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
中国昆曲音像库:梁谷音唱腔精粹 豆瓣
梁谷音
发布日期 2003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上海声像出版社
昆剧,亦称“昆曲”,产生于明代嘉靖、隆庆年间(1552-1572年)的江苏昆山。迄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明、清之际,它成为全国最大剧种,主宰剧坛二百余年。我国现存历史较长的地方剧种,几乎无不受过昆剧艺术的影响,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
昆剧表演艺术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体系,是中国戏曲艺术的精华。它的剧目丰富多彩,文字的华丽典雅,曲调的清俊婉转,舞姿细腻优美,武功技术卓绝,表演情真意切,它有诗的意境,画的风采,熔诗、歌、舞、戏于一炉,在中国戏曲史、文学史、音乐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2001年5月18日,中国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梁谷音,昆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师承张传芳、沈传芷、朱传茗等名家,工花旦、正旦、闺门旦、刺杀旦均能应功。嗓音甜润,舞姿婀娜、艳丽妩媚、飘逸玲珑的风度和栩栩如生不同人物的形象塑造,形成了与众不同的独特风格。代表剧目有:《烂柯山》、《潘金莲》、《琵琶行》、《佳期》、《活捉》、《痴诉点香》、《思凡》等。曾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上海戏剧“白玉兰表演艺术主角奖”等。
中国昆曲音像库:计镇华唱腔精粹 豆瓣
计镇华
计镇华,昆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第四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和第二届上海戏剧白玉兰主角奖得主。上海市戏曲学校首届昆曲班毕业,工老生。师承郑传鉴、倪传钺等名家。他的嗓音宏亮,表演上善于继承,敢于创造,舞台风度颇佳,享有“第一老生”之美誉。他在拿手戏《血手记》、《十五贯》、《蔡文姬》、《钗头凤》、《烂柯山》、《新蝴蝶梦》、《扫松》、《弹词》、《寄子》等中都有出色独创的表演。他主演的《蔡文姬》荣获文化部表演奖。他多才多艺,能昆能京,是剧、影、视三栖演员。如电影《风流千古》、电视越剧《杜十娘》和京剧《孽缘记》、《游龙戏凤》等。
计镇华曾多次赴香港、台湾演出、讲学。又先后赴美、英、日、丹麦、瑞典等国家演出,受到观众的高度评价。现为中国昆剧研究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上海戏剧家协会理事。
中国昆曲音像库:蔡正仁唱腔精粹 豆瓣 豆瓣
蔡正仁
发布日期 2005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上海声像出版社
《中国昆曲音像库:蔡正仁唱腔精粹》蔡正仁是昆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第四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和第五届上海戏剧白玉兰表演艺术主角奖获得者。1961年毕业于上海市戏曲学校首届昆剧演员班,工小生,擅演冠生戏。师承京昆艺术大师俞振飞和昆剧世家沈传芷。同时还得到姜妙香、周传瑛等名家的指点。能昆能京,唱念俱佳。他的音色宽厚宏亮,表演洒脱大方。深得乃师俞振飞先生真传,有“小俞振飞”之美誉。

蔡正仁主演的《长生殿》荣获上海文化艺术节优秀成果奖。他演出曲目很多,如:《撞钟分宫》、《惊变埋玉》、《乔醋》、《迎像哭像》、《太白醉写》、《贩马记》和《见娘》、《亭会》、《评雪辨踪》等。京剧中有《白门楼》中的吕布、《白蛇传》中的许仙、《玉堂春》中的王金龙、《打侄上坟》中的陈大官等。他曾多次赴香港、台湾等地及日本、美国等国家演出讲学,受到热烈欢迎和好评。

蔡正仁现为上海昆剧团团长、第八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文化部振兴昆剧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昆剧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上海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学艺术家联合会委员、上海市艺术教育委员会顾问、上海昆剧联谊会会长。

01 荆钗记·见娘 (刮鼓令)
02 千忠戮·惨睹 (倾怀玉芙蓉)(锦芙蓉)(小桃映芙蓉)(朱奴插芙蓉)(尾声)
03 雷峰塔·烧香 (三仙桥)
04 长生殿·哭像 (叨叨令)(脱布衫)(小梁州)(么篇)(快活三)(朝天子)(二煞)
05 玉簪记·琴挑 (懒画眉)(前腔)(朝元歌)(前腔)
中国昆曲-游园惊梦-牡丹亭 豆瓣
9.7 (21 个评分) 张继青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5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江苏音像出版社
昆曲《牡丹亭·游园》之名曲
·
【皂罗袍】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便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
【好姐姐】
遍青山啼红了杜鹃,
那荼蘼外烟丝醉软,
那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
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翦,听呖呖莺声溜的圆。
·
梅兰芳讲解《牡丹亭·游园惊梦》
.
《听来未觉已销魂》
如花美眷-单雯昆曲牡丹亭经典选曲 豆瓣
8.3 (6 个评分) 单雯
发布日期 2007年2月1日 出版发行: 方圆电子音像出版社
单雯
1989年出生于梨园世家,第四代接班人,现为江苏省昆剧院青年演员。师承昆曲表演艺术家张继青、龚隐雷、张洵彭、胡锦芳、吴继静、孔爱萍等,擅演剧目:
<牡丹亭><玉簪记><百花赠剑><踏伞><亭会><断桥><刺虎><奇双会>等。
获首届全国戏曲“红梅杯”大赛金奖。
获全国“蚁力神”杯戏曲大赛一等奖。
获华东六省一市专业院校“梨园杯”一等奖。
<1699桃花扇>主演李香君。
姹紫嫣红 豆瓣
赵群
发布日期 2009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瑞鸣音乐
国家一级演员、上海京剧院青年艺术家赵群倾情献声,一人百面奇妙演绎各流派经典唱段;上海京昆界十数位演奏家携手献艺,传神度曲玲珑诠释国粹名章,无数的灵感在无数次排练和修改中撞击迸发,令这些耳熟能详的经典佳篇老树新芽。由瑞鸣音乐制作人叶云川亲力打造,中国录音大师李大康此番操刀同期录制,德国老虎鱼的全程后期制作及母版制造使作品更臻精密。两百年京剧的莺声燕语风华绝代,便藉由这专辑寸寸复生,声声入耳,句句熨心。
纵览全篇,首先是调式众多:二黄、西皮、昆曲、四平调、高拨子……其次是流派纷呈:梅(兰芳)派、荀(慧生)派、张(君秋)派……然后是板式齐全:原板、二六、流水、散板、摇板……更兼行当多变:青衣、花旦、刀马旦、花衫、闺门旦……以点带面地体现了京剧旦角声腔的发展。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专辑以洋溢于声腔之美的别致情愫出发,那些喜怒嗔怨,哀愁惊殇,曾在三丈戏台活演,又藉方寸音碟重生。无论是从乐器的搭配还是板式调式的运用上,也无论是曲目的编排还是音色情绪的变化上,专辑都着意于体现京剧传统流派的艺术特点,同时表达典雅而时尚的音乐情感。
《玉堂春》“起解”一段西皮流水有口皆碑,《贵妃醉酒》那般雍容寂寞百媚横生,《霸王别姬》中南梆子月色清明欲舍难离。《杨门女将》里高拨子激越铿锵,《宝莲灯》中西皮新曲清新婉转 更有《卖水》“表花”爽脆伶俐舌灿莲花,《四郎探母》“坐宫”对唱生旦双绝,《秦香莲》“琵琶词”珠落玉盘一气呵成。并特别呈现出《牡丹亭》昆腔六百年来口角噙香。
经典昆曲:牡丹亭 豆瓣
钱熠 / 温宇航
发布日期 2004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RM/普罗艺术
昆曲《牡丹亭》,晚明戏曲家汤显祖(1550-1616)的四大剧作之一,是其最脍炙人口且成就最高的戏剧作品。全剧共五十五场,以杜丽娘游园伤春,惊梦书生,折柳伤情,竟至一病不起,死后魂魄不散,寻觅梦中情郎不止。三年后,真等到书生柳梦梅来掘棺复生,共结情缘。这是最地道的中国人的浪漫方式,在文学内涵上有极高的价值,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等西方爱情故事相比毫不逊色,甚至让对方黯然失色。全本《牡丹亭》的昆曲音乐出自1792年苏州人叶堂编著的戏曲音乐总集《纳书楹曲谱》。

导演陈士争排演的《牡丹亭》 世纪交接之际,美籍华裔导演陈士争联合上海昆剧团把沉睡200多年的全本《牡丹亭》搬上世界表演艺术的颠峰重镇——纽约林肯艺术中心。此剧在美国引起轰动,主流媒体纷纷撰写报道或剧评,赞誉有加。

平常的中国戏曲,就是一桌两椅,放一张幕就看戏了,没有任何的立体效果。陈士争的《牡丹亭》做了一个中国剧场的环境,像在苏州园林里演戏一样,有最传统的舞台,有鱼池、金鱼、鸳鸯、鸟语花香,把中国明代文人看戏的那种欣赏习惯,都转换到这个环境下。陈士争导演的《牡丹亭》,就是要表现这个传统,让观众"尽情地品味我刻意为他们营造的一种观剧的氛围,在深刻体会中国人演剧观的同时,全方位地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观众可以跟随导演的镜头去欣赏离奇的故事、华美的辞藻、杂技;人手缝制的苏绣戏服;台上的亭台流水,远山飞泉,水池里鸭子的静卧、游戈、嘎叫、嘻闹……此外,还以昆曲为主,融合了京剧、评弹等多种戏曲形式。
牡丹亭 豆瓣
作者: 汤显祖 华东师大 2006 - 6
《牡丹亭》是明代大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与《西厢记》、《长生殿》、《桃花扇》一起被誉为“四大名剧”,它们体现了我国古代戏剧作品的最高成就。汤显祖描写杜丽娘的美貌很成功,而描写杜丽娘的感情和理想的那些片段更具魅力。《牡丹亭》写出,她不是死于爱情被破坏,而是死于对爱情的徒然渴望。通过杜丽娘的形象,《牡丹亭》表达了当时广大男女青年要求个性解放,要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本书附有精妙评点,雅致插图,古风古韵。
白先勇说昆曲 豆瓣
5.7 (7 个评分) 作者: 白先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 6
每个民族都有一种高雅精致的表演艺术,深刻地表现出那个民族的精神与心声,希腊人有悲剧,意大利人有歌剧,日本人有能剧;俄国人有芭蕾,英国人有莎剧,德国人有古典音乐,他们对自已民族这种“雅乐” 都极端引以为傲。我们中国人的“雅乐” 是什么?我想应该是昆曲。这种曾有四百多年历史、雄霸中国剧坛、经过无数表演艺术家千锤百炼的精致艺术,迄令已濒临绝种之危,如何保存我们唯一现存的“雅乐”,应是文化工作者的当务之急。笔者访问中国当今昆曲第一名旦华文漪女士,畅谈她对昆曲的看法及学艺经过,希望能够引起文化界的注意,共同爱护保存昆曲这项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粉墨是梦 豆瓣 豆瓣
8.8 (10 个评分) Various Artists
发布日期 2008年12月25日 出版发行: 瑞鸣唱片
《粉墨是梦》续集再度光芒四射
十剧种名段变身乐曲完美呈现
中华民乐水乳交融西洋管弦
姜克美 赵家珍 常静 张顺翔
华乐名家才情洋溢倾心献演
国交爱乐廿四国手无瑕演绎
亚洲顶级录音师李小沛精湛录制
德国全程后期制作
瑞鸣音乐又一力作
梧叶知秋。这一枚微微泛黄的叶子,在漫卷的西风中飘摇过墨色的古城垣,掠舞过空无人迹的沙尘驿道,像一句轻声的叹息歇在深绿的池塘,碰落水面脆薄的浅雪,沉坠下去,就像沉溺在一泓迷梦。
这一泓梦,着一袭石青缂丝的华美衣裳,挥一袖拨云弄月的清泠山岚,怀恋着浴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畅意胜景。身外倘来都似梦,醉里无何即是乡。
耳畔一支《寄生草》,半暝半灭之间,各色人等走马灯也似,穿蟒的皇上,戴貂的丞相,捋雉尾的武将,剃了度的和尚……偏是那林冲的大红罪衣罪裙,将这暧暧流淌的幻影冲染得触目。那许多粉墨脸谱,红忠白奸,紫的刚义,蓝的勇猛,黄的暴烈,还有金的银的神佛鬼怪,绘作一张张铁面皮,揉勾抹破,能嗔,能怒,能喜,能癫,乱花渐欲迷人眼。
“可知我一生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要那灿灿水钻,撇去那荧荧绒花,只撷来翠鸟的柔软腹羽,做一支幽雅娴致的蕉月点翠头面,别有一段云髻半偏新睡觉的风流态度。更有雌雄莫辨的经世迷离,俊秀儿郎扮娇娥,木兰偏许须眉装,成就千古击赏的奇景,堪叹堪羡。
三丈戏台演梦,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一扬马鞭即穿越千山万水,一桌二椅便当得亭台楼阁。这一种写意程序的佻达洒脱,在“匡七台七”的锣鼓经之间,在蕴藉风雅的韵白之间,在或峭拔或幽咽的唱腔之间,美不胜收。
粉墨是梦,是人生照影,是惊鸿一瞥,是光阴浓缩成寸金,是史话和情愁凝成某个手势或身段,一啼一笑或真或扮,唱演着千古悲欢。
前年一张《粉墨是梦》蒙赐厚爱,奖项纷至,嘉誉沓来。虽然当日即囿于专辑篇幅,颇多取舍割爱,言之不尽,然而万不敢草草续貂唐突乐友。直至今日两载光阴,沉淀如许,精挑如许,竭虑如许,加之醍醐灌顶福至心灵的顿感,非尽哺不能畅雅意,非继发不能谢世人。
依旧瑞鸣音乐,依旧叶云川制作,依旧孟庆华改编,依旧十个剧种十唱段,依旧“逗胡琴洞箫唱念春色满园,听丝竹管弦吟咏风月无边”。在京、昆、粤、黄梅、越五大剧种而外,专辑又挑选吉剧、秦腔、花鼓戏、吕剧、潮剧的传世名段,以深沉浩瀚的管弦语汇交融细腻个性的民乐精髓,传神描绘戏曲旋律的妍美音容和古典境界。
同是戏曲选段,各以旋律优美见长,在专辑中却少有面目雷同之感。极具地域特色的原剧种主奏乐器,在弦乐翻涌和民乐帮衬的背景上,一枝独秀却又水乳交融。在上辑中令人击掌叹妙的乐器对答,在本辑中运用得更加淋漓尽致:二胡在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和古筝十八相送猜心猜口,又在花鼓戏《刘海砍樵》中与唢呐扮小夫妻你侬我侬;黄梅戏《牛郎织女》则由秀美琵琶和清啭竹笛互通心款,秦腔《火焰驹》则用明亮的马骨胡和高亢的唢呐,回环问答出大开大阖的西北风情。
名手绘丹青,意浓态远淑且真。昆曲《玉簪记》一段清风徐来波澜暗涌的“琴挑”,在赵家珍那张千年古琴的弦间妩媚重生,天姿惊人。杜聪的笛箫染绿了粤剧《帝女花》的情致,也浸润了京剧《霸王别姬?三家店》的肃凉月色。常静的古筝玲珑典雅,张顺翔的京胡峭拔嶙峋,以及姜克美、邓建栋两位名传中外的胡琴国手,俱是一身绝技倾情往,十分心血演奇乐;更加之国交及爱乐二十四位演奏家的无瑕演奏,整张专辑曳身转眸皆动人的千姿万妙方得以完美展现。
专辑延续瑞鸣音乐的严谨质量,不敢有些许疏忽。特意选址中央电视台480平米仿真录音棚,动用了数十只顶级话筒及数百万元的录音设备,由亚洲录音大师李小沛精湛录制,完美展现戏曲魅力。德国录音名家老虎鱼及日本JVC首席工程师们全程负责专辑的后期制作及母版制造,不同版本不同韵味,需细细体会,慢慢感受。
旧戏新曲,听来不觉触景生情。听牡丹亭之赏春香还是旧罗裙,是一大哭;听红楼梦之想当初妹妹从江南初来到,是一莞尔;听玉簪记之长清短清云心水心,竟是一默。人生苦短亦苦漫长,当日心之所系者,原以为它会无言等在光阴的尽头,只作一轴画卷藏在年份的箱箧。怎料不过盏茶支曲的光景,物换人非,情何以堪。
因此上,珍重浮生一段闲,听音度曲,赌书雅谑,方不负平生意。若对黄花辜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
老戏的前世今生 豆瓣
作者: 傅谨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7 - 7
《老戏的前世今生》结合当下的全球化背景下国人的生存状况和时尚话题,进行了全新的解读和分析,使这些传统老戏焕发出崭新的内涵和风采,懂戏曲的内行可以看出其中的曲折和堂奥,不懂戏曲的外行读者也可读出其中亘古不变、历久弥新的不变道理,从而对老戏这一至今仍保持着自己妖娆旖旎的容颜和心灵的美丽事物有一番新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