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兰心大剧院 (2019) 豆瓣 TMDB
兰心大剧院
7.5 (914 个评分) 导演: 娄烨 演员: 巩俐 / 赵又廷
其它标题: 礼拜六小说 / Saturday Fiction
电影根据虹影《上海之死》及横光利一《上海》改编。

1941 年。著名演员于堇返回孤岛时期的上海,表面上是为了出演她的旧爱执导的话剧《礼拜六小说》。但是她真正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救出她的前夫?为了给盟军搜集情报?为了给养父工作?还是为了和自己的爱人一起逃离战争?她真正的使命是什么?随着她着手执行任务,敌我越来越难以分辨,一个女人的命运被时代紧紧牵引,她又如何做出改变世界格局的选择?戏里戏外,谁能幸免?
2021年10月17日 看过
属实不太喜欢这类型的剧,历史不适合我。还有不是很懂剧情的逻辑,明明已经知道结果了 女主为什么还要回剧院而不直接逃,最后不还是没和男主一块走嘛,回兰心还把敌人引来让无辜的剧场人员和观众都受伤了。
剧情 历史
流行大百科 (解释一切 第一季) (2018) Eggplant.place 豆瓣 TMDB
Explained Season 1 所属 : 流行大百科
8.5 (43 个评分) 导演: Ezra Klein 演员: Estelle Caswell / 玛丽亚·贝罗
Explained: A Netflix Original
Play Latest Trailer
Explained
2018 PG 1 Season
This enlightening series from Vox digs into a wide range o f topics such as the rise of cryptocurrency, why diets fail, and the wild world of K-pop.
Genres: TV Programmes, American Programmes, US TV Documentaries, Documentary Programmes, Documentaries, Social & Cultural Documentaries, Special Interest
01 种族财富差距
02 DNA
03 一夫一妻
04 K-Pop
05 密码货币
06 减肥
07 股市
08 电子竞技
09 外星生命
10 感叹号
11 板球
12 大麻
13 刺青
14 占星学
15 我们可以永生吗
16 女性高潮
17 政治正确
18 为何女性薪酬低于男性
19 全球水资源危机
20 音乐
埃及、希腊与罗马 豆瓣
Egypt, Greece,& Rome Civilizations of the Ancient Mediterranean
9.1 (14 个评分) 作者: [英] 查尔斯·弗里曼 译者: 李大维 / 刘亮 后浪丨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20 - 9
牛津大学出版社20年修订3版,英语世界古代地中海文明通史标准读本
融最新考古发现、文献解读与游记笔调于一体
政治、军事、文化、艺术多角度立体呈现
88幅精美插图、20幅详细地图、13幅建筑平面图,生动展现5000年西方古代世界壮美画卷!
◎ 编辑推荐
☆本书自牛津大学出版社1996年首次出版后受到了广大师生以及普通读者的好评,至2014年第三版出版经历了两次全面修订,补充了近20年间古代史领域的最新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始终是古代文明一本全的最佳选择
☆作者曾广泛游历地中海沿岸各古代遗址,以旅行家的笔调将古代历史娓娓道来
☆书中共有88幅精美插图、20幅详细地图、13幅建筑平面图,帮助读者在视觉层面对古代世界有直接的了解
◎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讲述古代地中海诸文明兴衰、探讨西方文明起源与形成的地中海古代通史。作者查尔斯·弗里曼以埃及、希腊与罗马这三个最具代表性的地中海古代文明作为切入点,带领读者全面回顾了自公元前5000年古代近东文明勃兴,至公元600年古典时代结束为止,整个地中海世界跌宕起伏的历史。本书超越了传统的政治史框架,力图通过文学、艺术、哲学、建筑以及社会经济等多种维度,全方位地介绍与解释历史。作者还用大量篇幅回顾了近代以来欧洲人重新发现与接受希腊-罗马文明的历程,提醒读者警惕对于历史的滥用。书中另附有多幅精美的插图与地图。
本书虽然是一部古代历史的入门级读物,但书中仍不乏严谨的学术讨论和严肃的思考,并用浅显的文字为读者呈现了西方学术界近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与重大考古发现。
◎ 名人推荐
查尔斯·弗里曼是我最为推崇的一位历史学者,他一直将历史置于广阔的地理与时代背景下加以审视《埃及、希腊与罗马》是一本永远值得一读的佳作,为那些对历史充满好奇的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方位了解和认知古代地中海诸文明的机会。 ——保罗·卡特利奇,剑桥大学教授
这本介绍古代地中海文明的著作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这本书的语言简洁而生动,尤其适合一般读者以及那些有志于历史研究者作为入门读物。无论就哪个角度而言,弗里曼的这本书都是一部经受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之作。 ——阿兰·劳埃德,埃及探索协会主席
本书对地中海三大古代文明——埃及、希腊与罗马文明的介绍与分析切中肯綮、一针见血。查尔斯·弗里曼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理查德·迈尔斯,悉尼大学教授
艺术通史 豆瓣
Art: The Whole Story
作者: [英] 史蒂芬·法辛 译者: 杨凌峰 未读·艺术家·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
本书追溯了7万余年的艺术发展历程,以全球视角展现出不同时代与地域,不同社会和文化情境中艺术多样的面貌。书中包含1100余张高清全彩插图,囊括了绘画、雕塑、行为艺术、观念艺术等不同品类,同时聚焦于个体作品的深入分析,对不同时期大师杰作的丰富内涵进行了深刻阐述。
本书自推出以来在全球已有20余种译本,超百万销量,此次的修订升级版中新增了当代艺术发展动态,充分揭示出今日的艺术家对于社会变化的思考和探究。
【编辑推荐】
★不可或缺的艺术入门百科全书 本书由全球艺术博物馆馆长、艺术史学者、艺术评论家联手打造,突破了传统以欧洲为中心的艺术视角,放眼全球,展现了世界不同地区的艺术成就,同时书中囊括了绘画、雕塑、行为艺术、地景艺术等不同类型,梳理了7万余年的艺术发展历程,是艺术爱好者可信赖的艺术鉴赏向导。
★重点明确 体例清晰 全书以清晰的内容架构展示了艺术的发展历程,包含艺术概述、代表作品剖析、细节聚焦、大事年表等模块,着力于个体作品的深入分析,深挖大师作品的丰富内涵,全书含1100余张高清图片,为读者带来全方位的艺术享受。
★2019年全新修订 增加当代艺术动态 2019年全新升级,结合当代艺术发展动态,补充了zui新的当代艺术作品及评论,充分揭示出当代艺术家对于社会变化的思考和影响。另外修订版对原文进行了精校,译文更准确流畅。
★读者口碑保证的经典之作 本书自首版上市以来广受欢迎,全球已有二十五种语言的译本,全系列累计销售上百万册,亚马逊、Goodreads读者均给出四星半好评。
亢奋战 豆瓣
Der totale Rausch: Drogen im Dritten Reich
8.1 (32 个评分) 作者: [德] 诺曼·奥勒 译者: 强朝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 - 10
☆德国作家诺曼·奥勒的首部非虚构作品
☆第一次全面披露纳粹统治下的毒品状况
☆颠覆我们对纳粹和二战认知的一本书
本书第一次全面论述了纳粹统治下的毒品状况——包括可卡因、海洛因、吗啡和冰毒。而这些对于纳粹军队恢复士气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部分解释了战争初期德国为何攻无不克 。
根据奥勒的研究,毒品无法解释第三帝国的意识形态,却能解释他们的内部混乱以及问题重重和令人疑惑的决策。本书中提到,毒品对希特勒和他的随从有着重大的影响,当战事不利于德国的时候,他们甚至采用了更让人难以理解的鸡尾酒疗法来缓和自己的情绪。这些化学兴奋剂改变了我们对于纳粹高层的及其判断形势能力的认识。
本书展现了纳粹德国的另一面——毒品状况,也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纳粹失败的原因,为读者更加全面认知纳粹德国提供了一部具有较强可读性的学术专著。
恐惧与自由 豆瓣
The Fear and the Freedom: How the Second World War Changed Us
9.6 (5 个评分) 作者: [英] 基思·罗威 译者: 朱邦芊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0 - 7
★ “过去十年关于二战zui好、zui有用的书之一”
★ 公认的二战史权威基思·罗威最新力作
★ 《野蛮大陆》姊妹篇
★ 《星期日泰晤士报》畅销书TOP10
【内容简介】
《恐惧与自由》是继《野蛮大陆》之后,基思·罗威的又一力作。作品深刻剖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的重大变化,它既是毁灭性的,又是建设性的。作者对各大洲、各个阶层饱受战争之苦的幸存者进行了深入探访,把那些看似孤立的个人故事整合起来,对战争广泛持久的影响力进行创新性解读——广至家国天下的宏大篇章,深至世道人心的幽微复杂。他对历史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清醒认识,无疑是我们思考今日世界及其未来走向的重要参考,引导我们对一切自认为理所当然的事实保持警醒。
【本书获誉】
一部可以打破神话的杰作。
——《苏格兰人报》
《恐惧与自由》一书文笔优美、洞察深刻,证明了罗威是我们最好的历史学家之一。
——安东尼·比弗,《第二次世界大战》作者
精彩……《恐惧与自由》完全可以说是过去十年里出现的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zui好、zui有用的书之一,它应该收藏于每个人的书架。
——保罗·肯尼迪,《华尔街日报》
象群中的蚂蚁 豆瓣
Ants Among Elephants: An Untouchable Family and the Making of Modern India
8.8 (5 个评分) 作者: [美]苏迦塔·基达拉 译者: 杨怡爽 中信出版集团 2021 - 8
苏迦塔·基达拉出生于一个不可接触者(俗称”贱民”)家庭。虽然绝大多数不可接触者都是文盲,但她的祖父辈在20世纪30年代接受了加拿大传教士的教育,这使得基达拉具有了能进入精英学校学习并最终移居美国的条件。直到那时,她才意识到自己的家族史是多么的不平凡——然而又多么的典型。 她决心揭开那段历史的真相,让那些改变了印度社会与政治的力量浮出水面。通过她母亲、舅舅和朋友们的口述,讲述这一个不可接触者家庭努力活着的故事……
一部印度的不可接触者家庭的口述史,一部印度底层种姓的革命史诗:兄长成为印共领导人;二哥也参与了运动;小妹接受了高等教育,却仍囿于印度女性的宿命——一个最低种姓家庭对命运的抗争,激起现代印度政治与社会的狂澜,为每个读者打开认识当代印度的一扇门:无处不在的种姓歧视,无尽的苦难,与无穷的抗争。
出身、成长于天堑般的种姓隔离与歧视之中,仍怀抱平等而生的尊严与力量。
————————————————————————
编辑推荐
• “每六个印度人,就有一位是不可接触者。你的种姓就是你的生活,你的生活就是你的种姓。”
• 从一个不可接触者家庭的挣扎与革命中,读懂现代印度。
• 2017《出版人周刊》年度最佳图书 2017《华尔街日报》十大非虚构作品之一
• 《经济学人》《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出版人周刊》等知名媒体,盛赞力荐!
• 一部印度的不可接触者家庭的口述史,一部印度底层种姓的革命史诗。
• 出身于天堑般的种姓隔离与歧视之中,仍怀抱平等而生的尊严与力量。
————————————————————————
媒体推荐
• 本书的作者苏嘉达∙吉德拉出身在印度贱民家庭,作为一部家族史,本书高度个人化,但却毫不情绪化。
——WSJ
• 《象群中的蚂蚁》是一部引人入胜、影响深远并终会启发人的回忆录。这可能是目前最引人注目的印度非虚构作品,预示着一位令人敬畏的新作家的诞生。
——《经济学人》
• 苏迦塔·基达拉以平静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写作。她在书中讲述着自己的家庭故事,也书写着古老的偏见如何在当代的印度存续,以及这些偏见是如何受到反抗的。
——《纽约时报》
• 非同一般的家族史。在这本非虚构文学中,我们能读到真实的人是以怎样的勇气与尊严与真实的残酷做斗争的。
——《华尔街日报》
风的女儿 豆瓣
The Women Who Flew for Hitler: The True Story of Hitler's Valkyries
9.5 (6 个评分) 作者: [英]克莱尔•马利(Clare Mulley) 译者: 姜洁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1 - 5
本书是一部非常引人入胜的双人传记作品,讲述了纳粹德国两位受过高度嘉奖的女试飞员的故事。
汉娜和梅利塔战胜了舆论对女性的偏见,在20世纪30年代男性占主导地位的德国飞行领域为自己争得了一席之地。她们在战争中成长为首屈一指的试飞员,并且凭借自己对第三帝国的卓越贡献获得铁十字勋章。然而,两人的命运截然不同,她们也不能苟同对方的抉择。出身中产阶级的汉娜是雅利安人,而不爱出风头的梅利塔来自普鲁士贵族家庭,两人都怀有深深的荣誉感和爱国主义情怀。然而在最终,1945年,汉娜恳求希特勒同她一起逃出柏林,企图挽救其生命;而梅利塔却暗中支持最著名的元首刺杀计划,并为此付出了血的代价。两人交织的人生让读者有机会洞悉纳粹德国及其女性、阶级和种族的态度。著名传记作家克莱尔•穆利通过深入挖掘两位非传统女性,通过1936年奥运会、东方战线、柏林航空俱乐部和希特勒地堡等背景,描绘了她们非凡而又杰出的人生的真实故事。
二手时间 豆瓣 Goodreads
Время секонд хэнд
8.9 (247 个评分) 作者: [白俄] S. A. 阿列克谢耶维奇 译者: 吕宁思 中信出版集团 2016 - 1
201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最具分量的作品
发表后荣获德国书业和平奖(2013)、法国美第契散文奖(2013)、俄罗斯「大书奖」读者票选最佳文学作品(2014)、波兰卡普钦斯基报告文学奖(2015)
本书是白俄罗斯著名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最新作品,通过口述采访的形式,展现身处关键历史时刻的普通人的生活。本书讲述了苏联解体后,1991年到2012年二十年间的痛苦的社会转型中,俄罗斯普通人的生活,为梦想破碎付出的代价。在书中,从学者到清洁工,每个人都在重新寻找生活的意义。他们的真实讲述同时从宏观和微观上呈现出一个重大的时代,一个社会的变动,为这一段影响深远的历史赋予了人性的面孔。苏联解体已逾二十年,俄罗斯人重新发现了世界,世界也重新认识了俄罗斯。新一代已经成长起来,他们的梦想已不再关乎梦想,不再像90年代他们的父辈,关心信仰。二十年来,人们看了崭新的俄罗斯,但她却早已不是任何人曾经梦想过的俄罗斯了。作者追溯了苏联和苏联解体之后的历史过程,让普通的小人物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从而展现出身处历史的转折,以及人们如何追寻信仰、梦想,如何诉说秘密和恐惧,让人们重新思考什么是“俄罗斯”和“俄罗斯人”,为什么他们无法适应急剧的现代化,为什么再近两百年之后,依然与欧洲相隔。本书分为上下两部分,采访了生长于理想之下的俄罗斯人和今天的俄罗斯人,以及阿塞拜疆等前苏联国家的普通人,呈现他们的生活细节,所感所想。德国媒体盛赞该书撷取的是最为细小的马赛克,却拼出了一幅完整的后苏联时代图景。“一部20世纪后半叶的微观俄国史,笔力直抵普京时代。”
新月与蔷薇 豆瓣
THE PERSIANS: Ancient, Mediaeval and Modern Iran
作者: [伊朗]霍马·卡图赞 译者: 王东辉 译林出版社 2021 - 1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辉煌的文明之一,波斯在五千年的风云变幻中,先后与希腊、阿拉伯、蒙古等多个文明发生碰撞与交流,近代以来又多次发生激烈的变革。作者从波斯文明自身的视角出发,将文学与政治交织,文化与社会相融,既展现了“新月”上的杀伐纠葛,又流露出“蔷薇”下的温婉柔情。
这是一部文明冲突与更迭的历史。从古代波斯到现代伊朗,这片土地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在这本书里栩栩如生。
来自纳粹地狱的报告 豆瓣
Auschwitz: A Doctor’s Eyewitness Account
作者: [匈] 米克洛斯·尼斯利 译者: 刘建波 后浪丨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9 - 3
既协助过杀人如麻的狂徒,又是悲剧时代的忠实记录者
同类题材中颇具争议性的纪述
◎ 编辑推荐
☆作者米克洛斯·尼斯利既协助过杀人如麻的狂徒,又是那个悲剧时代的忠实记录者。
☆亲眼目睹人类历史上的黑暗时刻,也得以重温一个帝国缓慢瓦解的过程。
☆自1946年首次出版以来,不同时代、不同国籍的评论家和学者对本书进行了观点各异的阐释,而其中部分争议甚至引发了人们对普遍生存困境的再思考。这部纪述由此成为同类题材中颇具争议性的作品。
◎ 内容简介
1944年,纳粹德国占领匈牙利,米克洛斯·尼斯利一家被遣送至奥斯维辛集中营。尼斯利曾在德国学习医学,后来成为一名法医。在集中营的“筛选”中,尼斯利被迫担任“死亡天使”门格勒的医学助手,参与了臭名昭著的人体实验。像尼斯利这样被迫与纳粹合作的人被称为“特遣队员”。虽然他们暂时逃脱死神之手,但也只能苟活三四个月的时间。在“纳粹地狱”中,尼斯利见证了犹太人和其他无辜民众遭受迫害的过程,也记录了受害者群体难以为外人道的心路历程。
◎ 媒体推荐
这是已知的对奥斯维辛经历非常好的简短纪述。
——《纽约书评》
切尔诺贝利的午夜 豆瓣 Goodreads 博客來
Midnight in Chernobyl: The Untold Story of the World's Greatest Nuclear
8.9 (26 个评分) 作者: [英] 亚当·希金博特姆 译者: 鲁伊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 - 3 其它标题: 切爾諾貝利的午夜
【编辑推荐】
★著名读书网站Goodreads近30000人打出4.38高分,盛赞“《切尔诺贝利的午夜》是你能读到的最好的非虚构书籍之一”。
.
★普利策奖得主、《古拉格:一部历史》作者安妮·艾普尔鲍姆等欧美一流作家、学者倾情推荐;
HBO名剧《切尔诺贝利》主创Craig Mazin:开拍之前没能看过这部书,我感到十分遗憾。
.
栩栩如生地讲述了这场历史上最严重的灾难,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苏联最后的岁月中那些每天都在发生的令人迷惑不解的真实事件。
——安妮·艾普尔鲍姆(普利策奖得主)
.
本书对历史做出了宝贵的贡献,关于切尔诺贝利这样一个让世人瞩目的故事,它讲述得极为出色。
—— 沙希利·浦洛基
.
★切尔诺贝利,人类文明史上的永恒噩梦:权威记者十数年深度调查,数百小时采访录音,大量档案、书信、回忆录首次曝光,全景式展现了这场我们时代毁灭性核灾难的整个过程:
作者亚当·希金博特姆是《纽约客》的资深记者,驾驭故事与挖掘运用材料的能力皆为一流。全书精注详解 ,仅注释就一百余页,使用材料扎实严谨堪比学术著作,可读性之强又堪比惊悚小说。
.
★在一个狂妄自大和注定要失败的故事中,捕捉到科学与人性;这里没有无名英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脸孔:
书中有大量人物刻画,这是作者花费十几年时间走访灾难亲历者所得到的故事。这些人早已经被他们的国家和同胞所遗忘,其中,有苏联的各色高官,有“吹哨”人,有救援英雄,有医疗人员,有事故清理者,也有日后站在审判席上的人。
作者将焦点放在被卷入其中的人们以及他们面对突发灾难如何做出种种艰难抉择,它代表了苏联社会的一个横截面,暴露了人类个体的懦弱和勇敢,最终得到的,是一个比苏联传奇更复杂、更人性,也更恐怖的故事。
.
★比任何一部恐怖电影更令人痛心,比任何一本惊险小说更惊心动魄;
尽管提供了海量信息,但本书并不令人望而生畏,作者视野广阔,构思精巧,对细节的精确把握,使得故事推进的每一步都充满张力,如惊险小说般的叙事风格,使这本书可读性极强。
.
★包揽欧美多家一线媒体年度榜单:《柯克斯书评》年度最佳非虚构,《纽约时报》《时代周刊》年度图书,2020年安德鲁•卡内基奖;
.
【内容简介】
亚当·希金博特姆耗费多年心血,终于完成这部关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权威力作。书中充分有力的调查,揭示了这场二十世纪最大灾难之一的真相是如何在政治鼓吹、重重保密和谣言四散的共同作用下被掩盖起来的。
.
1986年4月26日凌晨,切尔诺贝利原子能电站的四号反应堆发生爆炸,由此引发了历史上最恶劣的一起核灾难。自那以后的三十年里,切尔诺贝利逐渐成为整个世界挥之不去的噩梦:阴魂不散的辐射中毒的恐怖威胁,一种危险技术脱缰失控的巨大风险,生态系统的脆弱,以及对其国民和整个世界造成的伤害。然而,这场事故的真相,却从一开始便被掩盖起来,长久以来一直众说纷纭。
.
十多年中,亚当·希金博特姆进行了数百小时的采访,以此为依托,辅之以往来书信、未发表的回忆录和新近解密的档案文件,他将那些灾难亲历者所目睹的一切,化成客观、冷静而又发人深省的叙述。由此得到的,是一本惊心动魄的非虚构杰作,一个比苏联传奇更复杂、更人性,也更恐怖的故事。
伦敦日记 豆瓣
The Diaries of Ivan Maisky: Stalin's Ambassador to London, 1932-1943
作者: [苏联]伊万·迈斯基 著 / [英]加布里埃尔·戈罗德茨基 编 译者: 全克林 / 赵文焕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 - 8
*内容简介
苏联驻英大使伊万·迈斯基于1932—1943年在伦敦写下一批珍贵日记,经加布里埃尔·戈罗德茨基谨严选编、作注而成书。日记中记述苏联在英的外交活动,见证了众多二战重大历史事件,由此可窥见苏联外交政策之制定、英国对参战态度之转变、战时诸人之心态等等,是一份不可多得的文献资料。日记里讲述了迈斯基与丘吉尔、劳合·乔治、韦伯夫妇等多位英国政要的交往,更以生动笔法,带人们重临议事厅的演讲现场、海军部深夜密谈的房间、空袭阴云下的伦敦街道……日记中文版特别收录中国相关内容,揭示了苏联制定对外政策过程中,中国所起的作用。
*媒体推荐
这也许是20世纪最伟大的政治日记。
——保罗·肯尼迪(历史学家,《大国的兴衰》作者)
希特勒的战争催生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政治日记,这些日记现在成了历史学家的重要证据……如今我们要在这份名单上添加迈斯基的名字……(迈斯基的)日记几乎让他付出生命代价。但现在,感谢一位熟练和敏感的编辑,让迈斯基获得永生。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无论对专业历史学家还是大众读者来说,迈斯基的日记都是非常宝贵的资料。它为那些对苏联外交政策,苏联领导层的思想,英国政策、社会、二战前夕的外交政策感兴趣的人提供独特的视角。
——《俄罗斯评论》
未来所有关于二战的新叙事都要征引这部日记中的史料。
——《伦敦标准晚报》
迈斯基给人的印象是出奇的人道、幽默,有自知之明。他和丘吉尔的谈话绝对扣人心弦。对这一时期感兴趣的人,不会想错过他们。
——《星期日泰晤士报》
在苏联档案中,不曾有一份为二战及其起源提供新见解的私人文献,具有如此的广度、价值和体量。翻阅过程中,我惊叹于日记的直观和坦率,还有迈斯基敏锐、入木三分的洞察力以及出色的行文。
——加布里埃尔·戈罗德茨基
*编辑推荐
1.获2016年普希金之家俄罗斯图书奖(the Pushkin House Russian Book Prize),被《泰晤士报》《卫报》《每日邮报》《彭博商业周刊》等英国多家主流媒体评为年度“最佳历史图书”。
2.苏联外交官罕见私人日记,以“外交天才”(丘吉尔语)的第一人称微观视角亲历二战,提供二战起源新见解。
3.聚焦戏剧性且重要的二战时代,体悟伦敦城内云谲波诡的外交、政治风云,直击国际关系的瞬息变化和大国力量的此消彼长,观风起云涌的世界局势。
4.描摹左右世界命运的盟国政要群像,深刻遍察英国上流社会。
5.全球已出版十一种译本,引发历史、外交、国际关系等多领域的热烈讨论和对二战的新思考。首度推出中文版,特别收录中国相关内容,编者添加特别按语,以揭示中国在苏联等国制定对外政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6.史学大家E.H.卡尔弟子、牛津大学万灵学院教授加布里埃尔·戈罗德茨基十二年精心编注,用翔实史料和严谨考证完整迈斯基日记的背景链条。
7.图文并茂,内含115幅珍贵的私人图片。风云变幻的二战故事因日记体迸发鲜活的现场感。
时尚通史(第2版) 豆瓣
Fashion: the Whole Story
作者: [英] 玛尼·弗格(Marnie Fogg) 译者: 陈磊 中国画报出版社 2020 - 6
《时尚通史》追溯了时尚发展史上所有重要时期、代表性事件和形成时尚风潮的要素。古希腊和古罗马服饰,中国唐朝宫廷服饰,日本和服的出现,早期美国原住民及前哥伦布时代的当地织物,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王政复辟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的服饰,美好年代与装饰艺术,运动服、成衣和高级定制时装,英国男装革命,日本街头时装......时尚偶像人物,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设计师,以及设计师与风格如何相互影响,文化和历史事件对日常服饰的影响,将时尚带往新方向的创新理念与技术革新......具体到面料的选择、战争或繁荣时代对设计的影响、经典套装的线条设计、超短裙的政治隐喻、垫肩的出现过程、最新“智能”面料的科学理念等,包罗万象,巨细靡遗。
人们总是希望将自己时尚、美丽、自信的一面呈现在众人面前。个性妆容、修饰和自我展示对于人类来说就如同呼吸般自然,从我们古老的祖先开始就是如此。
这本百科全书式的图文书以大量精美插图和国际专家团队的细致讲解为我们展现了从公元前500年至今2500年来人类追求美与时尚的恢宏画卷,记录了时尚变迁方方面面必不可少的信息,重点介绍了能体现某种特定风格的主要代表服饰。
时尚的定义会随着不同的历史时期与文化更迭而有所改变。为了展现时尚的发展脉络,《时尚通史》雄心勃勃地追溯了各个时代、世界各个角落的时尚代表作,从古希腊古罗马的垂裹服饰、中国唐朝的宫廷丝绸服饰到当代运动服设计和日本街头文化,追溯每一次时尚潮流的演变。它既会呈现印度莫卧儿帝国的宫廷服饰、19世纪的钢箍撑裙,也会讲述如何欣赏经典套装的线条设计,还会揭开超短裙的政治隐喻和最新“智能”面料的科学理念。这部赏心悦目的图文书涵盖2500年的时尚精髓,并将社会历史变革、文化背景与时尚大事相对照,便于读者理解,帮助读者鉴往知今,不为潮流所惑。本次中文版根据2019年的英文第2版翻译制作。
●时尚领域专家玛尼·弗格率领国际专家团队联合编撰,内容权威可靠。
●遴选2500年时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与代表性作品,聚焦图文细节。
●大事年表将时尚发展和社会历史变革相对照,多维阐释时尚风潮。
●约1400幅高清图片,精心设计的美观版面,全彩印刷,完美呈现。
沿坟墓而行 豆瓣
Entlang den Gräben
作者: [德]纳韦德﹒凯尔曼尼(Navid Kermani) 译者: 李双志 / 王博 索·恩|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 - 10
有一片广袤的土地,从德国以东,跨越俄罗斯而绵延至近东,它始终让人感觉陌生,它被频仍的战火与灾祸撕裂。纳韦德•凯尔曼尼沿着当今在欧洲重新出现的壕沟长途跋涉:从他的家乡之城科隆往东到巴尔干半岛,再向南翻过高加索山,抵达他父母的故乡伊斯法罕。他对含义丰富的细节有着清晰无误的敏锐感受,并藉此在自己的日记中讲述被遗忘的地区,那里的人们如今正在创造历史。
.
“纳韦德•凯尔曼尼的范例说明,这一类作者必须要有多么丰富的事先历练,必得经历多少次破碎、排挤、为此沮丧同时又狂喜,不论遭到多少批评都必定要为世界振奋如斯,他们才担当得起政治作家这个本身也闪耀动人光彩的角色。”
——莱纳尔德•葛茨,2015年毕希纳文学奖获奖演说词
.
“记者作家纳韦德•凯尔曼尼着迷于异国他乡。他对令人不愉快的真相的那份好奇让他具有同理心,努力以写作来理解是什么将人与人分隔,又是什么将人与人相连。”
——安德里亚斯•吕格,德国电视一台,2018年3月18日
.
“他的纪实报道也许是这位公共知识分子的核心作品。它们缔造了一部不可言传者的文化史。”
——菲利普•霍尔斯坦因,《萨尔布吕肯报》,2018年3月20日
.
“这本书的突出特征将会久久萦绕你心头:那便是对这个世界中总有无法治愈之伤的感触。”
——汉斯-迪特•徐特,《新德国》,2018年4月11日
.
“这是一本如此丰实饱满,扣人心弦的书,值得花五十四天去读,每一天都会让你潜入一个新世界。”
——卡嘉•怀瑟,《北德广播电台在线版》,2018年1月26日
.
“他的五十四天让人感受到,在他走过的十二个国家之间,在这上万公里的旅途中有着多么无穷无尽的伟大的文化财富。”
——克劳迪娅•梅奥德,《新苏黎世报》,2018年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