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既见君子 豆瓣 Goodreads
8.0 (54 个评分) 作者: 张定浩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1
读过去的诗,也是在说当下的事。诗中虽处处有鸟兽草木,但它们从来都是人世的投影。鸢飞鱼跃,是人的境界;黍稷方华,是人的情感。兴观群怨,事父事君,都是和人息息相关的事情,处处都基于对过去的理解和认识。因而,这本书正是通过努力触碰和谈论一些最优秀的古典诗人,来丰富和安定自己当下的生命。
-----------------------------
先是挑着看,然后又通读一遍,真是很喜欢。且时或想起十几年前草写《诗经别裁》时的情景,觉得心态竟是十分相似,然而却是很久没有这样去读诗了,羡慕,更是钦慕“既见君子”的与古人相会,除了体贴也还有贴心的想象。虽然是个人化的,但是我却忍不住悄悄相随成为约会的窥视者,收获了一腔欢喜。
——扬之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
作者写过去时代的诗与人,也是叙说当下。诗歌不仅让人“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更印证着我们生命中的缺失。将自己读诗体验付诸这样一种本真的叙事,是令人称羡的创作,这其中有一点天真,一股灵气,还有深沉而细腻的襟怀与情感。
——李庆西(《书城》杂志执行编委)
在这些文字尚未被收束起来印成一册书时,我曾一篇篇搜集它们,打印了带在上班路上看。你看到你心里最深的困苦无告,作者都帮你说了出来;你看到一代代伟大深邃的心灵,是怎样在人世跌宕;你知道了这些都是必须要走的路,你会通过这些桥,去往更开阔的地方。对于这样一本书,除了读、摘抄和体会,很难再说更多。我不吝啬用“最好”来形容它——这是我读过最好的写古典诗歌与诗人的书,里头每一篇都是最好的怀人文章。
——肖海鸥(读者)
我一直想谈谈那些过去时代的诗与人,不是做文学批评,也不是做考据翻案,约翰逊《诗人传》那种,我更是没有资格,也觉得于己无益。倘若硬要为自己的谈法寻个究竟,或者可以用“安得促席,说彼平生”这句陶诗来比附。T·S·艾略特在《安德鲁·马韦尔》的开头说道:“这里没有任何翻案文章要做,谈论他只是为了有益于我们自身。”张文江老师在讲丹霞天然禅师的时候说:“好玩的是我们自己。”他们的这些话给我开辟出一条道路,至于能通向哪里,自己也不能确定。
——张定浩(本书作者)
2015年8月12日 已读
断断续续读了很久,非常喜欢,是私心。在文学之中,被清朗的光辉照亮内心,与相似的心灵相遇、共鸣,由此产生的喜悦,正是阅读的魅力所在吧。说起来,第一次在豆瓣上读到waits老师的代春日行、春江花月夜两篇,正是这本书的最后两篇。当初心有戚戚焉写下了感想的笔记,没想到多年后文章结集成纸质书,又来到自己手中。仍怀念那段单纯读书的日子,那也算是最好的时光吧。
M 中国 张定浩 文学评论 签名本
顾随诗词讲记 豆瓣
8.9 (9 个评分) 作者: 顾随 / 叶嘉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 4
叶嘉莹教授是蜚声海内外的学者,顾随先生作为她的授业恩师,对其人生学问的影响自不待说,而听顾随讲课的八本笔记一直被叶氏视为一生治学之圭臬,此次,《顾随诗词讲记》则是根据叶嘉莹先生20世纪40年代的课堂笔记整理而成。顾随先生的女儿之京女士又从新发现的叶氏笔记中整理增补《古诗中的夏天》、《说竹山词》等一万多字篇幅,讲记包括顾随在课堂上泛谈的诗歌妙理,以及诗人诗歌的专论。顾先生对诗歌极其敏锐的感受力与深刻的洞见,纯以感发为主,全任神行,一空依傍,“凡是在书本中可以查考到的属于所谓记问之学的知识,先生一向都极少讲到,先生所讲授的乃是他自己以其博学、锐感、深思以及丰富的阅读和创作之经验所体会和掌握到的诗歌中真正的精华妙义之所在,并且更能将之用多种之譬解,作最为细致和最为深入的传达”
读词入门 豆瓣
作者: 陈振寰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 - 4
本书从最基本与必备的词入手,由浅入深,娓娓道来,通俗易懂;并力求总结归纳出规律性的东西,能使读者一目了然,由此及彼,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为说明问题,几乎每一章节,都举出实例,释疑解难;关键处还附详细表格,化繁为简。要之,知识含金量高,一本在手,阅读古诗文的困难便能迎刃而解,是这三本书的主要特点。
汉魏六朝诗选 豆瓣
作者: 余冠英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 - 10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汉魏六朝是我国古代诗歌逐渐成熟的重要时期,这一段时间既有采自民间的乐府诗,也有文人创作的五言、七言诗;既有南方清丽婉约的诗歌,也有北方的铿锵之声。本书选录了约三百首,全面的反映了当时各个朝代各诗人的不同风格和内容。每首诗都加以简明注释,既可以作为专业人士的备用资料,也可以作为文学爱好者收藏典籍。
2011年8月1日 已读 汉魏六朝诗往往有清朗天真的气息,是异于唐五代的、我所钟爱的另一种美。还是最喜欢《西洲曲》~以及,此书的注有点“时代特色” = =```
Wuhan.lib 中国 余冠英 古典 诗词
读古诗入门 豆瓣
作者: 吴丈蜀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 - 4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诗歌的两个重要因素
(一)字的四声和平仄
(二)押韵
第二章 诗歌的起源和演变
(一)诗歌的起源
(二)旧体诗形式的演变
第三章 旧体诗的种类和区别
(一)古体诗在字句上与近体诗的区别
(二)古体诗在用韵上与近体诗的区别
(三)古体诗在平仄安排和对仗方面与近体诗的区别
第四章 旧体诗的体派
(一)先秦时期的诗体
(二)两汉时期的诗体
(三)魏晋南北朝的诗体
(四)唐代的诗体
(五)两宋的诗体
(六)金、元时期的诗体
(七)明代的诗体
(八)清代的诗体
第五章 旧体诗的专用词语
第六章 诗韵
(一)古韵
(二)新韵
第七章 绝句诗格律
(一)押韵
(二)平仄安排
(三)格式
第八章 律诗格律
(一)押韵
(二)平仄安排
(三)对仗
(四)格式
(五)运用重复字的限制
第九章 格律中的其他规则
(一)避免孤平
(二)三字尾的平仄安排
(三)拗救
(四)关于“一三五不论”
第十章 古体诗概说
(一)各种形式的古体诗
(二)唐代的古体诗
第十一章 变体诗
附录
常见旧读入声字表
杜甫诗 豆瓣
作者: 杜甫 / 校注 谢思炜 评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 6
《杜甫诗》主要内容: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2011年3月20日 已读
对杜翁的敬仰,与其说是诗作,不如说是人格的光辉。| 从手头上的几本来看,觉得这套书编得还不错,就是用纸实在太糟糕= =
M aH 中国 古典 唐代
辛弃疾词 豆瓣
作者: 辛弃疾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 3
这个选本所要介绍的辛弃疾,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那种“词人”,而是一个有着多重身份的文化精英人物,是政治家、军事家而兼文学家。因此,不充分了解这个人的非凡经历、特殊性格和鲜明的主体意识,就不足以知其人,也不足以谈其词。
辛弃疾的词现存六百二十多首,可以肯定都是归宋之后所作。按照作者的生活经历和词风演变的情况,稼轩词的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一、江淮、两湖时期(1163-1181);二、带湖时期(1182-1192);三、闽中时期(1192-1194);四、瓢泉时期(1194-1202);五、两浙、京口、铅山时期(1203-1027)。本书选录稼轩词九十六首,包括了这五个阶段的优秀之作,作品系年和排列顺序悉按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增订本)》,不再一一说明。
李商隐诗选 豆瓣
作者: 黄世中 中华书局 2005 - 8
《李商隐诗选》作者李商隐诗的隐秀特征,在感情表达上细腻而又深沉,在脉络节奏上婉曲而又缓慢,在语言色彩上哀艳而又清丽,在吐字音响上又往往表现为低抑而又沉郁。故其言景物则如笼晓雾,抒感怀则如在梦境;以喻声音,常似有似无,不绝如缕,以比色相,则有如镜中之花,相中之色,水中之月,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李商隐诗选》“题解”对诗作之背景及所涉人名、地名、年号等均尽可能详尽、准确地加以说明,对诗中深蕴之旨义,诗法、诗艺等则视实际情况,短点长评,不拘一格,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对于难解的句子,或诗句之间跳跃性过大、意蕴过于深曲如“无题”诸作,则多采用串讲,疏通的方法,以使读者在阅读时首先能够“达意”,然后再进入到诗中的艺术境界。到于“注释”,凡有典故,尽量注明;难懂语辞,亦酌予讲解;生僻字加注汉语拼音。
2010年3月7日 已读
冯定远评曰:“此等诗不解亦佳,如见西施,不必识姓名而后知其美。”
M 中国 古典 唐代 李商隐
黄景仁诗选 豆瓣
作者: 黄景仁 译者: 李圣华 注释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 1
《黄景仁诗选》是明清十大家诗选丛书中的一本,中国古典诗歌经历了唐代的辉煌和宋代的延拓后,于元代转入衰势。嗣后在明、清近六百年间,突然别开生面,异彩纷呈。从明人在理论和创作上的种种“复古”,到清人的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出现了众多影响深远的诗歌流派和风格鲜明的诗人作家,使明清诗歌在古典的末期华章叠呈,独为局面。然而由于历史的种种误会,明清诗歌的真面目并不为当代的读者所了解,一些一流诗人尚不如唐代的三流诗人所为人熟知。为了弥补这一缺憾,我们推出了本丛书。
唐五代词选 豆瓣
作者: 乔力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 - 11
词,初名“曲子词”、“曲子”,本是一种配合乐曲歌唱、受到声律规范的新体诗,具有抒情性内容、娱乐性功能和句式长短参差不齐的形式特征,而它的兴起则与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
词最初在民间流行,呈现着浓厚的俗文学色彩,但逐渐引起文士们的兴趣关注,进入社会中上层,成为他们的一种新的文化消费时尚和娱乐方式。
汉魏六朝诗选 豆瓣
作者: 潘勇 河北大学出版社 2006 - 10
中国古代诗歌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说,是传统文化宝库中的明珠。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文化建设、创造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文环境,离不开对传统文化产品、知识的认识、研究、了解和普及。本书旨在展示两汉、魏晋、南北朝、隋时期诗歌创作的成就,反映这一时期诗歌创作的倾向和特点,探讨这一时期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以利于弘扬民族文化,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新的历史时期。
本书在编著过程中始终强调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在作品的选择上坚持了时间上的跨跃性。二是着眼于这一相当长时期内的代表性诗人、诗作的广泛包容性。除包容了尽可能多的乐府诗、民歌和古诗外,选入有代表性的诗人七十二人,包括各种内容、体裁、风格的诗歌三百首。三是兼顾了本书自身研究与吸收原有成果的学术性和欣赏与普及的通俗性。在尊重已有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力求用更为合理的新的思想、认识、观点给予解释、分析,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四是增加了诗所属类别、产生历史阶段、诗人背景材料等的知识性。文化现象从属于社会历史现象,研究、了解诗歌离不开研究、了解诗人和诗人生活、诗歌所产生的那个社会年代,因此将与作品相关的材料、知识置于每类、阶段开始或诗人作品之前。
李白诗 豆瓣
作者: 熊礼汇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 5
《李白诗选》选诗一百六十多首,约占李白现存诗歌的六分之一。原文以王琦注《李太白全集》为底本,参用相关文献资料。书中注释和赏评借鉴或取用了古今众多专家的研究成果。
影响了我的两百首诗词 豆瓣
作者: 舒婷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5 - 4
现当文学和古典文学,对于我一生,或者我们一生的影响,孰重孰轻?因人而异,很难梳理明白。若是要在我们的身上检测“优雅汉语”的成分,多多少少都会把古典诗词的脐带给拉址出来。
陌上花开缓缓归 豆瓣
6.6 (32 个评分) 作者: 安意如 作家出版社 2007 - 3
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语言通俗、贴近生活,刻画人物细致入微,故事情节较为完整,是中国诗史五言诗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面对几千年前的文学宝藏,熟悉乎?陌生乎?时间犹如一面巨大的墙壁,阻挡了我们情感的交流,艰涩难懂的文字来自遥远的古代,精致珍贵却又那么模糊遥远,在成堆枯燥无味的注释帮助下,终于可以把它翻译成现代的文字,可是那距离,似乎未曾拉近一点点。但是,在安意如细腻的文字中,乐府,已经不仅仅是乐府,她用猛虎轻嗅蔷薇的姿态,小心的将它们从心中释放出来,描绘出一幕幕古典诗词背后唯美、动人的历史爱情画卷,引领读者倾听一段段经典、震撼的浪漫往事。
从《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思无邪》直到这本《陌上花开缓缓归》,在安意如的作品中,读者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古典与现代也是可以找到契合点的,几千年来什么都翻天覆地的变了,但是只有人心的变化是缓慢的。安意如不拘泥于对古典诗词字面的理解,也非传统意义上的简单赏析,而是一种风格独特、感情丰富的散文随笔,结合宏观的历史环境和细腻真挚的人类情感,用现代的视角阐述了她独特的想法,当读者用心去体会,去理解,去阅读的时候,顿时,有种跨越时代的心心相印之感。
安意如说:要去看隐藏在诗词后面的故事,要写一些真的情感、真的人,仔细描述出那些跨越历史时空的真性情,不因人废文,亦不因文废人。”正是在这个想法的支持下,她动笔写出了一系列古诗词赏析的文章。 而《陌上花开缓缓归》,无疑是将会带给人们更多的感动和思考。
王力词律学 豆瓣
作者: 王力 山西古籍出版社 2003 - 1
《王力词律学》内容简介:王力先生是我国语言学界的泰斗之一,尤其精于古汉语研究。他著的《汉语诗律学》是一部全面研究中国诗法的奠基之作。现将其中第三章抽出单独出版名目《王力词律学》。
漱玉词·断肠词 豆瓣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7 - 3
在中国古代文化最繁荣发达的宋代,先后出现了李清照和朱淑真两位著名的女性文学家。她们生活的时代接近,文采相类,均属于婉约派,词风清新秀丽,婉转含蓄,共同点甚多。
本书中李清照词以《全宋词》中所收的为底本,朱淑真词以明毛晋《汲古阁》为底本,参校了《花草粹编》、《历朝名媛诗词》等,并广泛参考当今诸家研究之成果,对词作加以注释,并逐首集评。集评中除收入古代词评家的评点外,对今人具有创见的精辟分析亦加以录入,以助于读者在吟诵原词的同时,能更深入地体会词义,欣赏其词作艺术,从中得到美好的艺术享受。
读词偶得 清真词释 豆瓣
作者: 俞平伯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
如果你是一位诗词爱好者,如果你致力于古代文学研究,如果你想真正在宋词中体味古人的境界,那么这本书是不可以略过的。词研究大家俞平伯先生在本书中既对词的文体特点、发展流变进行了学术性的梳理,又对一些代表作家的词作进行了精彩的解读和评论,尤其是南宋词人周邦彦的《清真集》进行了极其深入细致的阐释。可谓有点有面,有感有论。可以说,原作是垂范后世,嘉惠后人的经典乐章,而评释则是研究者精辟的心得,交相辉映,珠联璧合。钱钟书先生认为,"他(俞平伯)的词学理论的独到之处,在于他对作品的体会和欣赏。"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随着大学者感性而随意的语言,独到而精辟的感受,徜徉在古词深婉幽曲的意境当中。
当时只道是寻常 豆瓣
6.0 (62 个评分) 作者: 安意如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6 - 8
细读纳兰词会发现,豪放是外放的风骨,忧伤才是内敛的精魂。
一个生活在三百多年前的男子,在他的词章中不倦不悔地倾诉对感情的执著,对友请的坚定,像一道道疗伤的温泉汤药,温暖了,唤醒了,我们冰封的情感。
南唐二主词 豆瓣
作者: 李煜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 - 6
南唐二主李 、李煜是中国词史上极少数受到社会各阶层民众普遍喜爱的词人。其词突破五代花间词堆金砌玉的壁垒,前者多用比兴,妙能沉郁,后者全用赋体,超放自然,丝毫没有情感的做作。尤其是李煜,后期遭遇亡国之痛,词作纯从血泪中迸出,绝少雕琢,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巾箱本者,昉于南齐,盛于宋世,明清以降,代有新制。所谓巾箱,旧时随身小箧以贮巾帕之类杂件者。古人行诱坐卧,不时而诵,书必随身,故小其规制,以储巾箱;行则便携,卧则便览,闲暇间便把玩。故巾箱本虽为书林之季弟,而推尊夫子“学而时习”之义,居功亦伟。所惜近世以来,西风东渐,书崇洋装;踵事增华,日趋累重。携挟则如牛负载,卧读则片时叹难;更有甚者,腴外枯中,重椟轻珠,误导读者,其去书之真趣益远。上古社巾箱本丛书有为而作,比照历代巾箱本之经验得失,旨在返朴归雅,弘扬国光;制欲其小,而存真全豹;价欲其廉,而臧择版本;选目求的当,而尤重性情韵趣;组合以类从,而散购集藏,感惬人意。加以宣笺生香,套印活色,点校严谨,版面灵动,是所谓花大力气、大心血于小丛书,令人一见之下,爱而不能释手者。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书不在贵,有格则韵。因此“书韵楼”为丛书名,大雅君子,当有会心。是为序。
人生若只如初见 豆瓣 Goodreads
人生若只如初見
5.9 (118 个评分) 作者: 安意如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6 - 8
这是一部不甘于淹没在浩瀚书海中的作品。她似在谈诗词,又似在谈风月。她不拘泥于对古典诗词字面的理解,也非传统意义上的简单赏析,而是一种风格独特、感情丰富的散文随笔。她用清丽、感性的笔调,配以优雅、飘逸的插图,描绘出一幕幕古典诗词背后唯美、动人的历史爱情画卷,引领读者倾听一段段经典、震撼的浪漫往事。诗人,词人,凸现其旷世奇才与至真性情。才子,佳人,似笑非笑的嫣然,执迷不悔的凛然,心照不宣的释然,让我们在悲喜交加中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