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
犹太人与词语 豆瓣
作者: [以]阿摩司·奥兹 / [以]范妮亚·奥兹-扎尔茨贝格尔 译者: 钟志清 译林出版社 2019 - 9
《犹太人与词语》是以色列大作家阿摩司·奥兹生前与大女儿范妮亚教授合著的文学随笔集。该书以奥兹父女间对话的形式呈现二人对于文学、历史、学术等的探讨,向世人展示了犹太民族之所以能绵延几千年而不断,并且创造了各种文明奇迹的秘密。“《犹太人与词语》这本书必须二人合作才能写得出来, 因为这本书就是讲的是父母和子女、男性与女性、历史与文学,年老一代和年轻一代。这本书要解释的是犹太人的大秘密,我们如此之软弱,经过大流散从世界各地回到这个地方,我们是怎么活下来的?只有书,只有这样的词语与我们为伴,我们才能活下来。”诺奖得主略萨评论此书:“扣人心弦,妙趣横生,每页文字都在挑战人类成见。”
《犹太人与词语》是故事,也是学术探讨,是父女间爱的对话,亦是充满勇气的代际争论。小说家阿摩司•奥兹和历史学家范妮亚携手漫步历史,娓娓讲述“书的名族”犹太人的文本和历史传承。让我们一起倾听那些永恒名字、争论、文本背后的故事,一起见证犹太人的秘密。
2020年3月25日 已读
就内容本身,喜欢旧约的话读起来会非常爽!但翻译真的不太行(尤其是“连续性”和“人人有其名”这两章)!从犹太人的角度看子嗣和书籍(故事)为民族带来的连续,以及对全能者(以及所有权威者)的莽撞和不敬很有趣;另外,原本有点讨厌奥兹的世俗,但“圣经记载的到底是事实还是寓言”确实是个n教合一的问题,只是寓言而非事实会贬损圣经的divinity吗,我觉得不会——故事让历史人物摩西与永恒的先知摩西相遇,啊,真让人感动。
20世纪 以色列
如果我忘了你,耶路撒冷 豆瓣
9.2 (5 个评分) 作者: [以]耶胡达·阿米亥 著 / [美]罗伯特·阿尔特 编 译者: [澳]欧阳昱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8 - 8
以色列国宝级诗人阿米亥诗歌大合集,近300首诗作整体呈现
收录了《时间》《恩典时辰》《开、关、开》等12本重要诗集
日常与神圣、爱情与战争、个人与民族、回忆与忘却、过去与未来
关乎人类的一切处境和现实无不在这本诗集中碰撞交汇
耶胡达·阿米亥的诗透明而睿智,善于把日常与神圣、爱情与战争、个人与民族等因素糅合起来。他那平静、清晰、超然而热情的语调令人永远难忘。
——《泰晤士报文学副刊》
耶胡达·阿米亥的诗给予我的影响,便是把我自己的人生打开在我面前——不知怎么就把它打开了,让我们从头再活上一次,展现每一时刻的全部丰富之处,并将我从自己的思想牢笼中解放出来。
——特德·休斯(英国诗人)
他属于那么一种大诗人,即便挑出一首小诗来,差不多也能带出整个诗人的影子,这应该归之于他在诗歌上娴熟的技艺和卓越的境界。
——李以亮(诗人、翻译家)
本书集结了阿米亥多年创作的精华,他的诗灵动而睿智,看似波澜不惊的语调下面充满着奇思妙想,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记录了那个动荡的年代以色列人民的生活。同时阿米亥还喜欢引经据典,善于运用比喻,甚至能将《圣经》中那些遥远、神秘的传说带到纷杂、充斥着战乱、情欲的日常生活中去。《如果我忘了你,耶路撒冷:阿米亥诗集》由先锋诗人欧阳昱操刀翻译,译本可靠、简洁凝练。
2019年11月15日 已读
啊读到“只有一条直线能穿过两个点”才想起来以前就读过阿米亥的诗。但译者的圣经知识太匮乏,圣经的意象却是阿米亥诗歌的一大块组成部分。“双腿之间甜蜜的感觉/跟我们讲述逗留的虚弱/和话语的悲愁。”"在熟睡孩子呼吸的强力推动下/他现在上升了,以超凡的快乐蔓延开来,/全部的耶路撒冷,只是关于他死亡的一次评论。"“亲吻的声音/就像蛾子夹在/两片玻璃之间的振翅。”“那是一声坚硬的阿门,为所有那些曾经有过却永不再来之物。”
20世纪 以色列 预言咏
莫称之为夜晚 豆瓣
Don't Call It Night
作者: [以色列] 阿摩司·奥兹 译者: 庄焰 南海出版公司 2006 - 4
中年的西奥和诺娅没有孩子,但并不缺乏激情。他们在南美相遇,热恋之后已经生活在一起八年。西奥是一个半退休的市镇规划家,厌世而抵御外界。诺娅是教师,比西奥小十五岁,渴望变化和目标。他们的关系因为诺娅的学生伊曼纽尔的神秘、或许与毒品有关的死亡事件而突然陷入危机。当诺娅卷入纪念那个男孩的社区计划之后,她和西奥之间的平衡开始动摇。
故事发生在沙漠边上的一座新城里,给我们展现出两个人对同一事件的——基至是完全不同的——看法:西奥是热切却有点愤民嫉俗、冷潮热讽、诺娅则缺乏耐性而理想主义。男孩的死亡之谜以他俩的未来在边无沙漠小镇形形色色倒运、夸张的角色——令人费解但印象深刻、讲述了一个关于弃儿猩猩的奇怪故事的伊曼纽尔的父亲;纵欲的丑角穆奇;永远捍卫者路德米尔;乐观的离婚女子琳达;强悍的市长巴特希瓦;加利福尼亚咖啡馆的常客们;还有伊曼纽尔的那条赖皮、垂耳狗——的衬托下渐渐清晰。
阿莫斯·奥兹用充满恬淡和智慧特色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关于从未得以舒展开来的压抑的野心和爱的苦涩而温柔的故事——他用温和的幽默,以及对一对恋人关系关怀的剖析带出了小镇里天翻地覆的阴谋。
2018年10月12日 已读
“爱情真的是毁灭性的状态,她说。两个陌生人突然看见了对方,也没真的看见对方,他们嗅着对方,然后不假时日就比兄妹还更难分难舍。他们幵始在一张床上睡,尽管不是一家人。而且通常他们连朋友都算不上,他们甚至相互亳不了解,只是互相上了钩,于是其余的世界就可以隐去。瞧瞧它是多么具有毁灭性,真的。因为爱情死去的人可能比因为毒品死的人还要多。他们该整整这个,也该想点办法治治它。每当她想到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知之甚少时,就觉得既想哭又想笑。而怪就怪在这是无法改变的。无论你对—个人投入多少都毫无区别,你可以一百年不分黑白地投人,可以和他睡一张床,那都没用,最终你不会了解他一点点。”
20世纪 以色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