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
厌女 豆瓣 Goodreads
女ぎらい
9.1 (766 个评分) 作者: (日) 上野千鹤子 译者: 王兰 上海三联书店 2015 - 1
《厌女》不是一部纯理论性著作,而是运用女性主义理论针对日本当代的各种社会现象的实践性分析。《厌女》处理了广泛的日本题材,其中既有文学性的,比如谈到小说家吉行淳之介、永井荷风、林真理子等,更多的则是社会性的。上野千鹤子谈到的许多现象,尤其是家庭的、婚姻的,在中国也有很类似的情况。知性的读者会从这些论述中获得强烈共鸣并得到理论上的指引。
2022年1月4日 已读
一直以来觉得不太对劲的所有东西被上野刀刀见血地论述出来。看看这些章节标题:喜欢女人的男人的厌女症、性的双重标准和对女性的分离支配、儿童性侵犯者的厌女症、母亲与女儿的厌女症、 “父亲的女儿”的厌女症、女校文化与厌女症、女人的厌女症……「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同性恋憎恶•厌女症」三位一体。
在刀割的愤怒与痛苦中越来越清醒。上野说:「我有时不禁会想,社会学学者的职业,是一种冤孽。因为我选择的研究课题,并不美好温暖,而是让人愤怒无法容忍的现象。……一本著者写得不愉快、读者读着不愉快的书,我为什么还要写出来呢?因为,无论怎么不愉快,我们不能闭目不见的现实,就在那里存在着。」
要是能多一个男人读这本书,要是能多一个女人读这本书……但愿有更多人读上野。
2022年2月12日 评论 女人:半月,半人 - 近日终于开始写论文(看文献),很痛苦,只好安慰自己万事开头难。茫然地寻找背景音乐,播到了法扎里的《Bim Bam Boum》,看着歌词,心都要碎了: “我是一个女人:一半月亮,一半(男)人。我是一个异位词,一个拼写错误。我被描绘,被塑造。我让你着迷,这让你惊喜。” “我是一个梦,一个外质体。我是一个谎言,一句赘语。面对你的痉挛,我僵冷不动弹。我在你的幻想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我的心在低语,我的灵魂在窃语。在甲胄之下,我的整个存在分崩离析。” 自己随意翻译的,不准确,原歌词和谷歌英译如下图。 句句都让我想起上野《厌女》里面的叙述: 「西蒙·得·波伏娃写道,女人不是生来而是变成的。那么,女人是怎么变成女人的呢?是通过接受“女人的范畴”、通过自认“我,一个女人”而变成的。」 「“女人”的条件,是成为男人性欲望的对象;没满足这个条件的,便不是“女人”。绝经的女人不是女人。失去乳房子宫的女人不是女人,丑女不是女人。等等。这些女人,都被逐出“女人”的范畴。」 「对于男人,异性恋秩序,是一种证明男人为性主体的装置。在异性恋的装置之下,男人与女人并非对等的一“对”。男人处于性欲望主体的位置,女人处于性欲望客体的位置,这个关系在男女之间是不对称的。异性恋秩序是一种“命令”,要求男人不得以同性男人为性欲望的对象,他的性欲望对象只能是“非男人(即女人)”,反过来说,被男人视为性欲望对象的人,便成为“非男人=女人”。如果那个对象是男人,他便被女性化,被视为“像女人一样的男人”。在这里,“女人”的定义就是男人性欲望的客体。因此,不能唤起男人性欲望的女人,在定义上便“不是女人”。」 「将不具有男人价值的男人从男人集团中驱逐出去时,使用的表达为“同性恋”,即“像女人的男人”,这个女性化的比喻,极具象征意义。男人对潜伏在自己集团中的“同性恋”的恐惧,也就是对自己也许会被当作性的客体即丧失主体地位的恐惧。」 「所谓女人,是对“非男人的人”标注特征的名称,这个群体被划入另一个范畴,其特征必须与被视为属于男人的一切美德与名誉区别开来。女人与男人不同,是“不勇敢的人”,“不坚强的人”,“没有领导决断能力的人”,“懦弱的人”,“小心谨慎的人”,“无能的人”,一言蔽之,“不能成为主体的人”。所有这些“女人属性”,都是被制造出来的适合成为男人支配对象的属性。」 是一半月亮,一半(男)人。是异位词,是拼写错误。是梦,是外质体。是谎言,是赘语。被描绘,被塑造,被幻想。 我在痛苦中崩溃。
上野千鹤子 女性主义 日本 社会学
父权制与资本主义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家父长制と资本制 ― マルクス主义フェミニズムの地平
9.1 (210 个评分) 作者: [日] 上野千鹤子 译者: 邹韵 / 薛梅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20 - 3
什么是父权制?当代女性又是如何遭到父权制压迫和剥削的?女性解放道路在何方?
本书是作者历经十年完成的重要作品,是其在第二波女性主义接近尾声,后现代女性主义思潮、酷儿理论兴起之初,对女权主义各个派别,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再次思考。近代社会在“资本主义”支配的“市场”和“父权制”支配的“家庭形态双重控制下,以无偿的女性劳务等为中心,形成了女性地位低下的历史根源。 作者对此进行了深刻批判,并就如何改善女性的社会地位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本书尽管论述的是日本女性的地位问题,但其观点在相当大程度上适用于当下中国的国情。因而对于任何思考女性地位与男女平等问题的人都有着莫大的启发。
2021年10月15日 在读
仅草草读完第一部分,有缘再见。

“因此,废除父权制不是通过改变每一个男性的态度、扭转每一个男性的意识而达到的。而是只有通过改变现实的物质基础,即制度与权力结构才能达成。”
“虽说如此,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要不进入一夫一妻制关系(通过单身或离婚等方式)就能从性统治下逃脱。因为作为制度的父权制能进行跨领域式的渗透,且与其他社会领域密切相关。所以即使能逃脱一夫一妻制这种直接的性统治,她也不得不面对各种其他社会领域中的性统治。”
第一次读上野千鹤子就挑了本最难的……太学术了……读得很累,但确如热评:“我现在的心情宛如第一次读到《资本论》的19世纪工人。”
上野千鹤子 女性主义 性别研究 日本 社会学
Malena Pichot: Estupidez compleja (2018) 豆瓣
导演: Raúl Campos / Jan Suter 演员: Malena Pichot
An Argentine comedian who portrays feminism as a banner speaks about sex, language, abortion and explains why it is okay to let man pay for dinner.
2021年9月22日 看过
啊 爵士酒吧 我喜欢这样的小场子!质量也比昨天看的Sofía在国家剧院超多观众的那辑要好很多 鲜明的女权主题 表达更直白更辛辣 反而很一针见血 也有很多独到的观察和看法 不错 感觉是可以和英文standup做对比的
2018 Netflix 单口喜剧 女性主义
Silences 豆瓣
作者: Tillie Olsen The Feminist Press at CUNY 2003 - 4
First published in 1978, "Silences "single-handedly revolutionized the literary canon. In this classic work, now back in print, Olsen broke open the study of literature and discovered a lost continent-the writing of women and working-class people. From the excavated testimony of authors' letters and diaries we learn the many ways the creative spirit, especially in those disadvantaged by gender, class and race, can be silenced. Olsen recounts the torments of Melville, the crushing weight of criticism on Thomas Hardy, the shame that brought Willa Cather to a dead halt, and struggles of Virginia Woolf, Olsen's heroine and greatest exemplar of a writer who confronted the forces that would silence her. This 25th-anniversary edition includes Olsen's now infamous reading lists of forgotten authors and a new introduction and author pref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