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贝托·波拉尼奥
护身符 豆瓣
Amuleto
8.3 (50 个评分) 作者: [智利] 罗贝托·波拉尼奥 译者: 赵德明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 - 8
★知名西班牙语译者赵德明倾力翻译,鼎力推荐
★当代最佳西语作家,《2666》作者波拉尼奥以女性视角书写的青春诗篇
★《护身符》是波拉尼奥整个作品谱系中惟一出现“2666”字样的作品
我,奥克西里奥,诗人,被誉为墨西哥诗坛之母。1967,或是1965,或是1962年从乌拉圭只身来到墨西哥,栖身于两位深孚众望的西班牙作家门下,甘心当他们的清洁女工,其中一位正是当年军队占领大学逮捕学生,我受困在哲学文学系女厕所时手边阅读的诗集的作者。可我也有自己的生活。我在那不勒斯区住过,在罗马区住过,在阿特诺尔•撒拉斯区住过。我的书籍丢了,衣服丢了。但不久后又有了别的图书,又有了别的衣裳。大学给我一些无关紧要的临时工作,后来又收了回去。
我很高,很瘦,金发,缺了几颗关键的牙齿,说话与笑时不得不捂住嘴巴,连接吻都感到难为情。我认识十七岁的阿图罗•贝拉诺,是他家人的朋友,与他经历过一次难忘的冒险……
整部作品洋溢着悲情感伤的氛围,展现出一幅拉美忧郁与暴力的历史图景,也是文艺个体在这种情境下所能做出的最好回应。作家弗朗西斯科•高德曼认为这部作品可以视作波拉尼奥最特殊的自传,是他最具有创造力和震撼力的作品之一。
本书尽管是波拉尼奥长篇小说中较短的作品,但气势上丝毫不逊于他的两大巨作《荒野侦探》及《2666》。有超现实色彩,交织于过去与未来,时空与记忆。在《2666》及《荒野侦探》之间具有无可取代的衔接作用,是波拉尼奥全系列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片拼图。然而,《护身符》就其本身而言就像一则精巧的寓言。
这部作品1999年西语初版,也即在《荒野侦探》(1998)之后出版。2006年出版了英文版。本书与《荒野侦探》有直接联系,本书的女主人公是《荒野》中一单独章节的自述主人公奥克西里奥,在那个章节中,她描绘了自己躲藏在大学的女厕所,被困12天,幸免于特警冲击大学的镇压事件。在这部作品中,波拉尼奥少见的通篇采用女性视角,描述了奥克西里奥在60、70年代墨西哥的生活经历,她的动荡生活,她缺少的牙齿,她的酒吧交游;也是诗人视角下一代青年诗人对诗歌对文学的共同记忆,更有她与《荒野》一书中出现过的几个人物,如阿图罗•贝拉诺。艾蕾娜、雷梅迪奥斯、瑟尔帕斯等人的故事,其中切•格瓦拉也有登场。
“护身符”字样,直至作品结尾才出现。寓意深远。这是女主人公一直在寻找的归宿,又是一种更大意义上针对一代青年人的告白。这护身符就是你的勇气、心态,你所认定的一切。
2021年10月29日 已读
“那是一首勉强可闻的歌、一首战歌和一首情歌”。理想主义的高歌。
“女主人公的叙事口气:时而清醒,时而混乱;时而像梦呓,时而像回忆往事;有时思维逻辑颠颠倒倒,有时浮想联翩充满诗意”。美妙浪漫,坚定勇敢,明亮得像从水里捞上来的诗。
拉美文学 智利 罗贝托·波拉尼奥
遥远的星辰 豆瓣 Goodreads
Estrella Distante
8.4 (112 个评分) 作者: [智利] 罗贝托·波拉尼奥 译者: 张慧玲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 - 1
故事以"我"的视角讲述了维德尔的"传奇生平"。开篇讲与我同是文学社的维德尔给人的感觉睿智得体相貌出众自学成才,与人保持距离相当神秘,但没人不妒忌他,因为只有他征服了文学社的两位女性。遗憾的是姐妹最后终结于死亡。我因入狱得已目睹维德尔首次空中写诗表演,于是开始娓娓到来维德尔及其身边人物的故事,大家的经历、找寻以及各自的结局。最终只有我再次见到并认出维德尔,只不过这是一次赏金行动。
2021年3月31日 已读
如热评:”稀里糊涂读的第一本波拉尼奥“。外教课这一个月都讲Bolaño,说这是他最好的一本书;他的书很难,有阅读门槛;但哪怕有很多读不明白,你也能感受到很多东西。现在看来读大学最大的收获就是把我从自己未曾意识到的无处不在的欧洲中心论里一把子扯了出来。
排版装帧松散,开本小,字少,间距大,空页多,不知道是不是为了契合淡淡的絮叨的叙述。文字非常好。
迷人的反派主角固然吸引人,其他角色也很有趣,只言片语勾勒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我印象很深的一个情节是侦探说想等破了案拿赏金去开一个殡仪公司,给穷人体面讲究的葬礼。要有年轻谨慎的女秘书,“您知道在守灵和葬礼中年轻人的贴身拥抱安慰是多么令人感激”;老板也得经常露面,要小声说话,要参与聊天但不能站队;紧接着——“棺材的利润可以达到百分之三十”,很有意思。
小说 拉美 智利 罗贝托·波拉尼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