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
夜与雾 (1956) 豆瓣 IMDb 维基数据 Min reol TMDB
Nuit et brouillard
9.3 (246 个评分) 导演: 阿伦·雷乃 演员: 米歇尔·布凯
其它标题: Nuit et brouillard / Night and Fog
1956年导演阿伦•雷乃用摄影机带领观众重回奥斯维辛。当年纳粹集中营的旧址上已是一片祥和美丽的野外风光。然而时间倒回到1933年纳粹党掌权之时,整个城市被阴霾笼罩——大片修建起来的集中营房排列整齐,大量犹太人被抓进集中营开始接受非人的折磨和侮辱。这里对人种进行分级,在皮肤上纹上编号,在衣服上缝制等级的徽章。疾病,饥饿,劳役使集中营尸体遍地。1942年希莱姆到访,奉行“破坏”政策,集中营难民进入更加悲惨的境遇,被药品公司买下用作实验。1945年,集中营人数倍增后已不堪负荷,成堆的尸体被推土机推入大坑掩埋......
2022年12月25日 看过
8.9 无言的史实绞痛我感知的神经。稍微睁大眼睛看,浩劫的昨天、今天、明天,也不过是兜转于他们、我们、你们之间。刽子手甚至不需要自己动手制造刑具,我们便为其代劳。 @买了票却缺席了的法国电影大师展
历史 大屠杀 犯罪 短片 纪实
我的朝鲜战争 豆瓣
作者: 张泽石 金城出版社 2011 - 7
本书讲述了作者1951年入朝参战被俘,至2010年走访幸存战俘难友,这六十年间的个人经历,和6000余名志愿军战俘归来人员的生活故事。作者在2000年版基础上,修订了1/3篇幅的文字,补充了不少前所未有的史实细节,尤其独家使用美国国家档案馆、麦克阿瑟将军纪念档案馆收藏的朝鲜战争彩色战地照片,从人性的角度,重新审视六十年血与火、泪与恨、爱和痛、个人命运和民族命运交织的历史,从战俘群体这个特殊视角,解读朝鲜战争及其对个人命运的深远影响。
这是一本很好的纪实文学作品,又是一本全世界人士都会关心的书、一本人类文化学要研究的书、一本有巨大悲剧力量的爱国主义好教材。该书与作者最新创作、即将出版的《孤岛——14000名志愿军战俘在台湾》相互补充。
朝鲜战争虽是一场局部战争,并已过去60年,但它在中国人的记忆里,在全世界范围内,一直是个说不透、道不尽的重大历史话题。亲历者已逐渐老去,许多历史真相却尚未揭开。本书作者是志愿军第60军180师538团团政治处宣教干事,亲历朝鲜战争最惨烈的第五次战役并受伤被俘、坚决回国,他经过了战俘营里更为残酷的窝里斗,遭遇了历次政治斗争的歧视和折磨,却坚定顽强地自我振作、不断奋起,直到80岁高龄仍然在为6000名归国难友上诉鸣冤、落实政策。这本书就是一个朝鲜战争的亲历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揭开的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真相。
残酷的战场见闻,不幸的战俘生活,痛苦的政治遭遇,沉痛的社会反省,反思中国传统的战争观念和战俘观念,具有令人深思的历史文化内蕴。从人性的角度,重新审视朝鲜战争和我们国家60年建设血与火、泪与恨、爱与痛、个人命运与民族命运交织的历史,从一个战俘群体的视角,解读朝鲜战争及其对个人命运的深远影响。
文风朴素,细节真实,图片珍贵,又加上原始档案、其他历史著作的参照,经过六十年时光打磨,二十多年的反复修订,是一本独一无二,让人一气读到底、读后掩卷长思的大书。
1.这是一本经典的纪实文学作品,曾荣获“北京市建国40 周年优秀报告文学作品奖”;
2.这是一本让全世界人士关注的书,被约翰?托兰写入《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激起中、美两国两名作家间一场著作权官司;
3.作者张泽石,归来志愿军战俘的总翻译官、总代表,世界学术名著《金枝》译者之一,以“忠诚于祖国”“忠诚于战友”被推荐为“感动中国2010”候选人物之一。
高楼背后 (2017) 豆瓣
导演: 吴建新
其它标题: My Home Was My Castle
高佬是一個唐吉柯德式的人物,10 年來,他一直以法律為武器挑戰龐大的政府組織。2004 年高佬家被強拆,他自學法律起訴政府,法院不予立案。出於憤懣,高佬四處遊走,援助這個城市中同樣遭遇拆遷的人們。2011 年,高佬來到中山路。中山路老城區的拆遷工作已經持續多年,仍有少數居民拒絕搬遷。在維權過程中,中山路拆遷戶阿智、阿梅等人成為高佬堅定的追隨者。盡管得到高佬的幫助,阿智等人的行政官司還是接連敗訴,強拆也接踵而至。多年維權未果,高佬的維權理念遭到質疑,維權隊伍逐漸走向分裂。與此同時,高佬幫人維權的個人目的也顯現出來⋯
风味人间 第一季 (2018) 豆瓣 TMDB
所属 : 风味人间
8.7 (326 个评分) 导演: 陈晓卿 演员: 李立宏
在全球视野里审视中国美食的独特性,在历史演化过程中探究中国美食的流变,深度讨论中国人与食物的关系。这种立足于全球的视角,成就了一个多元的“美食探索纪录片”。
异狂国度 (2018) TMDB Eggplant.place 豆瓣
Wild Wild Country Season 1 所属 : 异狂国度
8.7 (56 个评分) 导演: Chapman Way / Maclain Way 演员: 奥修 / Ma Anand Sheela
一名充满争议的教派领袖在俄勒冈州的沙漠中建起乌托邦之城,他与当地居民的冲突演变为了全球性丑闻。
人间世 第一季 (2016) 豆瓣
9.3 (193 个评分) 导演: 周全
《人间世》是一场以医院为拍摄原点,聚焦医患双方面临病痛、生死考验时的重大选择、通过全景化的纪实拍摄,抓取一般观众无法看到的真实场景,还原真实的医患生态,人性化展现医患关系、全民参与、全民讨论的电视新闻纪录片。希望通过观察医院这个社会矛盾集中体现的标本,反应社会变革期,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艰难前行,通过换位思考和善意的表达,展现一个真实的人间世态。
客从何处来 第一季 (2014) 豆瓣
8.4 (34 个评分) 导演: 李伦 演员: 易中天 / 马未都
由央视制作,讲述易中天、马未都、曾宝仪、陈冲、阿丘五位嘉宾的寻根之旅的真人秀类历史纪录片《客从何处来》,被誉为开创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先河,备受期待。4月27日晚间,CCTV-1将携手优酷同步播出这部“并不是很严肃的”历史题材纪录片。
近日,《舌尖上的中国2》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纪录片的关注。而同样由央视制作,讲述易中天、马未都、曾宝仪、陈冲、阿丘五位嘉宾的寻根之旅的真人秀类历史纪录片《客从何处来》,被誉为开创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先河,备受期待。4月27日晚间,CCTV-1将携手优酷同步播出这部“并不是很严肃的”历史题材纪录片。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中国人自古对于“家乡”都有着一种特别的眷恋,而《客从何处来》的这个题目也正式来自这首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这档真人秀类纪录片分七集,易中天、马未都、陈冲、曾宝仪、阿丘五位嘉宾踏上未知的旅行,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历史。他们将寻访海内外数十个地方,探究自己家族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私家历史”,在历史中认识自我、思考未来。
一份足有253个人的死亡名单,绝大多数人都姓易,他们的生命都结束在1939年9月23日,最大的71岁,最小的只有1岁。这是易中天在去往岳阳市营田镇家族老宅的前夜,通过传真发给他的。对于这桩发生在75年前的家族惨案,易中天早有耳闻,但却不知道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在这场灭顶之灾中自己家这一支能幸免遇难。带着对这段历史的不解与好奇,易中天踏上了《客从何处来》的寻根之旅。而陈冲希望了解作为中国著名药理学家的外公自杀的真相,马未都最想知道生前是空军总医院政委的父亲的故事,阿丘想知道他外婆是怎么去世的,曾宝仪则是带着浓浓的乡愁寻找外公的故土。
每个人背后都有段深埋的家史,《客从何处来》中每集片子仅讲述一位嘉宾的故事,通过阐释个体与家庭、宗族、民族之间的关系,复原我们的故土牵挂、追思念旧、家国情怀的精神线索。多集拍摄下来后就不断的接近“我们是谁”、“我们的民族是谁”的意义。它不仅是一部有趣的纪录片,更是可以撰写出真正具体的,真切的,无法被篡改的,关于我们自己的家国史、民族史。
2014年4月27日起,让我们与五位嘉宾一同奔波万里百年,去认领属于他们尚未启封的血脉遗产,一同观看《客从何处来》。
我们诞生在中国 (2016) TMDB IMDb 豆瓣 维基数据
Born in China
7.4 (265 个评分) 导演: 陆川 演员: 周迅 / 约翰·卡拉辛斯基
其它标题: Born in China / 诞生于中国
广袤的中华大地,数不胜数的美丽生灵与人类共生,谱写一曲曲壮美的生命之歌。生活在高原地带的雪豹达娃不久前刚刚成为两个小家伙的妈妈,为了抚养孩子长大,她不仅要一次次出击捕猎,还要面对来自强劲对手的挑战。四川某处的茂密竹林中,大熊猫丫丫正和女儿美美快乐玩耍,美美对世界充满好奇,渴望尽早挣脱妈妈的束缚去拥抱未知的世界。神农架的原始丛林里,小金丝猴淘淘倍感落寞,因为新出生的妹妹夺走了本该属于他的关爱,于是淘淘离开家人,成为了流浪猴中的一员,却必须面对种种残酷的现实。可可西里的荒原上,母藏羚羊和丈夫们告别,成群结队赶往某个圣地,迎接新生命的到来。而另一边,仙鹤在长空中翱翔,带走一个又一个结束了生命之旅的灵魂,展开下一段充满未知的轮回……
看见 豆瓣 Goodreads 博客來
8.8 (881 个评分) 作者: 柴静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 1 其它标题: 看見
《看见》是知名记者和主持人柴静讲述央视十年历程的自传性作品,既是柴静个人的成长告白书,某种程度上亦可视作中国社会十年变迁的备忘录。十年前她被选择成为国家电视台新闻主播,却因毫无经验而遭遇挫败,非典时期成为现场记者后,现实生活犬牙交错的切肤之感,让她一点一滴脱离外在与自我的束缚,对生活与人性有了更为宽广与深厚的理解。十年之间,非典、汶川地震、两会报道、北京奥运……在每个重大事件现场,几乎都能发现柴静的身影,而如华南虎照、征地等刚性的调查报道她也多有制作。在书中,她记录下淹没在宏大叙事中的动人细节,为时代留下私人的注脚。一如既往,柴静看见并记录下新闻中给她留下强烈生命印象的个人,每个人都深嵌在世界之中,没有人可以只是一个旁观者,他人经受的,我必经受。书中记录下的人与事,是他们的生活,也是你和我的生活。
《看见》中,我没有刻意选择标志性事件,也没有描绘历史的雄心,在大量的新闻报道里,我只选择了留给我强烈生命印象的人,因为工作原因,我恰好与这些人相遇。他们是流淌的,从我心腹深处的石坝上漫溢出来,坚硬的成见和模式被一遍遍冲刷,摇摇欲坠,土崩瓦解。这种摇晃是危险的,但思想的本质就是不安。
我试着尽可能诚实地写下这不断犯错、不断推翻、不断疑问、不断重建的事实和因果,一个国家由人构成,一个人也由无数他人构成,你想如何报道一个国家,就要如何报道自已。——柴静
海报:
浪潮 (2008) IMDb 维基数据 豆瓣 Min reol TMDB Eggplant.place
Die Welle
8.6 (1217 个评分) 导演: 丹尼斯·甘塞尔 演员: 于尔根·福格尔 / 弗雷德里克·劳
其它标题: Die Welle / 恶魔教室(台)
赖纳•文格尔(Jürgen Vogel 饰)是德国某所高中的老师,该学校正在进行“国家体制”的主题活动周。由于他最喜欢的“无政府主义”课被另一位老师捷足先登,因此他只能主讲“独裁统治”课程。
对于自由散漫的学生们来说,任何课程都只是为了学分而上。他们在课上大声聊天,无心听讲。文格尔别出心裁提出假想“独裁”的实验。在为期一周的实验中,文格尔被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学生们对他要绝对服从。从最初的玩乐心态,这些青年男女渐渐沉湎这个名为“浪潮”的组织中,他们体会到集体和纪律的重要性,却在不知不觉中滑向了“独裁”与“纳粹”的深渊……
本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并荣获2008年德国电影杰出剧情片和最佳男配角奖(Frederick L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