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三
蒋勋说唐诗(修订版) 豆瓣
7.7 (12 个评分) 作者: 蒋勋 中信出版社 2014 - 9
唐代是“花季”,是诗的盛世,诞生了诸多伟大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李商隐等。在《蒋勋说唐诗(修订版)》中,蒋勋先生讲述了自己心中最精彩的诗,最好的唐代诗人。从文学到美学,从张若虚到李商隐,充满诗意,充满禅机,娓娓道来。
唐诗用最凝练的表达将汉语的美推向极致,字形、发音、呈现出的画面、给读者的留白,唐诗中很多意向就像自然生长出来一样。蒋勋先生解释说,唐诗经过整个冬季的蛰伏,用尽全力盛开,那种蓬勃的生命力,是个性不同、际遇不同的诗人用才华挣来的不朽。《蒋勋说唐诗(修订版)》以《春江花月夜》开篇,讲述得那么美,使人恨不得刻在记忆里,而蒋勋先生却说:希望大家读过这首诗,一走出去就忘掉,把它忘得干干净净,有一天,你不要盼它,它就会回来。它会变成你生命的一个部分,躲在角落里,忽然告诉你“江天一色无纤尘”,也许在希腊,也许在高雄,你不知道它在什么时刻等着你。
蒋勋先生讲唐诗,既是在讲文学之美,也是在讲自己的生命情怀。珍视每一个个体的存在,珍视不同个性的美,珍视自由意志的价值,这些宝贵的经验,都是唐诗留给我们的财富。
沉浸于唐诗的世界之中,就仿佛在青春时刻遇到知己,可以把酒言欢,可以肝胆相照,可以一同去追求生命中的理想。
唐代是中国诗歌的盛世。才华超卓而风采各异的诗人纷纷登场,呈现出令人沉醉的生命意境。唐诗的迷人在于丰富,有发亮的激情,有缠绵的幽思,有昌盛时代的张扬,有繁华过后的怅惘,带着我们回到真实的世界,去感受美,去构筑私人的文学空间。
2019年4月10日 已读
现在有了个流派叫木心蒋勋流,是继安意如江湖夜雨后的一大派别hhhhh一开始讲张若虚觉得还wow,以为他是叶嘉莹那个水平上的(叶:???),后面说杜甫也不错,尤其是用电影分析石壕吏那篇(大概是我已经久不接触这些了吧)也很好,但挺多文化的细节暴露了(比如样板戏、“我不懂贫民的生活”、以为自己在说古琴减字谱结果说成工尺)……嘛,其实如果作为中学生读物还是挺好的鸭
古代文学三
长安与洛阳 豆瓣
作者: 谢昆芩 2013 - 11
汉唐时代,中国文化走向成熟,形成了"天下为一,万里同风"的盛世,产生了强大的生命活力;汉唐时代,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被称为"汉唐盛世"。而盛世辉煌,则又集中体现在王朝的帝都上,汉唐帝都孕育并集中体现了恢宏阔大的"汉唐雄风"和"汉唐气象"。本书以汉唐帝都长安和洛阳为切入点,以汉赋、唐诗、唐代小说和笔记为主要研究对象,系统探讨汉唐两代帝都文化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汉唐帝都文化影响下的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以及这些文学活动和现象所展示的独特的人文景观和帝都意象。
2018年4月13日 已读
其实那么长,很多都像是百度百科……诶。规矩之作。另,又看到是一个系列,全都是上师大这群人写的,恩,感觉是什么了不得的博论课题交易hhhhh
古代文学三
潘金莲的发型 豆瓣
作者: 孟晖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潘金莲的发型》一书分“服饰”、“饮食”、“起居”、“鉴赏”四辑,作者对古代的名物、生活细节怀着深深温情,以清丽的文笔、幽微的心思,挖掘意趣、渲染喜悦、旁征博引、乱花迷眼,又每每能以小见大。书中另附有大量精美的彩图,使之更臻完美。潘金莲的发型到底如何?按书中的说法,是“红丝儿扎着,一窝丝攒上,载着银丝髻。”其实从图片上看来,这个“银丝髻”是个窝头形状的玩意儿,潘金莲成天将其顶在头上,还是“美极了”,依照现在的审美眼光来看就未必如此。比银丝髻更高一级的是各种“冠”,是官宦人家的正室夫人才能享受的特权。潘金莲一生没有过戴冠的风光,因为她人生的顶点,只到了够戴银丝髻的段位。
其实本书不是单单解决这个问题的,但是大部分人都有猎奇的欲望,所以这是一本有着好名字的有趣的书,对古人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细节进行一番梳理考据,满足了我们“偷窥古人”的欲望又长了见识。如关于“红豆刨冰”等如今时兴的冷饮,书中考证说在宋代就有了——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描绘了汴梁街头的冷饮摊,青伞下高挂着“香饮子”字样的招牌。《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上还记载了当时的其它饮料:“绿豆甘草冰雪凉水”、“雪泡豆儿水”等,的确与 “红豆刨冰”遥相呼应。
读《潘金莲的发型》,很有欣赏李渔《闲情偶寄》的趣味,充分显示了古人休闲生活的情趣。掩卷而思,时尚、流行也确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2016年7月3日 已读
曾助千金笑,如何忍弃捐。嘛,想重读花间词了,顺便看看花间十六声好了。看评论都是着眼于洗澡水和酥酪上,果然是书名起坏了引来一票食色的看客?但和现代拜金组不无二致:(以前的)有钱人真好啊。解释洛神赋和山鬼的那篇《想念梦幻的桂旗》加星。
古代文学三 古代文学五 古代文学四
全唐诗(全二十五册) 豆瓣
作者: [清] 彭定求 編 中华书局 1960 - 4
《全唐诗(套装共25册)》共收录整个唐五代诗四万八千九百多首,作者二千二百余人,是迄今为止古典诗歌总集中篇幅最多、影响最大的一种,它对于研究我国唐代的历史、文化和文学,无疑有着极大的参考价值。但是,这部卷帙浩繁的大书在编纂上还是存在着诸如误收、漏收、作家作品重出、编次不当、文字舛误等问题。为满足读者阅读与研究的需要,对《全唐诗(套装共25册)》做一定的修订增补,加以重印,是十分必要的。
2016年5月5日 已读
熟读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然读了这廿五本,怎么还是枉然呢?
古代文学三 预言咏
温飞卿诗集笺注 豆瓣
作者: 温庭筠 译者: 曾益 注解 1998 - 3
《温飞卿诗集箋注》为《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之一,主要收录了温飞卿的诗歌多首,有《杂鸣埭歌》、《兰塘词》、《晚归曲》、《送李亿东归》、《车驾西游因而有作》、《开成五年秋,以抱疾郊野,不得与乡计偕》、《送淮阴孙今之官》等。
温庭筠,字飞卿,是晚唐诗词名家。唐宰相温彦博后代。早年才思敏捷,以词赋知名,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然屡试不第,客游淮间。宣宗朝试宏辞,代人作赋,以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懿宗时曾任方城尉,官终国子助教。诗词工于体物,设色丽,有声调色彩之美。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温飞卿诗集箋注》根据清顾嗣立秀野草堂原刻本进行标点,并辑录温庭筠的词和文作为附录。
2015年12月24日 已读
三秋庭绿尽迎霜,唯有荷花守红死。悠悠楚水流如马,恨紫愁红满平野。几年了,口味还是没长进。排版看着难受,飞卿也不适合手抄。但对他这些陈腔滥故,都是私心。
古代文学三 预言咏
中国文学作品选注(第3卷) 豆瓣
作者: 袁行霈 中华书局 2007 - 6
《中国文学作品选注(第3卷)》各编的主编和担任注释工作的学者,都有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和研究的丰富经验。《中国文学作品选注(第3卷)》凝聚了他们的教学心得和研究成果,这体现在资料的取舍与注释的详略之间,也体现在对一些疑点、难点的解释上,细心的读者不难窥其究竟。在编纂《中国文学作品选注(第3卷)》的过程中,参加工作的各位学者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学术关系。
关于此书的体例等等,在卷首的凡例中已经有所说明,这裹就不重复了。作者只想对《中国文学作品选注(第3卷)》的定位再强调以下两点:一、这既是一部高校的教材,也是一部供社会上广大读者阅读的书籍,二者并重;二、作者们追求一定的学术性,以严肃的学术态度编纂《中国文学作品选注(第3卷)》,希望在选目、注释、评析等各方面都能体现作者们自己的研究心得,并就作者们学力所及尽可能吸取已有的研究成果并注明出处,并不因为是一部作品选注而放松学术的要求。作者希望读者有此一书在手,便可对古代文学的精华大致上有所了解;倘能熟读这一千篇作品,便可在古代文学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三卷) 豆瓣
作者: 袁行霈 2005 - 7
《中国文学史》(第3卷)原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文学史》深入描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将中国古代文学置于广阔的中国文化背景中进行研究与探讨,具有开放性和前瞻性。这次修订,在保持原来的编写宗旨、指导思想、体例、框架、特色、结构和篇幅的前提下,弥补已发现的缺失,使之更加完善。修订工作主要在以下三方面:一、修正明显的错误;二、审慎地增加新的资料,吸收新的研究成果;三、进行必要的增删,使体例和文风进一步统一。
唐诗杂论 豆瓣
8.2 (8 个评分) 作者: 闻一多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 - 4
《唐诗杂论》是闻一多先生站在一个崭新的高度,以历史的眼光分析研究唐诗的结晶。全书冲破了传统的学术方法、学术研究的狭隘和封闭,从诗人的角度看待、研究诗歌,多所卓见。 本书是闻一多先生的一本名著,其中的文章大都发表在20-30年代的报章杂志上,后来汇编成册。闻一多是民国时代著名的诗人和民主斗士,但他同时也是一个严谨的学者,他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着深湛的研究,《唐诗杂论》就是他的一部分研究成果。作国一部开拓性的著作,它在唐诗研究中的历史地位仍然是不可动摇的。同时,闻一多的唐诗研究有他独特的视角和方法,这对我们今天的学者仍然富有启迪。为此,我们重新出版了此书,并请著名学者傅璇琮为此书撰写了“际读”,着重于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探计了闻一多唐诗研究的个性特点与开创作用,这对于了解中国近代学术史,促进唐诗研究在大有裨益。
闻一多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学者。《唐诗杂论》一书反映出闻一多先生对唐诗的研究。书中内容涉及到文章体裁,著名诗人、诗人年谱以及诗歌的翻译,故名之曰杂论。他对类书与诗的优劣,宫体诗的堕落与自赎、年谱的整理与考订,尤其是对唐朝一些著名的诗人“初唐四杰”、孟浩然、贾岛、岑参、杜甫、李白等人的诗歌成就有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和分析。文章论述精辟,引用的诗歌皆具有代表性;语言生动形象,兼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引人入胜,读来颇为惬意。
杜甫秋兴八首集说 豆瓣
作者: [加拿大] 叶嘉莹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 4
《迦陵著作集·杜甫秋兴八首集说》原是1960年代叶嘉莹鉴于台湾白话诗的弊端而作的,作者希望能以《秋兴八首》为例,展现杜甫诗歌之集大成的成就,作为现代诗人之借鉴。历二十年之久,作者先后搜辑了自宋迄清的杜诗注本53家,不同之版本70种,考订异同,对诗歌内容、形式作了精细的说明,希望人们在仔细研读和体会中将古典与现代结合,也希望此书对新诗创作和学术研究有所助益。当时作者正在台湾大学担任杜甫诗课程,因而此书之撰写,也可作为一册研读杜诗的参考书籍。
2013年6月11日 已读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要看顾随了。
古代文学三
唐诗评选 豆瓣
作者: 王夫之 / 陈书良(校点)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 - 7
本书为王夫之古近体诗评选三种之一,收录了王夫之所评选的唐代诸体诗歌作品五百五十余首,每首诗都有其独出机杼的评点,集中体现了王夫之的诗学思想。是研究唐诗的重要参考资料,亦是欣赏选读唐诗的上佳选本。
2013年5月13日 已读
看王夫之评诗,死娘炮之感扑面而来,哪字重了哪字拗了,哪儿来这么多幺蛾子!印刷也有繁体字没转过来……总之不是让人愉快的书= =
古代文学三 预言咏
王维集 豆瓣
作者: 王维 山西古籍出版社 2006 - 1
胸怀天下的是圣贤,笑傲天下的是圣贤,圣贤是人类的星星之火,圣贤是人类改变世界的法宝,圣贤是科学殿堂的前人,圣贤是开启未来大门的钥匙,人类拥有的一切智慧都是圣贤心血的结晶,现代人不读圣贤书就会迷失生活的方向,就会找不到生活的目标。“历代名家精选集”是一套圣贤智慧的缩影,全书简单明了,内容丰富,是本让你一见就知圣贤思想的读物。现代人不读圣贤书就会迷失生活的方向,就会找不到生活的目标……翻开本套丛书,让你走进智慧大门,踏上成功的捷径。这是一套圣贤智慧的缩影,全书简单明了,内容丰富,是本让你一见就知圣贤思想的读物。现代人不读圣贤书就会迷失生活的方向,就会找不到生活的目标……翻开本套丛书,让你走进智慧大门,踏上成功的捷径。 本书从王维近四百首诗和数十篇文章中选录了近二百首诗和三篇文章,按内容略分为几辑。所依据的版本,主要是清人赵殿成的《王右丞集笺注》和陈铁民的《王维集校注》。
2013年4月5日 已读 洛阳女儿行之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最是合我这般的糜丽口味。次而息夫人看花满泪眼不共楚王言,怀大悲悯。又有壑随、山入户、心在白云外等,可谓典型摩诘,却还无那心性赏看。药栏花径衡门里,时复据梧聊隐几。
古代文学三 预言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