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后宫·甄嬛传Ⅰ 豆瓣
出墙传
6.6 (63 个评分) 作者: 流潋紫 花山文艺出版社 2007 - 2
女人之间的斗争,永远是最残酷的斗争。而后宫,是残酷的密集地。流潋紫笔下的后宫,后宫中那群如花的女子,或许有显赫的家世,或许有绝美的容颜、机巧的智慧。她们为了争夺爱情,争夺荣华富贵,争夺一个或许并不值得的男人,钩心斗角,尔虞我诈,将青春和美好都虚耗在了这场永无止境的斗争中。虽是红颜如花,却暗藏凶险。但是无论她们的斗争怎样惨烈,对于美好,都心存希冀。 流潋紫笔下的甄嬛,举世无双,蕙质兰心,钟灵毓秀,坚信真爱。她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不食人间烟火的女子,她在后宫企求奢侈的爱,又总是顾念太多,幕落时分,寂寞也就格外清冷透骨。
青蛇 豆瓣
7.7 (80 个评分) 作者: 李碧华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5 - 1
桥是断肠桥,塔是伤心塔。
作者李碧华用周星驰式的无厘头语言作为开篇,将我引到缠绵悱恻的故事中。白蛇与青蛇因误吃了七情六欲丸,开始懂得了人类的感情,相继爱上了美少年许仙。其实这本书是写了两种人在路口的徘徊与抉择,许仙是平凡男人群体的缩影。小青被成功地塑造为觉醒的女子典范。
书中描写白蛇的语气是冷的,象她又凉又滑的蛇皮,恰似金庸笔下的小龙女。当她遇到了爱情,义无返顾地舍弃了千年道行时,她如一只自焚的凤凰。在仙人分界的路口,她被迷离的春雨蒙昏了头。为一个平凡的男人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她以为平凡的爱和关心,嘘寒问暖,眉目传情,会使这个男人永远的感动,结果多情反被无情误,她成了雷峰塔底的囚徒,千年与孤独为伴。她永远迷失在感情的十字路口,不知哪儿是正确的方向。
在白蛇与许仙结为夫妻后,青蛇对姐姐又妒又恨。一度充当第三者的角色。她面对许仙眼中永远流泻不出的迷茫和永远不知投放在哪儿的眷顾,意乱情迷了。但还好,她比白蛇多了层冷静。也许是心头的愧疚吧!在最后,她终于迷途知返,走出了死巷,也彻底认清了许仙的面目。
然而许仙,这个忧郁,儒弱的美男子,他对自己人生的分岔路口几度退缩,并且负情负义。他既贪恋白蛇的美貌,同时又希望拥有小青。在人类自以为是的聪明下,他不断起誓,又不断地违背自己的誓言。最后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卑鄙小人。生死攸关的时候,他选择了保全自己,遗弃了对他情深一片的素贞。
法海带着一种几近变态的刚毅和执着,去追寻自己的信仰和理想。他的人生路途上没有所谓的路口,所以他永远不会迷失。他能让人产生与爱等量的憎恨,又让人一筹莫展,但他的内心也有柔软不可触摸的一部分,所以最后无法面对小青落荒而逃。
此间的少年 豆瓣
8.1 (201 个评分) 作者: 江南 华文出版社 2004 - 1
《此间的少年》讲述的是让人熟悉的大学生活的故事。小说以宋代嘉佑年为时间背景,地点在以北大为模版的“汴京大学”,登场的人物是乔峰、郭靖、令狐冲等大侠,不过在大学里,他们和当代的年轻人没有什么不同。他们早上要跑圈儿,初进校门的时候要扫舞盲,有睡不完的懒觉,站在远处默默注视自己心爱的姑娘……
在这个学校里,郭靖和黄蓉是因为一场自行车的事故认识的,而这辆自行车是化学系的老师丘处机淘汰下来的,杨康和穆念慈则从中学起就是同学,念慈对杨康的单恋多年无果,最后选择的人却是彭连虎。
脑中存着金庸小说先前的印象,再徜徉于这样全新的故事中,是一种双重的温习,而这双重的回忆最后归结为一点,便是几乎每个人都经过过或正在经历的轻狂无畏的少年时光。
曹雪芹 豆瓣
作者: 王永泉 华艺出版社 2004 - 1
曹雪芹与脂砚姑娘是青梅竹马的表兄妹,都因为宫廷斗争成为败落王孙。曹雪芹告诉脂砚姑娘,他已把家中的繁华与败落写入《石头记》中,要她一同完成此书。脂砚姑娘决心放弃宫中的荣华富贵,与曹雪芹一同隐居山林,去完成一部伟大著作……
“醒了,醒了!”姑娘惊喜的呼喊声传出了船舱。
船外一位银须飘拂的老渔夫,摘下斗笠,脱掉蓑衣,急忙掀帘弯腰走进舱内。
姑娘对老渔夫说:“爹爹,他醒了!”
红玫瑰与白玫瑰 豆瓣
8.3 (152 个评分) 作者: 张爱玲 花城出版社 1996 - 6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因为《红玫瑰与白玫瑰》这句话成了脍炙人口的名言……本书收录了张爱玲1944年的中短篇小说作品。
胭脂扣 生死桥 豆瓣
8.5 (19 个评分) 作者: 李碧华 花城出版社 2006 - 7
这本书收入《胭脂扣》和《生死桥》两个长篇。《胭脂扣》写的是香港红牌妓女如花死后回到人间寻找旧爱,当年她与纨绔子弟十二少双双殉情,谁知十二少获救,阴阳相隔,由此衍生一个爱与背叛的悲情故事。该小说被视为“女性主义”意识觉醒之代表作。《生死桥》写的是旧时代三名梨园子弟生死相缠、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深刻揭露了旧社会娱乐圈的种种黑幕。
水与火的缠绵 豆瓣
作者: 池莉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 5
池莉,中国当代最睿智、最细腻的女作家的又一本最新作品!   这是一部关于青春成长的小说,一部关于生命成长的小说,一部关于城市成长的小说。1980——1998年、是中国城市剧烈变化的年代。社会人群的层层面面、城市生活的角角落落,都被鲜活生动地牵到面前。对理想与追求、矛盾与错误、灵魂与肉体、有着细腻而犀利的洞察。生活中大量拮取的细节、生动精当、悠然从容中、机智锐利。
尘埃落定 豆瓣
9.0 (39 个评分) 作者: 阿来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 3
《尘埃落定》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声势显赫的康巴藏族土司,在酒后和汉族太太生了一个傻瓜儿子。这个人人都认定的傻子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却有着超时代的预感和举止,成为土司制度兴衰的见证人。小说故事精彩曲折动人,以饱含激情的笔墨,超然物外的审视目光,展现了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土司制度的浪漫神秘。
活着 豆瓣 谷歌图书
9.0 (255 个评分) 作者: 余华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4 - 5 其它标题: 活着
地主少爷富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的富贵因为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聋哑人,儿子机灵活泼……
然而,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每读一页,都让我们止不住泪湿双眼,因为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富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曼珠沙华 豆瓣
7.7 (42 个评分) 作者: 沧月 新世界出版社 2006 - 1
一梦过十年,到最后,那个毛丫头凶巴巴的脸都在记忆中模糊起来,惟一清晰的,是那一日她扑上来在他手腕上恶狠狠咬下的那一口。
南宫陌陡然有一种非人世的恍惚,仿佛眼前所经历的这一切,都并非真实。
惟独手心那一缕头发,那一缕偷偷从那个红衣女童头上割下的头发,将成为这一切惟一的纪念,和手腕上难以磨灭的牙痕一样,伴随他直至死亡来临。
张爱玲全集1:长篇小说·半生缘 豆瓣
8.7 (12 个评分) 作者: 张爱玲 哈尔滨出版社 2003 - 10
三十年代的大上海,一段错过的缘份。沈世钧本于顾曼桢相爱,可家里却催促他和表妹石翠芝结婚,曼桢的姐姐顾曼璐为维持一家生活开支辍学当交际花,最后在万般无奈之下与有妇有子的祝鸿才结婚。面对世钧家人,曼桢深感自卑,而世钧却误以为曼桢爱上了曾是曼璐男友的张豫瑾,而家中老父临危将家业托付给他,他只得回到南京,与曼桢两地相隔,而曼璐为了讨好祝鸿才,不惜牺牲妹妹的幸福,令她替祝鸿才产下一子,并阻止世钧寻找曼桢,曼桢终于逃离曼璐和鸿才的魔掌后再找世钧时,世钧已和翠芝结婚。曼璐临死前求曼桢回去照顾孩子,曼璐去世后
特洛伊 豆瓣
作者: [古希腊] 荷马 译者: 王宇雨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4 - 9
西方文学起源于古希腊时代,而《荷马史诗》则是这一源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甘泉,他启迪着后世诗人,作家丰富的灵感,促成了无数杰作的诞生。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修记》相伟为公元前九世纪左右由一个盲诗人荷马所作。《荷马史诗》的内容非常丰富,他广泛地反映了古希腊时代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当时人们的生活,斗争和思想感情,堪称人类社会童年的“百科全书”。他在西方古典文学中一直占据最高的地位从公元前八世纪开始,就被公认为文学作品的楷模。两千多年来,西方人一直认为它是古代最伟大的史诗。马克思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说它具有“永久的魅力”,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特洛伊”的故事取材于荷马史诗中的《伊利亚特》。
豆瓣 Goodreads
7.7 (57 个评分) 作者: [捷克] 米兰·昆德拉 译者: 马振骋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3 - 3
速度是出神的形式,这是技术革命送给人的礼物。跑步的人跟摩托车手相反,身上总有自己存在,总是不得不想到脚上水泡和喘气;当他跑步时,他感到自己的体重、年纪,就比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身与岁月。当人把速度性能托付给一台机器时,一切都变了:从这时候起,身体已置之度外,交给了一种无形的、非物质化的速度,纯粹的速度,实实在在的速度,令人出神的速度。
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啊,古时候闲荡的人到哪儿去啦?民歌小调中的游手好闲的英雄,这些漫游各地磨坊,在露天过夜的流浪汉,都到哪儿去啦?他们随着乡间小道、草原、林间空地和大自然一起消失了吗?捷克有一句谚语用来比喻他们甜蜜的悠闲生活:他们凝望仁慈上帝的窗户。凝望仁慈上帝窗户的人是不会厌倦的;他幸福。在我们的世界里,悠闲蜕化成无所事事,这则是另一码事了。无所事事的人是失落的人,他厌倦,永远在寻找他所缺少的行动。
这是米兰·昆德拉移民法国后,用法文所写的第一部小说。相较于《生命之中不能承受之轻》和《不朽》所探讨的沉重话题,《慢》的主题看上去令人惊奇:显然是昆德拉所有作品当中,主题最为轻松的小说。作者自己曾说:“作品没有任何一个严肃的词。”作者通过旅途中的驾驶事件,论及了速度、时间以及记忆、历史、遗忘等主題;以城堡为场景,穿插了美丽的爱情故事,并交织着当代与18世纪两个时空……
城南旧事 豆瓣
8.9 (350 个评分) 作者: 林海音 / 绘者 关维兴 图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3 - 7
多少年来,《城南旧事》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除了再版无数次的小说版外,1985年,本书在中国大陆搬上银幕,电影“城南旧事”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金鹰奖章”、第十四届“贝尔格勒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影片思想奖”等多项大奖。
儿童绘本版《城南旧事》由当今中国极具代表性的水彩画家关维兴,运用优雅诗意的风格和穿透人心的独到技巧,将创作的图画全然融入故事的情节。画中举凡服饰、器物和建筑,考据详实,没一点随便或含糊。人物细致的表情、光线和空气的律动、圆熟丰美的调子,使文图呈现无懈可击的呼应。绘本《城南旧事》甫出版即获选1993、1994年“波隆那国际儿童书插画展”、1993年“布拉迪斯国际插画双年展”以及1994年“加泰隆尼亚国际插画双年展”。
从小说到电影,从成人书到儿童绘本,《城南旧事》是故事、是梦幻,读时仿若音乐,轻轻扣动人心,字里行间所隐涵的深意,更令人撼动,久久不能自已。
基督山伯爵 豆瓣
Le Comte de Monte-Cristo
9.1 (233 个评分) 作者: 大仲马 译者: 周克希 / 韩沪麟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1
小说以法国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两大时期为背景,描写了一个报恩复仇的故事。法老号大副唐泰斯受船长的临终嘱托,为拿破仑送了一封信,受到两个对他嫉妒的小人的陷害,被打入死牢,狱友法里亚神甫向他传授了各种知识,还在临终前把一批宝藏的秘密告诉了他。他设法越狱后找到了宝藏,成为巨富。从此他化名为基督山伯爵,经过精心策划,报答了他的恩人,惩罚了三个一心想置他于死地的仇人。
生活在别处 豆瓣 Goodreads
Život je jinde
8.5 (128 个评分) 作者: [捷克] 米兰·昆德拉 译者: 袁筱一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 5
《生活在别处》是一个年轻艺术家的肖像画。昆德拉以其独到的笔触塑造出雅罗米尔这样一个形象,描绘了这个年轻诗人充满激情而又短暂的一生,具有“发展小说”的许多特点。就其题材而言,表现一个艺术家(或知识分子)是本世纪文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因为展示我们这个复杂的时代也只有复杂的人物才能承担。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对诗人创作过程的分析是微妙而精细的。创作过程当然不仅指下笔写作的过程,而且更广义地指一个诗人的全部成长过程。用作者自己的话说,这部小说是“对我所称之为抒情态度的一个分析。”正是在这样的创作意图下,这部书最初曾被题名为《抒情时代》。作者所要表现和所要探究的是,人的心灵所具有的激情,它的产生和它的结果。因而这本书又是一本现代心理小说,表现了一个诗人的艺术感觉的成长。书中每一章 节的名称都展示了诗人生命历程的一个阶段。他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他怎样读书,怎样恋爱,以及怎样做梦等等。关于时代的全貌和他人的活动都迟到了远处,一切观察的焦点都集中在主人公身上,并且与他的内心活动有关。有如激情的涧水,在时间的乱山碎石中流过,两岸的景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溪流将流向沃野还是沙漠。换句话说,作者在这里所关心的是诗人心理和精神上的发育。为了潜入到人物意识中最隐秘的角落,作者采用了一种我们可以称之为客观意识流的叙述方式:时间与空间交织(不同时期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事常常出现在同一段叙述中),现实与梦幻交织(第二章《泽维尔》完全是一个梦套一个梦),情节的跳宏,思考的猝然与不连贯,故意模糊主语的陈述,这些都使此书更接近于诗歌而不是小说。假如我们把书中这些抒情性的因素去掉,这部作品的内容就剩不下什么了。这种形式使我们更能切近诗人的内心活动,感触到诗人的激情是怎样产生和燃烧的。
边城 豆瓣
8.6 (452 个评分) 作者: 沈从文 / 黄永玉 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2 - 4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写于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四年初。这篇作品如沈从文的其他湘西作品,着眼于普通人、善良人的命运变迁,描摹了湘女翠翠阴差阳错的生活悲剧,诚如作者所言:“一切充满了善,然而到处是不凑巧。既然是不凑巧,因之素朴的善终难免产生悲剧。”
《边城》写出了一种如梦似幻之美,像摆渡、教子、救人、助人、送葬这些日常小事,在作者来都显得相当理想化,颇有几分“君子田”的气象。当然,矛盾也并非不存在,明眼人一看便知,作者所用的背景材料中便隐伏着社会矛盾的影子。作者亦不曾讳言他的写作意图是支持“民族复兴大业的人”,“给他们一种勇气和信心”。
巴黎圣母院 豆瓣
Notre-Dame de Paris
8.5 (195 个评分) 作者: [法]雨果 译者: 陈敬容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 - 6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第一部引起轰动效应的浪漫派小说。小说以十五世纪路易十一统治下的法国为背景,通过一个纯洁无辜的波希米亚女郎惨遭迫害的故事,揭露了教士的阴险卑鄙,宗教法庭的野蛮残忍,贵族的荒淫无耻和国王的专横残暴。作品鲜明地体现了反封建、反教会的意识和对人民群众的赞颂。
情人 豆瓣 Goodreads
L'Amant
8.0 (597 个评分) 作者: [法] 玛格丽特·杜拉斯 译者: 王道乾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 - 7
杜拉斯代表作之一,自传性质的小说,获一九八四年法国龚古尔文学奖。全书以法国殖民者在越南的生活为背景,描写贫穷的法国女孩与富有的中国少爷之间深沉而无望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