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
秋叶原@DEEP 豆瓣
7.3 (31 个评分) 作者: [日] 石田衣良 译者: 贺静彬 / 韩云冬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 1
一个患有洁癖症和女性恐惧症的设计师;一个患有口吃的天才写手;一个时不时就会进入冻结状态的电子音乐家;一个患有疏离症的少年黑客;一个蜗居十年足不出户,一出门又患上回家恐惧症的法律专家;一个角色扮演咖啡厅的人气服务员,喜欢格斗技与迷彩服的美少女。
这六个具有边缘性格的年轻人在秋叶原创办了一家IT公司“秋叶原@deep”,并开发出史上第一个人工智能搜索引擎“CROOK”,掀起了网络革命。就在此时,IT业龙头也向他们伸出了魔爪……
非正规反抗分子 豆瓣
8.0 (14 个评分) 作者: [日] 石田衣良 译者: 江裕真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 5
这是石田衣良“池袋西口公园”系列第八本,包括四个故事:“千川余生妈妈”、“池袋清洁队”、“退休牛头犬”和“非正规反抗分子”。这本书延续了石田衣良一贯的风格,曲折的故事和丰富的都市时尚元素,加上冷调暗暖的笔法,可读性极强。本书中的四个故事个个精彩,而且都揭露了重要的社会问题。“千川余生妈妈”讲的是站在悬崖边上的单亲妈妈;“池袋清洁队”讲的是带领池袋年轻人集体捡垃圾的富家公子;“退休牛头犬”讲的是被人以艳照恐吓的朋克女孩和一个退休的警察;“非正规反抗分子”讲的是与巨型人力资源公司奋起相抗的临时工。
G少年冬天的战争 豆瓣
8.0 (28 个评分) 作者: [日] 石田衣良 译者: 江裕真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 7
这是石田衣良“池袋西口公园”系列第七本,包括四个故事:“要汀电话男”、“欺诈师维纳斯”、“连续纵火犯”和“G少年冬天的战争”。这本书延续了石田衣良一贯的风格,曲折的故事和丰富的都市时尚元素,加上冷调暗暖的笔法,可读性极强。
本书中的四个故事个个精彩,而且都揭露了重要的社会问题。“要汀电话男”讲了一个因性格缺陷而无法找到工作的年轻人从事电话诈骗的故事;“欺诈师维纳斯”讲的则是一个以美色骗取顾客的美女诈骗犯;“连续纵火犯”讲的则是一个孩子为引起大家的注意而连续纵火的故事;主打的“G少年冬天的战争”是安腾崇的国王地位受到威胁,G少年面临内战……
灰色的彼得潘 豆瓣
7.4 (26 个评分) 作者: 石田衣良 译者: 江裕真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这是石田衣良“池袋西口公园”系列第六本,包括四个故事:“灰色的彼得潘”、“与野兽重逢”、“站前无照托儿所”和“池袋凤凰计划”。这本书延续了石田衣良一贯的风格,曲折的故事和丰富的都市时尚元素,加上冷调暗暖的笔法,可读性极强。
本书中的四个故事个个精彩,而且都揭露了重要的社会问题。“灰色的彼得潘”讲了一个以偷排挣钱的少年被人勒索的故事;“与野兽重逢”讲的则是复仇与和解,以及怜悯与宽容;“站前无照托儿所”讲的则是日本酒店小姐的孩子的抚育以及恋童癖问题;主打的“池袋凤凰计划”东京警署以精华街头风气为名,清除外国人,结果造成了整个池袋的凋敝,充满了对边缘人群的真实关切。
那是池袋街头一夕大变的日子。
池袋街上的主角,变成警官与出入境管理局的职员。外国人酒吧、包厢式色情按摩,以及在路上拉客的外籍男女,只要觉得可疑,全都不见踪影。好一个健全的池袋。
这只凤凰,像隐形轰炸机一样从制高点四处撒着火花;这只火鸟,正在把池袋“打扫得干干净净”,而池袋正在发出被灼伤时的惨叫……
NEO时代青春浮世绘
IWGP《池袋西口公园》第六击
颓废、堕落、追求极限刺激
种种混乱的生活方式,只是青春哀愁的伪装
看似灰暗的世界
却散发着正义感和人性的纯粹光芒
反自杀俱乐部 豆瓣
反自殺クラブ―池袋ウエストゲートパーク〈5〉
7.2 (34 个评分) 作者: [日] 石田衣良 译者: 千太阳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 8
青春推理小说“池袋西口公园”系列的第5部。
这是一个让人不愿回顾的死亡之夏。这个夏天,夜晚的蝉声也变得更加凄楚,不知是不是在唱着生命的挽歌,对面耸立的太阳城,像一座坟墓,在遥远的地方闪着孤独凄冷的灯光。而那只蜘蛛还在不分白天黑夜地劳作,吐着又长又细的死亡之线……
如果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能成为我们自杀的理由,那么,我们也完全可以为了一个荒诞的理由坚强地活下去。
骨音 豆瓣
7.9 (41 个评分) 作者: [日] 石田衣良 译者: 千太阳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 8
青春推理小说“池袋西口公园”系列的第3部,包括《骨音》、《西一番街外带》、《黄绿色的神明》和《西口仲夏狂欢》四个部分。
你听过天国之门开启的声音吗?一种朦胧、却又异常鲜明尖锐的声响,以令人咂舌的高速奔腾咆哮,震刺着聆听者每一根神经,让肉体产生淋漓尽致的快感。但要拥有这种声音,得付出代价!
《骨音》里有震撼人心的电子音乐,流落街头的流浪汉,泛滥在青少年夜生活的毒品……这些都是与池袋的青少年息息相关的要素,在“骨音”的故事中,推理气味更加鲜明。此作曾于2003年改编为连续剧特别节目播出。
计数器少年 豆瓣
7.6 (61 个评分) 作者: [日] 石田衣良 译者: 千日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 3
你曾经数过斑马线的白线吗?
以马路的对面为目标,一边数着有点厚度、被冬日太阳晒到发亮的白线,一边穿越它。极其慎重地移动脚步,深怕自己跌落黑色柏油的谷底似的。白线有十七条。绝妙的质数。除了自己和一以外,再无法被其他数字整除。他说,这是没有朋友的,代表孤独的好数字。
藉由将世界替换成数字,那小子才能安心。为了确认自己是谁,整日数着自己的心跳和呼吸次数。那小子说,自己不是人类。自己只是计数器,不是人。
不二 豆瓣 Goodreads
6.3 (94 个评分) 作者: 馮唐 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2011 - 7
都是草,干,都是跟下体有关的,医生是不把人当人的,所以在动物世界里,作者没有给我们留一点尊严,
这不是最好的黄书,是一本满足一些动物欲望的动物看的书,
谁都能写这样的书,只要你还有生物属性,但是作为进化到人的您,已经没有必要和这本书动物计较了
欢喜 豆瓣
7.1 (28 个评分) 作者: 冯唐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7 - 11
冯唐17岁作品,青春寻找的故事,结构完整,堪比仲永。读到最后有种莫名的伤感,觉得青春这回事儿实在是难以捉摸。多年后的回忆,似曾相识的瞬间,恍然明白,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也只有那个年代和年纪,才有真正的欢喜。
活着活着就老了 豆瓣
7.1 (30 个评分) 作者: 冯唐 万卷出版公司 2008 - 3
《活着活着就老了》收录的随笔,全部是冯唐近年来的代表作。这些随感而发的文字,表达了作者自由、时尚、前卫的思想、文笔犀利幽默,既调侃又老道深髓,极富哲理,常有惊人之语,既能让读者忍俊不禁,又能给读者的新的启迪。
猪和蝴蝶 豆瓣
7.5 (17 个评分) 作者: 冯唐 作家出版社 2005 - 5
《猪和蝴蝶》收录的随笔,全部是冯唐近年来的代表作。这些随感而发的文字,表达了作者自由、时尚、前卫的思想、文笔犀利幽默,既调侃又老道深髓,极富哲理,常有惊人之语,既能让读者忍俊不禁,又能给读者的新的启迪。冯唐的随笔“没有开始,没有结束,没有主题,没有悬念,有的是浓得化不开的思想和长满翅膀和手臂的想像”,他的随笔“可以从任何一页读起,任何一页都是杂花生树,群英乱飞”。
过把瘾就死 豆瓣 谷歌图书
8.3 (6 个评分) 作者: 王朔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4 - 1
这几本书都是十年前或更早的时候写的,那时我很自以为是,相信很多东西,不相信很多,欲望很强,以为已知的就是一切了。这些书里的人、情景和一些谈话是那时我经历过的,在生活中也不特别,仅仅因为我不知道更多的东西,才认为有趣,虚张声势地写下来。这些情景不在了,这些人也散了,活着的也未老先衰,我也不再那么说话和如此看待自己,所以有时我觉得自己失去了继续写作的能力。
年轻的时候认为有很多重要的在前面,只要不停地奔走就能看到,走过来了发现重要的都在身后发生了,已经过去了,再往前又是一片空白。对过去,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也没有任何偶然,都是必须经过的,我不信一个人可以有两个以上的选择。
本套书包括:《过把瘾就死》、《一半是火焰 一半是海水》、《浮出海面》和《空中小姐》
动物凶猛 豆瓣
8.2 (121 个评分) 作者: 王朔 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4 - 2
他们逃课、泡妞、打群架,他们由于“不必学习那些后来注定要忘掉的无用的知识”而使自身的动物本能获得了空前的解放; 他们深知自己的未来已被框定于固定的范畴之内,所以他们一点也不担心自己的前程。“一切都无须争取,我只要等待,十八岁时自然会轮到我。”因此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就只剩下随处发泄的精力、四处寻找刺激的欲望、自以为是的狂傲、随波逐流漂泊不定的心灵。在“我”的世界里,高氏兄弟是山大王、汪若海是贰臣、于北蓓是狐狸精、米兰是交际花;在“我”的心中,家长令人厌恶、学校无聊乏味,而用钥匙入室窥私或顺手拿走不超过十元钱以上的物品,是一种兴趣爱好。也有发自内心的对异性的迷恋,但这种浪漫的感情最终还是被无法控制的兽欲所吞噬。
北京,北京 豆瓣
6.9 (22 个评分) 作者: 冯唐 万卷出版公司 2010 - 4
《北京,北京》:冯唐易老,所以要用文字打败时间。
《北京,北京》,是冯唐“万物生长三部曲”的第三部,情节与风格都一脉相承。由青春步入成熟,从萌动收获迷惘,浓重的男性荷尔蒙是冯唐作品一贯最大的特色。
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 豆瓣
7.1 (62 个评分) 作者: 冯唐 万卷出版公司 2010 - 4
《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万物生长三部曲第1部)》整部小说以散文的笔触,讲述了“我”在青春期的躁动中迷恋一个叫做朱裳的姑娘的故事。作者试图通过自己的描写,生动细致地刻画出一个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内心里那种熊熊燃烧的感觉。
与冯唐的的上一部小说《万物生长》相比,《十八岁时给我一个姑娘》可以看作是其前传,主人公都叫秋水,《万物生长》写的是大学生活,《十八岁时给我一个姑娘》叙述的则是中学生活的情爱断代史。记录作者在八十年代初的北京最初接触暴力和性时的感觉。
第二十二条军规 豆瓣 Goodreads
8.5 (31 个评分) 作者: [美] 约瑟夫·海勒 译者: 扬恝 / 程爱民 译林出版社 2006 - 6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一部严肃的、讽刺性极强的小说。通过这部小说,约瑟夫·海勒将他眼中的美国社会展现在读者眼前。这个社会处于一种有组织的混乱、一种制度化了的疯狂之中,这个社会的一切只服从“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荒诞逻辑。这样一种病态的、荒诞的社会只有海勒的想象力才能够包容它,只有“黑色幽默”这样的创作手法才能够较好地表现它。通过“第二十二条军规”这个象征,读者也可以看到战争、美国社会及其官僚机构的荒诞、疯狂和不可理喻。由于这部小说揭示了美国社会真实的一面,因此它不仅在西方社会里具有普遍的意义并被译成十多种文字,而且对于我们中国读者认识、了解当代美国社会以及由这个社会造就的一代没有理想、没有信仰、没有人生目标的美国人,无疑具有极高的价值。这部小说的主要情节非常简单:第二次世界大战末,在意大利厄尔巴岛以南八英里的地中海的一个美国空军基地——皮亚诺萨小岛上,轰炸手约塞连上尉像只惊弓之鸟,在一片混乱、荒谬与恐怖中,置一切权威、信条于不顾,为保存自己的性命而进行着几近疯狂的努力。在这个岛上,他生活的唯一目的就是逃避作战飞行。于是,他一次又一次地装病住进医院,因为他发现唯有这里才是最好的藏身之地。最后,终于开了小差,逃到了瑞典。 在本书中,海勒借虚构的皮亚诺萨小岛作为舞台,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某飞行大队里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为内容,将他眼中的美国社会展现在读者眼前,让人们能够看清楚在这个疯狂的世界里,人是如何变得“全疯了”的。
Martin Luther's Ninety-Five Theses 豆瓣
作者: Luther, Martin 2002 - 10
"The Ninety-Five Theses is a text that everyone knows, most refer to, but few actually read, " writes Stephen Nichols. "Nevertheless, it is such a crucial text that it deserves to be read widely." Toward that end, Nichols has prepared this edition with an illuminating introduction, explanatory notes, and several illustrations. "Martin Luther has left a legacy that continues to enrich the church through his writings..., " writes Nichols. "All of this may be traced back to the last day in October 1517 and the nailing of the Ninety-Five Theses to the church door."
1Q84 BOOK 3 豆瓣
7.4 (275 个评分)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译者: 施小炜 南海出版公司 2011 - 1
1Q84简体中文版官方网站:http://www.douban.com/minisite/1q84/
“不管喜欢还是不喜欢,目前我已经置身于这‘1Q84年’。我熟悉的那个1984年已经无影无踪,今年是1Q84年。空气变了,风景变了。我必须尽快适应这个带着问号的世界。像被 放进陌生 森林中的动物一样,为了生存下去,得尽快了解并顺应这里的规则。”
《1Q84》写一对十岁时相遇后便各奔东西的三十岁男女,相互寻觅对方的故事,并将这个简单故事变成复杂的长篇。我想将这个时代所有世态立体地写出,成为我独有的“综合小说”。超越纯文学这一类型,采取多种尝试。在当今时代的空气中嵌入人类的生命。——村上春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