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异狂国度 (2018) TMDB Eggplant.place 豆瓣
Wild Wild Country Season 1 所属 : 异狂国度
8.7 (56 个评分) 导演: Chapman Way / Maclain Way 演员: 奥修 / Ma Anand Sheela
一名充满争议的教派领袖在俄勒冈州的沙漠中建起乌托邦之城,他与当地居民的冲突演变为了全球性丑闻。
六论自发性 豆瓣 谷歌图书
Two Cheers for Anarchism——Six Easy Pieces on Autonomy, Dignity, and Meaningful Work
8.8 (89 个评分) 作者: [美] 詹姆斯·C. 斯科特 译者: 袁子奇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 - 4
【内容简介】
著名的当代思想家、耶鲁大学教授詹姆斯•斯科特曾告诉我们国家的视角为什么是错的。现在,在这本简短易懂、极其个人化的新作中,他论证了无政府主义者的视角为什么重要。他用引人入胜、斗志昂扬,甚至幽默的方式,捍卫重视地方性知识、常识、个体创造力、自发性的无政府主义思维,令我们能够审视世间百态……小到学校、工厂、养老院、游乐场里的日常社会政治互动,大到民众抗议和革命。
【编辑推荐】
书中的无政府主义不是意识形态,也无关政治立场,而是一种批判性的思维模式,可以适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类现象,如红绿灯的设置、抄近道形成的小径、地名的设置、林场或种植园的管理、游乐园的设计、科学文献索引体系的意义、养老院与老人间的关系等。通过带入无政府主义者的非国家视角,斯科特讨论了这些现象中蕴含的悖论。例如福特的种植园反映了一些为追求效率而设定的规程反而造成了效率的缺失,危地马拉当地农民的果园看似杂乱无章的表面安排后面之下却又更科学的逻辑。总之,作为一位社会科学大家撰写的关于自发性的随笔集,这本小册子中汇集了对生活中小事的思考,有助于读者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
必要的幻觉 豆瓣
Necessary Illusions : Thought Control in Democratic Societies
作者: 【美】诺姆·乔姆斯基 译者: 王燕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1 - 1
“现代人小丛书”
全球思想领袖的极简公民课
引导批判性思考,探索现代人的善好生活
◆解码假象生产之技艺
◆叩问乱花迷眼时代重寻真相的可能
【内容简介】
在《必要的幻觉》中,乔姆斯基以美国大型媒体为例,系统梳理了资本主义政治系统中大众媒介的表现及其运行逻辑,指出其 如何借由微妙的报道和阐释技巧,制造出民主与中立性的幻象。这些隐秘的意识形态控制手段软性遏制了公众对权力的干涉,进而在民主形式表面未受破坏的遮羞布下,剥夺了民主政治机构的实际权责。书中,乔姆斯基提出了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宣传模型,并引20世纪七八十年代诸多国际大事件——越战、阿拉伯-以色列冲突、中美洲政党斗争——的相关报道,对施用双标、创制“新语”、操纵言论议程的种种手段逐一举证说明。有必要指出的是,新闻研究机构和知识分子群体在其中同样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乔姆斯基期望通过他的媒介批评分析,增强公民在文化上的自我防卫,也呼吁媒体为公民提供更具实质意义的参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途径,为更深入的民主打下基础。
···
一位将流丽的语言风格与强大的智识水平完美结合的论辩家,他是每一个关心公共事务的人都绕不开的观察者。
——爱德华·萨义德 文学理论家、批评家
【编辑推荐】
★为什么我们应当关心媒体?
媒介批判在乔姆斯基逾半个世纪引人瞩目的公共论辩中宛如一个支点。这不仅仅因为它揭示了一系列政治外交事件在话语层面的博弈,更要紧的是,无论是谈论权力之手在媒介实体中得以施展的形态,抑或思索新闻和宣传信息在公共政治生活中造成的切实影响,问题无不指向民主的本质。
若被偏见和无知所裹挟,则谈公义将失去意义。
★乔姆斯基有关媒体与权力关系问题的一次系统梳理。
借助梅西讲座的契机,乔氏将其有关媒体问题的思考做了一次层次清晰的整理和呈现,一方面进一步阐发了成型于不久前的“宣传模型”理论,又配以实例,条分缕析地讲述了那些一脉相通又各具“巧思”的幻觉的制造术,并反思了知识分子在民主社会中应当承担的角色。
★追本溯源,认知信息与心理的双重盲区。
乔姆斯基将谬误的源头回溯到媒体结构、新闻生产乃至受众心理的不同环节,因而我们从中得以获得的不仅是那些重大事件中失落的面向,还有指向其所以然的颇具启发的解释:遵从一个“正确的”议程所需付出的努力,显然比与权力对抗要小得多;而在广告之间的三分钟间隙,或700字的文章中,你很难举出让人信服的观点和证据,来表达新鲜的思想或惊人的结论。
★锐利,谨严,有如逻辑体操般充满魅力的乔氏反讽。
强烈的立场和冷静的论述,在乔姆斯基的论说中历来是一组鲜明且意义重大的对照。一方面,全书以数据、事实、史料为据,事件、评论一一标示出处并详加注释;另一方面,译文力求还原作者犀利冷峻的文风,保留了原文千回百转的乔氏长句和反讽,读之倍感酣畅。
★那个无法回避的“永远的异见者”。
数十年争议傍身,但即使是不认同他的立场的人,也不得不回应他所提出的问题。正是以这种方式,他成为那个“隐藏在各式外衣之下的强权政治的zui持之以恒的批评者”;也正是因这种缘由,他的论述成为我们避免盲目、抵制偏见诱惑的一针有力的清醒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