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
解放5:最后一击 (1971) 豆瓣
Освобождение: Последний штурм
7.4 (14 个评分) 导演: Yuriy Ozerov 演员: Nikolay Olyalin / Larisa Golubkina
其它标题: Освобождение: Последний штурм
大型历史电影史诗《解放》由五部电影组成。电影第五部是《最后一击》。战争的最后几天,战斗在德国国会打响,红军争夺了每一米的土地、每一层楼,最后,苏联红军在德国国会上插上了旗帜。第一批捷报已经发出,本片的主角在政府大楼的入口处相遇。
命运的捉弄 (1975) 豆瓣
Ирония судьбы, или С лёгким паром!
8.0 (17 个评分) 导演: 埃利达尔·梁赞诺夫 演员: 安德烈·米亚赫科夫 / 芭芭拉·布雷尔斯卡
卢卡申(安德列·米亚科夫 Andrey Myagkov 饰)是一名成功的外科医生,一次不合时宜的醉酒让本来要飞往莫斯科的他乘错了飞机,来到了列宁格勒。巧的是,在这里竟然存在着一条和卢卡申本来要去的地址完全相同的地点,在迷迷糊糊之中,卢卡申倒在了床上呼呼大睡。
面对躺在自己床上的“白雪公主”,房子的主人嘉娜(芭芭拉·布雷尔斯卡 Barbara Brylska 饰)深感震惊,朦朦胧胧醒来的卢卡申也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好在两人之间的误会很快就消解了,但他们双方的伴侣却都因为这场误会而离开了他们。面临着同样悲惨的境遇,在两个孤独的人之间,爱情的火花被慢慢点燃。
我是古巴 (1964) TMDB 豆瓣 IMDb 维基数据
Я - Куба
9.0 (215 个评分) 导演: 米哈依尔·卡拉托佐夫 演员: 塞吉欧·柯瑞里 / Salvador Wood
其它标题: 소이 쿠바 / Soy Cuba
这是一首歌颂古巴的银幕诗篇,跟爱森斯坦的墨西哥纪录片相似。影片的政治寓意埋藏在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形象中,技巧非常高超,比如片头有一个高难度的长镜头令人叹为观止。剧本由当时当红的苏联诗人和古巴小说家执笔,导演曾因《雁南飞》荣获戛纳影展金棕榈奖。
白比姆黑耳朵 (1977) 豆瓣
Белый Бим Чёрное ухо
8.5 (11 个评分) 导演: 斯坦尼斯拉夫·罗斯托茨基 演员: 维亚切斯拉夫·吉洪诺夫 / 瓦莲京娜·弗拉基米罗娃
其它标题: Белый Бим Чёрное ухо / Belyy Bim Chernoe ukho
某日,孤独的伊万(维亚切斯拉夫·吉洪诺夫 Vyacheslav Tikhonov 饰)收留了一条无处可去的流浪狗,给它取名比姆。在伊万的精心照料下,比姆不仅日益茁壮,还学会了一身的好本领。遗憾的是,伊万因为心脏病复发需要前往莫斯科接受手术,他只能将比姆托付给邻居照看,可是比姆并不知道真相,它以为自己再度遭到了抛弃,于是选择离家出走,寻找伊万的踪迹。
一路上,比姆遇见了斯捷潘诺夫娜(Mariya Skvortsova 饰)、达莎(伊利娜·舍甫丘克 Irina Shevchuk 饰)和托力科(Vasili Vorobyov 饰)等人,这些善良的人们在比姆最需要帮助的时刻向它施以援手。然而,这个世界上却并非都是善良之徒,而那些生性自私邪恶的人,他们会对比姆造成更大的伤害。
我们一同活到星期一 (1968) 豆瓣
Доживём до понедельника
9.0 (6 个评分) 导演: 斯坦尼斯拉夫·罗斯托茨基 Stanislav Rostotsky 演员: 维亚切斯拉夫·吉洪诺夫 Vyacheslav Tikhonov / 尼娜·缅希科娃
其它标题: Доживём до понедельника / 等到星期一
娜塔莉亚(尼娜·缅希科娃 Nina Menshikova 饰)是刚刚从师范大学里毕业的社会新鲜人,怀揣着教书育人的崇高理想,她回到了曾经培育过她的母校工作,成为了那里的一名教师。在学校里,娜塔莉亚和曾经教过自己的男老师梅尔尼科夫(维亚切斯拉夫·吉洪诺夫 Vyacheslav Tikhonov 饰)重逢了。
梅尔尼科夫是一位非常严肃的男人,做事一板一眼,对所有人都保持着距离,这死板的个性也导致他至今未婚。和梅尔尼科夫不同,娜塔莉亚性格开朗又积极,对待学生亲切有加,就算是面对调皮捣蛋的吊车尾也充满了耐心于爱心。她的所作所为不仅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也渐渐改变了梅尔尼科夫。
沙漠白日 (1970) 豆瓣
Белое солнце пустыни
导演: 弗拉基米尔·莫德尔 演员: 阿纳托利·库兹涅佐夫 / 斯巴达克·米舒林
其它标题: Белое солнце пустыни / White Sun of the Desert
红军战士苏哈夫连续几年在俄罗斯内战中奋勇作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就在他要回家的路上,却阴差阳错地被要求护卫一群土匪头子(阿卜杜拉)的妻妾。原来,红军正在追击阿卜杜拉,阿卜杜拉嫌妻妾们碍事就把她们扔下了。苏哈夫眼前是一群美貌的东方女性,心里却思念着妻子,归心似箭……一部70年代的电影,歌颂了那个时代的英雄主义,却又不失幽默。
逝去登山者的旅馆 (1979) 豆瓣
Hukkunud Alpinisti hotell
导演: Grigori Kromanov 演员: 乌迪斯·浦西迪斯 / 尤里·贾维特
其它标题: Hukkunud Alpinisti hotell / The Dead Mountaineer Hotel
SYNOPSIS
Urgently called, the police inspector has arrived in a hotel, and didn't find any crime, but noticed some strangenesses occurring there. He has decided to leave, but a snow avalanche is crushed in the mountains, making it impossible for him to leave. Soon, inspector has found a body of a dead lodger. Everyone who lives in the hotel is under suspicion... (Strugatsky Brothers website)
NOTES
This is a crime / mystery thriller with surreal and psychedelic science fiction overtones based on a book Inspector Glebsky's Puzzle by the Strugatsky brothers. The screenplay was also written by the brothers and it differs from the book. The less you know about the movie the better starting point you have. The film is based largely on the mystery of what's happening to the people of Dead Mountaineer's Hotel. Is everything what it seems? Who's dead or who's not?
幸运先生 (1971)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Джентльмены удачи
6.8 (5 个评分) 导演: 亚历山大·塞里杰 演员: Евгений Леонов / Георгий Вицин
其它标题: Джентльмены удачи / 好运绅士
剧情简介:
考古队发现了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的头盔,但头盔不久就被以“讲师”为首的一伙匪徒盗走了。警方很快抓住了匪徒,但是匪徒拒不交待头盔藏在何处。考古学家马尔采夫教授偶遇与匪徒“讲师”相貌极其相似的第83幼儿园园长特罗什金,于是警方和马尔采夫求助于特罗什金,希望他假扮成“讲师”进入牢内,以便从另2个匪徒口中套出头盔的下落,于是一场好戏就开演了......
《幸运先生》被视为最好的苏联电影之一。
该片的导演亚历山大·谢雷,曾在监狱服刑多年。出狱后与著名导演及编剧格奥尔基·达涅利亚(曾导《米米诺》、《秋天的马拉松》、《外星奇遇》、《我漫步在莫斯科》等影片)等人一起创作了该剧剧本。导演谢雷将自己当年在监狱中的各种生活经历放入了电影各桥段中。
苏联电影中,《幸运先生》是产生名言名句最多的影片之一,粗略估算就有150多句。有趣的是,正因为影片中大量出现的监狱俚语、黑话,有关单位不敢将其搬上银幕,深怕这些语言会对青年观众造成不良影响。最后还是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当时的苏共总书记)亲自拍板才使这部影片得以顺利上映,从而成就了影史上的一部经典佳作。
本片的几位主演都是苏联家喻户晓的明星,尤其是饰演“讲师”的叶甫盖尼·列昂诺夫,苏联人民艺术家。他矮胖的身材,圆脸圆鼻子厚嘴巴,略带沙哑的嗓音,凭着超凡的演技给人们带去了无穷的欢乐。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对面建有一尊叶甫盖尼·列昂诺夫饰演“讲师”一角的纪念铜像。俄罗斯几乎没人认不出这位著名演员和铜像上电影情节中的人物。
阿丰尼亚 (1975) TMDB IMDb 维基数据 豆瓣
Афоня
导演: 格奥尔基·达涅利亚 演员: 列昂尼德·库拉夫廖夫 / 叶甫盖尼娅·西蒙诺娃
其它标题: Афоня / Afonya
阿丰尼亚是个孤儿从小在农村生活,中学毕业后却被分配去技校,当上了水管工。工作让他觉得无趣,于是他酗酒、旷工,到处惹是生非。情场失意,还险些被单位开除。没有人能让他改过自新,他抛下一切,想回农村过简单纯粹的生活……
罢工 (1925) IMDb 豆瓣 TMDB 维基数据
Стачка
8.1 (28 个评分) 导演: 谢尔盖·爱森斯坦 演员: Maksim Shtraukh / 格里高利·亚历山德罗夫
其它标题: 파업 / Стачка
  本片为苏联电影理论家兼导演爱森斯坦的处女作,用六个章节展示了一场罢工运动的始末。   繁忙的工厂里,工人们埋头工作。布尔什维克党在地下积极组织工人罢工,但表面上仍然一片平静……工厂里的一把工具失窃,当值工人被厂主调查侮辱,气忿不过的工人回到车间,上吊自杀。工人们与厂主爆发了冲突,工人冲出工厂,打倒工头,联络其他工厂的同志,一场大规模的罢工启动了。   工厂主与工人们的谈判陷入僵持,失去生活来源的工人们忍饥挨饿,工厂主又雇佣侦探抓捕工人领导、借助流氓势力破坏工人组织。在水龙和骑警的驱逐下,工人们四处奔逃,最终遭到血腥屠杀……
战舰波将金号 (1925) TMDB Min reol IMDb 豆瓣 维基数据
Броненосец Потёмкин
8.7 (244 个评分) 导演: 谢尔盖·爱森斯坦 演员: 亚历山大·安东诺夫 / 弗拉迪米尔·巴斯基
其它标题: Броненосец Потёмкин / 波特金号战舰(港)
影片发生在1905年,一艘名为波将金号的战舰上,原本这是一艘沙皇海军的骄傲,可是因为连续数月的伙食太差,导致了一场哗变。沙皇海军波将金号战舰上,水兵的生活环境非常差,受着非人的待遇。一连数月,水兵的伙食很差,供应的牛肉甚至长满了蛆,引起了战舰上水兵们的极度不满。部分水兵策动起义,却受到了军官的镇压。指挥官下令枪杀叛乱者,但是由于起义之火在众人心中燃烧。行刑队拒绝开枪,起义者们拿起武器将军官丢入大海。波将金号被起义者们夺取,并驶入敖德萨石阶进行补给。敖德萨的群众对水兵们的遭遇非常同情,义愤填膺,纷纷声援起义的水兵。而群众的声援却遭致沙皇军队的镇压,一场血腥的屠杀就此展开……
十月 (1928) 豆瓣 IMDb TMDB 维基数据
Октябрь
7.8 (20 个评分) 导演: 格里高利·亚历山德罗夫 / 谢尔盖·爱森斯坦 演员: Nikolay Popov / Vasili Nikandrov
其它标题: Октябрь / 震撼世界的十天
1927年,为纪念十月革命十周年而拍摄的纪录风格影片,片中群众角色很多为当时参与十月革命的工人和士兵,当时起义的领导之一Nikolai Podvolsky也参与演出一名布尔什维克(此公是十月革命十周年庆典组委会的主席,正是他向爱森斯坦委约了这部影片)。脚本参考了美国记者里德(John Reed)的新闻体纪实著作《震撼世界的十天》(Ten Days That Shook the World)。此片和《战舰波将金》、《罢工》一样,同为爱森斯坦二十年代探索蒙太奇剪辑的代表作。
通常上映的版本配乐,采用了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作品和小品。
我漫步在莫斯科 (1964) 豆瓣 IMDb TMDB 维基数据
Я шагаю по Москве
7.9 (16 个评分) 导演: 格奥尔基·达涅利亚 演员: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 / Aleksey Loktev
其它标题: Я шагаю по Москве / Ya shagayu po Moskve
Я шагаю по Москве
年轻的维修工瓦洛佳在送殉职的同事回乡的路上,绕道莫斯科停留一天,以便同《青年》杂志社的编辑见面。瓦洛佳在《青年》杂志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作品。这一天瓦洛佳结识了新朋友,两个莫斯科青年,高利亚和萨沙,并遇到了年轻姑娘莲卡……
德尔苏·乌扎拉 (1975)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Eggplant.place TMDB Bangumi
Дерсу Узала
8.2 (83 个评分) 导演: 黑泽明 演员: 马克西姆·蒙祖克 / 尤里·索洛明
其它标题: 데르수 우잘라 / デルス・ウザーラ
  在风雪交加的寒冷高地大兴安岭,一群俄国探险科考队员在队长亚森尼耶夫(虞瑞•索罗民Yuri Solomin 饰)的带领下进驻这里,寻找附近的资源矿藏。这些远离家乡的队员,每到夜晚的时候,都会唱起思乡的歌曲表达各自的离愁别绪。正在此时,他们聆听到一阵悠扬的旋律,后来才发现有个当地的蒙古老猎手德尔苏•乌扎(马克西姆•门祖克 Maksim Munzuk 饰)拉常年驻扎此地。为了能够在陌生的地方不被野兽吞噬不走弯路,队长决定雇佣德尔苏•乌扎拉为向导,指引军队前行,后者欣然应允,并且帮助他们躲过了老虎的血盆大口,穿越了活埋死人的沙丘,在与自然的对抗与相处中,德尔苏•乌扎拉和科考队员慢慢地建立了跨文化的深厚情谊,他们对自然的认识也逐渐加深……
  本片获第48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自己去看 (1985) 豆瓣 IMDb Eggplant.place Min reol TMDB 维基数据
Иди и смотри
8.9 (151 个评分) 导演: 依莱姆·克里莫夫 演员: 阿列克谢·克拉夫琴科 / 奥尔加·米罗诺娃
其它标题: Иди и смотри / 见证(台)
这是一部很特殊的战争题材电影,它真实地描写了德占区人民的悲惨遭遇和场面,以及人们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的恐惧,反映了战争的真实面目。它既不同于《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攻占柏林》这些正面战场的血肉横飞、排山倒海、摧枯拉朽,也不同与《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星》所描写的局部战斗中体现的平凡悲壮,更不是战地浪漫曲,而是降临在平民百姓头上血淋淋的残酷。影片的事件和恐怖场面远超过任何一部描写德军集中营的电影,令人毛骨悚然,提醒胆小和心软者慎看。
拉莉萨 (1980)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Лариса
导演: 依莱姆·克里莫夫 演员: 依莱姆·克里莫夫 / Valentin Rasputin
其它标题: Лариса / Larisa
A loving film tribute to Russian filmmaker Larisa Shepitko, who died tragically in a car accident in 1979 at the age of 40. This documentary by her husband, Elem Klimov, includes excerpts from all of Shepitko's films, and her own voice is heard talking about her life and art.
Elem Klimov's grief-stricken elegy Larisa examines the life of his late wife—the film director Larisa Shepitko—through a series of direct-address interviews and photomontages, set against a mournful visual-musical backdrop. Typically, Klimov films his subjects (which include himself and several of Shepitko's collaborators) within a stark, snow-covered forest, its tangled web of trees standing in as metaphorical representation of a perhaps inexpressible suffering, the result of Shepitko's premature death while filming her adaptation of Valentin Rasputin's novella Farewell to Matyora. Interweaving home movie footage with sequences from Shepitko's work (Maya Bulgakova's pensive plane crash reminiscence from Wings takes on several new layers of resonance in this context), Larisa's most powerful passage is its first: accompanied by the grandiose final music cue from Shepitko's You and I, Klimov dissolves between a series of personal photographs that encompass Larisa's entire life, from birth to death. This brief symphony of sorrow anticipates the cathartic reverse-motion climax of Klimov's Come and See, though by placing the scene first within Larisa's chronology, Klimov seems to be working against catharsis. The pain is clearly fresh, the wound still festering, and Klimov wants—above all—to capture how deep misery's knife has c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