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妄想代理人 (2004) Bangumi Eggplant.place 豆瓣 TMDB
妄想代理人 Season 1 所属 : 妄想代理人
9.0 (639 个评分) 导演: 今敏 / 滨崎博嗣 演员: 能登麻美子 / 桃井晴子
喧嚣嘈杂的东京,都市人为了生计奔波劳碌,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当一切逼近极限时,悲剧不可避免地上演。
美丽安静的鹭月子凭借小狗娃娃麻露美成为炙手可热的设计师,与此同时她也遭遇来自同行的妒嫉以及下一次创作的瓶颈。在一次夜归途中,月子受伤住院,她声称遭到一名手持弯曲金属球棍、脚蹬黄金滑轮的少年的袭击。在此之后,“球棍少年”的袭击案件不断发生,警官猪狩和马庭介入调查,发现受害者在遇袭前大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不久,“球棍少年”落网,看似一切终于要告一段落,然而整个事态却朝着更加糟糕的方向发展。社会上遇袭事件越来越多,“球棍少年”也成为令人费解的谜团……
2020年8月30日 看过
第二集开始突然进入了今敏的神之领域。第二集的抽象画风;第三集的演绎;第八集的神揭晓;第九集的故事会。今敏真的好会拍社会的压力。当社会对人的要求严格得强人所难、自欺欺人的时候,人就会逃避现实逃避到这么夸张的地步了。勇者如猪狩的妻子敢于直面现实,激励猪狩打碎幻想,带着小月面对多年前因害怕严格父亲而制造给自己的噩梦。今敏应该是反对父权制的,体现在对父亲的塑造上一般都有隐喻,权势人物都是负面形象。这部里的父亲勉强自己自我感动,为了保持家庭支柱形象在外猥琐行事,而且直接刻画女儿说长大了要做父亲的妻子的悲惨后果,太辛辣了。真希望做多几集,多举例子,把社会拍得透透彻彻的。
2004 人性 今敏 动画 心理
犬之力 (2021) 豆瓣 TMDB
The Power of the Dog
7.6 (639 个评分) 导演: 简·坎皮恩 演员: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 克斯汀·邓斯特
其它标题: The Power of the Dog / 犬山记
富有魅力的牧场主菲尔·伯班克让他周围的人又敬又怕。当他的兄弟将新婚妻子以及她的儿子带回家时,菲尔百般折磨他们,直到有一天,他发现自己对爱也存有一丝渴望。
2022年2月14日 看过
人物描写非常好,演员也演得很到位。本就喜欢凶杀发生后层层剥开发掘真相的作品,看完这部发现我也很喜欢凶杀前层层堆砌引致高潮的作品。看影评说原著的人物的性格更极端,本电影的改编更贴合现实,也更彻骨寒心,让我想到如果《Rusty Lake: Roots》要改编成影视作品的话,找简导来拍一定非常合适。toxic masculity,缺乏自爱自尊又需要变强大,通过伤害对自己示弱的人来找回自尊;但是如果刚好又爱上的话,那这段关系只能慢慢滑向一方杀掉另一方的结局,因为爱对这种人来说过于沉重。如果不除掉外面的防卫来让真实的心变强大,而是继续加强防护,那么他们始终弱小的心灵就终将无法承受这种感情,只能通过把另一方毁灭掉来寻求解脱。原本以为BC只能演学究,开始还有点嫌弃他的口音。支持拿奥斯卡影帝和最佳导演。
剧情 心理 美国
自卑与超越 豆瓣
What Life Could Mean to You
作者: [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译者: 吴杰 / 郭本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 - 9
《自卑与超越》作为阿德勒的后期作品,比较系统地体现了其个体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全书共分十二章,分别论述了十二个主题,即生活的意义、心灵与肉体、自卑感与优越感、早期记忆、梦、家庭影响、学校影响、青春期、犯罪及其预防、职业、人类与同伴以及爱情与婚姻等主题。他围绕这些主题着重阐述了自卑感的形成及其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个人如何超越自卑感,如何将自卑感转变为对优越感的恰当追求以取得成就。
2016年3月26日 已读
最后一章想整章分享给在爱情中觉得很难过的女孩子。总之,这本书想告诉我们的就是要和别人好好相处,承担作为一个地球公民、社会公民的责任,要在家庭、学校中好好地培养孩子,让他们都成为有合作精神的人,我非常赞同。然而这本书过分重视和别人相处,完全摈弃了solitude,这也是不可取的。
个人管理 心理 成长 阿德勒
活出意义来 豆瓣 Goodreads
Man's search for meaning
8.5 (16 个评分) 作者: [奥地利] 维克多·弗兰克 译者: 赵可式 / 沈锦惠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8 - 1
本书以作者的集中营经历为本,揭示人类生命的动力在于寻出意义;人只要参透为何而活,即能承受任何煎熬;而无论处境如何,亦皆有自由抉择的余地。本书深入浅出,但振聋发聩人人可读。自出版迄今,轰动全球,堪称为研究人类心理学与精神不可不读的一本经典之作。
2016年4月8日 已读
这本书很棒!真·鸡汤。“意义治疗法”就是发掘身边的意义。其实这用在命运被控制的人生中挺有用的,比如广大除了高考便无其它出路的中国考生,比如被困在集中营中的作者。但是如果有机会选择其他人生,肯定是好过保持现状、在现有的惨淡人生中寻找意义的,那太悲惨了。所以其实是要和其他的人生观相结合吧,就是什么都要去尝试一下,然后从种种体验中找到意义,再比较得出哪个对自己的意义最大,才能得到最丰盈、最幸福的人生。关于爱人的意义真是不能更赞同。以及能帮别人找到人生意义的人真是太厉害了,嘴炮max。其余赞同的点见读书笔记
哲学 心理 心理治疗 意义 生活
洗脑术 豆瓣
BRAINWASH: The Secret History of Mind Control
6.9 (13 个评分) 作者: [英] 多米尼克·斯垂特菲尔德 译者: 张孝铎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1
第一本洗脑的历史!
人脑真的能被植入思想?历史上各国为此投入的研究恐怕超出你的想象。
CIA“情报官书架”推荐书目
《开卷八分钟》两集推荐!视频地址:
(一)http://news.ifeng.com/history/video/detail_2012_12/10/20023342_0.shtml#6467378-tsina-1-73630-c61ed62311c3e83ee6c7315bfe5cdbfe
(二)http://news.ifeng.com/history/video/detail_2012_12/11/20053447_0.shtml#6467378-tsina-1-83250-c61ed62311c3e83ee6c7315bfe5cdbfe
胡泳、蒋方舟、刘瑜、廖伟棠、熊培云、王晓渔、王建勋、张铁志、张晓舟联合推荐!
刘瑜推荐:人的头脑可以象橡皮泥一样被任意塑造吗?是什么样的环境和条件可以让一 个正常人变得面目全非?极权体制的心理控制机制是怎样的?《洗脑术》一书从各个角度分析了“洗脑”技术,展示了脆弱的人性如何在各种显然或隐秘的权力面前随风摇摆。它帮助我们认识权力的危险,也帮助我们对自身之脆弱保持警醒。
蒋方舟推荐:很有趣的书,讲如何对人的大脑进行控制。从战争时代政府对精神控制和刑讯的研究开始讲述,看得人毛骨悚然,既可以当非虚构的故事书看,也可以当做严谨的考据。
新浪中国好书榜2012年1月上榜好书!
网易公民阅读2012年第一季好书榜首位!
《新京报》书香榜3月推荐
当恐惧弥漫,一切肮脏都穿上了正当防卫的外衣;
当科学发狂,一切残忍都散发着追求真理的光芒。
《美丽新世界》《谍影重重》《满洲候选人》,真的不只是故事。
作者多米尼克·斯垂特菲尔德(Dominic Streatfeild)翻阅大量解密文件,采访美国中央情报局、英国军情六处 的前特工,揭开了世界上最隐密的心理操纵术——洗脑术的秘密。 本书为中情局“情报官书架”推荐书目,2007年英国著名的萨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非小说图书奖五本入围图书之一。
你该如何审讯恐怖分子?
《洗脑术》对这个历史和现实的话题给予了有价值的阐说。
——CIA官方网站
一部非凡的作品!
——安德鲁·马尔,《一周之始》
作者经过了认真的调研。全书非常具有可读性。
——罗伯特·道格拉斯·法伊鲁斯特,《每日电讯报》
真实生动的作品!斯垂特菲尔德再次推出力作,完全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故事中的关键时刻都有着生动的描述,并穿插着精彩的分析。本书甚至与阿尔布格莱之战和反恐战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克里斯托弗·斯韦斯特,《金融时报》
异常引人入胜的一本书。斯垂特菲尔德对叙事的控制可谓完美无缺。你能看出故事的脉络,但在发展过程中总让你捏一把汗。此外,作者的调查研究也做得非常出色。
——布赖恩·阿普尔亚德,《周日时报》
2017年7月14日 已读
整本书的叙述很乱,刚开始的时候是第三人称,慢慢就变成第一人称;然后很多章节都是故弄玄虚,刚开始把洗脑渲染得无比神奇可怕,而且写得很真实,最后又说根本就不是这样的,把前面说的都推翻。虽然这样是起到了让人明白“洗脑”只是中情局创造出来的混淆视听的词,但是作为一本社会研究的书,这样写真的好吗……而且CIA的推荐让我觉得这本书的真实性更加值得怀疑了,看见CIA的推荐语真是寒毛直竖。最后的尾声是最干货的部分,把前面提到的审讯手段都总结了一遍。总而言之是一本看了觉得被玩了的一本书。
心理 心理学 政治 洗腦 社会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豆瓣
Flowers for Algernon
8.7 (516 个评分) 作者: [美] 丹尼尔·凯斯 译者: 陈澄和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4
很多人都笑我。但他们是我的朋友我们都很快乐。
— 以《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原著改编,野岛伸司编剧、山下智久主演的TBS日剧于2015年春季开播
— 《24个比利》作者人性关怀经典,全新完整译本
— 囊括科幻小说两项大奖《星云奖》《雨果奖》
— 全美销售超过500万册,多 次欧美影视、舞台剧及日剧改编
— Reddit社交网站读者最爱百大书籍
— “这个故事强烈震撼了我,他敏锐的感觉以及掌握这部非凡杰作的叙事技巧太令人惊叹了。”——艾萨克·阿西莫夫,《基地》《银河帝国》系列作者
— 美剧《疑犯追踪》女主之一“根姐”(Root)最喜欢的书
声称能改造智能的科学实验在白老鼠阿尔吉侬身上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下一步急需进行人体实验。个性和善、学习态度积极的心智障碍者查理·高登成为最佳人选。手术成功后,查理的智商从68跃升为185,然而那些从未有过的情绪和记忆也逐渐浮现。
丹尼尔.凯斯重要作品: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Flowers for Algernon,1966年)
《第五位莎莉》(The Fifth Sally,1980年)
《24个比利》(The Minds of Billy Milligan,1981年)
《比利战争》(The Milligan Wars,1994年)
《镜像姊妹》(The Asylum Prophecies,2009年)
2021年3月26日 已读
如果《超体》能拍出这种哲学思考的话多好,那部电影里女主就是个工具人。不过倒是让我想起了也是斯嘉丽演的高智能体,《她》的AI,本书主人公所爱的人不想和他在一起的原因就是《她》提出的分手原因——思想成长速度不契合。文学手法用得挺恰当的,错字体现的笨拙和主人公把所有人都看成朋友的单纯很让人心痛。随着智力提升,主人公的self awareness逐渐提高,这也是我爱看书之后的成长历程。头脑的锐利程度逐渐下滑的过程太可怕,看不懂自己以前写的东西。因为以别人的期望为重,主人公的一生都在自厌,因为旁人对自己过去、现在、未来的否定而形成分裂型的自厌(不知道自己会是哪个自己,各种自己互相讨厌),边探索自己边讨厌自己。读完我决定要不再因为获得知识而讨厌愚笨的过去的自己或现在的他人,探索是为了理解。
人性 小说 心理 文学 美国
心理学与生活 豆瓣 Goodreads
8.8 (41 个评分) 作者: [美] 理查德·格里格 / [美国] 菲利普·津巴多 译者: 王垒 / 王甦 等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 - 10
《心理学与生活》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多年来使用的教材,也是在美国许多大学里推广使用的经典教材,被ETS推荐为GRE心理学专项考试的主要参考用书,还是被许多国家大学的“普通心理学”课程选用的教材。这本教科书写作流畅,通俗易懂,深入生活,把心理学理论与知识联系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使它同样也成为一般大众了解心理学与自己的极好读物。
作为一本包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和独特教学方法的成熟教材,原书中所有元素——如由600余条词汇及解释组成的“专业术语表”,2000余条“参考文献”,以及近1000条的“人名和主题索引”等等,对于教学、研究和学习都十分宝贵,此中译本完整地翻译和保留了这些资料。
逃离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8.9 (49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艾丽丝·门罗 译者: 李文俊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6 - 10
为了获得独立和完整的自我,
我们逃离沉闷的家庭、僵化的感情,
逃离熟悉的人群、令人窒息的生活……
为此,我们付出代价,遭受混乱,造成伤害
2013年诺奖得主艾丽丝·门罗最经典、最受读者喜爱的作品,中文版累积销量已超70万册!
《自由》作者乔纳森·弗兰岑长文导读
对译文进一步修订,装帧精美典雅
本书获2004年加拿大文学大奖吉勒奖《纽约时报》年度最佳图书
2008年法国《读书》杂志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逃离》讲述爱的力量和无止境的背叛,讲述琐碎生活中的不安分、错过的机会,讲述一次又一次的逃离,以及人们为此付出的代价。门罗关注日常生活,善于捕捉人与人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不同年龄、不同境况中的人,在门罗朴实克制的文笔下生动鲜活,似可触摸。
每个人总会遇到什么事,什么人, 让你觉得像肺里什么地方扎进去了一根致命的针,浅一些呼吸时可能不感到疼。可是每当需要深深吸进去一口气时,便能觉出那根针一直存在。
“生活的要义,就是满怀兴趣地活在这个世界上。睁大你的眼睛,从你所遇到的每一个人身上看到各种可能性,看到人性。要时刻注意。”
事物的复杂性,即“层层剥开的事物”,似乎本就是无止境的。没有什么是容易的,没有什么是简单的。——艾丽丝·门罗
她是当代短篇小说大师。每读爱丽丝·门罗的小说,便知生命中未曾想到之事。——诺贝尔奖颁奖辞
人们永远无法得知门罗的故事会在何时收场,作者拥有高深的心理洞察力。——《出版人周刊》
自然的精准,从容的洗练。门罗是创造独特人物关系和氛围的天才,唤起那些未说出口的压力和期待。——《卫报》
妙语如珠,泼洒而出,只为试图精准地告诉我们,生而为人意味着什么。表面沉静得像握在手中的一杯茶,内里却是暗涌的风暴和深不可测的深渊。——《泰晤士报》
《逃离》是一大盘航行于闪闪发光冰层中、配有珍珠色汤匙的鲟鱼鱼子酱。你记得:这也是为何你进食、阅读、做爱,诸如此类事情,还满怀崇拜和欣喜。--《华盛顿邮报》
超越了乔伊斯,击败了契诃夫,《逃离》的每一个故事中都饱含着丰沛的人生与张力,人物形象久久令人难忘。——《波士顿环球》
门罗是描写“决定性的瞬间”和“人生的岔路口”的大师。——亚马逊(日本)
巨婴国 豆瓣 Goodreads
5.7 (104 个评分) 作者: 武志红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6
知名心理学家武志红迄今最重要作品 ‖ 作者思索21年、书写5年,系统透视中国国民性
“我们90%的爱与痛,都和一个基本事实有关——大多数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婴儿,这样的成年人是巨婴,这样的国家,是巨婴国。 ”
_________
1995年,作者在北大读心理学大二时立下心愿: 一定要搞明白,人到底是怎么回事!
自此,踏上了探索之路。
21年过去了,学生时代发出的 大哉问逐渐有了清晰的答案。
作者发现,我们90%的爱与痛,都和一个基本事实有关——大多数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婴儿。这样的成年人,是巨婴,而这样的国家,是巨婴国。以“巨婴”和“巨婴国”的概念再来解读当下的人心、国民性及社会,问题变得清晰可见。
在本书中,作者透彻地呈现和分析了巨婴的全能自恋心理,而此心理即集体主义和愚孝的深层心理机制,这样的心理机制下,催生了中国好人、控制狂、被迫害妄想、无助感、不安全感、躁狂抑郁等一系列当下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作者说,我们发展了很复杂的行为,对权力、名声、成就与物质等的需求可以涨到很高的地步,但它们常常是一种防御,是两种在婴儿时期没被满足的最原始的简单愿望转化出来的。一个愿望是:抱抱我;一个愿望是:看着我。
本书以显微镜式的微细与精确呈现出了人性心理的角角落落,而作者优美的文笔、对痛苦的敏感及深深的关怀,又令本书散发出温暖的人性之光。作者用最大声来鼓励每个人看到自己内在的负面能量,活在流动之中,拥抱内心的婴儿,从而活出丰盛的自己。
__________
曾奇峰-心理学家
志红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满足一个人对自己现实处境的哲学上的探究癖:我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以及随后立即浮现出来的问题:我怎样才可以不是这个样子。这个特点,来自志红深厚的精神分析或许说心理动力学基础。
罗振宇-"罗辑思维"创始人
武志红厉害,看到了躲在我们成人躯壳下的婴儿。在武志红看来,我们对权力、名声、成就与物质等的高涨需求常常是一种防御,背后的声音是:抱抱我,看着我。这是非常深刻的观察与洞见。我向"罗辑思维"的所有读者推荐《巨婴国》。
张德芬-身心灵作家
巨婴国真的是武志红老师呕心沥血的巨著,他引经据典又随手拈来许多自己经历过的小故事和对人性的洞察,我十分赞同他的观点。让我们这些巨婴都长大,那么这个社会、这个世界都会更加的美好!
高铭-《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作者
巨婴,这个定义非常好。之前我曾经想过类似的问题但一直没找到准确的词汇来做个定义,而武志红先生做到了,且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