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贝
桑贝在纽约 豆瓣
SEMPÉ À NEW YORK
9.6 (14 个评分) 作者: [法]让-雅克·桑贝 / [法]马克·勒卡尔庞蒂 译者: 任凌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9 - 5
★ 他是台湾画家几米的偶像,几米评论其作品“呈现出一种世故圆融的法式幽默,我非常喜欢。”
★ 他是《纽约客》的御用画师,迄今为杂志画了100多个封面插图,这在《纽约客》也是史无前例的
★ 他是法国国宝级插画大师,作品曾制作成法国官方发行的纪念币,被法国文化部长用来作新年贺卡
-
作为一个英语只会两三个单词的法国人,桑贝喜欢纽约的一切。喜欢那些无忧无虑的猫,喜欢多才多艺的爵士乐手,喜欢被人遗忘的花园……这座特别的城市中生活着一群特别的人,有喜有悲,多姿多彩,生机盎然!
年少的桑贝曾梦想为顶级杂志《纽约客》供稿,这个愿望终于在1978年实现了。他成了《纽约客》大家庭一员,迄今未杂志画了100多个封面插图,这在《纽约客》也是史无前例的。
本书收录了桑贝为《纽约客》创作的所有插图以及他在纽约的生活照,并附有一篇长达3万字的访谈稿。画家首次开诚布公地谈到了自己的绘画事业,还有为《纽约客》工作的八卦趣事。
2019年8月22日 已读
前面的采访文字非常有趣,简直要大呼桑贝你怎么这么可爱呀QAQ!后面主要收录了桑贝几十年来为《纽约客》画的封面,他真的非常善于抓住生活中那些一瞬间细微的雀跃、沮丧、温暖、尴尬……但处理得非常轻盈和温柔,像一个不经意的微笑。纽约这座城市在他笔下也变得可爱起来。
M 桑贝 法国 画集
兰伯特先生 豆瓣
作者: [法] 让-雅克·桑贝 译者: 秋杉 中信出版社 2003 - 3
桑贝是谁?
最简洁的回答莫过于—绘本大师。
提到绘本,有人会说台湾几米,然而谈及人文传统深厚的欧洲绘本,没有人敢忽略桑贝。
桑贝是一个精圆半吐的概念,一种品味,一类格调(如果格调一词还没有被糟践彻底的话)。他的好处在似远忽近之间,在半梦半醒之间,在冷漠和悲悯之间,像一杯沉淀了许久又被轻轻搅动的水。
从1960年为《小淘气尼古拉》画插图一举成名之后,到现在,他已有二十多部著作问世,全世界都有执著的桑贝迷,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交流和分享阅读桑贝的快乐。桑贝没有什么桑贝式的语言,这让桑贝迷缺少了其他迷们常用的切口,“桑贝”成了进入这一迷人世界的惟一密码。
你很难一下说清桑贝关注什么,法国报刊说:“桑贝笔下的典型人物,身躯小得像鸟,却无法自由翱翔,是受到日常琐事牵拌的理想主义者—梦想着自由开阔的空间,却被牢牢地绑死在地上。”
他很冷峭,《兰伯特先生》完全是一部法国艺术电影的作派,固定的场景,固定的人,翻来覆去的圣诞,一个总是缺席的人,却是全书的主角。政治、足球、女人成为男人掩盖内心荒凉的出口,咖啡馆里的人生是无出路的,每个人都滔滔不绝,但都一言未发。他很幽默,《航空信》里横冲直撞的文化和深厚悠闲但多少有些没落的文化冲突被演绎得令人捧腹。他很细腻,《我的另一半》是一幅各色人等的情感风情画,渴望、计算、付出、等待,每一个情感横断面都黏稠、荒诞,充满怀疑。他很犀利,《清晨》所描绘的是梦与醒的交界,那是意志和欲念、希望与失落共生的时间,那些意识流动的画面和晦暗的情调剥离出的人,也许离我们的灵魂更近。《一点巴黎》中的巴黎再大,不过是个道具,所有景致的背后,是个卑小的法国外省人。也许这样去理解渺小的人,要比了解一个伟大的城市有意思得多。
2017年7月12日 已读 形式绝赞~陷入爱河的人可以说非常可爱了,但无聊又徒劳的人生终将回复无聊。啊,悲伤的现实(冷漠脸
M 桑贝 法国 绘本
奢侈、宁静和享乐 豆瓣
作者: [法] 让-雅克·桑贝 译者: 秋杉 中信出版社 2003 - 1
桑贝再一次用戏而不谑、深刻犀利的笔触,刻划都会人的生活故事和心境转折;透过一则则精彩的图画和文字,诠释现代人的人生目标──奢侈、宁静和享乐,字里画间充分流露着桑贝式的幽默,以及对人性深刻的反省和同情,读者在会心微笑之余,拥有许多想象和省思的空间
我的另一半 豆瓣
7.6 (5 个评分) 作者: [法] 让-雅克·桑贝 译者: 秋杉 中信出版社 2003 - 1
《我的另一半》是一幅各色人等的情感风情画,渴望、计算、付出、等待,每一个情感横断面都黏稠、荒诞,充满怀疑。一篇篇各自独立的精彩图文所构成的幽默小品,呈现出不同型态的人格在爱情、友情路上探索的各样心情与感受。存在于友谊之中的种种心结、伴侣之间的甜蜜……,如果你想探知另一半的心意,如果你想要了解一下法国人,则一定不能错过本书。
本书呈现出桑贝的犀利。桑贝的意境高深莫测,连法国人自己都无法完全了解他,也许这正是说明,桑贝不是法国的,甚至都不是欧洲的,他对这世界最大的贡献,是提供了一双桑贝的眼睛。
书摘
当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幸福的能量巨大到笼罩了整个世界。我们渴望将幸福的感觉说出来、吼出来。但是对谁说呢?对谁吼呢?我们的朋友当中,又有谁可以理解这种深刻而又极度亢奋的感觉呢?不过,在某些情况下,幸福应该是具体可见的。我有感而发地写下几页东西,洛蕾无法理解这些东西。而她用严加惩处在画面上上留下的印记,也同样令我大惑不解。从此,我俩对视的目光,开始流露出极度的怀疑与不解。
我们对彼此的爱慕与尊敬,使得我们的友情陷入跳高比赛一般持续不断的竞逐中。当他表现优异时,我会再接再厉,努力让自己表现得更好,并且告诉他。然而,他追求完美的精神是如何的坚定,以至于不出几天,他就会有更为不俗的表现。有一天,我发现他的表现已经超乎我的能力范围。出于懊恼,第二天早上,我故意迟到了一会儿;下一个早上,我至少迟到了两个小时。接下来的那个礼拜,我甚至有一次让他足足等了一整天。一个月后,他没跟我打招呼便度假去了。我搬家的时候也没让他知道。一想到他得知这个消息后的表情,我就很高兴。
玛塞林为什么会脸红 豆瓣
作者: (法)桑贝 译者: 刘美钦 昆仑出版社 2000 - 9
『關於本書』:

這是一本有少少文字,可愛插畫的繪本。小瑪塞林得了一種奇怪的病,他總是毫無理由地臉紅,在最不可能臉紅的時候臉紅,相反地,當他應該臉紅的時候他反而不會臉紅。他不知道,他為什麼會這樣,也沒有人可以告訴他答案。

有一天,他遇到了一個小男孩(河內),他是個小提琴手,他也有個令他難以理解且別人也無法提供解答的難題。他常常打噴嚏,卻從來不曾感冒。這兩個小男孩因相識而成了好朋友,他們非常高興能夠相遇。瑪塞林教河內運動技巧,河內教瑪塞林拉小提琴,他們形影不離,在生活中總是互相找尋對方。

但是,有一天瑪塞林失去了河內的消息,他很焦急。日子一天天過去,小瑪塞林長大了,過著忙碌的生活。某一天,命運之神又將他們倆拉在一起,瑪塞林與河內再度碰面。「我曾經試了很久,但是我無法用筆墨來形容這兩個重逢的好朋友是多麼地高興」(作者如此說。店長也是這樣覺得,想像自己是當事人,也許就能體會)。此後他們重溫兒時的感動,不會因為彼此忙碌而中斷。

如果有一天,您也能遇見一個非常契合,共同玩樂,即使在一起,不做任何事,不說一句話,也從來不會感到憂愁的人,那該是一件多麼令人欣喜的事啊~~

幾米评论:
世故圆融的法式幽默
— 评桑贝《玛塞林为什么会脸红?》、《哈吾尔‧塔布尔》

四年前在巴黎,为了躲避骤降的春雨,无意间在咖啡馆中看到桑贝画展的海报,一路上比手画脚地问路,找到位于拉丁区小巷中不起眼的小画廊时,已近黄昏,只见昏暗的玻璃门中隐隐浮现出桑贝熟练典雅的线条,但却不得其门而入,怅然而返。第二天兴致勃勃地又去了一趟,门仍锁着,直到第三天与略懂法文的朋友一同前往,才发现门边有个小小的电铃,旁边写着:「如要入内参观请按此铃。」哑然失笑之余,不禁感到这段漫画式的寻觅过程,可真像是桑贝笔下那些看似平淡而又不禁令人会心一笑的幽默作品。

我所见到的桑贝原作在小巧古意的画廊中显得宁静而自然,尺寸比想象大了许多,线条简洁灵巧,大部分是单色表现,画坏的几笔,还用修正液涂盖,满有趣的。大概没有人会不喜欢桑贝的漫画吧!至少要去讨厌桑贝的作品是很困难的,我想。以前喜欢桑贝,只能想办法搜购昂贵的原文版,往往也只能欣赏图画部分,对于大段的法文一筹莫展。直到最近几年陆续出版了中文版作品,才稍稍弥补些许遗憾。

玉山社最近所出版的两本桑贝作品《玛赛林为什会脸红?》与《哈吾尔‧塔布尔-不会骑自行车的自行车师传》在编排与印刷方面都十分用心,并没有一般中文版作品粗糙失真的问题。《玛塞林》一书,以一个脸突然会红的小孩作色彩设计,故事有趣且感人,画面营造幽默而流畅。图与文结合生动自然,也非常适合当成故事书一页一页说给小朋友听。《哈吾尔‧塔布尔》美丽彩绘画页中,透出一股春天法国小城的温暖清香。而这两本书中两组人物的典型与组合,有着明显相似之处。他们同样都是因无法克服的缺憾而身受其苦的小人物。《玛塞林》中的两个小朋友主角,一个容易脸红、一个一直打喷嚏,《哈吾尔‧塔布尔》的两个大主角心中藏着无法向人告白的深沉秘密(不敢骑车却是超级修车好手,与永远抓不对镜头的摄影师)。两组原本因缺憾而自卑退缩的人,因为有着相似缺憾的「朋友」,而互相重燃生活的希望与乐趣,并找到了与这个世界沟通与互动的勇气和自信。清新风趣的友情故事点出生命中淡淡的无奈、淡淡的感伤、淡淡的温暖……。

桑贝的作品,精采的不单只是他所刻意创造出的戏剧效果,更值得慢慢品味的是,透过他或简或繁的画里所捕捉的一种生活态度,对人性的戏谑、老时光的怀念与关爱。许许多多费时费力的背景、看似不必要的细节,都是在说故事。这两本书呈现出一种世故圆融的法式幽默,我非常喜欢。


其他补充:
昆仑出版社的《玛塞林》其实是台湾玉山社出版的两本书的合辑,一本是《玛塞林为什么会脸红》,另一本是《哈吾尔·塔布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