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
鲜生史 (2022) 豆瓣
8.3 (6 个评分) 导演: 黎振亚 / 夏戌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饮食文化类纪录片《鲜生史》,4月29日起每晚19:00在CCTV-9纪录频道播出。纪录片聚焦了鲁迅、苏轼、曹雪芹、白居易四位文学大家与美食之间的故事,为观众打开美食新世界。
该片以史料和作品为据,展现人物和食物的奇妙互动,在现实中解读当地饮食文化和主人翁饮食观念;同时,纪录片也以轻松现代的解读方式,在流传千古的经典文本与当下真实生活中灵活跳转,用喜闻乐见的调侃和不失严谨的考据,让当代年轻人无负担地享受到真实且经典的饮食文化趣味。
2024年8月21日 看过
我发现我们跟绍兴人吃得挺近哎,我小时候超爱醉虾和醉泥螺的(而且我也是吃虾技术高超嘿嘿)。这里面借着曹雪芹讲了不少南京和扬州的菜式,看得我很亲切。纪录片里的曹雪芹操着一口南京话,我还要适应下呢哈哈。
私心多一颗星给苏轼。片子里写他轮番被贬,囊中羞涩,挖掘到了羊脊骨的美味,笑称“那天底下的狗怕是要伤心了”。真可爱呀。
中国 历史 文化 漂在加拿大 纪录片
风味原产地·甘肃 (2020) 豆瓣
所属 : 风味原产地
8.4 (55 个评分) 导演: 汪健红 / 杨苏烨 演员: 李洁
陈晓卿团队继《风味原产地·潮汕》、《风味原产地·云南》又一精品美食力作,将继续以食物为窗口,探寻中国各地丰富的物产,以美味为媒介,展示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理念。 《风味原产地·甘肃》为该纪录片系列的第三部,秉持“硬核”美食的风格,突出“原产地”的概念,通过短片发掘一种“养在深闺人不识”的甘肃独特食材、食品和味道,并在此基础上,联结沙漠、草原、丹霞地貌,体会最具民族特色的丰富饮食文化、最令人向往的特色生活。
2021年7月25日 看过
变着花样做面食啊……然而我从来对面食不感冒。我之前甚至从来不吃面条,无奈上大学煮饭太慢才不得已开始煮面吃面。感受不了面的好啊,总感觉主食吃起来都一个味道……我喜欢吃菜。
DataAnalyst withCYTang 中国 纪录片 饮食
谁谓荼苦 豆瓣
山家清供
8.0 (5 个评分) 作者: 翁彪 / 梦雨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8 - 8
本书根据《山家清供》整理改编。《山家清供》,北宋林洪著,收录以山野所产的蔬菜(豆、菌、笋、野菜等)、水果(梨、橙、栗、杏、李等)、动物(鸡、鸭、羊、鱼、虾、蟹等)为主要原料的食品,记其名称、用料、烹制方法,行文间有涉掌故、诗文等。内容丰富,涉猎广泛。
2020年4月15日 已读
隐居文人的菜谱,真是清雅,我想也许很多日本厨师会喜欢。外人道他穷掉书袋,人家自己呀,格物致知便是无穷无尽的乐趣。说起来读书人就是骚,火锅里白汤沸腾,红肉翻滚,他写作“浪涌晴江雪,风翻晚照霞”。可能也是因为这样,写的太美太雅致,我完全没看饿🤣
DataAnalyst 中国 漫画/绘本 饮食
过年 (2015) 豆瓣
导演: 李想 演员: 李立宏
系列纪录片《过年》将视角锁定在吉林省极具满族特色的古镇乌拉街,记录了小镇里一系列平凡家庭的春节生活景象。在展示满族特色年俗的同时,也以浓厚的怀旧气息,来重温东北人的过年记忆。
为了更加细致地展示满族春节习俗,栏目组对系列片之中的每集内容进行了精心策划,分别是展示满族家庭腊月为储备食物而欢欣忙碌的《忙年》,记录除夕当天各个家庭制作年夜饭的《家宴》、表现东北传统秧歌、满族歌舞、歘嘎拉哈等传统民间娱乐项目的《欢颜》、追溯满族传统食俗的《渊源》,以及记录乌拉街陈汉军旗人家族进行萨满祭祖仪式的《还愿》。这些节目以标识性的东北饮食元素作为贯穿,结合普通人的生存状态,以最淳朴的影像形式进行记录。
2020年4月11日 看过
热热闹闹的欢喜,真美好,尤其是在当下的疏离时刻去看人们幸福团聚时刻的记录。虽然都是过年,看完东北人/满族人过的年,包饺子,煮火锅,蒸豆包,扭秧歌等等,我怎么觉得跟我们长三角的人过得像是两个年……话说包饺子,荤饺子人吃,素饺子敬神,这还真会过日子啊!
中国 春节 生活 纪录片 饮食
蔬菜教室(春夏篇) 豆瓣
内田悟のやさい塾 旬野菜の調理技のすべて 保存版 春夏
8.5 (13 个评分) 作者: [日] 内田悟 译者: 曹逸冰 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 - 4
25种春夏蔬菜,92道特色料理
只用蔬菜就能打造出令人回味无穷的美味菜肴
...................
※编辑推荐※
◆ 从法式料理店学徒到蔬菜店店主,再到料理教室的主理人,三十余年来,内田悟一直与蔬菜为伴,他了解蔬菜的每个时节,每个部位,谙熟每种蔬菜的最佳食用方法。
◆ 同秋冬篇相同,本书介绍了春夏应季的时令蔬菜,并根据作者的自身经验,向读者传授每种蔬菜的最佳处理和保存方法,以及运用独特的内田式烹饪法制作的美味蔬菜食谱。
◆ 朴实的蔬菜,就算不借助其他力量,也能制作出令人称奇的美味,成为家中餐桌的主角。
...................
※内容推荐※
你真的了解春夏蔬菜吗?
拥有三十余年从业经验的蔬菜达人内田悟,亲自解说什么蔬菜要在什么季节吃、要怎么洗、怎么切、怎么煮,更重要的是要怎么吃才会更好吃!
本书详细介绍了25种常见春夏蔬菜的季节、特点、保存方式等基本常识,并根据蔬菜的口感和味道,教你该怎么利用不同部位制作出与众不同的92道春夏美味料理。
传递新鲜食材的真正滋味,筑地御厨的店长内田悟教你吃得健康又美味!
2019年6月7日 已读
什么叫为爱的人做出好吃的饭菜。。。喜欢吃饭喜欢动手不就得了!话说我觉得美国人可能不太能像日本人那样对时令有那么大的感悟,一年四季蔬菜水果肉一毛一样的。虽然食物丰沛,却少了一份期待季节变化的,雀跃的心呀。
待业 日本 生活 饮食
为食物辩护 豆瓣
In Defense of Food:An Eater’s Manifesto
7.6 (11 个评分) 作者: [美] 迈克尔·波伦 译者: 岱冈 中信出版集团 2017 - 5
吃的理由绝不仅仅是吃本身,食物还关系到快感,关乎人际交往,关乎家庭和精神生活,关系到我们与大自然的关系,也关系到我们自我身份的表达。
传统科学认知的转变带来一种日益流行的饮食失调,你到底在吃什么,吃多少,按照怎样的程序吃,用什么来吃,什么时间吃,以及和谁一起吃,是这个时代的命题。
长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饮食界的“文化担当”止庵、韩国辉、陈晓卿、汪冰倾心推荐,喊你一起好好吃饭。
怎么吃才是一个明智的食者?“不要吃任何你祖母不认识的食物”。二十三条科学饮食规则,打重掌一日三餐的话语权。
内文用纸采用“太阳纯质”,食品级安全用纸,“用料”安全,请安心阅读,用心吃喝。
2019年1月28日 已读
“避开所含成分有如下情况的食物产品:(A)不熟悉;(B)发音拗口;(C)数额超过5;(D)含有高果糖玉米糖浆。” 想起来同事大叔给我形容用刚收获自己种植的新鲜土豆做沙拉的味道。我的心里在哗哗流口水……有生之年能有一个小菜园该多好啊。努力!
待业 科普 美国 饮食
风味人间 第一季 (2018) 豆瓣 TMDB
所属 : 风味人间
8.7 (326 个评分) 导演: 陈晓卿 演员: 李立宏
在全球视野里审视中国美食的独特性,在历史演化过程中探究中国美食的流变,深度讨论中国人与食物的关系。这种立足于全球的视角,成就了一个多元的“美食探索纪录片”。
2019年1月22日 看过
创意,耐心,还有对食物本身的了解。全家合力,才让食物对我们来说更具家的温馨意义罢。有一集是讲杀猪菜,我从没见识过,随口感慨肥肉真多啊。东北朋友给我解惑,说杀猪菜是节庆的时候给外人吃的,所以一般都是没那么好的肉,尤其是肥肉。原来还有这么一层,有意思啊。
中国 待业 纪录片 饮食
杂食者的两难 豆瓣
The Omnivore’s Dilemma: A Natural History of Four Meals
8.4 (38 个评分) 作者: [美] 迈克尔·波伦 译者: 邓子衿 中信出版集团 2017 - 7
自从人类开始围坐在一起共同进餐,饮食之道就与文化而不仅仅是生理需求,结下了不解之缘,人类透过饮食,将自然转化为文化。数百万年来,人类已经整合汇编了明智的饮食之道,包括饮食的禁忌、仪式和烹调方式。让我们避开有害的食物,摄取有益的食物,身为杂食者的人类便无须餐餐面对吃与不吃的两难。
然而,20世纪后半期,在工业化食品和不成熟营养学的推波助澜下,人类创造了新的食物链。餐桌上的食物与它的源头越来越远,而人类则萎缩在工业化食物链的末端,丧失了与自然之间的原始记忆,更无从判断哪些食物该吃,哪些不该吃。于是我们发现自己在的卖场与餐桌前面临杂食者的两难:要吃有机苹果还是普通苹果?如果要吃有机苹果,那要吃本地的还是进口的?要吃野生鱼还是养殖鱼?应该吃肉还是吃素?
如果吃素,要吃纯素还是乳素食?
作为美国饮食界的引领者,迈克尔·波伦长期关注饮食议题,企图在工业社会与田园自然中寻求调和。在本书中,他以田园调查的方式走访农场、研发室、牧场、食品加工厂和超市,从产地一路追踪到餐桌,如侦探般地揭开现代食品的面貌,追寻现代饮食如何成为人类疾病的来源,给出了杂食者“到底要吃什么”的答案。
2019年1月20日 已读
开始觉得因为会额外浪费化石燃料不肯邮寄农产品非让作者自己从西海岸跑来农场体验的农场主矫情。等读完作者描写了亲身在农场观察,劳作,宰杀以及品尝食物的过程之后,觉得自己太武断。即使作者没有避讳描述宰杀的流程而且形容堆肥相关的臭味也是相当生动,践行有机理念的农场其实还是很接近我想象中的田园牧歌。并非所谓的诗意清新,而是更多考虑对自然和资源的影响以及作为人类个体的责任。我想,这本书会改变我买菜时候对于有些肉类的选择。
待业 科普 美国 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