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逆流年代 豆瓣
所属 作品: 逆流年代
7.9 (10 个评分) 作者: [以色列] 纳达夫•埃亚尔 译者: 吴晓真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1 - 9
 以色列杰出国际政治记者带来反全球化一线的报道,用特写镜头对准全球化遭遇挫折与反抗之处,近距离观察我们这个时代的焦虑与愤怒
 优秀的非虚构写作:美国宾州的煤矿工人、日本的少子村庄,涌入希腊的叙利亚难民……作者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带你深入现场,用敏锐的洞察展现全球化的光明与阴影
 重量级推荐:《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力荐!学者刘瑜、施展重磅推荐!
过去几十年中,全球化改善了人类处境,但也播下了反抗的种子。随着纽约世贸中心双子塔的坍塌,一场世界范围内的反抗宣告开始。
以色列记者纳达夫•埃亚尔将带领读者游走于反全球化运动的前线,向读者展示这场运动的有形轮廓和黑暗角落。书中记录了纳达夫•埃亚尔过去十多年里走访的地方和目睹的真实故事。故事里的主人公——美国工人、失业的希腊人、叙利亚难民以及各国企业家——走在一条羊肠小道上,左手是希望,右手是恐惧。
这些不同国家不同族群的故事如拼图般演示出全球化的前世今生,讲述了一种跨越地理和文化边界的全球意识是如何出现的,以及全球化如何改变了人们的道德情感,也清晰地揭示出全球化面临的危机。
世界正处于一个激变时刻,能不能找到新的、有想象力的变革之道,将决定人类社会能否通往更公正、更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送行人 豆瓣
作者: 王手 2022 - 5
●一群隐于平凡世界的渺小人物
●一曲唱尽生老病死的治愈之歌
●生命尽头,温暖守护
●中国版“入殓师”的自白书
----------
《送行人》讲述的是社会上不可或缺,却又极不为人所重视,甚至深受歧视的一个特殊群体——殡葬行业从业者的故事。
“我”起初是西州一个平凡普通的汽车维修工,在机缘巧合下,由资深入殓师宝贵老师推荐,转行当了西州殡仪馆的司机,后来又成为专业的入殓师。“我”的同事有公墓出售处的女职员苗绣、一条龙服务人员魁星、殡仪馆馆长、丧礼司仪素敏等,他们和“我”一样,都是身披凡人衣服的隐身人。千千万万的家庭都十分需要他们、依赖着他们,却又对他们视而不见……也许很无奈,但他们深知,不要恍惚,不要混沌,这是自己的工作,要尽职尽责尽心地做好无数人在生命尽头的最后一个守护者。
什么也别说 豆瓣 Goodreads
Say Nothing: A True Story of Murder and Memory in North Ireland 所属 作品: 什么也别说
9.2 (22 个评分) 作者: [美]帕特里克·拉登·基夫 译者: 熊依旆 格致出版社 2021 - 7
※《纽约时报》畅销图书
※《纽约时报》《时代杂志》《华盛顿邮报》2019年年度非虚构类图书
※奥威尔奖获奖作品,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2019年年度非虚构类图书
※奥巴马2019年书单
.
1972年年底的一天,十个孩子的母亲琼•麦康维尔被一伙蒙面人从贝尔法斯特的家中绑走,她的孩子们从此再也没见到她。这是北爱尔兰冲突中最为臭名昭著的一桩案件。
2003年,在《北爱尔兰和平协议》签订五年后,人们在海滩上发现了一具人类骨骼。当麦康维尔的孩子们被告知骸骨的衣服上有一个蓝色的别针时,他们知道这就是他们的母亲。
.
究竟是谁杀害了琼•麦康维尔?
.
试图追寻真相的人们像是撞到了一堵无声的、坚实的墙壁:谁都不愿提起这件事。
“无论你说什么,什么也别说。”诺奖得主、爱尔兰诗人谢默斯•希尼这样说道。
.
————
北爱尔兰冲突中的暴力、猜忌、复仇和沉默不仅折磨着被害者麦康维尔的孩子们,也折磨着共和军的成员们。
暴力、猜忌、复仇和沉默,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
.
本书是对一桩北爱尔兰骇人听闻的绑架谋杀案的真相追踪,并以这桩谋杀案为切入点,剖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的北爱尔兰冲突及其和平进程。本书是基于大量研究、采访、文献数据写作而成的扎实可信的非虚构作品。
近代外国人记述的天津 豆瓣
作者: 刘海岩
《近代外国人记述的天津》精选了五种亲历者的记述,作者有军人、医生、传教士、公务员。他们有的在某个特殊历史时段到过天津,有的曾长期在天津生活。他们通过日记、回忆录、传记等形式,记录下了他们在天津的生活,和他们亲眼看到的这个城市。其内容之鲜活,笔触之生动,读起来让人颇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美国底层 豆瓣
所属 作品: 美国底层
7.5 (13 个评分) 作者: [美]克里斯·阿纳德(Chris Arnade) 译者: 许楠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1 - 4
☆《经济学人》年度好书!《乡下人的悲歌》作者J.D万斯感动推荐!
☆《美国周刊》《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等多家机构力荐!
☆ 一位华尔街交易员出于愧疚,历经三年时间,24万公里,深入社会底层,用镜头和文字,力图展现一个真实又割裂的美国社会图景
☆一部写尽底层“绝望与坚韧”感受之书!不仅是美国,也是全世界底层的绝望与坚韧!
提起美国,人们首先联想到的往往是曼哈顿光鲜亮丽的摩天大楼与硅谷引领潮流的前沿科技。这诚然是美国的写照,却并非全部。一位华尔街交易员出于对金融行业的愧疚,开始探索中心商务区以外的美国。在《美国底层》一书中,他用镜头和文字呈现出一个割裂而真实的美国社会图景,并对弥合阶层鸿沟做了有益的思考。
他意识到,他对比他的社交圈子里穷得多的众多美国人知之甚少。因此,在布朗克斯,他开始和人们攀谈,给他们拍照。他说自己遇到的情况并不像别人告诉他的那样,那里其实友好、温暖又美丽,并不空洞、危险而丑陋。就这样,他开始了长达24万公里、历时三年的穿越美国落后地域之旅。从缅因州的刘易斯顿到加利福尼亚州的贝克斯菲尔德,他走过城市和农村,黑人区和白人区,一路在许多地方停留。他将这段旅程写进了《美国底层》一书——一部深具同理心的作品。
★一本有深远影响的书,它会打碎你的心,但也会让你充满希望。
—J.D.万斯, 《乡下人的悲歌》作者
★《美国底层》是我这辈子度过的最好的非虚构书籍之一。
——马修·沃尔瑟(Matthew Walther),《美国周刊》
★像奥威尔一样,阿纳德先生用了很长时间与他会写的人一起,并且他把它们大幅渲染,着眼于展现细节。
——《华尔街日报》
★作者付出了持久的令人钦佩的努力,旨在了解并记叙贫困地区的人们的生活。
——《太平洋标准》(Pacific Standard)
★自2016年总统大选以来,专家一直在猜测美国底层阶级的状况。在数十个详细敏感的案例研究中,阿纳德坦率地讲述了底层的生活,他们迫切需要物质资源和机会,但对美国穷人和受苦人民的更大伤害可能是内在的,甚至是精神上的。
——《华盛顿邮报》
城市梦 (2019) 豆瓣 TMDB
城市梦
8.1 (72 个评分) 导演: 陈为军
其它标题: City Dream
鲁磨路,武汉市区一条热闹的大街。人行道上一个旧电话亭和简陋的水果摊是河南农民王天成一家的谋生之所。十四年来,他们与城管之间你进我退、软磨硬抗,成为名副其实的“地摊王”,也算在城市里落了脚。王天成是70岁的脑中风患者,妻子癌症晚期,儿子是没有右手的残疾人,他们唯一的开心果是正读初中 的孙女萍萍,健康开朗。 “一家人留在城里,萍萍成为武汉人”是全家人的梦想,日子过得艰难而平实。直到有一天,鲁磨路按照城市发展规划打造“珠宝一条街”,需要彻底清理所有沿街摊贩,王天成一家和城管中队的矛盾开始升级,一场“生存保卫战“就此展开…… 严格执法的城管碾压占道小贩?还是,最牛“地摊王”钉牢城市中心? 城管与小贩生死争斗的原生态故事,官民冲突与互动的真实过程。 关照当下中国人蓬勃生长的“城市梦” ,你、我、他都可能是“王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