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
中国昆曲音像库:顾兆琪笛子精粹 豆瓣
顾兆琪
出版发行: 上海声像出版社
《中国昆曲音像库:顾兆琪笛子精粹》是顾兆琪的精选辑!顾兆琪,上海昆剧团笛师,国家一级演奏员。昆剧,亦称“昆曲”,产生于明代嘉靖、隆庆年间的江苏昆山。迄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明、清之际,它成为全国最大剧种,主宰剧坛二百余年。我国现存历史较长的地方剧种,几乎无不受过昆剧艺术的影响,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

昆剧表演艺术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体系,是中国戏曲艺术的精华。它的剧目丰富多彩,文字华丽典雅,清俊婉转,舞姿细腻优美,舞姿技艺卓绝,表演情真意切,它有诗的意境,画的风采,熔诗、乐、歌、舞、戏于一炉,在中国戏曲史、文学史、音乐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2001年5月18日,中国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上海昆剧团介绍
上海昆剧团成立于1978年,它的前身是上海青年京昆剧团。演员阵容强大,行当齐全,拥有国家一级演员十人,其中有七人八次荣获中国戏剧的最高奖“梅花奖”,有十三人次荣获上海戏剧的最高奖“白玉兰”表演艺术主角奖及配角奖。剧团有四十多个大型剧目和三百多出优秀传统小戏。除在国内各大城市进行演出外,还经常应邀赴欧、美、日本、新加坡等国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进行演出,获得高度评价和热烈欢迎。

01 牡丹亭·游园
02 牡丹亭·惊梦
03 紫钗记·折柳
04 邯郸梦·扫花
05 玉簪记·琴挑
06 长生殿·哭像
顾兆琪:笛子精选2 豆瓣
顾兆琪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4年4月20日 出版发行: 上海声像
《顾兆琪:笛子精选2》昆剧,亦称“昆曲”,产生于明代嘉靖、隆庆年间的江苏昆山。迄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明、清之际,它成为全国最大剧种,主宰剧坛二百余年。我国现存历史较长的地方剧种,几乎无不受过昆剧艺术的影响,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



昆剧表演艺术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体系,是中国戏曲艺术的精华。它的剧目丰富多彩,文字华丽典雅,清俊婉转,舞姿细腻优美,舞姿技艺卓绝,表演情真意切,它有诗的意境,画的风采,熔诗、乐、歌、舞、戏于一炉,在中国戏曲史、文学史、音乐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 《艳云亭·痴诉》
01 斗鹌鹑
02 紫花儿序
03 柳营曲
04 小沙门
05 圣药王
06 调笑令
07 煞尾

二 《长生殿·惊变》
01 粉蝶儿
02 泣颜回
03 石榴花
04 泣颜回
05 斗鹌鹑
06 扑灯蛾
07 上小楼
08 扑灯蛾
09 尾声

三 《西厢记·佳期》
01 临镜序
02 十二红
中国古典音乐欣赏:清·平沙落雁 豆瓣
9.7 (7 个评分) Various Artists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4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北京中唱时代音像出版有限公司
《平沙落雁》是一首古琴曲,有多种流派传谱,其意在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平沙落雁》最早刊于明代《古音正宗》(1634),又名《雁落平沙》。自其问世以来,刊载的谱集达五十多种。《平沙落雁》的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在空际盘旋顾盼的睛景。《平沙落雁》虽然出现较晚,却是近三百年来流传最广的作品之一,有近百种琴谱刊载此曲。它之所以流传甚广,除了曲调流畅、动听之外,还因为它的表现手法新颖、别致,容易为听众理解。
中国古典音乐欣赏:元·潼关怀古 豆瓣
9.7 (6 个评分) 未知艺术家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4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北京中唱时代音像出版有限公司
元代著名散曲家张养浩赴陕西途中登临潼关古塞,怀古思今,写下了《潼关怀古·山坡羊》这一抒情名篇。前三句写登临潼关所见,由远至近,既是写景也是抒情,含蓄地表达了心中波澜起伏的情感。“聚”和“怒”写出了山河的动态与灵性,有力地烘托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悲愤伤感之情。“望西都”四句点题怀古,突出了历史的变迁。这首散曲意蕴深邃,感情悲愤沉郁,雄浑苍茫的景色、真挚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使得全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中国古典音乐欣赏:明·洞庭秋思 豆瓣 豆瓣
9.3 (6 个评分) Various Artists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4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北京中唱时代音像出版有限公司
洞庭秋水,骚人入梦。猿啼月冷,落叶满山。独立憔悴,斯人何在。抚琴长吟,西风盈袖。乐曲初见于明代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汪芝撰辑的《西麓堂琴统》,此后又有《琴书大全》等二十一部琴谱刊载此曲。大自然的秋意、洞庭湖的水天、醇厚的人情意味和文雅的音乐气质,正是这首小曲的无穷意境。而像《广陵散》、《酒狂》、《梅花三弄》这些乐曲,在内容上也与特定历史阶段的音乐文化活动有多种联系,所以长期作为音乐普及和音乐欣赏教学中常用的音乐名篇。
豆瓣
9.0 (18 个评分) きのはち / (贵之八) 类型: 世界音乐
发布日期 2003年5月21日 出版发行: インディペンデントレーベル
尺八的简介:
尺八,以管长一尺八寸为名。出现于魏晋时期,盛行于隋唐,失传于宋(700余年),现为日本禅宗普化宗的修行法器。或与汉长笛一脉相承(秦汉时期的陶俑多有持这种乐器演奏的形象),也可能是洞箫的前身。曾被称为“长笛”(汉时,竖吹的管与横吹的管统称笛)、古箫,曾是乐制、乐府和宫廷乐舞中重要的乐器。数年前,尺八由日本尺八寻根团寻找日本尺八祖庭杭州护国仁王禅寺传回。
曼殊上人《本事词》曾提:“春雨楼台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颇爱此诗,存于此!!
-
虚铃:
《虚铃》,为1200多年前河南府居士张伯根据临济宗普化禅师示寂时空中隐隐而逝的铎音而作,是唯一现存的唐代尺八曲。从唐传至宋,经日本高僧心地觉心传入日本,在日本佛教一直传承下来,“坐断明暗两头,通彻明暗不到之处,然后以一枝竹箫,得转大法轮”,是普化禅宗“一音成佛”的法门。
-
(资料整理:回轮一脉,丁亥年腊月)
--------------------
想要更多现古代尺八曲,豆邮联系。
中国古典音乐欣赏:宋·杏花天影 豆瓣
9.2 (10 个评分) Various Artists
发布日期 2004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北京中唱时代音像出版有限公司
《杏花天影》,词调名,又名《杏花天》。本篇作于淳熙十四年(1187年)正月初二,恰是《踏莎行》“燕燕轻盈”的次日,均为恋情词,其对象显然亦是合肥结识的勾栏姐妹,但写作上二词异多同少。首先,前首是梦见伊人,惊醒成空,便假托对方幽魂,来而又去,故词中出现的人物以对方为主,而此词虽有遥想之词,如“想桃叶,当时唤渡”,但这种记忆也只是因柳丝别浦而起,何况那愁眼早被春风吹走,空余词人独倚兰桡,故此词的人物以词人自身为主。其次,就写景而言,前首颇有色彩,此词则哀婉清丽,悲苦动人。而前首的景亦仅末二句。极其幽独凄冷,家园难归,词人的自问已近一种哲理的探讨。
中国古典音乐欣赏:唐·霓裳羽衣
9.5 (11 个评分) Various Artists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4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北京中唱时代音像出版有限公司
唐代音乐中,最受世人瞩目并具有世界影响的,就是敦煌古乐。这里录制的,是根据已故上海音乐学院叶栋教授的译谱而演奏的曲目。另外,我们还收录了叶栋教授根据收录有唐代筝曲的日本筝谱集《仁智要录》解译的筝曲,这也是了解唐代音乐的宝贵音响资料。在收录的作品中,还有录制的被宋代词人姜白石发现的著名唐代法曲《霓裳羽衣曲》“中序”部分第一段乐曲。能够听到这样一段具典雅乐风的曲调,实在是难得。还有《阳关三叠》也是代表性作品,在文学史上,与这首乐曲相关的便有许多动人的故事。
中国古典音乐欣赏:先秦·汉魏六朝 豆瓣
9.3 (9 个评分) Various Artists
发布日期 2004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北京中唱时代音像出版有限公司
先秦·汉魏六朝时期的乐曲如“楚商”、“屈原问渡”等则完全是后人摹拟古风编创而成,从基于乐谱的音乐原貌的角度看,并无多少学术价值,但由于其中乐队使用的是1978年出土的曾侯乙编钟原件,因而,即便从了解先秦钟磬乐器“本真”音色的单一角度考虑,此曲亦已具备了较高的欣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