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Painting and Experience in Fifteenth Century Italy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Michael Baxandall
Oxford Paperbacks
1988
- 5
其它标题:
Painting and Experience in Fifteenth-Century Italy
Serving as both an introduction to fifteenth-century Italian painting and as a text on how to interpret social history from the style of pictures in a given historical period, this new edition to Baxandall's pre-eminent scholarly volume examines early Renaissance painting, and explains how the style of painting in any society reflects the visual skills and habits that evolve out of daily life. Renaissance painting, for example, mirrors the experience of such activities as preaching, dancing, and gauging barrels. The volume includes discussions of a wide variety of painters, including Filippo Lippi, Fra Angelico, Stefano di Giovanni, Sandro Botticelli, Masaccio, Luca Signorelli, Boccaccio, and countless others. Baxandall also defines and illustrates sixteen concepts used by a contemporary critic of painting, thereby assembling the basic equipment needed to explore fifteenth-century art.
This new second edition includes an appendix that lists the original Latin and Italian texts referred to throughout the book, providing the reader with all the relevant, authentic sources. It also contains an updated bibliography and a new reproduction of a recently restored painting which replaces the original.
This new second edition includes an appendix that lists the original Latin and Italian texts referred to throughout the book, providing the reader with all the relevant, authentic sources. It also contains an updated bibliography and a new reproduction of a recently restored painting which replaces the original.
Modernism 豆瓣
作者:
Peter Gay
W. W. Norton & Company
2007
- 11
二十世纪的西方艺术历史是一个暴风雨般反叛、改变、价值重估和更新的叙事史。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这段历史后半段的人来说,很难察觉这个故事现在已经结束了——就是说,现代主义已经是过去的事了。尽管少数鼓吹者还存在,还很活跃,但是艺术追求的主流已经变了,只是给批评家和历史学家留下了叙述与清点这段历史的任务。
但是至今还没有人提供这样一个关于现代主义的综合性论叙。原因显然在于无人有能力对建筑师、舞蹈设计者、作曲家、电影制作者、小说家、画家和诗人的作品进行综合把握和评论。唯一的选择是省略现代主义观念,聚焦个别作品,这些作品的意义在于它们引起了所有门类的艺术和艺术家的改变。
但是至今还没有人提供这样一个关于现代主义的综合性论叙。原因显然在于无人有能力对建筑师、舞蹈设计者、作曲家、电影制作者、小说家、画家和诗人的作品进行综合把握和评论。唯一的选择是省略现代主义观念,聚焦个别作品,这些作品的意义在于它们引起了所有门类的艺术和艺术家的改变。
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 豆瓣
8.0 (13 个评分)
作者:
白谦慎
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 6
本书关心的中心问题是:什么是书法的经典?一种本不属于经典的文字书写在何种情况下才有可能成为书法的经典?《与古为徒》是吴昌硕为波士顿艺术博物馆题写的一块匾,《娟娟发屋》是重庆一个理发店的招牌。白谦慎教授借这两幅作品,思考书法的本质问题。自从清代碑学兴起以来,书法的经典体 系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一些相当稚拙、不成熟的石刻和书写遗迹被作为临习的典范。但为什么有些书法家把古代 “穷乡儿女” 的字迹奉为圭臬,对当下类似的书写却不闻不问?我们究竟以什么来界定“书法”?又如何看待书法中的“经典”?这些问题并不复杂,但却涉及许多社会文化的层面。比如,古与今的关系,名家书法与无名氏书刻的关系,财富与收藏的关系,学术与艺术的关系,艺术与社会体制的关系,平民与精英的关系,经典化和修辞策略的关系等等。本书通过描述和分析古今书法中的一些现象,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
乐之本事 豆瓣
8.1 (65 个评分)
作者:
焦元溥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9
如果你对古典音乐有兴趣,或准备想要进一步了解它,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协助;如果你对古典音乐没有兴趣,这本书有丰富的故事和知识,翻翻看看,或许也能触类旁通;如果你已经浸淫或学习古典音乐多年,那么,愿这本书能让你记起那个喜爱音乐的自己,想起每一个与美好感动相逢的当下。无论人生可以多荒谬,世界可以多歪斜,有些事,永远值得你放在心上,用自己最坚定顽强的意志,温柔又执拗地守护。
——焦元溥
台湾著名古典乐评家焦元溥写给普通大众的古典音乐入门书,没有五线谱,没有专业术语,以有趣的故事和丰富的聆听经验讲述古典乐的聆听之道,音乐很难懂吗?不。人人都可欣赏古典乐吗?是的。本书涉及古典乐的定义和讨论、品味乐曲的态度与方法、录音与现场演出的差别、不可不知的音乐小常识、古典音乐简史,以及无比实用的音乐会注意事项、选座参考乃至聆赏进阶之道,另附作曲家年代表、焦元溥精选曲目及详细解说,库克音乐免费正版在线聆听。
——焦元溥
台湾著名古典乐评家焦元溥写给普通大众的古典音乐入门书,没有五线谱,没有专业术语,以有趣的故事和丰富的聆听经验讲述古典乐的聆听之道,音乐很难懂吗?不。人人都可欣赏古典乐吗?是的。本书涉及古典乐的定义和讨论、品味乐曲的态度与方法、录音与现场演出的差别、不可不知的音乐小常识、古典音乐简史,以及无比实用的音乐会注意事项、选座参考乃至聆赏进阶之道,另附作曲家年代表、焦元溥精选曲目及详细解说,库克音乐免费正版在线聆听。
傅山的世界 豆瓣
9.6 (16 个评分)
作者:
白谦慎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
- 4
十七世纪是中国书法史由帖学转进为碑学的关键时期,而傅山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不同于以往治书法史的学者,本书作者白谦慎并不孤立地探讨傅山的书法,而是将之置于整个时代的文化架构中,藉由学术思想、物质文化、印刷文化之发展史的角度,由经历了明清易代之痛的遗民情结的角度,来观察、诠释傅山的生活,以及由之生发的学术观念与艺术创作。在试图重新勾勒傅山的生活经验之际,作者不仅对中国书法史的这个转折,也对十七世纪的中国文化世界,提供了全新的关照。凡有兴趣于明清易代之际中国社会之各侧面的读者,此书亦为必读的作品。
此书英文、中文繁体字版甫出,即引起海内外学术界的热切关注,被评为“迄今为止研究单个艺术家的最优秀的著作之一”。
此书英文、中文繁体字版甫出,即引起海内外学术界的热切关注,被评为“迄今为止研究单个艺术家的最优秀的著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