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夜雪 豆瓣
9.2 (33 个评分) 龚琳娜 类型: 世界音乐
发布日期 2010年3月6日 出版发行: 中国唱片深圳公司
● 专辑介绍:
琴 :老锣
笙 :聂云雷
人声:龚琳娜
笛子:王华
扬琴:熊俊杰
小提琴:Olga Lakkoni、Petra Wolff
中提琴:Nancy Sullivan
大提琴:Mathis Mayr
彷徨 豆瓣
9.5 (253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 3
《彷徨》收入鲁迅1924年至1925年所作的小说,首篇《祝福》写于1924年2月16日,末篇《离婚》写于1925年11月6日,实际的时间跨度是一年半多,1926年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此后印行的版本都与初版同。
书的扉页,有作者的题记: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将其暮。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彷徨》鲁迅先生写作于“五·四”运动后新文化阵营分化的时期。原来参加过新文化运动的人,“有的退隐,有的高升,有的前进”,鲁迅当时象布不成阵的游勇那样“孤独”和 “彷徨”。《彷徨》表现了他在这一时期在革命征途上探索的心情。
《彷徨》目录:
《祝福》
《在酒楼上》
《幸福的家庭》
《肥皂》
《长明灯》
《示众》
《高老夫子》
《孤独者》
《伤逝》
《弟兄》
《离婚》
朝花夕拾 豆瓣
9.2 (383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2 - 4
《小引》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后记》
红楼梦 Goodreads 豆瓣
紅樓夢 [Hónglóu Mèng]
9.7 (644 个评分) 作者: [清] 曹雪芹 著 / 高鹗 续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6 - 10
《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以四大家族的荣辱兴衰为背景,描绘出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以及封建专制下新兴资本主义民主思想的萌动。结构宏大、情节委婉、细节精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声口毕现,堪称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 典。
由红楼梦研究所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以庚辰(1760)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为底本,以甲戌(1754)本、已卯(1759)本、蒙古王府本、戚蓼生序本、舒元炜序本、郑振铎藏本、红楼梦稿本、列宁格勒藏本(俄藏本)、程甲本、程乙本等众多版本为参校本,是一个博采众长、非常适合大众阅读的本子;同时,对底本的重要修改,皆出校记,读者可因以了解《红楼梦》的不同版本状况。
红学所的校注本已印行二十五年,其间1994年曾做过一次修订,又十几年过去,2008年推出修订第三版,体现了新的校注成果和科研成果。
关于《红楼梦》的作者,原本就有多种说法及推想,“前八十回曹雪芹著、后四十回高鹗续”的说法只是其中之一,这次修订中校注者改为“前八十回曹雪芹著;后四十回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应当是一种更科学的表述,体现了校注者对这一问题的新的认识。
现在这个修订后的《红楼梦》是更加完善。
故事新编 豆瓣 Goodreads
故事新編
9.3 (41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 裘沙 王伟君 图 漓江出版社 2000 - 10
本书收入鲁迅先生1922年至1935年间创作的小说8篇及序言1篇。�
《故事新编》对神话、传说及历史“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将古代和现代错综交融”、古为今用,针砭流俗,讽刺世事,批判社会。《故事新编》艺术特色鲜明――漫画化的勾勒和速写;夸张手段的巧妙运用;以极省俭的笔墨塑造人物。�
裘沙和王伟君两位艺术家以毕生精力用画笔“揭示鲁迅思想体系”,执著探索,苦心构思,大胆创造,以“理解的准确,表现的深刻,艺术的精湛”再现了鲁迅的世界。�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Goodreads 豆瓣
9.2 (250 个评分) 作者: 钱穆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1 - 1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为作者的专题演讲合集,分别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提要勾玄的概观与比照,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明了近现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种种误解。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政治制度史”。
2022年7月14日 已读
作者在历史学的本业外另有一番野心,大概是想著一本关于中国的纵向的提要性“比较政治学”,以政府组织、选拔、经济、军事为视角检讨汉、唐、宋、明、清各代得失。
一处细节很有启发性:明代皇权直接执行相权,政府权力归于皇权的背后是责任也转移到皇帝身上。过去监察机构早已从监察皇权变为监察相权,而宰相行使政府权力时需要承担责任,但皇帝即使失职也不必担责,更无法监察。集中的权力尚可以被监察制衡,但如果权力被集中到无法批评的地方,监察机构自然会结构性地失职。
须当注意的是本书先立言,再强以材料找补的情形实在不少,留下许多关乎立场的意气之争的痕迹。譬如基于汉民族主义的立场将以术驭人、秘密政治这些几千年的传统全推给满清,并不能给出汉人政治无此流弊的强论证。
中国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