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看不见的森林 Eggplant.place 豆瓣
The Forest Unseen
9.1 (25 个评分) 作者: [美] 戴维•乔治•哈斯凯尔 译者: 熊姣 商务印书馆 2014 - 1
这是一本森林观测笔记。 在这本书里,一位生物学家以一年的时间为主线,在每次的观测中,为我们揭开藏森林一平方米地域里的秘密。 在这本完全原创的书里,生物学家戴维以一小片森林作为整个自然界的缩影,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这片森林和居住其中的栖息者的生活状况。 书的每一章都以一次简单的观察结果作为开头,比如藏在落叶层里的火蜥蜴,春天里野花的初次绽放。通过这些观察,戴维织就了一个生物生态网,向人们解释了把最小的微生物和最大的哺乳动物联系起来的科学观点,并描述了延续数千年甚至数百万年的生态系统。戴维每天都会在这片森林里漫步,梳理出各种以大自然为家的动植物间复杂而又微妙的关系,因此每一次寻访对于他来说,都象征着一个自然故事的缩影。 本书优美的语言使读者把阅读过程看作一次寻找大自然奥秘的盛大旅行,而作者则像导游,带领大家探索存在于我们脚下或者藏在我们后院里的奇妙世界。
2021年1月14日 已读
看到开头先去看了个坛城的视频,真是美妙,平静人心,尤其毁掉的那一刻,很有意义,扫去浮华的纷扰 / 真喜欢这类自然观察,果然和看《我的章鱼老师》感受到的一样:如果人类能仔细观察大自然,就会变得谦卑 / 本书最大的特点是经常将自然的观察结果和人类社会现象联系在一起,形象生动的同时也引人深思:人类社会也只不过是大自然演化中的一支 / 各种性别、各种生殖方式更是挑战伦理观,人类真是擅长用说教伦理化其实只是一种演化道路的两性关系 / 人类受限于自己的感官,以为自己感受到的世界即世界,但其实寸土之下就是个丰富几十倍的世界,更别说更难感受到的微生物世界 / 真的好佩服科学发展,我一直有西药是纯化学的错觉,原来还是靠草木提纯提出假设、实验证明才确定物质作用的,相比之下中药简直是蒙混过关
博物学 美国 自然 自然文学
虫子旁 豆瓣
7.9 (18 个评分) 作者: 朱赢椿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4 - 11
● “最美的书”设计师朱赢椿,最新摄影作品集
● 描绘昆虫世界里的“人情冷暖”和“世事变幻”
● 慢下来,去看看身边被忽视的角落里,正在上演的传奇故事。
《虫子旁》是作者朱赢椿通过对小昆虫的长期观察,用文字和摄影作品的形式来展现微观世界里的传奇故事。
这个世界很小,小得足够被我们忽略、遗忘,但跟我们一样,虫子也有着惊心动魄的生活。蚂蚁被一根落下的枯枝砸断了腰肢;烟管蜗牛想在夏日的午后睡上一个美美的午觉,却未能如愿;而千足虫卡在路缝里,即使有一千条腿也无济于事……
在虫子的世界,一个水洼就是一片海洋,一片叶子就是一顶阳伞,一朵花就是一座岛屿,一粒米便值得它们相互残杀、各自伪装,而一块路边的石板就可以成为一个尸横遍野的战场……它们从容认真,它们生生不息。
2016年9月12日 已读
好可爱的书,虽然我看完还是一样怕虫虫……可以给孩子看,让孩子对自然多点兴趣,多点悲悯之心
2014 中国 摄影 文学 昆虫
蚂蚁之美 豆瓣
作者: 冉浩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 - 6
细致入微的观察,亲切温暖的文字。
淋漓尽致地展现蚂蚁社会真诚、友爱、团结、斗争、权术、谋略、智慧……甚至愚蠢。
窥探地下王国统治者的私密生活,开启深入蚂蚁世界的奇妙旅程。
堪称《昆虫记》之蚂蚁篇。有动人故事、有科普知识、更有如何“玩”转蚂蚁的实用经验! 全书彩印,300余幅精美原创图片。
这是一本由观察者 的第一手资料汇集而成的关于蚂蚁的书,作者以亲身经历向我们诉说着这些常常为我们所忽略的小家伙的故事。
全书共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蚂蚁王国基本情况的概括和描述,作者如数家珍般地讲述了蚂蚁王国之中的合作、斗争和权术谋略,也讲述了 那些打入蚂蚁世界的食客、间谍和入侵者;第二部分则是挑取了众多蚂蚁家族和物种分成了15个典型话题展开述说,您将在这里看到不同的蚂蚁族群为了生存,在自然选择的伟大法则下所作出的适应性进化,以及让人惊叹的生存策略;第三部分则是专为愿意在观察蚂蚁之路上走得更远的读者所准备,包括了标本的采集、制作以及蚂蚁饲养的基本技术和知识,同时也告诫爱好者要爱护蚂蚁,对它们进行保护性的研究,而非破坏性开发。
尽管全书文笔轻松,如同讲故事般进行着诉说,但是,全书内容除去作者和其朋友的亲身经历外,所有的资料均来自严谨的学术文献或相应的专家,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科学性。
2019年7月20日 已读
好有趣!有关动物的研究吸引我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动物不分善恶,只有利益。纯丛林规则的蚂蚁社会可以向我揭示一些在现实下的社会规则。/ 蚁人里随时可以找到会飞的蚂蚁不科学,人家长出翅膀是为了婚飞交配 / 这本书的写作很棒,经常有类比人类的写法,很生动 / 看完了!真的没有想到蚂蚁的社会化水平如此之高,种田、建房、打仗样样都复杂精妙,尤其打仗,比权游编剧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什么佯装作战的拳击仪式、层层布置的防守、可以自爆的身体部位,我惊了。蚂蚁一生出来就被决定社会功能,这样效率最高,那我可不可以推断,只要追求效率,自然界就会让社会进化成这个样子?
2014 生物学 自然
瓦尔登湖 (全注疏本) 豆瓣
Walden: A Fully Annotated Edition
作者: [美] 亨利·戴维·梭罗 / [美] 杰弗里·S.克莱默 (注疏) 译者: 杜先菊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8
《瓦尔登湖》是美国自然文学发端之名著,人类历史上最个性最诗意最哲理的一场生活实验,在现代社会回归自然的风尚下更被奉为圭皋。美国最著名的学术出版社之一耶鲁大学出版社特为《瓦尔登湖》150周年出版的全注疏本珍藏纪念版。注疏者为美国梭罗研究所所长克莱默,他“活在梭罗中,呼吸着梭罗”,被认为是“当代最了解这位瓦尔登湖吟游诗人的人”。译者杜先菊定居波士顿,居所离瓦尔登湖咫尺之遥,翻译过程中与注疏者克莱默切磋交流,完整复原耶鲁版全注疏本。全书注疏体量近半,后附译名对照索引,书脊夹墨绿色丝带,随手可查找书中出处,参考书目全部原文,方便研究者查阅原文出处。
2016年5月28日 已读
看的时候,脑中会有一副现在很流行的集静止与流动于一体的动图的画面,让我感觉很宁静,很舒服,好像喝了清甜的泉水一般。好神奇的阅读体验,必须中英版同时看,因为梭罗喜欢引用孔子的话,同时又会写如果翻译成中文就会失去韵律的诗。感觉这样子写很长很长、全是肺腑之言的文字来记录生活才能提高生活的品质啊。发个朋友圈,还非得配个图什么的,真心让生活低了一个档次。时隔一个月终于看完了,花这么长时间,看来自己还是修炼不够啊!
散文 文学 梭罗 美国 自然
万物生光辉 豆瓣
Every living thing
9.1 (16 个评分) 作者: [英] 吉米·哈利 译者: 余国芳 / 谢瑶玲 中国城市出版社 2012 - 3
很多年过去了,两个可爱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哈利依然继续奔波在美丽的约克郡乡间。
爱吃薯条的小胖狗,对哈利冷若冰霜的流浪猫,还有让他在音乐会上如坐针毡的跳蚤们……除此以外,这次还新出现了一位令人发噱的兽医助理卡隆,他独树一格的特质以及与动物亲善旳魔力让人拍案叫绝。
本书和前几部一样充满了幽默感、生活中的乐趣,以及作者本人对围绕在我们周围的这个世界的欣赏和喜爱。
2019年3月2日 已读
这本书的翻译大放异彩,本土化,存在感特强。这个作者的文笔非常温柔,对身边的动物、人和事都充满了柔情,译者也译得很好。这几本书的文笔都深深地影响了我自己写日记的表达,或者说,是让我看待我生活的时候变得更加温柔。本书的助理兽医卡隆真是位奇男子。这几本书有没有可能变成电视剧呢?
动物 吉米·哈利 小说 散文 文学
万物刹那又永恒 豆瓣
The Lord God Made Them All
8.2 (21 个评分) 作者: [英] 吉米·哈利 译者: 种衍伦 中国城市出版社 2011 - 1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吉米•哈利回到了家乡。约克郡又出现了很多新面孔,其中最可爱、最惹人发笑的当然非4岁的小吉米莫属。而他的爸爸则带着383头羊踏上了前往苏联的旅程,度过了一段难忘的异国时光。
时代在变,惟吉米•哈利不变。他和动物们的趣事依然没有落幕……
2018年9月29日 已读
真可爱呀!平凡的生活中竟充满了生命的奇迹!不过那里的人都好善良的样子,经济好就是好啊。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偶尔糟糕的生活,仔细观察生活,努力经营生活,感激生活的恩赐,这就是万物系列给我的启发吧。
吉米·哈利 小说 文学 自然 英国
奇怪的生物图鉴 豆瓣
8.7 (41 个评分) 作者: [日] 沼笠航 译者: Ina 浦睿文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0 - 5
风靡日韩,日文版上市仅1个月就加印4次!销量突破100000册!
无论你对生物是否感兴趣,奇葩迷惑行为大赏都欢迎你的加入~
---
*鸡没有头也可以活一年
*章鱼可以辨识人脸
*大猩猩内心脆弱敏感
*鸽子奶拥有惊人的营养成分
*鸭嘴兽具有杀死狗的毒针
*柴犬的DNA和狼的最相似
*格陵兰鲨的游动速度还不及婴儿爬
---
吐槽生物们奇葩趣事的同时,还有皇帝企鹅、北极熊的育儿游戏可以玩!
大人与小孩都沉迷其中,寓教于乐,轻松科普。
---
《奇怪的生物图鉴》是一本畅销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的生物类科普绘本。采用拟人化的图文解说,介绍40种生物不为人知的冷门知识。这40种生物来自空中、水中、陆地上、传说中,有熟悉的、也有第一次见的,有可爱的、也有匪夷所思且可怕的。总之,这本书一定会俘获你的心,让你不禁喊出:
“呜哇!没想到你竟然是这么奇葩的生物!”
2021年2月19日 已读
好可爱,翻译的字体选得好好!美观又清楚,难以想象选错字体的惨状(读完《字体怡人》的观察习惯)/ 边看边在油管上搜相关视频,太有趣了!做了好多好多笔记,既涨姿势又被可爱到
日本 绘本 自然
万物既伟大又渺小 豆瓣
All Creatures Great and Small
8.4 (48 个评分) 作者: [英] 吉米·哈利 译者: 林滢 / 林慰君 中国城市出版社 2010 - 5
年轻的兽医吉米·哈利踌躇满志地来到乡间工作,谁知道等待他的却是层出不穷的“惨事”。半夜穿睡衣出诊,被人一捧一逗地揶揄不说,饿得要崩溃,却忘了带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三明治被端走;挨马踢狗咬也就罢了,还被一只小京巴认作干叔叔,除了礼物竟然还送签名照;好不容易约上了心仪的女孩,结果窘事连连,一波三折……
除了那些让人捧腹的趣事之外,吉米·哈利还用充满柔情的笔触描写了英国乡间怡人的风景,以及在那里生活着的纯朴而热情的人们。他总是怀着满腔的热情去拥抱生活,并将其优雅地表现于笔端,带给读者同样的感动与欢乐。
2021年5月1日 已读
这本太长了,故事没有其余几本精炼。是冲着他是怎么和Helen在一起看的,真的好顺利,突然就求婚了。看这本的时候刚开始还是听英文版,后来发现不行,有好多兽医名词听不懂,而且听小说没明显逻辑句好容易走神,还是只能听非虚构。近年来最爱的小说家就是James Harriot和Elena Ferrante,写日记都模仿他们的风格,分别对应风趣和坦诚。
文学 自然 英国
象语者 豆瓣
8.6 (7 个评分) 作者: (南非)劳伦斯·安东尼 / (英)格雷厄姆·斯彭斯 译者: 邬明晶 / 张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 - 7
本书为非虚构文学作品,讲述了致力于动物保护、保护世界濒危物种的著名国际自然环境保护主义者劳伦斯·安东尼曾被要求保护一群“爱惹麻烦”的野生大象,如果他不接收、保护它们,它们就会被杀死。为了挽救这批野生大象的生命,安东尼接纳了它们。安东尼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一直跟随象群、与象群交谈。他与象群的关系经历了一个从排斥、接近到信任的过程,最后他成为象群家庭的有机组成部分。他与这群大象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保护象群的同时,象群也让安东尼了解了生活、忠诚、爱、饶恕、自由及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2022年1月5日 已读
大象象的通讯系统真的可以跨越整个地球吗?好想看看根据这个假说的讲动物世界联手对抗邪恶的作品。看到短评才知道作者在书里说的婚礼几年后就去世了,死后大象象们还站在他屋外默哀。书中几处写他和大象象们的跨物种交流,他数次赞叹这种默契;他死后大象象们还保留着这种联系,只是他再也无法回复和向大家亲口宣传了。所以作者留下来的这些书真宝贵,他用心感受到的动物们的尊严、友爱、坚强、愤怒值得被更多人类读到,让大家学会像他一样用心感知大自然的信息和情绪。不给五星是因为虽然故事很好,但读过《万物》系列之后觉得那是写人和动物相处的文学的五星作品,所以难免和那个系列对比;这本的文笔还是差了点。
动物 纪实文学 自然
Mama's Last Hug 豆瓣
作者: Frans de Waal W. W. Norton & Company 2019 - 3
New York Times best-selling author and primatologist Frans de Waal explores the fascinating world of animal and human emotions.
Mama’s Last Hug opens with the dramatic farewell between Mama, a dying fifty-nine-year-old chimpanzee matriarch, and biologist Jan Van Hooff. This heartfelt final meeting of two longtime friends, widely shared as a video, offers a window into how deep and instantly recognizable these bonds can be. So begins Frans de Waal’s whirlwind tour of new ideas and findings about animal emotions, based on his renowned studies of the social and emotional lives of chimpanzees, bonobos, and other primates.
De Waal discusses facial expressions, animal sentience and consciousness, Mama’s life and death, the emotional side of human politics, and the illusion of free will. He distinguishes between emotions and feelings, all the while emphasizing the continuity between our species and other species. And he makes the radical proposal that emotions are like organs: we don’t have a single organ that other animals don’t have, and the same is true for our emotions.
2022年9月6日 已读
详细地讲述了各种被认为只有人类才会拥有的情感在各种动物(主要是灵长类)身上的体现,非常有启发性。我最被启发的是作者对动物本能的澄清。人类现在仍然蔑视动物本能,认为动物都无法控制生理冲动,比如一些男性喜欢用动物本能解释强奸的决定。但是作者则列出了种种证据,表明灵长类动物完全能够在评估当下所处环境后控制食欲和性欲。另外,人类也认为如果能够用文明摆脱动物本能,这个社会就会变得更好,但是明明人类史上的种族灭绝行为都是由高文明一方发起,同时动物本能还包括合作、和解这些非攻击性的行为。还有很有趣的一件事是尽管人类的生理结构和倭黑猩猩更像,但男权社会下的叙事却坚定认为人类的祖先和攻击性强、父权社会的猿更接近,也很少宣传倭黑猩猩,导致很少人知道它们的女权社会(没有血缘关系的雌性组队生活,雄性处于弱势)。
动物 自然
万物既聪慧又奇妙 豆瓣
All Things Wise and Wonderful
8.9 (26 个评分) 作者: [英] 吉米·哈利 译者: 戴国光 / 种衍伦 中国城市出版社 2010 - 7
柏邦妮、郭耕、洁尘、史航、田原联合推荐
内容简介:
新婚燕尔的乡村兽医吉米•哈利被迫穿上军装,身患恐高症的他竟然当了飞行员!拔牙历险记、空中飞鞋……这个菜鸟新兵依然是窘事不断。
即使身在军中,哈利魂牵梦萦的却还是那些小动物。喝得醉醺醺的母猪、以吓唬人为平生乐趣的大狗、爱凑热闹的交际花小猫……动物们的趣事依然在轮番上演,当然也少不了两大男配角——“爆笑二人组”西格兄弟。
远离尘嚣的山谷、有趣的人和动物、旧日的好时光,组成了一幅芸芸众生的画卷,而最动人心的却是那温柔的底色。
一九〇六 豆瓣
The Country Diary of an Edwardian Lady
作者: [英] 伊迪丝·霍尔登 译者: 紫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6 - 4
爱德华时代英伦乡野笔记
上世纪初的岁时风情画册
《一九〇六:英伦乡野手记》记录了一九〇六年一月到十二月间英国乡野的种种物候现象与自然风情。细腻生动的文字,辅以数百幅精致清新的手绘水彩图,佐以众多英伦诗人佳句与岁时谚语,带来一整年的审美盛宴。
这部由伊迪丝·霍尔登在艺术学 校执教期间为学生示范制作的手记,不独是艺术教育样本,更是自然观察的典范之作。一九二〇年,伊迪斯在英国皇家植物园泰晤士河畔采集标本时,不慎落水身亡。完整的手记则于一九七七年首度出版,题为《爱德华时代女士的乡村日记》(The Country Diary of an Edwardian Lady),甫一上市便引发全英怀旧乡愁,成为现象级畅销书,译成十余种文字。
原作问世一百一十年以来,初次以中文呈现。译本拥有独家版权高质量图源,译文经过精心校对,并请北京大学汪劲武教授等专家审阅。内文由设计师一字一句手抄,根据中文特点调整排版,还原了艺术与生活结合的美好质感。
杂草记 豆瓣
柳宗民の雑草ノオト
作者: [日] 柳宗民 译者: 烨伊 / 虞辰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7 - 3
“只要认真观察,再不起眼、再无趣的植物都蕴蓄着生命的坚韧与美好。”
展现一草一木的坚韧与智慧,
探索微小生命的独特与不凡。
120幅精美手绘插图,带你走进草的世界。
人们总是习惯将不知道名字、长得也不够漂亮的草统统归为杂草。它们生长在田间、路边、河畔,因太过寻常而被熟视无睹。
著名园艺家柳宗民却没有忘记这些不起眼的小草。他以专业的眼光去观察、去体悟,娓娓道来每一株普通杂草的独特与不凡。在他笔下,每一棵小草都有自己的美丽与功用,都蕴蓄着生命的坚韧与美好。它们或可食、可用、可赏玩、可入药,亦可默默无闻自在洒落。没有一种草,该被叫做“杂草”。
正如《昆虫记》是科学诗人法布尔为自然界平凡子民书写的不朽篇章,《杂草记》亦将专业知识与人文关怀熔于一炉,是一部严谨翔实的自然笔记,亦是一曲洋溢着爱与尊重的生命礼赞。
花朵的秘密生命 豆瓣
ANATOMY OF A ROSE
作者: [美] 沙曼·阿普特·萝赛 译者: 钟友珊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 - 7
这是一本以花朵为主题的自然科普读物。作者综合植物学和科学史,以生动优美的诗意文字,描绘了花朵不为人知的生存与演化,并深入探讨了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联。其清晰的逻辑和灵动的文笔,能够带领读者重新认识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植 物,开启花朵的探秘之旅。
鱼什么都知道 豆瓣
WHAT A FISH KNOWS
8.4 (26 个评分) 作者: [美] 乔纳森·巴尔科姆 译者: 肖梦 / 赵静文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 - 8
你知道吗?鱼不只有7秒记忆
传说只有7秒记忆的鱼,其实是高智商动物。
这种种类比陆地及天空中所有脊椎动物种类总数还要多的神秘物种,在3亿年的漫长历史中完成了高度演化,千百年来一直不为人知。它们有意识,有情感,能够交流,会使用工具,懂得合作,甚至懂得讨好与欺骗。在这本书中,作者借助动物行为学及生物学 领域的发现,为我们揭开了水底深处的秘密。
这是一本由美国知名动物行为学家,乔纳森·巴尔科姆,耗时四年科普力作。原书上市斩获美国亚马逊2016年度好书、《福布斯》生物科学类十佳读物,《自然》十佳科普读物,入选威尔逊文学科学写作奖长名单,《出版人周刊》《纽约书评》等多家媒体好评推荐。
旅行之木 豆瓣 Goodreads
8.9 (68 个评分) 作者: [日]星野道夫(Michio Hoshino) 译者: 曹逸冰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 - 1
编辑推荐:
1、日本国宝级生态摄影师星野道夫:不仅是一位生态摄影师,也是一位旅行作家,旅居北极二十年,创作了大量摄影与文学作品,曾获“摄影界的芥川奖”——木村伊兵卫摄影奖。
2、33段邂逅,33个故事,33篇旅行手记:精选星野道夫1993-1995年间的33篇旅行随笔,棕熊、驯鹿、座头鲸,还有几位老酋长……旅行途中邂逅的人,会在今后的人生中画出怎样的地图?通过旅行,找到答案。
3、六十四开文库本,日本古版书纸印刷:星野道夫自然文库系列三书,开本小巧,顺纹易翻;通勤旅行,熨帖称手;专色封面,醒目耐磨。熊伴野趣,雪映清凉,身未动,心已远。
内容简介:
以记录美丽而严酷的极北之地阿拉斯加而闻名的星野道夫,不仅是一位生态摄影师,还是一位旅行作家。《旅行之木》精选星野道夫创作于1993—1995年的33篇随笔。它们发表于作者成名伊始,33篇旅行手记,也是33个故事,33段邂逅。对作者而言,旅行路上邂逅的人会在今后的人生中画出怎样的地图,总归是想要了解的。通过旅行,找到答案,安静而意味深长地记录了下来,写成书,是“幸福汇报”。星野道夫的文字,有种“告别了某种人生”的人所特有的温柔,本书让我们能够与他并肩看到许许多多的风景。
动物去哪里 豆瓣
Where the Animals Go
作者: [英] 詹姆斯·切希尔 / [英] 奥利弗·乌贝蒂 译者: 谭羚迪 后浪丨湖南美术出版社 2021
◎获奖记录
☆ 2017年英国地图制图学会综合大奖
☆ 约翰·巴塞洛缪专题地图奖
◎编辑推荐
☆ 用GPS跟踪器在非洲追踪被盗猎威胁的大象,用记录磁场强度的项圈揭示獾在地下洞穴中的活动轨迹,让粘上传感器的海豹代劳传回南半球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数据……本书呈现了跨国、跨学科的前沿研究成果,以数据采集的不易、科学家的坚持与不断尝试,为动物研究工作、公民科学项目和纯粹的好奇之心导航。
☆ 12开精装全彩印刷,内含3幅大地图拉页,覆盖三十多种野生动物。收集全球科学家提供的一手数据,梳理学术期刊与在线数据库,为读者处理海量数据,再以直观且极富设计感的可视化手段,用图解形式示踪动物的去向,为陆地、天空和海洋中的每一个生灵发声。
☆ 简体中文版由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教育工作的专业译者操刀翻译,准确地传递内容与数据之外,也结合国内保育现状,鼓励读者在数据的启发之下思索如何应用数据。本书既适合开卷领略自然之奇妙的初入门者,也适合正在进阶的自然观察和博物学爱好者,还有当下就在追踪和保护野生动物的专业人士,书中的制图、信息图也可以给数据分析师、可视化分析工程师等带去灵感。
◎内容简介
每个人的位置都可以通过x,y,z坐标轴来表示,动物的位置也是如此。而随着卫星、雷达、DNA测序、红外相机、各类传感器和手机应用的出现,曾经只留在地上、空中和水里的物理痕迹,已经能通过这些设备传入计算机的硅基芯片。当野生动物研究者开始和工程师合作,人类对动物运动和去向的好奇心不再仰赖偶然事件和为数不多的人工记录数据点,而是能收集到数以十亿字节计的行为、生理和环境数据,再加以处理和分析。
本书由地理学家詹姆斯·切希尔和设计师奥利弗·乌贝蒂合作,通过可视化数据,带领读者见证进入信息时代之后,通信技术的兴起和计算机的小型化发展,如何让我们更近距离、更全面地追寻豹子、斑马、狒狒、鲨鱼、熊蜂和雪鸮等的行踪,又如何通过动物传回的数据认识前所未见的自然,并探索如何通过新技术更好地保护地球。
◎名人推荐
充满美感且激动人心,这是科学和图解的绝妙结合。逐页翻阅能体会到一种探究的乐趣。
——E. O. 威尔逊
这本书既精美又饱含信息量,还让人很有启发。毫无疑问这本书会在野生动物和野生栖息地保护方面助我们一臂之力。
——珍妮·古道尔
◎媒体推荐
《动物去哪里》通过精美的形式展现了新技术在动物迁徙研究中发挥的作用,拓展了我们的认知。
——《科学》
近些年来,动物运动追踪技术已经能从越来越远的地方为我们传回越来越多的细节信息……切希尔和乌贝蒂沉浸在海量的数据中,为我们提炼出50张漂亮且细致的地图,示踪了动物们游荡的轨迹。
——《美国国家地理》
一部引人注目的作品,为我们展现了创新技术能如何拓展人们对自然的认知。
——《金融时报》
这是一个很特别的侦探故事。数千年来,人们根据动物的足迹、排泄物、羽毛、破坏的植物和巢穴来追踪动物,现在有更多新技术加入了这些追踪之旅。你需要打开本书,看看有哪些技术分别如何以及为什么能做到。
——《新科学人》
An Immense World 豆瓣
作者: Ed Yong Random House 2022 - 7
The Earth teems with sights and textures, sounds and vibrations, smells and tastes, electric and magnetic fields. But every animal is enclosed within its own unique sensory bubble, perceiving but a tiny sliver of an immense world. This book welcomes us into a previously unfathomable dimension—the world as it is truly perceived by other animals.
We encounter beetles that are drawn to fires, turtles that can track the Earth’s magnetic fields, fish that fill rivers with electrical messages, and humans that wield sonar like bats. We discover that a crocodile’s scaly face is as sensitive as a lover’s fingertips, that the eyes of a giant squid evolved to see sparkling whales, that plants thrum with the inaudible songs of courting bugs, and that even simple scallops have complex vision. We learn what bees see in flowers, what songbirds hear in their tunes, and what dogs smell on the street. We listen to stories of pivotal discoveries in the field, while looking ahead at the many mysteries which lie unsolved.
In An Immense World, author and acclaimed science journalist Ed Yong coaxes us beyond the confines of our own senses, allowing us to perceive the skeins of scent, waves of electromagnetism, and pulses of pressure that surround us. Becaus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our world we don’t need to travel to other places; we need to see through other ey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