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置身事内 豆瓣 谷歌图书
8.6 (282 个评分) 作者: 兰小欢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 - 8 其它标题: 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
“在成功的经济体中,经济政策一定是务实的,不是意识形态化的。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直面真问题、深究真逻辑的复旦大学经济学“毕业课”
☆ 连接抽象经济学理论与中国发展实际
在市场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可行的动员与资源调配,推动经济增长?
在确保增长的过程中,如 何获得更多资源和时间去建设和完善市场经济?
☆ 结合学界前沿研究与一线调研经历
扼要论述+延伸阅读指引,满足弹性认知需求
生动解说光伏、面板等行业案例,清晰复盘宽窄巷子、华夏幸福等建设经验
☆ 微观机制+宏观现象 双重维度串联中国经济生活中中知识与现象的碎片
理解地方政府经济治理的决策与行动逻辑
解读城市化、房价、贫富差距、债务、国内外贸易生态等现象背后各种要素的联动
☆ 从热闹的政经新闻中看出门道,从枯燥的政府文件中觉察到机会。
“了解政府认为应该怎么办,比了解‘我’认为应该怎么办,重要得多。”
------------------------------------------------------------------------------------------------------
本书是是兰小欢多年教学、调研与研究内容的凝练,将经济学原理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有机融合,以地方政府投融资为主线,深入浅出地论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笔触简练客观,并广泛采纳了各领域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解释微观机制,包括地方政府的基本事务、收支、土地融资和开发、投资和债务等;下篇解释这些微观行为与宏观现象的联系,包括城市化和工业化、房价、地区差异、债务风险、国内经济结构失衡、国际贸易冲突等。最后一章提炼和总结全书内容。
通过对中国政治经济体系的论述,作者简明地刻画了地方政府进行经济治理的基本方式,并指出,中国政府通过深度介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逐步推动了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以一种有别于所谓发达国家经验的方式实现了经济奇迹。基于对改革历程与社会矛盾的回顾与分析,作者也在书中对当前推进的市场化改革与政府转型进行了解读,帮助读者增进对中国发展现实的把握。
监守自盗 (2010)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Inside Job
8.4 (204 个评分) 导演: 查尔斯·弗格森 演员: 马特·达蒙 / Gylfi Zoega
其它标题: Inside Job / 呃钱帝国(港)
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多国陷入金融危机,损失高达20万亿美元,数以百万计人加入失业大军,甚至丧失家园……本片通过详尽的资料搜集,追访全球金融业界猛人、政客、财经记者,披露金融大鳄的崛兴之路,公开业内和学界贪污腐败的政策背后的惊人真相。
An Economist Gets Lunch 豆瓣
作者: Tyler Cowen Dutton 2012 - 4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economists of the decade-and the "New York Times" bestselling author of "The Great Stagnation"-boldly argues that just about everything you've heard about food is wrong. Food snobbery is killing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says economist, preeminent social commentator, and maverick dining guide blogger Tyler Cowen. Americans are becoming angry that our agricultural practices have led to global warming-but while food snobs are right that local food tastes better, they're wrong that it is better for the environment, and they are wrong that cheap food is bad food. The food world needs to know that you don't have to spend more to eat healthy, green, exciting meals. At last, some good news from an economist Tyler Cowen discusses everything from slow food to fast food, from agriculture to gourmet culture, from modernist cuisine to how to pick the best street vendor. He shows why airplane food is bad but airport food is good; why restaurants full of happy, attractive people serve mediocre meals; and why American food has improved as Americans drink more wine. And most important of all, he shows how to get good, cheap eats just about anywhere. Just as "The Great Stagnation" was Cowen's response to all the fashionable thinking about the economic crisis, "An Economist Gets Lunch" is his response to all the fashionable thinking about food. Provocative, incisive, and as enjoyable as a juicy, grass-fed burger, it will influence what you'll choose to eat today and how we're going to feed the world tomorrow.
反常识经济学 豆瓣
Uncommon Sense: Economic Insights, from Marriage to Terrorism
作者: [美] 加里·S. 贝克尔 / [美] 理查德·A. 波斯纳 译者: 李凤 中信出版社 2011 - 4
贝克尔,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波斯纳,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法官之一。2004年,两位泰斗级人物在互联网上合开了“贝克尔—波斯纳”博客。这个充满新鲜睿智观点的博客每周更新一次,内容针砭时弊富含学术价值,让许多人每周引颈关注,粉丝遍及全球。本书汇聚了两位大师最具创新性的文章,他们将经济学分析方法引入社会、经济、政策、文化和家庭生活领域:一夫一妻制,落伍了吗?大学排名,有几分可信度?政府的征地权限,谁来界定?财富分配不均,一定是坏事吗?交通拥堵,谁来买单?人体器官的买卖,是否应该合法化?海啸、地震、恐怖袭击等天灾人祸,预防的成本有多高?解答这些问题的原则只有一条:把所有理所当然的定见抛诸脑后!如果你想知道社会、政府与个人之间真正的经济关联,如果你想读一本有挑战性而非一般趣谈式的经济学书籍,如果你想一窥大师级人物如何看待我们习以为常的各种行为与习惯……
2017年12月14日 已读
作为一个有金融背景的人,我已经开始无聊到读经济学科普了。基本上作者是个完全崇尚市场自由的可爱右派,不过话说经济学家不都是这样嘛。
反常识 思维 方法论 法学 波斯纳
The Paradox of Choice 豆瓣
7.2 (5 个评分) 作者: Barry Schwartz Harper Perennial 2005 - 2
In the spirit of Alvin Toffler’s Future Shock , a social critique of our obsession with choice, and how it contributes to anxiety, dissatisfaction and regret. This paperback includes a new P.S. section with author interviews, insights, features, suggested readings, and more. Whether we’re buying a pair of jeans, ordering a cup of coffee, selecting a long-distance carrier, applying to college, choosing a doctor, or setting up a 401(k), everyday decisions--both big and small--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complex due to the overwhelming abundance of choice with which we are presented.
We assume that more choice means better options and greater satisfaction. But beware of excessive choice: choice overload can make you question the decisions you make before you even make them, it can set you up for unrealistically high expectations, and it can make you blame yourself for any and all failures. In the long run, this can lead to decision-making paralysis, anxiety, and perpetual stress. And, in a culture that tells us that there is no excuse for falling short of perfection when your options are limitless, too much choice can lead to clinical depression.
In The Paradox of Choice , Barry Schwartz explains at what point choice--the hallmark of individual freedom and self-determination that we so cherish--becomes detrimental to our psychological and emotional well-being. In accessible, engaging, and anecdotal prose, Schwartz shows how the dramatic explosion in choice--from the mundane to the profound challenges of balancing career, family, and individual needs--has paradoxically become a problem instead of a solution. Schwartz also shows how our obsession with choice encourages us to seek that which makes us feel worse.
By synthesizing current research in the social sciences, Schwartz makes the counterintuitive case that eliminating choices can greatly reduce the stress, anxiety, and busyness of our lives. He offers eleven practical steps on how to limit choices to a manageable number, have the discipline to focus on the important ones and ignore the rest, and ultimately derive greater satisfaction from the choices you have to make.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影印第12版) 豆瓣
The Economic Way of Thinking, 12e
作者: 保罗·海恩 / 彼得·勃特克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2012 - 10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是风靡国际的一部另类的经典经济学教科书。与主流经济学教材不同,本书回避了繁复的公式、函数、运算,通过深入浅出和饶有趣味的图画,将日常生活中纷繁复杂、看似毫无关联的一些社会现象,和一套富有一致性的思维框架结合起来,展现出一种“经济学的想象力”。正如道格拉斯•诺斯所说,经济学的力量就在于它是一种思维方式,本书的目的正是引导读者学会经济学推理方式,从而能够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问题。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已经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享誉全世界,堪称经济学教育领域的一部标尺性著作。自2008年第11版翻译引进以来,在大专院校和非专业读者中都引起了相当的反响,荣获了多项优秀图书奖。作者在11版的基础上,对全书的结构和内容作了大量修订,带给读者全新的认识。影印第12版除了序言和前言采用中文,正文与英文原书完全一致,让读者充分体验阅读原文的乐趣与收获。
经济学对学习者真正有用的,是在这些错综复杂的理论背后,所反映出的一套观察个人行为及社会现象的思维方式。保罗•海恩的《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以对活生生的、日常发生的现象解析来阐述此点,并帮助学生学会像经济学家那样思维,有助于初学者掌握现代经济学的精髓。
——林毅夫
聪明的投资者 豆瓣
作者: [美] 本杰明·格雷厄姆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0 - 2
这本书的目的是以适当的形式给外行提供投资策略的指导。该理论不鼓励投资者短期的投机行为,而更注重企业内在价值的发现,并强调“对于理性投资,精神态度比技巧更重要”。
廉价 豆瓣
作者: [美] 埃伦·拉佩尔·雪尔 中信出版社 2010 - 9
《廉价:折扣文化的惊人代价》讲述我们一般人对折扣商品都有着一种难以抑制的情结,我们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去购买折扣商品。我们都渴望商品的成本越低越好、商品越便宜越好。但,你可曾想到——
折扣热潮抹杀了创造力
在追求低价的热潮中,更容易抹杀产品的创新性和创造力。因为我们追求「尽可能便宜」,造成制造工厂纷纷移至劳动成本较低的市场,牺牲了工匠主义和产品完整性的基本价值。相对的,我们的经济、政治和心理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认可折扣就是默许劣质产品的存在
血汗工厂不关心工作环境的危险性,不在乎商品的质量,也不在意产品能否持久。如果消费者与制造商一味追求低价,就是默许劣质产品的存在。
折扣让你的生活质量下降,收入减少
你家附近的大型超市、大卖场、平价商品店,可能就是让我们生活质量不佳,收入萎缩的原因之一。
廉价如此诱人,以至于我们已经忘记了自己曾经是多么坚定地怀疑过这个概念。鲁佩尔•雪尔从众多领域——历史、社会学、销售学、心理学,甚至是经济学本身——搜集证据,颠覆了传统的观点,揭开了有趣却又令人不安的矛盾之处,而且解释了深植于我们内心的廉价情结。
一转念 豆瓣
8.4 (21 个评分) 作者: 兰小欢 上海三联书店 2011 - 5
《一转念:用经济学思考》内容简介:美国有一档帮助穷人的电视节目,选定一户穷人家,一周内为他们建栋崭新的漂亮房子,全新的家具,车库里都放上新车。一夜之间,梦想成真,就要从此幸福地生活……不久之后,记者回访发现,很多受帮助的人把车和家具都卖了,换了钱。甚至还有人生活比以前更显困顿了些,因为付不起房子的财产税。
这本书里绝大部分故事,都有类似的情节: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这些故事是从世界各地的经济学家那里听来的,我记录并转述出来。虽然来自经济学家,但这些故事和税收利息国际贸易无关,而是柴米油盐的道理,是日常生活。拿虐待老人来说吧,子女不孝冷血当然是原因之一,但不管子女如何冷血,不会虐待家财万贯可以留大量遗产的老人。富有的老人,子女通常来探望的次数也要多一些。忙还是不忙,子女要算时间的成本和收益。久病床前无孝子,富在深山有远亲,是经济学的道理。
理性乐观派 豆瓣 Goodreads
The Rational Optimist:How Prosperity Evolves
7.6 (16 个评分) 作者: (美)马特·里德利(Matt Ridley) 译者: 闾佳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 11
20世纪60年代人口爆炸和全球饥荒令人忧心忡忡,70年代资源枯竭甚嚣尘上,80年代酸雨来了,90年代轮到瘟疫。21世纪初,全世界为全球变暖集体焦虑。可是,这些恐慌(除了最后一个)全都来了又走了。人类只是运气太好吗?
主流的悲观论调宣称情况正在越变越糟,但他们已经这么说了整整两百年。
再看看实际情况。食品供给、收入和人均寿命步步走高,疾病、儿童死亡率和暴力事件轮番下降;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确实变得更便宜了;继亚洲摆脱贫困之后,非洲也跟上了它的脚步;互联网、手机和集装箱运输前所未有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生活实际上越变越好,全球皆然。
本书不光阐述了情况怎样越变越好,还解释了原因。繁荣来自人人为人人效力。始于十多万年前的交换和专业分工习惯,创造出加速改善人类生活水平的集体大脑。
这本大胆的书涵盖了人类的整个历史,从石器时代说到互联网,从旧制度的积重难返讲到蒸汽机的发明,从新近的人口爆炸谈到气候变化可能的后果。天灾人祸固然必不可免,但多亏了人类发明创造的无穷能力,21世纪必将实现巨大的经济繁荣,最可能发生的不是气候的灾难性变化,而是中国人、印度人、非洲人,都过得像美国人那样欣欣向荣。
小的是美好的 豆瓣
Small Is Beautiful
作者: [英] E·F·舒马赫 译者: 李华夏 译林出版社 2007 - 1
这是一本将人放在重要位置的经济学论述,一本直指心灵、抱持希望,并对未来彻悟的书。出版以来不但是畅销书,而且是世界经济学最具启发性和颠覆性的论述,其二十年前的论点,在今日看来仍切中时弊,历久弥新。在作者眼中,西方世界引以为傲的经济结构,不外乎个人追求利润及进步,从而使人日益专业化,使机构成为庞然大物,带来经济的无效率、环境的污染、非人性的工作环境。
作者因提倡中间技术,以小巧的工作单元及善用当地人力与资源的地区性工作场所等基础观念,为经济学带来全新的思考方向。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第11版)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The Economic Way of Thinking
8.8 (5 个评分) 作者: 勃特克 / 普雷契特科 译者: 马昕 / 陈宇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8 - 5 其它标题: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是一部既风靡国际又已为经典的另类经济学教科书。与当今流行的主流经济学教材不同,这本书绕开繁复的公式、函数、运算,通过深入浅出的故事和饶有趣味的图画告诉读者:经济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与生活中的各种决策息息相关。正如书名所揭示的,经济学的力量就在于它是一种思维方式,而这部教科书引导读者学会经济学推理方式,从而能够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问题。
作为为非经济学专业学生撰写的一部“一学期学会经济学”的教材,《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被认为是经济学教材领域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它不仅在英语世界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同时被翻译成日文、俄文、保加利亚文、匈牙利文等多种语言畅销全世界,堪称经济学教育领域一部标尺性著作。
经济学原理 豆瓣
9.1 (58 个评分) 作者: [美] N·格里高利·曼昆 译者: 梁小民 / 梁砾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 4
《经济学原理(第5版):微观经济学分册》是世界上最流行的经济学教材!其英文原版现已被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美国600余所大学用作经济学原理课程的教材迄今为止它已被翻译成20种语言在全世界销售100多万册!《经济学原理(第5版):微观经济学分册》前四版的中译本自1999年出版以来也一直是国内选用最多、最受欢迎的经济学教材!在继续保持条理清晰、易于理解的写作风格基础上,曼昆教授在第5版中对全书36章都做了精心修订;同时也更新了大部分“新闻摘录”和部分“案例研究”;此外,为帮助教师进行课堂设计和课堂讲解,本版还极大地丰富了教辅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