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脑与意识 豆瓣
Consciousness and the Brain: Deciphering How the Brain Codes Our Thoughts
7.8 (9 个评分) 作者: 斯坦尼斯拉斯•迪昂 (Stanislas Dehaene) 译者: 章熠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8 - 11
[内容简介]
除宇宙外,大脑是目前人类的头号未解之谜,宛若科学领域闪耀的王冠,而王冠上璀璨的明珠,要属人的意识,它令人着迷又深不可测。意识吸引了全世界科学领域的巨擘的目光,而脑科学家斯坦尼斯拉斯·迪昂从这些人里脱颖而出,他让意识探索从空想走向实践。如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埃里克· 坎德尔所说,迪昂开创的一系列意识实验,彻底改变了脑科学领域。
在《脑与意识》中,迪昂集结了意识与思维近20年来的前沿研究成果,用丰富、富有创新性的实验,将深奥难懂的脑科学知识,以大众看得懂的方式娓娓道来,发现了人类主观意识的客观标志,原来意识是“可见的”,掀起了脑科学的新篇章。
从我们感觉不到无意识讲到人人可察觉的主观思想,从意识的功能讲到意识的测量方法,从与植物人沟通讲到创造有意识的AI。本书对意识与思维背后的脑活动进行了重新定义、检验和阐释,探讨了意识在临床医疗和未来科技方面的潜在用途和进展,为读者打开了新思路。迪昂与同事提出的突破性理论“全脑神经工作空间”书中也进行了详细解释。
让我们跟随迪昂一同踏上旅程,探索人类思想、情感与意志背后那复杂而令人兴奋的真相。
[编辑推荐]
●电子化、智能化将是人类未来的生活基础和主流,这意味着脑科学,尤其是意识问题,将成为人类研究的核心。本书的新探索、新方法、新范式、新观点无疑会为将来脑科学发展开辟新疆土。
●斯坦尼斯拉斯·迪昂的研究跨越神经科学、教育学、心理学、生物学,作为全世界极具影响力的认知神经科学家、欧洲神经科学领军人、“神经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大脑奖得主,迪昂已超其导师、认知神经科学的创始人之一迈克尔·波斯纳,确立了自己在脑科学领域的大神级地位。
●这本书适合所有奋战在一线的医疗技术人员、医生和人工智能技术专家,它可以帮助医疗人士对病人的意识情况做出诊断,让人工智能专家找到如何让AI拥有人类思维这一问题的答案。本书也适合任何与脑科学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学科专业人士。对神经科学、实验心理学、教育学初学者来说,它是了解大脑很好的入门书籍,为读者提供了清晰可操作的意识实验范式,对这些学科的专家而言,本书呈现了一幅完整的现代意识研究拼图。对于乐于探索前沿知识的读者,他们可以从这些设计新奇、令人拍案叫绝的实验中锻炼科学思维与逻辑推理。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埃里克·坎德尔、世界领军神经科学家克里斯·弗里思、加州理工学院的生物学和工程学教授克里斯托弗·科赫、《华盛顿邮报》等盛赞。中科院院士、核物理学家、浙江大学教授唐孝威倾情作序,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周晓林、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退休教授顾凡及、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李恒威、果壳网CEO姬十三、苇草智酷创始合伙人段永朝盛赞推荐!
●湛庐文化出品
2021年4月21日 已读 居然说是威尔尼克区…头一次看到这样的翻译。另外,参考文献变成二维码,说是为了节省纸张… 还挺让我无语的。软件显示我读了12多个小时。关于这本书的内容,我无法评价。
意识 神经科学 科普 脑科学 认知科学
阿斯伯格综合征完全指南 豆瓣 Goodreads
The Complete Guide to Asperger's Syndrome
8.1 (45 个评分) 作者: [英]Tony Attwood 译者: 燕原 / 冯斌 华夏出版社 2012 - 8
作为世界知名的阿斯伯格综合征领域的临床心理学家,作者托尼•阿特伍德博士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从事临床诊断与咨询的工作,经他诊断和治疗的各年龄段的阿斯伯格综合征人士多达几千人。他还在世界各地为阿斯伯格综合征人士和家长以及专业人士举办各种讨论和学习班,帮助了许多阿斯伯格综合征人士 和他们的家庭。
在《阿斯伯格综合征完全指南》中,作者以浅显易懂的语言介绍了阿斯伯格综合征的病因、特征,阿斯伯格综合征人士的特殊兴趣和认知、情感、运动、语言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他们与众不同的能力和在社交方面存在的困难。作者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提出了针对这一群体的治疗方案和干预措施,以帮助他们创设一个适合于学习、生活的环境,更好地融入社会。
本书第一版自2006年问世以来,一直受到英语国家的家长、教师和专业人士的关注,并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畅销世界多个国家。中文简体版的译自2008年的平装英文版。
译者简介
燕原,北京人,199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应用物理系,1996年移居美国,1999年在美国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目前在家教育孩子并从事一些公益活动。育有两子。长子出生于1999年,具有典型阿斯伯格综合征特征,从2009年开始在家读书至今。译著《我心看世界——天宝解析孤独症谱系障碍》已于2012年由华夏出版社出版。
冯斌,浙江杭州人,1986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1992年移居美国,并获得物理学及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育有一子一女,长子出生于1999年,三岁半时被诊断为孤独症,在美国就读于特殊学校至今。自长子被诊断以来,长期担任以琳自闭症论坛(http://new.elimautism.org)的版主及志愿者,为国内的家长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信息。以其教育子女日记为蓝本的《林中鸟儿唱不停》即将由华夏出版社出版。
2021年4月8日 已读
原来两位译者都是孤独症患儿父母… 书中有些篇目我之前读过或了解过了。对这个题材很感兴趣,而这本书确实给出了专业而足够详尽的解答,读完后(现在)觉得能把阿斯伯格征人士的日常生活想得比原先清楚多了。只是这几年应该又有新的研究出来了,我了解到的一些重要研究进展没有在书中体现出来;还有就是东亚还有此地的情况还挺不一样的,给出来的一些建议、现状描绘对“我们”可能比英美的小孩家长不现实太多了(其实这个环境和这个环境里大多数的家长完全是逆着这里面的建议做事… 我无法想象他们能愿意配合、理解、帮助、支持),有一些完全用不上,只能感慨差距。不太认同里面那些Aspie被摘录进去的,好像在说Aspie比NT更好、更优越的一些话,比如“阿斯伯格综合征可能是人类发展的未来”,我觉得有待商榷,放在里面我觉得蛮招黑。
孤独症 心理 心理学 科普 精神分析
大脑是台时光机 豆瓣
Your Brain Is A Time Machine
作者: [美]迪恩?博南诺(Dean Buonomano)著 译者: 闾佳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0 - 5
几乎没有什么问题比涉及时间的问题更复杂而深刻。
哲学家们思考时间是什么,它到底是单一的瞬间,还是完整的维度。
物理学家努力解决为什么时间似乎只朝着一个方向流动,时间旅行是否可行,甚至于,时间是否存在。
神经科学家和心理学家竭力想要理解“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到底意味着什么。
时间还是自由意志问题的核心:未来是一条开放的道路,还是已由过去注定?
人解答时间相关问题的能力,受制于人类大脑的结构和局限性。
大脑是一台时间机器,这是大脑经过漫长进化预装的一种能力,这台机器不光能判断时间,预测未来,还能让我们在精神上将自己投射到未来,称为精神时间旅行,这是人类具有的独特能力。
无论是记忆、生物时间节律、第六感,还是时间的空间化、精神时间旅行、意识,当中的任何一个概念和大脑对时间的感知结合起来,都会产生引人不断探索的无穷吸引力。
这是一部关于时间感知超级酷炫且深刻的脑洞大开之作,横跨神经科学、心理学、哲学、数学、物理、生物等诸多交叉领域,打开你对世界的崭新认知!
2021年2月11日 已读
得到上读的,花了10小时52分钟。我没指望这本书这么宽泛这么详细呀。我还以为会更紧凑围绕主题,更有趣呢!结果其实还是本科普书啦,物理、神经科学、心理学、语言学方方面面都有科普。唉…内容很丰富,大多都很有趣,但是比起我的预期太散了。怎么还聊到自由意志上面了?最后几章的内容还有前面有些内容我都思考过。
哲学 心理学 感知 时间 物理
Idea Makers 豆瓣
作者: Stephen Wolfram Wolfram Media, Inc. 2016 - 7
摘自 Wolfram 本人blog
I spend most of my time trying to build the future wi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t for many years now I’ve also had two other great interests: people and history. And today I’m excited to be publishing my first book that builds on these interests. It’s called Idea Makers, and its subtitle is Personal Perspectives on the Lives & Ideas of Some Notable People. It’s based on essays I’ve written over the past decade about a range of people—from ones I’ve personally known (like Richard Feynman and Steve Jobs) to ones who died long before I was born (like Ada Lovelace and Gottfried Leibniz).
The book is about lives and ideas, and how they mix together. At its core it’s a book of stories about people, and what those people managed to create. It’s the first book I’ve written that’s fundamentally non-technical—and I’m hoping all sorts of readers without deep technical interests will be able to enjoy it.
2020年4月22日 已读
怎么这样啊…好像科普书啊。我对Mathematica和数学都不是那么精深,很难觉得有意思,作者没有提前告知吧。读完后update:副标题其实很贴切啊,这本书就很personal的一个视角,时不时要提到自己的宝贝Methametica, A New Kind of Science, Rule 30;我对这些都不太了解,而且书里还时不时突然开始讲数学,我就懵逼了;逻辑学的内容这本书之前读到过一些,所以大概能懂一些;其它的就是读到后面确实有看到关于idea making重要的事情,也了解到一些八卦,这些部分就还挺好看的。
Stephen_Wolfram Wolfram 传记 历史 回忆录
通识 豆瓣
学問のしくみ事典
6.9 (18 个评分) 作者: 日本实业出版社 / [日] 茂木健一郎 主编 译者: 杨晓钟 / 张阿敏 后浪丨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9 - 2
日本实业出版社倾力打造的各学科知识总览
囊括4大门类,图解36个具体学科
满足你对各学科知识的好奇心
助你成为拥有非典型性才智的人才
◎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图文并茂的全学科导读图书,清晰的脉络梳理,生动的图谱展示,通过阅读,对于已知的内容你会更加详知;对于未知的领域你会获得新知。
☆ 对于准备开展大学生活的初学者,这是一本开启各个学科入门之旅的神奇钥匙。
☆ 对于治学具体学科的研究者,这是一本可以帮助你拓宽眼界,增加其他门类知识储备的学科智库。
☆ 对于投身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这是一本让你在专攻术业的同时,可以涉猎广泛的极简指南。
☆ 对于大众读者,这是一本打破文理科界限,从宏观视角俯瞰整个学科世界的通识文本。
◎ 内容简介
大学里都有哪些学科门类?为了应对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我们还应该了解些什么?这本《通识:学问的门类》也许会给迷茫中的学生一些启发,给需要“自我充电”的职业者一些助益。编者将本书内容分为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及文化艺术四大门类,并将隶属于不同门类的共36个具体学科从时间发展脉络、主要代表人物、学科发展关键成果以及个别学科在日本的发展现状等方面向读者展示各个学科的基本发展情况。在文字叙述的同时,书中穿插了大量关于具体学科内容的图表,以多样图表的形式立体呈现各学科发展中的主要人物、关键时间、重要事件等。简明的文字表述,清晰的图谱展示,图文并茂,为读者开启了解各个学科的大门。
2020年3月19日 已读
不是很好看,但是对选专业应该蛮有用。感兴趣的部分会好读很多,此外觉得是学到不少,有更广阔的视野了,了解了一堆对于我而言是「冷知识」的知识。
感觉英文翻译蛮有问题的。
后浪 图解 日本 科普 通识
世界重启 豆瓣 Goodreads
The Knowledge: How to Rebuild Our World from Scratch
8.2 (13 个评分) 作者: [英]路易斯·达特内尔 译者: 秦鹏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
我们熟知的世界已经消亡。而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接下去该怎么办?
本书是一本针对幸存者的指南,作者路易斯•达特内尔不仅探讨了如何让人们在灾难后的几个星期里活下去,更介绍了末日之后,恢复人类文明所需的那些非常基础但却最重要的知识精华:从如何发展农业、喂饱肚子,到怎样提炼矿物、制造药品,再到铺设电网、发展交通等。
这本书是一个思维实验,也是重新梳理人类文明发展的知识指南。在科学发展的今天,当我们沉浸于文明带来的便利时,或许更应该思考一下,假如文明崩溃,我们该何去何从?
《世界重启》是一本基础知识入门书,也是技术社会的重建蓝图,文明延续的关键,或许就隐藏在本书中。
▷《世界重启》是本让人欲罢不能的书,不但审视了支撑现代社会的那些基本却重要的技术原则……而且在妙趣横生的阅读中,让我们对人类的智慧充满了乐观。
——《华尔街日报》
▷一项无与伦比的成就。丹特内尔用言简意赅的内容阐释了文明的基本要素。即便文明没有毁灭,这也是一本有趣的书。但如果文明真的毁灭,这将会成为新世界的圣书——达特内尔将成为那个世界的伟大先知。
——《泰晤士报》
▷重启人类文明的终极DIY指南。凭借着科学理性,达特内尔描绘了一个被毁灭的地球上可能出现的情景,为幸存者提供了从无到有重建文明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技术指导。很多读者都会兴奋地发现,这本书提醒我们重新意识到了人类这个物种所具有的无限顺应力。
——《自然》杂志
2020年2月15日 已读
介于科普和科幻之间。感觉更适合科幻或化学爱好者,前者可以把这些知识用到虚构之中,后者乐意把这些东西和实际联系起来。细节繁多,但是很多部分上学时学得好的话就可以略读,注意看怎么在现实当中用起来比较有趣。
打着重启的大旗,梳理了一下人类文明发展的关键…怀疑作者可能就是为了后者这个目的写的,但是为了有人读选了这么个设定也很可能。
写这个书本身就有点行为艺术,更像是个概念产品…没有很急迫的感觉,后末日时代都没有心理干预的吗?
跟《黑客与画家》一样,读着读着读乏了…感觉自己在上高倍速无作业化学课。
为什么是这些最重要?能肯定吗?
作者一开始没有否定其它思路来着,但是他大概又说了,这里主要是抄能看到的近道吧。
生存 科幻 科普 豆瓣阅读
The Body Keeps the Score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The Body Keeps the Score: Brain, Mind, and Body in the Healing of Trauma
9.8 (8 个评分) 作者: Bessel van der Kolk, MD Viking Adult 2014 - 9
A pioneering researcher and one of the world's foremost experts on traumatic stress offers a bold new paradigm for healing
Trauma is a fact of life. Veterans and their families deal with the painful aftermath of combat; one in five Americans has been molested; one in four grew up with alcoholics; one in three couples have engaged in physical violence. Such experiences inevitably leave traces on minds, emotions, and even on biology. Sadly, trauma sufferers frequently pass on their stress to their partners and children.
Renowned trauma expert Bessel van der Kolk has spent over three decades working with survivors. In The Body Keeps the Score, he transforms our understanding of traumatic stress, revealing how it literally rearranges the brain's wiring-specifically areas dedicated to pleasure, engagement, control, and trust. He shows how these areas can be reactivated through innovative treatments including neurofeedback, mindfulness techniques, play, yoga, and other therapies. Based on Dr. van der Kolk's own research and that of other leading specialists, The Body Keeps the Score offers proven alternatives to drugs and talk therapy-and a way to reclaim lives.
逻辑的引擎 豆瓣 Goodreads
Engines of logic
8.3 (18 个评分) 作者: [美] 马丁·戴维斯 译者: 张卜天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 5
本书介绍了现代计算机背后的那些基本概念和发展这些概念的人,描写了莱布尼茨、布尔、费雷格、康托尔、希尔伯特、哥德尔、图灵等天才的生活和工作,讲述了数学家们如何在成果付诸应用之前很久就已经提出了其背后的思想。博达著作权代理有限公司授权出版据美国W.W.Norton公司2000年版本译出。2007年第二版亦使用同一ISBN。
2018年4月12日 已读
作为梳理历史的书,资料其实有种非常齐全的感觉,也很有趣味性和条理,但是也必然有要仔细想想和集中注意力才能看下去的地方,这就要求有兴趣才会喜欢读,觉得写得好。其中更是有作者自己作为亲历者的一些看法和认为应当有的澄清,对理论的解释很好听(虽然我还是有觉得不懂),夹杂了世界时局和学者们家庭背景和性格——几乎都相当鲜明——对研究的影响,反过来也就是满足了关于这段历史的八卦。作为科学史,也是反应了科学发展本身体现出的不同时期人们可能会有的思想上面的局限性。觉得新版封面设计与时俱进,好看。
历史 数学 科学 科学史 科普
宇宙的琴弦 豆瓣
8.9 (9 个评分) 作者: [美] 布赖恩·格林 译者: 李泳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 - 1
布莱恩•格林是当今世界领先的弦理论家之一,他十分精妙地把科学思想与写作融合起来。本书撩开了弦理论的神秘面纱,揭示了一个十一维的宇宙。那里,空间的纤维撕裂了又自己缝合起来,一切物质——从最小的夸克到最巨大的超新星——都在微观的小能量环的振动中产生。本书荣获2000年安万特科学图书奖。格林竭尽所能,运用许多的例子和类比,将极其复杂的理论用简洁而优美语言展示在读者面前,让普通人也能读懂。本书的才情令人眩晕,也没有哪本书像它那样启迪思想,愉悦读者。它真是一部科学的杰作——一次愉快清心的现代物理学旅行,让我们比以前离宇宙更近了……
上帝掷骰子吗 豆瓣 Goodreads Goodreads
9.1 (183 个评分) 作者: 曹天元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6 - 1
《上帝掷骰子吗》这本书是关于量子论的故事。量子论是一个极为奇妙的理论:从物理角度来说,它在科学家中间引起了最为激烈的争议和关注;从现实角度来说,它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变化和进步;从科学史角度来说,也几乎没有哪段历史比量子论的创立得到了更为彻底的研究。然而不可思议的是,它的基本观点和假说至今没有渗透到大众的意识中去,这无疑又给它增添了一道神秘的光环。
这本书带读者做一次量子之旅,从神话时代出发,沿着量子发展的道路,亲身去经历科学史上的乌云和暴雨,追逐流星的辉光,穿越重重迷雾和险滩,和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们并肩作战。除了回顾基本的历史背景,还将向着未来探险,去逐一摸索量子论面前的不同道路,闯入人迹罕至的未知境地,和先行者们一起开疆扩土。让人惊叹的,不仅仅是沿途那令人眼花缭乱的绚丽风景,更来自于人内心深处的思索和启示——那是科学深植在每个人心中不可抗拒的魅力。
这本书适合任何有中学基本物理概念的读者。
宇宙的琴弦 豆瓣
The Elegant Universe
8.5 (27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布赖恩·格林 译者: 李泳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 8
B·格林是当今世界领先的弦理论家之一,他十分精妙地把科学思想与写作融合起来。本书撩开了弦理论的神秘面纱,揭示了一个十一维的宇宙。那里,空间的纤维撕裂了又自己缝合起来,一切物质——从最小的夸克到最巨大的超新星——都在微观的小能量环的振动中产生。
本书荣获2000年安万特科学图书奖。从愉快的园中漫步到浇花龙头上的蚂蚁,为了说明现代物理学正在揭示的美妙而困惑的实在,格林用了很多例子。 本书的才情令人眩晕,也没有哪本书像它那样启迪思想,愉悦读者。它真是一部科学的杰作——一次愉快清心的现代物理学旅行,让我们比以前离宇宙更近了……
生活大爆炸 第七季 (2013) 豆瓣
The Big Bang Theory Season 7 所属 : 生活大爆炸
8.7 (438 个评分) 导演: 马克·森卓斯基 演员: 约翰尼·盖尔克奇 / 吉姆·帕森斯
围绕着4个宅男科学家的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开播至今,已经走到第6个年头,本剧深受广大观众喜爱,俨然发展成为一部相当成熟的喜剧作品。
为人老实略显呆板的Leonard(约翰尼·盖尔克奇 Johnny Galecki 饰)与美女女友Penny(凯莉·库柯 Kaley Cuoco 饰)的恋情平稳发展,然而他俩始终不触及婚姻这个大问题;“谢耳朵”Sheldon(吉姆·帕森斯 Jim Parsons 饰)是个大奇葩,人人都爱他,当然最爱他的,要数他的生物学家女友Amy;Howard与老婆Bernadette过着幸福小日子;而Raj终于做到不靠酒精就可以和女性说话了,可他还是光棍一条,属于他的春天何时到来?
时间简史(普及版) 豆瓣
Briefer history of time
9.0 (23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列纳德·蒙洛迪诺 / [英] 史蒂芬·霍金 译者: 吴忠超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 1
《时间简史》(普及版)是一本探索时间本质和宇宙最前沿的通俗读物,是一本当代有关宇宙科学思想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它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观念。史蒂芬·霍金这本畅销世界的《时间简史》已成为科学著述的里程碑。这不仅归因于作者迷人的表达方式,还归因于他讨论的令人敬畏的主题:空间和时间的本性,上帝在创生中的作用,宇宙的历史和将来。但是,在它问世后的岁月里,有些读者一直不断地向霍金教授诉说,该书某些最重要的概念理解起来非常困难。
这就是写作《时间简史》(普及版)的缘起和理由:作者希望读者更容易接受它的内容——同时还纳入最新的科学观测和发现。
虽然本书在篇幅上的确是“更简明”些,但它实际上却扩大了原书伟大的论题。删除了纯粹技术性的概念,诸如混沌的边界条件的数学等等。相反,包括相对论、弯曲空间以及量子论的课题,它们虽然具有无穷的趣味,但却由于散布于原书而很难理解,现在则各自分章论述。在重新组织《时间简史》(普及版)之际,作者得以扩展特别有兴趣的领域并收入最新的进展,从弦论的最新发展,到寻求物理学中各种力的完备统一理论令人神往的进展。如同本书早先的版本——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寻找时间和空间核心可望而不可及的秘密这一未竞之业中,《时间简史》(普及版)将引导世界各地的普通读者。
37幅色彩缤纷的插图为文字增辉,使《时间简史》(普及版)令人振奋地傲然屹立于科学文献之林。
2014年6月17日 已读
附的图片都还不错,语言生动易懂,和《时间的形状》比各有优点,可是里面的内容举例也许太好了,在别的书里都见过雷同的段落,太多部分被引用太多遍,大部分都见过,概念已经大致理解了,于是粗粗翻阅完毕,没有什么收获。
入门 科学 科普
科学怪狗 (2012) 豆瓣 TMDB
Frankenweenie
7.3 (210 个评分) 导演: 蒂姆·波顿 演员: 马丁·肖特 / 凯瑟琳·欧哈拉
其它标题: Frankenweenie / 怪诞复活狗(港)
《科学怪狗》是根据波顿1984年拍摄的一部同名短片改编的,也是首部波顿参与制作的迪士尼动画。
本片采用黑白单格拍摄,并会后期转制成3D形式,为了配合剧情,制作超过200只木偶和道具。
小男孩维克多的爱狗Sparky被车撞死后,他十分伤心。在学校上课的时候,当老师做用电击 青蛙的方法使其神经抽搐的实验时,他有了救活他的小狗的灵感。于是晚上,他引了天上的雷电电击小狗的尸体,使它复活。重生的小狗吓坏了男孩家的邻居们,他们视这只狗为怪物。邻居们追赶狗时将狗和男孩逼进一间小木屋,失手几乎烧死他们。但小狗却将男孩救出,自己死去。邻居和男孩的父母为之感动,决心再次救活它。他们用汽车发动机制造电能,又一次救活了这只狗……
2013年12月8日 看过
好像是有点科普性质的,教育意义也有,感人的点也有,励志也有,主题曲也蛮好听的,但是如果是给小孩看,未免有些惊悚。
动画 励志 恐怖 成长 梦想
60秒科学 看宇宙 豆瓣
Instant Egghead Guide:The Universe
作者: [美] JR Minkel Scientific American 译者: 孙正凡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3 - 5
《图灵新知:60秒科学•看宇宙•《科学美国人》专栏文集》精选自的“60秒科学”栏目,主要介绍宇宙中的物质和能量相关定理,量子力学的诡异性质,空间、时间和物质运动的神秘联系,太阳系的组成,银河系内外的奇幻成员,宇宙大爆炸等宇宙论,内容广泛涉及物理学和天文学知识,充满了自然奇趣。适用于对宇宙科学感兴趣的所有读者。
2013年12月7日 在读
语言明快,简练,想要了解基础知识或复习一下初中-高中知识都可以选它,书背面亚马逊网友的评论很贴切,五岁的小朋友也有能力看这本书,我准备没事就翻几页。
入门 科学 科普
疯狂实验史 豆瓣
Das Buch der verrückten Experimente
7.5 (24 个评分) 作者: [瑞士]雷托·U·施奈德 译者: 许阳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 - 10
本书是一本以轻松的笔调讲述的科学实验史,这些实验有喜有悲。有的实验者因此断送了婚姻,结束了科学研究生涯;有的实验尽管从来没有进行过,却引来了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宣传。有的实验令人作呕,有的实验堪称恐怖,有的实验具奇幻色彩,有的实验引发了社会伦理问题。
不管怎样,疯狂本身不是目的,它只不过说明了人类的求知欲。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什么样的人,都有通过自己的方式了解未知世界的愿望。
《疯狂实验史》:“只要与敌人一开打,再周全的作战计划也没用”。
《疯狂实验史》是一本以轻松的笔调讲述的科学实验史,这些实验有喜有悲。有的实验者因此断送了婚姻,结束了科学研究生涯;有的实验尽管从来没有进行过,却引来了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宣传。有的实验令人作呕,有的实验堪称恐怖,有的实验具奇幻色彩,有的实验引发了社会伦理问题。不管怎样,疯狂本身不是目的,它只不过说明了人类的求知欲。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什么样的人,都有通过自己的方式了解未知世界的愿望。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2012) 豆瓣 TMDB Min reol Eggplant.place
Life of Pi
8.9 (2203 个评分) 导演: 李安 演员: 苏拉·沙玛 / 伊尔凡·可汗
其它标题: 漂流少年Pi / Life of Pi
故事开始于蒙特娄,也结束于蒙特娄。一名在找寻灵感的作家(拉菲·斯波 Rafe Spall 饰)无意间得知派·帕帖尔(伊尔凡·可汗 Irrfan Khan 饰)的传奇故事。派的父亲(阿迪勒·侯赛因 Adil Hussain 饰)开了一家动物园。因这样特殊的生活环境,少年派(苏拉·沙玛 Suraj Sharma 饰 )对信仰与人的本性自有一套看法。在派17岁那一年,他的父母决定举家移民加拿大以追求更好的生活,而他也必须离开他的初恋情人。在前往加拿大的船上,他们遇见一位残忍成性的法国厨师(杰拉尔·德帕迪约 Gérard Depardieu 饰)。当天深夜在茫茫大海中,原本令派感到刺激无比的暴风雨一瞬间就成了吞噬货船的大灾难。派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搭着救生船在太平洋上漂流,而且有一名最令人意想不到的同伴——理查德·帕克,一只孟加拉老虎。神奇的冒险旅程就这样意外开始了……
数学嘉年华 豆瓣
作者: 伊恩·斯图尔特 2012 - 7
海盗们虽然凶恶,却很讲民主。在最近一次劫掠得手以后,他们准备瓜分赃物,办法是:先由最凶狠的海盗提出一个分赃方案,然后大家来投票。如果反对票超过赞成票,那么提议者就要“走甲板”,即蒙住眼睛后在突出舷外的跳板上行走,最终掉入海中以饱鱼腹,然后由凶狠程度仅次于他的海盗来提出一个新的分赃方案,以此类推。
如果有10名海盗和100块金币,最凶狠的海盗该提出什么样的方案,才能捞到最大的好处?
《数学嘉年华》一书为我们讲解的就是此类趣味数学知识,主要供青少年阅读。
《数学嘉年华》由伊恩·斯图尔特编写。
2013年8月18日 在读
很有意思的书,但是需要花心思攻读、实践,乐在其中的感觉真好。
学习 数学 科普 趣味
迷宫中的奶牛 豆瓣
作者: 伊恩·斯图尔特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12 - 7
《迷宫中的奶牛》是伊恩·斯图尔特《科学美国人》专栏文章的第三本集子,书中的课题很分散,题材十分丰富多彩,真正的数学内容分散在书中那个的各个章节之中:数论、几何、拓扑学、概率……以及应用数学的若干领域,其中包括流体力学、数学物理乃至动物的行走。
聊聊狭义相对论 豆瓣
作者: 仰观苍天思寰宇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聊聊狭义相对论》将带您回到物理学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19世纪末,物理学上空天生异象,不见“风”起,却“乌云”涌动物理学的春秋战国时代由此拉开序幕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专利局小职员揭竿而起,一剑刺破了旧世界的夜空…您将会看到“空间与时间齐飞,质量共能量一色”的仕丽景观;将会碰到一对差点不知孰老孰少的孪生兄弟:将会遇到“长剑变成小铁钉”的咄咄怪事;此外,还有物理版的绝代双骄、梁祝化蝶…
2013年8月18日 在读
语言幽默轻松,读这本书是一种享受。
科学 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