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
寻路中国 豆瓣 豆瓣
Country Driving: A Journey Through China from Farm to Factory 所属 作品: 寻路中国
9.2 (362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彼得·海斯勒 译者: 李雪顺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1
我叫彼得·海斯勒,是《纽约客》驻北京记者。这本书讲述了我驾车漫游中国大陆的经历。
2001年夏天,我考取了中国驾照,在此后的七年中,我驾车漫游于中国的乡村与城市。这七年也正是中国汽车业的高速发展期,单在北京一地,每天申领驾照的新人就有一千多,其中有好几年,乘用车销售额的年增长率超过了百分之五十。仅仅两年多的时间,中国政府在乡村所铺设的公路里程数,就超过了此前半个世纪的总量。
《寻路中国》一书有几条不同的线索。它首先叙述了我由东海之滨沿着长城一路向西,横跨中国北方的万里行程;另一条线索集中讲述了一个因中国汽车业的高速发展而发生巨变的乡村,在这里,我特写了一个农民家庭由农而商的变化经历;最后,则是中国东南部一个工业小镇的城市生活场景。书中所描述的这种由农而工而商、乡村变身城市的发展,正是1978年改革以来中国所发生的最重要的变化。
《寻路中国》是我的中国纪实三部曲之尾曲。它探讨经济,追踪发展的源头,探究个人对变革的应对。如前两本书那样,它研究中国的核心议题,但并不通过解读著名的政治或文化人物来实现这个目的,也不做宏观的大而无当的分析。它相信通过叙述普通中国人的经历来展现中国变革的实质。我经常在一地连续呆上数月、甚至数年,跟踪变化。我不会仅仅听主人公自己讲述,我会睁大眼睛,看着他们的故事在我面前一点点展开。
这三本书横跨了我的中国十年,从1996至2007。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处于世纪之交的十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关键的时期之一。正是在这十年中,中国经济实现了腾飞,中国对外部世界的影响力开始增大。更重要的是,这是邓小平去世后的第一个十年。在这十年中,中国历史的面貌开始变化,大规模的政治事件与强力领袖开始从中退却。相反,中国巨变的推动者变成了普通人——走向城市的农民、边学边干的企业家,他们的能量与决心是过去这十年中的决定因素。从《江城》到《甲骨文》再到《寻路中国》,我所讲述的都是他们的故事。
2013年6月15日 已读
足够精彩的中国纪实三部曲之一,我跟随作者的笔墨在中国的乡村、工厂的变迁发展历程中游历了一番,让人流连忘返的不是一般游记中描写的美景,而是那一个个有血有肉就好像活在身边的真实人物。
外国文学
老虎的妻子 豆瓣
The Tiger's Wife 所属 作品: 老虎的妻子
作者: (美)蒂亚·奥布莱特 译者: 于是 译林出版社 2013 - 1
【我们讲给自己的那些故事远比我们眼目所见的世界要真实。】
25岁的蒂亚,以写作者的诚意,荣耀“说故事”的古老艺术。
美国全国图书奖得主科伦·麦凯恩、《纽约时报》书评掌门人角谷美智子、《时代》杂志最看好的文坛新人
【台湾作家骆以军热情推介】 “这个故事美得让人晕眩。博尔赫斯最爱的老虎的神秘,流动,班斓金黄,像梦游般穿过,轻轻抚摆所有创痛,其实是整个人类被现代性伤害而对峙静止的“往昔”时光枯叶堆。聚落、失踪的老人尸体、死不了的男人、老虎的妻子、崩解的历史,这是福克纳的《熊》之后,我读过最棒的,以“动物神”为人类无言、却启动穿天入地,骗过时间刻度或死神眼皮,找寻失落之精神象征的美丽小说。”
“要理解我外公这个人,必须知道两个故事:一个关于老虎的妻子,另一个关于不死人。这两个故事犹如秘密的河流贯穿外公的一生…… 第一个故事是他去世后我才得知的,关于外公如何成为一个男人;第二个故事是他亲口告诉我的,关于他如何变回一个孩子。 ”
在一个正在修复战争创伤的巴尔干国 家,年轻的女医生纳塔利娅和好友佐拉结伴去敌国一所海边孤儿院,为当地孤儿慈善接种疫苗。当到达目的地时,她感觉到一种神秘的气息笼罩着她,迷信、秘密弥漫在海边的小村里。
而纳塔利娅自己也有隐秘的故事。外公离家,在不知名的小村里过世,三天后家人才得知消息。带着伤痛,纳塔利娅开始从现实与回忆中追索真相,试图了解外公的最后心愿,解开谜题。
蒂亚凭借短篇小说就入选 《纽约客》“40岁以下最优秀的20名作家”、
美国全国图书基金会“35岁以下最优秀的5名作家”
★ 25岁获英语女性文学至高奖奥兰治奖,成为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
★2011年唯一获得《纽约时报》两篇传略报道的女作家
她的首部小说震撼文坛
★ 美国全国图书奖决选五部最优小说之一
★ 《纽约时报》、亚马逊网络书店十大好书
★《出版人周刊》、《华尔街日报》、《奥普拉杂志》、《经济学人》、《VOGUE》、《Slate》、《芝加哥论坛报》、《西雅图时报》、《代顿每日新闻报》、NPR“包罗万象”节目年度最佳文学类选书
★iTunes年度小说NO.1 、奥普拉年度选书NO.1
2013年6月19日 已读
屠夫那一章句子间简直无缝衔接啊... 记忆中,外公这个人物就像书中那样,总是写满了故事...
外国文学
枯枝败叶 豆瓣
La hojarasca 所属 作品: 枯枝败叶
8.0 (155 个评分) 作者: [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 译者: 刘习良 / 笋季英 南海出版公司 2013 - 1
★ 马尔克斯唯一正式授权,首次出版
★ 从写《枯枝败叶》的那一刻起,我所要做的唯一一件事,便是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作家,没有人可以阻拦我。 ——加西亚•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序篇 :“ 马孔多的礼拜三,正是埋葬魔鬼的好日子。 ”
《枯枝败叶》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成名作,描述了马孔多镇一家祖孙三代在一个大夫死后为其收殓的半小时内发生的故事,被视为“已具备《百年孤独》的雏形”,也开启了马尔克斯日后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
月亮和六便士 豆瓣
The Moon and Sixpence 所属 作品: The Moon and Sixpence
8.8 (537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译者: 傅惟慈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8
一个英国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本已有牢靠的职业和地位、美满的家庭,但却迷恋上绘画,像“被魔鬼附了体”,突然弃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绘画的理想。他的行径没有人能够理解。他在异国不仅肉体受着贫穷和饥饿煎熬,而且为了寻找表现手法,精神亦在忍受痛苦折磨。经过一番离奇的遭遇后,主人公最后离开文明世界,远遁到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上。他终于找到灵魂的宁静和适合自己艺术气质的氛围。他同一个土著女子同居,创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后世震惊的杰作。在他染上麻风病双目失明之前,曾在自己住房四壁画了一幅表现伊甸园的伟大作品。但在逝世之前,他却命令土著女子在他死后把这幅画作付之一炬。通过这样一个一心追求艺术、不通人性世故的怪才,毛姆探索了艺术的产生与本质、个性与天才的关系、艺术家与社会的矛盾等等引人深思的问题。同时这本书也引发了人们对摆脱世俗束缚逃离世俗社会寻找心灵家园这一话题的思考,而关于南太平洋小岛的自然民风的描写也引人向往。
《月亮和六便士》说问世后,以情节入胜、文字深刻在文坛轰动一时,人们争相传看。在小说中,毛姆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借“我”之口,叙述整个故事,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原型是法国印象派画家高更,这更增加了它的传奇色彩,受到了全世界读者的关注。
彩色的面纱 豆瓣
所属 作品: 面纱
作者: W·S·Maugham / [英国]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译者: 刘宪之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1988 - 3
本书以主人公凯蒂和她的丈夫以及总督助理查理·汤森三人的爱情纠葛为线索,以英国殖民地香港及中国某城市为背景,勾画了形形色色英国人的形象;描写了30年代中国的生活风貌。
局外人 豆瓣 Goodreads
L’Étranger 所属 作品: 异乡人
9.3 (283 个评分) 作者: (法)阿尔贝·加缪 译者: 柳鸣九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 - 8
阿尔贝•加缪(1913—1960)是法国声名卓著的小说家、散文家和剧作家,“存在主义”文学的大师。1957年因“热情而冷静地阐明了当代向人类良知提出的种种问题”而获诺贝尔文学奖,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奖获奖作家之一。
加缪在他的小说、戏剧、随笔和论著中深刻地揭示出人在异己的世界中的孤独、个人与自身的日益异化,以及罪恶和死亡的不可避免,但他在揭示出世界的荒诞的同时却并不绝望和颓丧,他主张要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在绝望中坚持真理和正义,他为世人指出了一条基督教和马克思主义以外的自由人道主义道路。他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大无畏精神使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国,而且在欧洲并最终在全世界成为他那一代人的代言人和下一代人的精神导师。
包法利夫人 豆瓣
所属 作品: 包法利夫人
8.5 (11 个评分) 作者: [法]福楼拜 译者: 许渊冲 译林出版社 1992 - 9
《包法利夫人》(精装)是一幅道地的法国十九世纪的外省风俗画,其完美严谨的语言风格更是为后人传为美谈。美丽的主人公艾玛是富裕农民的独生女,因不甘与忠厚老实的丈夫过平庸的生活,两次发生婚外情,后均遭情人抛弃;又因过度消费,债台高筑,终于被迫自杀。著名作家左拉称《包法利夫人》(精装)为“同类小说准确无误的典范”。
阅读计划:黑骏马 豆瓣
Black Beauty
作者: [英] 安娜·休厄 / 许砚玫(改写) 知识出版社 2016 - 4
以一匹黑骏马的视角,带你体味人生的甘苦,命运的起伏,触碰人们心底最柔软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