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bient
Just for You 豆瓣
Zdeněk Gromnica
发布日期 2010年10月28日
出版发行:
self-released
Hopes And Past Desires 豆瓣
Rafael Anton Irisarri
发布日期 2009年1月27日
出版发行:
Immune
kioque 豆瓣
daisuke miyatani
发布日期 2011年3月1日
出版发行:
CIVIC FORCE
composed by daisuke miyatani
track10. humming by Noriko Taguchi
track14. piano by Akira Kosemura
track17. voice&metallophon by Mimona Abe
track18. organ by GoGooo
track20. sample by haruka nakamura
track21. processing by ralph steinbrüchel
track22. Lyrics&singing by rurarakiss
except
track21.time4:45~made with gismo
gismo
track10. humming by Noriko Taguchi
track14. piano by Akira Kosemura
track17. voice&metallophon by Mimona Abe
track18. organ by GoGooo
track20. sample by haruka nakamura
track21. processing by ralph steinbrüchel
track22. Lyrics&singing by rurarakiss
except
track21.time4:45~made with gismo
gismo
Island Songs 豆瓣 Spotify
8.6 (27 个评分)
Ólafur Arnalds
类型:
轻音乐
发布日期 2016年10月28日
出版发行:
© 2016 Mercury KX, a division of Decca Music Group Limited
/
℗ 2016 Mercury KX, a division of Decca Music Group Limited
Ólafur Arnalds teams up with Mercury Classics to bring you a unique and evolving audio-visual portrait of his home country of Iceland.
Over the course of seven weeks in the Summer 2016, Ólafur will be traveling to seven very different locations in Iceland - one per week - to record a series of new compositions. In each location
Ólafur will be collaborating with artists local to the town to create and perform a new song.
Visit
to follow the journey!
Over the course of seven weeks in the Summer 2016, Ólafur will be traveling to seven very different locations in Iceland - one per week - to record a series of new compositions. In each location
Ólafur will be collaborating with artists local to the town to create and perform a new song.
Visit
to follow the journey!
进化赞 豆瓣
9.3 (126 个评分)
Ólafur Arnalds
类型:
轻音乐
发布日期 2007年11月30日
出版发行:
Progressio (Soulfood Music)
"Iceland's best new export comes in the shape of Eulogy For Evolution!"
"If you thought Sigur Rós had the patent on hauntingly beautiful and meticulously compelling music coming out of Iceland, then Ólafur Arnalds is here to educate you otherwise. - Eulogy For Evolution is perhaps this years most hauntingly emotive sounding experience'"
冰島繼Sigur Rós、Jóhann Jóhannsson、Hilmar Örn Hilmarsson之後,地表上最罕見的動人樂章。
「Eulogy For Evolution」其實是一張非常特殊的唱片,誠如上一段介紹裡提到,Ólafur Arnalds原來在家鄉Mosfellsbær離雷克雅維克偏壤的一個小鎮上,他同時身兼多支Hardcore樂隊的鼓手職務,理應深受重型搖滾音樂的薰染甚過於古典音樂;可是在「Eulogy For Evolution」這張唱片裡,卻處處見到了半古典音樂編制,鋼琴、提琴與弦樂四重奏的鋪排架構,Ólafur Arnalds玩的是猶如Erik Satie、Claude Debussy等人深鬱的鋼琴樂曲,聽來頗有電影配樂般的壯闊景致。Ólafur Arnalds肯定會被拿來與Sigur Rós等人相作比較,無論從草創時期的音樂涉獵,亦或是其後音樂創作上從容不迫的大器,那都有無數可以比較的理由。專輯裡8首曲目全以4位數字來作為標題,看似時間又像是一套數字密碼,彷彿非得解開其背後的動機,才能完整理解Ólafur Arnalds的創作。專輯中除了3055與終幕曲3704/3837等兩首曲子適切地加入了鼓擊與電吉他的噪音聲浪,其餘6部作品均是以鋼琴、弦樂為對話,靜謐而深刻地描繪著對於環境的讚佩。
開場曲0040即是一首辨識度極高的鋼琴演奏曲,旋律非常耳熟;Ólafur Arnalds十指落於黑白琴鍵上的力量,彷彿主宰著天地宇宙,任憑他撥一片雲、淌一團霧,在哀怨苦楚的弦樂伴奏下,叫我想起的是希臘大師安哲羅普洛斯 (Theo Angelopoulos)的電影。我想若能親臨Ólafur Arnalds與弦樂隊的演出現場,一定會叫自己落淚。0048/0729在濕潤的Reverb所凝結的空間氣氛下,遠處傳來微弱的斑鳩琴的哀鳴,既深刻、亦悲楚。0952裡散落的琴音,與愁雲般的弦樂糾結在一塊,彷彿是怎麼拉扯也散不開。1440若來作為電影配樂,絕對相當契合;Ólafur Arnalds花了許多精力在鋼琴的獨奏鋪排上,總是緩慢、緩慢地勾起了一絲絲懸疑、一絲絲宏偉的史詩架構。專輯中最漫長的旅途1953,Ólafur Arnalds彷彿平復了劇烈的情緒,安分地作為故事的引導者,引領聽者一步步地踏往深處的陰極。3326突然又轉為室內樂曲,透過中、小提琴穿插排列出的層次,呈現與前6首曲子截然不同的氣氛。而終幕曲3704/3837的巧妙鋪設,Hardcore音樂、電子剪輯手法,彷彿電台司令之於 Paranoid Android,那種瘋狂、錯亂的景致,叫人愛不釋手。
多才多藝的Ólafur Arnalds也沒有完全丟下對搖滾樂的熱情,先是替友人的樂團My Summer as a Salvation Soldier擔任多項樂器伴奏,還獲邀為美國Indie-Rock樂團Cursive擔任德國巡迴演出的伴奏樂手。完全無法想像,Ólafur Arnalds這居中的多重音樂性格,哪一個才是原來的自己;又或許是性格冷漠卻喜愛尋求刺激的冰島人,的確有著異於常人的敏銳觸覺。「Eulogy For Evolution」是一張驚心動魄、具有罕見美感的音樂大製作,似乎連唱片封套設計都不敢馬虎。而唱片則交由倫敦新銳音樂廠牌Erased Tapes Records於10月29日發行。
"If you thought Sigur Rós had the patent on hauntingly beautiful and meticulously compelling music coming out of Iceland, then Ólafur Arnalds is here to educate you otherwise. - Eulogy For Evolution is perhaps this years most hauntingly emotive sounding experience'"
冰島繼Sigur Rós、Jóhann Jóhannsson、Hilmar Örn Hilmarsson之後,地表上最罕見的動人樂章。
「Eulogy For Evolution」其實是一張非常特殊的唱片,誠如上一段介紹裡提到,Ólafur Arnalds原來在家鄉Mosfellsbær離雷克雅維克偏壤的一個小鎮上,他同時身兼多支Hardcore樂隊的鼓手職務,理應深受重型搖滾音樂的薰染甚過於古典音樂;可是在「Eulogy For Evolution」這張唱片裡,卻處處見到了半古典音樂編制,鋼琴、提琴與弦樂四重奏的鋪排架構,Ólafur Arnalds玩的是猶如Erik Satie、Claude Debussy等人深鬱的鋼琴樂曲,聽來頗有電影配樂般的壯闊景致。Ólafur Arnalds肯定會被拿來與Sigur Rós等人相作比較,無論從草創時期的音樂涉獵,亦或是其後音樂創作上從容不迫的大器,那都有無數可以比較的理由。專輯裡8首曲目全以4位數字來作為標題,看似時間又像是一套數字密碼,彷彿非得解開其背後的動機,才能完整理解Ólafur Arnalds的創作。專輯中除了3055與終幕曲3704/3837等兩首曲子適切地加入了鼓擊與電吉他的噪音聲浪,其餘6部作品均是以鋼琴、弦樂為對話,靜謐而深刻地描繪著對於環境的讚佩。
開場曲0040即是一首辨識度極高的鋼琴演奏曲,旋律非常耳熟;Ólafur Arnalds十指落於黑白琴鍵上的力量,彷彿主宰著天地宇宙,任憑他撥一片雲、淌一團霧,在哀怨苦楚的弦樂伴奏下,叫我想起的是希臘大師安哲羅普洛斯 (Theo Angelopoulos)的電影。我想若能親臨Ólafur Arnalds與弦樂隊的演出現場,一定會叫自己落淚。0048/0729在濕潤的Reverb所凝結的空間氣氛下,遠處傳來微弱的斑鳩琴的哀鳴,既深刻、亦悲楚。0952裡散落的琴音,與愁雲般的弦樂糾結在一塊,彷彿是怎麼拉扯也散不開。1440若來作為電影配樂,絕對相當契合;Ólafur Arnalds花了許多精力在鋼琴的獨奏鋪排上,總是緩慢、緩慢地勾起了一絲絲懸疑、一絲絲宏偉的史詩架構。專輯中最漫長的旅途1953,Ólafur Arnalds彷彿平復了劇烈的情緒,安分地作為故事的引導者,引領聽者一步步地踏往深處的陰極。3326突然又轉為室內樂曲,透過中、小提琴穿插排列出的層次,呈現與前6首曲子截然不同的氣氛。而終幕曲3704/3837的巧妙鋪設,Hardcore音樂、電子剪輯手法,彷彿電台司令之於 Paranoid Android,那種瘋狂、錯亂的景致,叫人愛不釋手。
多才多藝的Ólafur Arnalds也沒有完全丟下對搖滾樂的熱情,先是替友人的樂團My Summer as a Salvation Soldier擔任多項樂器伴奏,還獲邀為美國Indie-Rock樂團Cursive擔任德國巡迴演出的伴奏樂手。完全無法想像,Ólafur Arnalds這居中的多重音樂性格,哪一個才是原來的自己;又或許是性格冷漠卻喜愛尋求刺激的冰島人,的確有著異於常人的敏銳觸覺。「Eulogy For Evolution」是一張驚心動魄、具有罕見美感的音樂大製作,似乎連唱片封套設計都不敢馬虎。而唱片則交由倫敦新銳音樂廠牌Erased Tapes Records於10月29日發行。
Found Songs 豆瓣 Spotify
9.1 (116 个评分)
Ólafur Arnalds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09年8月31日
出版发行:
2009 Erased Tapes Records Ltd.
/
2009 Erased Tapes Records Ltd.
Myspace:
year book 2005-2014 豆瓣
8.0 (7 个评分)
坂本龍一
类型:
世界音乐
发布日期 2015年1月17日
出版发行:
commmons
坂本龍一是日本男性作曲家、演員,主要活躍於西方國家,一生獲獎無數。所創作的音樂曲風空靈脫俗、融合東西古今,是日本當代繼武滿徹之後,可稱為世界級音樂大師的代表人物,被譽為「新音樂教父」。
The Golden Morning Breaks 豆瓣
7.7 (6 个评分)
Colleen
类型:
电子
发布日期 2005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Leaf
Colleen的05年专辑“The Golden Morning Breaks”在Splendidezine刚刚评选出的年度TOP 20中位列第一。不排除由于该站的高层主编是个电音达人,单就这张专辑的自身价值来说,确实是今年不可忽略的一笔,不管你听的喜欢的是什么类型的音乐。
Colleen的音乐风格定位于Post-electronic/Abstract/Minimalism。谈到这张“The Golden Morning Breaks”,你会发现自己无非是在围着其中那些制造出高度抽象概括声音的器乐绕来绕去:铃铛,大提琴,教堂氛围,以及19世纪的玻璃钟琴。这是Colleen的第二张专辑,乍一听,你会觉得和她的首张专辑“Everyone Alive Wants Answers”没什么区别。Cecile Schott,一个有着强烈DIY精神与头脑的法国艺术家,她的音乐依然是混合了旋律与极简主义,她喜欢温暖梦幻的声音,她的音乐是跨越时空的“混合物”:原声民谣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乐融合,并用一支电子的“调和棒”将它们搅匀。这不禁会让一些较为资深的听者由此张联想到Vini Reilly的早期作品“The Durutti
Column”,人们不会忘记Vini以overdub和loop增色的优美而闪烁的吉他。其实,Schott的首张CD是一张完全的小样专辑,仅用自己的一台电子录音机和朋友送的制作小样的软件完成。真是简陋的可怕。那时她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无非只是一个德国的声音艺术家或是用笔记本电脑做音乐的音景师。但在第一张专辑发行后的巡演推广中收获了出乎意料的成功后,Schott意识到只坐在台上用一台笔记本电脑合成音乐,这并不是她想要的。由于青少年时玩学生乐队的经历,这时的Schott已经积累了相当的吉他技术。她开始钻研一些其他乐器的专业技术,这里的其他乐器所指的就是她在此张专辑中大规模应用的乐器,比如奥开斯里特翁琴(一种能模仿管弦乐队各种音色的机械乐器)、玻璃钟琴、风琴、口琴等一些盛行于19世纪或更久远的近乎失传的乐器。在这张“The Golden Morning Breaks”中,她已然完全抛弃了原先那副做音乐小样的姿态与装备,精工细画出极其优雅别致的作品,将那些古董级的器乐音色发挥到极至。如果告诉你这张专辑的标题“The Golden Morning Breaks”正是来源于17世纪的一支琵琶作品,你会不会感到惊讶呢?
在深层次挖掘声音的过程中,Schott的目标就是采用和第一张完全不同的音乐理念和方式来创造出一样的梦幻般的美感。在这张“The Golden Morning Breaks”中,尽管所采用的乐器是不胜枚举的,但细心的听者一定也会分辨出以下这些:原音吉他,前文中提到过的奥开斯里特翁琴,简单的电子琴、风琴,铃铛,竖琴,原始人用木棒演奏的打击乐器,也许还有一些玩具,比如手摇的八音盒。尽管在这张CD中出现的所有乐器都是不插电的,但是Schott一点儿都不为用了效果器而感到不好意思,因为最终的结果是完美的:它完全营造出了和第一张一样的轻薄的美感——那种和云朵一样纯净,不带任何质量、情感,源自未知境地,漂浮不定的感觉。“The Golden Morning Breaks”拥有更为透明和令人折服的品质,即使它哀伤的姿态都是迷人的。
Colleen的音乐给我一个莫大的印象就是太抽象了,完全没有主题与主旋律,你只能完全凭借自己的想象空间去填充和猜测。在不可思议的“Summer Water”里,安排大段的推弦,每一段新的琵琶loop都被影射上一段配套间奏。在每一个被无限膨胀的声效填充的立体光谱中,Colleen听起来又很像Brian Eno早期的音乐——Schott最大的兴趣就是不借助把各种音源聚集到一起然后按顺序整齐的把它们排列成线形的手段,而是直接的制作出具有凌乱美感的音效模型。“Summer Water”是Schott的作品中同时兼具与众不同与清晰结构性的一首歌,也是最容易让人接受让人喜欢的一首。当再次面对她抽象的不定形态的音乐时,我们已经不会再面露难色,因为那声音仿佛曾经在我们的记忆里出现过一样,模糊而遥远,却极其悦耳。
其实你的大脑只有15%的部分是在分辨耳边现在出现的到底是哪种乐器,而剩下的85%已经处于无意识的状态下深深沉浸在它们的余韵当中。"The Heart Harmonicon"里神秘花园的钟鸣声,"The Happy Sea"里港口的风琴声,“I’ll read you a story”里滴答回响的八音盒声……Schott在这张专辑里所采用的全自然的录音手法,到处充满着轻巧和谐的转换,使之成为一张超越你想象的作品。
不管怎么说,“The Golden Morning Breaks”是一张抽象的专辑,即使你那么喜欢它,你也会很挣扎不知道该把它放在什么场合下的什么情绪中来欣赏——你一周中又会给自己多少时间来静静的坐下,闭上双眼聆听这种音乐,去回想小时侯头的无数个黄昏,头顶上掠过的所有光的颜色?如果你不是特别钟情于这种极度抽象但美妙的却无固定形态的纯净器乐音乐形式,那“The Golden Morning Breaks”于你就只是一张华丽的壁画,永远的背景地位,比如你把它当成助你入睡的枕边音乐——当然这也不赖,但绝对不是Colleen能给予你最好的享受。因为如果你可以完全的理解它,这张专辑将是一切可能性与期待值,它将是任何我们将要发问的一切根源:一些简单、美好而连贯的东西,一些可圈可点而又完全基于偶然的想象。它的精妙不是死板的,而是可以生动的流淌的,没有明确流向,时轻时重,时缓时急。与其说这是一张能驾御人的潜意识接近一种引起幻觉的梦幻境地的专辑,还不如说它听起来更有Ancient-Chamber的味道,虽然所应用的器乐大都是古董级的,但丝毫不影响它的文明化和后现代化程度,那是种脱离蒙昧的冥想。
Colleen的第二张专辑展现在我们眼前一条通向更深更广的音乐世界的道路。我沉浸其中,眯着眼仿佛看见无数玄幻的光影在上空乱晃,八音盒的暗紫色眼泪,以及尖顶教堂没有一丝杂色的纯白。那是现实的庇护所,没有冲突,只有宁静与和平……
Colleen的音乐风格定位于Post-electronic/Abstract/Minimalism。谈到这张“The Golden Morning Breaks”,你会发现自己无非是在围着其中那些制造出高度抽象概括声音的器乐绕来绕去:铃铛,大提琴,教堂氛围,以及19世纪的玻璃钟琴。这是Colleen的第二张专辑,乍一听,你会觉得和她的首张专辑“Everyone Alive Wants Answers”没什么区别。Cecile Schott,一个有着强烈DIY精神与头脑的法国艺术家,她的音乐依然是混合了旋律与极简主义,她喜欢温暖梦幻的声音,她的音乐是跨越时空的“混合物”:原声民谣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乐融合,并用一支电子的“调和棒”将它们搅匀。这不禁会让一些较为资深的听者由此张联想到Vini Reilly的早期作品“The Durutti
Column”,人们不会忘记Vini以overdub和loop增色的优美而闪烁的吉他。其实,Schott的首张CD是一张完全的小样专辑,仅用自己的一台电子录音机和朋友送的制作小样的软件完成。真是简陋的可怕。那时她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无非只是一个德国的声音艺术家或是用笔记本电脑做音乐的音景师。但在第一张专辑发行后的巡演推广中收获了出乎意料的成功后,Schott意识到只坐在台上用一台笔记本电脑合成音乐,这并不是她想要的。由于青少年时玩学生乐队的经历,这时的Schott已经积累了相当的吉他技术。她开始钻研一些其他乐器的专业技术,这里的其他乐器所指的就是她在此张专辑中大规模应用的乐器,比如奥开斯里特翁琴(一种能模仿管弦乐队各种音色的机械乐器)、玻璃钟琴、风琴、口琴等一些盛行于19世纪或更久远的近乎失传的乐器。在这张“The Golden Morning Breaks”中,她已然完全抛弃了原先那副做音乐小样的姿态与装备,精工细画出极其优雅别致的作品,将那些古董级的器乐音色发挥到极至。如果告诉你这张专辑的标题“The Golden Morning Breaks”正是来源于17世纪的一支琵琶作品,你会不会感到惊讶呢?
在深层次挖掘声音的过程中,Schott的目标就是采用和第一张完全不同的音乐理念和方式来创造出一样的梦幻般的美感。在这张“The Golden Morning Breaks”中,尽管所采用的乐器是不胜枚举的,但细心的听者一定也会分辨出以下这些:原音吉他,前文中提到过的奥开斯里特翁琴,简单的电子琴、风琴,铃铛,竖琴,原始人用木棒演奏的打击乐器,也许还有一些玩具,比如手摇的八音盒。尽管在这张CD中出现的所有乐器都是不插电的,但是Schott一点儿都不为用了效果器而感到不好意思,因为最终的结果是完美的:它完全营造出了和第一张一样的轻薄的美感——那种和云朵一样纯净,不带任何质量、情感,源自未知境地,漂浮不定的感觉。“The Golden Morning Breaks”拥有更为透明和令人折服的品质,即使它哀伤的姿态都是迷人的。
Colleen的音乐给我一个莫大的印象就是太抽象了,完全没有主题与主旋律,你只能完全凭借自己的想象空间去填充和猜测。在不可思议的“Summer Water”里,安排大段的推弦,每一段新的琵琶loop都被影射上一段配套间奏。在每一个被无限膨胀的声效填充的立体光谱中,Colleen听起来又很像Brian Eno早期的音乐——Schott最大的兴趣就是不借助把各种音源聚集到一起然后按顺序整齐的把它们排列成线形的手段,而是直接的制作出具有凌乱美感的音效模型。“Summer Water”是Schott的作品中同时兼具与众不同与清晰结构性的一首歌,也是最容易让人接受让人喜欢的一首。当再次面对她抽象的不定形态的音乐时,我们已经不会再面露难色,因为那声音仿佛曾经在我们的记忆里出现过一样,模糊而遥远,却极其悦耳。
其实你的大脑只有15%的部分是在分辨耳边现在出现的到底是哪种乐器,而剩下的85%已经处于无意识的状态下深深沉浸在它们的余韵当中。"The Heart Harmonicon"里神秘花园的钟鸣声,"The Happy Sea"里港口的风琴声,“I’ll read you a story”里滴答回响的八音盒声……Schott在这张专辑里所采用的全自然的录音手法,到处充满着轻巧和谐的转换,使之成为一张超越你想象的作品。
不管怎么说,“The Golden Morning Breaks”是一张抽象的专辑,即使你那么喜欢它,你也会很挣扎不知道该把它放在什么场合下的什么情绪中来欣赏——你一周中又会给自己多少时间来静静的坐下,闭上双眼聆听这种音乐,去回想小时侯头的无数个黄昏,头顶上掠过的所有光的颜色?如果你不是特别钟情于这种极度抽象但美妙的却无固定形态的纯净器乐音乐形式,那“The Golden Morning Breaks”于你就只是一张华丽的壁画,永远的背景地位,比如你把它当成助你入睡的枕边音乐——当然这也不赖,但绝对不是Colleen能给予你最好的享受。因为如果你可以完全的理解它,这张专辑将是一切可能性与期待值,它将是任何我们将要发问的一切根源:一些简单、美好而连贯的东西,一些可圈可点而又完全基于偶然的想象。它的精妙不是死板的,而是可以生动的流淌的,没有明确流向,时轻时重,时缓时急。与其说这是一张能驾御人的潜意识接近一种引起幻觉的梦幻境地的专辑,还不如说它听起来更有Ancient-Chamber的味道,虽然所应用的器乐大都是古董级的,但丝毫不影响它的文明化和后现代化程度,那是种脱离蒙昧的冥想。
Colleen的第二张专辑展现在我们眼前一条通向更深更广的音乐世界的道路。我沉浸其中,眯着眼仿佛看见无数玄幻的光影在上空乱晃,八音盒的暗紫色眼泪,以及尖顶教堂没有一丝杂色的纯白。那是现实的庇护所,没有冲突,只有宁静与和平……
Près De La Lisière 豆瓣
Sinebag
发布日期 2005年5月19日
Wintermusik 豆瓣
8.0 (9 个评分)
Nils Frahm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9年6月12日
出版发行:
Erased Tapes
he name of the review copy was Nils Frahm ... Plays Piano, celeste, and reed organ. I thought, “oh no.” This sounded like a vanity project or low-budget new age disk, the kind that sells next to Sounds of the Humpback Whale at the Rite-Aid checkout counter. I was determined not to like it … but then I listened to it. Again and again. I began to realize that I really liked this disk, despite the title. Then I learned that the real title was Wintermusik. (A rose by any other name …) And that Peter Broderick, another artist whose music I admire, was also a fan; and that his reaction to Nils Frahm had been the same as mine. Here’s what Broderick had to say: “I laid back and pressed play, thinking I would fall asleep to the sound of some nice piano music. But the sound I heard was more than just nice. It was absolutely breathtaking, and it kept me awake staring at the ceiling until the CD was finished. Then I pressed play again.” Broderick and Frahm are now touring together, and the songs that Broderick had listened to were re-recorded under Broderick’s supervision and will soon be released on Kning Disk.
Wintermusik might have languished in obscurity as well, if not for Monique at Sonic Pieces, who happened upon the disk, fell in love with it and signed the artist for this limited release of 333. The handmade book binding is stark gray, but elegant, and suits the project well; Wintermusik was initially recorded as a Christmas present for family and friends. This puts the disk in the company of Sufjan Stevens' Songs for Christmas, recorded as a series of personal gifts over the years and finally packaged a few years later as a boxed set for fans. There’s certainly a light-hearted, holiday feeling to the music, especially when the bells join the proceedings; one thinks of happy carolers, wandering from house to starlit house as flurries dust their woolen caps. But this is not to say that one should avoid the disk simply because Christmas is half a year away; nor should one feel that the sounds herein represent any specific religion or creed. This is simply a disk of engaging, well-played music, suffused with a positive vibe.
Richard Allen
Wintermusik might have languished in obscurity as well, if not for Monique at Sonic Pieces, who happened upon the disk, fell in love with it and signed the artist for this limited release of 333. The handmade book binding is stark gray, but elegant, and suits the project well; Wintermusik was initially recorded as a Christmas present for family and friends. This puts the disk in the company of Sufjan Stevens' Songs for Christmas, recorded as a series of personal gifts over the years and finally packaged a few years later as a boxed set for fans. There’s certainly a light-hearted, holiday feeling to the music, especially when the bells join the proceedings; one thinks of happy carolers, wandering from house to starlit house as flurries dust their woolen caps. But this is not to say that one should avoid the disk simply because Christmas is half a year away; nor should one feel that the sounds herein represent any specific religion or creed. This is simply a disk of engaging, well-played music, suffused with a positive vibe.
Richard Allen
MANON 豆瓣
8.2 (9 个评分)
Akira Kosemura
发布日期 2012年5月23日
出版发行:
schole
小瀬村 晶の最新作は、全 80分に及ぶ超大作。
18世紀フランスロマン主義文学の名作「マノン・レスコー」(アベ・プレヴォー原作) を、キミホ・ハルバート演出・振付によって現代にも重なるアレンジを施したダンス公演「MANON」。本公演の劇伴を担当した小瀬村晶による書き下ろし楽曲、全80分に及ぶ超大作のサウンドトラック。
風の様に天真爛漫で、終いには自分が巻き起こす竜巻に巻き込まれ死を迎えるマノンと、彼女との出会いから運命に翻弄されつつもマノンを愛し続けるデ・グリュー。二人の壮絶な恋愛劇を、時に美しく、時に儚く、そして時に残酷に、運命に翻弄される二人の人生に呼応するように書き下ろされた音楽からは「生きることへの喜びと、生き抜くことへの困難さ」という、現代にも通じる普遍的なテーマへと重なっていく。
前作のオリジナル・アルバム「how my heart sings」は、自身のピアノ演奏に重きを置いた飾らない演奏によるシンプルで美しいピアノ・アルバムだったのに対して、今作では、演奏家に白澤美佳(ヴァイオリン)、人見遼(チェロ)、良原リエ(アコーディオン)、三沢泉(マリンバ・パーカッション)、高坂宗輝(ギター)、 荒木真(フルート)、Shaylee(ボーカル)を招き、様々な顔を持った楽曲アレンジを施している。さらには、ギミックの効いた電子音楽や、ノイズ・ミュージックなど、これまでの小瀬村晶作品では見受けられなかった作風も大胆に散りばめられており、オリジナル・アルバムとはまたひと味もふた味も違った、職人としての側面も垣間みれる充実の作品に仕上がった。
舞台作品のサウンドトラックでありながら、一音楽作品として非常にエキサイティングな聴覚体験が続く全 80分、19曲を完全収録。
18世紀フランスロマン主義文学の名作「マノン・レスコー」(アベ・プレヴォー原作) を、キミホ・ハルバート演出・振付によって現代にも重なるアレンジを施したダンス公演「MANON」。本公演の劇伴を担当した小瀬村晶による書き下ろし楽曲、全80分に及ぶ超大作のサウンドトラック。
風の様に天真爛漫で、終いには自分が巻き起こす竜巻に巻き込まれ死を迎えるマノンと、彼女との出会いから運命に翻弄されつつもマノンを愛し続けるデ・グリュー。二人の壮絶な恋愛劇を、時に美しく、時に儚く、そして時に残酷に、運命に翻弄される二人の人生に呼応するように書き下ろされた音楽からは「生きることへの喜びと、生き抜くことへの困難さ」という、現代にも通じる普遍的なテーマへと重なっていく。
前作のオリジナル・アルバム「how my heart sings」は、自身のピアノ演奏に重きを置いた飾らない演奏によるシンプルで美しいピアノ・アルバムだったのに対して、今作では、演奏家に白澤美佳(ヴァイオリン)、人見遼(チェロ)、良原リエ(アコーディオン)、三沢泉(マリンバ・パーカッション)、高坂宗輝(ギター)、 荒木真(フルート)、Shaylee(ボーカル)を招き、様々な顔を持った楽曲アレンジを施している。さらには、ギミックの効いた電子音楽や、ノイズ・ミュージックなど、これまでの小瀬村晶作品では見受けられなかった作風も大胆に散りばめられており、オリジナル・アルバムとはまたひと味もふた味も違った、職人としての側面も垣間みれる充実の作品に仕上がった。
舞台作品のサウンドトラックでありながら、一音楽作品として非常にエキサイティングな聴覚体験が続く全 80分、19曲を完全収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