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G
IDN 豆瓣
IdN magazine is an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 for creative people on a mission to amplify and unify the design community in Asia-Pacific and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It has been an active organiser of many design-related events. It is devoted to bringing designers from around the globe together to communicate with, learn from and inspire one another. It has truly become what the initials of its title proclaim it to be: an international designers' network.
2013年8月27日 已读
M.A.G
PPAPER 豆瓣
包氏以创意导向发展新媒体─ppaper创意双周报。根据统计,约有50,000人就读于设计相关的科系,另外约有50,000人从事创意相关产业, PPAPER明确地和这100,000位意见领袖对话,并建立每个月二次的深度沟通。ppaper提供国内设计相关人士们设计理论及设计类相关报导等,冀望提供精简实用的设计观点和创意启发。
2013年8月27日 已读
M.A.G
Vision 青年视觉 豆瓣
8.1 (24 个评分)
月刊,大16开,400页彩印.
主要栏目: 视觉霓裳、视觉人文、视觉艳影、视觉科技、视觉艺术、视觉中国、视觉空间、视觉城市
2013年8月27日 已读
M.A.G
i-D 豆瓣
杂志领域标识性最强的刊物,一直坚持的半闭眼封面,以扎实的时尚摄影报道功底与在青年文化之中的敏锐触觉占据江湖地位,突出个性,另类又不脱离现实。
2013年8月27日 已读
M.A.G
三联生活周刊 豆瓣
8.5 (70 个评分)
《三联生活周刊》前身为邹韬奋先生在20年代创办的《生活周刊》,韬奋先生的创刊目的是:“每星期乘读者在星期日上午的闲暇,代邀几位好友聚拢来谈谈,没有拘束,避免呆板,力求轻松生动简练雅洁而饶有趣味”,以“供应特殊时代的特殊需要的精神食粮”。
《三联生活周刊》自1995年在《生活周刊》传统基础上创刊,定位是做新时代发展进程中的忠实记录者,做中国的《时代》周刊。它的办刊宗旨是“以敏锐姿态反馈新时代、新观念、新潮流,以鲜明个性评论新热点、新人类、新生活”。
2015年1月22日 已读
M.A.G
蘑菇 豆瓣
2003 年,「 MOGU 蘑菇」这个原生的台湾品牌诞生。催生者 宝大协力设计有限公司,是一群对生活抱有热情、不停止追寻创意与实践梦想的蘑菇人,期望将生活体验及乐趣具体呈现在 MOGU 蘑菇上 。
MOGU蘑菇就是想用最单纯的方式去发觉身边一切美好温暖的人事物,没有高深的理论,只想在平凡中点出不平凡,化解恼人的情绪…这些那些鸡毛蒜皮的观点,只是想让人们对周遭的社会更敏感更知性一些。
2015年1月22日 已读
M.A.G
東 TOUCH 豆瓣
《東 TOUCH 》,全天候潮流資訊雜誌。作為香港潮流 Trend Setter ,每星期《東 TOUCH 》除了搜羅香港的潮流新品外,亦引進日本及歐美各地最新最快的潮流資訊,更積極與本地及國際品牌 crossover 合作, 務求將讀者的視野擴得更闊、望得更遠。
《東 TOUCH 》內容多元化,潮流打扮、波鞋、玩具、數碼科技產品外,亦網羅本地及國際娛樂、電影、音樂及文化表演等資訊。而隨每期《東 TOUCH 》附送的《 Choco 》,是一本獨立、自主、年輕 的女生讀物,帶來最新的美容、潮流裝扮及文化資訊,亦為今時今日型格女生應有的生活態度重新定位,令各女生靚得來更有內涵。
突破平面報道的規限, 06 年《東 TOUCH 》為雜誌引入 +shop ,將不少仍未引進香港的潮流新品,以極限量的形式帶給讀者,於網上發售,當中更拉攏本地及海外品牌的 crossover 合作,推出珍貴而獨家的創作。踏入 07 年,正是《東 TOUCH 》 12 周年的日子,以「 12 Anniversary 」為主題的 crossover 創作,更會在今年內陸續推出。
編採部電話: 2707 4471
圖文傳真: 2707 4554
電郵地址: easttouch@singtaonewscorp.com
郵箱: PO Box No.68511 Kowloon East Post Office
地址:香港筲箕灣東旺道 3 號星島新聞集團大廈 3 樓
廣告熱線: 3181 3500
廣告傳真: 2707 9803
廣告部電郵地址: adv_easttouch@singtaonewscorp.com
發行部電話: 27982220
2015年1月23日 已读
M.A.G
天南 豆瓣
《天南》杂志社 2011
本期以离散之味(The Diaspora)为主题。
在Entrance (入口)这里,我们特别推荐美国华裔诗人李立扬的诗作《总有一朵玫瑰》和《杜鹃花在证人席上》,它们第一次被译成中文发表。作为一个因政治原因而离散的家族的后代,他道尽了世界之苦和亲情之暖,正好作为这期Special Space (特别策划)的引子。
接着我们有哈金的《养老计划》和《耻辱》,李翊云的《逃避之道》,郭小橹的《想像库页岛》和黎紫书的《烟花季节》。前四篇小说都是用英文写成的,后一篇用中文写成。它们都被我们归纳在一个“大离散”的概念下,写出了海外华人在异乡的故事。
在非虚构文体方面,我们有李立扬获得美国图书奖的回忆录《带翼的种子》的节译,他在1990年首次回到中国和印尼寻访家世后写作了此书,里面有写到他外曾祖父袁世凯的家庭生活;还有谭恩美的《母语》,谈到她的写作受到了母亲洋泾滨英语的影响;还有虹影,她的《故土、他乡与女性意识》从阅读的角度,为我们耙梳了海外华人女性的文学史。
在“大离散”的概念下,我们也关注“流亡”的体验和论述。于是我们有爱德华·萨义德的《关于流亡的省思》以及卡瓦菲斯关于流亡的九首诗作,后者象征性地被放在Exit (出口)。
本期的图片故事是张碔的《在纽约》,他拍摄了纽约唐人街的人生百态。
在Regular Space (自由组稿) 的部分,我们有两位四川作家的小说:颜歌的最新长篇《戴月行的一家》的首章《爸爸没有死》和罗伟章的《战时之恋》;还有两篇书评:刘铮评克里斯托弗·希钦斯的《有待商榷》和菲戈评冈仓天心的《茶之书·“粹”的构造》 。
本期有两本Parasites (刊中刊), 一本是新的Crossover,收入张永和和王澍为2011成都双年展国际设计展进行的“越界”创作:他们分别根据自己的想象,设计了弗兰·欧布莱恩和博尔赫斯小说中的建筑空间;另一本是持续出版的Peregrine,针对现在部分年轻读者已经能直接阅读英文, 我们除了颜歌的小说英译,还附上了哈金、郭小橹和李立扬的英文原作。他们的英文到底如何?读者可自行判断!
2015年1月23日 已读
M.A.G
天南 豆瓣
天南杂志社 2012 - 2
本期举革命(The Revolutions)为题。
2015年1月23日 已读
M.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