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百年孤独(插图纪念版) 豆瓣
Cien años de soledad (Edición ilustrada)
9.2 (8 个评分) 作者: (哥伦) 加西亚·马尔克斯 著 / (智) 路易莎·里维拉 绘 译者: 范晔 南海出版公司 2020 - 9
【原版复刻·精美装帧·典藏必收】
拉美当红艺术家路易莎·里维拉倾心绘制水彩插图
马尔克斯之子贡萨洛·加西亚·巴恰参与版面设计
★ 全彩插图封面、环衬,10幅跨页水彩插图,震撼呈现大师笔下的“魔幻现实主义”世界
★ 布面烫印+丝网印刷书脊,丝制书签带,典雅质感
★ 布恩迪亚家族人像族谱,辅助阅读
★ 雨滴形镂空模切、章节首字母独特印花设计
★ 内附马尔克斯画像
★ 中文版特别赠送“马孔多滤镜”透明书签:奶牛、冰块、小金鱼、黄蝴蝶……带来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
交到我手中的,不仅是一部举世瞩目、意义重大的作品,更是一个难以描绘的世界。马尔克斯在文学中塑造的世界以及讲述它们的方式,对任何插画家都意味着很大的启发。——拉美艺术家 路易莎·里维拉
-------------------------------------------
《百年孤独》西班牙语版问世50周年之际,企鹅兰登书屋推出《百年孤独》插图纪念版。
拉美当红艺术家路易莎·里维拉倾心绘制水彩插图,马尔克斯之子贡萨洛·加西亚·巴恰参与版面设计。
中文简体版沿用范晔译本,复刻西班牙语原版装帧与版面设计,力求展现原版风采。
遍地风流 豆瓣
9.2 (32 个评分) 作者: 阿城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6 - 3
《遍地风流》是阿城先生公认的经典之作,屡次再版,好评不衰,奠定了其汉语写作界塔尖的地位。
此次出版的是阿城先生亲自编订的全新版本,收录了70篇作者的短篇小说,其中有十多篇是之前版本的《遍地风流》所没有的。
The Help 豆瓣 Goodreads
The Help
8.0 (5 个评分) 作者: Kathryn Stockett G.P. Putnam's Sons 2009 - 2
Twenty-two-year-old Skeeter has just returned home after graduating from Ole Miss. She may have a degree, but it is 1962, Mississippi, and her mother will not be happy till Skeeter has a ring on her finger. Skeeter would normally find solace with her beloved maid Constantine, the woman who raised her, but Constantine has disappeared and no one will tell Skeeter where she has gone.
Aibileen is a black maid, a wise, regal woman raising her seventeenth white child. Something has shifted inside her after the loss of her own son, who died while his bosses looked the other way. She is devoted to the little girl she looks after, though she knows both their hearts may be broken.
Minny, Aibileen’s best friend, is short, fat, and perhaps the sassiest woman in Mississippi. She can cook like nobody’s business, but she can’t mind her tongue, so she’s lost yet another job. Minny finally finds a position working for someone too new to town to know her reputation. But her new boss has secrets of her own.
Seemingly as different from one another as can be, these women will nonetheless come together for a clandestine project that will put them all at risk. And why? Because they are suffocating within the lines that define their town and their times. And sometimes lines are made to be crossed.
In pitch-perfect voices, Kathryn Stockett creates three extraordinary women whose determination to start a movement of their own forever changes a town, and the way women—mothers, daughters, caregivers, friends—view one another. A deeply moving novel filled with poignancy, humor, and hope, The Help is a timeless and universal story about the lines we abide by, and the ones we don’t.
解说疾病的人 豆瓣
Interpreter of Maladies
8.8 (36 个评分) 作者: [美] 裘帕·拉希莉 译者: 卢肖慧 / 吴冰青 理想国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 10
▲编辑推荐
☆ 美国作家裘帕·拉希莉耀目文坛处女作
普利策文学奖获奖作品
创造该奖项史上最年轻获奖者纪录并保持至今。
☆ 世上本没有说不明白的痛苦 / 说得久了 / 只剩听不懂的孤独
小说集《解说疾病的人》收录了九个独特的故事,讲述了那些在袭以成俗的祖先传统与令人迷惑的新世界之间,被时代忽视的喁喁私语。
☆ 拉希莉的短篇小说曾三度入选《美国最佳短篇小说年鉴》(1999/2000/2002),被认为是继承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丽丝·门罗和全美书评人协会奖得主巴拉蒂·慕克 吉的文坛声音。
----------------------------------------------------------
▲本书得奖记录
1997 -《路易斯维尔书评》杂志年度最佳短篇小说
1999 - 欧·亨利短篇小说奖
1999 - 美国笔会/海明威文学奖年度最佳处女作·虚构类
1999 - 短篇小说《解说疾病的人》入选《美国最佳短篇小说年鉴》
2000 - 短篇小说《第三块大陆,最后的家园》入选《美国最佳短篇小说年鉴》
2000 - 《纽约客》年度最佳处女作
2000 - 普利策文学奖
----------------------------------------------------------
▲媒体推荐
◎ 普利策奖评委 Wendy Lesser:拉希莉在情绪刻画中所展现的极致细腻的方式,令人赞叹——她是真正杰出的作家。
◎ 《纽约时报书评周刊》(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拉希莉向故事的每页讲述中注入了出乎意料的强大生命力……她的成功绝非偶然:故事情节的设计妙入毫颠,如同优雅的数学证明。
◎ 《明尼阿波利斯明星论坛报》(Minneapolis Star Tribune):文笔优雅、情感深邃的处女作。每一篇故事都缓缓铺陈开来.颇有艾丽丝·门罗和巴拉蒂·慕克吉的风范,带领读者进入精心描绘的小说人生。
◎ 《圣迭戈联合论坛报》(San Diego Union-Tribune):精确的人物刻画与略带讽刺的腔调——一部融合了丰盈细节的杰作。这本小说集中,每个故事都展示出了自己的色彩、味道、气息和质感。很少有小说集的每个单篇都非常出色,而这一本做到了。
◎ 《科克斯书评》(Kirkus Review):(书中的)这些故事令人动容,精准地记录下了身份变迁中的个体与其体会的文化冲击。
◎ 《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拉希莉的笔触惊人地温柔。在这本小说集中,她精准的观察焕发着持久的光彩;这些五味杂陈的故事所散发的怀旧与乡愁,令每篇小说魅力无边,深入人心。
◎ 《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本书宣告了拉希莉以惊艳的、与众不同的文坛新声形象步入了文学殿堂。事实上,她的文笔极具感染力且行文老练、稳健,几乎令人忘了这是她第一本公开出版的作品。拉希莉一面以抽离和同情地笔触绘制笔下人物的生活,一面又熟稔精准地记录着他们情绪的温度。她的写作展现了非同寻常的优雅与沉着,《解说疾病的人》是一本天才的处女作。
◎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爱默生说,在从过去向一个新的状态转变的时刻,力量诞生了。拉希莉的小说因其展现的文化转变与带来的丧失感,而充满力量……她笔下的人物从自己的身份出发寻求自我的尊严,仿佛被海浪遗留在沙滩上的绚丽贝壳,身上依然覆满大海的财富——炫目的光泽,丰富的色彩——但在一切均一的、唯一的装饰物只有沙堆痕迹的海滩上,它们显得如此格格不入。
◎ 《书单》(Book List):拉希莉的天赋之一是她掌握了在多重叙事视角和不同人物角色中自如切换的能力。
◎ 《洛杉矶时报》(The Los Angeles Times):拉希莉的笔触是如此的细腻、稳健,没有任何偏离基调的杂音,不带任何生硬的劝谕。
◎ 《今日美国报》(USA Today):令人着迷的写作。简单来说:关于描写他人的生活,拉希莉展现了她杰出且成熟的想象力。每一个故事都有其独特之处,《解说疾病的人》是一份给读者的飨宴。
◎ Salon.com:简洁、直接的语言风格中隐藏着细腻与优雅。拉希莉的写作天赋向其笔下的日常生活注入了饱满的情绪,让读者得以贴切感受并重新审视自己的日常生活。
◎ 《卫报》(The Guardian):不疾不徐的节奏,颇具长度的篇幅,加上几乎可谓沉重的笔调——她的故事耐心地集聚着细节,只为循序渐进地注入极具力量的情绪。
◎ 《旧金山纪事报》(The San Francisco Chronicle):拉希莉的叙事展现了出乎寻常的美妙与非凡的写作技巧。
◎ 全美最大的非盈利文学机构之一“诗人与作家”(Poets and Writers):《解说疾病的人》之所以出众,是因为这本书的低调——拉希莉没有选择将故事写成震撼读者的离奇情节,而是聚焦于展示日常生活的独一无二性。书中角色很容易与读者产生共鸣,因为他们的困境也可能成为你的困境。
喀耳刻 豆瓣 Goodreads
CIRCE
7.6 (71 个评分) 作者: [美]马德琳·米勒(Madeline Miller) 译者: 姜小瑁 中信出版集团 2021 - 1
我拥有别人认为我不该有的欲望、叛逆和力量。
我拥有会引雷霆上身的一切。
我也会劈开这一切!
----------
【内容简介】
神明、女巫、母亲、凡人
无视、流放、孤立、选择
毁灭者、幸存者、守护者 、重塑者
被驱逐的人、被欺侮的人、抗衡父权和神权的人
……
勇敢掌握自己命运的人!
在太阳神赫利俄斯的神殿中,喀耳刻是古怪至极的孩子——既不像她的父亲那样神性完满,也不像她的母亲那样魅惑诱人。她出生时没能得到祝福和喜爱,连亲生兄妹都排挤她,被众神拒之门外的喀耳刻只好转向凡人世界寻求理解和陪伴。在与凡人的接触中,她逐渐发掘自己的天赋——巫术,其威力甚至能威胁到众神。
宙斯恐惧她的力量,将她流放到偏远的埃亚岛。她在那里磨炼技艺、驯服野兽,并与神话世界中鼎鼎有名的角色相遇——与奥林匹斯神中极其狡诈的赫尔墨斯周旋;去往克里特岛,帮助帕西法厄收服牛头怪米诺陶诺斯;与传奇工匠代达罗斯短暂却收获巨大内心能量的露水情缘;见证美狄亚的疯狂;当然,值得浓墨重彩的还是希腊英雄奥德修斯的造访……
喀耳刻的一生,黑暗又深邃,但她并不是那绝望黑暗的一部分,而是其中奋力逃脱,以期掌控自己命运的生物。这位被弃绝的女性,灵魂如金子般闪耀,迸发出灼人的炽热和光明,用一生谱写了一曲普罗米修斯式捍卫自由的慷慨悲歌。
----------
【编辑推荐】
◆2012年柑橘奖得主、《阿基里斯之歌》作者马德琳•米勒最新作品
◆2019年独立选择奖得主!入围2019年女性小说奖!
◆美国图书馆协会亚历克斯奖!红触手奖!2018Elle大奖!
◆《纽约时报》畅销榜连续在榜16周,全美热卖50万册
◆ Goodreads 2018“读者选择奖”,35万读者评分,评分高达4.2
◆《卫报》《纽约时报》《独立报》《星期日邮报》《华盛顿邮报》等25家媒体年度书单!
◆HBO 改编为8集系列剧,由里克·雅法(《侏罗纪世界》)和阿曼达·西尔弗(《猩球崛起》)担任编剧
◆严歌苓力荐:世上有一种作家,能够化古老的传说为神奇的故事。她让我们不是爱上历史,而是爱上那历史里的人!这就是玛德琳·米勒。
◆让他们见识见识我们的真实面目吧!
◆我拥有别人认为我不该有的欲望、叛逆和力量。
我拥有会引雷霆上身的一切。
我也会劈开这一切!
◆向往自由的女性,为了掌握自己的命运,必须打破与生俱来的枷锁,无论是几千年前,还是现在。
◆永远不要让别人定义你,即使那个人是众神之神宙斯!
----------
【媒体/名人评论】
“对女神故事的一次大胆而颠覆的重构,”这本纽约时报NO.1畅销书“在神话史诗和当下的语境内,重塑了《奥德赛》中最臭名昭著的女巫形象,使之成为一个英雄形象。”
——亚历山大•阿尔特 《纽约时报》
《喀耳刻》将现代女权主义的观念赋予古典文本……看到这个喀耳刻自迷雾中浮现是令人惊叹的,她富有同情心,并且具有21世纪的行为动机。
——《时代周刊》
引人入胜……喀耳刻是属于她自己的英雄。米勒大胆开创了一个女性主义经典叙事……它的核心人物跟我们每个人一样:一位自由的女性,为了掌握自己的命运,必须打破与生俱来的枷锁,无论是几千年前,还是现在。
—— O Magazine
狂喜。彻底的狂喜。优雅细腻,真实前卫。故事跌宕起伏,汹涌澎湃。……米勒从荷马的挂毯上抖落灰尘,赋予它光亮、辉煌的色彩和纹理。一部了不起的小说。
——A.J费恩,《窗里的女人》作者
玛德琳·米勒是讲故事的大师,她使喀耳斯容光焕发,栩栩如生——并使古希腊的众神、仙女和英雄们披甲而出。丰富的细节,和如此让人喘不上气来的故事,你会被完全迷住。一部激动人心的小说。
——海伦▪西蒙森,《小矮星少校的最后一站》的作者
《喀耳刻》拥有颠覆性的魔力,这种魔力来自于米勒对美丽、冒险和重塑的敏锐眼光。通过一个与现实格格不入的女主人公的魅力,神明的世界开始鲜活,我们人的世界——它的问题、爱和羁绊——也被照亮。这本书是给所有在阅读中寻找勇气和追求的人的一份厚礼。
——艾菲尼提▪柯娜,《混血儿》的作者
充斥着女性愤怒的喧嚣:被忽视的、理想主义的或令人兴奋的矛盾声音。玛德琳·米勒在她的后续作品《喀耳刻》中反映了女权主义、修正主义的情绪,这部作品让《奥德赛》中的女巫不再是一个男人史诗中的小角色,而是她自己作品中的明星。
——克莱尔每日电讯报,年度选书评语
对于神话和前现代文学的创造性重述来说,这是重要的一年;其中最受欢迎的一部是玛德琳·米勒的《喀耳刻》,这是一部独特的抒情小说,讲述了权力、力量和责任,故事的视角是这位狡黠而又饱受误解的女神。
——艾米丽▪威尔逊,泰晤士报文学增刊,年度选书评语
The Bluest Eye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9.1 (14 个评分) 作者: Toni Morrison Vintage 2007 - 5
Pecola Breedlove, a young black girl, prays every day for beauty. Mocked by other children for the dark skin, curly hair, and brown eyes that set her apart, she yearns for normalcy, for the blond hair and blue eyes that she believes will allow her to finally fit in.Yet as her dream grows more fervent, her life slowly starts to disintegrate in the face of adversity and strife. A powerful examination of our obsession with beauty and conformity, Toni Morrison’s virtuosic first novel asks powerful questions about race, class, and gender with the subtlety and grace that have always characterized her writing.
其主之声 豆瓣 Goodreads
Głos Pana
8.7 (80 个评分) 作者: [波] 斯坦尼斯瓦夫·莱姆 译者: 由美 译林出版社 2021 - 8
📬️一封来自群星的信,折射出未知的自己。
📬️波兰科幻大师莱姆代表作之一,匈牙利名导乔治•巴勒菲同名电影原著小说。
【编辑推荐】
🌟波兰科幻大师斯坦尼斯瓦夫•莱姆代表作,以诗意笔触和深邃哲思探讨人类与世界的本质。人类意外发现一段来自太空的中微子信号,这个信号也许代表了宇宙中存在智 慧生物。在解读这封来自太空的信件时,人类自身的多重面相反倒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2018年被匈牙利导演乔治•巴勒菲搬上大荧幕。
🌟斯坦尼斯瓦夫•莱姆是波兰科幻作家、哲学家,以一己之力将波兰科幻提升到世界水平,被译成52种语言,畅销4000余万册。早在70年前就预言了互联网、搜索引擎、虚拟现实和3D打印的出现,直言人类将遭遇人工智能和信息爆炸的挑战。
🌟莱姆100周年诞辰纪念版,波兰驻华大使亲自撰写序言。
【内容简介】
机缘巧合之下,科学家发现了来自外太空的一封中微子信件,也许这正是智慧生物的象征。我们不知道发信人是谁,该如何解读这封信的内容呢?如果我们甚至无法确定是否存在发信人呢?《其主之声》围绕谜团展开的故事,比众多冒险小说都更扣人心弦,尤其与未知的较量,激发了对世界本质、人类本性和生命为何存在缺陷等基本问题的思考。
【媒体推荐】
莱姆有非常了不起的想象力,是真正独一无二的。莱姆的作品对人和宇宙的关系有着更深刻的描述,与美国的科幻小说相比,在文学上也更为精致,有着更为深远的意境,也给人带来更多的回味和思考。
——刘慈欣
如果我们找不到外星人,可能是因为我们对外星生命的理解,都以为他们是人。
——梁文道
莱姆总是能从核心处嘲弄我们的生活,他能把科技论文、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都烹调在一起,并用幽默而力透纸背的荒诞语言和荒诞情节,返照我们的世界。
——吴岩
他是当今活跃的作家中最智慧、最博学、最幽默的一位。
——安东尼•伯吉斯
无论是语言的驾驭、想象力还是塑造悲剧角色的手法,都非常优秀,无人能出其右。
——库尔特•冯内古特
相比之下,我们疲惫的宇宙显得苍白无力。
——《华盛顿邮报》
与阿瑟•克拉克、艾萨克•阿西莫夫和菲利普•迪克比肩的科幻小说巨人。
——《纽约时报》
清洁女工手册 豆瓣
A Manual for Cleaning Women:Selected Stories
8.0 (27 个评分) 作者: [美]露西亚·伯林 译者: 王爱燕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21 - 9
【令人相见恨晚的迷人文学声音】
白天做急诊护士、清洁女工、在监狱里教写作,
晚上写下这些让人心跳加速的故事。
天哪,露西亚·伯林是怎么做到的?
------
★震撼世界文坛 身后成名的文学大师 露西亚·伯林
★被誉为“美国文学隐藏最深的秘密”
★令文学界、出版界和媒体“愧疚不已”的迟到赞誉
★《纽约时报》《卫报》《出版人周刊》年度好书
★西班牙《国家报》“21世纪前20年世界最佳图书”
★著名导演阿莫多瓦 改编同名电影
★《我的天才女友》作者埃莱娜·费兰特 挚爱好书
------
【书名极具迷惑性的短篇小说集】
清洁女工手册 阅读说明
100%奇迹面料 | 成分 40%幽默 30%忧郁 30%优雅
体温机洗 / 温柔烘干 / 平铺晾读 / 贴心熨烫 / 情绪染色 / 手不释卷
★洗衣机造型 立体感极简创意护封
★雾霾蓝绵玥纸 小熨斗元素烫金经典内封
★洗衣机旋钮+显示屏目录
★仿布面质感洗涤标签式书签
------
欢迎光临。你打开这本书,来到一家以露西亚·伯林命名的洗衣店。
然而这里不提供清洁服务。瞧,所有洗衣机里都旋转着故事,一个个色彩斑斓的旋涡。
你不由自主被吸引,盯着观察窗看。
悲伤的、糟心的生活泛起泡沫,可偏偏有快乐源源涌出,照亮了世界。
你就这么盯着,迷醉着,心跳加速,呵呵傻笑,潸然泪下,爱上故事里和你一样矛盾、困惑、渺小的普通人,爱上这平凡琐碎却优雅的生活。
感谢光临,本店不提供清洁服务。
你读完这些故事,推开门走出洗衣店,感到自己焕然一新。
------
露西亚·伯林可能是你没听说过的最好的作家。——《出版人周刊》
她在不同的生活之间、不同的世界之间移动。阅读所有书,见过所有人。她的故事会让你产生一种虚假的安全感,用幽默分散你的注意力,然后用刀锋扫过你的皮肤,将你抛至一个意想不到的目的地。——《巴黎评论》
一位重要的美国作家在其时代近乎被埋没,而在《清洁女工手册》中,我们目睹了她的现身。——《纽约时报》
伯林所讲述的所有故事都包含一种真实的味道,很明显,她将自己真实的经历融入了其中。露西亚•伯林就是自由与张力本身,是这二者动人的合体。我从来没有读过哪个女作家能有露西亚•伯林这么睿智、敏感、温柔、勇敢。
她的美好、她作品周围一直环绕着的黑暗和她苦难的经历,滋养了她的魅力和传奇的一生。《清洁女工手册》受到了评论界热情的欢迎(当然也是因为愧疚)。——西班牙《国家报》
露西亚·伯林的故事是带电的,它们如同火线相触,嗡嗡震颤,噼啪作响。作为回应,读者的头脑也活跃起来,陶醉、狂喜,所有神经突触统统激活。这是我们阅读时喜欢的感觉——运用大脑,感受心跳。——作家 莉迪亚·戴维斯
天赋异禀的伯林知道自己有多好,而且并没有那么费劲心机去得到什么,这种组合即使在后世也让她更加诱人。无论怎样,在她过山车般的生活里,写作总能找到出路。——编辑 贝尔
挽救计划 Goodreads 豆瓣
Project Hail Mary
9.0 (132 个评分) 作者: [美] 安迪·威尔 译者: 耿辉 译林出版社 2021 - 9
一趟孤注一掷的太空远征
一座没有尽头的科学迷宫
一次争分夺秒的冒险营救
一段跨越星际的真挚友谊
浩瀚宇宙中,瑞恩•格雷斯是整个人类文明仅存的希望。但在醒来的那一刻,他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记得。他在未知的恐惧中寻找身份,从记忆的碎片中获取线索。这个肩负拯救地球重任的关键人物,现已命悬一线!人类文明究竟能否存续?在这场“挽救计划”里,一切都充满了挑战……
我身体里的人造星星 豆瓣 谷歌图书
Constellations: Reflections from Life
8.5 (55 个评分) 作者: [爱尔兰] 希内德·格利森 译者: 卢一欣 一頁folio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 - 10
【编辑推荐】
★ 头发、血液、子宫、脸庞,爱与病痛构筑的女性生命星空;母职、艺术、创造、死亡,以书写逃离监禁的一次身体越狱
格利森以自己从小患病的经历出发,结合文学、艺术、历史、社会发展中的女性身体呈现,以手术刀般的笔触书写身体在女性生命经验中的意义。
★ 介于文学随笔与社会学之间的书写,浪漫而严谨,温柔且坚定,格利森展现出她身兼作家、说书人与诗人的神奇魅力
作为当下爱尔兰最受欢迎的女性作家之一,希内德·格利森的作品融合了散文、诗歌、文艺批评与个人回忆录等多种体裁,文字兼具理性思考和丰沛的情感。
★ 从身体病痛到恋爱结婚,从亲友离世到生命诞生,从社会变迁到文艺新潮,从回望历史到展望未来
通过这些文章,我们既可观望到一位女性充满苦难与幸福的丰富人生,也可透过社会观察家的智慧之眼,剖析女性身体在文化与社会中遭受的误解与伤害。
★ 2019年欧美年度好书,令女性落泪、男性自省的重磅力作
2019年爱尔兰图书奖非虚构大奖;2019爱尔兰年度畅销书NO.1
《卫报》《观察家报》《新政治家》《爱尔兰时报》年度好书
★ 新锐设计师汐和担纲装帧设计
封面优雅而温柔,细腻呈现遭受误解与伤害的女性肉身。120*200细长开本,优美便携,趣味盎然。
——————
【内容简介】
“我们打造出自己多重的身体,如俄罗斯套娃一般,
但我们应该保留哪一个独属于自己的版本?”
希内德·格利森在少女时代便罹患单关节炎,成年后又患上白血病,在病痛中度过了大部分青春岁月。为了寻求康复的希望,她曾到圣地卢尔德的圣泉中沐浴,却遭遇了信仰的幻灭。
她开始转向内心,探索自己的痛苦,接踵而至的是她人生中最大的喜悦——坠入爱河,成为母亲。于是她又将目光转向身体之外,开始钻研历史、艺术、文学以及音乐,开始书写女性身体的亲密体验,从疾病中重生 在局限中寻找希望。
在个人经历与社会、历史、文化的交汇中,格利森如解剖身体般一一审视骨骼、头发、血液、子宫之于女性的意义,探讨深受爱尔兰宗教传统和父权思想影响下的当代女性,要如何在身体病痛、养育子女、身体自主、艺术创作之间寻求平衡。
文学课 豆瓣
Clases de literatura
8.9 (8 个评分) 作者: [阿根廷] 胡里奥·科塔萨尔 译者: 林叶青 2022 - 2
★拉美文学巨匠胡里奥·科塔萨尔 打破常规的大师文学课 简体中文首度引进
★加西亚·马尔克斯、聂鲁达、萨拉马戈、略萨、莫言 5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齐声推崇的作家
★适合所有爱故事的人,写作者必读之书!
★这是一个邀请,邀请读者参与伟大的文学游戏。
★一本书了解天马行空的科塔萨尔和拉美文学,清晰明了,有料有趣。
忠实刻录 8堂大师文学课 + 2场公开讲座,干货满满
细致解读+名篇实例分析+疑难解答+创作指导,写给所有阅读者和创作者,在《文学课》找到创作与故事的答案!
-----------------------------------------------------------------------
一九八〇年,科塔萨尔受邀前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一门为期两个月的文学课。
本书由当时作家八场讲座的录音转写而成。天性顽皮的他和学生“合伙”做起了游戏,要将文学讲得趣味十足、与生活现实息息相关。十三个小时的座谈内容揭示了科塔萨尔的写作秘密:对幻想故事的解读,文学中的音乐性、幽默感、游戏性,幻想与现实主义,对自己作品和创作之路的分析……科塔萨尔再一次施展魔力,将文学课也变成一场郑重其事的游戏。
《文学课》是一个邀请,伟大的作家科塔萨尔郑重地邀请您参与其中。
她只说“是的” 豆瓣 Goodreads
All She Said Was Yes
7.6 (19 个评分) 作者: 雪莉·杰克逊 译者: 李文婕 中信出版集团 2022 - 3
恶意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毁灭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斯蒂芬·金和尼尔·盖曼的灵感缪斯
“欧•亨利短篇小说奖”“爱伦•坡最佳短篇小说奖”得主
心理悬疑女王的暗黑作品集
✿“一个奇怪的念头掠过她的脑海——她突然很想拿起沉重的玻璃烟灰缸,砸向丈夫的头……”
✿“这里面有一栋房子 是她的家,里面住着一个美丽的陌生人,而她却在外面迷路了……”
✿小姑娘珍藏的红色笔记本里到底记录着什么不可示人的秘密?
✿古老的村庄有一个70年来一直坚持的抽奖传统,幸运儿会得到什么“礼物”呢?
16部精彩短篇,明媚的开头,跳崖式的的结尾。命运会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强行逆转,让人不寒而栗……
—————————————————————————————————
【内容简介】
《她只说“是的”》共收录雪莉·杰克逊的16个短篇小说,除经典短篇《摸彩》外,大部分为首次译介的作品。有“超自然恐怖”(涉及鬼怪和异时空),也有日常生活里由于人性的恶意而导致的失控场景。
—————————————————————————————————
【编辑推荐】
✷ 无比敏锐地洞察人性中的恶意,让读者精确止步于恐惧漩涡的边缘。
✷ 角色常常无意识地陷入某种危险的失控状态,然后在失控状态中分裂和“黑化”。
✷将人心的细小缺口撕裂、扩大,静待人物命运急转直下,乃至全盘崩溃。
雪莉·杰克逊的写作有其恐怖、幽暗、残暴的一面,也有哥特小说惯常的冷峻、写实风格,但她并没有沉浸在惊异、怪诞中,她的作品有强烈的隐喻风格,更关注对历史与人性的解读。
-
雪莉•杰克逊说:“我一向热衷使用恐惧,抓住并理解它,让它产生效果,强化我害怕的一个画面,全盘接受,以此作为写作的起点。”她的小说一步步将你带到一个惊诧迷幻的境地,思维之殊异与超越变得越来越不可控。置身于生活的碎片中,挖掘其中的哥特元素。正因为她的故事基于生活,当我们的感知被完全唤醒后,莫名的恐惧悄然而至。
—————————————————————————————————
【名人评论】
这些故事唤醒了我童年时代最原始的恐惧。——詹姆斯•希尔顿
雪莉•杰克逊是个令人惊叹的作家,我已经谈论过她好几次了。如果你没读过她的短篇小说,那你等于错过了一些奇妙的东西。——尼尔•盖曼
也许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记住雪莉•杰克逊的名字,但所有人都会记得《摸彩》。——乔纳森•勒瑟姆
【媒体评论】
雪莉•杰克逊,为文和为人同样的与众不同。她倾听自己的声音,坚持自己的观点,远离知识界和文学界的潮流……她是独一无二的。——《新闻周刊》
雪莉•杰克逊安静而优美的叙述会让你突然之间不由自主地打个激灵。——Esquire
我存在 豆瓣
I Am, I Am, I Am: Seventeen Brushes with Death
作者: [英] 玛姬·欧法洛 译者: 刘雅娟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22 - 2
◎编辑推荐
毛姆奖、科斯塔图书奖、女性小说奖、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得主玛姬·欧法洛回忆录处女作。用十七段生死攸关的记忆插曲,奏响一曲动人心弦的生命乐章。
--------------------
◎内容介绍
“在那条山路上,死神与我擦肩而过,它离我如此之近,我甚至可以感受到它的抚摸······”
“我在危险的水域里游泳,这既是实情,也是一种比喻。
与其说我不珍惜自己的生活,倒不如说我有一种永不满足的欲望,想逼着自己去拥抱生命所能提供的一切。”
——玛姬 · 欧法洛
《我存在》是一本与众不同的回忆录,讲述了一位不凡女性十七次直面死亡,十七次化险为夷,十七次剖析自我的动人经历。这些故事发生在作者玛姬·欧法洛人生的不同阶段,看似零零散散,实则息息相关;多以人体器官命名,看似毛骨悚然,实则深情款款。十七段际遇,宛如十七片拼图,借由作者的巧手与奇思,慢慢拼凑起来,最终汇成一幅完整的人生图景:
小时候,她身患重病,饱受残疾之苦,人们甚至估计她命不久矣······十几岁时,她渴望逃脱,却几乎以灾难收尾······成年之后,她成了准妈妈,却因医院管理不善,在孕期遭遇了一系列可怕的变故······第二次做妈妈的经历更是异常坎坷,而她的第二个孩子也似乎继承了她多舛的命运······
她一路跌跌撞撞走来,每一步都步履维艰,一再与死神擦肩而过,却屡次转危为安。这些经历在她生命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促使她进行深刻的反省与思考,继而将这些生命中常人难以承受的瞬间与片段化为文字。阅读此书的过程中,我们一次次屏住呼吸,与作者同成长,共命运,甚至不禁自问:如果我们自己的生命陷入危险,我们会怎么办,又到底承受得起怎样的损失?
--------------------
◎媒体评论
《我存在》是一份扣人心弦、精彩绝伦的濒死经历调查报告;读者在阅读这部作品时会屏住呼吸,心存感激,无比珍惜眼前的生活。玛姬·欧法洛在各种意义上都堪称奇迹。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本书。
——安·帕契特
精彩至极,这么说一点也不夸张······引人惊叹,感人肺腑。
——麦克斯·波特
惊心动魄······天才之作······玛姬·欧法洛将十七段濒死经历写成了一部文学杰作。
——《娱乐周刊》
正如书名所示,究其本质,《我存在》中蕴含的勃勃生机有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这是一部不同凡响的作品,它让我们明白,尽管生活有诸多局限,很有可能变化莫测,但我们应该突破局限,直面恐惧,毫不退缩。这部作品与作者另外七部构思精巧、引人入胜的小说一脉相承,同样充满了惊喜。
——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
一本引人入胜的回忆录······玛姬·欧法洛用优美的笔触描述了她的诸多濒死经历,第一时间向读者展示了生命有多脆弱——又有多珍贵。
——《Elle》杂志
令人目瞪口呆······宛如一声神秘的嚎叫,在耳边嗡嗡作响,无比刺耳,提醒着我们,那些本有可能发生、却并未发生的事情其实与我们息息相关。
——《纽约时报书评》
引人注目,出乎意料。
——《柯克斯评论》
一部令人心碎的回忆录······玛姬·欧法洛注定会创作这部作品。
——美国《Bustle》杂志
她的故事令人痛心,但这些文章不是为了吓唬人。而是为了给人力量。她没有死;历经种种磨难的她如今在讲述每一段濒死经历时,都会用生动的笔触再现那些鲜活的细节——她记得风吹过头发时的感觉,记得草地有多粗糙,记得飞机有多颠簸,也记得大砍刀有多锋利。
——《明尼阿波利斯星坛报》
宛如一场盛大的庆典,庆祝的是玛姬·欧法洛的每一次呼吸。
——英国《独立报》
其他作家也许是在舞文弄墨,玛姬·欧法洛却拿起弓箭,瞄准了人心。
——《泰晤士报》
无与伦比······既令人不适,又引人入胜——读起来让人欲罢不能······行文流畅,笔触沉着,富含细节。她的散文似乎无懈可击,散发着小说特有的光芒。
——《卫报》
玛姬·欧法洛的文字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她能在短短时间内,用迷人的笔触让一个个场景变得丰满鲜活,具备极强的叙事性与可读性······这样的作品既令人兴奋,又妙趣横生——读起来如坐过山车一般。
——《新政治家》
荡气回肠······惊心动魄······每个人都应该读一读······感人至深:很有洞察力,很吓人,也特别有分量······只有几本书让我哭过,我用一只手就能数得过来,还能剩下两根手指。《我存在》便是其中之一。
——《爱尔兰时报》
同名同姓受害者协会 豆瓣
同姓同名
6.8 (65 个评分) 作者: [日] 下村敦史 译者: 虞侃 2022 - 4
【内容简介】
你有没有在网上搜索过自己的名字?
你有没有想过,自己会因为名字,成为全网追杀的猎物?
一起震惊全国的惨案,幼女被连捅二十八刀。凶手的身份保密,名字却遭到泄露——大山正纪。
一夜之间,只要与大山正纪同名同姓,就被怀疑为凶手,甚至沦为肆意泄愤的对象。从社交网络到现实世界,他们被逼入绝境,无处可逃。
便利店店员、足球界希望之星、萌图绘画爱好者……
为了夺回正常的人生,十位“大山正纪”秘密结盟,发誓要查明凶手的真身。他们渐渐发现,每一位看似普通的“大山正纪”,都怀揣着不可告人的秘密。而那桩看似水落石出的惨案,实则另有隐情。
【编辑推荐】
◆只是上网搜索自己的名字,却发现即将成为下一个猎物!
◆江户川乱步奖得主烧脑推理杰作!
◆10个与凶手同名同姓的普通人,11段被同名同姓扭曲的人生!
◆登榜“本格推理BEST10”、“这本推理小说了不起!”
◆登顶日本权威书评网bookmeter人气图书!
◆推理大师有栖川有栖力、今村昌弘、芦泽央鼎力推荐!
◆倒数80页颠覆整个故事!
◆搜索与自己同名同姓的人,或许无异于寻找自己的分身,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分身,据说遇上就会送命。——摘自本书
◆直到翻开《同名同姓受害者协会》,才发现人肉搜索比想象中更恐怖!
【媒体及名人推荐】
《同名同姓受害者协会》完成了推理小说最高难度的后空翻!——有栖川有栖(日本推理大师)
等我回过神来,才惊觉自己深陷重重陷阱!每翻一页,我都在感叹这本书太精彩了!——今村昌弘(日本推理作家)
这本书远远超乎我的想象极限!——芦泽央(日本推理作家)
前70%像行驶在高速公路上一样丝滑,后30%狂野飙车,刺激!——读者评价
这议题太适合当下的网络时代了!——读者评价
最后几页仍然在反转!你以为真凶是他,结果发现是他,看到最后居然是他!——读者评价
树上的男爵 Eggplant.place 豆瓣 Goodreads
The Baron in the Trees
9.2 (387 个评分) 作者: [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 译者: 吴正仪 译林出版社 2012 - 4
在大陆,王小波、苏童、阿城、止庵是他的忠实粉丝
在台湾,朱天文,唐诺是卡尔维诺不余遗力的传播者
在香港,梁文道说他一直在准备谈卡尔维诺,可是一直没准备好
权威版本,全面修订2006年单行本译本,并增补卡尔维诺各作品自序、后记、注释等重要资料
知名设计师全新装帧,精装双封设计,书脊烫金,封面采用原创线条图,赋予每部作品文学个性
卡尔维诺 “我们的祖先”三部曲之一。“我们的祖先”三部曲包括:《不存在的骑士》《分成两半的子爵》《树上的男爵》,这三个故事代表通向自由的三个阶段,关于人如何实现自我的经验:在《不存在的骑士》中争取生存,在《分成两半的子爵》中追求不受社会摧残的完整人生,在《树上的男爵》中有一条通向完整的道路——这是通过对个人的自我抉择矢志不移的努力而达到的非个人主义的完整。
一次倔强的反抗,让科希莫从十二岁起就决定永不下树。从此,他一生都生活在树上,却将生命更紧密地与大地相连。是不是真的只有先与人疏离,才能最终与他们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