城市 漂在加拿大 纪录片 纽约 美国
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 第 1 季 (2021) 豆瓣 TMDB
Pretend It's a City Season 1 所属 : 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
8.7 (346 个评分) 导演: 马丁·斯科塞斯 演员: 弗兰·勒博维茨 / 马丁·斯科塞斯
弗兰·利波维兹与马丁·史柯西斯面对面对谈,带观众和这位善于揶揄的作家、幽默人士兼说书人一同漫步纽约街道,领会她的迷人思绪。
2024年10月18日 看过
前一阵加班的时候看完的,我太喜欢说话快脑子清爽的女性了。马丁斯科塞斯很捧场还是笑点低,所有梗都很容易笑得他翻来覆去。 作家生活在纽约真是对的,抱怨和灵感一样永远源源不断 (也许这俩根本是一件事😅)。
文学 漂在加拿大 纪录片 纽约 美国
Hello, New York 豆瓣
作者: Julia Rothman Chronicle Books 2014 - 3
2024年8月12日 已读
我喜欢这本书,想去里面提到的几个博物馆玩一玩(还想去那个卖内衣的店哈哈)。书很鲜活,不仅仅讲人尽皆知的景点和食物,作者还穿插进了儿时的回忆,纽约本地工作的普通人的生活,比如计程车司机,还有高档餐厅提供选酒咨询的侍应……
年轻的时候住在大城市的蜗居真是值得的,虽然这背景色也许免不了脏和乱,但有心去看,四处都是光点闪闪。
城市 漂在加拿大 生活 纽约 绘本
约翰·威尔逊的十万个怎么做 第一季 (2020) 豆瓣
How to with John Wilson Season 1 所属 : 约翰·威尔逊的十万个怎么做
9.5 (396 个评分) 导演: 约翰·威尔森 演员: 约翰·威尔森 / Cynthia Larson
一个焦虑的纽约客,在处理个人问题的同时,试图提出日常生活的建议。
2024年6月17日 看过
点到为止。观望纽约生活真像看一个巨大的万花筒啊。第四集某位大哥猝不及防脱裤子展现下身惊呆我了……镜头里的所有追问和自省,像stand-up喜剧里的一样,逐渐把生活的无可奈何变成黑色幽默。
城市 漂在加拿大 生活 纪录片 纽约
人在纽约 豆瓣
Humans of New York
8.6 (10 个评分) 作者: [美] 布兰登·斯坦顿 译者: 张红 重庆出版社 2015 - 5
三年,上千里路,六千多张照片中精选的四百多个精彩瞬间,构成了这本充满了美丽、动人、有趣且又鼓舞人心的《人在纽约》。《人在纽约》捕捉到的是纽约这个城市的精神;它展现了纽约人的乐观、幽默、坦诚。这里有爱情、亲情、责任、希望,这里有对生命的思考,对往事的调侃,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的关注。
一张照片,就是一个生动完整的故事;寥寥数语,就是一段五味杂陈的人生。
《人在纽约》带给你的,绝不仅仅是感动……
【编辑推荐】
《人在纽约》一书是基于一个拥有超过百万忠实粉丝的博客制作而成的。作者布兰登•斯坦顿于2010年夏天开始几乎每天行走、拍摄于纽约街头,汇集了上万张照片,从中精选了四百余张,成为本书。那些来自于被拍摄对象未加修饰的言语,反映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是本书的画龙点睛之笔。它使照片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纽约人的幽默,坦诚和人性,也在一张张照片中展现无遗。它成功地向世人展示了纽约这个城市的精神,成为纽约精神最精湛的代表。朴实的画面,简单的语言,却有瞬间击中人心的力量。一幅照片、一段对话,就是一个完整而生动的故事,带给人深思与感动。是一部有思想、有深度、有话题性、有时尚元素、有可读性、传递人生正能量的作品,可谓纽约版的“看见”,看见芸芸众生世间百态,承载人类共同的情感。
纽约无人是客 豆瓣 谷歌图书
8.4 (29 个评分) 作者: 沈辛成 中西书局 2017 - 5
本书为作者在纽约实地踏访数十家博物馆并进行深入了解后,对纽约博物馆展示特色、专业内涵、设计匠心及观众体验等进行多维度评价的作品。
本书不是一本简单的博物馆导览手册,而是基于作者的个人经历和专业背景,试图阐释纽约这个五方杂处、光怪陆离却又独具特色的国际大都会的底色。全书行文从容,图文并茂,兼具知识性、实用性和可读性,无论是否去过纽约,它都会在流畅的阅读之后,带给你充足的知识与细节,同时也带给你深深的思索。
2018年10月22日 已读
看了一章果断推荐给桐老板,阅毕合上书,好像也不知不觉间感受到了人们的纽约情结。一半是讲纽约的博物馆一半是纽约的中国人,还有些零零碎碎的异乡异客之感。这里面提到的博物馆俺跟阁主去过很少的几个,说来真是遗憾有一次就住在布鲁克林博物馆边边上没进去。有的博物馆都十年前去的啦,弹指一挥。想跟喜欢的人们去看更多的博物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物理大哥的关系,我喜欢关于此岸彼岸的那一篇。
GIS 历史 城市 纽约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