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
既见君子 豆瓣 Goodreads
8.0 (54 个评分) 作者: 张定浩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1
读过去的诗,也是在说当下的事。诗中虽处处有鸟兽草木,但它们从来都是人世的投影。鸢飞鱼跃,是人的境界;黍稷方华,是人的情感。兴观群怨,事父事君,都是和人息息相关的事情,处处都基于对过去的理解和认识。因而,这本书正是通过努力触碰和谈论一些最优秀的古典诗人,来丰富和安定自己当下的生命。
-----------------------------
先是挑着看,然后又通读一遍,真是很喜欢。且时或想起十几年前草写《诗经别裁》时的情景,觉得心态竟是十分相似,然而却是很久没有这样去读诗了,羡慕,更是钦慕“既见君子”的与古人相会,除了体贴也还有贴心的想象。虽然是个人化的,但是我却忍不住悄悄相随成为约会的窥视者,收获了一腔欢喜。
——扬之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
作者写过去时代的诗与人,也是叙说当下。诗歌不仅让人“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更印证着我们生命中的缺失。将自己读诗体验付诸这样一种本真的叙事,是令人称羡的创作,这其中有一点天真,一股灵气,还有深沉而细腻的襟怀与情感。
——李庆西(《书城》杂志执行编委)
在这些文字尚未被收束起来印成一册书时,我曾一篇篇搜集它们,打印了带在上班路上看。你看到你心里最深的困苦无告,作者都帮你说了出来;你看到一代代伟大深邃的心灵,是怎样在人世跌宕;你知道了这些都是必须要走的路,你会通过这些桥,去往更开阔的地方。对于这样一本书,除了读、摘抄和体会,很难再说更多。我不吝啬用“最好”来形容它——这是我读过最好的写古典诗歌与诗人的书,里头每一篇都是最好的怀人文章。
——肖海鸥(读者)
我一直想谈谈那些过去时代的诗与人,不是做文学批评,也不是做考据翻案,约翰逊《诗人传》那种,我更是没有资格,也觉得于己无益。倘若硬要为自己的谈法寻个究竟,或者可以用“安得促席,说彼平生”这句陶诗来比附。T·S·艾略特在《安德鲁·马韦尔》的开头说道:“这里没有任何翻案文章要做,谈论他只是为了有益于我们自身。”张文江老师在讲丹霞天然禅师的时候说:“好玩的是我们自己。”他们的这些话给我开辟出一条道路,至于能通向哪里,自己也不能确定。
——张定浩(本书作者)
2015年8月12日 已读
断断续续读了很久,非常喜欢,是私心。在文学之中,被清朗的光辉照亮内心,与相似的心灵相遇、共鸣,由此产生的喜悦,正是阅读的魅力所在吧。说起来,第一次在豆瓣上读到waits老师的代春日行、春江花月夜两篇,正是这本书的最后两篇。当初心有戚戚焉写下了感想的笔记,没想到多年后文章结集成纸质书,又来到自己手中。仍怀念那段单纯读书的日子,那也算是最好的时光吧。
M 中国 张定浩 文学评论 签名本
害怕写作 豆瓣
作者: 黄子平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6 - 6
传说仓颉造字的那天,“天雨粟.鬼夜哭”。古人对写作将会带来的灾祥有如此深刻的恐惧,裁是在“写龄。渐长的今天才慢慢地体会到的。你可以说这是中国古代的”声音中心主义”,也可以说是古人对”文字文化”所包含的权力关系的深刻敬畏。然而,不要害怕你的害怕。害怕,让你体会写作时的软弱与坚强.孤独与武断,空虚与充实,同时带来清醒和谦逊。写作就是克服害怕。我害怕写作,同时写了《害怕写作》。——黄子平
本书辑录了著名学者黄子平近年的二十余篇作品,都是他对文学研究和写作的真切体会。在作者看来,写作就是克服害怕。作者发扬慎思、谨言的传统,也正是在这小心翼翼之处留存着智慧的光辉和知识的尊严。
顾随诗词讲记 豆瓣
8.9 (9 个评分) 作者: 顾随 / 叶嘉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 4
叶嘉莹教授是蜚声海内外的学者,顾随先生作为她的授业恩师,对其人生学问的影响自不待说,而听顾随讲课的八本笔记一直被叶氏视为一生治学之圭臬,此次,《顾随诗词讲记》则是根据叶嘉莹先生20世纪40年代的课堂笔记整理而成。顾随先生的女儿之京女士又从新发现的叶氏笔记中整理增补《古诗中的夏天》、《说竹山词》等一万多字篇幅,讲记包括顾随在课堂上泛谈的诗歌妙理,以及诗人诗歌的专论。顾先生对诗歌极其敏锐的感受力与深刻的洞见,纯以感发为主,全任神行,一空依傍,“凡是在书本中可以查考到的属于所谓记问之学的知识,先生一向都极少讲到,先生所讲授的乃是他自己以其博学、锐感、深思以及丰富的阅读和创作之经验所体会和掌握到的诗歌中真正的精华妙义之所在,并且更能将之用多种之譬解,作最为细致和最为深入的传达”
中国现代小说史 豆瓣 Goodreads
A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
8.0 (16 个评分) 作者: 夏志清 译者: 刘绍铭 / 李欧梵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 7
《中国现代小说史》是一部有相当影响、也是有相当争议的中国现代小说研究的学术著作,可以说,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以还的治中国现代文学的专家、学者几乎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过这部著作的影响。当然,由于该书作者系美籍华人,长期在美国工作,其理论立场、观点、思想倾向和我们不尽相同,因而该书的观念和批评标准也与我们不同。为了繁荣学术研究,扩大学术交流,出版一些不同思想、不同观点、不同倾向的学术论著是很有意义的。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 豆瓣
7.8 (17 个评分) 作者: 陈思和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 6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的作者带我们进入了十二部现当代文学名著:《狂人日记》、《知堂文集》、《电》、《边城》、《雷雨》、《十四行集》、《生死场》、《骆驼祥子》、《子夜》、《倾城之恋》、《长恨歌》、《坚硬如水》,仔细领会作品的内在精细微妙之处,细细品位每一部作品的来源与肌理,质疑隐藏在作品中的缝隙,借此提供更多言说的可能性。
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 豆瓣
9.1 (14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瓦尔特·本雅明 译者: 张旭东 / 魏文生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 - 4
《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是本雅明论波德莱尔的专著。波德莱尔对19世纪中期巴黎的现代性体验的考察深深吸引了本雅明。从这个被资本主义商品世界异化了的抒情诗人的目光出发,本雅明希望能重新阅读处于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初期的巴黎。在书中,本雅明与波德莱尔一起对第二帝国时期的巴黎“渐次熄灭的煤气灯、把人固定在土地上的住房牌号、日渐堕落成商品生产者的专栏作家”发出挽歌式的哀叹,一起作为“城市的闲逛者”躲在人群里注视着这个嘈杂的商品物质世界,一起对急剧变化的社会现实发出“震惊”的慨叹,却又在结尾处理性而忧郁地击碎了波德莱尔的现代主义英雄之梦。本雅明独特的视角、细致的观察和内心的敏锐,使得这部构筑在浩瀚的引文之上的辉煌之作更多了一份诗意的绵长。
唐诗杂论 诗与批评 豆瓣
作者: 闻一多 三联书店 1999 - 1
闻一多 (1899— 1946),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民主人士。曾留学美国,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著有诗集《死水》、《红烛》、学术研究以诗经、楚辞、周易、庄子诸领域见长。<br><br>‘唐诗研究’涉及宫体诗、初唐四杰、孟浩然、杜甫的创作风貌及李白诗英译:诗与批评”重点评论现代诗人诗作 包括郭沫若、俞平伯、田间、臧克家。虽然本书评论的对象从唐代到现代,时间跨度和风格差异较大,但由于作者本人
2011年3月15日 已读
我是在读《美的历程》时,李泽厚先生在唐代一章中引用了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中评述《春江花月夜》的话“对每一问题,他(诗人)得到的仿佛是一个更神秘的更渊默的微笑,他更迷惘了,然而也满足了。”不知为什么我对这句话很着迷,因此想要看看原文。大概是不久(又或者是很久)以后,某一天去逛卡西莫多书店,竟然发现了这本书。书已经有点旧了,估计是好些年都无人问津的样子。我很欣喜地买了下来,是原价买下的,当然原价也不贵。我觉得这样的相遇就很神奇。关于这本书呢,只能说,以前对闻一多先生是有些“误读”吧~(谁教我们对他的印象都停留在了《最后一次演讲》上呢?= =)他首先应该是一位学者,然后是诗人。这里面的文章,尽管大都是关于诗的评论,却写得非常好看,尽管它们大多诞生于五四时代。(或者正是因为那个时代的缘故)
M aH 中国 文学评论 闻一多
丽娃河畔论文学 豆瓣
作者: 陈子善,罗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 11
丽娃河畔,不仅是本土文学家的摇篮,也是海内外学术大师和文学名家的公共论坛。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资料与研究中心不拘一家一派,对于各种文学流派、学术风格,只要其具有前沿格,只要其具有前沿性、思想性和人文性,并具有跨学科的意义,一概兼收并蓄,广为诚邀。丽娃河畔论文学,岂不快哉!
目录
文学感受现代
经世与救世——关于明清之际士大夫的一种姿态的考察
如何诠释“中国”及其“现代”?——关于《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的几个问题
晚清文化、文学与现代性
“以中化西”及“以西化中”:从翻译看晚清对西洋小说的接受
中国人是怎样接受侦探小说的
秋瑾之死与晚清的“秋瑾文学”
文学感到现代的瞬间——现代文学在中国的诞生
先锋性与表述的危机
现代性、民族与文学理论
五四新文学的先锋性
鲁迅及其文字表述的危机
散文家鲁迅
21世纪里鲁迅是否还值得继续读?
批评的漫游
批评的漫游性:上海现代派的空间实践与视觉追寻
上海的意象:城市偶像批判、非主流写作及一个现代中国神话的消解
现代主体性和散文的形成:周瘦鹃的《九华败草城》
张爱玲的散文
记忆与书写
“故乡的食物”:现代文人散文中的味觉记忆
老舍小说:新旧市民与国民性批判
大师的意义以及弟子的位置——解读作为神话的“清华国学院”
“第三类型接触,第三类型戏曲”:戏曲唱片与戏曲研究
从比较文化的角度看跨国写作与当代英语世界文学
小说的当下处境
小说稗类 豆瓣
8.7 (43 个评分) 作者: 张大春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10
此书曾于2004年出版,引起小说界和学界的瞩目,更是受到广大小说爱好者的追捧。此次为修订版,作者亲自写了一篇精彩纷呈的长序《志怪应逢天雨粟》。
喜欢读小说、写小说的人应该能体贴胡适把明、清之际的许多小说家“拉拔”到和古文家等高甚至更高一等的地位上去。虽然胡适的《白话文学史》只写到中唐的元、白诗便戛然而止,压根儿没从小说上说明白:中国文学是如何“永永脱离了盲目的自然演化的老路,走上了有意创作的新路”的。然而,在《白话文学史》书成近70年后,胡适的意见乃至于诸多考证研究与观念的发明,不该只被看成是“奖掖小说”、“揄扬当代”而已。他所触及的课题倘若不被进一步发现、开展,喜欢读小说、写小说的人恐怕也“永永”不会明白:从施耐庵到吴跌人是如何……
在《小说稗类》中,由庄子始,张大春炫技似地学舌马奎兹、戏仿司马中原……极尽耍痞嘲弄之能事。难得他如此杂学百家、博古通今,更难得有如此清晰的架构,梳理出独特的小说观。
2010年8月3日 已读
换了图书馆,断断续续总算读完了……是可以反复读,且永远思考不尽的书,如果再版的话一定要收一本
Hunan.lib L M 台湾 张大春
最难的事 豆瓣
6.4 (5 个评分) 作者: 袁筱一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9 - 7
本书是法语文学翻译家袁筱一的散文随笔,收入文章13篇,既有作者在翻译法国文学过程中的随性感想,又对杜拉斯《情人》、昆德拉《生活在别处》、内米洛夫斯基《法兰西组曲》等的评论,更有对翻译理论的探讨。语言随性“轻盈”,引人入胜。
2010年6月11日 已读 袁筱一老师总是能把理论写得如此感性呐……
L M gift znufe.lib 中国
沈从文精读 豆瓣
9.2 (5 个评分) 作者: 张新颖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 11
《沈从文精读》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一方面把注意力引向作品本身,发掘和探讨其丰富性和复杂性;同时却并不孤立地看待作品;而是在写作活动的接续和变化中。勾勒出沈从文一生三个阶段的三种形象:“得其自”的文学家、痛苦的思想者和处在时代边缘却进入历史深处的实践者。并且通过作品的分析,揭示出这三种形象之间的过渡、转换和内在关联。
作者立意不在重复和固化已有的关于沈从文的叙述模式,而试图拓展阐释的空间,重新认识沈从文的文学、思想和实践,重新认识沈从文和二十世纪中国。
文字·传奇 豆瓣
8.5 (11 个评分) 作者: 袁筱一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 - 1
什么样的作家是法国现代经典作家?现代经典作品的定义是什么?
萨特,波伏瓦,加缪,杜拉斯,罗兰·巴特,萨冈,罗布-格里耶,勒·克莱齐奥,还有,米兰·昆德拉,这一批出生于二十世纪的作家,突破性地继承了法国小说传统,也用自己的方式完美地诠释着福楼拜、普鲁斯特和纪德所奠定的现代法国小说传统。他们开启了法国文学史乃至思想史的一个重要时代,所谓萨特的时代。正是在这个时代,文字显示出它最后炫目的力量,它在延续一种以性感对抗死感的法兰西文学神话。
他们,建立了属于现代的文字传奇。
读词偶得 清真词释 豆瓣
作者: 俞平伯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
如果你是一位诗词爱好者,如果你致力于古代文学研究,如果你想真正在宋词中体味古人的境界,那么这本书是不可以略过的。词研究大家俞平伯先生在本书中既对词的文体特点、发展流变进行了学术性的梳理,又对一些代表作家的词作进行了精彩的解读和评论,尤其是南宋词人周邦彦的《清真集》进行了极其深入细致的阐释。可谓有点有面,有感有论。可以说,原作是垂范后世,嘉惠后人的经典乐章,而评释则是研究者精辟的心得,交相辉映,珠联璧合。钱钟书先生认为,"他(俞平伯)的词学理论的独到之处,在于他对作品的体会和欣赏。"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随着大学者感性而随意的语言,独到而精辟的感受,徜徉在古词深婉幽曲的意境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