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
沈从文的后半生(增订版) 豆瓣
9.7 (6 个评分) 作者: 张新颖 理想国|上海三联书店 2018 - 2
这是一部“感动沈从文家人”的沈从文传记,一部令《活着》作者“感慨万分”的人物传记,一部获得中国国家图书馆“文津奖”的新经典传记(增订版)。
沈从文逝世三十周年暨2018年“增订版”,新增《沈从文的后半生:这是什么样的故事》(绝境的故事,个人和时代关系的故事,创造力的故事,爱的故事,时间胜利的故事),并首次收入沈从文作为“绝笔”的《一点记录——给几个熟人》。
沈从文,生于1902年,逝于1988年。“如果他在世,肯定是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有力的候选人。”不少人喜欢这样的说法,以此来加重对沈从文的崇仰和表达遗憾。《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认为,这固然是个很大的遗憾,不过实在说来,获奖与否并没有多么重要。重要的是,对沈从文的认识,能走到多远多深。1988年,远未到盖棺定论的时候。“重新发现”沈从文的工作仍将继续……
从1948年始,沈从文在时代大转折关口的精神危机和从崩溃中的恢复,成为他后半生重新安身立命、成就另一番事业的起点。《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这部著作由此起笔,沿着他生命的坎坷历程,翔实叙述他的社会遭遇、个人选择和内心生活,叙述他为始终不肯放弃的物质文化史和杂文物研究而做的超常努力和付出。
《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这部传记,特别着力于呈现沈从文后半生漫长而未曾间断的精神活动。在时代的剧烈变动中,这种连续、细密、复杂的个人精神活动,清晰见证了一个弱小个人的全力挣扎,一个平凡生命以柔弱的方式显现的强大勇气和信心,一个“有情”的知识者对历史文化长河的深沉而庄严的爱——一如他爱家乡的那条长河,曾经不知疲倦地抒写那条河的故事,他的后半生甘受屈辱和艰难,不知疲倦地抒写历史文化长河的故事。
2021年7月21日 已读
能不被时代的洪流卷走,太幸运了。沈从文即使身体处处是病,但还是能坚持工作,而且在下放劳动的艰苦环境下还能存活,天赋异禀。他从早年的原地自杀,到后来的任由时代和人民处置,心理调整上还是很厉害的。然而我从他后期的文字里其实还是能读到讽刺和反叛,大约是他决定醉心于工作了。虽然他工作的毅力令人佩服,但是对他来说工作是实现个人价值和寻找乐趣的完美工具,并不是完全无私。他对小人范曾写的信也很有意思,并没有那种做作的感觉,很真挚辛辣,所以他后期讲的不把自己当受害者和不想出名还是能令人信服的。身体垮后接受采访回答文革最会扫女厕所后抱着女记者大哭的故事也很有趣,大概是不想再委屈了。看完觉得很平静,既没有觉得是爽文也没有很委屈,算是动荡时代的人比较好的人生路线,做到了独立于时代的不忘初心,免受宏观叙事的洗礼。
中国 传记 历史 近现代
失落的一代 豆瓣
9.2 (26 个评分) 作者: 潘鸣啸 译者: 欧阳因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3 - 9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引述毛泽东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随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达到了轰轰烈烈的高潮。这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人口大迁移不仅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也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这一代人被称为“失落的一代”。
如今,“失落的一代”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中流砥柱,新一届领导人,7个政治局常委中,4个当过知青。
现在,中国的命运已然落在了他们的手中,他们将如何实现最伟大的“中国梦”。
这本书将带我们深刻地认识并了解这一代人,了解他们的“中国梦”。