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
成長小說 豆瓣 Spotify 苹果音乐
7.0 (113 个评分) 海朋森 类型: 獨立流行樂
发布日期 2020年7月24日 出版发行: (C) 2020 天之痕(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 (P) 2020 天之痕(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读完他离开时留下的信以后已是黄昏,她定了定神,有些惊讶地发现自己已经走了这么远的路。天色也慢慢暗下来了,她便开始往回走。
在回家的路上,好像所有人都在谈论着什么,这让她慌张。一路小跑,她终于回到了家里,可窗外街道上人群的喧哗声越来越大,涌进房间里,好像还有一些摇曳的火光 映到了客厅的墙壁上。她拉上了窗帘,打开视频网站把音量调到了最大,想听一听那个主播熟悉的声音,可没想到所有的频道都直播着同一个新闻,她不得已地再次看到了外面正在发生的事 —— 平时散步的那个花园里面站满了人,他们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手里挥舞着样子差不多的旗帜。在画面里,她看不清那些被打上马赛克的旗帜上写的是什么,她也听不清人们对着镜头喊叫的是什么,似乎有一种同样的能量从他们的嘴里迸发出来,然而他们的嘴型又各不相同。
她竖起了耳朵去听,网页里车辆的声音和人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她眨了眨眼睛,好像是从梦里醒来一样。屏幕上的脸庞使得她曾经亲眼见过的脸庞都激动、鲜明了起来,好像有一只手拉着她的胸襟把她往外拽:“我必须行走,” 她想道,“我必须在街道、河畔、大楼和山谷之间行走,我必须听清楚他们在说什么,也把爱恋、误解、商讨和行动的言语说给他们。”
她会冲到人群中去吗?
她是否已经准备好了表达自己的勇气和理解他人的耐心?
……
词曲:陈思江
编曲、演奏:海朋森
模块合成器:David Runge
制作:季一楠
录音:Nanni Johansson at Hansa Studios
录音助手:Frida Claeson Johansson
混音:樊彬
母带:Matthew J Barnhart at Chicago Mastering Service
摄影、设计:海朋森
特别感谢:杨海崧 张力生 Pierre Guignard 廖逸鸣 李平
2023年7月20日 听过
国内摇滚圈竟然还有想表达意思的!惊了!
摇滚
The Raven 豆瓣
8.5 (11 个评分) Lou Reed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03年1月28日 出版发行: Reprise / Wea
路易斯·艾倫·瑞德,暱稱為路·瑞德是一位美國搖滾樂歌手與吉他手。是地下絲絨樂團於1965到1973年間的成員之一。於1971年起離開樂團。著名歌曲包括《Walk on the Wild Side》、《Sunday Morning》等
2021年6月8日 听过
就喜欢vanishing act 和I wanna know。别的有一部分曲风过于神叨叨了.....听不下去......
摇滚
幻听 豆瓣 豆瓣
9.4 (135 个评分) 竇唯 /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1999年10月1日 出版发行: 中新音像出版社
1 序·玉楼春·雨·临江仙
2 幻听
3 旺天下
4 哪呢
5 丰收获
6 觉是
7 荡空山
8 暮春秋色
9 爱被爱
10 漓江水
生命因你而火热 豆瓣
7.9 (190 个评分) 新裤子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16年4月7日 出版发行: 摩登天空
新裤子新专辑《生命因你而火热》:“用不一样的音乐对抗这无情的生活”
时隔五年,新裤子终于推出了乐队的第八张正式专辑,《生命因你而火热》,一张第一眼就会让人倍感意外的新专辑。
可新裤子不正是“意外”的近义词么?不跟风,才有意外出现。从音乐到审美,他们总能独辟蹊径,以最敏锐的感受力为外来形式赋予本土灵魂,焕发旧时代遗物的生机,将一次次意外连缀成一个独立而自足的体系。而这次,潮流的创造者将亲手截断自己掀起的浪潮,最大的意外就此发生。
上周发布的预热单曲《你要跳舞吗》以这样一句开头:“每当浪潮来临的时候,你会不会也伤心”,彭磊更在微博上发言:“虽然当时每一个浪潮都让人兴奋不已,但过后都是落寞。”对于如今的新裤子而言,无论随波逐流还是“兴风作浪”,似乎都中了时髦的圈套,终归受限,不如索性返璞归真,用最朴素的方式,做最真诚的表达。
如果说新裤子的近几张专辑是意识先行、节奏抢镜,那么《生命因你而火热》便可谓旋律承载下的情感领衔。Synth-Pop、New Wave、Disco等等标签成为急欲打破的枷锁,传统摇滚语汇就够了,甚至摇滚与否也可忽略不计。告别了一度最顺手的玩儿法,新裤子也一样能写出无比动听而迷人的歌。
在《你要跳舞吗》对早年的雷蒙斯时代短暂一瞥之后,新专辑沿着近年所发单曲的线索展开,爱与痛的体验在音乐的药水中渐次显影,而日常生活作为一切的背景和舞台,从未在新裤子的音乐里如此真实可触。之前你已在《关于夜晚和失眠的世界》和《生活因你而火热》中目睹了都市游魂的出走和归宿,却未曾料掉《每一次我们开始争吵》用木吉他速写出的二人世界情景喜剧,竟有如此纯净美好的质地;而同样作为一首慢板谣曲,《难过时 把舞跳》则为茕茕孑立的身影剪裁出独立优雅的姿态。
当然还有《我们最好的时光 就是现在》和《没有你的旅途 没有意义》这般炽热的倾诉和追索,浓烈抑或清澈,都经由心脏的搏动,进入听者的血液,流遍全身。意识和概念是大脑的诡计,而情感则往往被形容为由心而发,溶于血液并维持我们恒定的体温——《生命因你而火热》中的“你”,或许便是指这种属性的音乐。
既然风格和潮流已成枷锁,也就没有必要再把新裤子锁死为永远长不大的顽童恶少,正如彭磊自况,“那个曾经漂浮在半空的理想主义者,平凡地站在了这里。”他们不屑于跟风,也不屑于做旗手,成军二十年,“不变的还是舞台下那些年轻炙热的眼神”,所以彭磊还说:“我们需要不一样的音乐来对抗这无情的生活。”
不用怀疑,他们仍是你最好的那条新裤子。
收缩
Superunknown 豆瓣
8.2 (17 个评分) Soundgarden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1994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A&M
90年代著名的Grunge摇滚乐队Soundgarden商业上最成功的专辑,在1995年获得葛莱美最佳摇滚专辑奖。乐队成员Chris Cornel回忆说,在这张专辑中他们体会到了旋律的重要性。他们把Grunge摇滚标志性的失真吉他和强烈鼓点和旋律很好地结合起来,因此获得了广泛的认同,专辑全球销量超过600万张。"Black Hole Sun" "Fell On Black Days" "My Wave" 和"Superunknown"都是当年另类摇滚音乐榜上的热门歌曲。
Blood Pressures 豆瓣
8.7 (23 个评分) The Kills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11年4月5日 出版发行: Domino
'Blood Pressures' is the fourth studio album from post-punk duo The Kills. Following up 2008's 'Midnight Boom', Alison Mosshart and Jamie Hince produce music brimming with attitude and style, typified in single 'Satellite', which is packed full of Hince's fuzzy guitar lines and dual vocals, creating an intense, smoky atmosphere. Mosshart's vocal work is as distinct and intoxicating as ever, while musically the band have become more dynamic and fierce.
歌剧院之夜 豆瓣
9.5 (208 个评分) Queen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1975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Hollywood Records
Queen首发于1975年的这张《歌剧院之夜》可能是摇滚乐历史上最华丽的篇章,把摇滚歌剧这个概念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奢华无比。主打歌Bohemian Rhapsody被滚石杂志的编辑称为有史以来最“歌剧化”的摇滚歌曲,简直就是个小型歌剧,并且打破了当时英国单曲排行榜上冠军时间最长记录。不过这首歌,乃至这张专辑都有点晦涩灰暗,有人说常听 Queen的东西会发疯,我不能确定,但不可否认这首在整个摇滚历史上都很有影响的歌曲在华丽的编曲之外,歌词其实是非常阴暗的。这张制作成本非常夸张的专辑在美国也大卖300万张。
这张专辑在滚石杂志选出的500张历代最强专辑中排名第230位。
黑梦 豆瓣 豆瓣 豆瓣 苹果音乐 Spotify Discogs
9.3 (375 个评分) Dou Wei 类型: Rock
发布日期 1994年9月22日 出版发行: 1994 Rock Records Co., Ltd. / 1994 Rock Records Co., Ltd.
《窦唯:黑梦》1994年,窦唯《黑梦》发行。他与张楚、何勇共称为“魔岩三杰”。他在离开黑豹乐队后,窦唯更加展现出与众不同的音乐天才,这张专辑无不流露一种黑色的弥幻色彩
The Moldy Peaches 豆瓣
8.3 (15 个评分) The Moldy Peaches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01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独立发行
The Moldy Peaches were an American indie group founded by Adam Green and Kimya Dawson. Leading proponents of the anti-folk scene, the band has been on hiatus since 2004.
2015年12月25日 听过
莫名找回了初中时候不安的感觉
indie 摇滚
The Wall 豆瓣
9.5 (438 个评分) Pink Floyd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1979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Sony/Columbia
Pink Floyd 的 The Wall 也许是音乐史上极具迷惑力和富想象力的专辑。The Wall 录制于1979年,联合艺术家电影公司在1982年拍摄了这张专辑的同步电影 The Wall。
故事是围绕着一个虚构的,将一位名为 Pink Floyd 歌星的孤独比喻成一堵精神上的墙这个故事所展开的,而墙是由他在人生各个阶段所产生的,而且无法排斥的一种精神失落,它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并随他的人生成长也日益增长演化发展而成的。专辑的开篇便是通过邀请无意识的观众进入 Pink 的演出(In The Flesh?)而展开的,刚一出世 Pink 就面对着如履薄冰的人生(The Thin Ice),然后转回到孩提时代对在二战中阵亡的父亲的回忆(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Part 1]),上学后又不得不面对填鸭式的刻板教育制度的伤害(The Happiest Days Of Our Lives 以及 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pt. 2);回到家中他的母亲又对其的过分看护而使其感受不到任何家庭的温暖(Mother),他不由得自问「我该相信政府吗?他们会把我送上火线吗?我该修建一堵墙吗?」;但在甜言蜜语的回答中,他看到的却是这个世界依旧充斥着漫天而降的炸弹和奔向掩体的平民(Goodbye Blue Sky);他迷惑了,不知何去何从(Empty Spaces);于是他自甘堕落下去,在他对性的憧憬和渴望中(Young Lust)高喊到「I need a dirty girl」;然而在现实无奈的空虚中,只能假装一切都好,但日复一日,爱变得灰暗,他却变老并得不到任何快乐(One Of My Turns);他感到的只是剃刀般的冰冷和葬礼的鼓声,以及对女友离去后所发出的凄惨的哀鸣(Don't Leave Me Now);此时的 Pink 已经完全绝望,他已不再相信任何人,他觉得他就象一块墙上的砖头被强行禁锢在其中迷失了自我(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pt. 3);最后,在他结束曲(Goodbye Cruel World)中彻底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隔离开而结束了第一盘的内容,而此时,Pink 已完全建立起来的自我封闭的墙,它表明他已深深地陷入精神失落的旋涡里。
第二盘在 Pink 面对外面的世界寻求自我解脱(Hey You)中开始,而美妙的吉他演奏曲(Is There Anybody Out There?)以及低沉的管乐曲(Nobody Home)折射出此时 Pink 的孤独情感,对人生迷茫的他哀叹到「..But I've got nowhere to fly to」;精神忧郁的 Pink 面对电视中反映二战时期的电影时唤起他悲伤的回忆,不由发出痛苦的哀鸣(Vera);随后在一片鼓乐齐鸣般的古典弥撒风格的颂歌合唱中,引出了整部专辑的核心曲目(Bring The Boys Back Home)中则唱出了他强烈的反战心声;当他的唱片公司使用药物诱使其完成(Comfortably Numb)后,他不由得想逃避,发问到「这场表演还要继续下去吗?」为何不转身逃走?然而此时此刻,他已没有退路,他不得不将这场表演进行下去(The Show Must Go On);在演出现场,他那种忧郁不振的情绪最终异化为一种莫名的憎恶和歇斯底里般的法西斯式发作(In The Flesh),他嚎叫到「If I had my way, I'd have all of you shut」;他不愿被社会带走他的灵魂,宁愿(Run Like Hell);在温暖但混乱的战栗中,他再度迷茫,孤立无援只能(Waiting For The Worms),伴随着痛苦,他的心在流血,精神已疲倦不堪,终于将这场表演(Stop);而在(The Trial)中,他通过对自己在精神上进行的审判,最终将他心灵中的这面墙推倒后,Pink 终于走出墙外(Outside The Wall)和人们又会聚在一起而结束全曲。回首往事,墙那边又是一群疯狂的小孩们,他们是否又在建造他们自己的墙吗?这张唱片向我们展示了追求理想的曲折路程,它以内心的沉思为主,以「墙」比喻人性的枷锁,在经历种种挫折和失败后,不再沉沦,不再逃避,勇敢地走出「墙」外,寻找自己的新天地。
这部专辑广受注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紧密配合。例如,在专辑中多次出现的反战内容唱出了广大美国社会民众对越战深刻反思的心声,而把自己比作是「墙上的一块砖头」且无足轻重,便采取逃避的方式以求解脱,这种思想又与当时美国社会中「垮掉的一代」的处世态度不谋而合,因此也同样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共鸣。这部抱负不凡的概念专辑凭其极富社会反叛性的内涵而在全球掀起热潮。该专辑在美发行后于当年 12 月 15 日进入美专辑榜并名第列 51 位,六周后升至榜首并一举蝉联 15 周冠军,而在美国同期发行的单曲 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Part 2) 也以其特有的叛逆性而成为其单曲榜的4周冠军,并且也是他们历史上唯一一首单曲榜冠军歌曲。The Wall 的演出则是一部耗费心力的舞台表演(如此奢华以至于乐队只能将它带到少数几座城市进行演出)并被改编成一部完整的电影。该专辑同期在全球攻陷了几乎所有西方工业化国家的排行榜并占据榜首位置(在日本和英国可能没有那么好的评价,英国Q杂志给出的很普通的三颗星的打分)。The Wall 同样标志着 Waters 和 Gilmour 最后一次作为合作伙伴在一起工作。乐队在下一部专辑 The Final Cut 完成后便宣告解体。
2015年10月17日 听过
开始打开方式不对 走在马路上边走边听 结果好多细节的地方都没听到 写论文再听一次结果就 爱上了这张专辑 虽然还是更喜欢月之阴影
PinkFloyd 摇滚 迷幻
平克弗洛伊德:愿你在此 豆瓣
9.7 (12 个评分) 平克弗洛伊德 (Pink Floyd)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06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国际文化交流音像出版社
《平克弗洛伊德:愿你在此》是纪念离团主唱Syd Barret荡气回肠之作,《月影》、《迷墙》2张经典作品之间承前启后之史诗巨著,沃特斯的曲风再现,1975年首次发行即为英美排行第一。



平克·弗洛伊德(Pink Floyd)是一支英国摇滚乐队,成立于1965年。风格偏电子和迷幻摇滚,他们不断的演化成一支先锋摇滚乐队。他们哲学化的歌词、声音实验、不断创新的CD封面艺术和精心设计的现场表演都闻名于世。作为乐队最成功和最具影响力的一件事情是,他们的专辑在全世界范围售出有2.5亿张,全美国范围有7千3百万张。 平克·弗洛伊德于60年代晚期在Syd Barrett的带领下在迷幻摇滚方面已经比较成功,但是Syd Barrett的古怪行为迫使他的同伴们不得不用吉他手兼歌手David Gilmour来替换了他。在Syd Barrett离开之后歌手兼贝司手Roger Waters逐渐成为了乐队的领导者和主创者。在Roger Waters的领导下乐队录制了数张唱片,并且以1973年的《月之暗面》、1975年的《願你在此》、1977年的《动物》和1979年的《迷墙》取得了世界性的成功。1985年Roger Waters宣布平克·弗洛伊德解散,但是乐队其他的成员在Gilmour的带领下继续用原本乐队的名字录音、巡回演出,同时也享受着巨大的商业成功。最终和Roger Waters达成协议继续使用平克·弗洛伊德这个名字。

01 Shine on you Crazy Diamond(Part one)夺目钻石照耀你(第一部分)
02 Welcome to the Machine 欢迎来到机械世界
03 Have a Cigar 抽支烟
04 Wish were here 愿你在此
05 Shine on you Crazy Diamond(Part two) 夺目钻石照耀你(第二部分)
Wish You Were Here 豆瓣
9.5 (333 个评分) Pink Floyd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1975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EMI
20分钟的歌曲再加上 "Shine On You Crazy Diamond" 所组成的这部专辑依旧是根系于他们早期的 "Atom Heart Mother Suite" 和 "Echoes" 等这些作品,但我们宁愿看到另一种 Pink Floyd 的音乐风格。"Shine On You Crazy Diamond" 的歌词完全是在赞美与称颂 Barrett 的聪明以及作为对其后来的隐退发出的一曲挽歌。整首歌曲由9段组成,而专辑选用了前面的5首片段作为整部专辑的开篇。对于该曲你往往最先可能被 Gilmour 忧伤的吉他主奏所打动,不过贯穿全曲的确是 Wright 有史以来最出色的键盘演奏,当然萨克斯演奏家 Dick Parry 如同在 Dark Side 中一样做了精彩的表演;而后面的4首片段则作为专辑的结束曲,伴随着风声以及David Gilmour 吉他的咆哮声和他的呐喊声中开始,并最终在波涛汹涌般的键盘声中逐渐结束整部专辑。本来该曲是作为一个整体演出的,但在1975年却被一分为二了。毫无疑问的是,这首歌曲就是针对并间接地回顾了 Pink Floyd 音乐历程上的第一个变故 —— 乐团创史人 Syd Barrett 中途离开乐队。1975年7月5日,当乐队录制完毕而进行混音制作阶段工作的时候,有一个陌生人来到录音室外面默默地看着里面工作的乐队成员,他就是 Syd Barrett。可惜当时他并不知道这部专辑就是题献给他的,在匆忙一瞥后,人们从此再也没在公共场合见到他。
在 VSC3 合成器极富规律的伴奏下,伴随着重复回声的组合引出了 "Welcome To The Machine" 开头的那部分音节,由此开始了一个针对当时音乐圈中广泛存在的“对金钱的追逐超过了对音乐制作创新的追求”现象的辛辣的讽刺,而将歌手 Roy Harper 引入并演唱 "Have A Cigar" 则似乎是 Waters 的耻辱,但当时在录制此曲的时候,本应担任主唱的 Waters 嗓子出了问题而无法正常演唱,刚巧他的朋友 Roy Harper 也同期在同一录音室录制别的作品,于是 Waters 便请他的朋友演唱了这首对唱片录音工业辛辣讽刺的歌曲,不过后来 Waters 对这个决定也无不抱怨说“not because he did it badly...it just isn't us anymore”。歌曲里面有一句歌词“Which one's Pink?”其实来自于一位对他们一无所知的美国唱片公司董事询问乐队时愚蠢的提问,后来在演唱会上,Waters 将这句话印到自己的T恤上。
唱片的标题曲 WISH YOU WERE HERE 同样也是针对 Syd Barrett,但也是 Roger Waters 对于徘徊在乐队成功的四周围的贪婪所进行的斗争中所感受到的紧张感,而根植于贯穿 Wish You Were Here 专辑中所体现出来的那种觉醒的主题不断的滋生发展并最终在后来的 The Wall 中萌发壮大。古典/爵士小提琴手 Stephane Grapelli 参加了该曲的录制,也就是全曲结束时那几个小节的风声的合成音响效果的录音。而歌曲的管弦乐片段其实是截取于 Tchaikovsky 的第四交响曲的录音。本曲以后成为乐队巡回演唱会上的保留曲目,即使是 Waters 离开乐队后,无论乐团还是他依旧喜欢在各自的演出中演唱它。
WISH YOU WERE HERE 专辑于75年9月27日进入美国排行榜并名列12位,并于10月4日升至榜首。而在英国,发行后第一周便荣登榜首,不过这要感谢提前预售的25万张唱片的功劳。Wish 专辑也是在他们离开了与之合作多年的 Capitol 唱片公司,并自组 Pink Floyd Music 公司后制作的第一部作品,另外他们将其作品改委由 Columbia 唱片公司发行而不是老东家EMI公司了。或许是因为上一张作品反映太好,它多少显得这张专辑有些失色,乐评家的评论甚至也仅以“了无长进”一笔带过。现在回过头来看这张唱片,虽然具有一定程度的商业化倾向的表现,但在音乐创作的本质上,它仍然够资格称得上是一张质量均佳的好作品。
这张专辑在滚石杂志选出的500张历代最强专辑中排名第209位。
豆瓣
7.6 (74 个评分) 痛苦的信仰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06年2月28日 出版发行: 青年文化
出品:青年文化
发行:痛仰唱片
主唱:高虎
吉他及合声:田然
贝司及合声:张静
鼓手及打击:大伟
友情特邀
打击乐:郭龙
手风琴:张玮玮
大提琴:长脸
合声:周昊 宋捷 张扬 王磊 郭龙 张玮玮 孙志强 李迅捷 王友金
阿莱 张微 杨飞 李洁 朱勇 小宇 孔鸿
EP《不》是2005年底由痛仰乐队独立制作完成,06年2月28日随乐队“在路上”全国巡演同步发行,限量3000张。经过了5年生活的历练和沉淀,从新金属的漩涡里演变成了如今的旋转硬核,从激进到沉着,作品也随之感性而多彩,继续延续着思考和立场。《不》是一首工业感厚重的作品,倡导独立思考,反对盲从!吉他蒙古长调式的solo和前奏是其中的亮点之一。而《在路上》表达着一种积极的状态,行动胜于雄辩,“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主歌部分三拍四拍之间的切换,跳跃性极强的间奏,以及副歌部分民族的旋律,突出了编配的新意。《生命中最美丽的一天》是一首舒缓而温暖的慢板,同时也是乐队第一首诠释爱情的作品,录音版特别加入了大提琴的独奏!EP《不》在07年入围第七届音乐风云榜年度最佳摇滚专辑提名。
莫里森旅店 豆瓣
9.1 (50 个评分) The Doors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1970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Elektra / Wea
Morrison Hotel (sometimes referred to as Hard Rock Cafe from the title of the first side of the LP, whose second side is titled Morrison Hotel) is The Doors' fifth album. It was released in 1970. After their experimental work The Soft Parade was not as well received as anticipated, the group went back to basics and back to their roots. On this album, there is a slight steer toward blues, which would be fully explored by the band on their next album, L.A. Woman. The strategy worked; even though no major hit singles were drawn from the album, Morrison Hotel reestablished The Doors as favorites of the critics, peaking at #4 on the US album chart, and when they followed with L.A. Woman the next year, they were rewarded with two more US Top 20 hits. The album also became the band's highest charting studio album in the UK, where it peaked at #12.
Hail to the Thief 豆瓣
9.0 (150 个评分) Radiohead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03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Capitol
2003年,Radiohead发行了乐队的第六张录音室专辑《Hail To The Thief》。主唱Thom Yorke那近乎病态的呻吟声,游离的吉它和弦,迷幻而缥缈的电子合成音,一直以来都是radiohead音乐的基调,也是radiohead立足于另类音乐歌坛的杀手锏。在相继推出了几张颇受欢迎的专辑以后,radiohead也在经受着考验,同时他们也在不断的变革与创新当中。融合了部分R.E.M. 和Nirvana身上的音乐元素。不仅有R.E.M.的迷幻和假声,而且在高潮部分还有Nirvana般简单的释放。
“2+2=5”和“Sit Down. Stand Up.”创作于两年前,开始阶段如慢慢上涨的洪水,并没有感官上的宣泄,在一阵低沉的压抑之后Thom Yorke终于爆发。“Sail to the Moon”加入了钢琴的伴奏,灵魂乐渗透了整首歌曲。专辑中的破碎,游离,迷幻和挑战性等方面与乐队上一张专辑“Amnesiac”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A Wolf at the Door”前奏清新,但从Thom Yorke发声的那一刻起,其连续不断的呻吟使人产生了头晕目眩、半睡半醒的感觉。Thom Yorke运用自如的假声和迷幻的音乐风格,可以深刻的感受到Pink Floyd和R.E.M.对radiohead的影响。
这张RadioHead发行于2003年的唱片有个我喜欢的中文名字-<贼鹊篇>,我想这是因为我喜欢村上的缘故.实际上,这个奇怪的名字的确来自于村上春树的小说.乐队的贝司手Colin Greenwood说:"我看过村上春树的<发条鸟年代记—鹊贼篇>.书里的概念是我一直想传达的:黑暗会笼罩人类,而人们根本不自觉,他们觉得自己正在伸张正义,但这就是法西斯和无知的开端.这对我而言,才是真的'贼'."2003年的春天,这张唱片的原名在战火纷飞的日子里诞生.当时全球一片反战的声浪,"Hail to the thief"是在布什胜出选举后美国群众反对呼声中的一个口号,讽刺暴君的诞生.
作为RadioHead十年来的地6张大碟,虽然有一个颇具反抗意味的标题,但在音乐上却与十年前"爬行"时的狂燥血和少年心气相去甚远.气质上,似乎更加接近于上张专辑<Kid A>的电子迷幻.温和,阴暗,荒凉的实验色彩依然弥漫在整张唱片中.微细的电子噪音不断冲击着耳膜,声音悠远,色彩暗淡.虽然在有的曲目里,比如"There There",还能听出些依稀的力度,然而,也全都笼罩在一层迷雾般的电子糖衣之中了.主音Thom Yorke的声线如古堡幽灵般游荡,更是把抑郁发挥到了极致.另一首"Myxomatosis"作为整张唱片中最为"摇滚"的曲目,其中充斥着变形的Fuzzed bass声效,宛如那剂众多摇滚乐手都尝试过的致幻药-LSD.
而在歌词上,则也是写得精致而充满隐喻.虽然相较于之前的<Kid A>,好象是正常了许多.但是却都出奇的冗长.由于外语水平的限制,至今没能看懂一首完整的歌词.在每首歌的标题之后,还有个奇怪的副标题,更是显示出神秘的实验主义色彩.
实际上,或许你会认为我并不了解真正的RadioHead.在2000年那张迷幻又迷幻的<Kid A>问世之后,许多人带着失望离开了RadioHead.而我却恰好是那个时候认识了这支异质的乐队.是在某本杂志上看到<Kid A>的介绍,唱片的封面让我印象深刻.然后,第二天,就在音像店里看到了这张唱片.还是高中生的我居然想也没想就花N十大元买下了,奇怪.于是坠入 RadioHead编织的电幻深渊,无可抑止.
我想我只是喜欢这样的RadioHead.抑郁的,阴暗的,迷乱的RadioHead.虽然很多曾经喜欢他们的人因为这样的转变而离他们而去.然而我却是喜欢的.我觉得,他们就是这样一群神经质的孩子,纤细,敏感,抑郁.引用一个已经离开 RadioHead的网友说的:(他们的)音乐极尽压抑郁闷之能,让你在这样的听觉效果中自残!仿佛是面对着那永远无法征服的黑暗,你所能做的,唯有睡着或是死亡.
MTV Unplugged in New York 豆瓣
9.7 (251 个评分) Nirvana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1994年11月1日 出版发行: Geffen Records
大名鼎鼎的《纽约不插电》,Nirvana一次返璞归真的现场演出,有人说Kurt Cobain的天才与痛苦都在这次演出中表露无遗,数月之后,Kurt Cobian结束了自己生命,这张专辑也因而具有了非比寻常的纪念意义,在英美专辑排行榜都登上首位,并在1996年获得了葛莱美最佳另类摇滚专辑奖。
2014年11月23日 听过
第一次听还是初中的时候。那时候我还是一个伪摇滚青年,跟着同桌的一起看我们爱摇滚......
Nirvana Rock live 摇滚
万能青年旅店 豆瓣 豆瓣 豆瓣 Spotify 苹果音乐
9.5 (890 个评分) 萬能青年旅店 类型: 成人另類
发布日期 2010年11月12日 出版发行: 2010 万能青年旅店 / 2010 万能青年旅店
唱片的录音棚就是排练室,更早以前它是董亚千家里的老宅,闷在年代久远的四层红砖楼房里,周围住的多数是老人。乐队在这一片早起早睡的潮水里干活,扯淡,吃喝拉撒,无论昼夜,不知大中华盛世将至。
那些80年代的红砖还能叫红色吗,大概只能算煤球渣子的近亲。正如唱歌的最终会沉默,昨日奔跑着的青年和鸵鸟,一转眼就是今天的腐肉,秃鹫。不过,音乐不是为如此这般的现实伴奏的,它一直在它该在的地方,需要一路撕扯着过去的,只是我们。
这么多年,这么一帮人,前前后后兜圈子,现在终于出首张唱片。到了这一步,快和慢是另一个世界的话题。让企业家和文人继续开辩论会吧。专辑在手,大梦初醒,专属于个人的节奏,早就战胜了环境施加的心理暗示。药方就是我们自己,像羽毛,突然的,一下一下的飘落而至。
必须承认首张唱片是土法炼钢,各种自学试验,呼哧呼哧的吹风点火,完全没有大跃进的豪爽速度,反倒前后拖了快两年。修改打磨,福祸焉知。硬伤是免不了的。有时候像拳头打进了棉花,那种落空和被瞬间软化的悲哀,简直让人恨不得放弃所有的努力。相信许多中国乐队也都经历过。不多说。Leonard Cohen 的名言最适合用来安慰:一半怪自己,一半怪环境。
设备东拼西凑,制作也七嘴八舌,反正各种借,骗,着急和糊涂,旧交新朋全部派上了用场。万能青年旅店,名字叫的清楚响亮,自己没开张的时候先轮番被大家招待,欠下的人情堆到天边。这就是生命里的各种麻烦吗。现在描述起来,却又像一幅理想世界的蓝图:众人拾柴浇油,吵吵嚷嚷间,一团火焰轰地着了。
90年代美式另类摇滚很深的影响过这个乐队,现在成员们的喜好包括老摇滚,民谣,爵士乐,迷幻噪音,酒后流行歌,草地唱诗等等,至于作品是什么,光自己说不算。
录音室的窗外,短暂出现过一大片空地。那是开发商圈出的牧场,即将到来的肥肉和鲜血,即将到来的千万人厕身其间刨食的日子。但它曾经是空旷的,好几个足球场那么大的空旷,尤其到了晚上,像真理似的空虚,神秘,给目光以憧憬的机会,让风进来,吹得更猛烈。
唱片完成之时,空地已经被耸立的高楼填满。我们渴望这张塞了很多东西的唱片还能留下空地的丝缕感觉,这样的话,所有听到的人,就有可能并肩站在一起。
谢谢大家。
丢火车 豆瓣
8.2 (36 个评分) 丢火车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08年6月23日 出版发行: 海狗修养地
Vocals/Guitar:球子
Guitar:徐楠
Bass:十三
Drums:斌子
词曲:丢火车乐队
制作人:小涛
出品:海狗修养地
A Twist In My Story 豆瓣
8.3 (43 个评分) Secondhand Serenade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08年2月5日 出版发行: Glassnote Records
专辑介绍:在Secondhand Serenade首张专辑《Awake》发行后将近一年的时间,其重回乐坛带来了他令人期待的第二张专辑《A Twist In My Story》。这张名称恰如其分的专辑在Secondhand Serenade(又称John Vesely)标志性的自然歌喉上添加了交响元素同时配以完整乐队的支持。“我继承了很多第一张专辑里的东西,这是因为我写歌的方式本身并没有改变。只是变得更加复杂罢了。但是这次的改变是必须的,因为无论就个人还是表演者而言,我已经改进了,”Vesely评论道。“我只是想更加富有创造力,同时制作自己想要的歌曲。我所使用的都是我认为每首歌曲所需要的,这就意味着我需要向原来的蛋糕添加新的糕层了。”
这些新的层面在专辑的开始部分就显现了出来。开首一曲“Like A Knife”马上让人感受到了一部用心的作品所呈现的弦乐、标志和弦以及真情演绎的歌词。Butch Walker制作的情歌“Fall For You”紧随其后,如同许多歌曲一样,这是一首John搭配钢琴的歌曲。专辑之后的歌曲都是属于混合类型的,包括“Stranger”、“Maybe”以及得益于完整乐队支撑的快歌“Suppose”。其他诸如“Why”、“Goodbye”以及专辑同名歌曲“A Twist In My Story”只是证明了此种去除雕饰的歌曲形式同样让人印象深刻。
总之,Secondhand Serenade满足了他的支持者,他提到正是这些支持者帮助他到达了人生的这一点。他说:“没有我歌迷的支持,我什么都做不到。我现在和将来的任何成功都离不开他们。”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无论是在网上还是在表演中都与歌迷保持着亲密的联系,对此他很得意。《A Twist In My Story》对Secondhand Serenade来说是一个新的篇章,这张专辑带领你经历爱情与生活的起起落落。John Vesely,一位沿着自己生活轨迹诉说故事的人,正在他无尽的故事长河中推出新的波澜。(资料整理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