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试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第一卷) 豆瓣
作者: 王晓明 东方出版中心 1997 - 10
内容提要
本书为编选本文学史论著作,系统地汇聚了八十年代以来二十世
纪中国文学研究的重要成果。
全书由三卷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本书为第一卷,分四辑收录22
篇文章。第一辑为总论部分,计论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研究观念、研
究范畴、重要的文学现象和理论概念;第二、三辑研究了清末民初和五
四两个时期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思潮流变;第四辑为鲁迅研究专辑,集中
展示了在鲁迅的小说、散文、鲁迅的人生哲学及其后期思想研究等方面
的成果。
在新意识形态的笼罩下 豆瓣
作者: 王晓明 (主编)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0 - 10
90年代的中国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谁是90年代新神话的主角?广告、时尚杂志、建筑、电影、酒吧、小说……在种种新的文化现象的背后,又有什么新的意识形态正在形成、蔓延,逐渐笼罩整个社会?本书正是对这些问题的正面回应,表现了知识分子力图解读90年代社会现实的深切愿望。
想象的共同体 豆瓣 谷歌图书
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
8.6 (70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译者: 吴叡人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 4
民族和民族主义是什么?其本质是什么?它们在历史上是怎样出现的,又经历了怎样的变迁?为何它们能够在今天拥有如此深刻的情感上的正当性?这些都是研究民族和民族主义问题的学者们试图要解答的问题。本书的作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以“哥白尼精神“独辟蹊径,从民族情感与文化根源出发探讨了不同民族属性的、全球各地的“想象的共同体“,力图提出一个解释上述关于民族与民族主义问题的新的理论典范。安德森将民族、民族属性与民族主义视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的人造物“,将民族定义为“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 他认为这些“想象的共同体“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宗教信仰的领土化、古典王朝家族的衰微、时间观念的改变、资本主义与印刷术之间的交互作用、国家方言的发展等。通过比较史和历史社会学的方法,安德森对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进行了论证:他否定了多数学者所认同的民族主义起源于欧洲的观点,认为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南北美洲殖民地独立运动才是“第一波“的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是经由美洲而散播至欧洲,再到亚洲和非洲。安德森百科全书式的欧洲史素养与当代东南亚研究权威的背景,以及他对东西方多种语言的掌握能力,使得他的论证更具说服力。《想象的共同体》独辟蹊径的研究视角令它已经成为当代研究民族与民族主义的经典著作,其影响所及几乎横跨所有人文与社会学科,是当代文史社会科学学生必读之书,同时也是理解人类社会诸多现象时,不可或缺的指引。
做文化研究 豆瓣
作者: (英)保罗·杜盖伊(Paul du Gay) / 斯图尔特·霍尔 译者: 霍炜 商务印书馆 2005 - 6
《做文化研究:索尼随身听的故事》通过对索尼随身听的个案研究,介绍了这种“求助于文化”的现实的和理论的状况。和者以索尼随身听为例,向读者说明文化实践和文化习俗在我们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原因和方式,并介绍一些有关进行文化研究的关键的思想、概念和分析方法。
关键概念 豆瓣
作者: [美] 费斯克 新华出版社 2004 - 1
这部学术著作以辞典形式,将传播与文化领域的所有重要概念、范畴、理论、观点、问题及研究等等汇集起来,然后加以凝练的论述与有机的链接,构建了一套立体的、交叉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约翰·费斯克,知名的传播与文化研究学者,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传播艺术系教授。除参与本书编撰外,其主要著作还有1987年出版的《解读电视》,1982年出版的《解读电视》,1982年出版的《传播研究引论》,198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