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
罗拉快跑 (1998) IMDb TMDB 豆瓣 Min reol
Lola rennt
8.1 (816 个评分) 导演: 汤姆·提克威 演员: 弗朗卡·波滕特 / 莫里兹·布雷多
其它标题: Lola rennt / 疾走罗拉
罗拉(弗兰卡•波滕特 饰)和曼尼(莫里兹•克雷多 饰)是一对年轻的恋人,其中曼尼是一个不务正业的小混混,而罗拉则是相信“天大的事情有爱情顶着”的爱情至上主义者。
一天,曼尼为老大完成一项钻石交易,带着装有10万马克的钱袋等候罗拉的接应,然而罗拉的自行车被人抢走,耽误了约定的接应时间,曼尼只好乘地铁回去。在地铁车厢里,曼尼扶起身边的乞丐,同时,看见两名警察向他走来。慌乱中,曼尼下了车,竟然把钱袋忘在了车厢里。显然,钱袋被乞丐拿走了。此时距离曼尼和老大约定见面交钱的时间只剩下20分钟,如果20分钟之内筹集不到10万马克,曼尼就会被老大杀死。走投无路的曼尼打电话向罗拉求救,如果罗拉20分钟之内不能赶到,曼尼只能铤而走险抢劫电话亭对面的超市。
考验罗拉爱情的时候到了,为了在20分钟内筹到10万马克,救出曼尼,她狂奔在向银行家父亲求助的路上。
2016年5月28日 看过
有点厉害!好有意思的故事和拍摄手法!但是女主开挂开得有点厉害……
1998 德国 经典
朗读者 (2008) 豆瓣 TMDB
The Reader
8.5 (1015 个评分) 导演: 史蒂芬·戴德利 演员: 凯特·温丝莱特 / 大卫·克劳斯
其它标题: The Reader / 为爱朗读(台)
15岁的少年米夏·伯格(大卫·克劳斯 David Kross 饰)偶遇36岁的中年神秘女列车售票员汉娜(凯特·温丝莱特 Kate Winslet 饰),后来两个发展出一段秘密的情人关系。汉娜最喜欢躺在米夏怀里听米夏为他读书,她总是沉浸在那朗朗的读书声中。年轻的米夏沉溺于这种关系不能自拔的同时,却发现他自己根本不了解汉娜。忽然有一天,这个神秘女人不告而别,米夏在短暂的迷惑和悲伤之后,开始了新的生活。
二战虽然结束了,但德国对于纳粹战犯的审判还在继续。成为法律学校的实习生的米夏,在一次旁听对纳粹战犯的审判过程中,竟然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虽然已经事隔8年,但米夏还是一眼便认出那就是消失8年的汉娜。而这一次,她坐上了纳粹战犯审判法庭的被告席,这个神秘女人的往事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逐渐清晰。然而,米夏却发现了一个汉娜宁愿搭上性命也要隐藏秘密。
汉娜最终被判终身监禁,而此时米夏(拉尔夫·费因斯 Ralph Fiennes 饰)与汉娜的故事还在继续……
在2009年初的第81届奥斯卡上,该片共获包括最佳女主角在内的5项提名,最终温丝莱特凭借该片折冠当年奥斯卡影后。
2016年4月3日 看过
和书比起来简直是逊色太多……简直可以说是流水账_(:зゝ∠)_太失望了太失望了,那一段对回忆中的汉娜的描写,明明可以用一段完美的蒙太奇的,气死我了_(:зゝ∠)_我感觉,说真的,可以让女性瘾者的导演去拍这部电影。光就描写来说,我觉得他来拍,即使是炫技也好,都比这样好太多。
2008 剧情 德国 爱情 纳粹
窃听风暴 (2006) IMDb 豆瓣 TMDB
Das Leben der Anderen
9.1 (1433 个评分) 导演: 弗洛里安·亨克尔·冯·多纳斯马尔克 演员: 玛蒂娜·戈黛特 / 乌尔里希·穆埃
其它标题: 타인의 삶 / 善き人のためのソナタ
1984年的东德,整个社会笼罩在国家安全局的高压统治之下,特工魏斯曼(乌尔利希·穆厄 饰)奉命监听剧作家德莱曼(塞巴斯蒂安·寇治 饰)和他妻子演员克里斯蒂娜(玛蒂娜·杰蒂克 饰)的生活,监听过程中,魏斯曼渐渐对这家人的生活产生了兴趣,开始暗中帮助他们。一篇刊登在西德《明镜》报上的文章引起了特工头目的注意,他们认为这篇文章是德莱曼写的,并逮捕了克里斯蒂娜,希望能够从她口中得出她丈夫的秘密?而审问克里斯蒂娜的正是魏斯曼。
2016年7月22日 看过
呜呜呜呜呜好感动啊QAQ男主为了正义牺牲了自己的大好前途,这种人的社会责任感实在太让人感动了我要伤心死了……都是国家英雄,对比我们国家的老电影里的英雄都是因为党和国家叫你牺牲所以牺牲自己,男主这种自己觉悟到要牺牲自己的,反体制、反身边环境然而是正义凛然的牺牲更让我觉得感动啊QAQ
2006 人性 剧情 德国
玩具王国 (2007) 豆瓣
Spielzeugland
8.6 (82 个评分) 导演: 约亨·亚历山大·弗雷丹克 演员: Tamay Bulut Özvatan / Claudia Hübschmann
其它标题: Spielzeugland / 玩具岛
这是一个发生在二战时期的感人故事,也是一部花费4年时间才完成的14分钟短片,一举夺得2009年第81届奥斯卡最佳真人短片奖。
1942年的德国,在纳粹的统治下,犹太人被遣送往恐怖的集中营。一个德国小男孩,问母亲隔壁的犹太裔邻居准备去哪里?“他们即将前往玩具岛”,母亲对儿子说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小男孩信以为真,闹着要和邻居的犹太男孩一起去,但是母亲极力反对。犹太人出发当天,德国小男孩也失踪了,母亲心急着跑到火车站寻找。在挤满犹太人的火车箱里,母亲找到了犹太邻居一家,她对着犹太小孩叫着自己儿子的名字,将他从纳粹手中解救了出来,之后牵着他回家。而她的儿子却被发现不是犹太人,被纳粹拒绝装上车,已经平安无事地回到家中……
2018年1月25日 看过
好喜欢一开始的那个螺旋楼梯的镜头,非常完美(虽然和故事没什么关系……)这几天看了挺多和二战有关的东西,感觉纳粹真是太可恶了,然而又联系到朗读者里的女主就曾经是可恶的女纳粹,又不禁感叹人类社会的复杂性。
2007 二战 人性 剧情 奥斯卡
钢琴家 (2002) TMDB 豆瓣 IMDb
The Pianist
9.0 (1303 个评分) 导演: Roman Polanski 演员: Adrien Brody / Thomas Kretschmann
其它标题: 피아니스트 / 戦場のピアニスト
二战期间,一位天才的波兰犹太钢琴家,四处躲藏以免落入纳粹的魔爪。他在华沙的犹太区里饱受着饥饿的折磨和各种羞辱,整日处在死亡的威胁下。他躲过了地毯式的搜查,藏身于城市的废墟中。幸运的是他的音乐才华感动了一名德国军官,在军官的冒死保护下,钢琴家终于捱到了战争结束,迎来了自由的曙光。
2018年11月25日 看过
居然真的是真人故事改编,这也太幸运了吧,一路开挂各路贵人相助,看着身边各个大小战役发生,那些帮助主角的人,尤其是那个德国军官,真的太人性光辉了吧,居然临走的时候还给大衣……主角其实没什么人性深度,就只是一路逃难、依赖别人而已,真正闪光点都是各种贵人,所以其实有点不太能理解为什么拿了奥斯卡……很多细节都非常厉害,比如被射击跪着死去的女人,就一直跪在那里。这也是我看过的二战电影里暴力场面最直接的一部了,把老人直接扔下去摔死等等,真的非常真实而血腥了,更加衬托得那个德国军官显得格外的不真实……
2002 二战 人性 剧情 德国
无耻混蛋 (2009) TMDB 豆瓣 IMDb Min reol
Inglourious Basterds
8.5 (1323 个评分) 导演: 昆汀·塔伦蒂诺 演员: 布拉德·皮特 / 梅拉尼·罗兰
其它标题: Inglourious Basterds / 希魔撞正殺人狂
故事分五章进行。二战中德占法国,德军上校汉斯(克里斯托弗·瓦尔兹 Christoph Waltz 饰)号称“犹太猎人”,在一次屠犹行动中,少女苏珊娜(梅勒尼·劳伦特 Mélanie Laurent 饰)侥幸逃脱。与此同时,八名美国犹太士兵在中尉奥尔多(布拉德·皮特 饰) 的带领下潜入德占法国刺杀德国军人,其行动神出鬼没,手法残忍,对德军造成相当威胁,被称为“杂种”。三年后苏珊娜来到巴黎继承了姑母的电影院,结识了德国战斗英雄,电影《国家荣耀》的主演弗里德里克(丹尼尔·布鲁赫 Daniel Brühl 饰)。对苏珊娜一见钟情的弗里德里克说服德国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西尔维斯特·格洛斯 Sylvester Groth 饰)在苏珊娜的影院首映《国家荣耀》,希特勒(马丁·乌特克 Martin Wuttke 饰)本人也将出席。苏珊娜决定借放映之机烧毁影院;而在德国间谍女演员布里奇特(戴安娜·克鲁格 Diane Kruger饰)的安排下,英美联合的刺杀行动“奇诺”也将在首映当晚行动……
本片被提名2009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获第82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影片等七项提名,并荣获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Christoph Waltz)及戛纳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2019年10月17日 看过
癫狂,就是看昆汀电影的感受。皮特一开口的意大利语“班蕉农”让我笑到隔壁投诉。啊,瓦叔真是宝藏叔。我觉得他有些瞬间有点像不知道什么人,反正是戳到我的美貌感应点了。里面的语言真是多。
2009 二战 剧情 德国 战争
海蒂和爷爷 (2015) 豆瓣 TMDB
Heidi
8.7 (808 个评分) 导演: 阿兰·葛斯彭纳 演员: 阿努克·斯特芬 / 布鲁诺·冈茨
其它标题: Heidi / 飘零燕(港)
孤儿海蒂(阿努克·斯特芬 饰)被姨母迪特(安娜·希恩斯 饰)送上了阿尔卑斯山,与远离小镇独居的祖父(布鲁诺·甘茨 饰)一同生活。活泼的海蒂在这里如鱼得水,先是感动了固执的祖父,又收获了羊倌彼得(奎林·阿格里皮 饰)的友情,还与山下彼得的家人打成一片。一天,海蒂同彼得在山上放羊,姨母突然出现,连哄带骗将海蒂卖到法兰克福的泽塞曼家。从此,目不识“A”的海蒂成为了小姐克拉拉(伊莎贝尔·奥特曼 饰)的伴读。克拉拉幼年丧母,大病一场后再也站不起来了,只能被困在豪宅中与轮椅相伴。父亲(马克西姆·梅米特 饰)常年在外很少回家,寂寞的克拉拉把海蒂当成了救命稻草。海蒂能适应泽塞曼家的新生活吗?远在天边的祖父和彼得还能再见吗?克拉拉的腿还有好起来的希望吗?
2020年6月23日 看过
拍得真美啊!脚踩在泥土上的声音配得好好,让我仿佛回到乡下。血书让像这样的制作组来做吉米哈利的《万物》系列的影视化吧。
2015 亲情 儿童 家庭 小说改编
浪潮 (2008) IMDb 豆瓣 Min reol TMDB Eggplant.place
Die Welle
8.6 (1215 个评分) 导演: 丹尼斯·甘塞尔 演员: 于尔根·福格尔 / 弗雷德里克·劳
其它标题: Die Welle / 恶魔教室(台)
赖纳•文格尔(Jürgen Vogel 饰)是德国某所高中的老师,该学校正在进行“国家体制”的主题活动周。由于他最喜欢的“无政府主义”课被另一位老师捷足先登,因此他只能主讲“独裁统治”课程。
对于自由散漫的学生们来说,任何课程都只是为了学分而上。他们在课上大声聊天,无心听讲。文格尔别出心裁提出假想“独裁”的实验。在为期一周的实验中,文格尔被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学生们对他要绝对服从。从最初的玩乐心态,这些青年男女渐渐沉湎这个名为“浪潮”的组织中,他们体会到集体和纪律的重要性,却在不知不觉中滑向了“独裁”与“纳粹”的深渊……
本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并荣获2008年德国电影杰出剧情片和最佳男配角奖(Frederick Lau)。
2020年6月2日 看过
意义重大,应该纳入大学生必看电影名单。“觉得自己的生活太糟糕,终于有了有意义的东西可以献身”,这是好事,只是如果刚好这件事其实毫不实际、经不起推敲、破坏性巨大的时候,就不好了。其实人都容易被这样的团体吸引,因为人有逃避自由、回避自身命运的不确定性的趋向。所以任何组织都要强调要听外部的声音,不能禁止言论自由,就像电影里禁止派传单一样,这样才能保持审慎,不至于失去理智。/ 如果把鼓励互相揭发拍出来就好了!
2008 人性 剧情 德国 心理
我们的父辈 (我们的母亲,我们的父亲) (2013) 豆瓣 TMDB
Unsere Mütter, unsere Väter Season 1 所属 : 我们的父辈
9.5 (469 个评分) 导演: 菲利普·卡德尔巴赫 演员: 汤姆·希林 / 沃尔克·布鲁赫
1941年,德军准备入侵苏联,德国男青年Wilhelm和他的弟弟Friedhelm响应希特勒的号召应征入伍,即将奔赴前线。女青年Charlotte立志为国家服务,成了一名女护士,也将前往战场救助伤员。女青年Greta美丽活泼,歌声动人,她希望有朝一日成为一名女歌星。她的情人是一个犹太人Viktor,他是一名裁缝的儿子。五人是最好的朋友,他们在启程的前夜载歌载舞,喝酒庆祝,约定圣诞节再相聚。
分离之前,他们都是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分离之后,他们的命运便和这场战争紧紧联系在一起。对于这一辈的德国人来说,这是他们的父辈、他们的母辈对于这场战争的记忆。
2020年8月16日 看过
满分。《The Third Reich in Power》里提到的爱国的犹太人、想移民的犹太人在这里有故事,不同派系军队的分歧也有体现,以及德国人对战争的自信。有点犹豫要不要读完《The Third Reich at War》再继续看。/ 苏联对自己人的处理还有德国后来对盖世太保的处理也好真实。战争里,活下来的平民没有成王败寇,只有幸存者。/ 接下来想看这部作品的纪录片,如果是真实故事改编的话,真想看看有没有什么纪实文学 / 五个人每个人物都好鲜活,编剧编得好好,有太多感想,说不清 / 关于种族主义的剧本大赞,比如那个女房东最后“瞧,这就是犹太人”的嘴脸
2013 二战 人性 剧情 历史
我们的父辈——纪录片 (2013) 豆瓣
Unsere Mütter, unsere Väter – Die Dokumentation
9.0 (36 个评分) 导演: 彼得·哈特尔 / Annette von der Heyde
2020年8月16日 看过
粮票之类的史实影像很珍贵,不过因为我已经看过很多书,感觉纪录片的内容不够丰富。比如德军挖坑炸犹太人,《奥斯维辛》里直接描述道“书上都挂满了断肢”,这是纪录片做不到的。但是纪录片很好的一点是让历史的见证者们在镜头前诉说自己的感受,如果能采访更多人就好了。/ 配汉斯季默的曲子好出戏……
二战 历史 德国 战争 纪录片
平衡 (1989) 豆瓣 TMDB
Balance
8.9 (305 个评分) 导演: 克里斯托弗·劳恩斯坦 / 沃尔夫冈·劳恩斯坦
其它标题: Balance / Balance
在一个超现实的空间内,5名外貌几乎一模一样的男子背靠背围成一圈。他们四下张望,面无表情,又仿佛若有所思。当其中一人向外迈出一步时,他们脚下的地面竟然发生倾斜。原来,这5个男子站在一个四四方方、下方只有一个支点的板子正中央,只要稍稍一动就会破坏平衡。他们默契地向四方走去,尽力保持平衡,随后分别抽出钓鱼竿垂钓。其中一人钓上了一只木箱,当他想要探究里面的秘密时,另外4人也充满好奇,于是通过破坏平衡来让箱子滑向自己。那只箱子有如充满吸引力的潘多拉宝盒,左右着人们的心绪……本片荣获1990年奥斯卡电影节最佳动画短片奖、1989年德国电影节最佳短片奖银奖。
2020年9月9日 看过
早就已经看过了,有很深寓意。贪,短期来说可以,长久来说不行。可持续发展哈哈哈哈哈。
1989 动画短片 德国
帝国的毁灭 (2004) 豆瓣 IMDb Min reol TMDB
Der Untergang
8.8 (455 个评分) 导演: 奥利弗·希施比格尔 演员: 布鲁诺·冈茨 / 亚历山德拉·玛丽亚·拉娜
其它标题: 다운폴 / ヒトラー ~最期の12日間~
  本片取材自约阿希姆·费斯特2002年的著作《希特勒的末日》和希特勒的私人秘书特劳德尔·荣格同年的回忆录《直到最后时刻》,曾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提名。 荣格自从1942年被希特勒雇佣为秘书后,转眼到了1945年3月,苏联大军兵临城下,纳粹德国政府内人心惶惶。不但重要的亲信希姆莱和戈林相继叛离希特勒而去,而且军队人手不足,连平民和小孩都被迫送上战场,看不到希望的将军也整日借酒消愁...这是一部纪实性电影,逼真地反映了希特勒人生的最后12天,第三帝国最后的日子。苏联红军已经攻入柏林,希特勒和情妇爱娃也躲到了掩体下。爱娃知道自己是来陪希特勒一起共赴黄泉的,但她并不后悔。即使在她向希特勒为妹夫求情遭拒绝后,她也和希特勒一起举办了最后一次的婚礼。希特勒的忠实追随者戈倍尔决心全家一起陪着元首殉葬。他共有7个孩子,他和妻子坚决不让自己的孩子们在没有帝国的天空生长,在希特勒和爱娃自杀后也一同自杀。令人不胜感慨。历史的真实通过镜头一幕幕重现。
2020年12月21日 看过
开头和结尾的女主原型为自己当初的无知和盲信忏悔,说当时和自己同样年龄的女孩能知道纳粹是错的,自己却去为希特勒工作,所以自己是错的,需要忏悔。但是她活了下来,那个女孩没活下来,从这个角度来说,她或许才是“对”的。个人在历史社会的洪流下被裹挟、淹没。她选了当时最好的阵营,然而马上就到这个阵营要扑街的时代了;尤其是当时信息闭塞,难把眼光放长远。不过要投靠阵营是因为资源分配按阵营分配;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个人拿到蛋糕的渠道多元化了。希望全球化还有希望,这样个人可以好好活的几率才会继续提高。人类的历史总会不断重复,今日全球社会不断走向极端,或许又要来一次极权的社会了,但是人类终究又会走向自由的,因为那个历史也会重复。但是人生短暂,时代的转变需要几代人的积累。我对人类长期上是乐观的,但我这短短一生只能悲观
2004 二战 人性 剧情 德国
从海底出击 (1981) 豆瓣 IMDb TMDB
Das Boot
9.1 (155 个评分) 导演: 沃尔夫冈·彼得森 演员: 尤尔根·普罗奇诺 / 赫贝特·格勒内梅厄
其它标题: 특전 U보트 / U・ボート
  二次大战期间,德军一艘U型潜艇奉命出击,完成对英国船队的袭击任务,当他们完成任务返航途中,却遭遇上前所未见的危机。《从海底出击》片长超过三个小时,而从开始到结束的每一分钟里,时间几乎都消耗在一艘德国潜艇的封闭空间里面,满脸油污、胡子拉茬的德国海军是影片的主要角色。在它的悠长篇幅之中并不缺乏大起大落的情节起伏,潜在的重重危机随时威胁着舰艇上官兵的生命安全,这个貌似强大而冷冰冰的庞然大物完全不能自保,一切只能听天由命。
无主之作 (2018) IMDb Eggplant.place TMDB 豆瓣
Werk ohne Autor
8.3 (315 个评分) 导演: 弗洛里安·亨克尔·冯·多纳斯马尔克 演员: 汤姆·希林 / 塞巴斯蒂安·科赫
其它标题: Werk ohne Autor / Never Look Away
库尔特(汤姆·希林 饰)的姨妈由于被认定精神不正常而被关进了集中营,并最终因纳粹医生卡尔(塞巴斯蒂安·科赫 饰)的核准被送入了毒气室。成年后的库尔特进入了美术学院深造,一次偶然,库尔特邂逅了名为艾利(葆拉·贝尔 饰)的女孩,美丽活泼的艾利渐渐的治愈了库尔特内心的伤痕,当两人鼓起勇气想要将关系再推进一步时,却遭到了艾利父亲的强烈反对……毕业后的库尔特当了一名东德的专业画家,并幸运地在柏林墙建成之前与妻子艾利一同逃往了西德。之后,库尔特进入了杜塞尔多夫美术学院就读,家庭生活的压抑和在创作上迟迟无法突破的苦闷,最终让库尔特寻找到了只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
柏林墙倒塌的夜晚 (2009) 豆瓣
Schabowskis Zettel - Die Nacht, als die Mauer fiel
8.8 (13 个评分) 导演: Marc Brasse / Florian Huber 演员: Richard Bratfisch / Rita Bratfisch
其它标题: Schabowskis Zettel - Die Nacht, als die Mauer fiel / 沙博夫斯基的纸条:在那柏林墙倒塌的晚上
布达佩斯之恋 (1999) 豆瓣 TMDB
Gloomy Sunday - Ein Lied von Liebe und Tod
8.3 (228 个评分) 导演: 诺夫·舒贝尔 演员: 艾丽卡·莫露珊 / 约阿希姆·克罗尔
其它标题: Gloomy Sunday - Ein Lied von Liebe und Tod / 忧郁的星期天
人们总是难以抗拒《忧郁星期天》的悲伤情调,原来这首歌与一段复杂凄美的爱情故事有关。上世纪30年代的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一个餐馆里,美丽的伊洛娜(艾丽卡·莫露珊 Erika Marozsán 饰)同时被两个男人深爱着。一个是餐厅老板,另一个是钢琴师。三个人都并不愿意改变现况,打破平衡,伊洛娜同时拥有两个男人的爱而深感平静幸福。钢琴师为她创作出《忧郁星期天》,他和餐厅也因此一举成名。
然而,汉斯的出现彻底毁灭了这一切。他曾经是一个无名小子,深深迷上《忧郁星期天》 的同时,更是成为伊洛娜的裙下之臣。汉斯向伊洛娜求婚,却被拒绝,满腔恨意的他如今成了军官,风光无限,正带着他蓄谋已久的复仇计划来到伊洛娜身边,给他们的生活以致命一击。爱、复仇与战争的故事,在布达佩斯纠结上演。
奥斯维辛 豆瓣
Auschwitz: A New History
9.5 (63 个评分) 作者: [英] 劳伦斯·里斯 译者: 刘爽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 9
有奥斯维辛,就不能有上帝的存在。——普里莫•莱维
无论我在思考什么,总要思考奥斯维辛。感谢那些要求、甚至逼迫我们讲述一切的人,因为他们想听到、想知道发生在奥斯维辛的那些人、那些事。——凯尔泰斯•伊姆莱
我们要知道“人”真正是什么,毕竟,这是发明奥斯维辛毒气室,也是祈祷着走进毒气室的“存在”。——维克多•弗兰克
本书力图以一个具体场所为切入点,对人类历史上最深重的罪行进行最透彻的诠释,这就是奥斯维辛。
历史不是剧本,真相永远不止一个。奥斯维辛并不是专门用于杀害犹太人的灭绝营,也不仅仅与“最终解决”有关——奥斯维辛,是集中营指挥官霍斯等纳粹官员的奋斗史;是波兰人、吉卜赛人、苏联战俘、耶和华见证人的情感炼狱;它是一个八岁德国女孩一天起床,突然发现自己成了吉卜赛人,被扔进奥斯维辛的故事;它是战后幸存者回到家乡,却发现外面的世界比奥斯维辛更糟的故事……这部书没有孤证,每一个说出来的字,都出自两处以上的历史记录,包括苏联解体后的解密档案和亲历者访谈。
“人们问我,你在奥斯维辛学到了什么?我想我只能确定一件事:没人真正了解自己。”1944年11月,希姆莱要求艾希曼停止驱逐匈牙利犹太人,并说:“到目前为止你一直都在灭绝犹太人,但我现在命令你从今天起变成犹太人的拥护者。”人的行为和信念能顷刻颠倒,因应自身处境(situation)而朝着没有预料到的方向演变,这恰恰是所谓的“人性”。
奥斯维辛是一个更大的故事,我们从未真正了解它。这里所涉及的故事,有不少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我们自己。
2020年5月24日 已读
序言提出了一个观点,“与效忠斯大林和裕仁天皇的战犯相比,纳粹行凶者对他们的个人行为负有更大的责任”,我打算带着对这个观点的疑问进行阅读。/ 读完了,感觉这个问题,和日本对比的话还得去读日本研究才能解决,和苏联对比的话的确是的(托阿列克谢耶维奇的福读了几本苏联相关的书),因为苏联的士兵充满了恐惧,而纳粹士兵则理直气壮,还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善屠杀效率。最大收获是人是非常受环境影响的,在不同社会环境下,人可以完全改变自己的心。在极端恶劣的情况下,人为了求生会抓住一切让自己可以活下去的机会,不禁思考自己是不是有必要也要把自己逼成那样?在物质丰富时,让心灵安适满足成了生活的目标,可是如今世界倒退,是否人的心态也得倒退?还是应该不接受苟活,因为生活充满了偶然,所以应该及时享乐?
二战 历史 德国 英国
The Third Reich in Power 豆瓣
作者: Evans, Richard Penguin USA 2006 - 9
The definitive account of Germany’s malign transformation under Hitler’s total rule and the implacable march to war
This magnificent second volume of Richard J. Evans’s three-volume history of Nazi Germany was hailed by Benjamin Schwartz of the Atlantic Monthly as "the definitive English-language account... gripping and precise." It chronicles the incredible story of Germany’s radical reshaping under Nazi rule. As those who were deemed unworthy to be counted among the German people were dealt with in increasingly brutal terms, Hitler’s drive to prepare Germany for the war that he saw as its destiny reached its fateful hour in September 1939. The Third Reich in Power is the fullest and most authoritative account yet written of how, in six years, Germany was brought to the edge of that terrible abyss.
2020年8月11日 已读
第一次听有声书。感觉如果是看英文原版的话这一生都看不完这本九百多页的书,听还比较有可能听完。/ 哇,32小时的书,真的是差不多一个月听完。听有声书真的是一个比较容易培养的好习惯,不错!/ 这本书真的是从方方面面介绍了1933-1939年的德国,讲得也很有意思,比如有一段讲德国人做梦都是政治迫害。之前看关于二战的各种电影都表现各种德国士兵的凶残,再加上看《奥斯维辛》讲德国军队在迫害犯人时特别有创造力,所以我还以为德国人在纳粹时期都是上下一心,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德国更复杂更真实的一面,让我更加理解了人在物质条件贫乏的基础上再被大环境一推就很轻易变成政治环境想要塑造成的样子。读史明鉴,但个体的力量总是渺小的,我只能在现有的条件下努力做直觉里最好的选择。
二战 历史 德国 政治学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豆瓣
Die Welt als Wille und Vorstellung
9.1 (34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阿图尔·叔本华 译者: 石冲白 商务印书馆 1982 - 11
叔本华的人生哲学建立在他的哲学本体论——意志学说的基础之上。这在他的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阐述了。本书通过“生的智慧”,尤其是通过对宗教信仰的追求与实践,人可以克服意志,战胜欲望,从而最终解脱痛苦。可以说,本书是研究作者哲学思想的必备书目,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2021年11月17日 已读
差不多三个月,除了去奥兰多那一段时间,每天看一章,坚持下来了。最有感悟的是获得性格的一段,感觉使用豆瓣记录自己的想法、个人真诚沟通自己的感受让我大概是在通往获得性格的路上,能感受到自己越来越近。另外一个没有完全被说服但是觉得很有意思的角度是把每个人都看成不停在追求目标的意志的表象,施害者和受害者本质都是一样的,这样子的话看待人就不会想要贴标签,也不会执着于仇恨,只是很悲凉,觉得这个世界如叔本华说的,痛苦是永远的,快乐是暂时的。
哲学 德国 思想 经典
The Third Reich at War 豆瓣
作者: Richard J. Evans Penguin (Non-Classics) 2010 - 2
An absorbing, revelatory, and definitive account of one of the greatest tragedies in human history
Adroitly blending narrative, description, and analysis, Richard J. Evans portrays a society rushing headlong to self-destruction and taking much of Europe with it. Interweaving a broad narrative of the war's progress from a wide range of people, Evans reveals the dynamics of a society plunged into war at every level. The great battles and events of the conflict are here, but just as telling is Evans's re- creation of the daily experience of ordinary Germans in wartime. At the center of the book is the Nazi extermination of the Jews. The final book in Richard J. Evan's three-volume history of Hitler's Germany, hailed "a masterpiece" by The New York Times, The Third Reich at War lays bare the most momentous and tragic years of the Nazi regime.
2020年10月10日 已读
看完《我们的父辈》再听这本书,感觉听的时候眼前都有了景象。/ 当一种人被认为可以不当人看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这一系列书真的是对第三帝国进行了非常全面的剖析,还差第一本没看,只怕那一本才是最令我恐惧的——《第三帝国的到来》,只怕在民粹主义抬头的今天,在各个国家都能发现影子。在本书的结尾,作者提到说nationalism的人民还是很怀念那个全国人民都对自己国家充满骄傲的日子,在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二手时间》里也提到俄罗斯人想到前苏联也是这么想的。结合《逃避自由》,只能说人类还是非常脆弱的,虽然被赋予了思考和感受的能力,但时刻能感受到孤独和不确定性,思考也容易使人狂热走向毁灭。最后作者居然说了一句“History does not repeat itself”,可以说是本书我最不同意的观点了。
二战 历史学 德国 政治学 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