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论
杂草的故事 豆瓣
Weeds
8.1 (24 个评分) 作者: [英] 理查德·梅比 译者: 陈曦 译林出版社 2015 - 6
理查德·梅比:当代不列颠最伟大的博物学作家
一部跨越园艺、文学、历史的典范之作!
杂草的传奇故事 野性从未走远……
杂草是某种类型的植物还是一种人类的思维?它们是生物品种还是文化的产物?它们为何存在?如果没有它们,世界将会怎样?英国博物学作家理查德•梅比讲述了在人类与自然的抗争过程中,四处流浪的杂草是如何被定义、被诠释、被限制和被不公平地对待,又是如何冲破文明的边界并影响人类对自然的看法。理查德•梅比一方面为自然界不被待见的植物辩护,一方面从历史、小说、诗歌、戏剧和民间故事中钩沉杂草与人类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文明背后的野性从未走远,一部立足英国本土的杂草变迁史,却勾勒出全球化视野中一幅包罗万象的野生植物迁徙和狂欢的图景。
2019年12月18日 已读
整本书让我感觉就像普遍启示的范例。比如稗草会随着作物改变自己的形态,如同罪人的诡诈。又比如人不是土地主要的耕种者,这些想用除草剂掌控、消灭杂草的人,却没有办法禁止种子沾在鞋子、宠物的毛发和牲畜的蹄上传播开来,也不知道它们如何凭着“运气”扎根并获得养分,那真的是一花一世界。明日就要被扔进炉子的野花为何有胜过所罗门的装饰,无用的稗草如何遍地结子喂饱鸟雀,阳光怎样照农作物也照杂草,只能使人惊叹——因为我们也如那一株株虞美人,草必枯干,花必凋谢。
人论 英国
越过一山,又是一山 豆瓣
Mountains Beyond Mountains
作者: [美] 特雷西·基德尔 译者: 钱基莲 猫头鹰文化·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7 - 11
“这世界不够好,但总有人在让它变得更好。”
-----------------------------------------------------------
● 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代表作
● 哈佛大学医学与人类学双料博士的人生传奇
● Goodreads超过25,000条五星好评
● 美国亚马 逊4.6分高分好评
-----------------------------------------------------------
二十三岁时,保罗·法默就找到了他的人生目标:将现代医学带给最需要的人。
在医学院就读期间,法默花一半时间在海地行医,并以优异成绩获得了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和人类学博士。
毕业后,他一年中有四个月在波士顿教书、看病,其他时间则往返于世界各地:
他在海地最贫穷的地区建起一座现代诊所,为赤贫中的人们提供医疗服务;他在秘鲁照顾结核和疟疾的病人;他在古巴促进公共卫生;他说服世卫组织和世界银行提供大量金钱,阻止了西伯利亚监狱结核病的爆发……他奔走于世界各地,不屈不挠地为穷人的医疗谋利。
法默医生的行动,是海地谚语“越过一山,又有一山”的真实写照——当你处理好一个问题,另一个问题也旋即出现。你要做的,唯有不断前行,步履不停。
-----------------------------------------------------------
“那家伙真是一个他妈的圣人。”
—— 一个病人对法默医生的评价
2019年12月1日 已读
全书主旨大概就是:“绝对不要低估一小群怀有使命感的人改变这个世界的能力。”几个主要人物的执行力让我这种社恐又吃惊又羡慕;和普通鸡血书不同的是,法默的存在使我们知道应该要去做什么事,但我们未必都要变成法默。这本书简直像《慷慨的正义》的事例版,“社会正义本身就有医疗作用,”并且“冷嘲热讽是懦夫最卑鄙的武器。”最后救助得鼻咽癌的小约翰却失败的故事和解说都☆,不注重经济效益的本质是将所有的生命看作同等重要;“为什么要带他来这里?第一,他是人;第二,我不知道他治不好;第三,他为什么不可以用不难受的方式死去?让他能不待在一间苍蝇围绕的多人病房,这不重要吗?”
人论
跨国灰姑娘:当东南亚帮佣遇上台湾新富家庭 豆瓣 Goodreads
Global Cinderellas: Migrant Domestics and Newly Rich Employers in Taiwan
9.4 (45 个评分) 作者: 蓝佩嘉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1 - 8 其它标题: 跨国灰姑娘
来自印尼、菲律宾和越南的女性,来到陌生的国度从事家务劳动。雇用她们的台湾雇主,多数是青壮年的中产阶级,他们的父母辈少有在家雇用佣人的历史,这些“新富家庭”的经验,映现了台湾社会在阶级、族群、性别与代间关系的转变。

为了解台湾雇主和东南亚帮佣之间的互动关系,台湾大学社会系教授蓝佩嘉花了数年时间,访谈了超过百位的印菲帮佣和台湾雇主,了解劳雇双方在家庭屋檐下所面临的结构困境、生存策略与认同政治。

蓝佩嘉以“跨国灰姑娘”的比喻来彰显家务移工的处境:她们或为了逃离家乡的贫穷与压迫,或为了扩展人生视野及探索现代世界。跨越国界工作后,却发现自己坐困雇主家中,被视为“用完就丢”的劳动力,灰姑娘的美满结局仍如童话般梦幻。

相对于2006年的英文版,作者以返璞归真的母语和大量的生命故事,描绘了“跨国灰姑娘”的身影,并且透过社会学透视,展现了台湾雇主和东南亚移工,在全球化社会中相遇而生的种种面貌。

————————————————————————————————

这本具有开创性的研究,呈现了种族、阶级、性别和公民身份等等界限,如何在家务移工的生命中形成。蓝佩嘉经由划界工作的理论透镜,为萌芽发展中的女性迁移研究贡献了极为重要的成果。这是一本杰出的作品。

——Rhacel Parreñas, 布朗大学美国文明学系教授

我们或许会以为,只要和世界上的其他人接触越多,我们和他们的社会关系就越亲密。但是蓝佩嘉指出我们错得有多严重。在某些状况下,台湾的女雇主和他们的菲佣很“亲密”,但在其他时候两方则非常疏远。的确,有时最接近的反面最为遥远。这本脉络清晰、掷地有声的重要著作,便是在讨论这些现象如何发生。

——Arlie Hochschild,柏克莱大学社会学系荣誉教授

这是一本独一无二的学术作品,论述圆融、研究透彻、理论扎实,不但具有高度可读性,而且蕴含深度人文关怀。

——Delias Davin,英国里兹大学中国学研究所荣誉教授
2019年4月4日 已读
个人即政治。东南亚女外劳从身份到工作都充满了吊诡,而事实上,双重弱势和双倍的荡妇羞辱却并没有给她们带来什么出人头地的机会——高学历做着照顾老人的工作,嫁给主人家成为免费劳力最后却净身出户。另外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中产阶级的虚伪,“客气”并不能成为消弭界限的良方,出于孤独的推心置腹也不能。自认为好心掌管/关心/亲近外劳,却不顾别人也需要自己的空间。有时候,大概公事公办对人际关系反而更好#罗马化的我#
Feminism 人论
天空的另一半 豆瓣 Goodreads
HALF THE SKY
9.2 (114 个评分) 作者: [美] 尼可拉斯·D.克里斯多夫 / [美]雪莉·邓恩 译者: 吴茵茵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4 - 5
“过去5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遭到杀害的女孩,比整个20世纪死于所有战争的男性还要多。仅仅因为她们的性别。”
在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尼可拉斯·D.克里斯多夫和雪莉·邓恩夫妇这对有丰富联合报道经验的记者伉俪的带领下,我们在本书中去亚非拉国家做了一次长途冒险旅行。在那里,我们看到性别歧视、性暴力、厌女价值观、家庭暴力、处女情结等现象,让女性犹如仍置身在18、19世纪的炼狱。我们也看到那里的女性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争,以及如何一点小小的帮助就能改变她们的命运。
通过这些故事,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女性的生存困境,整个世界对此困境的态度,以及女性身上自我觉醒的力量。她们将绝望化为希望,勇敢争取生命尊严。
本书以人物故事为线索,佐以大量的数据,没有局限于对女性遭遇的报道,还展示了社会、经济、文化、心理等多维度的思考。同时,本书也为那些想为世界尽一份力的人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参考。
2018年10月13日 已读
嘛,好多地方给气得不行。不过但凡出生换个地方,我要么早死了;要么已经是五六七八个娃的妈了,老公又没用又只会家暴泼硫酸,家里穷一逼只好继续卖女儿;要么在被迫卖淫的时候染上了艾滋病等死;要么被一军队的人强奸到瘘管,一股屎味只能爬来爬去等死……#真-现实版死神来了#
Feminism 人论 美国
你需要多少朋友 豆瓣
How Many Friends does one Person Need?
作者: [英国] 罗宾·邓巴 译者: 马睿 / 朱邦芊 中信出版社 2011 - 1
为什么男人喜欢侃侃而谈,而女人喜欢说长道短?大家都喜欢高个子,难道他们真的具有遗传的优势吗?在微博上粉丝超过150个的人,为什么值得怀疑?人类学家邓巴教授展开了前所未有的科学实验,揭示了人类遥远的过去如何影响我们现在的种种行为,这些新发现足以撼动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一些看法。
2017年10月12日 已读
【配对结合似乎才是消耗脑力的真正源头。你是否还在为配偶的那些古怪癖好所困扰?如果你觉得各种关系处理起来非常困难,那么看来你的配偶正是良伴。】哈哈哈哈哈……【变异是随机的,但选择和逐渐将变异组合在一起的过程根本不是随机的】这个需要神创论再好好思考一下呢。【墓地是最复杂的神学】√
人论
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 豆瓣 Goodreads
Your Survival Instinct Is Killing You: Retrain Your Brain to Conquer Fear and Build Resilience
7.6 (10 个评分) 作者: [美]马克·舍恩 译者: 蒋宗强 中信出版社 2014 - 6
本书系Oprah.com推荐的最佳自助读物
在看这本书之前,请先想想你自己的生活。请问你是否很容易因为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而发脾气?如果排队时突然有人插队,你是否会觉得很生气?你是否一觉得饥饿或不安就立刻去找吃的?你是否无法自控地查看短信,或想着永远也做不完的一堆事情,搞得自己身心俱疲,甚至几乎崩溃?
在一个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的世界,我们却经常觉得焦虑不安,这些都是过于敏感的生存本能导致的。人类的生存本能与生俱来,那些在瞬间完成的生存反应力量强大,对我们的身体健康状态、行为模式、自我表现方式、逆境处理模式、决策模式以及老化过程都具有很大影响。在生存本能的主导下,可能会导致我们陷入一些不良的行为模式,从而对我们的健康产生毁灭性的影响。但这些并非不可改变,通过引导人体体验新的刺激,可以帮助它形成全新的、正常的神经网络,这样人体就能找到一条恢复健康的道路。
《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旨在探索生存本能对我们产生的重要影响,分析了焦虑、不安、恐慌等不适感受与生存本能之间的联系,并给出了一些实用的方法,可以让你学会如何以正确的方式去应对外面的世界,摆脱恐惧与挫败感,展现出个人的最佳状态。
舍恩博士结合患者的真实故事阐述了心身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他做得非常好。通过他深刻的洞察力,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我们在生活中应对挑战的方式会诱发一些非常严重的健康问题。读者还能够从中学到一些宝贵的手段,用来应对错综复杂的医学问题。
——斯蒂芬•塔恩(Steven Tan),医学博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临床医学系教授
在一个物质享受越来越多的世界中,我们的急躁、不适、焦虑和抑郁也越来越严重。世界为我们提供了联络工具,却导致了一个悖论,即我们在技术上与外界建立了超强的联络,却日益疏远了我们的内心世界。如果我们不停地处理邮件和信息,如果我们的事情永远做不完,那么长期处于这种焦虑状态会产生什么影响呢?在本书中,舍恩博士揭示了战逃反应对生活的影响,详细阐释了生活方式对我们健康的影响。幸运的是,舍恩博士还提供了一些非常深刻的见解和实用的方法,帮助我们应对21世纪的各种压力因素。对于那些疲于应对现代生活、想在为时未晚之际找到解决办法的人而言,本书着实是一本必读之书。其实,每个人都应该读一读。太令人惊奇了!我爱这本书!
——帕特里夏•菲茨杰拉德(Patricia Fitzgerald),医学博士,圣•莫妮卡健康中心针灸和东方医学医生;《排毒之策》(The Detox Solution)一书作者;《哈芬登邮报》(Huffngton Post)编辑
很有说服力。对心身联系感兴趣的读者们会发现这本健康改善指南非常有说服力。舍恩非常好地阐释了复杂的心身医学。
——《今日美国》
本书可以教你重新训练大脑,使其永远不再将不适同迫在眉睫的危险等同起来,从而帮助你在不可避免的艰辛中达到放松的状态。
——《华尔街日报》
舍恩提供了一些练习和技巧,驯服了焦虑这头怪兽,消除了它引起的危害。读过此书,身心放松即可实现。
——《成功》杂志
这是一本非常有用的新书。很多企业家都饱受非理性恐惧的困扰。如果你也是这样,那么这本书就是为你而写的。
——《福布斯》
通过本书,你将了解到自己有能力改变之前觉得无力控制的生活领域,无论是变老的方式、应对压力情形的方式,还是睡前需要吃一个冰激凌。本书可以改善你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心灵到身体再到精神地重新塑造你。
——Examiner.com
不适训练能够帮助人们克服恐惧,做出更好的决策,无疑也会大大地改善我们的工作效率、业绩和健康。训练你的大脑,提升决策能力。
——《投资者商业日报》
这本书可以改善你的世界观。
——《科学的美国人》
这本书理论少,而实用性的技巧多。利用一个技巧,我可以在一分钟之内就把心跳每分钟减少6~8下。你需要更好地管理不适与压力,以便能够实现更佳的业绩吗?那就读读这本书吧!
——《Inc.》杂志
如果你发现自己和员工在压力状态下表现不佳或者对一些看似无害的情形做出过激反应,那么你的生存本能可能过于敏感了。本书包含一些实用的练习,可以帮你重新调整、训练你的大脑应对不适的方式……对于今天同时处理多重任务的、异常忙碌的企业家而言,本书是必读之物。
——《小企业趋势》(Small Business Trends)
一定不能错过本书,它包含很多实用的策略和想法,将教你如何驯服过于敏感的生存本能以及成功地管理不适。你将了解到不适管理是21世纪最重要的技能。
——帕特•加拉甘(Pat Galagan),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
这是一本非常优秀的、令人深思的著作。我推荐我的听众读一读。
——安娜•法莫瑞(Anna Farmery),The Engaging Brand网站创始人
舍恩博士认真研究了不适、失望、焦虑和急躁等严重影响我们生活质量,而科学与医学却无法解释的问题。他巧妙地把大脑研究成果和日常应对策略糅合在了一起。读者将能发现一些新方法去理解并利用心灵与身体的联系,从而舒缓自己的压力。
——萨拉•拉兹(Sara Latz),法学博士、医学博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塞莫尔神经学与人类行为学学院临床医学教授。
成功的要素是老生常谈了,比如勤奋、聪明以及管理好你的恐惧等。舍恩博士为我们揭示了管理恐惧和不适的本质。对于任何一个已经创业或考虑创业的人而言,这本书都是必读的。如果你想决胜人生,本书将助你一臂之力。
——罗宾•理查兹(Robin Richards),威望迪网络美国分公司的首席执行官;MP3.com公司的创始人、总裁、首席运营官和董事;Interships.com网站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Inc.》杂志2007年“年度企业家奖”得主。
舍恩博士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催眠治疗专家。这本书非常有启发意义,能帮助你克服压力,促进身体康复。他教你如何养成积极的习惯,如何创造更强大、更成功的人生。
——朱迪丝•奥洛夫(Judith Orloff),作家,著有多本畅销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大卫•格芬医学院的临床助理教授。
2016年6月10日 已读
1.在没有饥荒、战争、瘟疫、剑齿虎等重大威胁的情况下,我们为什么非要和自己作斗争呢?大多数时候,我们感受到的不适都是我们自己一手制造出来的,实际上并不存在。2.所谓健康,并不是完全不存在痛苦,而是能够在痛苦和不适面前寻觅到舒适和安全。3.长期处于逆境往往会使人的意志弱化,而非强化。4.我们感到不适的时候就产生恐惧感,这是人性的体现。蛋我们的恐惧往往会触发生存本能,这又会促使我们采取某种行动来获取安全感。这种行动可能是培养某种能够暂时带来安全感的日常习惯或行为模式,但实际上,这是人们不愿意直面恐惧感的表现。我们越是逃避的态度,恐惧和不适就越严重。
人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