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Idea Makers 豆瓣
作者: Stephen Wolfram Wolfram Media, Inc. 2016 - 7
摘自 Wolfram 本人blog
I spend most of my time trying to build the future wi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t for many years now I’ve also had two other great interests: people and history. And today I’m excited to be publishing my first book that builds on these interests. It’s called Idea Makers, and its subtitle is Personal Perspectives on the Lives & Ideas of Some Notable People. It’s based on essays I’ve written over the past decade about a range of people—from ones I’ve personally known (like Richard Feynman and Steve Jobs) to ones who died long before I was born (like Ada Lovelace and Gottfried Leibniz).
The book is about lives and ideas, and how they mix together. At its core it’s a book of stories about people, and what those people managed to create. It’s the first book I’ve written that’s fundamentally non-technical—and I’m hoping all sorts of readers without deep technical interests will be able to enjoy it.
2020年4月22日 已读
怎么这样啊…好像科普书啊。我对Mathematica和数学都不是那么精深,很难觉得有意思,作者没有提前告知吧。读完后update:副标题其实很贴切啊,这本书就很personal的一个视角,时不时要提到自己的宝贝Methametica, A New Kind of Science, Rule 30;我对这些都不太了解,而且书里还时不时突然开始讲数学,我就懵逼了;逻辑学的内容这本书之前读到过一些,所以大概能懂一些;其它的就是读到后面确实有看到关于idea making重要的事情,也了解到一些八卦,这些部分就还挺好看的。
Stephen_Wolfram Wolfram 传记 历史 回忆录
逻辑的引擎 豆瓣 Goodreads
Engines of logic
8.3 (18 个评分) 作者: [美] 马丁·戴维斯 译者: 张卜天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 5
本书介绍了现代计算机背后的那些基本概念和发展这些概念的人,描写了莱布尼茨、布尔、费雷格、康托尔、希尔伯特、哥德尔、图灵等天才的生活和工作,讲述了数学家们如何在成果付诸应用之前很久就已经提出了其背后的思想。博达著作权代理有限公司授权出版据美国W.W.Norton公司2000年版本译出。2007年第二版亦使用同一ISBN。
2018年4月12日 已读
作为梳理历史的书,资料其实有种非常齐全的感觉,也很有趣味性和条理,但是也必然有要仔细想想和集中注意力才能看下去的地方,这就要求有兴趣才会喜欢读,觉得写得好。其中更是有作者自己作为亲历者的一些看法和认为应当有的澄清,对理论的解释很好听(虽然我还是有觉得不懂),夹杂了世界时局和学者们家庭背景和性格——几乎都相当鲜明——对研究的影响,反过来也就是满足了关于这段历史的八卦。作为科学史,也是反应了科学发展本身体现出的不同时期人们可能会有的思想上面的局限性。觉得新版封面设计与时俱进,好看。
历史 数学 科学 科学史 科普
从一到无穷大 Goodreads 豆瓣
One Two Three... Infinity
9.3 (92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乔治·伽莫夫 / 校注 吴伯泽 译者: 暴永宁 译 / 吴伯泽 校 科学出版社 2002 - 11
《从一到无穷大:科学中的事实和臆测》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的科普经典名著之一,1970年代末由科学出版社引进出版后,曾在国内引起很大反响,直接影响了众多的科普工作者。
作品以生动的语言介绍了20世纪以来科学中的一些重大进展。先漫谈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然后用一些有趣的比喻,阐述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四维时空结构,并讨论了人类在认识微观世界(如基本粒子、基因)和宏观世界(如太阳系、星系等)方面的成就。
2015年3月16日 已读
很有意思的书,不用太高的水平就能看懂。
数学 科学
宇宙的琴弦 豆瓣
The Elegant Universe
8.5 (27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布赖恩·格林 译者: 李泳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 8
B·格林是当今世界领先的弦理论家之一,他十分精妙地把科学思想与写作融合起来。本书撩开了弦理论的神秘面纱,揭示了一个十一维的宇宙。那里,空间的纤维撕裂了又自己缝合起来,一切物质——从最小的夸克到最巨大的超新星——都在微观的小能量环的振动中产生。
本书荣获2000年安万特科学图书奖。从愉快的园中漫步到浇花龙头上的蚂蚁,为了说明现代物理学正在揭示的美妙而困惑的实在,格林用了很多例子。 本书的才情令人眩晕,也没有哪本书像它那样启迪思想,愉悦读者。它真是一部科学的杰作——一次愉快清心的现代物理学旅行,让我们比以前离宇宙更近了……
时间简史(普及版) 豆瓣
Briefer history of time
9.0 (23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列纳德·蒙洛迪诺 / [英] 史蒂芬·霍金 译者: 吴忠超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 1
《时间简史》(普及版)是一本探索时间本质和宇宙最前沿的通俗读物,是一本当代有关宇宙科学思想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它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观念。史蒂芬·霍金这本畅销世界的《时间简史》已成为科学著述的里程碑。这不仅归因于作者迷人的表达方式,还归因于他讨论的令人敬畏的主题:空间和时间的本性,上帝在创生中的作用,宇宙的历史和将来。但是,在它问世后的岁月里,有些读者一直不断地向霍金教授诉说,该书某些最重要的概念理解起来非常困难。
这就是写作《时间简史》(普及版)的缘起和理由:作者希望读者更容易接受它的内容——同时还纳入最新的科学观测和发现。
虽然本书在篇幅上的确是“更简明”些,但它实际上却扩大了原书伟大的论题。删除了纯粹技术性的概念,诸如混沌的边界条件的数学等等。相反,包括相对论、弯曲空间以及量子论的课题,它们虽然具有无穷的趣味,但却由于散布于原书而很难理解,现在则各自分章论述。在重新组织《时间简史》(普及版)之际,作者得以扩展特别有兴趣的领域并收入最新的进展,从弦论的最新发展,到寻求物理学中各种力的完备统一理论令人神往的进展。如同本书早先的版本——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寻找时间和空间核心可望而不可及的秘密这一未竞之业中,《时间简史》(普及版)将引导世界各地的普通读者。
37幅色彩缤纷的插图为文字增辉,使《时间简史》(普及版)令人振奋地傲然屹立于科学文献之林。
2014年6月17日 已读
附的图片都还不错,语言生动易懂,和《时间的形状》比各有优点,可是里面的内容举例也许太好了,在别的书里都见过雷同的段落,太多部分被引用太多遍,大部分都见过,概念已经大致理解了,于是粗粗翻阅完毕,没有什么收获。
入门 科学 科普
60秒科学 看宇宙 豆瓣
Instant Egghead Guide:The Universe
作者: [美] JR Minkel Scientific American 译者: 孙正凡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3 - 5
《图灵新知:60秒科学•看宇宙•《科学美国人》专栏文集》精选自的“60秒科学”栏目,主要介绍宇宙中的物质和能量相关定理,量子力学的诡异性质,空间、时间和物质运动的神秘联系,太阳系的组成,银河系内外的奇幻成员,宇宙大爆炸等宇宙论,内容广泛涉及物理学和天文学知识,充满了自然奇趣。适用于对宇宙科学感兴趣的所有读者。
2013年12月7日 在读
语言明快,简练,想要了解基础知识或复习一下初中-高中知识都可以选它,书背面亚马逊网友的评论很贴切,五岁的小朋友也有能力看这本书,我准备没事就翻几页。
入门 科学 科普
聊聊狭义相对论 豆瓣
作者: 仰观苍天思寰宇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聊聊狭义相对论》将带您回到物理学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19世纪末,物理学上空天生异象,不见“风”起,却“乌云”涌动物理学的春秋战国时代由此拉开序幕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专利局小职员揭竿而起,一剑刺破了旧世界的夜空…您将会看到“空间与时间齐飞,质量共能量一色”的仕丽景观;将会碰到一对差点不知孰老孰少的孪生兄弟:将会遇到“长剑变成小铁钉”的咄咄怪事;此外,还有物理版的绝代双骄、梁祝化蝶…
2013年8月18日 在读
语言幽默轻松,读这本书是一种享受。
科学 科普
疯狂科学 豆瓣
Theo Gray's Mad Science: Experiments You Can Do At Home - But Probably Shouldn't
作者: (美)格雷 译者: 张子张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 - 5
《疯狂科学(彩色典藏版)》被科技部、中国科协、中宣部等19部门组成的全国科技周组委会评为“2011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作者通过一些常人难以想象甚至很危险的实验,为我们展示了看似简单但却奥妙无穷的科学原理。很多实验甚至超越了你的常识,让你大吃一惊。将告诉你怎样用饼干发射火箭模型,怎样从玻璃杯中变出尼龙丝,怎样制造漂亮的电池,甚至包括如何用液氮快速制作美味的冰激凌,如何用火柴点燃钢铁,如何用水银制作最原始的电动机……
2013年8月14日 已读
作者的态度很友好,语言很诚恳,内容很丰富+生动+有趣,喜欢这本书,也喜欢他女儿!
化学 实验 科学 科普
脑的阅读 豆瓣
Reading in the Brain: The Science and Evolution of a Human Invention
8.3 (6 个评分) 作者: (法)迪昂 译者: 周加仙等 中信出版社 2011 - 6
千百年来,眼睛扫视书页,并唤起脑中的整个阅读过程,这种看似简单实则非常复杂的脑机制一直是一个难解之谜。我们对阅读的行为已经习以为常,而忘记了它是一项非常惊人的成就。白纸上的一个个黑色符号是如何引发一系列的声音以及意义的呢?我们的大脑皮层是上百万年演化的结果,我们原本的生存环境中并不存在书写与阅读,但灵长类的脑又是如何演化出识别单词和符号的能力的呢?
法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认知神经科学家斯坦尼斯拉斯?迪昂根据他在人脑阅读方面卓有成效的研究,破解了这个谜团,向我们展示了人脑神奇阅读能力是如何形成的。迪昂在大量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全新地看待脑阅读机制与文化的思想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对教育和学习的观点,史无前例地引领着我们探索人类的能力。
2013年8月10日 在读
揭秘蛮刺激的,长知识了。
科学 科普
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 豆瓣
作者: [德]贝蒂娜·施蒂克尔等 译者: 张荣昌 三联书店 2003 - 7
本书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有时候我的儿子路易斯会突然出其不意地向我提出一个问题,譬如最近就向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爸爸,你究竟为什么活着?……”具体内容包括:为什么布丁是软的,石头是硬的?;什么是政治?;为什么要有科学家?;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为什么我不能光吃油炸土豆条?;我们为什么必须上学?;天空为什么是蓝的?;电话是怎么回事?;不久就有两个我吗?;为什么会有战争?;为什么印第安人不知道疼痛?;妈妈和爸爸为什么必须上班?;究竟是谁发明了戏剧?等一些天真的问题,权威的回答。大人和小孩都值得一读。
2013年8月10日 在读
被选进了新语文读本我才知道它。
科学 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