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
小王子手稿画传版 豆瓣
作者: 圣·埃克苏佩里(Exupery.S.) / 让·皮埃尔·雷诺 译者: 汪梅子 2011 - 1
作者后人独家提供珍藏110年的手稿、信件、绘画和照片》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最美妙的心灵世界,这个世界既属于小王子,也属于小王子的父亲——圣·埃克苏佩里。《小王子》陪伴一代又一代读者长大,却很少有人了解。是什么样的情感推动圣·埃克苏佩里写出了这部不朽之作。小王子为什么那么忧郁?一朵花为什么让他如此悲伤和难忘?沙漠中的狐狸为什么让他刻骨铭心?那条蛇又意味着什么……我们都仿佛心有所悟。却又说不清、道不明。
2010年是圣·埃克苏佩里诞辰110周年,我们首次获得了圣·埃克苏佩里先生后人的授权,全面公开他一生所有重要的创作手稿、照片、绘画、信件,集结成这本《小王子手稿画传版》。大量尘封多年的原版图片。还有发自心灵深处的独白,第一次为读者照亮了一条世上最美的灵魂曾经走过的路。沿着这条心路。我们会遇见一位真实的小王子,他将亲口向我们讲述他交缠着忧伤、喜悦、焦虑和激扬的一生,为我们奉上一本饱含真情的心灵史。
更重要的是,通过《小王子手稿画传版:作者后人独家提供珍藏110年的手稿、信件、绘画和照片》,我们将懂得该如何“驯养”属于我们的玫瑰和狐狸,如何与我们的心诚实对话。但愿《小王子手稿画传版:作者后人独家提供珍藏110年的手稿、信件、绘画和照片》能帮你在天空中找到属于你自己的那一颗星。
2011年4月13日 已读 《小王子》部分做得很漂亮;后半部分图片资料异常丰富。不过后来才发现是他人假托第一人称写的传记啊,于是感觉会有点奇怪= =~ 我还以为关于“蘑菇”的那段有答案了,因为这里有一句“这样的人确切地说根本没有活着,仅仅是存在。”好吧,或许作者就是这么想的~
M aH 传记 圣埃克絮佩里 小王子
月亮看见了 豆瓣
7.8 (11 个评分) 作者: [丹麦]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 / 王怡 译者: 宋城双 北方妇儿 2010 - 10
《月亮看见了》是一部被淹没在“童话大师”光辉中的光辉之作。多少年来,它只被当作一篇不太“地道”的童话被我们偶尔翻阅。当我们唱着《一样的月光》、《当时的月亮》,谁都不曾想到,在这样一篇短短三万余字的文章里,月光失去了被人们共同赋予的浪漫色彩,成为一位悲天悯人的存在于“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之间的观照者。我不知道为什么文章正好是三十三夜,就像不知道为什么同样是高高悬挂的月亮,却会放射出如此迥异的光芒,照亮世界的各个城市与角落。在月亮一夜一夜的叙述中,我们看到了繁华巴黎的卢浮宫里那位苍老坚强的妇人,看到了河边为爱人深夜祈祷的女子,看到了乡村小镇里农家小孩的天真烂漫和简易剧院里上演的“官高一等”的丑陋行径,看到了城市角落里的落魄妓女和荒原山丘上的饮酒诗人,也看到了迁徙途中的逃难农民和那个绝望失恋的小丑演员。
2011年4月13日 已读
很好的作品;图书部分用纸也很特别。然而,整个如贩卖畅销小说一样炮制出来的广告语、腰封等,太过火了,让我有点不快。因为是安徒生,我宁愿要一本更朴素的书。
M aH 丹麦 安徒生 童话
快乐王子 豆瓣
作者: [爱尔兰] 奥斯卡·王尔德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5 - 8
这是世界著名童话作家王尔德的一部传世童话集,一百多年来,世界各国一代又一代的孩子聆听了快乐王子的美丽动人的故事。“对贫苦人的同情和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崇高灵魂”,“那富于音乐性的调子”,“十分丰富华丽的词藻”(皆巴金语),字字珠玑,精妙绝伦,十分感人。
夏洛的网 豆瓣
Charlotte's Web
8.6 (237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E·B·怀特 译者: 任溶溶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 5
一个蜘蛛和小猪的故事,写给孩子,也写给大人。
在朱克曼家的谷仓里,快乐地生活着一群动物,其中小猪威尔伯和蜘蛛夏洛建立了最真挚的友谊。然而,一个最丑恶的消息打破了谷仓的平静:威尔伯未来的命运竟是成为熏肉火腿。作为一只猪,悲痛绝望的威尔伯似乎只能接受任人宰割的命运了,然而,看似渺小的夏洛却说:“我救你。”于是,夏洛用自己的丝在猪栏上织出了被人类视为奇迹的网上文字,彻底逆转了威尔伯的命运,终于让它在集市的大赛中赢得特别奖,和一个安享天命的未来。但,这时,蜘蛛夏洛的生命却走到了尽头……
青梅竹马 豆瓣
8.1 (23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樋口一叶 译者: 萧萧 万卷出版公司 2010 - 10
包括樋口一叶的代表作《埋没》《大年夜》《行云》《浊流》《十三夜》《自焚》《岔路》《青梅竹马》。《青梅竹马》以东京下町的大音寺为舞台,以妓女15岁的妹妹登美利的幼年生活为中心,描写她周围一群孩子受混浊社会环境的残害和腐蚀,预示着他们长大成人后的悲惨命运。一叶细腻的笔锋,将青春期少男少女的感伤哀愁挥洒得淋漓尽致。
2011年4月5日 已读
喜欢《青梅竹马》这一篇。 得知作者在我这个年纪就走到了生命尽头,心中一震。汝来何迟,汝去何早。
M aH 因为是女子 小说 日本
厨房 豆瓣
7.9 (35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吉本芭娜娜 译者: 李萍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 8
《厨房》是吉本芭娜娜的成名作。
主人公樱井美影自幼父母双亡,收养她的祖父母相继去世后,曾受她祖母关照的田边雄一与他母亲收留了她,让她重新感受到了家庭生活的温馨。在这里,她努力学习厨艺,半年后终于成为了出色的厨师,找到了一份喜爱的工作。
蜜月旅行 豆瓣
ハネムーン
6.8 (17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吉本芭娜娜 译者: 张唯诚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 - 4
真加和裕志从小青梅竹马,高中毕业后马上结了婚。相依为命的爷爷一去世,本就郁郁寡欢的裕志越发显得了无生气。为了帮助他重寻生命的意义,他们怀抱着唯有彼此才能慰藉的孤独,走到外面的世界里。在壮丽的大自然面前,两人之间无形的薄墙渐渐消除,最后,他们手牵手唱着歌,踏上了回家的路。
我一面洒水“制造”彩虹,一面望着倒映在泥潭中的美丽晴空和流云。我意识到,这些小小的,逗人发笑的小插曲就是构成我们人生的细胞。要长久保持善感的状态并不容易,为此我非常需要天空的美景、花草的芳香以及泥土的气息等等。因此我想对裕志说,我们出去施行吧。假若不看看美景,郁结的情绪将像泡菜那样越腌味越浓直至凝成一团。而去一趟温泉,泡一个露天温泉浴,在满目苍翠中与峡谷溪流做伴,然后去吃难吃的生鱼片和野猪火锅。边吃边抱怨,也许精神就会好起来。
明天你还爱我吗? 豆瓣
作者: (日)大成由子编绘 译者: 杨俨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5 - 1
每当我走在迎风摇曳的草丛中,我总觉得自己会遇见小小的莫拉。
那绿色的清香仿佛能把我带到那片心中的原野。
那片原野上有着能令我欢笑的明亮的绿色,也有能令我哭泣的稼明的蓝天。也许,大多数的人在他们的孩提时代就已经知道去那里的方法了。只要我们活着,我们随时随地都能去那儿——就如同我们生活在现实中一样。
每次,我来到这里,就感觉自己仿佛是一株笔直向上生长的小草。
总觉得明天一定会有什么好的事情在等我。
卡拉马佐夫兄弟(上下) 豆瓣
作者: [俄] 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 译者: 徐振亚 / 冯增义 国际文化 2006 - 2
本书是伟大的俄罗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最主要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以弑父惨案为主线,塑造了老卡拉马佐夫与他的几个儿子的典型形象。在一个小城里父亲和长子米佳为争夺共同的情妇,再加上财产争执竟势不两立。老头的私生子斯梅尔佳科夫,因受了二儿子伊万“人可以为所欲为”的极端利已主义人生观影响,又因为自己受辱,利用父亲与长子不和杀了生父。长子米佳涉嫌入狱;次子伊凡内疚自责精神失常;斯梅尔佳科夫也因精神崩溃而自杀;只剩下纯洁善良对所有人都怀有爱心的小儿子阿廖沙。他不愿意孤身一人留在家乡,离家出走。卡拉马佐夫家庭终于不复存在。
《卡拉马佐夫兄弟》是一部规模宏大、具有社会哲理内容的长篇小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毕生思想和文学探索的总结性作品,通过描述旧俄外省地主卡拉马佐夫一家父子、兄弟之间因金钱和情欲引发的激烈冲突,深刻揭示了当时俄国在资本主义和金钱势力冲击下的社会矛盾和人性表现,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作品中卡拉马佐夫一家道德沦丧、人欲横流的精神特质,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卡拉马佐夫性格”。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19世纪欧洲最具原创力的作家之一,与巴尔扎克、狄更斯一起被誉为“欧洲小说艺术高不可攀的大师”。其作品侧重心理分析和意识表露,通过对人世罪恶的深入探究,对人性的犀利、无情的解剖,使叙事艺术达到一个全新的境界,体现了他作为俄国现实主义心理流派大师在艺术上的独创性,并被许多现代文学流派尊奉为宗师。
长河 豆瓣
8.4 (10 个评分) 作者: 沈从文 / 黄永玉 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2 - 4
民国二十三年的冬天,我因事从北平回湘西,由沅水坐船上行,转到家乡凤凰县。去乡已经十八年,一入辰河流域,什么都不同了。表面上看来,事事物物自然都有了极大进步,试仔细注意注意,便见出在变化中那点堕落趋势。最明显的事,即农村社会所保有那点正直素朴人情美,几几乎快要消失无余,代替而来的却是近二十年实际社会培养民功的一种唯实利庸俗人生观。敬鬼神畏天命的迷信固然已经被常识所摧毁,然而做人时的义利取舍是非辨别也随同泯没了。
长篇小说《长河》的文稿曾遭长时间审查扣留,经大量删削后才得以发表。作品第一部的文稿大部分在1938年8月至11月间香港《星岛日报・星座》副刊上连载。个别篇章留在其它刊物上发表。第二部末能写出。
1945年1月,作者对上述已发表过的篇章作了大量非情节性的增补,字数由《星岛日报・星座》连载时的6万余字增至10余万字,各章均拟出了篇名,交由昆明文聚出版处出版单行本。1948年8月又由开明书店出版单行本。
此版据文聚出版处初版单行本,另增加有关《长河》的三封家书和新发现的《〈长河〉)自注》。
2011年3月21日 已读 这一套书的版本标注都很仔细呢。不过,不怎么喜欢里面的摄影图……违和感= =~ 明明不是一个时代了啊
M aH 中国 小说 沈从文
杜甫诗 豆瓣
作者: 杜甫 / 校注 谢思炜 评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 6
《杜甫诗》主要内容: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2011年3月20日 已读
对杜翁的敬仰,与其说是诗作,不如说是人格的光辉。| 从手头上的几本来看,觉得这套书编得还不错,就是用纸实在太糟糕= =
M aH 中国 古典 唐代
学飞的盟盟 豆瓣
9.2 (22 个评分) 作者: 朱天心 / 绘者 谢海盟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 8
记得那年樱花季,我与一位妙龄新人类坐在御苑那棵垂樱前,从头到尾新人类不看花就跟我讲《学飞的盟盟》。讲得我爆笑连连怀疑那是一本笑话集。而同为小说业者,我怎么看还是以为,此书是小说家有一次机会对一个人类初生小孩的田野观察,被观察者盟盟,和盟盟的涂鸦,好幸运被记录保存了下来。 ——朱天文
目 录
亲密而疏离(1994 年版序) 侯孝贤
关于新版(2003 年版序) 朱天文
自序
学飞的盟盟
盟盟的马儿
穴居者盟盟
黑手盟盟
寂寞的盟盟
台北最后两个文盲
盟盟的采撷生涯
学游的盟盟
盟盟的玩具
盟盟上幼稚园
盟盟的死知识
盟盟的主人
盟盟的下辈子
听三国的盟盟
盟盟的萍水相逢
盟盟与雷义
盟盟的抽屉
盟盟的小勾们
盟盟的脸儿
独生女盟盟
盟盟与表妹
盟盟的温州街
盟盟的哭
盟盟与植物
盟盟与蝌蚪
盟盟与宝福
盟盟的叔叔们
盟盟在娘胎
盟盟出生彼日
盟盟的台北地图
盟盟与爸爸
盟盟的日本
与盟盟争食
盟盟去大陆
盟盟与三三
盟盟的偶像
盟盟与阿朴
盟盟的日记
盟盟与丑房子
木匠盟盟
说谎的盟盟
盟盟与蜥蜴
盟盟与选举
盟盟的画儿
盟盟的刚刚家
盟盟的动物园
盟盟与种花爷爷
盟盟与ノビタ
盟盟与我(代跋)
2011年3月18日 已读
这真是一本洋溢着可爱与美好气息的书啊~!而且还是非常可爱的线装本~(现在似乎很少能看到这样的平装本的线装书,只是这样翻开书页,就觉得非常愉快了^ ^~)あと```私も、むすめがほしい~~~~~~!
M aH gift 儿童 台湾
月牙儿 阳光 我这一辈子 豆瓣
作者: 老舍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月牙儿·阳光:我这一辈子》主要内容:在一般意义上讲,中篇小说通常是就小说的篇幅而言,它是介于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之间的一种体裁。对于中文作品来说,人们一般将三到十万字左右的小说叫作中篇小说。在英文中,长篇小说称为novel,短篇小说为short story,各自拥有独立的称谓,而中篇则是noveletlte,是一个在词义上具有依附性的衍生词,字面意义可以理解为小于长篇的小说。这表明中篇小说本身还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在中国,现代意义上中篇小说概念的形成是伴随着其创作的产生而逐渐清晰的。鲁迅先生创作于1921年的《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意义上中篇小说的开山之作。这之后陆续出现了沈从文的《边城》,老舍的《月牙儿》、《我这一辈子》,萧红的《生死场》,巴金的《憩园》等优秀的中篇作品。这种影响一直接续不断,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间,中篇小说更是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发展时期,以致有研究者认为,中篇小说代表了近三十年文学的高端水平。
唐诗杂论 诗与批评 豆瓣
作者: 闻一多 三联书店 1999 - 1
闻一多 (1899— 1946),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民主人士。曾留学美国,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著有诗集《死水》、《红烛》、学术研究以诗经、楚辞、周易、庄子诸领域见长。<br><br>‘唐诗研究’涉及宫体诗、初唐四杰、孟浩然、杜甫的创作风貌及李白诗英译:诗与批评”重点评论现代诗人诗作 包括郭沫若、俞平伯、田间、臧克家。虽然本书评论的对象从唐代到现代,时间跨度和风格差异较大,但由于作者本人
2011年3月15日 已读
我是在读《美的历程》时,李泽厚先生在唐代一章中引用了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中评述《春江花月夜》的话“对每一问题,他(诗人)得到的仿佛是一个更神秘的更渊默的微笑,他更迷惘了,然而也满足了。”不知为什么我对这句话很着迷,因此想要看看原文。大概是不久(又或者是很久)以后,某一天去逛卡西莫多书店,竟然发现了这本书。书已经有点旧了,估计是好些年都无人问津的样子。我很欣喜地买了下来,是原价买下的,当然原价也不贵。我觉得这样的相遇就很神奇。关于这本书呢,只能说,以前对闻一多先生是有些“误读”吧~(谁教我们对他的印象都停留在了《最后一次演讲》上呢?= =)他首先应该是一位学者,然后是诗人。这里面的文章,尽管大都是关于诗的评论,却写得非常好看,尽管它们大多诞生于五四时代。(或者正是因为那个时代的缘故)
M aH 中国 文学评论 闻一多
金蔷薇 豆瓣
Золотая роза
作者: 康·巴乌斯托夫斯基 译者: 李时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8
《金蔷薇》是一本创作经验谈。在《金蔷薇》中,作者不仅总结了自己的写作经验,而且还研究了其他许多大作家(如雨果、福楼拜、莫泊桑、契诃夫、高尔基等)的创作活动。作者在这里探讨了写作上一系列的重要问题:作品构思的产生过程;作家应如何培养观察力、提炼素材、磨炼语言;想象的必要性;细节描写的功能;人物性格本身的逻辑性;灵感等等。
2011年3月8日 已读
是受许多人推崇的最初的李时先生的译本。然而另一版不在手中,也无从比较,但感觉翻译是“优美而流畅”的。只是本书的装帧印刷不怎么有诚意,还扒了人家一篇《我们这一代人的怕和爱》当序言。
M aH 写作 可以重读的书 帕乌斯托夫斯基
丽娃河畔论文学 豆瓣
作者: 陈子善,罗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 11
丽娃河畔,不仅是本土文学家的摇篮,也是海内外学术大师和文学名家的公共论坛。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资料与研究中心不拘一家一派,对于各种文学流派、学术风格,只要其具有前沿格,只要其具有前沿性、思想性和人文性,并具有跨学科的意义,一概兼收并蓄,广为诚邀。丽娃河畔论文学,岂不快哉!
目录
文学感受现代
经世与救世——关于明清之际士大夫的一种姿态的考察
如何诠释“中国”及其“现代”?——关于《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的几个问题
晚清文化、文学与现代性
“以中化西”及“以西化中”:从翻译看晚清对西洋小说的接受
中国人是怎样接受侦探小说的
秋瑾之死与晚清的“秋瑾文学”
文学感到现代的瞬间——现代文学在中国的诞生
先锋性与表述的危机
现代性、民族与文学理论
五四新文学的先锋性
鲁迅及其文字表述的危机
散文家鲁迅
21世纪里鲁迅是否还值得继续读?
批评的漫游
批评的漫游性:上海现代派的空间实践与视觉追寻
上海的意象:城市偶像批判、非主流写作及一个现代中国神话的消解
现代主体性和散文的形成:周瘦鹃的《九华败草城》
张爱玲的散文
记忆与书写
“故乡的食物”:现代文人散文中的味觉记忆
老舍小说:新旧市民与国民性批判
大师的意义以及弟子的位置——解读作为神话的“清华国学院”
“第三类型接触,第三类型戏曲”:戏曲唱片与戏曲研究
从比较文化的角度看跨国写作与当代英语世界文学
小说的当下处境
文学艺术与媒介关系研究 豆瓣
作者: 孙绍先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 - 5
文学艺术与媒介关系研究,ISBN:9787500456384,作者:孙绍先
2010年12月9日 已读 文集的缘故,质量良莠不齐,且倾向混乱……不过,所提的问题和一些观点对此时的我还是很有启示作用的~(话说我真是会淘书啊- -```)
M aH 中国 传播学
爱的风景 豆瓣
作者: 英语学习编辑部 编 2004 - 1
在选编四十年精选丛书的时候,各位编辑有一个共同的体会,就是《英语学习》四十年辉煌历程中的精华实在无法用区区七本书来体现。由于主题所限,很多精彩篇章被编辑“忍痛割爱”,未能得到与读者见面的机会。有鉴于此,我们选编了“英语学习四十年精选丛书”第二辑,共分七卷。《时尚款款行》(潮流风尚卷)记录了四十年来的潮流点滴,让你体会人们生活品味的时代变迁;《爱的风景》(情爱卷)尽数爱的缠绵悱恻;《闪亮的句子》(锦句箴言卷)汇集了杂志四十年来收录的无数妙语名言,隽永的文字会令你对人生更添一分体会;《在一起多关照》(职场情态卷)聚集职场生活,让你了解职场生涯的甜酸苦辣;沿着《成长纪事》(春春记忆卷)中那些简单、地道又优美的文字,你可以再次回返单纯、快乐又迷惘的少年时光;《心智的感动》(哲思小品卷)中的一篇篇短文以精致的英文呈现意韵悠远的哲思,令你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获得诸多启发和教益;《斑斓的叶子》(杂闻卷)犹如一个小小的万花筒,你可以透过它看到我们身处的世界中那些令人着迷的点点滴滴。
隐形书写 豆瓣
9.0 (14 个评分) 作者: 戴锦华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9 - 9
90年代,大众文化无疑成了中国文化舞台上的主角。在流光溢彩,盛世繁华的表象下,是远为深刻的隐形书写。凸现这隐形字样,并在新的坐标中勾勒一幅文化的地形图,是一个文化研究者的选择。
作者简介:
戴锦华,1959年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教于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文学系。现任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和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东亚系教授。从事电影史论、女性文学及大众文化领域的研究。著有《浮出历史地表——现代中国妇女文学研究》(合著)、《电影理论与批评手册》、《镜城突围》(论文集)、《隐形书写——9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犹在镜中——戴锦华访谈录》、《拼图游戏》(随笔集)、《雾中风景:中国电影文化1978——1998》,以及 Cinema and Dsire:A Feminist Maxism and Cultural Politics in Dai Jinhua's Works.主编、撰写有《书写文化英雄:世纪之交的文化研究》等。
认识媒介文化 豆瓣
作者: [英] 尼克·史蒂文森 译者: 王文斌 商务印书馆 2001 - 5
作者对当代社会理论试图探讨媒介在文化生产和再生产中的地位的种种方法作了批评性的审视,阐述了一般社会理论与一系列有关媒介和信息的传播理论之间的关系,并对诸如意识形态、结构和代理机构以及媒介在冼准则和公民和权利与义务中的作用等问题作了再评价。
2010年12月6日 已读 奇怪你每个字都认得,可是它们为什么会在一起?它们这样子挤在一起是打算告诉我什么?——抄来一句话借以表达当时我读此书的感受= =~所以````要么,读完十本书之后再来读它;要么,请一气之下读原版吧!
M aH 传播学 尼克·史蒂文森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