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
敬虔与圣洁生活的严肃呼召 豆瓣
A Serious Call to a Devout and Holy Life
作者:
(英)劳威廉
译者:
杨基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
- 9
本书出版于1728年,适逢启蒙运动肇始,理性主义对基督教展开了猛烈的抨击。在这样一个时代里,劳威廉揭橥敬虔生活的本质,郑重呼吁信徒殷勤操练默想和祷告,做时间和金钱的好管家,过敬虔和圣洁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活出基督信仰。概述唤醒了许多沉睡的生命,对卫斯理兄弟、怀特菲尔德、威伯福斯、慕安德烈、C.S.路易斯等属灵领袖影响深刻。在今天这个世俗化的时代,劳威廉的呼吁依然如暮鼓晨钟。
Justine, or the Misfortunes of Virtue 豆瓣
作者:
Marquis de Sade
译者:
John Phillip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3
- 1
'I have become whore through goodwill and libertine through virtue.' Orphaned and penniless at the age of twelve, the beautiful and devout Justine embarks upon her remarkable odyssey. Her steadfast faith and naive trust in trust in everyone she meets destine her from the outset for sexual exploitation and martyrdom. The unending catalogue of disasters that befall her, during which she is subject to any number of perverse practices, illustrate Sade's belief in the primacy of Nature over civilization. Virtue is no match for vice, and as criminality and violence triumph, Justine is doomed to suffer. Sade's writings have become a byword for transgression and obscenity, and the logical amorality of his philosophy still has the power to shock. By overturning social, religious, and political norms he puts under scrutiny conventional ideas of justice, power, life, and death. Justine is a ferocious physical and intellectual assault on absolute notions of good and evil, and as such, one of the earliest literary manifestos for atheism. ABOUT THE SERIES: For over 100 years Oxford World's Classics has made available the widest range of literature from around the globe. Each affordable volume reflects Oxford's commitment to scholarship, providing the most accurate text plus a wealth of other valuable features, including expert introductions by leading authorities, helpful notes to clarify the text, up-to-date bibliographies for further study, and much more.
波斯人信札 豆瓣
7.2 (5 个评分)
作者:
(法)孟德斯鸠
译者:
梁守锵
商务印书馆
2010
- 9
《波斯人信札》内容简介:我在这里不是写献词,我不为此书请求保护。如果书好,人们就会读它;如果不好,人们读不读,我也无所谓。我拿出这头一批信试试是否合乎公众的口味。我文书夹里还有许多别的信,以后可以献给公众。但是这得有个条件,即人们不知我是何许人。因为,万一人们知道了我的姓名,那么从此我就将缄口藏舌了。我认识一个女人,她走路姿势很好,可是别人一看着她,她走起来就瘸了。这部书的缺点已够多的了,用不着再把我自身的缺点暴露出来供人评论!如果人们知道我是谁,就会说:“他的书跟他的性格太不相称。他该把时间用来做更有益的事才是,一个庄重的人犯不上干这样的事。”评论家们肯定会这么想的,因为这样不必多费脑筋,手到擒来。
《波斯人信札》中那些写信的波斯人曾经跟我住在一起,朝夕相处。他们把我视为另一世界的人,所以对我什么也不隐瞒。事实上,从那么远的地方移居来的人是无须再保守秘密的。他们把大部分信给我看,我把这些信抄下来。其中有些甚至使我惊奇,他们本不该让我看的,因为这些信的内容极大伤害了波斯人的虚荣和妒忌心。
因此我只不过代为迻译而已。我的全部辛劳困难就在于使作品适合我们的风俗。我尽可能减轻亚洲语言给读者的负担,使读者不被没完没了、令人厌烦的闳大不经的言辞弄得不知所云。
不过我为读者所做的并非仅此而已。我删掉了冗长的客套话,在这方面,东方人的慷慨大方不亚于我们。我还省掉了无数细枝末节,这些小事难以公之于众,而应自行消亡于两个朋友之间。
如果大部分出版书信集的人都这样做,那他们就会看到他们的作品全都湮灭无闻了。
有一件事往往使我诧异不已:那就是看到这些波斯人对于我国的风俗习惯有时跟我们一样熟悉,甚至了解这些风俗习惯的微妙的情况;能够注意到我敢肯定许多游历过法国的德国人都注意不到的事情。我想是因为他们长时间生活在这里的缘故,何况亚洲人花一年时间了解法国人的风俗,要比法国人花四年时间了解亚洲人的风俗更容易,因为法国人喜欢敞开心扉,倾心吐胆,而亚洲人则很少沥胆披肝,交流思想。
任何译者,乃至最粗鄙不文的评论家,都可以在他的译作或他那无聊的评论前面,将原文吹捧一番,指出它的作用、优点和不凡之处,以此来装点自己的作品,这是惯例所允许的。我可不这样做。读者可以很容易猜测出其故安在。一个最好的理由便是,我不想把这些十分无聊的话,写在一个本身已是极其令人讨厌的地方——我意思是说写在一篇序言中。
《波斯人信札》中那些写信的波斯人曾经跟我住在一起,朝夕相处。他们把我视为另一世界的人,所以对我什么也不隐瞒。事实上,从那么远的地方移居来的人是无须再保守秘密的。他们把大部分信给我看,我把这些信抄下来。其中有些甚至使我惊奇,他们本不该让我看的,因为这些信的内容极大伤害了波斯人的虚荣和妒忌心。
因此我只不过代为迻译而已。我的全部辛劳困难就在于使作品适合我们的风俗。我尽可能减轻亚洲语言给读者的负担,使读者不被没完没了、令人厌烦的闳大不经的言辞弄得不知所云。
不过我为读者所做的并非仅此而已。我删掉了冗长的客套话,在这方面,东方人的慷慨大方不亚于我们。我还省掉了无数细枝末节,这些小事难以公之于众,而应自行消亡于两个朋友之间。
如果大部分出版书信集的人都这样做,那他们就会看到他们的作品全都湮灭无闻了。
有一件事往往使我诧异不已:那就是看到这些波斯人对于我国的风俗习惯有时跟我们一样熟悉,甚至了解这些风俗习惯的微妙的情况;能够注意到我敢肯定许多游历过法国的德国人都注意不到的事情。我想是因为他们长时间生活在这里的缘故,何况亚洲人花一年时间了解法国人的风俗,要比法国人花四年时间了解亚洲人的风俗更容易,因为法国人喜欢敞开心扉,倾心吐胆,而亚洲人则很少沥胆披肝,交流思想。
任何译者,乃至最粗鄙不文的评论家,都可以在他的译作或他那无聊的评论前面,将原文吹捧一番,指出它的作用、优点和不凡之处,以此来装点自己的作品,这是惯例所允许的。我可不这样做。读者可以很容易猜测出其故安在。一个最好的理由便是,我不想把这些十分无聊的话,写在一个本身已是极其令人讨厌的地方——我意思是说写在一篇序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