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四季便当 豆瓣
7.8 (39 个评分) 作者: [日]吉井忍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10
本书内容包括作者朴素温馨的关于美食的记忆、家常而可口的便当菜制作方法和步骤,以及关于制作便当的一些实用小贴士。作者秉持“使用当地当季食材”原则,让日常便当实惠、健康而美观。书中关于便当制作步骤的介绍清晰、简洁,并配有步骤图片,初学者也能轻松上手。
本书分为春夏秋冬四个篇章,按照季节的轮转选择健康食材,让便当也充满元气和色彩。四个篇章共介绍了四十个和风便当,也给了读者充分的空间选择自己喜爱的菜式。
本书文字质朴而温馨,在带给读者感动的同时,让我们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与家人的细微关系,引起热爱生活者的共鸣。文中对于便当菜制作方式的介绍又非常实用,可以让忙碌的上班族也能享受健康而美好的便当时光。
纯净集 豆瓣
作者: [英国] D·H·劳伦斯 译者: 黑马 2009 - 1
《纯净集:劳伦斯随笔》其内容包括:夜莺,鸟语嘱啾,花季托斯卡纳,诺丁汉矿乡杂记,自画像一帧,英国还是男人的国家吗?恐惧状态,女人会改变吗?,妇道模式,哈代与艺术家的偏爱,本杰明·富兰克林,埃德加·爱伦·坡,纳撒尼尔·霍桑与《红字》,惠特曼,唇齿相依论男女,与音乐做爱,作画等内容。
旅行的艺术 豆瓣
The Art of Travel
8.2 (74 个评分) 作者: [英] 阿兰·德波顿 译者: 南治国 / 彭俊豪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 4
这部书就像一场完美的旅程,教我们如何好奇、思考和观察,让我们重新对生命充满热情。旅行是什么,德波顿并不想急于提供答案,旅行为什么,德波顿似乎也不热心去考求。但释卷之后,相信每个读者都会得到一种答案——这答案,既是思辩的,也是感性的,既酣畅淋漓,又难以言说,因为,它更像是一种情绪 ,令人沉醉而不自知翻开这本书,你踏上的将是一次异乎寻常的阅读旅程。深信德波顿无处不在的智慧和机智将影响甚至改变你对旅行的看法,并有可能改变你日后的旅行心态和旅行方式。德波顿是一个知识渊厚且富有逻辑思辨能力的作者。他曾经是大学的哲学讲师,有着深厚的哲学素养,从苏格拉底、洪堡,到爱默生、尼采,他都有过系统的阅读。此外,对西方文学和艺术作品,他也有广泛的涉猎。因此,在论及“旅行”这一近平陈词滥调的题材时,他不仅时时表现出理性的悟觉,而且还能结合福楼拜、波德莱尔等文学家的创作,参照凡·高等画家的作品,多方位地观照“旅行”、剖析“旅行”。
再见了,可鲁 豆瓣
8.6 (59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石黑谦吾 / 摄影 [日] 秋元良平 译者: [日] 猿渡静子 译 南海出版公司 2003 - 1
可鲁是一条聪明的、一生都在工作的狗。1986年6月25日到1998年7月20日,这是它的一生。所有和可鲁打过交道的人,都把可鲁当成一个鲜活的生命来看。它从来不是小狗,它有名字,它是人们心中的“可鲁”、“小可”、“阿可”……
可鲁最可贵的是,它有特别诚挚的性格,坦率、随性、闲适、安然、忠诚,以一生的机敏来帮助人,情感激烈,却又十分克制、忍耐、低调。可鲁就像人们生活中时时想遇见的一个“好人”。
可鲁的一生,被人善意地记录了下来,写成了这本书——《再见了,可鲁》。
身份的焦虑 豆瓣
Status Anxiety
7.4 (91 个评分) 作者: [英] 阿兰·德波顿 译者: 陈广兴 / 南治国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3
在他人眼里,我是怎样一个人?我是个成功者还是失败者?每个人的内心,潜藏着对自身份的一种难言的“焦虑”。可有谁曾真正的审视过这种身份的焦虑呢?睿智的德波顿做到了,他首次引领我们直面这一人心深处的焦虑“情绪”。德波顿援引艺术家、思想家及作家的观点与作品,抽丝剥茧地剖析身份 焦点的根源,并从哲学、艺术、政治、宗教等各个角度探索舒缓和释放这种焦虑的途径。
这本书并非一本充满学术语言的“高深”著作。它用通俗、有趣的语言,为现代人解读了“身份”的前世今生,以及我们为什么会为“身份”而焦虑。“身份”这个词在这本书中更多的还是指一种社会地位,一种当代人追求的功名利禄。为什么我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是什么让我们变得“势利”,对于金钱和时尚的欲望之壑为何总也填不满?我们到底怎样才能克服这种身份的焦虑呢?在阅读这些文本的时候,一方面,你会惊叹于德波顿广博的知识,那信手拈来的典故和风趣的点评,为你从多个视角展现了人类的“身份”观念;另一方面,你会渐渐审视自我,发现许多已经在你脑海里根深蒂固的东西,开始动摇和解体。
拥抱逝水年华 豆瓣
How Proust Can Change Your Life
8.1 (26 个评分) 作者: [英] 阿兰·德波顿 译者: 余斌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 4
本书是“德波顿作品系列”之一。普鲁斯特的煌煌巨著《追忆似水年华》是那种谁都觉得自己应该去读但对大部分人来说又确属望而生畏的书。但在德波顿的这本结合了文学传记和实用、励志手册的书里,作者以他严正详实的专业学识为根基,用他的生花妙笔向我们娓娓道出《追忆》的真正妙处,描绘出普鲁斯特真实而又生动的精神肖像;同时他又把圣典拉到人间,从巨著和大师身上寻觅到改变我们每个普通人谷世人生的妙招法门,指点我们如何珍惜时光、体验人生的真谛、学会调整人生的轻生缓急。
哲学的慰藉 豆瓣
The Consolations of Philosophy
7.6 (45 个评分) 作者: [英] 阿兰·德波顿 译者: 资中筠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 4
不受欢迎、缺钱、遭遇挫折、被瞧不起、心碎、困顿的哲学心灵良方,六个哲学家的智能解决六种人生问题!
英伦才子艾伦・德波顿了解现实人生的苦难,深深体会到这些苦难引起的伤痛;他认为哲学不应只是躲在象牙塔中的文字游戏,而是帮助人们解决心灵伤痛的良方。因此,他回到伟大哲学家身上,探索这些哲学家的智能,为我们提供舒缓现实生活郁闷的慰藉。
针对六个不同的人生问题──不受欢迎、缺钱、遭遇挫折、被认为有缺陷、心碎、困顿──德波顿分别向苏格拉底、伊比鸠鲁、塞内卡、蒙田、叔本华、尼采这六位哲学家取经,希望这些哲学家的个人体验与思想学说能够在我们饱受痛苦时,舒缓我们的症状,甚至根治我们的问题。
常识 豆瓣 Goodreads
8.1 (268 个评分) 作者: 梁文道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1
梁文道先生近两年来撰写的时评文字结集,谈及政治、民主、民族、教育、新闻自由、公民道德等社会诸多方面。文字风格犀利,文章主旨清晰、论述简洁有力,往往一针见血命中问题之要害,其文字在带给读者阅读快感之余,还催人省思,给人启示。本书名曰《常识》,正如梁氏自言:“本书所集,卑之无甚高论,多为常识而已。若觉可怪,是因为此乃一个常识稀缺的时代。”
我读 豆瓣
7.4 (77 个评分) 作者: 凤凰卫视出版中心 / 梁文道 上海三联书店 2010 - 1
《开卷八分钟》是凤凰卫视日播读书节目,由著名学者梁文道先生主持,节目每天用短短的8分钟时间介绍一本书,希望让观众用最简利的方式碰触到书籍的精髓,进入一个又一个迥异又奇妙的书中世界。
我执 豆瓣
7.8 (156 个评分) 作者: 梁文道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10
本书为梁文道先生所撰写的散文随笔集,是以香港《成报》文采版专栏“秘学笔记”的文字为主,谈及爱情婚姻、日常生活、疾病经历、信仰感悟、城市文化、文学艺术、历史记忆等个人生活体验和人生感受诸多方面。读来清新自然,体贴入微,在淡雅简约的叙述中往往给人意外的启迪。
一个人的阅读史 豆瓣
作者: 解玺璋 2010 - 8
本书一共分为4部分,即读我,主读人,读文,读史。
“读我”主要讲作者如何读书,读书也须啃酸果的精神。
“读人”部分主要讲记录作者与文化名人的交往以及观感。如和王蒙、张中行、刘恒、莫言、阿来、虹影、韩寒、李零、唐浩明、史铁生、柯云路等文化名人的交往和访谈。
读文部分主要收录对著名作家小说的书评。
读史部分,主要收录作者对历史书的书评和随笔。
The Book of the Shepherd 豆瓣
作者: Davis, Joann 2009 - 10
When a rare antiquarian book is discovered in the disheveled study of an old Vermont farmhouse, the house's new owner feels obligated to get the volume translated. It takes nearly a year, with help from experts at great universities who can discern the strange hybrid language in which the text is written. But when the translation is finished, the result is "The Book of the Shepherd". Set in a mythical time, in an unnamed land, "The Book of the Shepherd" opens with a small boy being mercilessly beaten by his father in the market. A shepherd who witnesses the beating knows it is don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of filial infractions. But the shepherd wonders if there is another way besides the harsh code of 'an eye for an eye' that guides this world. Called by a dream, the shepherd sets off on an uncertain journey to find 'the new way'. Accompanied by Elizabeth, a former slave who radiates a spirit of relentless goodness and 'reckless generosity'; and David, the boy beaten in the market who must learn to walk in new shoes, the shepherd leads his new friends over hills and dale, through villages and towns, guided by an old map given to Elizabeth by her dying grandfather. The travelers press on, motivated by the prediction of Elizabeth's grandfather that 'an age of miracles' will come when the new way is found. But the journey is long and not without incident. As Joshua, Elizabeth and David head toward a treacherous cave beneath the cliffs near the Great Inland Sea, they meet a cast of extraordinary characters, including The Story Teller, the Apothecary, the Blind Man and the Stranger. Each imparts an important story and lesson that pushes the travelers toward their encounter with destiny. Reaching the cave, where profound secrets have long been hidden, Joshua will be severely tested to see if he can 'bring forth what is within him'. But he, Elizabeth and David will also discover an important truth...sometimes the treasure we seek has been inside us all along.
我的抑郁症 豆瓣
6.9 (32 个评分) 作者: [美] 伊丽莎白·斯瓦多 译者: 王安忆 新星出版社 2007 - 1
《我的抑郁症》以独特个性的语言和极富感染力的素描,讲述了一个抑郁症患者如何与这种最常见的疾病作斗争的经历。全书真情流露,又不失幽默风趣,在美国出版后引起轰动,被誉为“一部让人摆脱抑郁的杰作”。
一筆書きの美学―マオfromシド 豆瓣
作者: マオ ソニーマガジンズ 2010 - 3
2010年3月3日発売予定
価格:2100円(税込み)
仕様:A5判 並製 160ページ(予定)
※なお、制作中のため仕様、内容は変更になる場合がございます。
あらかじめご了承ください。
連載当初より多くの皆さまからの熱いリクエストにお応えして、人気連載
『一筆書きの美学』の単行本化が決定しました。
PATi・PATi誌上にて掲載されてきた第33回までを収録!
さらに、マオ本人のリクエストによる初の韓国ロケを敢行。
現地での最新撮りおろし写真から、書き下ろしの旅行記も収録されます。
果たしてどんなエピソードが飛び出すのか!? 乞うご期待!!
●PATi・PATi 2007年5月号の連載スタートから、2010年1月号までのエッセイ33回を収録!
●初めて訪れた韓国での旅の道中を書き下ろした、「韓国旅行記」を新録!
●マオ撮影による韓国行程、ブログ的Photo企画。
●韓国各地で行われた、シドでは見ることのできないさまざまなマオの表情を押さえた最新撮りおろし写真。
【予約受付期間】
2010年1月9日(土)~2010年2月15日(月)
※商品は、発売日3月3日前後の出荷予定です。
【通販価格】
定価2,100円(税込)+送料400円(税込)
【予約申込方法】
◆インターネット(代引き、またはクレジットカード)
インターネットからのご予約希望の場合は、ソニー・マガジンズのオフィシャル・オンライン・ショップ『キャッチ本゛』へ
※決済方法が代引きの場合、運送会社への手数料315円が必要となります。
●パソコン>http://www.catchbon.jp/
●iモード>http://www.catchbon.jp/i
●SoftBank>http://www.catchbon.jp/v
●au>http://www.catchbon.jp/ez
QRコードです。
バーコード読み取り機能のある携帯電話で読み込むと、キャッチ本゛に簡単にアクセスできます。
【注意事項】
■商品の発送は、日本国内に限らせていただきます。
■商品の発送は、予約受付順ではありません。
■お申し込み後に住所変更が生じた場合は、ご予約確認のメールの返信にて「ご注文番号」「お名前」を明記のうえ、「新住所」「新電話番号」をご連絡ください。
■不良品以外でのお客様のご都合によるキャンセル・返品・交換は一切できませんので、あらかじめご了承ください。また、商品の品質には万全を期しておりますが、万が一、不良品が届きました場合には交換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す。商品到着後2週間以内に、出荷完了メールの返信にてご連絡ください。それ以降の交換は一切できませんので、ご注意ください。
跬步斋读思录 豆瓣
作者: 董健 2001 - 7
收在这本《跬步斋读思录》里的文章,记录着作者读书作文之路上的“拾零”――不避僭越之谦的话,或者也可以说是“一得之思、一孔之见”吧。它们大都是在作者的“跬步斋”里写出来的,所以才起了这么一个书名。
编入本书的,多是一些随笔、杂感、短论、序跋之类的文章,作者将其分为三类:一曰“读书杂感”,写作者对读书的零星看法和感受,有时也顺带着指责时风,发发感慨。二曰“教书余兴”,是作者在教书之余写的随笔,所记自然也多是与读书作文有关的一些人和事。三曰“品书说戏”,是结合教学与科研,写的一些对小说、戏剧、电影等文艺作品的评论,也包括为别人或自己的书写的序跋。
缘缘堂随笔 豆瓣
8.3 (15 个评分) 作者: 丰子恺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7 - 5
《缘缘堂随笔》是丰子恺先生的主要散文选。1927年,丰子恺皈依弘一法师,在江湾永义里的寓所举行了仪式。丰子恺并请弘一法师为自己的住所取名。尊弘一嘱,丰子恺在小方纸上写了许多他所喜欢而可以互相搭配的文字,团成许多小纸球,撒在释迦牟尼画像前的供桌上,拿两次阄,拆开来都是“缘”字,遂名寓所为“缘缘堂”。当即请弘一法师给写“缘缘堂”横额。后丰子恺几经迁移,于1933年在故乡石门湾老屋的后面,建造了“缘缘堂”。  丰子恺是中国现代绘画史和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乡土漫画家和散文家,1898年诞生在浙江桐乡县的石门湾,并在那里生活了十七个春秋,故乡的一草一木风尚习俗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书中富有浓郁乡土风情的漫画,隽永疏明语淡意深的散文,再辅以江南水乡特有的自然风貌、民俗乡情的摄影图片,让酷爱水乡文学的朋友读之心弦拨动,倍感亲切。
北京人.上海人 豆瓣
作者: 魯迅 等/著 三聯(香港) 2001 - 4
中國遼闊的疆土,眾多的民族,被歷史文化紐帶連在一起,形成了統一的國家和中華民族大家庭。
但地方之間、民眾之間差異之大,是很令人驚奇的。
上海人和北京人的差別是中國南方人和北方人差別的典型體現。了解上海人和北京人,是了解中國人的一條捷徑。
2009年10月21日 已读 读这书的时候曾对龙应台产生过相当大的反感[木有办法,北京长大的孩子嘛]
中国文学 心理 社会 随笔
Tuesdays with Morrie 豆瓣
8.0 (13 个评分) 作者: Mitch Albom Anchor Books 2005
Maybe it was a grandparent, or a teacher, or a colleague.Someone older, patient and wise, who understood you when you were young and searching, helped you see the world as a more profound place, gave you sound advice to help you make your way through it.
For Mitch Albom, that person was Morrie Schwartz, his college professor from nearly twenty years ago.
Maybe, like Mitch, you lost track of this mentor as you made your way, and the insights faded, and the world seemed colder.Wouldn't you like to see that person again, ask the bigger questions that still haunt you, receive wisdom for your busy life today the way you once did when you were younger?
Mitch Albom had that second chance.He rediscovered Morrie in the last months of the older man's life.Knowing he was dying, Morrie visited with Mitch in his study every Tuesday, just as they used to back in college.Their rekindled relationship turned into one final "class": lessons in how to live.
Tuesdays with Morrie is a magical chronicle of their time together, through which Mitch shares Morrie's lasting gift with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