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公鸡王子 豆瓣
7.8 (9 个评分) 作者: 双翅目 东方出版社 2018 - 4
人类造出人工智能,终究找到了映照自我的镜子。
——————————
☆ 陈楸帆作序推荐
☆ 让韩松“成为粉丝”的科幻作家
☆ “豆瓣阅读征文大赛”科幻组首奖得主
☆ 以东方哲学反思机器人三定律,用冷峻笔调速写技术寓言
——————————
▼ 内容简介
如果艺术品可以完美复制,“孤品”还重要吗?
如果可以用精神切片来分享体验、情感和顿悟,个体的意义何在?
当人的意识被植入了“机器人三定律”,当人工智能可以领悟围棋的真谛——
人与机器究竟如何共存,而所谓的“智慧”是否只是一种宇宙的幻象?
-
本书是备受期待的科幻作者双翅目的首部中短篇科幻集,包含四篇作品《精神采样》《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公鸡王子》《空间围棋》。
双翅目的科幻小说提供了各个层面的认知挑战与冒险,将技术思辨带到了一个之前少有人涉及的领域。故事内核谨守黄金时代的特点,每一篇都基于技术发展可能性所带来的“what if”。欧陆哲学的学术背景为故事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及扎实的逻辑。双翅目操持着一种“深加工”过的翻译腔,流畅、精准、简洁却又不乏诗意,如同她所推崇的博尔赫斯、威廉·吉布森和特德·姜,用好读的故事去推演理性所无法企及之处。
——————————
▼ 媒体及名人推荐
以前我评论刘慈欣的《三体》,说《三体》把我们写的科幻碾得粉碎,如今看双翅目的科幻,又有了这种感觉。她的小说像迷宫一样让人深深陷入,我觉得她的一些作品担当得起“伟大”这样的词。——韩松,著名科幻作家
-
双翅目的作品绕不开对世界的终极思考与发问。在她自诩为“哲学式缠绕”的叙事中,我们随着人物的日常出发,不断深入世界的结构深处,像是循着埃舍尔式的阶梯旋转、上升、回到原点。在理性无法企及之处,故事熠熠生辉。——陈楸帆,青年科幻作家,编剧,VR 从业者
-
双翅目的小说触及了科幻的核心特征:终极思考。以精神、智能、身份为重点关注对象,她对人类认知世界的能力提出质疑,又歌颂了人类跳出自我去理解世界的努力。在有的故事中,所有智能体的身份和命运被关联起来,成为一个分立而统一的种族。在有的故事中,世界被理解、被定义的方式,才是超越了观察者的那个主角。——万象峰年,科幻作者,曾任果壳网科幻编辑
——————————
☆ “方舟文库·新科幻”系列图书特别邀请旅美插画师岑骏绘制封面插画,打造更美的科幻图书。
岑骏(cenjun.com),纽约知名插画师/独立动画导演,作品见于《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经济学人》《纽约客》等。
2021年4月11日 在读
久仰大名,一直想看来着,没看的时候预期忽高忽低,这次看了觉得还是没有听说的那么好。第一篇的设定我很熟悉,里面提到的部分细节我也揣摩过,得到相似的答案,但是她连接得比我熟练和有机。陈楸帆说的里面揉进的哲学思考,这些大家的名字我都不熟悉,对应的理论也不了解,是被对牛弹琴了,所以除了它们看起来像模像样、很上档次、用作连接和凑字数很合适之外没有感悟。禅意是有,作者文末的解释也很清楚。
中国 小说 科幻
机器人大师 豆瓣
Cyberiada
9.6 (18 个评分) 作者: (波兰)斯坦尼斯拉夫·莱姆 译者: 傅临春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4
特鲁尔和克拉帕西厄斯既是竞争对手,更是亲密无间的好友。两人不断制造出奇妙的机器。这些机器有的让他们陷入尴尬难堪的境地,有的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积极作用。两人时常结伴在宇宙中漫游,或经历奇异的历险,或拯救星球于危难之中。种种荒诞的设想,让两人获得了不少荣誉,但闹出的笑话更多,总是表现得十分滑稽可笑。
小说集的副标题为“计算机控制时代的寓言”,在莱姆的这些寓言里,控制论的产品和试图控制事物的企图,最终都遭到了无一例外的失败;“控制”最终演变为“不可控制”,“控制者”最后也变成了身不由己的人。是我们通过控制让一切得以被控制,还是一切都被控制的控制根本不可能实现,而使控制者丧失了控制?莱姆的一个个短篇让人读起来不禁捧腹一笑,却又发人深省。
超越《1984》?有科幻迷说《机器人大师》或许在思想探索上超越了《1984》。全新校译,插图珍藏版。收录插画大师丹尼尔·科鲁兹14幅珍贵原版插图。最幽默的科幻小说。计算机控制时代的精准预言,是我们控制机器?还是机器控制我们?
2021年4月6日 已读
感觉莱姆的控制力好好。大体上想象力很丰富,细节上能看出来的意思觉得很强悍,但也有些仔细读也读不懂。好自信从容的手笔!好像完全看不出来他是怎么想到的,看不到一点矫揉造作。翻译有点小问题,从句有点生硬。
小说 波兰 科幻
冷湖 3 当星河如故 第三届冷湖科幻文学奖获奖作品集 豆瓣
作者: 夏笳、凌晨、付强、黎木、谭钢、邓枫涛、罗亦丹、伽辽、星垂 四川科技出版社 2020 - 10
本书收录的第三届冷湖奖获奖作品,系从众多参评作品中挑选出的9篇精华。作者为:夏笳、凌晨、付强、黎木、谭钢、邓枫涛、罗亦丹、伽辽、星垂。其中《当星河如故》这篇作品,讲述了一群科学家去一个空间站执行破解神秘公式的任务,没想到这个公式会致人发疯,为了制止这个公式的进一步扩散,一支小分队决定去炸掉这个空间站。从整体上看,这些作品题材多元、涉猎广泛、视野开阔、构思精巧。融本土风貌与科幻绮思于一炉,亲切耐读而感人至深。
2021年3月29日 已读
这本书让我讨厌科幻了… 对科幻创作整个产生怀疑()感觉跟读《科幻世界》倒也差不多,平均质量相近。每一篇都有些槽点,很多次出现对女性的、对现实生活的令我尴尬的描写。
如果不是想了解这个比赛获奖者水平或者对冷湖很感兴趣… 我只推荐当中那几篇_(:з」∠)_
小说 科幻
鱼河岸小店 豆瓣 Goodreads
漁港の肉子ちゃん
8.1 (21 个评分) 作者: [日] 西加奈子 译者: 吴曦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8 - 1
直木奖获奖作家西加奈子倾情奉献!
《火花》作者又吉直树大力推荐!
你所嫌弃的,可能是别人拼命想要得到的
你以为的失败人生,也许是别人努力活着的结果
---------------------------------------------------------------------
自称作家的男友在留下“我回故乡死一死”的字条后就消失了。肉子带着女儿喜久子来到了北方的渔港,却发现那里根本不是男人的故乡。好心的烤肉店老板收留了母女俩,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许坏肚子。在鱼河岸生活的日子里,肉子做出的各种傻事总是让喜久子感到羞耻,她不想活成肉子的样子。那个小时候无意间发现的秘密,也一直困扰着这个只有十几岁的少女。
没有一个大人是成熟而完整的,即使这样,大家的生活依然在不断继续……
2020年8月27日 已读
感觉有特别多梗要用日文看才能到位,因而影响了看整本书的体验…读原版估计会有很不一样的感觉,应该会更欣赏得来这本书。如果不谈这一点,我一开始觉得这个叙事方法是非常经典的日式叙事方法之一,絮絮叨叨地,带点神经质,所有心事都细节化、正常化,光明正大…至少表面上看会是这样,觉得像《横道世之介》那部电影,觉得能够这样让人轻松地看下去、能够这样流畅地写下去也不赖嘛!只是故事好像有点无聊和不知所以了;读到中后部分,才觉得这个故事有看头起来,觉得其实是用细致入微的语言和框架描述了一种典型人生体验…我有不少共鸣。
小说 日本 生活
The Curious Incident of the Dog in the Night-time 豆瓣
作者: Mark Haddon Red Fox 2004 - 4
Christopher is 15 and lives in Swindon with his father. He has Asperger's Syndrome, a form of autism. He is obsessed with maths, science and Sherlock Holmes but finds it hard to understand other people. When he discovers a dead dog on a neighbour's lawn he decides to solve the mystery and write a detective thriller about it. As in all good detective stories, however, the more he unearths, the deeper the mystery gets - for both Christopher and the rest of his family.
2020年8月23日 已读
有时候觉得好难读啊…真的不想读下去了,但是读有些段落的时候想起自己的事情,觉得自己可以被理解,又大哭了,感到被治愈了。有数学科普成分,然后也有科普到阿斯伯格征人士日常感知的世界是怎样的,周围人跟他们相处会有怎样的困难和合适的应对方法,以及英国的特殊教育学校看起来有比较完善的一套课程…还挺周到的。越读到后面,越觉得能够从克里斯托弗的视角看到世界了。
小说 自闭症 英国
最后一个故事,就这样啦 豆瓣
The Nimrod Flip-Out
7.0 (14 个评分) 作者: [以色列] 埃特加·凯雷特 / Etgar Keret 译者: 方铁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7 - 4
一个男人的漂亮女朋友到了晚上就会变成一个热爱足球的粗汉,而这个男人发现自己和这个粗汉相处得很好;一对不断缩小的父母;一个思想会化为形状的世界;一条悲观主义的会说话的中东鱼。
在这部短小的睿智讽刺短篇集中,以色列最畅销作家凯雷特描述了很多折磨他笔下人物的令人啼笑皆非之事。
冷湖Ⅱ·宿主 豆瓣
作者: 程婧波 / 罗隆翔 中信出版·鹦鹉螺 2019 - 10
2019年4月1日,网上发布了一则新闻:青海天文观测站截获了一段由柴达木盆地发往太空的异常光波辐射,根据已经破译的几个关键词,疑似地球上的未知智慧生命发往其母星的一封求救信。此消息立刻引起了物理学界的关注,联想到霍金的警告,或许地球坐标已经暴露……
-
4月17日,《柴达木日报》头版刊发了一条新闻,大致内容为:近日,国家天文台和紫金山天文台两位台长,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华师范大学等院校,紧急组织科学家前往青海冷湖地区,此举惊动了海西州有关领导也赶往冷湖陪同考察。国家天文台和紫金山天文台台长以及几所院校的科学家为何会在4月1日发布异常光波辐射消息后前往冷湖?此次考察与4月1日的异常光波辐射消息是否有关?是否发现了什么线索?……
-
-
-
8个故事探讨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
创办于2018年5月,由冷湖火星小镇联手行知探索和八光分文化打造,科幻IP的摇篮。
-
姚海军、王晋康、刘慈欣、韩松、何夕等著名科幻人担任评委。
-
关于冷湖的8个深度猜想,涵盖古今、包罗万象
-
题材多元,涵盖硬科幻、悬疑科幻、言情科幻,视野开阔,上迄辽宋的厚重历史,下至现代石油开发的跌宕现实、赶往火星的壮阔未来,尽皆展现
-
这本书收录的第二届冷湖奖获奖作品,系从1 200万字投稿中遴选的8篇精华。作者中既有程婧波、罗隆翔、马传思、王诺诺等中国科幻知名作家,也不乏分形橙子、刘啸、山濛、沈屠苏等闪耀的新星。这些作品题材多元,硬科幻、悬疑科幻、言情科幻都有涵盖;视野开阔,上迄辽宋的厚重历史,下至现代石油开发的跌宕现实、赶往火星的壮阔未来,尽皆展现。冷湖的荒凉寂寥与科幻的昂扬奋进激烈碰撞,这本书就是这种碰撞的结晶。
-
通过这部获奖作品集,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冷湖奖的快速成长,还可以感受到科幻文学的无限可能与希望。
2020年6月30日 已读
在读很多天了,要参加比赛的话还是值得推荐看一下。感觉不是很惊艳,《风城玫瑰》很精致,《宿主》很别致,《高考侠》比较稳定,别的没什么感觉,好像写长了的话就能有一点点点意思,但是不划算。后面全都略读了。“蛋炒饭”那篇也差点意思,点子好像不错,但是推进次序有点奇怪。
冷湖奖 小说 科幻
Out of the Silent Planet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Lewis Simon & Schuster 2003 - 3
The first book in C. S. Lewis's acclaimed Space Trilogy, which continues with "Perelandra" and "That Hideous Strength, Out of the Silent Planet" begins the adventures of the remarkable Dr. Ransom. Here, that estimable man is abducted by a megalomaniacal physicist and his accomplice and taken via spaceship to the red planet of Malacandra. The two men are in need of a human sacrifice, and Dr. Ransom would seem to fit the bill. Once on the planet, however, Ransom eludes his captors, risking his life and his chances of returning to Earth, becoming a stranger in a land that is enchanting in its difference from Earth and instructive in its similarity. First published in 1943, "Out of the Silent Planet" remains a mysterious and suspenseful tour de force.
2020年6月18日 已读
其实一开始看不太懂,看到后半段觉得作者的人设写崩了,同时慢慢觉得明白他想说什么。倒数第二章和第一章首尾呼应。到最后那一章,感觉用的手法很巧妙,同时也想起来这整本书关于Malacandra的设定真的很完善的。
C.S.Lewis 小说 文学 科幻 英国
中央星站 豆瓣
Central Station
7.0 (12 个评分) 作者: [以] 拉维·提德哈 译者: 陈阳 中信出版集团 2019 - 11
【内容简介】
基因孩子、节点人类、增强元人类、数据吸血鬼、机械改造人、弃物之王、造神艺术家……
特拉维夫、中央星站、耶路撒冷、汤圆城、月球港、波吕港……
地球、火星、美茹河星、谷神星、土卫六、初始太空、混沌宇宙……
在不太遥远的未来,一场世界范围内的大离散过后,二十五万 人滞留中央星站。
城市破败,科技失控,生命廉价,数据泛滥,地球沦为宇宙中的垃圾场。
在遭受战争、离散、数据和科技入侵、“人”的定义饱受质疑。
生活在这里的各色“人类”继续着他们的进化……
--------------------------------------------------------------
【编辑推荐】
★ 轨迹奖、坎贝尔奖、世界奇幻小说奖、英国科幻小说协会奖、《卫报》最佳科幻小说奖、日本星云赏得主作品!
★ 以色列科幻鬼才,曾击败史蒂芬·金和乔治·R.R.马丁斩获世界奇幻小说奖最佳小说奖
★吴岩 陈楸帆 刘宇昆 郝景芳 夏笳 王侃瑜 星河 张冉 姚向辉 陈灼 汪梅子... 联袂推荐
★ 横扫13家媒体年度选书 7年拿下16个国际科幻奖项;
★ 作者被《卫报》与菲利普·K·迪克,被《轨迹》杂志与库特·冯内古特相提并论;
★ 以色列文化底色,融合地道赛博朋克设定,科技蓬勃丰盛,灵魂复杂有趣;
★ 神诞生,然后死去。人类也是,唯爱永生。
★ 如果你想知道科幻小说在未来十年会是什么样,看它就知道了。
★ 做一个机器人,你需要信仰。做一个人类也是如此。
★ 即便科技能够取代人类很多功能,甚至连信仰的体验也能通过药物获得,人性依然有无法改变的部分:我们依然渴望爱与被爱,渴望亲友环绕,渴望相信。
-------------------------------------------------------------
【名家推荐】
创作科幻作品是拉维终生的理想。《中央星站》充满了新一代科幻人的担忧和渴望。这不是简单的科幻小说,而是一个多民族共存世界的投影,是对现在和未来的真实寓言。
——吴岩(科幻作家,《心灵探险》作者)
拉维·提德哈用《中央星站》重塑了一个狂野、梦幻及充满乡愁的未来的特拉维夫,也重塑了我们对于科幻小说的理解与期待。
——陈楸帆(科幻作家,《荒潮》作者)
一部令人眼花缭乱的小说,有复杂的政治与更复杂的灵魂。太迷人了。
——刘宇昆(科幻作家,《蒲公英王朝》作者,《三体》译者)
大宇航时代的星际中转站构成一座理想舞台,往来穿梭的过客既是动态背景,同时也是主要角色。《中央星站》集纳了当代科幻的诸多因素:星际开发与文明构建、基因生命培育、异族交往、依赖神经改造实现记忆植入、人工智能的情感表现与文化表达、虚拟现实与真实世界的交融互动……作家以赛伯朋克的叙述方式,颇具仪式感地对生命、对意识、对自我进行不断追寻与拷问,被有意打乱的复杂线索隐藏在不同视角下一组组状若碎片的镜头当中,最终又在作品中部逐渐汇聚并将故事推向高潮……
——星河(科幻作家,《时空死结》作者)
一部真正的赛博朋克小说,兼具菲利普▪迪克式的狂野想象和鲁迪▪拉克式的冷酷思考,令我想起1990年版的《全面回忆》:由无数新奇意象交织成的奇妙世界。非常美妙的阅读体验。
——张冉(科幻作家,《大饥之年》作者)
角色与角色相印证,故事与故事相关联,通过相互勾连的社区透视,我们宛如在特拉维夫的中央车站中穿梭,得窥一个光辉、混乱的未来。是文学与想象力的完美结合。
——郝景芳(科幻作家,《北京折叠》作者)
一幅斑驳而迷人的多元文化地形图,一座包罗万象的后人类蔓生都市,一部赛博朋克版的《四世同堂》。
——夏笳(科幻作家,《关妖精的瓶子》作者)
冷雨、雅法橙、机油和茴香的气味混杂,人类、血族、机械人和他者聚居,虚拟与现实、地球与太空、过去与未来在特拉维夫汇集,万千荒芜的记忆共同织构出属于中央星站的诗意。
——王侃瑜(科幻作家,《云雾2.2》作者)
这位以色列作家所创造出来的未来世界像钻石般闪亮,科技蓬勃丰盛,灵魂复杂有趣。非常有特色。
——姚向辉(科幻作品译者)
作者笔下的特拉维夫,灿烂如初,又丰富如彼,一篇篇短故事连接成一个可信的或然未来。《中央星站》有种奇怪的魅力,我喜欢它的赛博朋克基调,还有那种魔法和科技已无法区分的世界观,更主要的是它对现实和未来的混合描写,让人看到一个多元化的时间线可以往何方延申。
——陈灼(科幻作品译者)
《中央星站》展现了一个英美视角之外的未来,在应许之地,在炙热的阳光与干燥的空气中,植根于另一种历史的未来。
——汪梅子(科幻作品译者)
提德哈,《卫报》将他与菲利普▪K.迪克相提并论,给了全世界一个对遥远未来迷人而富有想象力的描绘。
——查理▪斯弗雷特,《同谋犯》作者
提德哈在这个创造出来的美丽世界里展现了一个丰富的未来。
——大卫·布林,《星潮汹涌》作者
美丽,原创,充满闪光点——我想不出其他科幻小说像它一样。拉维·提德哈是多年来进入该领域最具特色的声音之一。
——阿拉斯泰尔·雷诺兹,《启示录》太空系列的作者
如果你想知道科幻小说在未来十年会是什么样,看它就知道了。
——加德纳·多佐伊斯,畅销书系《年度最佳科幻小说》编辑
-----------------------------------------------------------
【媒体推荐】
世界奇幻小说奖得主(获奖作品《躺着做梦的男人》)提德哈将文学和想象完美结合,将这部小说的背景设定在高耸的太空港。在未来,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和阿拉伯雅法之间的边境小城,半机械的退伍军人向数据吸血鬼提供非法药物;机器人牧师布道并为人们举行割礼;鲍里斯竭力挽救父亲弗拉德,他迷失在了无法逃避的记忆洪流之中;出生于基因改造的孩子开始同时体验真实和虚拟的现实……家庭和信仰带回了他们并支撑着他们。提德哈愉快地融合了经典科幻概念、散文化的风格和概念,让人回忆起这个世界上最好的文学作品。中央星站之下是人们满是尘土的生活,就像纳吉布·马福兹(Naguib Mahfouz)描绘的开罗街道一样,伤痕累累,熙熙攘攘。角色们在与压迫制度下形成的身份认同作斗争,就像奥尔汉•帕慕克(Orhan Pamuk)小说中无家可归的东方人和西方人所做的那样。然而,这无疑是科幻小说。各种信仰的读者都会为之着迷。
——《出版人周刊》星级评论
透过紧密勾连的社区透视,我们可以窥见一个迷人的未来。结论:提德哈(《躺着做梦的男人》《狂暴年代》)每一次出击都会创新,但无论他讲述什么故事,他惊人的天赋都保证提供一些新的、引人入胜的东西。
——《图书馆杂志》星级评论
这只是绝妙作品的一个侧面——短小、内敛、丰富——它最真实的快乐是提德哈散布在文中的各种绝妙想法。
——NPR Books
一个不可思议的,多方面的故事,轻松地从一个角色过渡到另一个角色,就像一次在特拉维夫中心太空港的私人旅行。
——SF Crowsnest
为既光辉又混乱的文化多样性唱了一曲蔓延的颂歌。
——《卫报》
在爱与恐惧中,提德哈使我们想起了渴望与乡愁是多么令人心醉又令人振奋。
——《犹太人旗帜报》
一部绝妙的马赛克小说。
——《纽约科幻评论》
提德哈创造了一个有质感的、原创的未来,与真实的历史和经济紧张相呼应,同时用经典科幻小说中充满人性的深思熟虑的回声来满足资深读者。
——《芝加哥论坛报》
《中央星站》将科幻小说中长久以来看不见的文化情感与经典科幻小说中的情感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套相当优雅的故事。
——《轨迹》
《中央星站》无疑是我最近读过的短篇小说中最好的一部。高贵性感,情感丰富,无论多么复杂,都如水晶般清澈。
——Tor.com
在故事的第一段,我闻到了特拉维夫的味道——肉类烹饪,汗水,沙子和地中海的空气。我看到了城市广场,洋溢着生命、欢笑和语言。我觉得好像回到了家。
——《柳莺》
令人窒息的兴奋……一组奇妙的、有创意的、相互关联的故事,充满了各种感官细节,并致敬了众多科幻设定。
——《星级医学一览》
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 豆瓣
Dom dzienny, dom nocny
8.8 (99 个评分) 作者: [波兰]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译者: 易丽君 / 袁汉镕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7
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国际布克奖得主、波兰文学女王——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代表作,大陆首次引进出版。
魔幻现实主义的碎片化小说,人的世代更迭,是土地的瞬息一梦。
◎ 编辑推荐
☆ 作者奥尔加·托卡尔丘克为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2019年10月颁发),本书18年间在25个国家和地区出版83次。还获得1999年“尼刻奖”读者选择奖,英译本入围2004年都柏林文学奖。
☆ 与《百年孤独》《檀香刑》共同被台湾大学“魔幻写实专题读书会”(骆以军指导)列入十本推荐书目。
☆ 被诺贝尔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二手时间》作者)称为“辉煌壮丽的作家”,并视为叛逆的同路人。
☆ 这是一部由一百多个特写、故事、随笔片段集结而成的一部多层次、多情节的小说。每一个故事都是一篇精致的短篇小说,连缀起来又是一部遍布伏笔与呼应的绝妙长篇。错综复杂的叙事方法带给读者解谜一般的阅读乐趣。
☆ 既易懂而又深刻,既简朴而又饱含哲理,既意味深长而又不沉郁。在托卡尔丘克的小说中,日常生活获得了少有的稠度,充满了内在的复杂性、激烈的矛盾和冲突,以及耐人寻味的转折和动荡不安的戏剧性。
☆ 马尔克斯式的历史,辛波斯卡式的时间,耶利内克式的文化身份,在托卡尔丘克的笔下融合。
☆ 护封采用正反两面印刷,一面是“白天的房子”,一面是“夜晚的房子”。
◎ 内容简介
《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讲述了一个边境小镇,从第一位拓荒至此的制刀匠人在此安居,到女主人公与丈夫迁居这片乡野,同一片土地在千年之间不同的历史瞬间、不同的人生流徙。各种传奇人物在此粉墨登场:长出胡子的圣女、性别倒错的修士、身体里住着一只鸟的酒鬼、化身狼人的小镇教师、会冬眠的做假发的老太太、靠网络收集梦境的女人……千年之间人世沧桑变换、起起落落,但对于土地而言,人的悲欢离合、人的世代更迭,不过是土地的瞬息一梦。
这是一部多种文体交杂、多条故事线相互穿插的奇妙小说,短篇小说、散文、民间故事、圣徒传记,甚至菜谱、笔记,交错呈现。每一个故事都是一篇精致的短篇小说,连缀起来又是一部遍布伏笔与呼应的绝妙长篇。
◎ 名人推荐
辉煌壮丽的作家。
—— S. A. 阿列克谢耶维奇(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二手时间》作者)
梦境,梦境中人的梦境,或梦外真实世界却闪耀着梦之光辉的街道,从外面、里面、上面、下面,编织补缀了这样一幅让读者被拉至上帝视觉位置,俯瞰群梦汹涌此起彼落发生、绽放或黯灭的奇书。
—— 骆以军(《西夏旅馆》作者)
◎ 媒体推荐
她的叙事富于百科全书式的激情和想象力,代表了一种跨越边界的生命形式。
—— 诺贝尔文学奖评选机构瑞典文学院
托卡尔丘克的散文式书写简单朴实。她以一种很自然的口吻讲故事,将其笔下世界的希望、单调与荒谬轻松道出。她使想象与真实的生活交织,梦境掺杂进现实,回忆与当下重叠,并且做得天衣无缝。
——《观察家报》
2002年,她的第一本译入英文的作品《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同样具有神秘的吸引力。她所有的小说都反映了经过再度想象的波兰复杂的历史,她的现实主义是极其魔幻的现实主义。
——《卫报》
◎ 获奖记录
★ 作者获得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2019年授予)
★ 获得1999年“尼刻奖”读者选择奖
★ 英译本入围2004年都柏林文学奖决选名单
2020年4月9日 已读
惊艳的地方是有的,但我总归是不太喜欢…我变成了一个缺乏耐心的人。可能是我没看懂吧。前言对我理解一些篇目的帮助非常大。update:看到后面慢慢有觉得明白了一些。看到最后又觉得不明白了。
小说 文学 波兰
自指引擎 豆瓣
Self-Reference ENGINE
7.6 (38 个评分) 作者: [日]圆城塔 译者: 丁丁虫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9 - 9
★日本芥川奖得主圆城塔处女作。
★菲利普•迪克奖特别奖项获奖作品。
★每一个故事的缝隙都隐藏着无数的故事,一本拒绝99%读者的烧脑杰作。
然后在某一天,在阶梯的极限之高处,有庄严的声音宣布:真理即42。
——圆城塔
————————————
喜爱的姑娘“发疯”开枪乱打,因为她脑子里有一颗来自未来的子弹。
家里的阁楼上发现了一个神秘的黑箱,打开它可能需要宇宙终结的时间。
某天醒来,发现居住的村庄所有的东西都在自我复制。
祖母去世后,她的房子下发现了22个弗洛伊德,它们该当作什么垃圾处理?
……
————————————
20个短篇故事,以交错的情节讲述了一个时间线突然混乱的世界。从身边之物到具有超级运算能力的巨型智慧,每一个都沦陷在时间崩塌的时空里。这一切将以何种方式运转下去?又最终以何种方式恢复正常?想象力不可抵达的地方,正是所有故事的起点。
————————————
名家推荐:
圆城塔的小说常常能唤起我日常的恐惧:我所看见的世界也许是最不真实的世界。
——韩松
在时间迷失的宇宙里,圆城塔为我们重新创造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
——王晋康
阅读这本书太费脑了,但获得的阅读快感也是从未有过的。
——陈楸帆
阅读圆城塔的小说就像是攻略“黑暗之魂”系列。大脑在不断“受死”却又乐在其中。
——陆秋槎
在下不喝酒不练剑不打游戏读了三天三夜也没读懂,但就是读得爽,立刻推荐一千个人立刻!
——梁清散
2020年1月14日 已读
不知道是翻译还是原文的关系,阅读体验不流畅。高潮有,但是太少了。比起科幻小说,觉得它更适合叫科幻哲学散文。日风蛮重的,脑洞也很大,且有时有中二气息。
小说 日本 科幻 豆瓣阅读
极点没有时差 豆瓣
8.0 (6 个评分) 作者: 曾良君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9 - 8
有社交障碍的周芝龄独自留学海外,学业、文化、友谊、爱情, 95后少女在跌跌撞撞中野蛮生长。
周芝龄仓促的留学生活中麻烦不断,她那略显糟糕的意大利语水平,总是无法与他人打成一片的性格问题,沉重又令人焦虑的课业,以及过往那并未随着时间而消逝的纷纷扰扰,让她独自在大洋的另一端饱受困扰。就在这时她误打误撞结识了为人刻薄油滑的中国男生张颖程和冷漠聪慧却又总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德国男生 Rolf Kademann,三个素不相识又性格迥异的人,因为接连不断发生的事情,以及在张颖程强烈想要组成一个小团体的心愿下,勉为其难临时成为朋友……
2020年1月2日 已读
两三年前读过,当时推荐给对象之后自己也自己也一起读,二刷了一遍。很甜,对象很喜欢。期待电影化。
小说 曾良君
河童 豆瓣
8.4 (55 个评分) 作者: [日] 芥川龙之介 译者: 秦刚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 - 9
首个《河童》单行本
芥川龙之介遗世之作
20世纪日本文学经典
《罗生门》表现了一个东方而古典的芥川龙之介,而《河童》展示了一个引领20世纪亚洲现代文学的现代派、先锋派的芥川龙之介。
本书收录芥川的短篇小说共6篇。
《河童》通过精神病院23号患者的自述,讲述了一段与人类社会既相悖又相似的河童国里的见闻与经历。虽然假托了一个虚构的世界,但贯穿全篇的机警的讽刺和犀利的批判处处指向现实,反而比当时很多现实主义作品都更准确也更生动地刻画出了20世纪20年代日本社会真实而本质的一面。
在河童国内,所有观念都在嘲讽着现实社会中的人们,它们了解人类胜过了解自己。一旦掌握了它们特有的语言,接受了它们的怪异思想,离开了这个乌托邦之后,便会立刻陷入对人类产生无比嫌恶的烦恼之中。故事主人公好不容易才返回人世间,但由于已经无法习惯人类的生活,被当成了疯子。
2019年12月30日 已读
没想到是芥川龙之介写的…之前对他了解不多,之前的印象和这本书给我的关于他的印象很不一样。《河童》一篇,内容固然精彩,但总觉得还有些发挥余地——会觉得是神经质的信手拈来,没法太多、更多加思考就必须要下笔(这当然和我对自己的理解有关),不过可能这样比较自然吧。总体上感到是有趣的。
小说 文学 日本 芥川龙之介 豆瓣阅读
软件体的生命周期 豆瓣
The Lifecycle of Software Objects
8.7 (89 个评分) 作者: [美] 特德·姜 译者: 张博然 / 李克勤 译林出版社 2015 - 5
你永远不可能挽救每一只数码体
人工智能时代的小人物大命运
《软件体的生命周期》结集特德·姜最新的六篇作品:《软件体的生命周期》、《赏心悦目》、《商人和炼金术士之门》、《呼吸——宇宙的毁灭》、《前路迢迢》及《达西的新型自动机器保姆》——
安娜在蓝色伽马培育数码体,供喜爱之人购买当宠物。随着数码体市场的发展、壮大、冷淡和萧条,数码体们的命运也随之发生变迁。
戴上“审美干扰镜”,人们就无法分辨一个人相貌的美丑。这一新技术的诞生是否可以彻底根除相貌歧视,让我们听听那些当事人是怎么说的。
穿越时空之门回到过去,能够对既定的事实带来改变吗?
每天早上醒来之后,先把用完的肺换掉。来自地下的空气流源源不断,只可惜,我们耐以生存的似乎并不是空气。
当你的每一个决定都被他人精确预料,你是欣然接受,还是无助挣扎?
把孩子给保姆照料让人不放心,可如果这个保姆是个严格执行命令、百分百听指挥的机器人呢?
2019年5月15日 已读
一流的构思,强大的笔触。翻译有两个小地方有点奇怪——书名这篇,是不是把 'too demanding' 翻译成“要求过高”,'This isn't real'翻译成“这不是真实的”了?
小说 特德·姜 科幻 科幻小说
神秘博士:沙达 豆瓣
Doctor Who: Shada
8.8 (20 个评分) 作者: [英] 道格拉斯·亚当斯 / [英] 加雷斯·罗伯茨 译者: 姚向辉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 - 8
五岁那年,斯加格拉断定:上帝并不存在。
面对如此启示,宇宙间的绝大多数人只可能有两种反应:如释重负,或是黯然神伤。只有斯加格拉不一样,他心想:等一下,这不就意味着有一个位置空出来了嘛。
许多年后的今天,斯加格拉低下头,第一次自信地打量这颗原始的星球。他最喜欢俯瞰众生。
考虑到种种因素,斯加格拉认为,在十分制里,地球只能打两分。这颗星球落后的让人沮丧,但事实上,也是完美的藏身之处,而他要找的那一位正是这么做的。他徒步走进这座名为“剑桥”的小城市,此行的目标,就在这个所谓的大学城里。
博士,博士……
不知为何,这两个字使得斯加格拉暂时避退,重新盘算。他很确定在穿越半个宇宙的路上读到过“博士”的什么资料。克罗诺蒂斯教授的“非常老的朋友”不可能是地球人,因此博士必然是一名时间领主。
斯加格拉需要更多的情报。这位博士是谁?Doctor Who?
2018年4月22日 已读
虽然不是处处都很完美吧,可是非常Doctor Who。你看了就明白我是什么意思。我本来对它的小说没有太多想法的。不知道Gareth具体做了什么,但是完善后的作品除了一开始有点云里雾里,其实真是很缜密,又很多惊喜,就也很道格拉斯。伏笔又多又合理,高潮迭起;设定强。对Classic Who有了新认知。
DW 小说 科幻 英国
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 豆瓣 Goodreads
The Lost Salt Gift of Blood
9.0 (242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 译者: 陈以侃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5 - 6
《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所收入的七个故事,有少年渴望摆脱家族在海岛世代挖煤的命运而在成年之际离家远行,有人到中年的大学教师回忆少年时他那心怀壮志但困居海岛打鱼为生的父亲,有散居各地的大家族在老祖母96岁生日之际齐聚老祖母寡居的海角……这些故事勾画了男女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 紧密的纽带和难以逾越的鸿沟,既温柔又残酷。
这些故事都发生在新斯科舍省布雷顿角那些严酷的风景中,写的都是复杂、神秘的人心。它们被记忆和传说浸润,被海水和鲜血冲刷,而这些海水和鲜血,都曾流淌于同土地和海洋漫长的搏斗中;麦克劳德颂扬的是一种和自然世界的深情交融,以及面对变迁、面对爱与失去,多少世代之间某些一脉相承的东西。
很难想出还有谁能写出具有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般魅力的小说。
——爱丽丝•门罗
和福克纳或契诃夫的作品一样,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的短篇小说既是地域的,又是普世的,而且,我也认为它们是不朽的。
——迈克尔•翁达杰
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的《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自1976年出版以来,已经成了加拿大的经典。这些怀着深厚情感考究雕琢出来的短篇,背景都设在布雷顿角……但读者不会感觉他在描绘异域奇事,或在创造狭隘的地域文学,反而,他们会想到一些与之亲近的世界。……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的布雷顿角无处不在。任何人只消跨一步便能进入。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
因为这些故事的音调、节奏控制得极好,也因为麦克劳德擅于处理纯正、真实的情感,它们渐渐越来越出名……当代潮流和现代反讽,他都不感兴趣。他的故事天才之处就在于,他使笔下的虚构世界没有时代局限。
——科尔姆•托宾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 Eggplant.place Eggplant.place Goodreads
Se una notte d’inverno un viaggiatore
9.1 (154 个评分) 作者: [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 译者: 萧天佑 译林出版社 2012 - 4
在大陆,王小波、苏童、阿城、止庵是他的忠实粉丝
在台湾,朱天文,唐诺是卡尔维诺不余遗力的传播者
在香港,梁文道说他一直在准备谈卡尔维诺,可是一直没准备好
权威版本,全面修订2006年单行本译本,并增补卡尔维诺各作品自序、后记、注释等重要资料
知名设计师全新装帧,精装双封设计,书脊烫金,封面采用原创线条图,赋予每部作品文学个性
卡尔维诺用小说搭起迷宫,与读者你一起做文字和思想的游戏,正如情欲开放了男人和女人的时空,阅读,也让读者、作者和作品碎成万花筒里的玻璃,自由变幻着世界。繁华镜像之间,你是否看见了卡尔维诺的狡黠?
看了高兴的爱情故事 豆瓣
作者: 方悄悄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6 - 8
15篇纯净明朗的爱情故事,如水般渗透心底,直至回忆。那些有你的时光,是我人生中最闪闪发光的日子。相遇时的微笑,分别时的泪水,哪一个更好地代表了恋爱的本质?
艰难中必有甜美与希望,无论如何还是要恋爱啊。
2018年1月15日 已读
昨天开始读的 明天应该就能读完了
1.11-1.15 诶 我还挺喜欢的 因为挺想看方悄悄写的书 也挺想自己体会一下看一本褒贬不一的书 而且我也想学一下恋爱 就买了 看了确实有高兴 也觉得很特别 不打五星是因为读起来太轻松了_(:з」∠)_ 觉得自己没有动脑 但总的来说 要谢谢方悄悄
小说 方悄悄 爱情
你一生的故事 豆瓣
Stories of Your Life and Others
8.6 (27 个评分) 作者: [美] 特德·姜 译者: 李克勤 / 王荣生 译林出版社 2016 - 10
《你一生的故事》为 电影《降临》的原著小说,此外还收入《巴比伦塔》《领悟》《除以零》《七十二个字母 》《人类科学之演变》《地狱是上帝不在的地方》外,本书新增篇目《赏心悦目》。
——————————————————————————————————
《你一生的故事》结集特德•姜早期的八篇作品:代表作《你一生的故事》、处女作《巴比伦塔》以及《领悟》、《除以零》、《七十二个字母 》、《人类科学之演变》、《地狱是上帝不在的地方》、《赏心悦目》——
一个语言学家学会了一门外星语言,彻底改变了她的世界观。过去、现在、未来,在她眼前同时展开。
为了离上帝更近,人类伐木烧砖,拉车砌塔,经过无数个世代的辛劳,终于建成一座巍峨耸立于天地之间的通天塔。
只要一小瓶药水,就能拥有超人智慧,这个诱惑无人能挡。可惜超人不止一个,荡气回肠的超人对决之后,领悟终极的智慧。
任何数字除以零,都不会得出一个有意义的结果。两个人的感情除以零,结果是什么?
在一个“名字驱动一切”的世界,命名师们玩转七十二个字母,寻找人类种族繁衍的密码。
当人类的所有科学研究仅仅局限在解读后人类的科研成果时,这种研究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
妻子在天使下凡时去世,丈夫却必须学习如何热爱上帝,以便死后与妻子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