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黑暗圣经 豆瓣
作者: 王鼎钧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 - 6
只要不道德能为道德服务,也就算是盛世了。怕只怕道德总是为不道德服务。怕只怕道德是技术,是工具,是权宜,是兵不厌诈的那个“诈”,
是粉饰太平的那盒“粉”。
—— 王鼎钧
这是一本真正的黑暗之书——虚伪、狡诈、贪婪、残忍,以怨报德,人性之恶展现无遗,刺人心魄。但是,“当好人碰上坏人时,怎么办?”这才是“人生第四书”的核心问题。它要人明了人之本性,懂得变通,守住人世的基本规则以致其不朽。
2022年4月30日 想读 @2018-03-31 19:00:55
随笔
自深深处 豆瓣
De Profundis
7.6 (37 个评分) 作者: [爱尔兰] 奥斯卡·王尔德 译者: 叶蔚芳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2016 - 1
名家名作名译——悦经典系列 13
千古绝唱的狱中情笺
艺术才华的惊艳释放
★十九世纪唯美主义与颓废主义的先驱
★英国才子奥斯卡•王尔德惊世之作
千年来,文学产生了远比王尔德复杂或更有想象力的作者,但没有一个人比他更有魅力。无论是在幸福的年月还是身处逆境,他留下的一行行文 字至今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博尔赫斯)
===================
《自深深处》是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作家、艺术家王尔德最著名的作品之一。1897年,王尔德在狱中断断续续地写下这封长信。他时而哀怨,时而愤怒,时而娓娓叙情,不仅反思了自己与恋人的关系,也谈到了诸多关于艺术、人生、宗教的话题。
王尔德感情充沛地写下这封爱恨交织的长信,于苦难中窥见了痛苦与艺术密不可分的关系。
2022年4月30日 已读
2018/休闲2nd/3rd 王尔德的文笔真是好啊。不过自己谈了一场这么作的恋爱,怨谁呢?20180119 @2018-02-20 21:14:09
随笔
自由的言说 豆瓣
9.2 (5 个评分) 作者: 徐友渔 长春出版社 1999
本书是作者的第三部自选文集,收录的全是1997年以来的文字,其中大部分发表于1999年。这是一个关心中国历史走向的知识分子在20世纪末的言说,也可以说是世纪之交的思考。
2022年4月30日 想读 @2018-02-08 10:50:32
随笔
给青年诗人的信 豆瓣 Goodreads
Briefe an einen jungen Dichter
9.1 (141 个评分) 作者: [奥地利] 莱内·马利亚·里尔克 译者: 冯至 雅众文化/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5 - 12
比诗更像诗的十封信,你我都是青年诗人。
.
20世纪最伟大的德语诗人之一里尔克写给青年诗人的信,关于诗歌、人生、孤独、自我、职业,诗意对谈。
.
里尔克的精神知音,著名翻译家、诗人冯至经典译本,全新再版。
.
全书经冯至先生之女冯姚平女士以及师承于冯至先生的德语翻译家韩耀成先生指导校正。
┉┉┉┉┉┉┉┉┉┉┉┉┉┉┉┉┉┉┉┉┉┉┉
.
里尔克留给我们这样十封给青年诗人的信。
.
“里尔克除却他诗人的天职外,还是一个永不疲倦的书简家;
这十封信浑然天成,无形中自有首尾;向着青年说得最多。”
.
如何成为一个诗人,如何面对寂寞,如何解决职业的苦恼?
二十岁的年轻人致信诗人里尔克,倾吐生活的种种疑惑不安。
同样年轻的诗人如何给出答案?
.
十封里尔克的信完整呈现,特别收入里尔克诗作十八首;
特别附录冯至论里尔克四篇及里尔克作品节选两篇。
┉┉┉┉┉┉┉┉┉┉┉┉┉┉┉┉┉┉┉┉┉┉┉
.
“第一次读到这一小册书信时,觉得字字都好似从自己心里流出来,又流回到自己的心里。感到一种满足,一种兴奋。”“里尔克是一个稀有的书简家,……几年来,这几册书简每每是我最寂寞、最彷徨时候的伴侣。”——冯至
.
冯至是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鲁迅
.
在我们的时代,纯粹的诗人是罕见的,但也许更为罕见的是纯粹的诗人存在,一种完整的生活方式。——茨威格
.
里尔克凭借着《杜伊诺哀歌》和《给青年诗人的信》获得了显赫的声名。——《纽约时报书评》
2022年4月30日 已读
2018/休闲2nd/4th 书信内容不是能全部读懂。最有共鸣的是里尔克写的第一封信里关于梦想和职业选择的部分。另外就是冯至的序言真是写的好,“觉得字字都好似从自己心里流出来,又流回到自己的心里,感到一种满足,一种兴奋”。我读完了并没有那么深的感受,日后有缘再读吧。 @2018-02-05 15:07:05
随笔
写给无神论者 豆瓣
Religion for Atheists: A Non-believer's Guide to the Uses of Religion
7.7 (42 个评分) 作者: (英)阿兰·德波顿 译者: 梅俊杰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 5
尽力去证明上帝是不存在的,不过是许多无神论者的兴趣所在,但是真正的问题不是在于上帝到底存不存在,而是在于一旦假设他不存在,人类将如何自处。《写给无神论者的宗教》主题在于一个人即使是一个无信仰者,但是他也能发现宗教是有用的、有趣的并且给人带来安慰的 。在这部刺激的完全属于作者首创的并且即将面临着争议的作品中,德波顿认为世俗的人们可以从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道德、艺术和教育等等领域中去学得一些东西。在这本书中,德尽力去淡化和消弥宗教中教条主义的一面,摄取了宗教中能够安慰怀疑论者当下思想的一面,让人们去感受美丽和睿智的东西。
2022年4月30日 已读
2018/总10th/休闲6th 看了这本书让我知道宗教除了超自然的部分意外,在诸多方面的确积累了很有意义的知识。忘了在哪里看到的,我D的传播就是学习了基督教的传教形式。【笔记待补】 @2018-03-11 16:42:39
宗教 随笔
大书特书 豆瓣
One for the Books
8.6 (7 个评分) 作者: (美) 乔·昆南 译者: 陈丹丹 商务印书馆 2014
本书是关于书的书,作者乔·昆南相信“书有转变的魔力,把黑暗变成光,把虚无变成存在”,这种对书的深刻感情,想必会引发爱书人的强烈共鸣。与同类作者想比,他的阅读十分纯粹。在数字出版的冲击下,书店一家家倒闭,读书的人也跟着减少了,书将何去何从?昆南和许多爱书人一样也在思考这个严肃的问题。本书虽然是在书处在一种困境之中所产生的思考,但作者用有趣的笔风讲述自己与书结缘、相恋到无时无刻不能分离的故事,让人笑不可抑。本书审视了当今的阅读生态,触及热情专注的书商、遭受围攻的图书馆,以及爱书人的日常困境。昆南不仅讲了自己的读书癖好,更通过调查与问询的方式研究了朋友们、家人等的读书习惯以及读书与交友的有趣故事。不同于坐而论道、与读者保持距离的书之书,本书让真正的爱书人难以忘怀,并刺激他们读更多的书。
2022年4月30日 想读 @2018-02-03 00:37:35
随笔
风声·雨声·读书声 豆瓣
作者: 朱学勤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 9
本书记载了作者带着“问题意识”问学十年的心路历程,既有甘坐冷板凳写出的学术文章,也有破门而出,剑锋直指时代命题的短论,书评,在一束意气风发的论述中,蕴涵着“笑着的”、“叫着的”、“哭着的”深度思想拷问。这些学理层面的思索,笔端常带感情,反映了一个思想史学者的真知灼见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热切关注,对精神生命的自我淘洗和执著追求,在浮躁蔽日的当下显得弥足珍贵。
2022年4月30日 已读
2018/总6th/休闲5th 20180213 前面四篇尤其喜欢,后面作者的论文不是太读的下去。作者对于知识分子应该如何的论述非常精彩。对于中国文化缺乏终极关怀,属于先天有缺陷的论述我很难接受。因为我自己比较反感宗教,很难对作者对宗教的作用表示认可。以后会更多去阅读和宗教相关的书籍,修正对宗教的认识。 @2018-02-13 22:08:48
随笔
啊!这样就能辞职了 豆瓣
なんちゃない話
6.2 (13 个评分) 作者: [日] 安倍夜郎 译者: 史诗 新星出版社 2018 - 2
成为漫画家前,我是一家广告公司没人注意的导演。那时并不顺利,真说辞职,又不知道能做什么。开店之类的干不来,英语不会,也没考过驾照……唯一的乐趣就是画漫画。我只要一有空就画个不停,画着画着心想,也许可以辞职做一名职业漫画家吧。
在公司工作的第十五年,我画了一百张四格漫画拿去投稿,心想获奖后就可以辞职了,不料根本没能入选。后来我又画了一百张三格漫画,想着这部能卖出去就可以辞职了,结果也未能如愿。
灰心丧气的几年中,我依旧没有丢开画笔。一部三十二页的漫画反反复复画了三年。直到有一天,我在小酒馆接到电话:“安倍先生,恭喜您获得了新人漫画大奖!”
……啊,这样就能辞职了!
2022年4月30日 已读
2018总19th/休闲13th 20180410 看到豆瓣评分7.6的时候有点儿担心书籍内容,但是读了几篇就放心了。并不是讲自己如何辞职的书,只是一本生活随笔集。作者的幽默常常让我忍不住笑出来。许多回忆也能引起我的共鸣,让我十分感动。我很喜欢这本书。 @2018-04-10 22:03:41
随笔
美的人生观 豆瓣
作者: 张竞生 著 / 张培忠 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 - 10
本书收入张竞生先生《美的人生观》和《美的社会组织法》两篇宏论。在《美的人生观》中提出:美的人生观之所以高于一切人生观,就在于能在丑恶的物质生活上求得美妙有趣的作用;在疲弱的精神生活中得到刚毅活泼的心思。在《美的社会组织法》中提出:凡富与强的组织,如无美的、艺术的、情感的元素,则富的不免为资本家的凶恶和守财奴的乏味;强的不免为盗贼式的侵夺和凶徒样的专横。
2022年4月30日 想读 @2017-12-30 10:11:36
随笔
那些死亡教我如何活 豆瓣
作者: [日] 特扫队长 译者: 高婙 雅众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7
特殊清扫,清扫的不只是普通的垃圾,而是一个人留在世界上最后的痕迹。
从事特殊清扫20年,无数次进出各类死亡现场,见过形形色色不同的人,在生与死的边缘,他选择用笔记录下自己所经历和思考的一切。
有善终的老人,葬礼上全无悲哀肃穆的气氛;有因病而亡的运动少年,戴着奖牌走完了在人世的最后一程;有自我了结的中年人,在墙壁的月历上留下奋斗的记号;也有“孤独死”的人,却有一生的挚友帮其善后……
对死者来说,人世的变幻无常在死亡的那一刻已然定格。可是对生者而言,关于生与死的思考却永远不会停止。
什么是生?什么是死?生命中什么最值得珍惜?站在十字路口,什么才是正确的选择?这些问题,恐怕思索一生也未必能得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不知死,焉知生?只有在死亡面前,生命才能凸显其分量;也只有在死亡面前,人生中最弥足珍贵的东西才会浮现。跟随特扫队长进入25个房间,旁观25个人的生命故事,或许我们对于生和死,会有不一样的思考。
2022年4月30日 想读 @2017-12-22 21:18:30
随笔
扪虱谈鬼录 豆瓣
8.2 (26 个评分) 作者: 栾保群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0 - 4
本书为作者在《万象》杂志上发表过的二十来篇“谈鬼”文章结集而成。
目录
1、小序
2、也谈“水里的东西”(夹带一章)
3、说僵
4、避煞之谜
5、哀伥
6、那一边的吃饭问题
7、阴山八景
8、恩仇二鬼
9、髑髅的幽默(外一章)
10、鬼的死亡
11、无债不成的父子
12、纸灰飞作白蝴蝶
13、罗酆山的沉默
……
2022年4月30日 想读 @2017-06-29 22:59:06
随笔
上海书评选萃:谁来决定我们是谁 豆瓣
作者: 葛剑雄 等 译林出版社 2013 - 7
《谁来决定我们是谁》精选了《上海书评》五年来涉及中国认同问题的访谈及文章,汇集了葛剑雄、葛兆光、姚大力等著名历史学者关于历史上的分裂统一、中国的历史形成、中国传统中的普世精神、东亚一体化、中国民族史研究等的文章,从历史和世界的角度讲论“中国认同”问题。
2022年4月30日 想读 @2017-02-15 23:28:20
随笔
毓老师说孙子兵法 豆瓣
作者: 爱新觉罗·毓鋆 讲述 / 陈絅 整理 2015 - 1
《毓老师说孙子兵法》系一代大儒爱新觉罗·毓鋆几十年来在台讲授《孙子兵法》的集大成之作。
《毓老师说孙子兵法》重在告诉读者要懂得变局,知晓为人处世之道;要有智慧,遇事要以智取;更强调,凡事要留余地,得势时不可以赶尽杀绝。
《毓老师说孙子兵法》告诉我们,《孙子兵法》最终的目的是使人类和平,天下一家,所有人类都同一尊贵,应同等对待!如能用此一眼光读《孙子》,相信人人皆可用智慧,为自己也为家人谋得一幸福的人生。如果社会因为智者多了,大家遇事能以智取,不作无谓之争,和睦相处,社会、国家也就日趋于安宁。大家共存共荣,互不侵害,最终才能达成天下一家的理想。
2022年4月30日 已读
@2017-02-07 23:54:44
随笔
文章自在 豆瓣
7.3 (14 个评分) 作者: 张大春 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 1
写文章,不要搞作文!
有感于家中孩子苦于应试作文及语文教育,更长期受困于各种不假思索的空话、套话和口头语,台湾著名作家张大春创作新书《文章自在》,以七十余篇文章演绎文章之道,既谈他对文章写作和当前语文教育的看法,剖析常人习焉不察的种种说话恶习,也示范各种写作技巧。同时征引苏洵、鲁迅、胡适、梁实秋、毛尖等古今名家文章各一篇,进一步阐述文章妙趣、语言美好。
2022年4月30日 想读 @2017-02-05 10:38:41
随笔
毓老师说大学 豆瓣
作者: 爱新觉罗·毓鋆 讲述 / 陈絅 整理 2015 - 3
《毓老师说大学》是毓老师讲授《大学》这一部经典的真实记录,真实地反映了毓老师依经解经的特色。
《大学》、《中庸》(合称《学庸》)、《论语》,均为孔学入门之书,也是中国学问入门之书。《毓老师说大学》首揭“学大”、“学天”,毓老师认为,《大学》是大人之学、天学。学大,故成大人,学天才能则天,行为与天一样,故成“天人”。
毓老师说,《大学》讲《春秋》之道,被认为是中国最有系统的政治哲学之一,即谈政之书,是儒学众经之胆。
毓老是说,《大学》讲“为政在人”,注重用事、经世,自人心讲到天下平。《大学》与《春秋》相表里,与《中庸》相表里。《大学》即佛经的《心经》,《中庸》即佛经的《金刚经》。学中国经典,应自《大学》与《中庸》入手。
2022年4月30日 已读
@2017-01-08 20:14:55
随笔
毓老师说 豆瓣
作者: 爱新觉罗·毓鋆 / 毓门弟子 上海三联书店 2015 - 1
《毓老师说》为毓老师在台几十年讲学或谈论的语录,为毓老师思想言论的综述,由毓门弟子整理,一共十二辑。
《毓老师说》中“思痛录”、“训勉录”、“用知录”为毓老师撰写的题名;“政事录”、“识往录”、“司铎录”、“奉元录”、“述学录”、“问心录”、“立本录”则是毓老师提撕众弟子的字词;“倚栏录”为毓老师对父母、妻子之情的动容记录;“俨然录”则是弟子记载毓老师的言行以及表达自己思慕之情。
2022年4月30日 已读
@2017-01-08 20:14:17
随笔
毓老师说人物志 豆瓣
作者: 爱新觉罗·毓鋆 讲述 / 陈絅 整理 2016 - 4
《毓老师说人物志》是毓老1988-1989年在台湾奉元书院讲解《人物志》的讲稿和2000年讲述的增补内容。毓老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精深的国学修养、热切的现实关怀,在讲述《人物志》时引经据典、联系时事,思绪飞扬于古今中外,臧否人物、议论世事率性、透辟,借《人物志》讲出了中国古代思想的精髓和许多精妙的人生哲理。
《毓老师说人物志》如何识人、用人?如何修炼自身、提高自己的才能?如何在变幻的世界安心、应世?一代大儒爱新觉罗•毓鋆讲解人才学奇书《人物志》,为您呈现正宗的中国传统文化,通达、活泼的国学思想,和丰富、实用的人生智慧。
学《人物志》,并非要动心机,而是要按照做人的智慧做人,不妄求。大事决之于天命,小事决之于德。人皆常人,少有非常人,不要在常人中找圣人,否则最后将剩下自己。——爱新觉罗•毓鋆
2022年4月30日 已读
前言不搭后语。个别语句有闪光处,但是不因此值得读完。 @2016-12-30 23:40:07
随笔
心如钢铁地追求幸福 豆瓣
8.4 (11 个评分) 作者: 囧之女神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3 - 11
美味毒舌、慈悲断喝。
最以毒攻毒的情感专栏,最一针见血的醒世真言,最金刚怒目的苦口婆心。
本书是囧之女神近年来最经典的专栏个案合集与最受网友欢迎的时评文精选集。情感专栏部分登出的所有案例均已经过当事人同意,并隐去真实姓名。约有三分之一的信件与时评本书首次发表,此前从未见诸于任何网络。
2022年4月30日 想读 @2016-12-22 00:20:51
随笔
经典常谈 豆瓣
8.5 (6 个评分) 作者: 朱自清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 - 11
这本书是朱自清先生在六十多年前写的,六十多年来,这本小书广为流传,成为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经典,他在本书中用十三篇文字,要言不烦地介绍了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经典作品。内容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十三篇。全书见解精辟,史笔卓越,通俗流畅,深入浅出,已成为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入门指南。
2022年4月30日 已读
看完这本书很想去看《史记》和《汉书》 @2016-11-26 15:37:20
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