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
33场革命 豆瓣
6.6 (5 个评分) 作者: [古]卡内克·桑切斯·格瓦拉 译者: 侯健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 - 4
☆ 传奇革命者的后代反观后革命时代!作者是古巴革命领袖切·格瓦拉最年长的外孙,父亲亦是墨西哥左翼革命者,他生于传奇家庭却与现实格格不入,一生对古巴爱恨交织。
☆ 作者以隐秘多变的笔法,展现了在革命话语之外古巴的众生百态,具有浓郁的古巴风情。
☆ 本书出版后备受好评,法国《费加罗报》称之为“‘黑色小说’中的珍珠”。
☆ 小说既是后革命时代的精神求索,也是大胆的文体实验,作者在行文中融入大量音乐元素,打破不同艺术形式的界限,磅礴恣睢,不拘一格。
---------------
本书是古巴传奇革命领袖切·格瓦拉的外孙卡内克·桑切斯·格瓦拉的中短篇小说集,包括9篇作品。小说以革命后的古巴为背景,将社会比作每分钟三十三转、不断循环播放的跳针唱片,人们日复一日面临物质和精神的困境。小说风格多样,富于实验性,展现了古巴社会的众生百态:普通职员、毒贩、皮条客、嗜血艺术家、投机分子、摇滚青年……他们游离在现实与虚无的边界,或默默忍受,或奋力挣扎,再现了革命激情与理想失落交织的年代。
----------------
卡内克·桑切斯·格瓦拉的一生短暂而充实,他秘密写就了这部作品,而凭借《33场革命》的出版,他终将被世人铭记。
——西班牙《国家报》
卡内克·桑切斯·格瓦拉是一位充满激情的优秀作家,可惜英年早逝。这本不可忽视的小说象征着身为切·格瓦拉后人的作者所继承的政治遗产的根本性否定,同样也是其个人的声嘶力竭的呐喊。
——乔恩·李·安德森,《切·格瓦拉:革命的一生》作者
在雷纳多·阿雷纳斯之后,我就再也没有在古巴文学中感受到像《33场革命》所传达出的这种苦痛、疯狂和绝望之感。
——美国作家纳撒内尔·波普金,《割肉刀杂志》
我们在卡内克·桑切斯·格瓦拉的个人世界中徜徉,他写出了一部无比真实又独一无二的作品。他的笔触在自我寻根和狂热分子之间摇摆,他的文学语言清澈无瑕、直截了当而又敏感细腻,充满古巴风情。他为我们展示了那条架构在理想和权力之间的复杂道路。
——温迪·格拉,古巴诗人、小说家
2020年3月2日 已读
文学技巧欠缺是真的,外加时代感浓厚的语言,以至于他虽然描绘、暴露、聚焦问题,却有一股奇怪又不适宜的着急与狂热。
20世纪 拉丁美洲
巴列霍诗选 豆瓣
8.6 (13 个评分) 作者: 塞萨尔·巴列霍 华夏出版社 2007 - 10
2018年3月9日 已读
我形而上的影子里/有一个空虚的地方:/那是一个修道院,隐居着/用火说话的沉默。我神圣之爱所想像的那个形状/留在圣体中,/盲目而不可触摸,/像上帝那样存在。/而如果你从来不想成为。她们在我不幸的深处的犁沟里/显露一点儿你。你不靠什么而活/却因一切而死。光明是消瘦的。那些逝去的夏天的日子,你来来去去,/小,累,苍白,穿过这些房间。/带着情人那种甜蜜的鄙视。/我的上帝啊,我刚来到你这儿,/此刻我多么爱这黄昏。噢无边的贞洁。/无盐的微风拂过。
20世纪 拉丁美洲 预言咏
马德里画稿 豆瓣
Cartones de Madrid
作者: [墨] 阿尔丰索·雷耶斯(Alfonso Reyes) 译者: 赵德明 漓江出版社 2015 - 8
流亡马德里期间,阿尔丰索·雷耶斯看到许许多多辉煌的建筑,也看到乞丐、流浪汉、残疾人,看到残酷的悲惨世界。他思考这些现象产生的社会和历史根源。同时,他想到自己的祖国墨西哥。
胡利娅姨妈与作家 豆瓣
La tía Julia y el escribidor
8.4 (5 个评分) 作者: [秘鲁]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译者: 赵德明 / 李德明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 11
青年作家小巴尔加斯跟自己家中一个比他年长的女人胡利娅姨妈的恋情,和与小巴尔加斯在同一家广播电台工作的广播连续剧作家彼得罗·卡玛乔疯狂表现,是《胡利娅姨妈和作家》故事情节的内在联系构架。
胡利娅姨妈和小说创作新手高尚的恋爱激情受到了50年代的利马社会百般的阻挠,这一过程跟广播连续剧作家骇人的讲述结合在了一起。
略萨在这部作品中的广泛叙述把各种历险故事的价值聚集在了一起:这里有莎士比亚火热的激情与情节剧相关成分精彩的巧合,也有高雅文学崇拜者与粗俗作家的不期而遇。
2014年9月3日 已读
卡玛乔作品的部分果断给五星!!只看这些章节也不为过。带自传的地方太烦人了,除了一些对话都是无意义的拖沓。而且他们的结婚毫无理由(或者说只是因为大家都反对所以一定要结),离婚还是毫无理由,和表妹再婚更不提了,这是乱伦成瘾了么。而且一个作家从第一人称(又说了是自传)写故事本来就顾虑很多,还非要写性交那些事儿真是……
20世纪 拉丁美洲
南方女王 豆瓣
La Reina del Sur
作者: [西班牙] 阿图罗·佩雷斯-雷维特 译者: 叶淑吟 南海出版公司 2012 - 7
全球有3.6亿人使用西班牙语。有西语的地方,就有佩雷斯-雷维特。
对于许多作家而言,文学可以在写法上找到最终意义,反之,也有作家认为首先必须有个要讲述的故事。佩雷斯-雷维特属于后者,他是最具这种天赋的作家之一,这部小说如优质龙舌兰一般沉淀,是他交出的最成功的故事,一个好 故事是对阅读最真挚的捍卫与赞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报》
----------------------------------------------------------------------------------------------------
“如果有一天这部电话响了,就表示我已经死了,你要立刻逃命。竭尽所能地逃,我的小焦糖,千万不要停下脚步……”
特蕾莎,墨西哥小镇的平凡少女,
她生在罂粟之地,却落得莲花之姿;
18岁,一扇车窗摇下,她结识首任毒枭男友;
22岁,一通电话铃响,她踏上亡命天涯之路;
25岁,她在监狱度过生日;
30岁,她掌控全球毒枭命脉,被称为“南方女王”;
33岁,她当选“西班牙最优雅女性”;
……
如今,江湖上已不见她的踪影,只剩下她的传说……
2014年6月17日 已读 其实这本的水平远不及很多南海出版公司的小说,也远不及很多西语小说吧?总感觉就是国内三流玛丽苏言情里甲等的样子了。
21世纪 拉丁美洲
孤独的赢家 豆瓣
O Vencedor está Só
7.2 (5 个评分) 作者: [巴西] 保罗·柯艾略 译者: 闵雪飞 南海出版公司 2011 - 1
戛纳电影节大幕拉开,无数巨星、富豪华丽登场。
伊戈尔,阿富汗战场的优秀老兵,退役后和妻子白手起家成为俄罗斯电信大亨。他来这里寻找离家出走的妻子。
但随后的一天,他以神秘的桑博术杀了卖手工艺品的女孩,用带巨毒的大头针射向著名电影发行人,将钢质刀片插进女制片人的身体……
亿万富翁为何连环杀人?无情地杀戮无辜,难道是为了让妻子回心转意?当真相完全揭晓的一刹那,故事内外所有人心中的震撼竟排山倒海而来……
2011年6月20日 已读
说实话我没感觉有什么震撼。到最后我还是觉得男主只是单纯地疯了。整本书的亮点不过是戛纳这个背景,奢靡的生活对于我们地诱惑和略显故意的批判语气而已。
21世纪 拉丁美洲
大眼睛的女人 豆瓣
Mujeres de ojos grandes
作者: 〔墨西哥〕安赫莱斯·玛斯特尔塔 译者: 詹玲 译 / 段若川 校 南海出版公司 2010 - 9
每一轮圣洁的月华下,每一个大眼睛的女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而你,也是这世代相传的奇女子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本书缘自一段真实的经历。作者的女儿幼年时曾患重病,昏迷不醒达数天之久。为了让孩子相信自己是“世代相传的奇女子中不可或缺的一员”,生活值得她付出努力活下去,作者从家族故事中取材,并发挥想象力,在女儿床边娓娓道来一个又一个传奇。讲完三十九个大眼睛女人的故事后,令人不可思议的奇迹发生了,女儿健康地活了下来!
《大眼睛的女人》有如一幅充满魔幻色彩的拉美女性群相,睿智幽默,热烈奔放,性感撩人。
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 豆瓣
Pantaleón y las visitadoras
9.3 (6 个评分) 作者: [秘鲁]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译者: 孙家孟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一位刚被擢升为陆军上尉的潘达雷昂,接受了一项为秘鲁军队创建性服务的绝密任务。为了严格执行分配给他的任务,潘达雷昂全家搬到了位于森林地区的依基托斯市去完成使命。他鬼迷心窍,全身心地投入了工作,结果反而使得他自己运转起来的机器出现了险情。1973年出版并拍成影片的《劳军女郎》的故事就这样启动了。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利用这个故事暴露了相对于世界上最古老的职业而言号称典范制度的虚伪性。可以说,这部小说相对他所有作品来说是一种转型,显示了作者在文学里运用戏谑和幽默的才能,从而也就丰富了他的文学天地。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 豆瓣
Veronica Decide Morrer
7.7 (67 个评分) 作者: [巴西] 保罗·柯艾略 译者: 闵雪飞 南海出版公司 2010 - 8
二十四岁的维罗妮卡厌倦了死水般的日子,决定服药自杀。 醒来时,她却发现自己躺在一家精神病院,四肢捆绑、一丝不挂,并且患上严重的心脏病,只剩下最后一周时光。 在与疯人们的相处中,她出乎意料地体验到人生的欢愉和真实的自我,深深爱上梦想成为画家的英俊男子爱德华。生活的热望前所未有地燃烧起来…… 可是,已到尽头的生命如何挽回?
城市与狗 豆瓣
La ciudad y los perros
8.6 (33 个评分) 作者: [秘鲁]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译者: 赵德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 8
《城市与狗》以位於秘鲁首都利马的莱昂西奥·普拉多军事学校(Colegio Militar Leoncio Prado)校园与扰攘的利马市为舞台,围绕着几个中心人物-军校5年1班的同班同学:「美洲豹」(El Jaguar)、「奴隶」(El Esclavo,里卡多·阿拉纳Ricardo Arana的外号)、「诗人」(El Poeta,阿尔贝托·费尔南德斯Alberto Fernández的外号)、博阿(El Boa,这个称号有蛇的意思,美洲豹、博阿、「山里人」El Serrano卡瓦Cava、鲁罗斯Rulos是班级地下组织「团体」El Circulo的4大主将);甘博亚中尉(Teniente Gamboa,负责带他们5年1班的军官);核心女角-特莱莎(Teresa,校外姑娘,「奴隶」的邻居和暗恋对象;「诗人」的情人;「美洲豹」小时的邻居和好学伴(後来成为他的妻子),与3大男主角「美洲豹」、「奴隶」、「诗人」有着关键性的连结)等展开铺陈。
《城市与狗》(La ciudad y los perro')是秘鲁、西班牙双重国籍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Mario Vargas Llosa)的成名作,被认为是标志拉丁美洲文学爆炸时期展开的四部里程碑小说之一,本书与巴尔加斯·略萨的许多其他作品同样在作者祖国秘鲁的威权时代里遭到禁毁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